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牛星與
Ⅰ 七夕有什麼浪漫的故事嗎
牛郎織女~·汗~
不浪漫嗎?
浪漫嗎?
Ⅱ 描寫七夕的詩詞名句
描寫七夕的詩詞名句1
1、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2、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林傑《乞巧》
3、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4、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5、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佚名《迢迢牽牛星》
6、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7、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8、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吳x文英《惜秋華·七夕》
9、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張埜《奪錦標·七夕》
10、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李商隱《馬嵬·其二》
11、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乞巧》
12、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13、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鵲橋仙·七夕》
14、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嚴蕊《鵲橋仙·碧梧初出》
15、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李商隱《辛未七夕》
16、兩情纏綿忽如故。復畏秋風生曉路。——王建《七夕曲》
17、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8、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趙以夫《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19、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陳師道《菩薩蠻·七夕》
20、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21、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徐凝《七夕》
22、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羅隱《七夕》
23、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24、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孟浩然《他鄉七夕》
25、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毛文錫《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26、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李賀《七夕》
27、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孟浩然《他鄉七夕》
28、幸回郎意且斯須,一年中別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29、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顧太清《鵲橋仙·雲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
30、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鬥牛。——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
31、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吳x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32、夜色銀河情一片。輕帳偷x歡,銀燭羅屏怨。——吳x文英《鳳棲梧·甲辰七夕》
33、二秋葉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34、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李商隱《壬申七夕》
35、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李商隱《辛未七夕》
36、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任希古《和長孫秘監七夕》
37、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孟浩然《他鄉七夕》
38、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王建《七夕曲》
39、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描寫七夕的詩詞名句2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
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他鄉七夕
(唐)·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歸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七夕
(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七夕(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壬申七夕
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描寫七夕的詩詞名句3
蘇軾
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歐陽修
漁家傲(七夕)
喜鵲填河仙浪淺。雲軿早在星橋畔。街鼓黃昏霞尾暗。炎光斂。金鉤側倒天西面。
一別經年今始見。新歡往恨知何限。天上佳期貪眷戀。良宵短。人間不合催銀箭。
蘇軾
漁家傲(七夕)
皎皎牽牛河漢女。盈盈臨水無由語。望斷碧雲空日暮。無尋處。夢回芳草生春浦。
鳥散余花紛似雨,汀洲蘋老香風度。明月多情來照戶。但攬取。清光長送人歸去。
吳文英
訴衷情(七夕)
西風吹鶴到人間。涼月滿緱山。銀河萬里秋浪,重載客槎還。
河漢女,巧雲鬟。夜闌干。釵頭新約,針眼嬌顰,樓上秋寒。
韓元吉
虞美人(七夕)
煙霄脈脈停機杼。雙鵲飛來語。踏歌聲轉玉鉤斜。好是滿天風露、一池花。
離多會少從來有。不似人間久。歡情誰道隔年遲。須信仙家日月、未多時。
張先
菩薩蠻(七夕般涉調)
牛星織女年年別。分明不及人間物。匹鳥少孤飛。斷沙猶並棲。
洗車昏雨過。缺月雲中墮。斜漢曉依依。暗蛩還促機。
陳師道
菩薩蠻(七夕)
行雲過盡星河爛。爐煙未斷蛛絲滿。想得兩眉顰。停針憶遠人。
河橋知有路。不解留郎住。天上隔年期。人間長別離。
蘇軾
菩薩蠻(七夕)
鳳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墜星河轉。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朱淑真
鵲橋仙(七夕)
巧雲妝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
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趙師俠
鷓鴣天(七夕)
一葉驚秋風露清。砌蛩初聽傍窗聲。人逢役鵲飛烏夜,橋渡牽牛織女星。
銀漢淡,暮雲輕。新蟾斜掛一鉤明。人間天上佳期處,涼意還從過雨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鷓鴣天·當日佳期鵲誤傳》
北宋詞人晏幾道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
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描寫七夕的`詩詞名句4
1、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2、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芙蓉》清·鄭板橋
3、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4、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別儲邕之剡中》
5、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采蓮曲》隋·殷英童
6、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采蓮》南朝·梁·吳均
7、遠憶荷花浦,誰吟杜若洲?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游。《夏日懷友》徐璣
8、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為農》
9、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詠荷詩》江洪
10、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鷓鴣天·賞荷》
11、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12、曉別安宜古鎮頭,藕鄉水泗盪輕舟;岸柳染綠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藕鄉隨思》現代·暇文
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
14、下有青污泥,馨香無復全。《京兆府栽蓮》
15、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浣溪沙》薛昭蘊
16、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采蓮》南朝·梁·吳均
17、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阮郎歸·初夏》
18、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19、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蘇幕遮》
20、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折荷有贈》唐·李白
21、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無題·其二》李商隱
22、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折荷有贈》
23、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采蓮曲》李亞如
24、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采蓮曲》隋·殷英童
25、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山居即事》
26、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采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27、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采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28、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錢氏池上芙蓉》文徵明
29、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子夜吳歌·夏歌》
30、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采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31、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3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蓮花》溫庭筠
33、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憶餘杭》潘閬
34、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35、荷葉似雲香不斷,小船搖曳入西陵。《湖上寓居》
36、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采蓮曲》
37、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晚泊江鎮》
描寫七夕的詩詞名句5
1、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唐李商隱
2、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
3、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唐崔國輔
4、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清姚燮
5、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宋李清照
6、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唐李中
7、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唐李郢
8、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唐祖詠
9、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唐崔塗
10、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唐楊璞
11、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唐杜甫
12、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唐盧綸
13、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唐李賀
14、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唐劉言史
15、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 ——晉
16、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湯顯祖
17、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唐劉禹錫
18、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唐杜牧
19、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唐李商隱&bull
20、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宋晏幾道
21、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唐盧殷
22、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唐劉禹錫
23、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唐盧殷
24、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唐白居易
25、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唐權德輿
26、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唐李商隱
27、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唐盧綸
28、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唐李嶠
29、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唐宋之問
30、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唐李商隱
31、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唐杜審言
32、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唐李賀
33、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唐羅隱
34、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唐孟郊
35、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宋楊璞
36、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唐劉威
37、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唐劉威
38、別離還有經年客, 悵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
描寫七夕的詩詞名句6
1、牽牛織女,莫是離中。——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2、留連,有殘蟬韻晚,時歌金縷。——吳文英《惜秋華·七夕前一日送人歸鹽官》
3、夜色銀河情一片。——吳文英《鳳棲梧·甲辰七夕》
4、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劉威《七夕》
5、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河漢女,巧雲鬟。——吳文英《訴衷情·七夕》
7、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8、星月同輝映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奈何繾綣催華發,更是無言嘆路遙。——阿烺《詠七夕》
9、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10、笑倩誰扶,又被春纖,攪住吟須。——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描寫七夕的詩詞名句7
1、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2、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3、今日雲輧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4、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
5、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6、焚香出戶迎潘岳,不羨牽牛織女家。
7、乍可為天上牽牛織女星,不願為庭前紅槿枝。
8、一年一度暫相見,彼此隔河何事無。
9、雙針競引雙絲縷,家家盡道迎牛女,不見渡河時。
10、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11、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
12、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13、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14、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5、七夕銀河牛女會,牽橋仙鵲唱歡歌。
16、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17、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18、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19、七夕湖頭閑眺望,風煙做出秋模樣。
20、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21、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22、避熱不歸金殿宿,秋河織女夜妝紅。
23、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24、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25、樹列千秋勝,樓懸七夕針。
26、千家閉戶無砧杵,七夕何人望鬥牛。
27、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28、香閨報喜行人至,碧漢填河織女回。
29、幸回郎意且斯須,一年中別今始初。
30、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描寫七夕的詩詞名句8
1、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盧殷《七夕》
2、樹列千秋勝,樓懸七夕針。——溫庭筠《洞戶二十二韻》
3、彩雲朵朵西風散,銀漢昭昭北斗傾。——陸文圭《七夕祈雨》
4、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5、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杜審言《七夕》
6、織女分明銀漢秋,桂枝梧葉共颼飀。——劉禹錫《秋夜安國觀聞笙》
7、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8、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9、記摘小園瓜李,七夕年時花底。——朱彝尊《如夢令·七夕》
10、姮娥一隻眉先掃,織女三分鏡未光。——徐夤《新月》
描寫七夕的詩詞名句9
1、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
2 、織女分明銀漢秋,桂枝梧葉共颼飀。
3、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4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5 、河漢茫茫萬里遙,千年佳話醉良宵。
6 、牛郎織女七七會,誰為痴人鋪鵲橋。
7 、判知秋夕帶啼還,那及春朝攜手度。
8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描寫七夕的詩詞名句10
1、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2、燦如春華,皎如秋月。
3、嘗矜絕代色,復恃傾城姿。
4、沉魚落雁鳥驚喧,羞花閉月花愁顫。——湯顯祖
5、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6、綽約多逸態,輕盈不自持。嘗矜絕代色,復恃傾城姿。
7、次女本應天上有,人間難得機會聞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8、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嫻靜以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
9、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
10、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王昌齡
11、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12、共道幽香聞十里,絕知芳譽亘千鄉。
13、何彼濃矣,華若桃李。
14、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15、佳人自鞚玉花驄,翩若驚燕踏飛龍。——蘇軾
16、漸消酒色朱顏淺,欲語離情翠黛低。
17、皎若太陽升朝霞,灼若芙渠出鴻波。
18、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
19、經珠不動凝兩眉,鉛華銷盡見天真。
20、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21、鏡中貌,月下影,隔簾形,睡初醒。
22、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曹雪芹
23、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曹雪芹
24、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25、眉將柳而爭綠,面共桃而競紅。
26、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宋玉
27、眉似遠山不描而黛,唇若塗砂不點而朱。
28、美女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29、夢笑開嬌靨,眼鬟壓落花;簟生玉腕,香汗浸紅紗。——蕭綱
30、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莊子逍遙游》
Ⅲ 從古至今仍被銘記,七夕節究竟有什麼來歷
七夕情人節的來歷和典故
中國古代天文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就開始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推斷出一套完整而深刻的天文文化,「牛郎織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七夕牛郎織女傳說起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
早在古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不僅把天空規劃得井然有序,而且把星星與地面一一對應起來。這種對應的關系在天文學上被稱為「劃分恆星」和「劃分地面」。簡單地說,古人將天空中的每個星座對應於地球的物理地理區域。
古代分離的目的主要是協調天文占星術中的占星學理論。在古老的星座體系中,「牛星」由六顆星組成,位於銀河系東岸,像兩個倒三角形,一個向上,一個向下,這是很有特點的,但上面的三角形更大更亮。
下面的小三角位於黃道上,這些星星形成一個頭上有兩個角,但只有三英尺的牛,所以古人稱之為「牽牛花」。
牛的南面有九顆小星星,構成了它的農場——天田。朝南看,靠近南邊的地平線,九坎有九顆星,這是一個低窪的蓄水地,用來灌溉農田。牛星以東是「羅岩」三顆星,是一座類似水庫的水利設施。織女星位於牛星座的北部。
織女星I是天空中第五亮的恆星,僅次於大角星,所以它經常被直接稱為織女星。古人稱「牛星」和「織女星」為「牛郎織女」。
民間傳說每年的七月三十日晚上,就是織女牛郎在天空中遇到鵲橋的時候。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聰明的仙女。
女孩們在這個夜晚,面對天空中的明月,穿上季節性的瓜果,崇拜天空,乞求天神賜予她們心靈的智慧和靈巧的雙手,使她們的編織技巧熟練,甚至乞求愛情和婚姻的巧合。世界上無數被愛的男人和女人會在夜晚祈禱幸福的婚姻,當夜晚是安靜的,天空是深的。
Ⅳ 七夕(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這首詩表達什麼意思
這首詩表達夫妻之間久別之後團聚的意思。
原文:《牽牛織女》(唐)杜甫
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神光意難候,此事終蒙朧。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妝立,龍駕具曾空。世人亦為爾,祈請走兒童。
稱家隨豐儉,白屋達公宮。膳夫翊堂殿,鳴玉凄房櫳。
曝衣遍天下,曳月揚微風。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終。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動如律,竭力機杼中。雖無姑舅事,敢昧織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義無棄禮法,恩始夫婦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圓苟齟齬,丈夫多英雄。
杜甫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遷居鞏縣。杜審言之孫。開元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是為肅宗。這時的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就在八月隻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杜甫因為官小,沒有被囚禁。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
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西北庭節度使李嗣業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
Ⅳ 七夕情人節的來歷和典故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對天文星象有認識,並將天空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將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說,稱作「分星」,就地面說,稱作「分野」。
簡單來說,古人們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關於牛郎織女的天文星空區域對應地上地域分野,文字記載見於漢代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牛郎)、婺女(織女)之分野也,今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粵分也」。
從歷史文獻上看,在距今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在東漢時,牛郎織女星象出現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在古代,七夕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因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使七夕成為愛情象徵,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更被現代人譽為「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5)七夕牛星與擴展閱讀:
「七月初七」作為節日源於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重日」在中國古代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
在這些「重日」中,不難看出古人對數字的崇拜,如九與五是重要的數字,九五至尊是地位的象徵。而「一」是萬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榮的象徵。「七」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在民間表現為時間的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結。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
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七」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