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台七夕節
Ⅰ 七夕鵲橋相會是董永七仙女還是牛郎織女
鹽城東台西溪旅遊文化景區將舉辦一年一度的大型相親聯誼活動。對此,有網友發帖問:七夕鵲橋上相會的是「董永七仙女」還是「牛郎織女」?一部分網友認為是一回事,而另一部分網友則認為不是一回事,雙方由此引發熱議。
>
據悉,這一爭論由來已久。專家表示,「牛郎織女」和「董永七仙女」不屬於同一個故事,兩對人物的起源年代、情節、結果都不相同。但故事闡述的中心思想是有一定關聯的,皆為反映古代人們對自由愛情、男耕女織、的美好生活的嚮往。「東台西溪景區在『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搞七夕活動,不但是對傳統愛情的頌揚,更是對忠貞愛情的倡導和堅守,值得鼓勵和提倡。」
董永七仙女和牛郎織女
是同一個故事?
「董永七仙女和牛郎織女是同一個故事嗎?」近日,網友「晨風如水」發了一則題為《求解:董永七仙女和牛郎織女關系》的帖子。帖子稱,前幾天和朋友到東台西溪景區董永七仙女文化園遊玩,當走到董永七仙女雕塑前,偶然聽到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跟媽媽說,七夕節,東台的董永和七仙女可以鵲橋相會了,「乍一聽還覺得挺浪漫的,仔細想想好像有點不對勁,鵲橋相會的應該是牛郎和織女吧。」
>
此帖引發網友熱議,這兩個傳說到底是不是一回事?網友「小嘴巴嘟嘟」說:「這兩個故事就是一回事,至於名字不同,應該一個是筆名,一個是藝名!」網友 「95518」稱,根本不是同一個故事,牛郎是和織女,董永是和七仙女,織女是織布的仙女,七仙女是王母的第七個女兒,雖然也織布。但是牛郎織女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不同,結局也不同。「小時候就一鏈毀直聽老人講農歷七夕節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張先生認為,鵲橋相會的應該是牛郎織女,但身邊有不少同事朋友,認為是兩個故事。「那麼,這兩個故事是一回事嗎?」於是,他發帖求證。
不少市民認為
兩個故事是一回事
昨天,本網隨機采訪了20位市民,認為董永七仙女和牛郎織女是一回事的有9人,認為不同的有11人。「就是同一個故事滾枝吧,講的都是天上的仙女和凡間男子的愛情故事,最後仙女又都回到天上去了。」90後姑娘 *** 說,小時候電視里看過,但也沒有去深究,感覺就是一回事。宿遷一私營企業老闆孫先生說,「我也認為兩者是同一個故事,首先男主人公都是心地善良的窮青年,女主人公都是心靈手巧善於織布的仙女。其次二者的故事框架和形式,基本相似,都是凡人娶了仙女,後來被更高級別的神仙管理者棒打鴛鴦。」
>
「以前我也一直認為董永七仙女和牛郎織女就是同一個故事,裡面很多情棚備備節都是相似的。」鹽城市鹽阜中學副校長陳峰曾經跟人爭得面紅耳赤,為了弄清狀況,他特意去東台西溪景區董永七仙女文化園遊玩,還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兩個故事的某些情節還是有出入的,比如說,牛郎織女是在老牛的幫助下相識的,董永七仙女是以老槐樹為媒人。
牛郎織女傳說
很久以前,一個叫牛郎的孤兒,隨哥哥嫂子生活,嫂子對他不好。有一天他救了一頭生病的老黃牛,原來它是天上的金牛星被打下凡間。後來在老牛的指點下,牛郎找到了下凡仙女們洗澡遊玩的地方,拿起了其中一個的衣服,那個仙女名字叫織女,兩人相識,墜入愛河,後生育有龍鳳胎。但被王母娘娘發現,織女被帶回天界。後在老牛的幫助下,牛郎終於上了天界,被王母娘娘頭上銀簪所變的銀河攔住去路。天上的喜鵲被他們的愛情感動,化作「鵲橋」。王母娘娘有些動容,後命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兩人才可在鵲橋相會。
牛郎織女起源於星象,可追溯至西周
>
「牛郎織女神話起源於古人對星象的觀察,織女星和牽牛星隔著一條天河遙遙相望而不能相聚,於是民間便逐漸構想出這則動人的神話。」鹽城民俗文化專家李偉介紹,關於牽牛星和織女星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詩經》,裡面記載: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歧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目完彼牽牛,不以服箱。「到了漢代,牛郎織女開始形成為。」李偉研究後認為。
>
Ⅱ 七夕是哪一天幾月幾日
七夕是農歷七月初七,2023年七夕是2023年8月22日。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時間是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中國民間傳說陰歷七月初七晚上肆羨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古俗在這天晚上,中國女孩們要穿針乞巧。鵲橋相會歌頌了中國勞動人民忠貞不渝的愛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對天文星象有認識,並將天空星槐雹芹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習俗的記載。
七夕節的民間習俗
1、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2、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也叫「賽巧」,即女子比賽穿針,她們結綵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快,就意味著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
3、為牛慶生
舊時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鉛畢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月初七
Ⅲ 如何過一個有愛有意義的七夕
8月17日,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日前後,我國各地群眾結合自身實際,以多種形式開展系列活動,表達對忠貞愛情、和睦家庭等美好願景的積極追求。活動的開展,也為人們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重要契機。「追求愛情一心一意,呵護家庭傳承家風,這個七夕節過得很有意義。」廣大群眾積極點贊。
愛情的一個重要落點就是家庭。七夕節前後,古藺縣持續開展「善美家庭」「家庭美德」展示活動,家庭美德教育、家風家訓展示、文明家庭座談、家庭聯歡等活動各具特色。此外,還開展恩愛夫妻、和睦家庭等評選表彰活動,營造了「愛情忠貞、幸福一生」的濃厚氛圍。
河北唐山市將社區作為重點,通過廣泛宣傳夫妻恩愛、尊老愛幼、家庭和睦等典型事跡,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家庭觀。湖北襄陽市民主路社區舉辦「和美家庭·曬曬好家風」活動,邀請金婚、銀婚、新婚等各階段的夫婦代表,在互動中分享家庭和睦的「秘訣」,講述家庭趣事和生活感悟,倡導和諧好家風。廣東肇慶市舉辦金婚銀婚鑽石婚慶典,讓全社會共同為忠貞愛情、和諧家庭點贊。
Ⅳ 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在哪裡,同時還是七夕情人節的發源地
說起中國七仙女,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七仙女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的七個女兒,由此衍伸出眾多美麗的傳說故事,如董永與七仙女,七仙女與仙浴潭等,而對於很多90後來說,幾乎是看這些電視劇長大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神話故事呢?其實都是從現實慢慢演變成神話故事的,在我們的世界裡就有這么一個地方,它是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同時是七夕情人節的發源地,它就是仙女湖。
總的來說,仙女湖作為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和七夕情人節的發源地,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我們,讓我們想去探一探,看一看。而且最近對仙女湖進行打造以後,七夕文化十分濃郁,無形中,這里已經成為中國七夕情人節文化氣息最為濃郁的一個地方。
Ⅳ 傳統的七夕有什麼風俗嗎古時候大家是怎麼過這個節日的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七夕習俗: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染指甲、婦女洗發、結扎巧姑、拜「七娘媽」、儲水辟邪防病、用使君子、石榴驅蟲防疫等。
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如果今年的七夕你不知道怎麼過的話,那不妨學學古人吧!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