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相館成片

七夕相館成片

發布時間: 2023-08-16 19:56:20

1. 白居易的七夕表達了什麼情感

謝謝你的關注
譯文
抬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
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著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賞析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了鍾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煙霄微月澹長空」由寫景人手。一彎殘月掛在高高的夜空,顯得孤寂凄涼。這為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的相會提供了背景,同時渲染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與人物的心境相合。從首句對環境的描寫,使讀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感悟到《七夕》令人感傷的基調。
「銀漢秋期萬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題面,「萬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現了自然界銀河天象的永恆狀態。意思是說,「秋期」的銀河總是「微月澹長空」,從而進一步渲染了凄涼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說,分居銀河東、西兩邊的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只能懷著深長的情思隔銀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會」。這是多麼可悲、可嘆的故事!於是,詩人以詠嘆的抒情筆調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終於相聚在一起,說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他們會珍惜分分秒秒難得的時光,溫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遺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暫的歡聚後,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後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題面「七夕」。
32
12

安脈中小學成績管理系統
值得一看的成績管理系統相關信息推薦
橫向比較,縱向跟蹤,讓校長和教導主任等人員跟蹤教師及學生的教學成績進步狀況
上海安脈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七夕表達了白居易的什麼感情
律師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極速提問
動物樂園 正在咨詢一個寵物問題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情感表達_表達情感的句子
「知乎」聚焦熱點話題,解答專業疑問,有問題,就會有答案上「知乎」, 看萬千知友們火熱討論
廣告2021-03-07
白居易的七夕描寫了什麼
七夕 唐代: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譯文 抬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 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著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注釋 煙霄:雲霄。 歡情與離恨:神話故事,織女為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來到人間,自嫁與河西牛郎後,織造乃斷。天帝大怒,責令她與牛郎分離,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此宵:七月七日。▲ 賞析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了鍾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煙霄微月澹長空」由寫景人手。一彎殘月掛在高高的夜空,顯得孤寂凄涼。這為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的相會提供了背景,同時渲染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與人物的心境相合。從首句對環境的描寫,使讀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感悟到《七夕》令人感傷的基調。 「銀漢秋期萬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題面,「萬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現了自然界銀河天象的永恆狀態。意思是說,「秋期」的銀河總是「微月澹長空」,從而進一步渲染了凄涼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說,分居銀河東、西兩邊的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只能懷著深長的情思隔銀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會」。這是多麼可悲、可嘆的故事!於是,詩人以詠嘆的抒情筆調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終於相聚在一起,說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他們會珍惜分分秒秒難得的時光,溫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遺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暫的歡聚後,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後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題面「七夕」。
153贊·1,408瀏覽2020-07-18
白居易七夕古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了鍾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表達了詩人對這位有情人深深的同情。 原文: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貞元十六年進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緝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易懂,相傳其詩作要老嫗聽懂為止。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首開中唐文人倚聲填詞之風。有《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1988年,日本中國文化顯彰會為白園捐立石碑,以紀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兩種文字書寫。1995年,4個日本人於此上書「櫻獻」。
1贊·535瀏覽2020-10-19
七夕這首詩表達了什麼感情
1贊·1播放
《七夕》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牛郎、織女會少離多,每年只有一次七夕相會,但比起世上無期的離別來,他們相會是有期的,可盼的,值得羨慕的,反襯之下,表現出久別相思的痛苦。 《七夕》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 原文如下: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白話譯文: 分開鸞扇走進了帳篷,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完工。怎樣能將世上的死別,去換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1)七夕相館成片擴展閱讀: 文學賞析: 此詩前二句寫詩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的美好情景:織女已經過河,並且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烏鵲完成填河鋪橋的任務之後,全都撤回去了。詩人不由得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唯有自己獨留人間,再也無法與她相會。 於是詩人在後兩句中發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其中,第三句的「爭將」一詞寫出與亡妻天人阻隔、陰陽渺茫的極致哀嘆,顯現人間死別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會,明顯地表達出悼亡之情。 全詩想像豐富,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懷,詩意在詩人的想像中賓士,充分表現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夕
35贊·1,812瀏覽2019-03-04
白居易的巜七夕 》描寫了______,表達了詩人_________。
描寫了月亮銀河星空的永恆狀態,表達了詩人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 七夕 唐代: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翻譯: 抬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 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著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1)七夕相館成片擴展閱讀 賞析: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了鍾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55

2. 杜牧七夕描寫了什麼事情

七夕杜牧

《七夕》寫的是失寵的宮女幽怨的生活,她孤獨寂寞,但又無可奈何,宮中貌美如花的女子太多,她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寵幸,更不知道自己是會一輩子在冷宮中嗎?

七夕 杜牧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深宮內的凄涼景色,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的光亮是那樣的微弱,周圍空空盪盪的只有我一個人,屏風在燭光的照耀下顯得愈加幽冷。一位孤單的宮女在用小扇子驅趕飛舞著的螢火蟲,古人說螢火蟲總是喜歡往荒蕪的草叢間飛,這里比喻宮女所在地方的凄涼。

從宮女驅趕螢火蟲的動作可以看出她也感受著孤寂的滋味,她無事可做,只好用追逐螢火蟲還緩解心中的寂寞,來消磨她無聊的歲月,而從宮女秋天了還拿著扇子可以說明在深宮中宮女忘記了時間,沉靜在漫漫的時光蹉跎中被遺棄,秋天的扇子在古時候也有象徵棄婦。

第三句中寫道夜已經深了,也該到睡覺的時間了,但是宮女還是坐著,仰望著天上的牛郎織女星,這樣的神話故事也許是宮女所期待的愛情,又或許是因為牛郎織女的感人故事,讓她想起了如今自己的不幸,讓她想起過去的自己對愛情的嚮往追求,但是所有的心事如今也只能寄託在這抬頭仰望上了。

全詩一、三句寫景,將深秋冷宮的凄涼寫的真實客觀,單一個「冷」字將所有情思匯在一起。二、四句寫宮女的心情,雖然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但是宮女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的哀怨和那種嚮往愛情的感情我們有目共睹,也反映了封建王朝這一制度的不合理性。

杜牧號什麼

杜牧因為晚年時候居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內,所以後人多稱它為「杜樊川」,杜牧號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樊川,是西安城南的一片平川,在少陵園和神禾園之間。清澈見底的涌河貫穿其中,就像一條綠帶向西飄去,河岸兩旁時常是百花齊放,光鮮亮麗,絢爛奪目,有阡陌交通綠樹成行的秀麗。

樊川居士 杜牧

隨著季節的變化,兩岸的風景也讓人覺得秀色可餐,鳥語花香加上莊稼特有的成熟氣息,醉人心脾。

西邊的神禾園丘陵狀的地貌,看上去起伏如畫;東邊的少陵園,有村民在那裡安家落戶,村舍相連,一派農家風光盡收眼底。兩原之間,有古色古香的寺廟坐落,寺廟里的塔高聳入雲,直指青天,讓人們不由的產生追思之情。

樊川是西漢名將樊噲的封地,杜牧居住在此地,留下了不少傳奇的詩歌和故事,杜牧自謂「樊川翁」,還將其的著作命名為《樊川集》。樊川自古就就風景秀麗,加上唐代推廣佛學,這里興建起許多寺廟,後來又在此處修建了杜公祠,讓原本美麗的樊川井上添花。

樊川美景四季各異,春季最美,樊川在春天的時候,楊柳剛剛吐綠,麥田的正趕上生長的時節,桃花綻放讓整個世界一片緋紅,令人迷醉,流連忘返,也難怪杜牧晚期會選擇生活在這里,試想忙碌了一天,有這樣的景色陪伴,身邊陣陣花香,不覺讓人忘記了疲憊,忘記了憂愁。

杜牧的詩

杜牧的詩歌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偏向豪邁,一種偏向香艷,前者杜牧在描繪的時候往往較為傷感,有時是弔古,有時是感懷,表達的思想感情立意奇特。後者多用清新的筆調記錄下不同的景物,詩的基調也以贊美為主。

杜牧詩歌的意境

杜牧平生憂國憂民,又有滿腔的抱負,再加上他為人細膩情感豐富,也就成就了杜牧的詩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風華流美之致,這在晚唐時期都是無人能及的,甚至在整個唐代都找不出第二位。

杜牧能在日常景觀中發現獨特的美,而且能找到和眼前基調最切合的意境,並通過畫面的描述和情思的寄託,賦予詩歌生的靈性,對自然的歌頌也是杜牧自身抱負抒發的體現,詩中往往也蘊含著杜牧在晚唐真實的感受。

在詩歌的表達上,杜牧多用率真直賦寓理於事,也正因為如此,杜牧的詩又有豪爽俊朗的風格,他的詩歌形象鮮明,極具感染力,這與他擅長用比喻、寄情於景、以景表情活用對比等手法有密切的聯系,

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把敘事、議論、抒情三者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一派風格通過散文的形式夾雜著議論,杜牧的詩成為後人學習的目標。

杜牧的絕句,成就非常高,享有盛譽,受人敬仰。世人對他的絕句的評價也很高,杜牧的寫景抒情,意境幽美已經超過盛唐時候絕句的水平了,杜牧善於從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中,提煉精華部分,他的絕句情景交融,含蓄精練,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人們喜愛。

紫薇花杜牧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這是杜牧少見的在詩中引用典故,原句說的是滿樹的桃花李花引得人們駐足觀賞,在樹下遊客的足跡組成了一條小路。

紫薇花杜牧

杜牧在詩中卻一反常態,用盛開的桃李來反襯紫薇花,非常具有獨創性,雖然是在向讀者展示紫薇花開放的盛狀,但是全詩沒有一個字和紫薇花有關,讀者在驚異詩人精湛的表現手法的同時,又感受到紫薇花的美麗。

紫薇花只願做那一抹獨特的美麗,和詩人一樣在晚唐詩歌風氣衰敗的同時,自己不受影響,紫薇花不與群花真奇斗艷,,它保守者典雅高潔的品性,這也是詩人想要告誡世人的自己的決心。

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氛圍干擾。這首詩因其獨特的表現手法,被後人譽為贊美紫薇花的佳作,而杜牧本人也因此得到了「杜紫薇」的稱號。

紫薇花多開放在盛夏時節,雖然頂著艷陽但是紫薇花卻綻放出燦爛如火的花朵,微風吹來,紫薇花花枝招展,嬌艷動人,紫薇花多以紫紅、純白、粉紅等顏色示人,給炎炎夏日帶去一抹亮色。但紫花是其正統顏色,所以被稱為紫薇。

詩的後兩句,杜牧說桃李的繁華隨著春的消逝也不見身影,當初的盛狀如今也只剩下枝頭的點點斷片,而能陪伴的只有紫薇,杜牧贊頌紫薇的花期長久,給人一種永恆之美,在我們看遍了浮華成片的百花爭艷後。來看看這一抹別樣的風景似乎也是一種美的體驗,一種心靈的沉靜。

寄遠 杜牧

《寄遠》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創作在杜牧擔任宣州團練判官的時候。

寄遠 杜牧

前兩句通過描寫詩人在行舟時候江水的空寂,水面的平靜和水流的悠遠,一定程度上是表露了行舟者內心的安靜祥和,另一程度上也透露了這位執漿航行人的孤寂,常年的安寧環境磨平了他的稜角,安逸的背後確是與世無爭的孤獨和寂寞。

清風拂面,雲彩因為風的吹動消散了,天空以因為失去了雲彩的遮蔽,變得離我們更遠,這秋天的涼意讓旅人們原本的平靜產生動搖,開始有些騷屑不寧,因為清涼這一絲淡淡的孤寂變得有些刺骨。

正當旅人觸景生情,傷感的時候,忽然看到江邊的樓上有女子在憑欄遙望,原來有些落寞的眾人開始有了舒緩,在江上能見到這樣一幅美景,旅行的孤寂不由的被沖淡了不少。而忽然出現的女子更是引發了無限的遐想,人們紛紛猜測是不是等待夫君歸來的痴情女子。

這里「紅袖憑江樓」形象的不確定性正是為豐富的聯想、雋永的詩味提供了條件,在向我們彰顯著在特殊條件下的獨特風光,不但不會與周圍景緻不和,反而是會成為起到點綴作用的點睛之筆。

它讓詩歌的意境更加有內涵,更加耐人尋味,讀者當然也能從這一抹特殊的情境中得到藝術欣賞上的滿足,也許會送去祝福,希望女子與夫君白頭攜來,也許會想起家中的夫人,想到夫婦二人的浪漫與甜蜜。這對於沖淡旅途中的寂靜和疲憊都有著好的幫助。

3. 重慶涪陵證件照哪裡照得好

七夕相館,四環路血站下行100米,每天都開著店的,有專業化妝攝影師和後期師,現場修圖滿意出片

4. 李商隱的七夕中心思想。

李商隱《七夕》中心思想:主要寄託了李商隱對妻子的懷念,牛郎織女都能年年相會一次,但他和妻子卻不能。表達了對亡妻的深切懷戀。

《七夕》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詩,全詩原文如下: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白話文釋義:分開鸞扇走進了帳篷,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完工。怎樣能將世上的死別,去換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注釋:鸞(luán)扇:上面綉有鳳凰圖案的掌扇。鸞,鳳凰一類的鳥。扇,指掌扇,古時模仿雉尾而製成的長柄扇,用於坐車上,以敝日擋塵。鳳幄(wò):閨中的帳幕;綉有鳳凰圖案的車帳。星橋:鵲橋,傳說七夕這日天下的喜鵲都飛往天河,為牛郎和織女相會搭橋。爭將:怎把。無期別:死別;無期重逢的離別。

(4)七夕相館成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這個傳說中優美的愛情故事,令歷代詩人吟詠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馳。大中七年(853年)農歷七月七日的夜晚,詩人仰望天空,遙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愛妻早亡,於是創作了此詩《七夕》來追悼亡妻。

此詩前二句寫詩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的美好情景:織女已經過河,並且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烏鵲完成填河鋪橋的任務之後,全都撤回去了。

詩人不由得聯想到自己愛妻早亡,唯有自己獨留人間,再也無法與她相會,於是詩人在後兩句中發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其中,第三句的「爭將」一詞寫出與亡妻天人阻隔、陰陽渺茫的極致哀嘆,顯現人間死別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會,明顯地表達出悼亡之情。

全詩想像豐富,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懷,詩意在詩人的想像中賓士,充分表現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熱點內容
刺樹盆景說說 發布:2025-02-04 02:44:59 瀏覽:641
木蘭花蜂蜜 發布:2025-02-04 02:44:16 瀏覽:685
情人節快遞花的相片 發布:2025-02-04 02:30:50 瀏覽:806
金華小盆景 發布:2025-02-04 02:20:21 瀏覽:689
玫瑰花幾支 發布:2025-02-04 02:19:43 瀏覽:469
依蘭花哪買 發布:2025-02-04 02:19:43 瀏覽:968
聖母瑪麗亞康乃馨 發布:2025-02-04 02:14:00 瀏覽:499
玫瑰by夜色無邊 發布:2025-02-04 02:03:53 瀏覽:460
蘭花朝日 發布:2025-02-04 01:58:22 瀏覽:413
海棠灣車位 發布:2025-02-04 01:57:43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