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郴州市七夕

郴州市七夕

發布時間: 2023-07-29 18:03:04

『壹』 桂東是與哪裡交界

桂東縣位於湖南省東南邊睡,郴州市東部。處羅霄山脈南端,南嶺北麓,諸廣山西翼,八面山東側。東北至東南面依次與江西省遂川、上猶、崇義縣交界,南與汝城縣交界,西與資興市交界,西北與炎陵縣交界。介於東經113°37′~114°14′,北緯25°44′~26°13′。縣境東西寬61.2公里,南北長53.6公里,總面積1452平方公里。
桂東是紅三角平均海拔最高的縣,有南方小西藏之稱,如果你來了桂東,隨便就在這里小住幾日吧,有句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仙境桂東,百座高山以仙為名,堪稱華夏仙山之城,人間仙境,湖南桂東,養生天堂、避暑勝地,一個神仙都嚮往居住的地方。
郴州自古被譽為「九仙二佛之地」,是道佛文化發揚壯大的福地,蘇仙、王仙、成仙得道之能事在民間廣泛流傳,通醫道、識百葯的蘇耽用井水煮桔葉醫治瘟疫,跨仙鶴升天,留下「橘井泉香」佳話傳遍五湖四海,成為了我國古代醫葯史和醫葯界的象徵。
郴州古稱桂陽郡,三國時即有《桂陽列仙傳》,其中有個叫『成武丁』的成仙故事,牛郎織女的相會日期,就是他透露出來的,市內著名的風景區蘇仙嶺因其美妙的神話傳說,被譽為天下第十八福地,而郴州屬地桂東,齊雲仙、青娥仙、石牛仙、白鶴仙、、牛氏仙、高龍仙、三豐仙、赤水仙、金鵝仙、回龍仙、香爐仙等百座高山以仙為名;七夕愛情節牛郎織女傳說地--桂東仙緣橋,橋頭神仙洞村、四都的仙人蒔田等自然村落、人文景觀等皆以仙字命名;唐代郴州著名得道高僧壽佛,在郴州傳經佈道期間,幾乎整個郴州全境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雲游至湖南桂東地界時看上一處風水寶地,被壽佛稱之為:「北有五台山,南有三台山」嘆為人間仙境久居數月而不願離去。堪稱華夏仙山之城,實乃人間仙境。
桂東四季分明,冬暖夏涼,夏季平均氣溫比長沙低6~8℃,是遠近聞名的「養生天堂、避暑勝地」,縣域、縣城負氧離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分別達到25272個、19921個,最高瞬時值分別達15萬個、8.7萬個,先後榮獲「中國最佳生態旅遊示範縣」、「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美麗中國國土氣候旅居名片」、「中國最佳消夏避暑旅遊名縣」等榮譽稱號。
去東江看霧鎖東江,來桂東看雲山霧海
桂東雲山霧海觀景區:青娥仙,觀日出,看雲海,桂東也是全國佛光再現最多的地方之一,絕佳看雲山霧海之處。
桂東齊雲仙:齊雲峰之高 、玉女雲海之美、仙緣橋之奇、仙鵝灣大峽谷之深,堪稱「齊雲山四絕」,春觀花、夏看雲、秋望日、冬賞雪為「齊雲山四季佳景」。

郴州為天下第十八福地,桂東乃天下福地之仙境,華夏之仙都!
希望這條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貳』 請問誰知道秦觀的一首詩

生平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太虛,別號邗溝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少有才名,研習經史,喜讀兵書。熙寧十年(1077),往謁蘇軾於徐州,次年作《黃樓賦》,蘇軾以為「有屈、宋姿」。元豐八年進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調蔡州教授。元佑三年(1088),應制科,進策論,除宣教郎、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六年,遷秘書省正字。預修《神宗實錄》。時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亦京師,觀與同游蘇軾之門,人稱「蘇門四學士」。紹聖元年(094),坐元佑黨籍,出為杭州通判,再貶監處州(今浙江麗水)酒稅。三年又因寫佛書削秩徙郴州(今屬湖南)。明年,編管橫州(今廣西橫縣)。元符元年(1098)再貶雷州(今廣東海康)。徽宗即位,復宣德郎,允北歸,途中卒於藤州(今廣西藤縣),年五十二。《宋史》、《東都事略》有傳。存《淮海集》四十卷,另有《淮海詞》單刻本。其詩、詞、文皆工,而以詞著稱。詞屬婉約派,內容多寫男女情愛,頗多傷感之作。

●水龍吟

秦觀

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綉轂雕鞍驟。

朱簾半卷,單衣初試,清明時候,破暖輕風,弄晴微雨,欲無還有。

賣花聲過盡,斜陽院落;紅成陣,飛鴛甃.玉佩丁東別後。

悵佳期、參差難又。

名韁利鎖,天還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門,柳邊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當時皓月,向人依舊。

秦觀詞作鑒賞

此詞寫一位婦女一整天的相思之情。

上片起首句,寫女子登上挨著園林橫空而起的小樓,看見戀人身騎駿馬賓士而去。此二句按景綴情,景物描寫中綴入女主人公的別情。「朱簾」三句,承首句「小樓」而言,謂此時樓上佳人正身穿春衣,捲起朱簾,出神地凝望著遠去的情郎。「破暖」三句,表面上是寫微雨欲無還有,似逗弄晴天,實際上則綴入女子的思想感情,說它也象當前的天氣一樣陰晴不定。以下四句便寫這位女子一個人樓上一直等待到紅日西斜的過程以及當時的情緒。輕風送來的賣花聲清脆悅耳,充滿著生活的誘惑力,也容易引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女主人公想去買上一枝插鬢邊;可是縱有鮮花,誰適為容?故此她沒有心思買花,只好讓賣花聲過去,直到它過盡。「過盡」二字用得極妙,從中可以想像得到女主人公諦聽的神態、想買又不願買的惋惜之情。更為巧妙的是,詞人將聲音的過去同時光的流逝結合一起寫,狀畫出女主人公綿綿不盡的感情。歇拍二句,則是以景結情。落紅成陣,飛遍鴛甃,景象是美麗的,感情卻是悲傷的。花辭故枝,象徵著行人離去,也象徵著紅顏憔悴,最易使人傷懷。不言愁而愁自其中,因而蘊藉含蓄,帶有悠悠不盡的情味。

下片從男方著筆,寫別後情懷。「玉佩丁東別後」,雖嵌入「東玉」二字,然無人工痕跡,且比起首二句凝煉准確,讀後頗有「環佩人歸」之感。「悵佳期、參差難又」,是說再見不易。參差猶差池,即蹉跎、失誤。剛剛言別,馬上又擔心重逢難再,可見人雖遠去,而留戀之情猶縈回腦際。至「名韁利鎖」三句,始點出不得不與情人分別的原因。為了功名富貴,不得不拋下情人,詞人思想上是矛盾的、痛苦的,因此發出了詛咒。「和天也瘦」句從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天若有情天亦老」化來。但以瘦易老,卻別有情味,明王世貞對此極為贊賞,因為它概括了人物的思想矛盾,突出了相思之苦。「花下」三句,照應首句,回憶別前歡聚之地。此時他雖策馬遠去,途中猶頻頻回首,瞻望女子所住的「花下重門,柳邊深巷」。著以「不堪」二字,更加刻劃出難耐的心情,難言的痛苦。煞尾三句,頗饒餘韻,寫對月懷人情景,頗有「見月而不見人之憾」(《草堂詩余雋》卷二)。

此詞以景起,以景結,而其中一以貫之的則是作者執著的情愫。對一個淪落風塵的薄命女子,作者竟鍾情若此,這決非為征管逐弦而出入青樓的薄倖子弟所能望其項背。

生平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子。嘉佑二年(1057)與弟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台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哲宗立,高太後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五,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

高宗朝,贈太師,謚文忠。《宋史》、《東都事略》有傳。詩、詞、文、書、畫均卓然大家,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東坡樂府》三卷。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詞學上,為北宋詞壇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詞作鑒賞

題記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其時蘇東坡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年已四十。

正月二十日這天夜裡,他夢見愛妻王弗,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陳師道語)的悼亡詞。

蘇東坡的這首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但實際上,詞中記夢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摯樸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呢,不也同樣嗎?恩愛夫妻,一朝永訣,轉瞬十年了。「不思量,自難忘」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當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給了十九歲的蘇東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說,更難得她蕙質蘭心,明事理。

這十年間,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頗受壓制,心境悲憤;到密州後,又忙於處理政務,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聰慧明理的賢內助呢。作者將「不思量」與「自難忘」並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之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內心的情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雖然不是經常懸念,但也時刻未曾忘卻!或許正是出於對愛妻王弗的深切思念,東坡續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潤之,據說此女頗有其堂姐風韻。十年忌辰,觸動人心的日子裡,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難以遏止。「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想到愛妻華年早逝,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凄涼,說沉痛。其實即便墳墓近身邊,隔著生死,就能話凄涼了嗎?這是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痴語,情語,格外感人。「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三個長短句,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憂憤,包括蒼老衰敗之中,這時他才四十歲,已經「鬢如霜」了。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了,「縱使相逢」恐怕也認「我」不出了。這個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深沉悲痛,表現了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夢如幻,似真非真,其間真情恐怕不是僅僅依從父命,感於身世吧。蘇東坡曾《亡妻王氏墓士銘》記述了「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的父訓。作者索於心,托於夢的實是一份「不思量,自難忘」的患難深情啊。

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開始「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是記敘,寫自己夢中忽然回到了時念中的故鄉,那個兩人曾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小軒窗,正梳妝」那小室,親切而又熟悉,她情態容貌,依稀當年,正梳妝打扮。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昵,而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無言」,包括了千言萬語,表現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痛,別後種種從何說起?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把現實的感受溶入夢中,使這個夢令人感到無限凄涼。「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作者料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舍親人,該是柔腸寸斷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設想此時亡妻一個人凄冷幽獨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謂用心良苦。這番痴情苦心實可感天動地.

李煜其人:李煜(937-978),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亦為五代時出色的詞人。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後主。開寶八年,國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現存約32首,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第二類為降宋後,李煜因亡國的深痛,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當中的傑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皆成於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李煜在中國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世影響亦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由是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李煜文、詞及書、畫創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在位時間(961-975)。
【南唐】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②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③
相留醉,
幾時重,④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相見歡》、《秋夜月》、《上西樓》。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謝:凋謝。
③胭脂淚:指女子的眼淚。女子臉上搽有胭脂淚水流經臉頰時沾上胭脂的紅色,故雲。
④幾時重:何時再度相會。

【簡析】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起句「 林花謝了春紅 」,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為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嘆,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為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嘆花,亦是自嘆。「無奈」雲雲,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換頭「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里,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為風侵欺,紅^叟鮫肖(左應加魚旁),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於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歷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痴、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為傳神,而「幾時重」則吁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氣呵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叄』 中國愛情發源地在哪裡

在古代,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牛郎織女在凡間的故事: 這個叫郴州桂東的地方可能就是中國愛情發源地。

「七夕」即陰歷七月初七夜,如今被稱作「中國情人節」的傳統節日,為什麼定在七月七日夜呢?說出來,恐怕要驚你一跳。郴州在漢初設為桂陽郡,在漢、魏、晉、南北朝及隋唐一些階段就叫桂陽。桂陽是個出仙人與神話的地方,西漢即有《桂陽列仙傳》,其中有個叫「成武丁」的成仙,很出名。《神仙傳》、《列仙傳》、《太平廣記》、《中國神話人物辭典》都有其傳,牛郎織女的相會日期,就是他透露出來的。南朝志怪小說集《續齊偕記》中記:「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弟當問:『織女何事渡河?兄當何還?』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吾去後三十年當還耳。』明旦,成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猶雲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茅盾先生在《中國神話研究》一書中,就引用了這個故事。

-----節選《牛郎織女與郴州成仙》作者: (郴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政協文史研究員):張式成

以下為牛郎織女在湖南郴州桂東發生的故事:

桂東仙緣橋(仙人橋)

----牛郎織女在凡間相會的地方,現代相愛男女的朝聖之地

從湖南省桂東縣普樂鄉東水村往紅洞、上井的河流,從"哈喉腦"開始沿江而上,去新莊村的地方,留下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疑為「冰臼群」,的石窟窿,大如"禾桶缸,"小如'谷籮框"當地語言),延綿數十里,當地人稱為馬蹄印.為什麼會留下這么多大小不一的蹄印呢?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南陽城」據說是西晉時期湖南南方的桂陽郡城,現在的郴州市,簡稱為「南陽城」。據桂東縣志記載:宋嘉定四年(1211),析桂陽縣(即今汝城縣)的宜城、零陵二鄉置桂東縣,縣治設上猶寨(即今寨前)。明洪武元年(1368),移縣城於漚江上游的鳳凰山前。),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伏牛山」,即位於與桂東縣交界資興市的「石牛山」。石牛山海拔1238m,屬於八面山支脈,南北走向。資興古八景之一,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的灰牛大仙被降伏於此,故古時也稱「伏牛山」。)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牛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牛郎暗自傷心流淚,不知家去何方。

那頭老牛看著被趕出家門的牛郎形單影只無家可歸,頓生憐憫之心,告訴牛郎,自己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的地方是一個離天最近的地方,那裡離天只有三尺三,至今仍處於原始狀態,沒有人為改造痕跡,千年鐵杉競秀,千年古道斗險。原始森林間,飛禽走獸生活期間;那裡由於離天較近,故而氣候涼爽,當天上的神仙酷暑南耐時,神仙每年夏天下凡避暑納涼的地方,於漚江河邊洗澡降溫,或游水嘻戲.它就經常看到有神仙在山頂上下棋,仙女在那河裡洗澡,乃人間仙境,去那裡生活將會比這里更加美好.

於是牛郎隨著老牛一起離開那個傷心地,跋山涉水,來到了老牛所說的離天三尺三的地方,在一個叫牛氏坪(現也叫牛屎坪)的地方住了下來. (即如今湖南桂東八面山一帶,古又人雲: 八面山, 離天三尺三,人過要彎腰,馬過要下鞍,現有景點有「八仙下棋」,古活化石銀杏樹等.盛產人間仙草靈芝,.桂東牛果等 .桂東縣城,海撥800多米,是湖南省海撥最高的縣,那裡夏季氣候涼爽,晚上睡覺還要蓋被,是夏天避暑的好去處,有天然空調城之美譽,怪不得神仙也下凡到此避暑納涼了,呵呵。)

一天,天上酷暑難耐,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納涼,在漚江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織女後來和諸仙女回天朝後對牛郎日夜思念,便騎一匹白色的天馬偷偷下凡,來到人間.為了不讓玉皇大帝發現,於是帶著牛郎從牛氏坪沿漚江轉至東水村去人跡罕至、偏遠得神仙也很難找到的新莊村青石洞安家.

途經桂東牛塘界,沒有路難以前行,在漚江邊住了一個晚上,老牛也累了,牛郎陪老牛在漚江邊上洗了一個澡,他們洗了澡的地方被老牛滾出了一口大塘,當地人後來把這個地方稱為大塘,現稱為大塘鄉,他們在漚江邊住過的地方稱為牛難前,也就是牛郎難以再向前前進的意思。(現也叫牛欄前,位於普樂鄉漚江邊),

進入東水村後,由於東水村的地勢比漚江高,漚江水流不進東水村,而且山高路徒,沒有水路可走的白馬馬蹄和老牛的牛蹄受傷,留下一個個蹄印,織女看到傷心落淚,淚流成河,便是今天的東水河,原來東水村本無水,因為水應從西向東流,漚江水不可能倒著往高處流,織女沒來之前,當地百姓一直處乾旱之中,經常顆粒無收,百姓食不果腹,飢荒連年.自織女的眼淚變成水後,當地百姓再也不用為水發愁了,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正是因為東水村的河水是織女的淚水演變而成的,所以水也就可以從東向東流,從高處看水是倒著流,故留下了"桂東東水水流東,東來東去"的千古佳話,這也是東水村村名的由來.

織女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在十分偏僻新莊村青石洞安下家來,做了牛郎的妻子。剛到此處牛郎織女人生地不熟,茶米油鹽,樣樣皆缺。牛郎只好每天上山挖竹筍、蕨菜根,黃菌等充飢。心靈手巧的織女把吃不完的竹筍烘烤成筍干,蕨菜根加工成蕨澱粉,黃菌曬成黃菌干 ,吃的解決了,但缺茶少油,織女於是又把牛郎在終年雲霧飄渺齊雲山上找到的葉大葉小的兩種茶樹,叫牛郎帶動當地百姓廣種於桂東大地。 葉大而粗的葉子不能吃,但它的果實可以產油,當地百姓把這種茶樹稱為木子樹所產油的叫木子油,即茶樹油。葉小的那種茶樹葉嫩而葉子可以泡著喝,鮮美提神,牛郎非常喜歡。即現在大地鄉的雲霧茶,現在又叫玲瓏茶;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織女在離青石洞較遠的另一個神秘的洞穴里劃出一塊神田,牛郎每天早上騎著白馬帶著老牛去那裡耕種,中午肚子餓了就在石洞里生火做飯,做飯時洞里常常煙霧渺渺,當地百姓後來把這個石洞取名為「碧洞飛煙」;晚上回家途徑東水村時都稍作休息,現在白馬休息的地方也叫「五馬歸巢」.牛郎把織女從天上帶來的大禾仙米、苡米等播種下去,年年耕種,年年豐收.

一年天上又酷暑難耐,天上的一條金龍和諸仙一起下凡納涼,金龍突然特感涼快無比,一個噴嚏,變成一場大水,使得八面山的青山河河水瀑漲,大水帶著泥沙咆哮而下,淹沒了漚江邊的萬頃良田,當地百姓欲哭無淚,牛郎知道後,帶著白馬和老牛幫助當地百姓在漚江邊上治沙造田,最後把被淹的萬頃良田重修於好,深受百姓愛戴。當地百姓為了記住這個事情,把青山河發大水的地方稱為「青山」、「大水」兩個地名,把牛郎治沙造田的地方命名為做「沙田」,即現在桂東沙田鎮。金龍惹禍後不敢再回天上,愧於當地百姓,自願留在凡間,充當漚江守護神,從此漚江不再發特大大水,當地百姓於是又把漚江邊上的一個村莊命名為龍頭村,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意思。

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蟲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天蟲,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織女又發動當地百姓廣種桑樹,養天蟲取絲,牛郎每天把絲帶回家給織女織布。為了感謝織女給了天蟲產絲,當地百姓把天蟲尊稱為「蠶」,這也是把產絲的蟲子取名為蠶的原因.為了紀念織女給了天蟲取絲織布,當地人又將地名取名為絲都,即現在的桂東四都,把牛郎耕種的神田稱之為「仙人石田」.仙人石田洞現己成為桂東著名的旅遊勝地.到現在,如果你去旅遊觀光,還可以看到牛郎在那裡耕種的身影呢。

織女把新紡出來的布拿到一條小溪裡面掛著漂洗,但見白光閃閃,暇光萬丈,當地百姓以為金龍現身,驚喜萬分,紛紛跑去觀看,一看才知道是織女在漂布,一個個嘖嘖稱奇,織女上了天朝以後,她漂布過的溪流形成了一個一百多米高的瀑布,後來老百姓為了紀念織女的故事,把那條小溪稱之為龍溪,把那條小溪漂布過的地方稱之為龍溪漂布,現在又叫龍溪瀑布。把當地地名稱之為新紡,也就是現在的新坊鄉。

牛郎和織女就這樣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並生了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過上了自給自足的幸福生活。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它會變成一棵樹,長果子給牛郎的後代吃,還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老牛說完這此話後就死了.死後,牛郎把老牛埋葬於桂東的一座高山上,即現在桂東的牛死仙山,以前建有一處牛仙廟,由於年久失修,僅殘留遺址.非常奇特的是,當地獵人在牛死仙山打獵時,怎麼樣也打不到獵物,似有神靈佑護,被獵人稱為打獵禁地.

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老牛的墳上果然長了一棵樹,樹上結滿了果實,當地百姓稱之為牛果.牛郎穿上牛皮做的鞋,帶上用大禾米加工成的黃糍粑干糧(大禾黃糍粑,現桂東著名特產),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話說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用力過猛,金簪朝東落到凡間,插到了位於桂東縣黃洞鄉羊石坳山頂,山頂突起三峰,盤結如鬟,因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盤結如鬟而得名,原叫織女雲鬟,現稱玉女雲鬟,桂東著名景點。據說武當派祖師爺「張三豐」也慕名來過此地。 並在石頭上刻下了「豐」字。金簪朝東劃落,一道金光劃過的地方現在稱為東洛鄉。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百鳥之王--鳳凰,鳳凰把鳥兒們召集起來,在鳳凰的棲息地(即如今在桂東縣城旁的鳳凰山,現仍有演變成為小個兒的鳳凰那附近棲息,還有一棵需要四人合抱的千年古松,被謄為中國馬尾松之王,該處也是桂東著名景點之一,稱之為「鳳嶺古松」),在兩棵千年古松樹里,開了一個百鳥大會。後來人們把這次百鳥大會也稱之為百鳥朝鳳,百鳥們共同商討如何幫助牛郎飛到天上去追織女,這時,生長在相思泉的喜鵲勇敢地站了出來,淚水汪汪地請求鳳凰,要去幫牛郎,鳳凰被喜鵲助人於危難的精神所感動,同意了喜鵲們的請求.於是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玉皇大帝牽怒於白馬私自帶織女下凡,觸犯天條,把白天馬貶為凡馬,留在人間,所以現在仙人橋所處的山也叫白馬山,白馬山上有個千年不枯的泉眼,便是織女被天兵天將帶回天庭時,對心愛的牛郎和給她找到人間真愛的白馬所留下的傷心淚,淚滴成泉,也就是今天的相思泉,生長在旁邊的豆科植物成了相思豆.由於這種原產的相思豆比較大而且有花紋,當地人又把它稱為花豆.(據傳,大詩人王維聽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之後,非常感動.只知道相思豆生長於南方,卻不知是生長在南國偏遠山區桂東的花豆才為真正的相思豆,讓世人以為南方的另外一種豆也是牛郎織女的故事裡面的相思豆,留下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千古佳句.但對桂東而言,多少有些遺憾.).

樹上一群比翼鳥被牛郎織女感天動地的愛情所感動,其中,喝了相思泉的個兒小的鳥兒,就變成了桂東著名相思鳥,飛得高的鳥兒每年七月七日都帶著牛郎飛到天上,搭成如同凡間的石橋一樣,讓牛郎織女在天上約會,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這個凄美的爰情故事,將這種鳥稱之為喜鵲,每年七月七日稱之為七夕,喜鵲所搭的橋也稱為鵲轎。

織女上天庭後怛心白馬和牛郎的牛沒草吃,就讓雷公在白馬山頂上放一把山火,燒掉山頂的樹木,讓山上長滿白馬和牛郎的牛所需要的青草,所以到現在,白馬山頂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莫名其妙的發生一起山火。。。。

牛郎織女在天上鵲橋相會,時間久了,對凡間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兩個小孩的思念與日俱增,便請求王母娘娘讓她下凡看看孩子, 王母娘娘於心不忍,但又不可以讓她們繼續生活在一起,但出於骨肉之情,每年看看小孩,也是合情合理,於是按照喜鵲搭橋的辦法,下令二郎神,在牛郎織女所住的青石洞旁把山劈開, 二郎神再搬來一塊巨石,橫架南北,石橋兩頭寬,中間窄,橋面稍斜,以防他們跨越橋中央, 藉以阻斷織女的回家之路.據說現在,有膽量走完此橋的人,無任男女,沒有找對象的,走過此橋後,必可找到美好姻緣,准備結婚的男女雙雙牽手走過此橋,結婚必會幸福美滿百年好合,已結婚的男女感情不和時雙雙牽手走過此橋,必會和好如初。感情已經破裂的男女,雙雙牽手走過此橋,還可以破鏡重圓等等。具體是否如此神奇,只有你自己親自去體驗了才知道。。。。。

於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上半夜牛郎織女在天上鵲橋相會,下半夜牛郎織女在石橋相會,也就是現在的仙緣橋,至今牛郎織女所住的青石洞旁那邊的橋邊上,聳立著一高一矮兩個石頭, ,傳說就是牛郎織女的兩個孩子,當地人把它稱為,望星石,也稱望親石.他們每天翹首相望,看著天上的牛郎織女星,等待父母親的到來,日久天長,成了今天的永恆追求的象徵………

由於織女為了追求美好的愛情而私自下凡,牛郎織女在凡間所約會過的橋稱為仙緣橋,現也叫仙人橋,住過的洞叫情思洞,現在也叫青石洞,當地百姓為了紀念牛郎織女住過的洞室,把新郎新娘結婚用的房叫洞房,這也是洞房的由來

由於鳥兒們每從四面八方回來搭橋,於是在桂東形成了一條千年鳥道,鳥兒因趕著要去搭橋,經過千年鳥道那個地方,當地百姓把這個地名取名橋頭,鳥兒經過的山叫鳥嶺.(現在桂東橋頭鎮),

新莊村當地百姓偷看織女在約會時為了更加美麗而採集百花化新妝,古稱化妝為上妝,卸妝為下妝,故有新莊,上庄,下庄三個地名.

聽說,現在有很多談戀愛的男女,為了神聖的愛情,不顧爬山涉水之艱辛,來到仙緣橋,海誓山盟,以表對愛情的堅貞不渝之心,更有人勺一碗相思泉的相思水,送給自己暗戀之人,借物傳情,皆大歡喜.

織女為了愛情而下凡生活在湖南,於是有了湘女多情的說法。桂東人民為了漚歌這個故事,把桂東的一條織女下凡洗澡的大江稱之為漚江,把漚江的一條支流稱為牛郎江,(住於桂東寨前,後簡稱為牛江)兩江相匯,意為讓永不停息的江水,把天上人間的愛情故事,百年好合,永遠漚歌,流源遠長...................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後記:由於牛郎織女在桂東的神話傳說己有上千年歷史了,現在的年輕人又不喜歡聽故事,發生在桂東有關牛郎織女神話傳說被人漸漸遺忘,只有老一輩少數幾人還能依稀記起,但也殘缺不全,加上地名變更,如絲都現己更名為四都,牛氏坪更名為牛屎坪;織女雲鬟更名為玉女雲鬟,龍溪漂布更名為龍溪瀑布;仙緣橋更名為仙人橋等等,漸漸的,連桂東本地人也逐漸忘記,有的甚至完全遺忘了這個美麗的傳說,這在傳說發生地來說,不得不承認是件非常遺憾的事.

今天,筆者通過尋訪眾多老一輩人士搜集整理出來,許多典故,地名等己無從考證,歡迎廣大朋友繼續發掘,並請多多指正,共同努力去完善.目地只有一個,讓發生在桂東的美麗傳說繼續流傳下去,發揚光大.

附記:

1.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地名:「南陽城」、牛氏坪(現也叫牛屎坪)、牛塘界、寨前鄉、大塘鄉、普樂鄉 東水村 牛難前(牛欄前)、大地鄉,「青山鄉」、「大水鄉」、沙田鎮、龍頭村、(絲都)四都鄉、(新紡)新坊鄉、龍溪村 、黃洞鄉、東洛鄉、橋頭鎮、新莊村,上庄,下庄

2.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山:八面山、鳳凰山、鳥嶺、齊雲山、羊石坳山、白馬山、牛死仙山、另外還有「伏牛山」,即現在位於與桂東縣交界資興市石牛山。

3.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水:漚江、東水、龍溪、大水、(牛郎江)牛江

4.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景點:湖南桂東八面山自然保護區、天然空調城--桂東縣城、、「鳳嶺古松」、八仙下棋、東水水流東、馬蹄印、五馬歸巢、「碧洞飛煙」、「仙人石田」.(龍溪漂布)龍溪瀑布、牛仙廟、(織女雲鬟)玉女雲鬟、千年鳥道、鳥嶺、望星石、相思泉、(情思洞)青石洞、(仙人橋)仙緣橋。

5.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土特產:靈芝,、銀杏果(白果)、桂東牛果、大禾仙米、苡米、大禾黃糍粑、相思鳥、相思豆(花豆)、筍干(玉蘭片),蕨菜、蕨粉、黃菌干、木子油(茶樹油)、雲霧茶(玲瓏茶)

6.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名詞:洞房的由來、「蠶」的由來、湘女多情的由來、相思鳥的由來、喜鵲的由來。

7..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歌曲 。。。
8.與牛郎織女在桂東有關的詩詞:收集中。。。。。
9。與牛郎織女在郴州桂東的其它文章:節選《牛郎織女與郴州成仙》作者: (郴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政協文史研究員):張式成 郴州風雜志期刊: 2006年9月第14期

熱點內容
情人節形容 發布:2025-02-05 14:08:00 瀏覽:687
億醬荷花酒 發布:2025-02-05 13:55:21 瀏覽:975
盆栽二丁花 發布:2025-02-05 13:50:06 瀏覽:731
插花在線培訓 發布:2025-02-05 13:49:26 瀏覽:628
玫瑰花切模 發布:2025-02-05 13:48:32 瀏覽:58
軟和綠咀荷花 發布:2025-02-05 13:35:10 瀏覽:395
如何挑選盆景 發布:2025-02-05 13:31:52 瀏覽:270
盆景溧水枝 發布:2025-02-05 13:30:15 瀏覽:218
鮮花的先 發布:2025-02-05 13:19:50 瀏覽:34
茶花小五保 發布:2025-02-05 13:19:40 瀏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