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閩南語七夕

閩南語七夕

發布時間: 2023-08-12 01:48:08

⑴ 閩南語六輪翹頭 看誰人較敖什麼意思

您好,這個問題好難啊,呵呵,迪克牛仔的《麻辣男人》那首歌里出現過,
為了你這個問題,我特意請教了高手---泉州智多星黑米糕同學,嘎嘎,
終於搞到標准答案了 ^^
「六輪翹頭,看誰人較敖」,這句話是閩南語的諧音,
是台灣行酒令劃拳的口訣里的話。

「六輪翹頭」,也寫作「六連翹斗」,是劃拳里,「6」和「7」的意思。
「看誰人較敖」,意思就是說「看誰更厲害」,是一句酒令中押韻的話。

台灣猜拳行令中的「一」到「九」是:
一:本說「鰲頭」或「一個」,喊「單操」則系一品「當朝」之訛音。

二:本說「二喜」,指兩姓聯婚、兩家喜事之意,或說「兩個相好」。

三:本說「三星」,(指福祿壽三星在天),喊「三伸」則系「三星」之訛音。

四:本說「四逢喜」,(指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說「四逢」是簡稱。

五:台灣拳一般不喊「五」,原因待考,可能是「五」與「誤」同因之故。

六:本說「六連」,(天地四方稱六合,六合之連而成宇宙),喊「絡捻」則系「六連」之訛音。

七:本說「七巧」,(指七夕穿乞巧針),喊「七巧」則系「乞巧」之訛音。

八:本說「八仙」,喊「八匹」則系後人隨意改口。

九:本說「魁斗」,(北斗魁星,又稱九魁),喊「快到」則系「魁斗」之訛音。

十:本說「總開」,喊「總來」或「總捧」則系後人隨意改口。

希望能幫到你,呵呵

⑵ 七夕演講稿500字匯總

每年在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七夕 演講稿 ,方便大家學習。

七夕演講稿1

我與姐姐盤腿坐在家門前的石階上,一邊拍著手,一邊唱著一首首古老的歌謠。清亮遲譽的月光灑在蒼老的榕樹上,一陣微風輕輕吹過,將斑駁的樹影打亂在身旁的鋪路石上,風中夾雜著一絲絲甜蜜的味道。我們站了起來,抱著滿懷的甜味兒風,決定去繁華的大街上,體驗一下七夕之夜的浪漫氛圍。

出了小巷口,一股濃郁的爆米花香迎面撲來,我和姐姐也不由自主地隨著香味擠到了買爆米花的隊伍中。平日冷冷清清的小攤在今夜卻顯得格外的熱鬧。趁著排隊的空餘時間,我們懷著好奇的的眼光打量著身邊排隊的小情侶們:只見男男女女們今夜都打扮的十分的美麗毀游或帥氣。這些小情侶們有的是十指緊緊的相扣著,臉上洋溢著甜蜜的微笑;有的是幸福的相擁著,眼裡飽含著濃濃的愛意;有的是你追我趕的嬉鬧著,舉手投足間無不體現了此時的快樂……。

空氣中彌漫著幸福的味道,借著風兒吹入了人們的心裡。現在的七夕也不是小青年的專屬節日哦。我與姐姐漫步在馬路旁,就在昏黃的路燈下看見了兩道熟悉的身影。咦?那不是樓下的吳伯伯與吳奶奶么?他們也是來過七夕的吧。

只見吳伯伯從口袋裡顫顫巍巍地拿出了一顆糖,將糖紙小心翼翼地撕開再放進吳奶奶的嘴中。對哦,伯伯跟我們說過,吳奶奶她從年輕到現在一直很喜歡吃糖,伯伯當時就是在30幾年前的今天用幾顆稀有的進口糖跟奶奶求婚的,當時奶奶可是高興得都要蹦起來了。這件事情我們雖然已經聽著伯伯念了幾年了,但都還是不厭其煩的一直央求伯伯再講一遍。昏黃的燈光照在奶奶臉上,照著她嘴角的笑意,時光也彷彿回到了屬於他們的金色年華。

城碼余段市裡五顏六色的霓虹燈照亮了整個夜空,我抬頭看了看頭頂那一片閃亮的繁星,心想:牛郎與織女現在一定很幸福地相會在鵲橋上吧……。街道上汽車的鳴笛聲,小販的吆喝聲,人們的談笑聲以及天上的煙火聲,此刻在我們的耳朵里,心裡都交織成了一曲浪漫的七夕之曲。

七夕,讓我們與愛攜手吧!

七夕演講稿2

溫州各地七夕的風俗、 傳說 都會有所差別,11個縣(市、區)各有各的特點,越靠近溫州市區,一般風俗越簡化,七夕前後,長輩會給晚輩送巧食(如糕餅店出售的麻巧)、時令水果等;而像洞頭、泰順等相對封閉的海島、山區,則將古老的習俗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

龍灣人人情來往很頻繁,親屬間四季八節都會有些禮尚往來,如 除夕 長輩給晚輩送壓歲錢, 春節 時,女婿到丈人家拜年,丈人家再回年(即回拜),還有 清明 節、 端午節 、七夕節、 中秋節 、冬節(即 冬至 )等,都有禮物來往。人情往來密切,也增進了親戚間的感情。

龍灣 舅舅給外甥送巧食

七夕節,當地一般是舅舅給外甥送禮,包括米餅、九層糕、巧食等物品。以前在農村,家家戶戶在七夕前幾天就開始忙開了,磨米粉,製作這些送禮的點心,一些大戶人家也會從糕餅店直接購買。

不過,在龍灣一帶,當地人將巧食改稱為「巧舌」(如市區稱鴨舌),因為「食」字的本地話諧音折本的「折」(舌),反倒是「舌」字在本地話中和「賺」是同音。這和當地人重商的 文化 有密切關系,尤其在永嘉場一帶(永強舊稱)表現得特別明顯。

有些人家還會將臉盆里裝滿水,放在瓦背上,第二天早上拿下來洗手洗眼睛,表示洗了以後會眼明手快。

孩子們則會在天井鋪上竹板床,一邊聽長輩給他們指認天河、牛郎星、織女星,一邊等著看牛郎織女相會,不過常常等著等著就睡著了,第二天醒來就十分懊惱,互相發誓明年一定得堅持不睡覺,觀賞這一奇景,十分有意思。

樂清 七月七,送巧人兒

樂清有「七月七,送巧人兒」的習俗,也是一個長輩給晚輩送禮的節日。

以前,我曾經聽說清末時期,樂清本地有很多大戶人家的小姐到了七夕晚上,會用綵線穿針乞巧的。不過,普通人家一般就是在七夕晚上,大人們搖著蒲扇,坐在道坦里,教孩子念一些和七夕相關的兒歌,如「天上星、亮晶晶;七月七, 巧人(方言音『能』)大家分。巧人分成雙。園里種株瓜;糍麻少,分阿嫂,糍麻多,分阿大(音『豆』)。園里種株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泰順 七夕拜馬仙

每年七月初七,泰順家家戶戶都會組織年輕人祭祀馬仙。馬仙是從麗水一帶傳來的,也稱馬仙娘娘、馬天仙、馬氏三顯真仙娘娘等。據民間傳說和《景寧縣志》記載,馬仙原本是麗水市(古稱處州)景寧縣鸕鶿鄉人,因其孝順父母,受到朝廷(唐代)敕封,為「唐孝婦」,人們於此建馬天仙殿,作為求子的地方。

七夕清晨五六點,祭祀的人就帶著祭品去馬仙宮,除了傳統的香燭外,還要帶上時令水果、魚鯗、雞蛋、肉、茶葉、酒等物品,最重要的是要帶上一種叫「明尖」的年糕製品,這種用米粉製成的糕點原來是做成小人狀的,現在會做成圓錐體、鶴形等各種形狀,一般會帶上三五個,但也有人家特意做個特大的年糕,這種年糕製作不易,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如果做得不好就容易開裂,從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七夕求巧的寓意。

馬仙宮還會有社戲表演,意思是「請神看戲」,通常會演一個早上。中午,祭祀結束後,大家將祭品帶回家分給孩子們吃,求個吉祥如意,女孩子們還會求心靈手巧。有去祭祀的人家還會請客人到家裡來吃祭品。

泰順的孩子對周時,還會在孩子的手上繫上紅繩,男孩系左手,女孩系右手,當地稱為「綁蹄」,到第二年七夕節當天,再將紅繩取下,主要就是希望小孩子的手以後能拿筆穩一點,做事手巧一點。

洞頭:扎七星亭、拜七仙女

全國各地的七夕節風俗多半和牛郎織女有關。而洞頭的七夕節在經歷漫長的歷史發展後融入了更多的民俗元素,除具有情人節元素外,更具有 兒童 節、成人節、乞巧節、女兒節、祈福節、 感恩節 的成分,其中 兒童節 、成人節的成分最重,這也和洞頭特殊的地理環境,漁業生產的高危險性有關,要求青少年必須早日成人,承擔起家庭和社會責任,有十分鮮明的漁村特色。

洞頭總人口12.6萬,其中五分之三講閩南語,其先人從福建泉州、惠安等地遷入,居民以漁業生產為主。「七夕」習俗最早從福建泉州隨著人口遷徙傳入洞頭,主要分布在講閩南語的北嶴鎮、東屏鎮、元覺鄉和霓嶼鄉等50個村居。習俗的祭拜程序、製作技藝等一直保留完整,原生態的民俗傳承300多年,在當地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2009年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東嶴村被列為市級「非遺」項目傳承基地。

洞頭和閩南地區一樣,在七夕節當天要祭拜七仙女(口語上尊稱為七星娘媽,文學作品寫作七星夫人),這源於洞頭島上廣泛流傳的古老傳說。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體察人間疾苦善惡。王母扮成乞丐下凡,見有人用糯米飯搗油灰來砌墳墓,上前乞討卻遭到一頓鞭打。王母大怒,驚異世人如此糟踐糧食、勢利寡情。玉帝降災人間,連旱三年,五穀不生,六親不認,讓大家「人吃人」!七仙女得知,半信半疑,也化作乞丐下凡人間,向一擺渡老伯乞討,得知用糯米飯搗油灰砌墳墓的是財主,而很多窮苦人連糠菜餅都不一定吃得上。七仙女拿著糠菜餅上報天庭,但是君令如山,不能更改。於是七仙女再次下凡代行天令,用米粉印成人形餜餅,施捨給百姓,瘦小的孩子吃了後長得又高又壯。人們感念七仙女的恩德,把這種印有人形的餜餅取名「巧人兒」餜,年年七月初七製作;為了給七仙女下凡以後有個遮風擋雨的歇息地,於是就扎出了「七星亭」,祭拜七仙女。大家盼望自家孩子能得到七仙女的關照,快長大,便有了成人節的儀式。

在洞頭,七夕來臨前半個月左右,就有一些匠人做成「七星亭」售賣。凡有16歲以下孩子的家庭都要買。如果孩子剛好滿16歲,就一定要買「圓亭」(有兩層),如果孩子不足16歲且家庭經濟困難的,則買個扁亭(即平亭單層)亦可。近年來,大家的經濟條件都提高了,所以扁亭幾乎都沒人買,匠人們也都不做了,反而是三層的圓亭風靡起來,更講究的家庭還會買五層或七層的圓亭。

「七星亭」是用蔑扎紙糊彩描製成的,無論哪一種「七星亭」,都貼有七仙女像,還有少數「七星亭」里會有一種叫做「磨喝樂」的泥偶,頭是用泥做的,但因為製作麻煩,除非買家有要求,否則很少有匠人會做。

七夕傍晚五六點鍾左右,島上居民就開始准備在天井或家門口祭拜七星娘娘,貢品有七星亭、「巧人兒」餜、紅龜、紅圓、一盤花(7朵,一般為染指甲的鳳仙花,講究一點的家庭會用玫瑰康乃馨等),彩色絲線七條(古時候,女兒出嫁都會用絲線來開臉,即用綵線將臉上的絨毛刮干凈,而這綵線便是給七星娘娘開臉用的)、香粉七塊(給七星娘娘化妝用的)、蛋(必須煮熟切成七瓣)、紅繩串起來的銅錢、貝殼、長壽面、紅棗等乾果、時令水果、熟食等。有16歲孩子的家庭必須要殺一隻公雞做祭品,如果家庭經濟困難,可以用米雞代替,家裡有 屬雞 的孩子如果剛好遇到雞年,也要用米雞代替。

祭拜時口念祈福歌謠,與孩子一起禱告,焚燒七星亭。也有將七星亭放在第二年焚化的,講述者曾經在半屏一帶的一戶人家裡看到,他家因為孩子從小體弱多病,就將七星亭一起放在平時供奉土地、財神的供桌上,初一十五燒香,求七星娘娘保佑孩子平安長大,到了第二年七夕,買新的七星亭替換,再將老的焚化,年復一年,直到孩子16歲成人。

撤供後,公雞供16歲孩子食用,寓意快長快大;紅龜、紅圓分送親朋好友,告知孩子已「成丁」。拜七星娘娘的儀式從孩子一歲開始,一直到16歲成人,才結束。現在有些家庭是從家裡的媳婦懷孕就開始祭拜,一歲和16歲時的儀式最為隆重,家裡有一歲的孩子,祭拜時,紅龜和紅圓的數量是有規定的,一般為每樣12個,遇到閏年每樣准備13個,而孩子到了16歲祭拜時,紅龜和紅圓則是每樣16個。

撤供後其他祭品由親友們一起分食,如今的祈福宴就是由此演變而來。今年,東嶴村的90桌七夕祈福宴已經被預訂滿了。今後,將在全縣范圍內推廣「祈福宴」,像泰順的「百家宴」一樣,進一步提升洞頭的文化旅遊品牌。

講述者表示,她小時候的七夕晚上,女伴們會相約到葡萄架下,聽織女和牛郎說悄悄話,大家還會用明礬和鳳仙花染指甲。

平陽:「巧舌」加「風消」

平陽人會吃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甜餅,形似長形口舌,放在油里炸過,遍體粘上芝麻餅條,叫「芝麻巧」或「巧舌」。還有一種,將糯米和糖炊熟搗韌,先做成半寸多高,一寸多闊,一尺多長的年糕,放在風里稍晾乾,再用木刨刨成薄片,進一步曬後,放在油里炸,當地人稱之為「風消」(也有叫烘燒、風尚、烘鞘等,都是讀音的關系)。樣子其實有點像蝦片,但蝦片是五顏六色的,味道是鹹的;而「風消」則是甜的,白色,邊緣有一道紅線,這也是七夕節孩子們最愛的零食。

這兩道糕點都是媽媽送給女兒的,姑娘們一邊嘗吃巧食,一邊在月下做各種手藝,姑娘們相信織女會使她們的手更靈巧,同時心裡祈禱著仙女鵲橋會。或是外公外婆給外孫送巧食糕餅蓬包,寄託著長輩希望小孩子吃了巧食後聰明又伶俐,還有「巧合」的寓意。

《平陽縣志》記載:農歷七月初七日夜,傳說牛郎、織女渡銀河,過鵲橋相會。民間孩童食「巧食」和「烘燒」,均為米粉製成的甜食。晚,婦女在中庭設巧食、瓜果,向天祭拜,並在月光下對著織女星,以五色絲線競穿綉花針,名為「乞巧」。平陽縣內很多地方的百姓有過七月七的習俗,並流傳一些歌謠,如昆陽、鰲江有「七月七風消和麥麥(蠶豆)」、蕭江有「七月里來七秋涼,牛郎織女會鴛鴦;若要相會七月七,草橋排落河中央」。

在鰲江還流傳著「七月七日吃巧食」的 故事 。話說明朝時,浙南某地有一姓朱的員外娶妻蘇氏,年屆四十才得一子,乳名朱墨貴,夫妻愛似掌上明珠。墨貴時至七歲,員外親自教子習文,可是這墨貴在父親的嚴格 教育 之下,越來越笨拙。某年七月七,蘇氏再三向員外求情破例給兒子到舅父家做客一次,舅母用麥粉拌上紅糖芝麻做成長長餅條給他吃,墨貴非常喜歡,還請求舅母明年的七月七多給他送來麵粉餅條。舅父陪他遊山玩水,並帶他到田間學點農藝,這使他大開眼界,增加自然知識,心胸開闊。回家後在父親面前滔滔不絕說起農業栽種知識,頭腦比以前靈活輕巧許多,不比從前笨笨拙拙的樣子,遂改名朱巧軍。事後,老員外在大門上張貼四個大字「耕讀之家」。日間讓他田間勞動,晚上習文讀書,學業大進,舅父母得知也是萬分高興。於是每年七月七做起很多很多麥條,定名「巧食」,專給朱巧軍吃。後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七月七送巧食也就蔚然成風,直到現在。

平陽七月七習俗還與端午節習俗相關聯,端午當天,小孩子的手腕和腳腕上系著的五色長命線,要在七月七剪下,並在剪下的線上系好「巧食」拋到屋瓦上,好讓喜鵲叼去幫助牛郎織女搭鵲橋。也有小孩將時令果品陳於瓦上,並用小竹棒擊之,以慶牛、女相會,叫做「敲瓦翎」。

在平陽鬧村還有「倉頭宮七月七廟會」, 當天要給馬仙娘娘拜壽。

在平陽的農村,還延續「分七月七」的習俗。當年七月以前娶新媳婦的人家會給親戚和房族分巧舌、烘燒、麥麥等食物。這些東西都是新媳婦娘家提供的。

瑞安、文成等地

另外,瑞安、文成等地,會吃一種形狀、大小和手指類似的面點。瑞安當地一般用米粉拌上紅豆,製作成手指般大小,蒸熟食用,以求「手巧」;而文成則是在面點里加上薄荷等,夏天吃起來,有種涼涼的感覺。當地也把這些面點稱為「巧食」。

七夕演講稿3

七夕——一個充滿神奇色彩的詞語,在歲月的沖刷中,似乎風華已逝。

小時候聽多了牛郎織女的故事,至今仍回響在耳旁。牛郎織女的日子,仍銘記在心中。鵲橋已建,爭相目睹兩人相聚時的聲聲細語。

現在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外來節日似乎逐漸替代我們的傳統節日。人們知道有 西方情人節 ,並在西方情人節那天送給女朋友或老婆許多的禮物,但是否還記得,遙遠的東方有個七夕?

恆河系裡,一個美麗的傳說,一座美麗的橋梁,一個承載著中華五千年的 愛情故事 。兒時,你們也許聽得多了;兒時,你們也許曾幻想著有那麼一天牛郎織女會在一起。

中華兒女,為什麼不能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延續下去?中華兒女,難道你們真的那麼喜歡外來文化,而不喜歡自己那個「醜陋」的中華文化?中華兒女,難道你就讓喜鵲搭成的橋梁白白地消失?

我想,不會的。中華兒女不會忘記自己的「老祖宗」——中華文化。雖說有糟粕,但是大多都是好的。儒家的思想教會了我們要尊師愛幼,那麼,七夕這個日子,又教會了我們什麼呢?

七夕,這個感人的日子。它教會了我們要努力爭取自由,獲得自由。無論是人是神,人生也是平等的,人生相愛,沒有神的界限。人與人之間的愛戀沒有隔膜,也沒有人可以阻止。

七夕,一個永恆的節日,同時也是一個逐漸被人們遺忘的情人節。

七夕演講稿4

各位尊敬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每年在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七夕節又名乞巧節。這個起源於漢代的節日,是我國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有著「中國情人節」之美譽。不過我們對待七夕節,不應該將其與西方情人節簡單類比,因為七夕和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每個佳節一樣,包含著我們民族樸素的情感和集中體現了古老東方文化的獨特和優美。此次舉辦的「風雅蘭夜?守望傳統」慶七夕晚會,正是對我們 傳統文化 回歸的呼喚。

在我國古代,農歷七月被稱為「蘭月」,七夕被稱為「蘭夜」,七月正是各類蘭花生長的旺期,七夕賞蘭,歷來是文人墨客的雅事。而今夜,在蘭花的氤氳中,詩詞、書畫、戲劇這些最為典型的中國元素都在這里匯聚。在座的老中青各位雅士濟濟一堂,真可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在這里,我首先要向大家介紹到會的各位領導,讓我們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也對縣規劃建設局對此次活動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晚到會的來賓除了縣戲劇協會、縣詩詞學會、縣蘭花協會、縣蘭花學會、這些以弘揚平陽傳統文化為宗旨的各家協會外,我還要向大家特別介紹來自我縣的集福詩書畫社,這是一個兩個月前剛剛成立的群眾文化團體,他們今晚專程趕來參加此次雅聚,讓我們對這些遠道客人的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下面讓我們開始欣賞今晚的精彩演出。這里要說的是,此次活動籌備時間很短。為了能辦好晚會,縣戲劇協會的主席犧牲了休息時間,奔赴各分會指導演出排練。他今晚還將擔任主胡伴奏。讓我們用掌聲為他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

七夕演講稿5

七月初七日為七夕節,亦稱「乞巧節」、「少女節」、「情人節」。七夕節,主要是慶賀天上牛郎與織女的一年一會。來源於 神話故事 ,民間習慣稱為天河配。

依照七夕節天上牛郎、織女相會的情節,山西民間有扎像慶賀之俗,就是在街頭巷口用樹枝等物紮成一對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織女相會。在像前敬獻瓜果桃李以示祝賀。星漢燦爛之際,如果看到天河中有奕奕正白氣,閃耀著五色的光芒,就被認為是牛郎織女相見的徵兆。舊時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織女恩賜。據說牛郎織女是勤勞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農求織求婚均可。求金求銀求暴利則要適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則不靈。在吉祥徵兆面前,連續三年誠心誠意乞求一事,則必然應驗。山西氣候,七夕前後多降雨,能夠連續三年乞求一事當屬不易。民間傳說,七夕節如果天上降雨,就是牛郎織女哭訴衷腸,預兆著夫妻和睦,家庭興旺。

七夕節里,姑娘媳婦還有許多向織女討教手藝的活動,稱為乞巧。

晉南地區習慣用當年產的新麥秸編成一座橋,配以牛郎、織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鵲等 編織 物,置放案頭。或是用彩色紙,剪成上述景物,貼在牆上。祈禱後,拿七根綉花針,用彩色線來穿針孔,能夠一次順利穿過七個針孔者就被認為乞得了巧。

曲沃縣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香節投水乞巧。

晉北地區習慣白天在院里曬一盆水,因微塵飄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膜。將綉花針塗油以後,輕輕放置水面,能夠飄浮者則被認為是乞得了巧。晉西北地區是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將節前生好的豆芽,放置水面。在陽光照耀下,經過盆水的折射,水底倒影會顯示出各種動態,或蜈蚣、或水蛇、或水狗、小雞。倒影顯得越復雜越逼真,意喻藝巧越多。

晉東南地區女孩子,七夕節要逮一隻吐絲的蜘蛛,圈在匣子里。第二天觀察蜘蛛的結網疏密狀況,越密乞巧越多。

與少女一樣,少男在七夕節也要向牛郎討教耕耘本領。

晉南地區,習慣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土上製作茅屋小景,屋旁作成田園。田地中種粟生苗,稱之為「谷板」。

晉北地區習慣將小麥及各種豆類用水浸泡,促其生芽。七夕節,用綵線纏芽,稱之為「種生」。

晉西北牧童要為耕牛編戴花環,稱為「老牛過生日」。

晉東南流傳有夜深人靜,躺在葡萄架下偷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的說法。七夕節,民間喜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種糖果,稱為巧食。山西境內,家家要吃西瓜,喜歡在西瓜上刻畫花紋圖案,稱為「花瓜」。


七夕演講稿500字匯總相關 文章 :

★ 關於浪漫七夕節演講稿範文五篇

★ 關於七夕節的作文500字範文欣賞5篇

★ 2019七夕晚會演講稿範文五篇

★ 情人節發言稿精選範文5篇

★ 關於七夕的作文500字

★ 朋友演講稿500字精選匯總

★ 課前演講演講稿500字匯總

★ 關於七夕情人節浪漫演講稿

★ 冬天演講稿500字精選匯總

★ 七夕節作文精選5篇500字小學生優秀作文

⑶ 一首歌名

你說的應該是這首:
電視劇富貴在天插曲《車站》,兩個人唱過.
張秀卿 唱的是閩南語.
曹磊 唱的是國語.
下載:
http://mp3..com/m?tn=mp3&ct=134217728&lm=-1&word=%B3%B5%D5%BE&t=2

⑷ 你七夕啦(閩南語)啥意思

應該大概就是我的心意在你看來不算什麼我給你的愛不夠所以你才失望地放棄我我問過我所有的朋友啦~都是心涼啊失望啊傷心的意思~

⑸ 閩南話劃拳令詞

台灣酒拳.教學如下

各用一隻手,五根手指玩
猜兩人同時出的指頭總數,猜對的就是贏家,輸家要喝一杯酒
兩人要同時出拳,也要同時喊出0到10的數字.如果都兩人喊的數字不符合指頭數就繼續下去,如果兩人都符合也繼續進行(也有一說是兩人都喝一杯),直到其中一方喊出正確數字為止
該游戲節奏很快,出完拳喊完如果沒勝負馬上要繼續喊下去出下去,高手一秒就喊完一次,低手以1.5秒喊一次算正常.
正常喊的方式是把數字用台語重復兩次,例如一一,二二,三三.也有特殊喊法,例如8的話不是喊八八,是喊"八仙",0是喊"不出',10好像是喊"全出",依個人喜好,能讓對方迅速了解為佳

基本 你先備好口訣(以下是台語ㄉ)
單操 兩響 三來 四洪 六連 七僑 八仙 九怪 十(全來 暴露)
記住 沒有5的喔
再來練手勢 拳不離母 這是規則
(年輕人較不懂的就不太易這點)就是怎出都會出大拇指
一 大拇指
二 大拇趾與食指
三 大拇趾與食指+中指
四 全開 但你食指要彎進去

台灣拳:

劃拳雙方出拳數目在○至五之間,並同時猜雙方出拳之總數,猜對者贏拳,輸者喝酒。

一:本說「鰲頭」或「一個」,喊「單操」則系一品「當朝」之訛音。

二:本說「二喜」,指兩姓聯婚、兩家喜事之意,或說「兩個相好」。

三:本說「三星」,(指福祿壽三星在天),喊「三伸」則系「三星」之訛音。

四:本說「四逢喜」,(指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說「四逢」是簡稱。

五:台灣拳一般不喊「五」,原因待考,可能是「五」與「誤」同因之故。

六:本說「六連」,(天地四方稱六合,六合之連而成宇宙),喊「絡捻」則系「六連」之訛音。

七:本說「七巧」,(指七夕穿乞巧針),喊「七巧」則系「乞巧」之訛音。

八:本說「八仙」,喊「八匹」則系後人隨意改口。

九:本說「魁斗」,(北斗魁星,又稱九魁),喊「快到」則系「魁斗」之訛音。

十:本說「總開」,喊「總來」或「總捧」則系後人隨意改口。

----------------------------
至於你要的拼音,因為我是台灣人(我不會台灣拳,但會台語),
所以我不會你所說的拼音,我盡量用我能表示的給你。

1. 單超 ( 單操)
2. 兩響 ( 兩想 或 "冷A(2聲)凶厚")
3. 三仙 ( 撒m 先) ps.先的音有點像 san
4. 四逢 ( 素紅)
6. 六連 ( 辣(輕聲) 連)
7 七巧 ( 七(輕聲) "顆咬"加起來的音(kiao這樣嗎? = =)
這也有人說 ( kiao 導) kiao="顆葯"加起來的音
8 八仙 ( 霸先)
9 九怪 ( 高拐)
10 總來 ( 宗來)

⑹ 閩南語雪梅思君唱什麼

唱出雪梅分恁聽,雪梅做人真端正,
甘願為君守貞節,流傳名,好名聲,
勸恁列位注意聽,著學雪梅這所行,
毋嗵學人做歹仔,無尪婿生子歹名聲。

正月算來人迎紅,滿街人馬鬧蔥蔥,
前街鬧熱透後巷,人看人,看迎紅,
虧得雪梅守空房,十七八歲毋嫁尪,
目屎流落目眶紅,願心想我子親象人。

二月算來春草青,草仔發芽草青青,
雪梅看子喉頭滇,春天雨,落袂離,
針黹毋綉布毋織,暝日哀怨心傷悲,
心肝死人做伊去,等幾時才能得相見。

二月算來二月閏,雪梅抱子問灶君,
要問商輅的字運,問商林,的亡魂,
怎樣甲阮無緣份,做伊死去見閻君,
乎阮雪梅找無君,心肝想那想那怨恨。

三月算來是清明,家家戶戶上山頂,
雪梅抱子到墓前,墓桌前,排三牲,
三杯白酒排頭前,一對白燭點雙邊,
要買墓紙台墓頂,望商輅母子會長成。

四月算來是夏至,娘婢相招問翁姨,
要問商林怎會死,牽亡魂,來說起,
歲壽吃到五十四,一點風痰感入脾,
吃沒著葯才會死,誤雪梅青春少年時。

五月算來人縛粽,江中鑼鼓鬧蔥蔥,
有尪有婿要游江,秦雪梅,守空房,
亂風拆散薄情人,鴻雁分開在西東,
商輅我子這細漢,等幾時才會親象人。

六月算來是半年,玉蘭開花白迷迷,
南風吹來清香味,紅秋蟬,哭吱吱,
聽見杜鵑叫聲悲,聲聲叫出苦傷悲,
心肝死人自伊去,放細子乎我在養飼。

七月算來七夕天,牛郎織女在河邊,
七月初七要相見,恨商林,早過身,
前世註定歹八字,一世甲君袂團圓,
歹命雪梅來嫁伊,要見君除非著後世。

八月十五月大光,雪梅想君入花園,
看見百花開十全,看月光,想著君,
十六年未入君門,並無甲君困同床,
雪梅思君心頭酸,要見君除非入閻門。

九月算來是九重,雪梅思君入綉房,
拿起針線綉花叢,綉雙鳳,朝牡丹
又綉一隻孤飛雁,天邊海角亂飛還,
聲聲哭出真哀怨,秦雪梅甲恁同一款。

十月算來北風寒,翻籠翻箱翻被單,
拿起商林的長衫,無愛看,傷心肝,
前年花園企對看,今年放煞我孤單,
拿起遺衫乎君看,燒乎君陰間穿袂寒。

十一月算來是冬至,家家戶戶人做節,
有人搓圓有人做粿,虧雪梅,大慘凄,
頭梳圓髻插白花,腳穿烏襪甲白鞋,
身穿一領布仔花,毋末粉打扮守大體。

十二月算來是年兜,家家戶戶人敬孝,
雪梅點香到門口,跪落去,大聲號,
聲聲哭出我家口,少年守節在地叨,
毋願乎人講借口,願心想我子會出頭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追問,我是閩南人】

⑺ 七色落花雨還在淅瀝,遙想牛郎織女,七色的愛年年等待,今晚相逢夜!求這首歌的名字!

歌詞:七夕情(民視八點檔嘉慶君游台灣片尾主題曲)

歌詞:
七夕下雨夜,雨聲細微,遙想牛郎和織女~~
七夕的愛,年年等待,今晚相逢夜~~
我也有真情,我也有真愛,怎能不相聚~
是情不夠真,是愛不夠深,不能打動月老心~~
七夕的雨滴滴傷心,滴滴傷我心
何時何時何時情夢順我心

閩南語歌詞:
七夕的落雨暝雨聲稀微 遙想牛郎織女
七世的愛 綿綿等待 今暗相逢暝
咱也有真情 咱也有真意 怎袂凍作堆
是情不夠深 是愛不夠堅 袂凍感動月老心
七夕的雨滴滴傷心 滴滴傷阮心
何時何時何時情夢順我心

熱點內容
梔子花不生根 發布:2025-02-04 12:39:51 瀏覽:374
diy花藝吊燈 發布:2025-02-04 12:35:41 瀏覽:795
沙縣荷花 發布:2025-02-04 12:28:22 瀏覽:786
懶人盆栽植物 發布:2025-02-04 12:25:29 瀏覽:553
東方廣場花店 發布:2025-02-04 12:14:49 瀏覽:365
軍團再臨情人節手鐲 發布:2025-02-04 12:00:58 瀏覽:792
七夕展車布置 發布:2025-02-04 11:49:53 瀏覽:203
學插花的app 發布:2025-02-04 11:40:29 瀏覽:982
櫻花牌自行車 發布:2025-02-04 11:34:47 瀏覽:674
工商銀行牡丹貸記卡的功能是什麼 發布:2025-02-04 11:32:28 瀏覽: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