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情人節差異
⑴ 中國情人節跟西方情人節有什麼區別
1、日期不同:
七夕節「七月初七」與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有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情人節日期在每年公歷的2月14日。
2、名稱區別: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3、來歷區別: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紛紛反抗。貴族階級為維護其統治,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是時有一位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
他們相互愛慕,並得到典獄長女兒的照顧。統治階級下令將他執行死刑。在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收錄於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⑵ 東方情人節和西方情人節有什麼不同
東方以中國的漢文化為主的情人節基本上的農歷的七月初七,來源於牛郎織女的故事,而西方的情人節是陽歷的2月14日,來源於羅馬的一個暴君分散了一對情侶!
東方的情人節是讓有情人見上一面,雖然牛郎織女的身份差的的很懸殊,但是王母娘娘還是很有人情味的,而西方的情人節是羅馬的皇帝搶走的一對情侶中的新娘還殺了新郎,這就很明顯的表現出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東方的情人節是為了紀念相聚,而西方的情人節為了紀念分離,說明東方人在感情上一感性為主,雖然七月初八倆人又分開了但是七月初七還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而西方呢以理性為主,從2月14日就永遠分開了,所以紀念!
當然了,西方的情人節和東方一樣有很多傳說,我這里只是引用了兩大文古國的神話傳說來佐證
的!
至於東方人過情人節的原因可能是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和世界一體化進程的日益完善,我們和地球上的其他民族的文化傳統越來越容易接受,並且把和我們的文化相似的節日引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來,從而產生了現在的西方節日東方同樣慶祝的局面!
⑶ 西方情人節與中國七夕節的共同點及不同點
共同點就是都是情人節,是情人之間的節日,紀念日,在這兩個節日男女回朋友可以一答起約會、逛街、遊玩等。
不同點就是一個是西方的節日而一個是中國的百節日,日期也不一樣。西方的「情人節」坦率、熱情、赤裸裸,有情人的節日情人節,真真切切「I love you」;中國的「七夕節」,雖然也是表達情人相聚意味, 七月初七,表示兩情相悅,古人慣用的隱喻表達方式。
(3)中西情人節差異擴展閱讀: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⑷ 中國的「情人節」與外國的「情人節」有哪些不同之處
中國情人節與外國情人節首先得不同之處在於日期,外國情人節看陽歷,中國情人節看農歷。外國的正式情人節在2月14日,而中國情人節在七月初七,這顯然並不是同一個日子。這與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傳統不一樣有關,而且農歷的這個習俗只有中國有。由於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文化並不相同,因此中國情人節的由來與外國情人節各有差異,是兩個不相同的故事。
2月14日是一個血腥的紀念日,而七月初七是一個團聚開心的紀念日。在西方,情人節是為了紀念一個基督教的純潔愛情,這個基督教為了自己的純潔愛情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中國,情人節是為了紀念兩個情人相見。
⑸ 中國的傳統情人節與西方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呃 這個是在網路上查到的 很全面吧 所以借用 希望能幫助到你
這個問題有意思,細細想想,還有點民族情懷在里邊,西方「情人節」年年火爆,這兩年,有的商家也在炒作「七夕節」,但就像麻繩穿豆腐總也提不上來。我感覺有這么幾個區別,權當個人拙見:
一是直白和隱諱的區別。西方的「情人節」坦率、熱情、赤裸裸,有情人的節日情人節,明明白白告訴你,真真切切「I love you」;反觀中國的「七夕節」,雖然也是表達情人相聚意味, 七月初七,表示兩情相悅,但很內涵,不露骨,又使用了古人慣用的隱喻表達方式,因而難以被年青人理解,也難以被現在躁動的一代所親睞。愛就是愛,情就是情,干嗎還半抱琵琶猶遮面,不幹脆也不利落。
二是物質與精神的區別。「情人節」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現的是火熱的情慾,自然的流露。尤其在現代,「情人」二字不僅僅是指戀人、伴侶、夫妻,內容充實而廣泛,直接而露骨,非常順應被封建文化和「文革」壓抑了很長時間的自然情感和慾望的流露和表達。反觀中國的「七夕節」,反映的是別離後相聚和初開情竇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憐,內容無非是對詩作畫、贈帕送絲、望天感嘆、祭拜求神等,女孩兒乞求女紅巧手,感應王母娘娘給自己發配個好「牛郎」。形式上完全封閉在院牆裡面,笑也半遮面,鬧也半掩嘴,如此這般純屬精神層面的活動,哪裡能夠火熱的起來。
三是情物與信物的區別。「情人節」注重贈送情物,每到「情人節」,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貴重首飾等,成為情人們相互贈與的「情物」。注意,這里的「情物」是指有價之物,表明情是有價的。這無疑推動了市場經濟了發展。於是乎,每到「情人節」來臨,鋪天蓋地的廣告,滿街飄動的打折標語,把「情人節」炒的火紅火熱,讓你想不過都不行,想不送禮都不成。反觀中國的「七夕節」,則相對暗淡的多,傳統的情人也贈送禮物,但那是一種表達情意的信物,不過是一絲一帕、一扇一畫,講究的自己親手縫制、綉描、撰寫、製作,如何能引進到商品經濟中來,不能進入商品經濟,又如何能讓商人大把掏錢為節日賣單宣傳和恭賀呢?
四是情慾與情愛的區別。喜歡過「情人節」的,除去一些喜歡跟潮流的青年人和確實相愛的年輕夫妻外,絕大多數不年輕不年老的人們,或多或少有著速食情慾的意念。「情人節」恰恰給了他們(她們)這么一個機會,創造了一個這樣冠冕堂皇的借口、生成了一個這樣好讓異性感動、驚喜、歡快的場景,這也就成就了這個外來節日在中國的生根、開花、結果。反觀中國的「七夕節」,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守望、思念、借題表白情愛是主題,節日主調以真摯的、純情的、唯精神上的愛情為主要宣洩點,因而難以直接燃起慾望的火花。並且,長久以來,傳統的男人和女人,性愛和情慾是深藏不露、難於言表、曲折迂迴的,因而「七夕節」始終沒有為男女情慾創造一個適合的借口和良好的契機。這也是中國「情人節」的弱勢所在。
悲哉,「七夕節」!
⑹ 情人節在各國有設么差異
對染情人節遍及全球,但情人節在各國也是有一定的差異的。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西方情人節在各國的差異有什麼,歡迎大家閱讀。
情人節在各國差異一、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在習俗上,還有七夕節、元宵節、上巳節等三個節日可以稱為「情人節」,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慶祝這些節日。
七夕,在中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兆晌緣美滿。[1]
元宵亦稱「上元節」,是一年中第一個圓月高掛的夜晚,還是一個快被遺忘的「中國情人節」。豫園、古猗園、上海植物園今年不約而同地重啟情人節主題。豫園的凝輝路南側便以「愛情街」為主題命名,完美地契合了「中國情人節」的主題。於是這里成雙成對親密接吻派稿的天鵝燈、金魚燈和鴛鴦燈密布於道路上空,將甜蜜的味道灑向遊客 古猗園元宵燈會,為有情人提供了一個韻味十足的傳情方式,在燈影綽約的古典園林里,攜手共提一盞花燈,相互探討猜幾條燈謎,握著暖暖的手品嘗暖暖的元宵,讓永不凋謝的玫瑰見證永不落幕的愛情,各式各樣的活動為情侶、夫妻相會增添了喜慶的氣氛。
在一些少數民族依然流行的節日上巳節又稱三月三更符合情人節的內容。上巳節本來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結交異性的節日,漢之前更有野合的習俗,後來禮教興起,野合的習俗消失,但當時男女交往還是比後世自由,年輕男女依然會在當天到郊外踏青遊玩。到南宋時理學興起,禮教變得森嚴,上巳節就在漢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改革開放後,不少年輕男女也開始慶祝這個節日,年輕人對該節日的重視程度已經可以與春節、中秋節相比一般是男生送女生禮物比較正式,女生也要有所表示。除此之外的重要活動內容是到比較浪漫的地點共進晚餐 互相在網路愛牆傳送祝福也成為新的時尚,表示愛情的承諾與永恆。對於正在追求女孩的男生來說,如果這一天女孩接受了他的情人節禮物或者表示接受邀請,就意味著戀愛關系的確定。 由於對「情人」一詞的不同理解在大陸用語中,「情人」有時包含「情婦」、「情夫」,即合法婚姻以外的男女關系的意味,遭到一些非議。另一方面,由於擔心西方節日不斷湧入中國,沖淡了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這一節日經常遭到部分人士的反對。
中國台灣
台灣人也慶祝這個節日,未有交往物件年輕男女常在這天向心上人告白,情侶亦會在這天約會。
中國香港
香港受到西方文化長期影響下,慶祝情人節已有多年歷史。男女會互贈禮物,男送女的標准禮物通常是鮮花、巧克力、首飾等,女送男的一般是手錶、領帶等男士服飾用品,並且常會到餐廳享用燭光晚餐。
中國澳門
情人節日,男女情侶都非常重族羨鋒視這天的節日。男送女鮮花,女則會送給男朱古力巧克力。
情人節在各國差異二、日本
女性送巧克力給她喜歡的男性,而男性則在一個月後的ホワイトデーWhite Day,即白色情人節回禮表衷腸。
情人節在各國差異三、美國
男性在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說「情人節快樂」已經沒有特別的感情關系,而逐漸演變為有如公開場合的打招呼的形式。但男性較少在公開場合對另一位男性如此打招呼。
情人節在各國差異四、英國
從17世紀開始,情人節變得普遍。義大利情侶會在朱麗葉愛牆上傳送表達愛意的小紙條。
⑺ 西方情人節和中國情人節有什麼區別
農歷七月七日,俗稱「七夕」,相傳是牛郎織女想會的日子,天上的情人一年一度銀河會,地上的情人也甜蜜蜜去約會。這個家喻戶曉的愛情故事,不但具有纏綿悱惻的情調,而且充滿羅曼蒂克的韻味。因這個緣故,七夕有稱兒女節、乞巧節、情人節。中國人個性較含蓄,心中情意是婉婉流出,借著節日,互訴衷情。
二月十四日是西洋情人節,這個源起於公元三世紀的羅馬基督徒殉教者聖.華倫泰的故事,是個沒有結局的愛情,後人為了紀念華倫泰與他情人的戀情,而有了羅曼蒂克得節日。這一天情人們彼此借著寫信及送卡片、糖、花或其他各種禮物,互傳愛意,然愛意長長久久。
西洋情人節另有更寬廣的意義,那就是只要是你所愛的人--父親、母親、親戚、同事、朋友,在這一天都可以送禮物給他們,以表達心中的情意。
當然,情人節的高潮還是歸屬於兩情相悅的男女。當兩人獨處,點上蠟燭,品嘗「干貝色拉」,喝著「酥餅濃湯」,挑起「串肉義大利面」,吃塊「雙色蛋糕」,更能增加情人節的氣氛,日久天長多了一層回憶。
⑻ 中西方情人節的差異
我們今天談一談中西情人節差異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牛郎織女這一對有情眷屬被王母娘娘阻隔於天河兩側。他們每逢農歷七月初七踏上鵲橋聚會一次。由於節日的來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節發展成為華人的「情人節」,讓這一天充滿愛情的溫馨與甜美,也讓人們向所愛的人表示賞識與關懷。
而西方的情人節Valentine's Day是因為紀念一位名叫瓦倫丁(St. Valentine)的牧師而得名,相傳他不滿羅馬帝國暴君克勞狄斯(Claudius)摧殘百姓,不顧個人的安危,依然為一對年輕男女在教堂舉行了婚禮,並給予了他們美好的祝福,後來卻慘死在監獄中。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就成了情人節-Valentine Day。因此「聖瓦倫丁節」是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其實西方的情人節,從它的起源看原本也沒有什麼信物。後來不知是誰加上了玫瑰,後來是巧克力,再後來是紅酒、時裝、情人套餐…商家們瘋狂地為情人節渲染著氣氛,拚命地杜撰著民俗:你問我愛你有多深,玫瑰代表我的心(月亮沒法賣,否則不用改);一支玫瑰已經不能代表「一心一意」,999朵才是「天長地久」,一支20元,999朵不僅能代表誠意還能折射出power。普通的紅玫瑰毫無新意,180元的人工「藍色妖姬」才是新時代愛情的象徵,我們的口號是:「不求天成,但求最貴。」
然而我們中國的七夕之夜,那些追求幸福的年輕人們在葡萄樹下看織女和牛郎在鵲橋上的相會,同時也祈求他們自己的愛情可以長長久久,像他們一樣被流傳為佳話.
英語是一門語言,探究他們的文化差異是我們必修的課程,就像中西情人節一樣有差異又有共同點,從而更深的了解了中西文化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