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吃補雞
⑴ 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吃巧果、酥糖、巧巧飯、花瓜、五子、瓜果、雞、巧芽面、蠶豆、麻老等傳統食物。
1、巧果:巧果是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巧果又叫「乞巧果子」,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款式極多。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望自己心靈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織女能賜自己一雙巧手。
2、酥糖:七夕,民間一些糕點鋪會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叫做「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3、巧巧飯:山東,七夕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是: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4、吃花瓜:七夕節手巧的女子會將瓜果雕刻成奇鳥異狀,或者在瓜果表面浮雕圖案,用來拜織女、待客等,稱為「花瓜」。
5、食五子:五子是指瓜子、花生、紅棗、桂圓、榛子,七夕節「拜織女」的祭拜供品中,五子是必不可少的。焚香拜祭後,這些貢品也就成為宵夜食物。
6、瓜果: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7、吃雞:傳說牛郎織女每年只有在七夕這天才能「鵲橋相會」,當雄雞報曉時,他們就得分開。人們就在七夕這天宰雞,意為沒有公雞報曉,牛郎織女就不會分開。
8、巧芽面:在七夕節這一天,人們會食用巧芽面,主要的原材料便是綠豆芽和著肉絲一起炒,再加水煮沸,放入調味料做成豆芽湯,然後抓面一碗面條,將豆芽湯澆上即為「巧芽面」了。
9、吃蠶豆:福州地區七夕節有分豆結緣的習俗。每年七月初七,親朋好友和鄰里之間都要相互贈送、分食蠶豆,「蠶」與福州方言里的「纏」諧音,意為把好事緊緊纏住。
10、麻老:麻老叫麻糯,是福建龍岩特有的一種糕點,專為紀念牛郎織女而生的。在龍岩,做父母的在每年七月初七前幾天就要購買麻老贈送女兒,尤其是出嫁後的第一年,要用小籮筐整擔送。
⑵ 七夕節應該晚餐吃什麼
很快迎來了最浪漫的七夕節,這是咱們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你知道七夕節應該晚餐吃的食物嗎?下面我就告訴你七夕節應該晚餐吃的食物,一起看看吧!
七夕節應該晚餐吃的食物
最豪氣:魚子醬
被視為催情食物已幾個世紀的鱘魚魚卵——魚子醬,其屹立不倒地位絕對跟希臘神話有莫大關連,其所含的四十七種維他命和礦物質更是有益得不得了。世界上最貴的魚子醬almas,買一公斤35oz就要花上308美元!
最濃:印度咖哩
香料是天然催情劑,胡妥具令人陶醉之效、辣椒 *** 身體氣血迴圈,芥末 *** 性腺,等等等等,品種繁多得聽所未聽聞所未聞!要一口盡嘗催情香料,印度咖哩乃首選,其成分包括黃姜粉、胡妥、芥末、紅椒、豆蔻、丁香、肉桂、茴香、里葉等十多種香料,催情度最濃。
最high:紅酒
其實酒精是一種令人體生理在初期進入興奮、後期造成抑制的抑制劑,連性器官都抑制了,故只宜淺嘗,喝多了令 *** 表現欠佳。適可而止的話,酒精是上佳的催情物,它具緩減緊張和憂慮之效,有助壯膽,提升冒險精神。
最零嘴:心形吐司
情人節送禮物,很多朋友們都會送花,不過你要是送的禮畢跡物既有創意,又能吃的話,那會給TA大大一驚喜的哦。心形吐司配上香甜奶油,或沙拉吃上最口,這一天都是幸福甜蜜得不得了。吐司屬於西餐還能配上。一般在情人節的實火餐廳常常爆滿,很難訂到餐位,不妨自己在家裡面動手做一桌情人節大餐,這樣有浪漫有驚喜。
七夕情人節晚餐菜譜
推薦一:骨肉相連
為大家推薦的是一道:骨肉相連,寓意情侶間綿綿不斷,纏綿悱惻的真摯情感。
原料:雞腿碎肉,雞脆骨,竹簽,鹽、酒、雞精、胡椒粉、孜然粉。
做法:先將買來的雞肉切成小塊的碎肉,脆骨要哪信清洗後去掉帶血的黑頭部分,然後切成小塊待用。將切好的雞肉和碎骨,按照標准70%的碎肉加上30%的脆骨比例混合。將鹽、酒、雞精、胡椒粉、孜然粉按照自己口味多少調製成腌制料汁,注意要攪拌均勻。拌完料後,即可開始腌制肉和脆骨了:把准備好肉和脆骨倒到料汁中腌制,攪拌大約3-5分鍾即可。然後,在冰箱冷藏室放置1-2個小時。從冰箱中取出腌制好的肉,串簽的比例大約是3塊碎肉加一塊脆骨。串起來後將形狀稍作整理,手緩並盡量讓好看些。將肉放入烤箱或微波爐,溫度控制在180度-220度之間,如果是微波爐的話調整到燒烤檔位即可。烤肉的時間一般情況是6-12分鍾。注意不要烤的時間太長,以免口感太干沒有肉感。
推薦二:魚水之情
魚說:「你看不見我眼中的淚,因為我在水裡。」水說:「我能感覺得到你的淚,因為你在我心裡。」人世間的愛,無非就是魚與水之間的情感,再為大家推薦一道:鯽魚白玉湯,這道湯寓意了情侶間水 *** 融的感情。純白的豆腐,象徵男女間純潔無暇的愛情,嬉水的兩條魚,象徵了男女之間的歡愉,喝這道湯,真是情趣盎然。
原料:鯽魚2條、豆腐1盒、蔥、姜、鹽、胡椒、雞精。
做法:鯽魚開膛去內臟,去鱗去鰓,洗凈後,用鹽和料酒稍腌待用。豆腐切成1厘米厚的塊待用。鐵鍋燒熱,放入少量油,將鯽魚放入,煎至兩面呈金黃色。在魚上撒上些許蔥、姜後,再加入5碗左右的水。加蓋,燒開後用猛火煲10分鍾後,換小火煲40分鍾。加入豆腐,再煮5分鍾左右,加鹽和胡椒、雞精調味即可。
推薦三:天長地久
如果你厭煩了煎炒炸的味道,吃膩了大魚大肉,那我們一起來改變一下口味,做一盤地地道道的清爽甜品--紅酒醉雪梨,在炎熱的夏季和你最愛的人一起品嘗浪漫冰爽的味道吧!紅酒雪梨是西餐中一道有名的甜品,既可以滋陰潤肺、去痰止咳,又有促進血液迴圈、美容養顏的功效。這道美食具有清補、清火、去燥、安神、補血等功效,是一款節日的時令好甜品!
原料:紅酒700ml、水晶梨2個、冰糖適量。
做法:水晶梨去皮去核對半切開,放入清水泡一下防止變色;紅酒倒入鍋中,放入冰糖、煮至冰糖溶化。放入水晶梨,中小火煮至紅酒翻滾,小火繼續煮一個小時;放入冰箱中冷藏幾個小時再食用口感更佳。
推薦四:水晶之戀
晶瑩的玫瑰布丁,如朵朵玫瑰在盤中綻放。流轉的色澤,潤滑的口感,甜蜜的味道,讓人想到相戀是那般美好。
原料:干玫瑰花20g、玫瑰花醬2茶匙。瓊脂4g。
做法:瓊脂剪小段,用冷水浸泡至軟;玫瑰花沖入800ml開水,泡玫瑰茶湯待用;泡軟的瓊脂放入鍋中;加入泡好的玫瑰茶湯;加入適量玫瑰醬。小火加熱,一直攪拌至瓊脂完全融化;溫度稍降之後,將溶液倒入布丁模具,送入冰箱冷藏定型。
上海七夕節餐廳推薦
ANGELINA
地址:淮海中路99號大上海時代廣場2樓L204A、B
南京西路1376號商城東峰1樓No.120
人均:150元
來自巴黎的百年老店,其誕生於1903年的巴黎店讓時尚女魔頭Coco Chanel都流連不已,如今Angelina上海店流淌著的依然是百分百的法國純血統,從甜點菜品到餐具裝修每一磚每一瓦都和法國一模一樣,完全就是法國巴黎總店的翻版,除了是一家提供甜品與飲料的法式老牌甜品屋&茶屋,也是一家原汁原味的法國餐廳,提供全日制的一流品質餐食服務。在如此浪漫的法餐廳里用餐,怎能不讓她滿意?
點蘸餐廳
地址:靜安區愚園路96號3樓4久光百貨後門對面108大廈,靜安交通樞紐的邊上
人均:116元
如果對於外灘那些動輒人均上千的七夕大餐囊中羞澀,不妨來點蘸餐廳吃上一份價效比極高的海鮮大餐,而且還是靜安寺這樣的黃金地理位置,俘獲佳人心,就靠它了!餐廳最新推出的蟹蘸組合帝王蟹腿滿滿一桶,帝王蟹腿、雪蟹腿、扇貝、大明蝦、魷魚須、文蛤等等,讓你們一次吃到爽!還有大到桶都裝不下的波士頓龍蝦,如此極品美味,你怎能錯過?
ROOF 325 Rooftop Restaurant&Bar
地址:黃浦區南京西路325號5樓
人均:270元
Roof 325餐廳的出現是不是彌補了你對Kathleen』s 5餐廳的不舍和遺憾呢?同樣坐落於南京西路的這家西式餐廳,不僅為你提供美味新潮的菜餚,賓至如歸的服務,而且能讓你享受前所未有的環境體驗,特別是採用木甲板裝修的露台餐廳,在你盡享美味的同時一飽秀麗誘惑的魔都美景。
⑶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什麼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餃子、巧果、花生、紅棗等。
七夕節中國傳統吃餃子、巧果、巧芽面、雲面、江米條、巧酥、雞、桂圓、榛子、花生、紅棗、瓜子、酥糖、七寶羹、花瓜、蠶豆、菱角、麻糍等食物。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的人們在七夕節這天吃的傳統食胡孝哪物有所區褲碼別。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為有名,巧果又被稱為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是用油、面、糖慎盯、蜜等食材製作成的糕點,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甜點。
七夕節由來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女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在古代女子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
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對愛的承諾。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⑷ 在七夕節的時候,人們通常吃些什麼
七夕節有吃巧食的傳統,此外也吃雞肉,這些食物都和七夕有著不淺的歷史淵源。
而七夕則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七夕吃巧食、吃雞肉的習俗,隨著時代變遷,正變得越來越陌生,希望大家能重視傳統節日,讓我國的寶貴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和延續。
⑸ 七夕快到了,到底是要吃雞,還是要吃鴨
就這個問題,我們咨詢某位教授:這個是個人愛好,與傳統無關。每天都有節日,你願意吃雞就吃雞,願意吃鴨就吃鴨。根本沒人有權利去要求你今天去吃雞還是吃鴨。這個完全是個人的選擇問題,與任何所謂的節日無關。 中國很大,地域廣闊,各地風俗完全不同,有的甚至還相反。 例如,某地人覺得:溯至乾隆三十五年七夕,宮廷便有鴨肉做早膳的記載。鴨肉性涼,滋陰去燥,實為養生佳餚。流傳至今,七夕吃鴨已成為鵲橋相會傳說中人們的紀念風俗之一了。某些專家也認為: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 補血行水,養胃生津…。尤其當年新 鴨養到秋季,肉質壯嫩肥美,營養豐富,能及時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 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鴨肉性寒涼, 特別適合體熱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 食療首選鴨。正好七夕在農歷上也算是秋天了,在立秋後嘛。有的專家覺得:農歷七月初七,既是二十四節氣里的處暑,處暑的養生重點在於如何調整睡眠,.在飲食方面,宜食酸淡清熱安神之品,如銀耳、百合、蓮子,另外,隨著氣候漸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身體。如梨、冰糖、鴨子等養陰生,所以他們覺得七夕要吃鴨子。 又例如:有的人據神話故事中的七夕牛郎見織女,傳說牛郎織女只有七夕才可鵲橋相會;而當雄雞報曉,他們便不得不分開。古時人們同情牛郎織女,在七夕流行宰雞的風俗,以祈禱有情人永不分離,所以又有一部分人說七夕要吃雞。 有關專家解釋:說七夕吃雞或吃鴨的人都沒有錯,雞鴨都是肉質壯嫩肥美,營養豐富,能及時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吃了對身體都有好處!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只是中國一個神話傳說,七夕只是根據神話傳說演變出來的一個節日,本身沒有任何法律根據。所以七夕吃雞吃鴨都可以,沒有任何醫學條文、法律條文說七夕一定要吃雞還是吃鴨。七夕,消費者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任何商家都只能建議,不能強迫。任何商家都可以在七夕這一天宣傳自己的產品,不能一邊宣傳了自己的產品,一邊說別的企業不符合傳統節日的規定,七夕本身就不是一個傳統節日,而是這幾年年輕人跟風國外洋節,而自發過的一種所謂的「傳統節日」 所以朋友們,不要再糾結七夕一定要是吃雞還是吃鴨這個問題了。每天開心,以和為貴,就是最好節日!
⑹ 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七夕節一般吃巧果、餃子、巧芽面、雞肉、五子等傳統美食。其中以“巧嘩坦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為“乞巧果子”,主要材料是油麵糖蜜。因“巧”和“橋”諧音,所以古人認為在七夕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織女在鶴橋相會,而且自己的心願也能通過“巧”來實現。
七夕的由來和習俗
有關七夕節陵蘆纖由來的說法非常多,其中以自然天象崇拜、時間數字崇拜、七姐誕三種說法最為流傳。
後面因為牛郎織女相會於鶴橋之上的美麗故事傳說,七夕節被賦予了愛情的意義和象徵。
七夕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等等,最普遍的就是婦女們在七月七晚上進尺仿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⑺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的習慣是吃什麼食品
七夕節吃巧果
傳說是因為過去女孩子在未嫁之前都想自己能心靈手巧,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祈求織女來送巧,希望織女也能賜自己一雙巧手,於是巧果也就誕生了。北宋時期的巧果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將發面團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蘋果、小雞、小豬、小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種花形圖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將成形後的小餅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為七色,有的以紅色點染,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掛於壁間,以為裝飾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環掛在小兒項間取樂的。相傳七夕節晚上,婦女兒童將巧果拋擲屋背,喜鵲銜去搭橋,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
七夕吃餃子(巧巧飯)
俗話說得好,「別問過節吃什麼,問就吃餃子!」開個玩笑。吃餃子是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七夕吃豆芽
在南方一些地區,人們在七夕前夕會專門泡豆芽,也稱「泡巧」,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在七夕這天,女孩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有些地區還會用長出的豆芽做巧芽面慶祝七夕。
七夕吃公雞
浙江金華一帶流行七夕殺雞吃雞,在農歷的七夕這一天,牛郎織女開啟他們浪漫的七夕鵲橋約會。但是這個約會時間可是有限制的,只能在天亮之前結束。咱們古代沒有鍾表,判斷天亮的標准就是以公雞打鳴為准。大家都感覺這樣太殘忍了,一年才見一面,時間還這么短,所以大家就會選擇在這一天吃雞,尤其是公雞,希望把雞吃了之後,就沒有了雞鳴,那麼牛郎織女就可以在一塊,不用分開了。看看咱們的人民多麼善良,所以這樣的傳統也一直流傳了下來。如此再無雞鳴報曉,牛郎織女相會便能永遠不分開,這也寄託了人們對牛郎織女故事的美好願望。
七夕吃五子
在福建一些地區,七夕女孩要品嘗瓜果祈求來年瓜果豐收。當地還流行人們吃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寓意多子多福。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有乞盼兒子、乞盼長壽、乞盼美麗和乞盼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占卜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者稱「輸巧」,「輸巧」者要將自己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七夕配中葯
常用松柏等葯的處方,主張食用松實、柏子的衣服、荷葉等,稱為不老不死的仙葯。 中醫認為吃松子的健身心,滋潤皮膚,長壽的「玉楸葯解」被稱為「潤肺止咳、滑腸通便、開關麻痹、澤膚榮毛」,「海葯本草」被稱為「久服輕身、延年不老」的清宮以松子為御膳食品。 柏子香味濃郁,能安心、止汗潤腸的《本草備注》記載:「補脾葯干,柏子仁潤葯香氣好,是干脾葯中最好的」。 荷葉可以降熱消暑,升清陽,用冷血止血。
七夕吃巧人
在百島洞頭操閩南語的居民中,至今仍有吃「巧人兒餅」的習俗。巧人兒餅是把按比例的糯米、粳米混合磨成粉,加入糖和食用紅色顏料糅合做成餅,再用木刻的印模印出各式人物和動物形狀後蒸熟。
關於這一習俗的來歷,民間有一段傳說。 很早以前,王母娘娘化裝成乞丐下凡體察百姓善惡,看到大工地上有人把糯米摻入蠣灰油泥中,用石臼搗合,便上前乞討。管家罵道:「快滾!這是我家老爺建造墳墓專用的!」揮起長鞭把她趕開。王母娘娘大怒:凡間人如此糟蹋五穀,回到天庭稟報,玉皇大帝當即下旨:天降大災,讓這一帶五穀不生,出現「人吃人」的慘相。七仙女得知後大驚,也扮乞丐下凡探虛實。她向一擺渡老伯討吃,老伯拿出自己捨不得吃的粗糠野菜餅給她。七仙女問:「你們用糯米搗油灰砌墳墓,怎麼卻用這種東西當吃食?」老伯告訴她:「用糯米建墓的是黑心的財主,這糠菜餅是我這樣的窮苦人的救命糧呀!」七仙女拿著糠菜餅返回天庭,王母娘娘這才知道自己錯了:凡間人有惡也有善,不能懲罰惡人傷及無辜!可玉皇大帝已發出的旨令又不能更改,七仙女聰明,說是願下凡行令。她用米粉製成許多人形的果餅施捨給百姓。這樣,人們吃了米粉做的「人」,度過了災荒,人們感念七仙女的靈巧和善舉,把這種果餅取名「巧人兒」餅,年年七月七都要製作,供祭拜和品嘗。
⑻ 古人七夕吃什麼
古人七夕吃什麼
你們知不知道古人七夕吃什麼嗎?隆重的節日自然少不了美食相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一樣的美食,那麼古人七夕吃什麼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了解一下古人在七夕節當天到底吃什麼來慶祝的吧。
古人七夕吃什麼1
一、古代人七夕吃什麼?
1、五子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2、巧果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
3、餃子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4、雲面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5、雞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6、巧芽面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7、江米條老南京人過七夕還有個獨特的風俗:吃江米條。江米條是一道漢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後在燜鍋里蒸出來,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稈成圓形,曬干用油煎出來,最後蘸梅花芝麻等豆沙製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古人七夕吃什麼2
1、 農歷七月初七這天人們也會吃五子,五子指的是: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古時候人們會在這一天祭拜織女。作為漢族的風俗,每年七夕節舉行。漢族民間傳說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 桂圓、 紅棗、榛子、 花生, 瓜子)等祭品;當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2、 七夕吃雞是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的生活,每到七夕殺一隻雞,意為牛郎織女相會,若無雞公報曉,牛郎織女便能永遠不分開。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時,當雄雞報曉時,他們就不得不分開了,古時人們十分同情牛郎織女,於是他們就會在這一天殺一隻雞希望牛郎織女可以永遠在一起,祈禱有情人永不分離。因此,這個吃雞這個習俗已經流傳到很多地方了,尤其在浙江金華這一帶,每到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