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還吃
Ⅰ 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吃餃子、巧果、酥糖、巧巧飯、瓜果等等。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都不相同,一般都稱為吃巧食,「巧」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獨特之處,表達人們追求心靈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滿的美好願望。
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Ⅱ 七夕,應該吃什麼食物
1、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以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2、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3、這一天有吃面的習俗,這一天往往跟中國的24節氣以外的三個雜節氣,一個雜節氣就是三伏,還有一個是暑九,還有一個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頭伏餃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著挑壽,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長壽。還有為織女擺貢。
面條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徵著巧,而且象徵你以後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別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給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韌性,說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韌性,你的事業才能夠成功。丈夫的夫本來就是天字出頭叫夫,丈夫為天,妻子為地,面抻出頭上,天就為夫,就可以闖出一番事業。另外闖盪出來,還要祝福婆婆公公健康長壽。
4、七夕的民間飲食,以瓜類為主。因為這正是瓜類成熟的季節,特別是西瓜。瓜的形狀是圓形的,「圓」就象徵著圓滿。當然,在七夕這天最忌諱的就是吃梨了,「梨」、「離」同音,所以一般這天情侶都不吃梨。
5、七夕距離端午節不遠,還有一些剩的櫻桃,民間一般都喜歡採食。這是因為,進入酷暑,疾病開始蔓延,蚊蟲很多,而櫻桃卻像小燈籠一樣,驅散蚊蟲,象徵日子紅紅火火。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火紅色的櫻桃象徵著英雄,英雄一來,妖魔鬼怪統統逃跑了。另外,桑葚也是七夕傳統習俗的食物之一,吃了白桑葚,象徵著從現在一直到天冷,吃菜或者吃水果的時候吃不到蟲子。
Ⅲ 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與瓜果等為此節日的食物。
1、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3、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4、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5、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3)七夕還吃擴展閱讀:
「乞巧節」又稱「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
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Ⅳ 七夕節吃什麼食物
七夕節吃什麼食物?七夕節作為我們中國民間最傳統的節日,有很多關於七夕節日的美食。接下來,讓我們趕緊一起看看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美食吧。
吃巧果
七夕節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必備的點心。這些巧果,大概起源於宋代。還有的人用面做餅,稱之為巧餅,流行於福建邵武地區。諺語說七夕吃過巧鍋,能使人巧。
巧酥
在七夕節期間,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索餅
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後來演變成了吃掛面的習俗,可以說,掛面的祖先就是索餅。索餅是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長得很像我們中國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麥和米粉和在一起,擰成繩子一樣的細長狀,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吃雞
為了希望牛郎織女能過上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夕節當天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食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擀麵,下鍋煮熟,做成豆芽湯,最後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吃餃子
在很多地區在七夕節當天都會吃餃子,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如果吃到銅錢的話就代表很有福氣;如果是吃到針的話就代表心靈手巧;如果吃到棗子就代表能夠早婚,收獲美滿的婚姻。
Ⅳ 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七夕節一般吃巧果、餃子、巧芽面、雞肉、五子等傳統美食。
有關七夕節由來的說法非常多,其中以自然天象崇拜、時間數字崇拜、七姐誕三種說法最為流傳。
後面因為牛郎織女相會於鶴橋之上的美麗故事傳說,七夕節被賦予了愛情的意義和象徵。
七夕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等等,最普遍的就是婦女們在七月七晚上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Ⅵ 七夕節吃什麼
每年的8月份都會有一天是七夕節,據說在這個節日裡面,牛郎和織女會在這一天相會,而很多人也會把這一天叫做情人節,在這一天,人們約會自然少不了吃東西,那麼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吃什麼
1、七夕吃面條。在山東地區會有七夕節吃面條的傳統習俗,但這種面條可和我們平時吃到的面條完全不相同,我們一般平時吃到的面條基本上都是由水和麵粉為原料製作而成的,但是想要在七夕節這一天吃面條的話,就必須要用當天新鮮採摘出來的露水和面製作而成的面條,據說在當天的時候,如果能吃到這樣的面條,就可以在未來的一年當中和心愛的人長長久久,並且家庭美滿和睦,如果是單身的人,也能夠找到自己所心愛的人。
2、七夕吃餃子。七夕節這一天,很多北方地區的人們也會吃餃子,餃子其實在很久之前就是我國的傳統食物了,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傳統節日裡面,所以在七夕節這一天,自然也少不了餃子的身影,但是餃子在七夕節的時候是比較特殊的,每家每戶包餃子的時候,除了會放入平常吃的餡料,在裡面也會加入一些紅棗或者是其他的硬幣,如果家裡面要是有沒有出嫁的女兒,吃到了紅棗之後就意味著可以早日找到如意郎君,如果吃到了硬幣的話,說明這個女孩子財運是非常旺的。
3、七夕吃巧果、巧果這種食物現在已經被人們遺忘的差不多了,但是在七夕節吃巧果有著身體靈巧,並且孩子頭腦變聰明的寓意。
關於七夕節吃什麼內容的介紹就到這了。
Ⅶ 七夕節吃什麼
七夕節吃的食物有:吃巧果、吃餃子、吃雞、吃江米條、吃巧芽面。
1、吃巧果
巧果是七夕節的應節食品之一,又散洞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它並不是一種水果,而是用麵粉、油、糖、蜜製作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再用油煎炸而成的糕點。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望自己心靈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織女能賜自己一雙巧手。
又因為「巧」與「橋」諧音,人們認為在七夕這天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且自己的心願也能通過「巧(橋)」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