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考古
1. 南京七夕相親會今年在什麼地方舉辦2020南京七夕活動匯總
七夕節期間,南京肯定是有活動的,大家可以先看看這些活動感不感興趣,當然還有煙花秀和音樂噴泉,這些在七夕的時候肯定是有的,大家不妨期待一下,或者是可以了解一下活動地點。
相親活動
萬份檔案已備好1VSn高效相親,800名優質單身男女1VSn交流,遇見金陵創意市集,集結特色商鋪打造創意市集,鮮花、美食、手工、網紅特飲......
「玄武湖相親角」,我們給前來圍觀的爸媽,准備了「愛情信息台」。
時間:8月23日
地址:南京市江寧區竹山路551號納科汽車創意園
大報恩寺
大報恩寺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悠久、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的寺廟,中國的佛教中心,繼洛陽白馬寺之後中國的第二座寺廟,也是中國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為百寺之首,和橋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被稱為「天下第一塔」。
交通:地鐵1號線中華門站(2號出口,步行即可或轉2/16/63路至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站下)
六朝博物館
這里的展品豐富精緻,主要以六朝青瓷為主,青瓷造型都很有趣~
如果你喜歡展覽,這里近期開展的,城市記憶拾貝——南京考古2019年精品文物展,也十分值得去看哦~
目前,每周五、周六還可以夜遊六朝博物館
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參加「六朝風雅·夜」,「六朝書香·夜」等系列活動,通過花、食、茶、香等不同主題的手作體驗,親身感受六朝人的精緻夜生活。
門票:30元/人
地址:玄武區長江路302號
開放時間:
1.周二至周四、周日:9:00-17:30(周一閉館)
2.周五、周六:9:00-22:00(21:00停止售票、換票)
交通線路:地鐵2號線/3號線至大行宮站下;公交201路/29路/44路/65路/95路/304路至總統府站下
國立美術館舊址
1936年建成的國立美術館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美術館,八十多年建築保培純留至今,隨手一拍便是復古風。建築極具時代特色,風韻十足,超大的落地窗配上正好合適的陽光,光影感簡直max~
門票:配棚咐免費不免票
地址:玄武區長江路266號
開放時間:9點—17點(周一閉館)
交通線路:地鐵2號線/3號線大行宮站下;公交25路/1路至大行宮西站下
銀杏湖
銀杏湖主題樂園位於中國南京江寧區谷里街道銀杏湖大道520號的銀杏湖高爾夫俱樂部,由南京銀杏湖集團斥資精心打造。樂園佔地十五平方公里。
銀杏湖有2個大的湖,銀杏湖、銘珠彩湖。「銘珠彩湖」,原生態優美的景色盡收眼底。這里山青水秀,如詩如畫,一湖秀水,萬般風情,經常有各種季節的鳥禽棲息於此有白鷺、水鴨等等。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大型綜合性的國家級博物館、國家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博物院佔地13萬余平方米,為「一院六館」格局,即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民國館。
門票:免費(需要提前預約)
地址:南京市中山東路321號
建議按照以下路線參觀: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民國館—藝術館—非遺館。正殿進入,這樣的路線可一氣呵成,面面俱到,又不繞路。
南京總統府
南京總統是中國近代建築遺存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築群,也是南京民國建築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現已辟為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門票價格:32元
交通:地鐵2號線、3號線至大行宮下。
牛首山
牛首山夜公園開放
夜公園開放時間
8月22日-30日19:00-21:00
(共計:9天)
無人機表演
上百架無人機為大家帶來一場炫酷的視覺盛宴光彩奪目變換陣型,包你挪不動腳步。
表演時間:8月22日-30日20:30-20:40(如遇特殊天氣或航空管製取消)
噴泉表演
絢爛之夜,幻月牛首
期待久久的水幕音樂噴泉終於要和大家見面了
開放時間:8月22日-30日19:00-21:00
地點:牛首廣場
夜場入園成人門票:49元/人
普通門票:88元
地址:江寧區寧丹大道18號(東入口)
交通:
自駕:以「牛首山文化旅遊區」東入口為目的地導航即可
公交:市內公交G70、754、712、755路皆可直達景區東入口;
假日觀光線(全年節假日運行):自南京火車站出發,可從南京站南廣場乘旅遊巴士G5直達景區東入口。
地鐵:
乘坐地鐵1號線至百家湖站轉公交G70路至景區東入口;
乘坐地鐵1號線至安德門站轉公交755、712路至景區東入口;
乘坐地鐵S1號線(機場線)至河海大學?佛城西路站轉公交754路至景區東入口。
演唱會
「一生中最愛」演唱會·南京站
時間:2020年8月25日19:30-21:30
地點:稻香音樂空間南京建鄴區江東中路222號奧體中心星巴克咖啡店旁
票價:180/299
魚丁糸followme演唱_
_打_Sodagreen分身樂團#魚丁糸followme演唱_#定檔8月25日七夕節20:00正式播出!
南京歡樂谷
在城市生活的你,有多久沒和喜歡的人看煙花了?
在南京歡樂谷瑪雅海灘水公園運營期間,每周六、周日的夜晚都將有一場盛大的、浪漫的煙花秀上演!
2.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沒有掌管星辰的女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嫦娥掌管月亮,其名太陰星君,又叫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等。在神話傳說中,嫦娥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在東漢之前,無任何資料顯示嫦娥與羿是夫妻關系,直到高誘註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後羿之妻。
後來道教在其神話中,將嫦娥與月神太陰星君合並為一人,道教以月為陰之精,尊稱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後太陰元君,或稱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作女神像。
(2)七夕考古擴展閱讀:
崇拜太陰星君,在中國由來已久,在世界各國也是普遍現象,這是源於原始信仰中的天體崇拜。中國民間一些傳說中,把太陰星君與恆娥仙子合並為一個神,認為其是一位絕色美人,所以人人都欣賞她,也因為這個緣故。
八月十五日的太陰星君誕辰祭,都在入夜以後,面對當空的皓月家家戶外圍院,排設香案點上一對紅燭,供上四色鮮果,焚香膜拜,氣氛十分虔誠,而又帶有幾分閑情逸致之感。在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了光亮;月色朦朧,又會使人產生許多遐想,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因此產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個。
3. 七夕怎麼要禮物男生問:你想要什麼禮物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也被稱為「牛郎織女節」或「中國情人節」。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男生可以送給女生一份特別的禮物來表達他們的愛意和關心。以下是一些在七夕節和生日上可以送的禮物建議:
1、花束或鮮花纖液:鮮花是表達愛意的傳統方式之一,可以讓人感受到浪漫和溫馨毀檔物。男生可以選擇女生喜歡的花卉種類,如玫瑰花、康乃馨、向日葵等。
2、首飾或手錶:精緻的首飾或手錶是七夕節或生日的好選擇,可以讓女生感到男生的用心和體貼。男生可以選擇一款適合女生的款式和材質。
3、禮盒或禮籃:精心准備的禮盒或禮籃可以包含多種禮品,如巧克力、蛋糕、酒類等,可以讓女生感到男生的細心和關愛。
4、書籍或音樂:如果女生喜歡讀書或聽音樂,男生可以選擇一本她喜歡的書或專輯,這不僅可以讓女生感到男生的關心,還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共同興趣。
5、旅行或活動:如果男生想要給女生一個難忘的禮物,可以選擇帶她去旅行或參加某個特別的活動蠢戚,如演唱會、電影院等。
總之,在選擇七夕節或生日禮物時,男生需要了解女生的喜好和愛好,以及表達自己的愛意和關心。最重要的是,禮物的真正意義在於表達心意,而不是禮物的價值或數量。
4. 古代七夕文物都有哪些
漫談古代七夕文物
2015-08-20 劉明杉 考古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宋人秦觀《鵲橋仙》中膾炙人口的佳句。古來多少名士才女,將對美滿姻緣的企盼,吟誦成華彩詩章。這些詠嘆愛情的創作源泉,就是七夕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這個古老而凄美的愛情神話。
漢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
七夕乞巧節,綿延數千載,隆重程度堪比春節。農歷七月初七,青年女子們聚集在月下乞巧、乞美、乞姻緣、乞子,童子們還要乞聰慧。進入現代社會後,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植根於農業社會秩序與文化基礎上的七夕節,遂從我們的生活中消逝了。然而,這一節日的內涵,對研究我國古代社會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其中,深入人心的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民間文學的重要題材,它與民俗生活結合起來,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民間活動,是文學、民俗學、文化史學等學科研究的重要內容。2006年,七夕節以民俗類申報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願這一行動,能讓它受到更廣泛的社會關注,使七夕節的文化內涵得到挖掘和保護。乞巧節在我國古代社會中,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本文結合歷代七夕文物,探究此節俗的社會成因,並闡述其文化價值。力求從物質文化史的角度,為保護這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略盡微薄之力。
乞巧文化的淵源與成因牛郎織女其名,最早見於《大戴禮·夏小正》:「初昏,織女正東鄉。」《詩經·小雅·大東》中有:「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這時的「牽牛」、「織女」,在人們的意識中還僅僅是自然界中的兩顆星辰。古人在觀測星宿的運行規律時,將自己的美好願望寄情於此,產生出豐富的聯想,這是牛郎織女傳說形成的文化基礎。兩漢時期,它們已經演變為神人形象,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中,就有「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的記載。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編纂的《文選》中,收錄了東漢班固《西都賦》:「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雲漢之無涯。」其後又引李善注《漢宮網疏》曰:「昆明池上有二石人,牽牛、織女象」,另錄有東漢後期《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將愛情元素融入其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摧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首詩中的「織女」,己開始弄機織布,思念流淚,並被描繪成忍受夫妻隔絕之苦的思婦,這是故事趨向定型的標志。另據《文選》中,魏文帝曹巫的樂府詩《燕歌行》,李善引曹植《九詠注》曰:「牽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牽牛之星,各處一旁,七月七日得一會同矣。」可見牛郎、織女故事,在三國魏初時已基本成型。這個傳說的最早記載,始於西晉傅玄的《擬天問》:「七月七日,牽牛織女會天河」西晉周處《風土記》:「……七月俗重是日。其夜灑掃於庭,露施機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熒重為稻,祈請於河鼓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見者便拜,而願乞富乞壽,無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
七夕節是女性的節日,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注入了愛情的內涵,表達了古人追求幸福婚姻的願望。節日期間,舉辦各種祭祀及智力游藝活動。主要有:1、祭拜牛郎織女,瓜棚下聽「天語」;2、穿針試巧、投針卜巧;3、七姐妹結盟;4、接露水、種生;5、祭七夫人、魁星、文昌、關公、天孫諸神。七夕節用品有牛郎織女年畫、七夫人像、乞巧樓、乞巧針、乞巧果、七巧板、摩喝樂孩兒等。
清任頤《乞巧圖》軸
東晉葛洪《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說明至遲在東漢末年,已有七夕月下穿針試巧之俗。據南朝梁宗懊的《荊楚歲時記》載:「是夕,人家婦女結睬縷,穿七孔緘。或以金銀輸石為緘,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乞巧樓》載:「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殯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候。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此書中還錄有「蛛絲卜巧」之狀,「帝與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道宴。時宮女輩陳瓜花酒撰列於庭中,求恩於牽牛、織女星也。又各捉蜘蛛於小合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四》雲:「七月七日……於廣庭中設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於女、牛。或取小蜘蛛,以金銀小盒兒盛之,次一早觀其網絲圓正,名曰『得巧』。」明清兩代,盛行投針驗巧。乾隆四年《祥符縣志》:「七日之午,婦女多乞巧。以碗貯水曝烈日中,頃之水膜凝面,舉綉針投之則浮,諦視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鳥之影者為上,有成剪刀牙尺之影者為次,謂乞得巧,女伴相賀:其影粗如糙、細如絲、直如矢則拙矣,幼女尤忌,或至垂涕泣,其母每曲慰之。」未得巧的女孩兒,會因此事痛哭流涕,以至母親不得不找出種種理由勸慰,其虔誠程度可見一斑。故宮博物院藏清代任頤繪《乞巧圖》軸,紙本設色,34.5×34.5厘米,描繪了七夕日下,年輕女子們將小針投入碗中卜巧的情景。畫中的女子們望著碗中的小針,表情專注緊張,似乎這並非游戲,而是在占卜自己未來的命運。
南宋女孝經圖局部
七夕節在古代社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為織作這種家庭手工業,是古代婦女創造財富的方式,心靈手巧是對其勞動角色的要求。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女孝經圖》卷,絹本設色,43.8×68.7厘米。其中一段描繪了四名女子樹下席地而坐,左側女子縫衣,右側三名女子圍在紡車前紡線。她們儀態端莊,舉止淑賢,可見勤於女紅織作,不但是經濟職責,更是婦德高尚的表現。我國古代婦女,社會地位低下,命途多蚌,七夕卜巧、驗巧等活動正是她們對自己命運無法掌握的反映。乞巧的女子們,明為卜巧,實則卜命,她們在七夕之夜,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聰穎靈慧、美貌多子,以此來博取男性的歡心,從而生存下去並鞏固其家庭地位。這是乞巧節俗千年不衰的社會成因。
摩喝樂與乞子
古代婦女除承擔織作等物質生產外,更要為夫家沿襲子嗣,因此七夕的另一內容是乞子。從唐至明清的各類文物上看,常見一種被稱作「摩喝樂」的童子形象。南宋趙師俠《鵲橋仙·丁巳七夕》中吟道:「……摩孩羅荷葉傘兒輕,總排列、雙雙對對。花瓜應節,蛛絲卜巧,望月穿針樓外。不知誰見女牛忙,謾多少、人間歡會」。此處吟唱的「摩孩羅」,為泥或瓷質的偶像,它們是牛郎、織女的化身。《西湖老人繁勝錄》載:「御街撲賣摩侯羅,多著乾紅背心,系青紗裙兒;亦有著背兒,戴帽兒者。牛郎織女,撲賣盈市。賣荷葉傘兒,家家少女乞巧飲酒。」「背兒」是宋時女性穿的長上衣,可見市中所賣摩喝樂的穿戴,是時人服飾。穿「背兒」者是織女,「戴帽兒」者為牛郎。宋話本《碾玉觀音》中,有琢玉摩侯羅的情節:「……去府庫里尋出一塊透明的羊脂美玉來……這塊玉上尖下圓,好做個摩侯羅兒……摩侯羅兒只是七月七日乞巧使得……」唐宋時玉摩侯羅較多,宋青玉持蓮童子佩,寬3.9厘米,高8.3厘米,重61克,青白玉圓雕。童子頭頂梳雙發辮,雙眼呈橄欖形,直鼻小口,耳貼於頰部,身穿無領對襟衣,手持蓮花,足下置瓶。話本《碾玉觀音》中提到的玉雕「摩侯羅兒」,即指這種持蓮童子玉佩。
宋青玉持蓮童子佩
在古陶瓷中,南北方的著名瓷窯亦常見摩喝樂形象。元孟漢卿《張孔目智勘魔合羅》中第四折的幾支曲子,描寫了魔合羅的神力及形象:
【叫聲】你曾把愚痴的小孩提教誨,教誨的心聰慧……
【醉春風】不強似你教幼女演裁縫,勸佳人學綉刺……我教人將你享祭,煞強如小兒博戲。
【滾綉球】我與你曲灣灣畫翠眉,寬綽綽穿絳衣,明晃晃鳳冠霞被。妝嚴的你這樣何為?你若是到七月七,那其間乞巧的將你作一家兒燕喜,你可便顯神通百事隨依。比及你露十指玉筍穿針線……
【倘秀才】枉塑你似觀音像儀……
依曲可知,魔合羅可以把「愚痴」的小孩「教誨」得「心聰慧」,教女孩「裁縫」和「綉刺」;它是兒童玩具,被化了妝,穿卜漂亮的衣服,像一尊觀音,在七夕時顯神通。
5. 河南衛視「2022七夕奇妙游」節目單 七夕奇妙遊河南衛視完整版哪裡看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七夕節被認為是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在這個極具浪漫色彩的日子裡,七夕奇妙游也即將開啟。
由優酷、河南廣播電視台聯合出品,河南台全媒體營銷策劃中心製作的“中國節日”系列節目《2022七夕奇妙游》,將“浪漫”的概念豐富、升華,鏈接傳統與現實,贊美中華文化中的乞巧智慧、問天理想、愛情嚮往,繪就一幅全新的“精神圖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晚會中除了“愛情”主題外,也側重體現了女性智慧之“巧”,優酷以合制形式在節目中,巧妙將時代女性精神與傳統女性力量融合,演繹出了一番不一樣的七夕味道。
節目將於8月3日18:30通過優酷、大象新聞客戶端,19:30河南衛視播出。屆時,也將通過中國日報、中國文化中心、華人頭條等平檯面向海外播出。
以東方浪漫“鏈接”過去與當下
七夕節因牛郎織女的傳說,象徵著浪漫愛情。然而在漫長歷史演變中,七夕的節日內涵並不僅僅只有愛情。古時的女子在這一天會拜七姐、鬥巧藝,故而七夕節也被稱為乞巧節,寓意女子的智慧和巧心。
在《2022七夕奇妙游》中,延續“奇妙游”系列的節目模式,以情景+詩歌為串聯,以“巧”為關鍵線索,穿越歷史時空,展現和贊美過去與當下女性勇敢、智慧、勤勞、自強等美好的精神品格。
主創團隊介紹,在節目立意上,立足歷史故事和人文典故加以創作,挖掘了包括古代女將軍婦好、女紡織技術家黃道婆、清代著名女科學家王貞儀、女革命家王會悟、新中國第一代考古學家鄭振香在內,從古代到現代歷史長河中的女性代表人物故事,整體藝術風格以東方之美視覺呈現七夕節日特有浪漫。
節目中尤以《今又鴞聲起》為代表。此前河南殷墟婦好墓,出土大量珍貴器物,留給今天對於三千年前的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將軍——商王武丁的王後婦好傳奇經歷的諸多想像。《今又鴞聲起》正以此為主題,以一場考古發現為切入點,以甲骨占文為線索,既有婦好與商王的伉儷情深,也通過舞蹈展現女性的智慧、勇敢和力量。中國歌劇舞劇院特別打造的舞蹈《秀水伊人》選自舞劇《秀水泱泱》,以女子群舞的形式演繹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投身革命的年輕女性們,解放思想、心向光明的成長與蛻變。
而優酷與河南衛視以合制的形式製作了節目《隱形的翅膀》。在廈門六中合唱團清新、輕快的阿卡貝拉中,優酷將優質女性題材影視作品中高光人物的金句片段呈現在熒幕之上,傳遞出當代女性的思想。
正如優酷平台上播出的經典影視作品那樣,不同的女性身上具有相同的勇氣與力量:她們有面對理想的堅守,有面對不公的力量,有面對現實的孤寂……出現在《幸福到萬家》、《請叫我總監》等優酷播出劇中的當代“女子力”片段,將以特殊的方式與《隱形的翅膀》聯動,用影視作品中的人物為音符,傳達著一代又一代女性的聲音,用歌聲為觀眾帶來希望、溫暖與安定的力量,在這個七夕鼓勵女性不畏挫折困難、積極向上,迎風飛翔。
以浩渺想像“串聯”大地與星空
七夕的起源,來自中國古老的星象文化,承載著從過去到現在人們對於浩瀚宇宙星空的遙想和嚮往。
在《2022七夕奇妙游》中,也著重突出了“星空想像”。
創意節目《七夕》,融合了傳統曲藝與新國風說唱,以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為引子,在沈括的夢境中,有兩位天上的星官在七夕節下凡游歷人間引發的一系列有趣的故事。節目用實景拍攝和CG特效結合,展示七夕節穿針乞巧、蘭夜弄巧、魁星點斗等多種民俗。
由歌手張傑演唱國風歌曲《星漢游》,從少年“畫中游”勾勒到“星漢游”,描畫“山河錦綉”與“星漢燦爛”相互交輝的美好境界,講述一代代青年“敢上九天攬月”的凌雲壯志。
中華傳統節日蘊含著先民的世界觀,七夕也不例外。在節目中,既有山河之美,鏈接星空壯闊,表達出一種“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
雜技舞蹈《上善若水》雜技節目以老子道家思想為切入點,通過演員在瀑布與水的接觸中,講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哲學理念。
從2021年開始,優酷在女性垂直賽道透過DOCU戰略+女性向內容布局策略,以及建立“生而為她”的女性廠牌,產出了一批受到廣大觀眾肯定的女性影視作品。
在這些作品中,有《幸福到萬家》里始終堅持“凡事都得講個理”的農村女性何幸福;有《請叫我總監》里堅持自我夢想,一路堅守初心最終實現了職業價值的職場女性寧檬;有《女心理師》里治癒別人心理,同時也在自我治癒的女心理師賀頓;也有《冰糖燉雪梨》里因意外放棄“速滑”,之後鼓起勇氣堅定信念,重拾冰上夢想的女運動員棠雪……這一個個鮮活的女性角色刻畫出當代女性對生活、對職業、對家庭、對夢想的堅持和思考。
此次《2022七夕奇妙游》,將女性題材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以古誦今,是優酷對於傳統文化的新思考,也是優酷在女性主題在多元化融合道路上的再次嘗試。未來,優酷將會繼續深耕女性賽道,傳遞時代“她”的聲音,用多元的視角,帶大家領略不一樣的女性風采。
8月3日18:30,上優酷看七夕奇妙游,看看“她”酷的有多精彩吧!
七夕奇妙游節目單
舞蹈《星河》 表演者: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團
曲藝說唱《七夕》 表演者:劉豐、石容山 舞蹈
《今又鴞聲起》 表演者:陳炳睿、蔣林蓉
歌曲《星漢游》 表演者:張傑
雜技《上善若水》 表演者:李振宇、馬玥、陳啟國
舞蹈《秀水伊人》 表演者: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團
歌曲《隱形的翅膀》阿卡貝拉廈門六中合唱團 表演者:楊柳、蘇文文、孫垟容、張楚柯
6. 端午節 七夕 來歷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七月初七日為七夕節,慶賀天上牛郎與織女的一年一會,亦稱「乞巧節」、「少女節」、「情人節」。
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起源於星辰崇拜,是人們將牽牛星和織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產物。牛郎織女故事雛形最早見於《詩經》,後經歷代流傳和加工,最終形成了優美動人的神話故事。
牛郎是人間孤兒,父母雙亡之後,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給牛朗一頭老牛。織女是天上一位聰明美麗、擅於織布的七仙女。有一次她與其他仙女一道到銀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來到銀河邊將織女的天衣偷走。織女不能重返天宮,遂於牛郎結成夫妻,生有一兒一女,自耕自織過著幸福美滿生活。天帝知道後大為震怒,派了天兵天將到人間將織女抓回天宮。牛郎十分悲痛,抱著一雙兒女哭作一團。老牛臨死前,囑咐牛郎在它死後穿上它的皮即可攜兒女上天宮去尋找織女。牛郎照老牛的吩咐做了,挑著兒女來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織女時,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劃,二人之間頓時出現一條波浪滾滾的天河,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泣。織女和牛郎及他們兒女的哭聲感動了天帝,天帝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相聚一次。每逢七月七日,便有無數的喜鵲在天河兩岸搭起鵲橋,讓牛郎織女在此相會。每到七夕,大家就會出門去看牽牛、織女星渡河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