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蘭夜
⑴ 七夕節又叫什麼節
導語: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那麼大家知道七夕節還叫什麼節嗎?下面就由我來一一解答吧!
七夕節又叫什麼節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1、蘭夜 ——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2、小兒節 ——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3、穿針節 ——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穿針節。
4、雙七 ——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雙七,也稱重七。
5、香日 ——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6、星期 ——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7、巧夕 ——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巧夕。
8、女節 ——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七夕節餐廳推薦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馬上就要來咯,是否想好去哪裡度過呢?七夕節,作為中國的情人節,年青的情侶們自然也不會錯過良機,訂情人餐、送禮物等已經成為七夕節那一天情侶們必做的流程了。那麼一年一次的七夕節日,如何留下浪漫的回憶,特推薦七夕節可以去的餐廳:
「試探期」情侶推薦:仙蹤林
對於彼此還處於「試探期」的情侶們來說,「做錯」有時候比「不做」後果更嚴重,所以在彼此還不是很了解的時候,先擇七夕節要吃情侶餐最好不要去那些口味很重的餐館,萬一不合對方口味,尷尬不說,有沒有下一頓都說不定呢!記住,美食不過起穿針引線的作用,情調浪漫,方便聊天,能讓對方全身心的放鬆才是最好的去處。
此類情侶,在七夕節那一天,可以選擇仙蹤林作為情人節的用餐地,青藤懸掛、卵石漫地、鞦韆搖盪的天然野趣不知迷倒了多少俊男靚女。搖曳其間,輕啜一口招牌奶茶,聆聽一曲悠揚音樂,悠閑地愜意感頓生。
招牌奶茶、雞翅及炸豆腐
推薦仙蹤林的招牌奶茶,沖得香,撞得滑,茶瘦奶肥,茶味和奶味都清晰可分,但兩種味道又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口喝下去,能讓心浮氣躁的人馬上原神歸位。沉澱在杯底的珍珠糯糯qq的,帶點桂花香,彈性十足且不黏牙。
剛出爐的炸豆腐是仙蹤林的亮點。金黃香酥、外焦里嫩,聞起來帶著點特有的臭味。豆腐表層裡面都是帶氣孔的,筋道有嚼頭,淋上濃稠的醬汁,咬下去冷熱香濃層次分明,那味道怎能不令人陶醉?
鹵水三拼面
鹵水三拼面份量夠足,裡面的牛肉很多,鋪了厚厚一層。醬鹵的很入味,只是湯汁稍微有點咸。面條不夠勁道,軟嗒嗒的,若是換成手擀麵口感會更好。
推薦理由:
綠野仙蹤般的氛圍靜謐安詳,鞦韆卵石頗討女生歡心,可以來這里喝茶聊天,也可以飽餐一頓。俘獲她的人,先要俘獲她的胃,當第一口招牌奶茶滑入喉中,甜了胃、蜜了心,還怕她不束手就擒?
「老夫老妻」推薦:城市花園
對於那些感情穩固的「老夫老妻」而言,平時的日子,或許少些浪漫,多點平淡才是真理,但是情人節當天可不能過得太馬虎哦,怎麼著也得為單調枯燥的生活留點美好回憶不是?想想平日忙於工作,有多久沒有坐在一起促膝長談了?是不是應該在鋼筋水泥般的都是叢林中尋覓處後花園,賞賞風景、講講情話,那本已歸於平淡的感情也會再一次升溫。
城市花園是一處可以看得到風景的咖啡店,坐在寬大的落地玻璃窗前可縱覽窗外的層巒疊翠。蔥翠的藤蔓隨性地攀爬上牆沿窗欞,連透過玻璃窗斜射進來的陽光彷彿都是慵懶的。整間店堂以寧靜的棕黃、涼薄的碧綠為主色系,錯落有致的室內布置精細而不煩瑣。舒緩的音樂淺淺流瀉,柔和燈光映射在璀璨的餐具上,流光溢彩。
法式煎雞扒套餐
在合肥吃簡餐,還是城市花園性價比最高。推薦法式煎雞扒套餐,濃郁的湯汁覆蓋在滑嫩的雞扒上,姜黃色的面條筋道彈牙,拌勻後吃上一口,油而不膩,麻而不燥,滿溢的醬香猛烈沖擊味蕾。另外還附贈有番茄濃湯、水果沙拉、咖啡和餐包。營養搭配豐盛得當,一人吃分量足矣。
愛爾蘭咖啡
極力推薦這里的愛爾蘭咖啡,那背後隱含的凄美故事本身就是感情的催化劑。當威士忌注入熱玻璃杯的一剎那,酒精因受熱得以揮發出來,滿室醇香。緊接著倒入滾燙的黑咖啡,兩者交匯,迸發的美妙氣味難以用語言形容。滾燙的咖啡穿過冰冷的鮮奶油,在酒精作用下,溫熱的感覺從腹中燃燒蔓延至全身。咖啡本身的香醇加上威士忌的清冽,激盪出獨特妙曼的香氣令人陶醉!
木瓜牛奶、鮮果盅和海鮮咖喱包
城市花園的木瓜牛奶里能喝到沙沙的木瓜瓤,所以口感豐厚了不少。乳白配橙紅,兩種明快的顏色糾纏在一起,青澀的甜香。濃艷的色與恬淡的味溶合出來的木瓜牛奶飲,在這個季節當仁不讓的成為店內點擊率最高的一款冰飲。
百匯鮮果盅,造型精緻,挖空了果肉的檸檬容器雕刻成細密的鋸齒狀,裡面塞滿草莓、奇異果、芸豆等果品,其上覆蓋厚厚一層鮮奶冰激凌,巧克力棒和威化餅斜斜的插在邊緣,簡直就是件完美的藝術品。每一勺口感都各有千秋,讓味蕾在盛夏享受一場美妙的.冰淇淋洗禮。
推薦理由:
整間店面有種頹廢的文藝復興氣息,輕松舒適的氛圍很容易身心放鬆。除各色扒類排飯外,水果甜品是城市花園的另一特色,賣相討喜、擺盤精緻,滿足小女孩大女人對食色孜孜不倦的追逐。拋開生活工作中的瑣事,在如此慵懶的環境里繾綣細語,日漸平淡的感情也會升溫不少哦!
「曖昧期」男女推薦:綠茵閣
若是拿捏不準「她」的口味,建議選擇充滿中國元素的綠茵閣西餐廳。除了各色西式餐點外,它還提供多款中國特色美食,且都是按照西餐的格式,寫著「頭盤」、「主菜」……上菜的時候也都是分餐制,對於初識的情侶來說最合適不過。飯點一過,貼心的店員就會調低光線,幽暗迷離的光影很適合搞曖昧呦。如此私密的空間里,感情升溫自不在話下。
綠茵閣位於太陽城負一樓,整體裝修風格現代、大氣、且精緻。喜歡牆上的塗鴉和靠牆的連排沙發,還有全透明的vip包間。店內的各色燈飾相當震撼,華麗麗的將整個餐廳襯托流光溢彩。晚上來此還會聆聽到live版的鋼琴演奏,年輕女子一襲白色華服,發髻高高挽起,修長的指尖優雅的跳躍於黑白琴鍵上,繾綣悠揚的音樂順勢流瀉。
⑵ 七夕節又稱什麼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版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權家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
別稱匯總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⑶ 七夕節的由來是什麼
七夕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3)七夕節蘭夜擴展閱讀
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孫女,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而牛郎是一個孤兒,他勤勞但貧窮,與老牛相依為伴。
一次,在老牛的指點下,牛郎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然而此事被王母知道,她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
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只能隔河痛哭相望。王母見他們哭得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牛郎織女搭橋。
農歷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即牛郎星和織女星。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
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⑷ 七夕節又叫什麼節日七夕名字的來歷
七夕節又叫什麼節日
七夕節又叫 七月七、雙七、小兒節、香日、星期、巧夕、穿針節 等,俗稱七月七,據說七夕節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這一天喜鵲會為他們搭橋,若是在葡萄藤下站立,你還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竊竊私語。雙七:這天,月、日皆為七,故稱雙七,也稱重七。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巧夕。
女兒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也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小兒節。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引線的習俗,故稱穿針節。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以至滿天飄香,故稱香日。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七夕名字的來歷
因為七夕在七月七的晚上,而古人將晚上稱為夕,所以稱為七夕。七夕起源於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稱夕),故稱為七夕。
七姐誕,又稱七娘會、七娘媽誕等。七姐(織女星)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佢誕辰。七姐誕(七娘媽誕)的主要活動有祈福許願、乞求巧藝、祈禱姻緣、保護小孩平安等。
⑸ 蘭夜的習俗
七夕蘭夜:拜月、乞巧、娛樂、姐妹盟、情人節……
拜月 七夕蘭夜,拜月前先沐浴。樹液洗發恐怕現在不大容易,畢竟切樹皮萃樹液要被視為環保的反例,因此取其意摘采幾片樹葉放入浴湯中就可以了。
沐浴畢,換上輕盈的夏季盛裝,推薦民族傳統服裝漢服,輕盈的紗質裙衫比較符合祭月的氣氛。
姐妹幾人聚集戶外,設小幾案、上置簡單時令水果、七夕巧果等,焚香裊裊,輕衫飄飛,靜默地對月傾訴心願。 穿
針應巧最傳統的乞巧活動是穿巧針。古時的巧針一般是多孔針,而現在還有待商業開發。現在可將七枚針合並在一起,一次穿過就算勝利。
喜蛛驗巧
各人將自己准備的小蜘蛛一隻(鑒於晚上抓不太容易,建議事先准備)放在盒子里,一邊蓋上蓋,一邊念:「七夕織女賜新妝,挑來蛛絲盒中藏。明朝結成玲瓏網;試比阿誰稱巧娘」……等第二天觀看織網情形。如果又圓又密就是巧兆啦。注意:記得將可憐的小蜘蛛及時放生。
染指甲 染指甲:
對於女孩子,可以動手用天然的方式染指甲。鳳仙花染出的丹蔻不僅環
保,也要比有機化合物的指甲油有趣味多了。方法很簡單:准備一些明礬,細細研磨成粉末,與搗碎成泥的鳳仙花瓣和在一起,敷在指甲上,用布條固定裹好,2天左右就可以了,其間可換敷幾次,也讓指頭透透氣。做泥塑
做泥塑:
作
為對先人風俗的承襲,做磨喝樂泥偶自然是經典的七夕節物手工。節日的休閑不必總是寄託於商業購買,自己動手學泥塑工藝,本身就是非常有意思的娛樂活動。
磨喝樂是佛教護法神的一種,查其貌塑其形,順帶還學習了佛教知識,何樂而不為?自然,泥塑人偶皆為七夕玩具,造型空間本就沒有邊緣,自己做,和愛人一起做,手把手帶小孩子做,泥巴弄到了臉上,快樂留在了心裡。商業者也可以開發,讓更多更豐富的七夕節日人偶玩具回到我們的街市,回到我們的心中。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上元的燈海,七夕的星夜,都是女孩子難釋的情懷和記憶。
柳永詞,七夕景。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七夕是天下有情人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