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二胡情人節

二胡情人節

發布時間: 2023-07-20 21:11:03

A. 三月三的三月三活動

「三月三」廟會
正所謂「三月三,盤古山」,所以農歷三月初三是盤古山朝聖的日子。
盤古開天闢地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傳說之一。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城南15公里處的盤古山,是傳說中盤古開天闢地、造化萬物的地方。盤古開天闢地創造世界的神話流傳久遠,據歷史資料顯示,泌陽至少從南北朝時期就興起了盛大的拜祭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三的盤古廟會,都有數十萬之眾從四面八方趕來,祭拜人根之祖---盤古、並藉此機會為親朋祈福。
自2003年以來,泌陽縣大力弘揚盤古文化,將這一傳統廟會打造成集文化、旅遊、經濟開發、尋根拜祖、展示泌陽形象為一體的盤古文化節,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0屆。
在中國「盤古聖地」不在少數,而在河南省,唯有泌陽縣盤古山被稱為「中國盤古聖地」,此盤古山不以山高而名,因為盤古山主峰海拔也才459米,在群山之中可謂「嬌小」,但她卻在中原諸多名山秀峰中奪得「盤古聖地」之美名,自是有其不凡之處。
而盤古山山巔之上立有盤古神廟。 盤古廟始建於五代。傳言當年盤古山上時有神光顯現,更有蜃樓仙境為鄉民官士親見。每奇景臨世不過半日即沒,其中有仙樓宮闕,井然杼比;麒麟、彩鳳、青鸞、仙鶴、白螭、神龍戲於其間;瓊草玉樹,遍地可見;靈果珍品,望而垂涎。仙人飛相來往於瑤宮紫闕,且有彩裳宮娥、童子相隨而行。仙氣氤氳,自在非凡。
其中有一大殿其勢最偉,殿前正門上有一青玉大匾,上書「盤古神殿」四大鏨金字跡,氣勢恢宏,庄嚴非常。 殿外庭中有一高逾百丈的玉雕,周身不見半點瑕疵,通體瑩光潤透,更不顯絲毫雕琢之工跡,純朴自然,渾然天成。此玉雕所繪乃一神人,但見此人,虯髯濃眉,金剛怒目,方口大耳,上身赤膊,肌肉虯結,下身槲葉圍裙,不失庄嚴。手執一利刃巨斧,揮天斥地,懾泣鬼神,正是有開天闢地之功的盤古大神。
此事傳至京都,明告聖聽。帝命欽天監卜占,告之乃神跡,瑞兆也。帝親身移駕,周車而至,恰逢蜃現。甚喜,凈身、齋戒、焚香,禱神祈天。望上達天聽,永保社稷。後,遣能匠巧工於山頂造殿立社,樹碑以傳。命僧道代帝世相守司,以求國安。
世傳盤古氏九月初九聖誕,三月初三升天。於是在每年陽春三月花開農閑時,行起廟會,以念盤古開天之功善。
值此之時,僧道凡夫,官宦平民,商賈小販,鴻儒白丁,盡皆雲集於此。或論道說法,或攀比奢華,或藉此營生,或尋墨夢筆,以生妙花。
三教九流,走卒藝人,不絕其間,山上山下,人煙阜盛。叫賣聲,討價聲,歡笑聲,吟哦聲,祈禱聲,誦經聲,諸般聲語不絕於耳。山下車馬、雲轎、簡棚、華蓋,賃地而卧,佔地而居。山道側徑有林蔭歇腳者,有烹茶煮茗者,有沽酒獨酌者,有行令聚飲者,有沾汗而行者,有搖扇拄竹者,有踴躍跳行者,有裙帶相幫者,有步履匆匆者,有駐足而望者,世間百態,不一而足。 山頂之上,噴火、變臉、變戲法兒、吞劍、碎石、耍刀、舞槍、打鞭、履纖、舞獅、舞龍、斗雞、戲猴等,更有燈謎、對聯、賦詩、作詞等文墨之巧,騷客鴻儒,盡來附足,一展才華。其中更是成全了不少才子佳人之良緣!
碧玉名媛,自是鍾愛一些小巧精奇的物什,珠釵、發卡、玉佩、束發絲結、開光護符,必不會少。
各地之風味小吃、冷飲、布偶、紙鳶、木質刀劍、竹簫短哨,皆為垂髫小兒之最好。
又有外地客商攜錦帛、霧茗、書畫、美玉,藉此易物,換取黃白。 不少善男信女攜家中眷屬,虔誠朝拜,以求多福。
總之,盤古廟會乃一年一度之盛會,不往則定當抱憾遺恨終生!
2005年12月4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河南省泌陽縣為「中國盤古聖地」。
「三月三」廟會也是江都古鎮仙女廟的傳統「節目」。
農歷三月初三,正值「杜鵑竹里鳴,梅花落滿道」的時節,這一天,當街西斑帶河上一彎纖細的月牙兒悄悄落下,鎮東那株蒼老的榆樹梢上慢慢地透出一抹紅暈,此時,小鎮此起彼落地響起歡快的爆竹聲,整個小鎮開始沸騰地熱鬧起來。
太陽漸漸升起,居高臨下觀望:身著吉服的人群,像彩蝶游移,從四面八方向鎮上匯攏,繼而如春潮般地湧向廟場。大街小巷,爆竹紛飛,鑼鼓喧鬧,到處是節日的歡聲……
據說,此會始於漢代。相傳西漢末年,王莽造反,天下大亂,三月初三,漢高祖第九代孫劉秀被王莽追逃到仙女廟(當時稱蔡家莊)一帶,為一漁夫所救。後來,庄民感念劉秀的福澤,特建一金龍王廟(鄉民以為皇帝是金龍化身),以後每年三月三,都有四鄉八鎮的村民前來燒香朝拜,漸而演化成廟會。也有人說這「三月三」與農事有關。農忙開始,鄉民總是祈求風調雨順,所以,這一天先祭奠一下龍王,以求一年五穀豐登。此說,似更可信些。
傳說總歸是傳說,對於身居鄉間,辛苦的人們來說,這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廟會的來源並不重要,但這一自娛性的節日倒是令人嚮往。廟會那天,鎮上的居民要事先邀請外地的親友赴廟會。於是方圓數十里的男女老少雲集鎮上,甚至揚州、南京一帶的人,也有乘車趕來的,那場面煞是壯觀。
這一日,龍王廟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廟場四周,商販雲集,各種小吃遍布街中,諸種土產雜陳其間。耍猴的,舞刀槍玩棍棒的,打蓮花落唱道情的……吆喝聲、叫賣聲、鑼鼓聲,還有孩子手裡的小嗽叭、哨子的聲音,混合成一片,二三里外也聽得見。廟前有一處平地,但見香客摩肩接踵,面容虔誠,燒香的、燒紙錠的,火光熊熊,濃煙升騰。廟堂內燈燭輝煌,香煙繚繞,鍾馨聒耳,一片伽藍香氣。
行香開始,浩浩盪盪的隊伍起程了。只聽鑼鼓喧天,鞭炮震響。「馬匹」(充神馬的人)赤著上身,穿紅褲,臉塗花紋,口中橫銜一枝長鐵簽(代馬嚼口),手執四五尺長的鐵棍,在神前跪拜踴躍,揮舞開道。其後是香火隊,信徒們背著香袋,手執香火,排成4 行,徐徐而行。只見煙霧繚繞,縹緲彌漫,如入仙境一般。緊隨香火隊之後是鼓樂隊,樂師身穿青衫,腰束黃帶,手執鼓、拔、笙、簫、弦子、二胡等樂器,演奏樂曲。接下來,是人數最多的化妝的歌舞隊,各種歌舞爭奇斗勝,美不勝收。
耍木頭人戲的則靠一根扁擔,扛著一個小檯子,周圍有布擋,上面掛有一排排尺把長的小木偶,台前掛有一個小布簾,藝人在布擋下面一手牽引線,一手敲大鑼,嘴裡唱著台詞,台上的小木偶就繪聲繪色地表演起來,什麼《豬八戒招親》、《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集生、旦、凈、末、丑和文場、武場於一身,其景令人陶醉。
走在行香隊伍最後的,是那些逢大難不死的劫後餘生者,他們身穿大紅囚衣,口裡喃喃念語,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感謝神明恩寵,祈禱保佑平安。行香隊伍吹吹打打,熱熱鬧鬧,行一程停一陣,停一陣行一程,緩緩地繞鎮一周後再折回龍王廟,這時已是紅日偏西……
「三月三」是廟會也是集場,十里方圓,處處是貨攤,吃、穿、用、耍,琳琅滿目,五彩繽紛。從正月起,外地商賈和手工業者,即分水陸兩路,或肩挑驢馱,或推車乘船,從四鄉八鎮湧向仙女廟,其中有土特產品、農副產品、農具和一些小商品。
最多的是「窯貨」和「水鮮」,窯貨即宜興一帶的大缸、砂鍋、綠瓮、鍋碗瓢盆等,水鮮則是寶應一帶的藕、荸薺,所以「三月三」的江都集又稱為窯貨集和水鮮集。而通州大布,本地的家機布,也倍受歡迎。趕集的人幾乎個個都拿著購來的物件,尤其是農民,扛著買來的嶄新農具,眉飛色舞,喜氣洋洋。
「三月三」龍王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人們精心組織、規模盛大的「三月三」新廟會。其時,南京的、蘇州的、上海的、揚州的、江都本縣的商賈、群眾雲集江都鎮十幾條大街上,有來賣貨的,有來買物的,有來看熱鬧的,有來采風的,還有來談對象相親的,真是萬頭攢動,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前後延續三天。
集市上各種貨物應有盡有,入口的糧油、糕點、水果、土產;穿著的裙衫、衣褲;農用的,抽水機,拖拉機、化肥、農葯;家用的,傢具、炊具、電器、化妝品……不怕買不到,只怕想不到,五花八門貨,樣樣能買到。
入夜,節日的江都鎮別是一番風景。所有的文化場所燈彩通明,鑼鼓喧天,茶座、劇場、舞場、溜冰場、游樂場、公園到處是;揚劇、淮劇、黃梅戲,有名的劇團、紅的角兒紛紛登台,聯袂演出。
這些文化娛樂場所已成為人們交流信息、洽談生意、聯系感情的好地方。可以說每次廟會都使江都人開拓了眼界,都使江都人結交了朋友,都使江都這個千年古鎮名聲遠播。
三月三情人節
農歷三月三的情人節:三月三的情人節由來已久。有詩為證,李白詩雲:「嘯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這里的年年柳色,即指農歷三月三的情人節。透過這首詩,我們看到中國的情人節是多麼的浪漫:一對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艷陽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贈,嘯聲不斷,何等境界!不僅如此,我國在很久很久以前,親人相別,友人相離都有折柳相贈的習慣,也有詩為證:「垂柳無端饋贈別」。由此可見,情即為柳,柳即為情以成定式。老百姓將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尋花問柳,即源於此。今天我們雖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結情的場面,但是卻有著無數的情詩和情歌,足以讓我們享用不盡。另外,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間,至今還保留著三月三賽歌會的習俗。雲南的少數民族,在農歷三月三這一天,許許多多的靚男少女成群結隊對歌定情,互贈信物,幽會密林深處,這場面和歐美國家的情人節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三月歌圩節
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拋綉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綉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1985年,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廣西的民族藝術節。
黎族「孚念孚」的傳說
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們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個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隻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峰,吹起鼻簫誘捕它。亞銀自告奮勇地登上五指山頂峰,他在山頂上吹起他心愛的鼻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隻百靈鳥才從幽谷中飛來,亞銀趕忙追捕,他追過一座山崗,最後亞銀定神一看,百靈鳥變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應跟亞銀到人間解救災難。旱災解除後,未想到卻觸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靈姑娘捉去,這時亞銀趕來,他倆躲進一個山峒里,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燒到山洞時忽然烏雲滾滾、雷聲大作、石裂山崩,把萬惡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壓死了。亞銀和百靈姑娘變成一對鳥兒,飛上天空,鄉親們聞訊趕來,目送他們,激動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們美滿幸福。這一天正是農歷三月初三,從此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個傳統節日。
為了慶祝三月三,准備工作要提前半個月進行。男子上山狩獵,把所獲獵物腌好封存;婦女在家舂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備漂亮的服飾和定情的禮物。獵物和粽粑作為祭品,用以祭禮堂里的祖先,若出獵無所獲,則殺雞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節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預祝山蘭(山地旱稻)、狩獵雙豐收。老人們攜帶腌好的山味和釀好的糯米酒,來到村中最享眾望的老人家裡,席地圍坐,在芭蕉葉和木瓜葉上痛飲
宜豐牛噓
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江西省宜豐縣潭山龍崗鄒氏發祖公的誕生日,要唱戲三天,以示祭祖。
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潭山鎮一帶都要舉行傳統「三月三」物資交流大會(當地方言稱牛噓,即傳統牛交易會),來自上海、湖南、湖北、南昌、上高等省內外二百餘商家共萬餘人參加了有著三百多年歷史傳統物資盛會。每次物資大會都會有商品、土特產、種子、耕牛、花卉、書畫、娛樂等七大交易市場。
「三月三」物資交流大會起源於清朝初期潭山鎮龍崗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當時鄒氏村民為了方便十里八鄉鄉民在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而舉行的以土特產、種子、耕牛為主的物資交易。幾百年來,參加交流的商品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豐富多。
三月三鬼節
江淮、江南一帶,每年農歷三月三稱為鬼節,傳說這一天鬼魂出沒.夜晚,家家戶戶在自家每間房屋裡鳴放鞭炮,來嚇走鬼、驅鬼。
湖北紅安縣、河南省光山縣,也把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定為鬼節,光山自古便有「三月三,小鬼撂青磚」的童謠,傳說在這天夜晚是鬼魂出沒的日子,家裡的大人都會早早的關上大門,並在門口擺放一些大蒜,蒜字與算諧音,意思就是說當鬼魂從門前經過,就說算了,不去這家了。

B. 北京七夕情人節去哪裡

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你知道北京七夕情人節好去處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懂視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北京七夕情人節好去處,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七夕情人節好去處1.故宮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是北京中軸線的一顆明珠。紫禁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四面圍有高10m的城牆,城外有寬52m的護城河,真可謂有金城湯池之固。故宮是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群。同時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北京七夕情人節好去處北京七夕情人節好去處A級旅遊景區。紫禁城有四座城門,南面為午門,北面為神武門,東面為東華門,西面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各有一座風姿綽約的角樓,民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形容其結構的復雜。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三大殿左右兩翼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組建築。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其後為御花園。
2.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八達嶺由「八大嶺」、「巴達嶺」、「八道嶺」、「把韃靼」這四種諧音而得名。八達嶺是居庸關的外口,北往延慶、赤城等,西去張家口、大同等,東到永寧、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區,可謂是四通八達,所以它是古代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衛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稱。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和由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名的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遊服務設施。八達嶺景區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不到長城非好漢」,八達嶺長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覽的必到之所,迄今為止,八達嶺長城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等在內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達嶺長城一覽這里的山河秀色。
3.天壇公園
天壇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在永定門內大街路東。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場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以後經過不斷的改擴建,至清乾隆年間最終建成。天壇佔地達273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神樂署、犧牲所等。1918年辟為公園。天壇公園以嚴謹的建築布局、奇特的建築構造和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物在內壇,南有圜丘壇、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條貫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橋把這二組建築連接起來。
七夕情人節北京宵夜好去處眉州東坡酒樓(亞運村店)
停車√地鐵√刷卡√
1996年創辦的眉州東坡酒樓對於老北京而言,是品嘗川菜美味的首選。要說亞運村這家店的妙處,還在於夜宵檔從21點持續到凌晨3點,足夠時間任你耍。加上所用食材放心、處理干凈、味道上乘,幾乎沒有理由不來這里享受夏夜。「香鹵黑筍」嘗起來有種煙熏的味道。熱菜如「堂煎牛舌」,外焦里嫩怎一個香字了得,售價88元一份,也可按位點餐。
地址:朝陽區慧忠北里111號樓(近奧林匹克森林公園)(64800776)
人均消費:65元
營業時間:10:30—次日3:00
花家怡園(四合院總店)
刷卡√停車√地鐵√網路√
能伴著月光在燈火通明的大四合院宅邸吃夜宵,大概唯有花家怡園能做到。即便是在簋街上,花家怡園也是個打眼的建築。1998年開業來,花家怡園主營新派北京菜,號稱「老北京名片」,霸王雞、八爺烤鴨、佛跳牆都是店中特色。雖然最近並未增加新菜,但龍蝦讓不少食客大呼過癮,鹽水、蒜蓉、十三香、麻辣、干煸五種口味人均品嘗,想不熱鬧都難。
地址:東城區東直門內大街235號(51283315)
人均消費:120元
營業時間:11:00—次日4:00
三樣菜
停車√網路√刷卡√
作為工體美食圈內性價比最高的餐廳,也是TO年度最佳西南菜餐廳,三樣菜必須夜宵榜上有名。且開業以來菜品質量絲毫沒有下降,許多回頭客仍熱衷於經典三樣:干燒鱔段、口福泥鰍、原味水煮美蛙。當然,TO還著力推薦豆湯豌豆苗、干鍋臘三樣,味美還要自己嘗。友情提示,鑒於重慶江湖菜的豪氣,加上三樣菜持續的爆火,這里並不適合聊天談事,吃才是最大的收貨。愛美食,搜微信meishi010。
地址:朝陽區工體北路29號樓(65523499)
人均消費:85元
營業時間:11:00—次日4:00
糖朝
刷卡√停車√無線網√
來頭頗大的香港茶餐廳,燈火通明的餐廳里,四處都掛著美食家蔡瀾的題字。但位於工體所以當然免不了人多排隊,好在桌與桌之間距離足夠大,聊個天說說八卦還是舒服的。特別推薦抹茶奶黃流沙包,輕輕咬開,奶黃真的會流出來哦;脆皮炸子雞深得食客喜愛,外酥里嫩的雞肉在深夜吃來又不會胖人。當然,來糖朝一定要留肚子給甜品,乳酪、榴槤班戟都還不錯。
地址:朝陽區工體西路6號(工體西門南側)(65533883)
人均消費:100元
營業時間:11:00—次日5:00
七夕情人節北京風情街推薦琉璃廠古文化街
琉璃廠大街位於北京和平門外,是北京一條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起於清代,當時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大多集中住在這一帶,因此在這里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店鋪較多,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這里經營古玩字畫的店鋪很多。大多數外國人來京旅遊都要到這里。
琉璃廠文化節全長約800公尺。遼代時,此地叫「海王村」,後來,到了元朝這里開設了官窯,燒制琉璃瓦。自明代建設內城時,因為修建宮殿,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這里變為城區,琉璃廠便不宜於在城裡燒窯,而遷至現在的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
清初順治年間,在京城實行「滿漢分城居住」。而琉璃廠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當時的漢族官員多數都住在附近,後來大陸全國各地的會館也都建在附近,官員、趕考的舉子也常聚集於此逛書市,使明朝時紅火的前門、燈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廟書市都逐漸轉移到琉璃廠。各地的書商也紛紛在這里設攤、建室、出售大量藏書。繁華的市井,便利的條件,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使琉璃廠逐漸發展成為京城最大的書市,形成了人文薈萃的文化街市,與文化相關的筆墨紙硯,古玩書畫等等,也隨之發展起來。
琉璃廠除去書店,就是古玩鋪,「古玩」在文人口中稱「文玩」,意思是文人雅玩之物,若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說也是可以的,因為要玩這些古玩藝兒,不是一般人都玩得通的,必須具備些歷史文化知識才行,其意義比「古玩」還廣泛,因它包含新的,而不僅僅是古的。古玩鋪都是為富人有權勢者預備的,一般窮讀書人是不敢問津的。在《藤陰雜記》中有程晉芳移民,以詩寄袁枚,詩中有「勢家歇馬評珍玩,冷客攤前向故書」句,就說明古玩鋪歷來都是權勢豪紳者光顧的地方,一般人只能在舊書攤里選些物美價廉的舊書而已。
今日的琉璃廠依舊是京城最具特色的中國文化商品街之一,如果你是一個古玩愛好者,或者對中國字畫等古文化感興趣,那麼琉璃廠是你必去的文化街。雖然這里是一條商業街,但是不可否認它幾百年歷史沉澱帶給她的文化氛圍。這里最具特色的便是幾乎每個店鋪室內都有對聯,對聯可稱得上是中國文化的精華代表,平仄押韻,意蘊深長但卻能深入淺出,到這里來欣賞風格各異的對聯也是一大幸事。
此外,這里最著名的就是文房四寶以及古玩舊書。文房四寶:以「李福壽」、「吳文魁」、「李玉田」等,其中「戴月軒」更為著名,據說是湖筆的正宗。「李福壽」等也都有獨到之處,李福壽研製出適合於各派畫家所需要的畫筆而馳名,而吳文魁以寫字筆著稱於世。
地址:北京西城區和平門外琉璃廠東西街。
公交車:乘7、14、15、45、66路琉璃廠站下;或乘102、105、603、603支虎坊橋下車向南乘地鐵2號線和平門站下車向南。
什_海酒吧街
市井的喜氣與飄香的紅酒相安無事,古老的院落與時尚的潮流各得其所,什_海的確是一種「北京特色」。來什_海的吧客講究的是個鬧中取靜。來這里喝酒是假,換心情才是真,所以不少酒吧裝潢頗為講究,「帥府」尋常院落中有金戈鐵馬之氣;「佛吧」方寸之地卻別有宗教韻味。
什_海酒吧街最動人之處,還在可以觀景:站在「銀錠橋」上,聽船上二胡悠悠,最是銷魂滋味;更有水上蠟燈,伊人倩影,令人心醉。
什_海附近還有一條著名的煙袋斜街。僅有200多公尺長的這條「袖珍」街巷中,一切有礙觀瞻的「稜角」都被巧妙地隱去:電線桿、架空線如今已被埋入了地下;殘破的路燈變成了商鋪門前精巧的宮燈;就連電表箱都被掩藏在了灰色磚牆的「暗匣」之中。徜徉在這條老北京風味的小街中,惟有時光倒流的影像令人久久回味。
地址:後海北沿的一條街。
路線:210、5路鑄鍾廠站,55路德勝門內站、635路德內甘水橋站。

猜你喜歡:
1.情人節國內旅遊好去處(2)
2.七夕是幾月幾日
3.2017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4.浪漫七夕情人節活動方案

C. 召喚的二胡演奏家

1997年、2001年兩度榮獲江蘇省民族器樂比賽一等獎,1999年榮獲江蘇省文化藝術「茉莉花獎」,第四屆江蘇省音樂舞蹈節二胡演奏金獎、「天華杯」全國青年二胡比賽二等獎。1999年在「江蘇省第一屆音樂新作品評獎」頒獎音樂會上首演二胡與交響樂隊《天山風情》。2002年參加「江蘇——二胡之鄉大型音樂會」,演奏二胡名曲《月夜》。曾在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文化藝術中心及高郵大劇院等地舉辦多場二胡獨奏音樂會。發表了《論江南風格樂曲中二胡演奏的揉弦特點》、《論民族樂隊中首席的作用》等多篇專業論文。並曾出版《流淌的旋律》、《二胡考級示範》等多張CD。
曾隨團出訪俄羅斯、義大利、德國、奧地利等十多個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 高郵籍二胡演奏家召喚6日應邀回到家鄉,參加「鵲橋仙」主題晚會演出。在南京藝術學院老師毛曉靜的鋼琴伴奏下,召喚以嫻熟的技巧和豐富的情感,用二胡演奏了《梁祝》,博得了在場千餘名父老鄉親熱烈的掌聲和喝彩。
「《梁祝》是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在排練間隙,召喚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為了切合這次晚會主題,《梁祝》這首樂曲的演奏,我曾經得到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老師的指點。這首精選版的《梁祝》更加突出了頌揚人間美好愛情的主題,還是很成功的!」
面對家鄉媒體的采訪,召喚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對家鄉的深深眷戀之情,他說:「我是從高郵走出去的,深受高郵傳統文化的影響,對高郵民歌更是有著特別的感情。」召喚說自己的成長與高郵民歌結下不解之緣,高郵是民歌之鄉,也是二胡之鄉,首先他要感謝高郵這片文化土壤對他的影響,更要把繼承和弘揚高郵二胡文化作為己任。
召喚認為,培養青少年對高郵民歌、二胡的興趣,讓青少年認識、喜愛、欣賞和參與其中,從而引起共鳴,是一種責任,也是歷史使命,文化部門應加大力度發掘和整理,讓高郵民歌、二胡進課堂、進社區、進鄉村,這樣才能保證繼承和發揚。
「從18歲我到南京求學後,我尤為關注家鄉的變化。」召喚告訴記者,他隨身帶的筆記本電腦里「今日高郵」網站收藏在首頁,每天都會抽出時間看看,家鄉的點點滴滴都能知曉。
現為江蘇省民族樂團首席、獨奏演員,二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的召喚,雖然平時工作特別忙,但對家鄉的事特別熱心。「我本月2日從香港參加演出回來後,每天都抓緊時間跟毛老師綵排《梁祝》,之前的改編准備在兩個月前就開始了。高郵是二胡之鄉,我要把最美的二胡曲獻給家鄉!」

D. 中國還不清楚要推廣什麼文化

當今世界面臨著「和平與發展」的主題,中國也正在締造和諧社會。與世界和平與和諧社會相一致,中華文化的作用顯得格外突出。在歷史上,中國文化曾經載譽著和諧社會的使命,羽化於山川異域,慧澤於民俗風情,讓無數人從中國文明的「和諧」中得到熏陶。中華文明及其禮儀規范的成了世界的學習典範 。在現代中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宏大工程中,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對於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建設和諧社會,仍然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如果我們推動中華各種傳統的的、現代的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就會促進全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從而促進自己的發展進步。中國文化會成為和諧社會的文明通道。
我們總是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是今天又有多少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仍存在於我們的社會生活呢?當中醫僅僅是求醫時的最後一個選擇,當太極只有年老體弱時才被想起,當二胡被吉他所取代,當「七夕」淪落為中國「情人節」,這些都看出中國文化推廣發展的不足,都是值得我們大力研究,怎樣推廣應用的。
道德、禮儀、文學、服飾、中醫中葯、詩詞典籍、茶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包括食療、中秋節、清明、端午、中元節等,只要傳統的、具有民族性的,能促進人類進步的,都是應該推廣的,讓更多的人更深入的接觸了解中國文化。可與各地交流,與各國交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E.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活動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活動有:

1,賽龍舟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F. 三月三的由來以及過節方式

http://www.netguilin.cn/minsufengqing/

民族節日「三月三」的由來

三月三,時在夏歷三月初三日,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台灣、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今年新歷3月31日時值三月三,本文摘編了部分民族的節日習慣,一起來感受節日的歡樂吧。

關於三月三:

漢族傳統節日,舊稱「上巳日」,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台灣、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采鼠麹(曲)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台灣府志》)。四川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群眾抬巴蔓子的偶像繞城遊行,後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綵,燃放爆竹,熱鬧非凡。我國南方許多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壯族,多於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綉球,談情說愛。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侗族,多於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斗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布依族,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瑤族以三月三為「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獲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畲族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黎族稱三月三為「孚念孚」,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毛南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
......
壯族三月三:

居住在桂西一帶的壯族,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用嫩綠的楓葉、紅蘭草等煮成的紅、黃、藍、紫、白五色的米飯,人們在門楣上和房屋周圍插上一枝枝楓樹葉,在村頭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擺上五色的米飯等供品,男女老少圍著布棚唱歌,趕歌迂,老年人還把染色的熟雞蛋裝在小網兜里,掛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趕歌迂時,還要「碰蛋」。壯族三月初三為什麼有這種習俗呢?

相傳,很久以前,狀鄉有個叫韋達桂的人,在一個土皇帝手下當臣相。達桂年紀不大,但學識淵博,才能過人,而且,十分關心壯族人民的疾苦,皇帝給他的俸祿,他都拿回鄉分給百姓,自己兩袖清風,一無所有。有一年,狀鄉大旱,鄉親們求達桂向土皇帝奏明免皇糧,達桂跪奏道:「狀鄉百姓顆粒無收,吾伴千歲前往視察。」達桂伴駕來到狀鄉,只見田土龜裂,禾穗枯焦,一群群面黃肌瘦的百姓跪在山道上告苦。達桂跪下說:「千歲親見,萬望免糧。」土皇帝無奈只可免去狀鄉皇糧。打那以後,他對達桂恨之入骨,可是鑒於達桂的聲望,又找不出什麼岔子把他除了,因此施出毒計,陰謀陷害達桂。

一天,他把達桂喚道跟前:「達桂,你向來很能幹,現在想叫你給我辦件事」達桂聽了,就知道土皇帝不懷好意,但他還是從容地說:「請千歲道來。」土皇帝半眯著眼說:「我正在建一座樓閣,缺少瓦片,聽說狀人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經久耐用,我要你在兩個月以內給我弄900張狀人皮當瓦片用,到時重重有賞,如果完不成,定要從嚴懲罰。」達桂輕松的答道:「到時就請千歲親自到城門下點貨驗收吧。「

一個月過去,達桂沒有動靜,五十九天過去了,達桂依然沒有動靜。限期到了,達桂才召集900個壯家大漢,每人帶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胡椒面,來到皇城腳下,架鍋煮糯米飯,煮辣椒菜湯,一個個脫掉上衣,光著膀子,坐在城門下飲酒,喝辣椒湯,吃糯米飯。正當個個酒足飯飽,滿頭大汗淋漓的時候,土皇帝坐著八抬大轎趕到了。達桂連忙上前施禮道:「貨物已經給千歲送來了,可是這幫賤骨頭張張皮都是漏水的,能用嗎?」土皇帝下轎一看,一個個黑里透紅的皮膚上都是濕漉漉的,象是從水裡撈出來的一樣,臭氣撲鼻。土皇帝用手捂著鼻子,皺著眉頭,後退幾步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說完,調轉轎子回宮殿去了。

一計未成,又生二計。快到清明節了,土皇帝又把達桂換到跟前,裝著十分誠懇的樣子:「達桂,你向來很聰明,現在我有一件事非要你去干。」達桂一聽,就知道土皇帝又懷惡意,但達桂好不畏懼地說:「請皇上明說。」土皇帝眯著眼睛說:「清明節我需要一個象宮殿後面那座大山一樣重的豬頭來祭祖,你給我在一個月內弄來,到時重重有賞,過期誤了大事要從嚴懲罰。」達桂十分輕松地笑道:「好辦,好辦。」

二十天過去,達桂沒有動靜,三十天過去,達桂依然沒有一點動靜。限期過了,土皇帝派兵來抓達桂,達桂扛著一桿大秤和兵差一道去見土皇帝:「皇上大人,壯家比山頭還要大的豬頭多得很,就是不知道宮殿後面的大山有多重,請皇上用這桿秤去稱一稱,我好回去把豬頭抬來。」「這......」土皇帝啞口無言了。

土皇帝見達桂聰明過人,留在宮殿里是禍根,非得除掉他,因此有想出一條毒計。一天,他把達桂叫到跟前:「達桂,你向來聰明能幹,再過一個月就是皇後坐月了,聽說壯家的公雞蛋很有營養,你給我在二十天內弄490個公雞蛋來,到時重重有賞。」達桂滿口答應。

限期到了之後,土皇帝派兵去抓達桂,達桂連忙施禮道:「非常對不起,我扶起正在坐月子,按照壯家的規矩,我得照料七七四十九天以後才能出門,到時我會給皇上送去公雞蛋的。」兵差大喝一聲:「天下男子怎麼會生孩子?」「男人不生小孩,公雞怎麼生蛋?」兵差無言以對。只好回去報告皇上,皇上大怒,下令捉拿達桂。

壯家百姓聞訊立刻送達桂到山上的楓樹林藏了起來。皇兵上山搜索,重重包圍,只見山林里有剩下的糯米飯,就是不見人,皇上下令放火燒山,這天正好是三月初三。皇兵走後,鄉親們上山在一棵合抱不過來的楓樹洞里找到了達桂的屍體,大家含著眼淚把他埋葬了。男女老少在墳前放聲痛哭。哭呀!哭呀!淚水灑在墳上,墳上頓時長出了一棵棵嫩綠的小楓樹,一叢叢翠蘭的紅蘭草。為了紀念達桂,鄉親們又在墓旁邊建造了廟宇,名曰:「達桂堂」。因為達桂生前喜歡喝酒,吃糯米飯,用喝酒、吃糯米飯的方法戰勝了皇帝,後來又因為拿不出公雞蛋而被害,所以,到了三月初三這一天,狀鄉家家戶戶都拿著米酒、糯米飯和熟雞蛋到達達桂墓前祭奠。正當人們陷入哀思時,天空突然雷聲大作,從廟堂里沖出一條五色大蛇,這條大蛇向鄉親們點了點頭,就直奔宮殿把皇帝給咬死了。

從那時起,桂西一帶壯族人家為了紀念達桂,年年到三月初三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搭起大棚,因為傳說在外喪生的亡靈不能進家,因此人們只好在布棚下擺上五色糯米飯等祭品供祭達桂的亡靈,在布棚周圍唱起贊美和感謝達桂的壯歡。一代傳一代,就形成了現在趕三月三歌迂的習俗。
......
------------------------------------------------------------------------------------------------------
http://www.96300.com/tour/mswh.asp?ID=62

壯族三月三歌墟

農歷三月三的廣西壯鄉,到處都是歌的海洋。人們如過節一般精心打扮,男女青年心懷喜悅向歌墟涌去,河邊、山谷、林室都是天然的舞台。春天的大地,萬木復甦,嫩草茸茸,初綻的野花,或白、或紫、或紅,爭芳斗艷。這美麗的春色喚起人們的美好情感,歡樂的歌聲在空中回響。

歌墟,是壯族人民在特定的時間、地點舉行的節目性聚會,它是以對歌為主體的民俗活動。三月三歌墟是在農歷三月三舉行的節日歌會。為了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滿足廣大壯族群眾的熱切願望, 198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每年農歷三月三為壯族歌節,並在南寧、柳州、桂林等地舉行歌節盛會。

三月三歌墟的民俗活動甚為隆重。節前家家戶戶准備五色糯飯和彩蛋。人們摘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後留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他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墟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對歌前,劉三姐的神像由眾人抬著遊行一周,人們祈求她賜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墟人人對歌如意。人們敬完了歌仙劉三姐,爭相亮開歌喉,相互對唱,歌聲此起彼落。歌詞內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歷史、現實生活、生產知識等等。男女老少在這歌墟中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歌墟也成為傳授知識的好場所。歌墟的文娛活動也很活躍、豐富,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舞彩鳳、唱桂劇等,整個山鄉沉浸於節日的氣氛中

三月三歌墟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墟,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墟點。小夥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貼情貼景。歌聲是條紅線,牽引著兩顆愛心,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夥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綉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後歌聲更加甜蜜,遂訂秦晉之好。

有些地方的三月三歌墟,搭起五彩繽紛的綉棚,男女青年各在一邊,綉球在空中飛舞,柔軟的絲穗隨風飄拂,帶著姑娘的心意飛翔。

綉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制的,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綉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綉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綉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歌墟中的拋綉球活動早在南宋文人朱輔的《溪蠻叢笑》中就有描述:「土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為飛抵。」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也說:「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匕先。男女目成,則女受,『已而男婚已定。」飛浪則為今天的綉球。歌墟的綉球連起了男女愛情,成為壯族青年男女交際的一種習俗。

三月三歌墟中還有一種男女青年的交際習俗: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夥子在歌墟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壯族歌墟,是壯族傳統文化的結晶,它是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關於它的來歷,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以「賽歌擇婿」的故事流傳最廣。傳說在很久以前,一位壯族歌師的女兒,品貌端莊、美麗,歌聲婉轉清脆。歌師一心想為女兒選一個歌才、人品都出眾的青年做女婿。消息傳開,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來賽歌,負者自然離去,歌才最好的一個小夥子留下來與歌師的女兒成了親,他們的結合被傳為佳話。從此,男女青年借歌傳情擇偶,就形成了歌墟。
------------------------------------------------------------------------------------------------------
http://gb2.chinabroadcast.cn/1015/2003-2-26/[email protected]

http://www.2000year.com/jieri/chinajieri/

熱點內容
京都盆景園 發布:2025-02-06 06:45:04 瀏覽:959
褪色的玫瑰 發布:2025-02-06 06:44:07 瀏覽:745
毛峰蘭花香 發布:2025-02-06 06:42:30 瀏覽:792
貴港看荷花 發布:2025-02-06 06:33:15 瀏覽:106
野生金豆盆景 發布:2025-02-06 06:31:43 瀏覽:363
七夕情人節最後的說唱 發布:2025-02-06 06:31:04 瀏覽:194
彩色的康乃馨 發布:2025-02-06 06:10:58 瀏覽:147
綠植小管 發布:2025-02-06 06:10:57 瀏覽:896
梔子花吧少 發布:2025-02-06 06:04:28 瀏覽:376
北方花卉品種 發布:2025-02-06 05:47:43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