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辯論
A. 三觀不合的人是否還應該在一起
文| 安芮嫻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和有些人在一起常常會不約而同、不謀而合,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溝通和糾結,相處起來也會比較順暢、愉悅。
而和另外一些人在一起,卻會時不時慪氣、鬧別扭,甚至常常會為了一些小事糾結、解釋不清,在重大問題抉擇時更是會不歡而散、各自憋屈。
說到底這都是三觀不合造成的。
「三觀」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簡稱。這三觀直接體現為你為人處世、工作、生活的方式和態度。
三觀不合的人很難做到同頻共振,相處起來累還難受。如果三觀不合,交朋友、做情侶很難長久,即使走進婚姻也不快樂,幸福感低。
三觀不合的朋友交不久
北漂的朋友小白與合租室友來自同一座城市,為了相互照顧兩人合租了一間公寓,可沒過多久兩人就不歡而散、甚至反目成仇。
小白是個愛生活的女子,不僅隔三差五買漂亮的鮮花擱置在合租的小屋裡,還把自己拾掇的漂亮精緻,每天不化妝絕不出門。
室友則和她恰恰相反,不僅不愛拾掇、打扮,還十分隨意、甚至有些邋遢,只要不上班就會穿著睡衣、拖鞋到處逛。
看著小白時不時采購鮮花和寧願早起半小時打理自己的頭發和皮膚,合租的老鄉非常不解,不僅奚落小白窮講究、租個房子還講格調,還在背後說她愛裝逼、天天打扮的花枝招展是想去勾引男同事。
盡管小白已經說過,房子是租來的可生活不是,心情也不是,梳妝打扮也是為了讓自己每天都保持最佳的狀態,不馬虎、不湊合、不將就,再說了女人化淡妝也是最基本的交往禮儀啊。
可是室友從不這么認為,她就認為小白是裝、是做作、是沒安好心,還把流言傳回了家鄉。搞的小白很累、很苦惱,特別後悔和她租在一起。
後來小白乾脆搬了出去,眼不見心不煩。
三觀不合的戀人處不長
閨蜜小鍾是朋友中最優秀的一個,在單位是業務骨幹,工作上樣樣突出,辦事說話都十分漂亮。
但是,在我們眼中那麼優秀的她卻在她的前男友心中是愛出風頭、好表現。
小鍾愛崗敬業、遇到工作忙時要加班,前男友不僅不理解,還說她蠢,不知道找理由推脫,單位缺了你就不能運轉了嗎?工作少了你就無法開展了嗎?
小鍾為取得的成績、得到的表彰高興欣慰時,前男友說那些都是浮雲,一點用都沒有,又沒有物質獎金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他從不理解小鍾心中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小鍾忙完一個項目歇下來嘆口氣說有點累時,前男友說你自找的,人活一輩子輕松自在最重要,天天那麼忙有什麼必要,他無法參透小鍾心裡投入工作的快樂和喜悅。
過生日的理念兩人也是完全不一樣,小鍾認為過生日是自己的事,兩個人一起慶祝就夠了,前男友卻要搞的轟轟烈烈、大操大辦,不是包場唱K就是要舉行趴踢。
最鬧心的是小鍾認為朋友之間就該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時大家各自忙著,有事就招呼,有空有閑有心情大家就聚聚,前男友卻認為朋友之間要長相聚、經常搞活動、即便有工作也要推掉去赴朋友之約。
她的前男友認為工作如衣服,朋友才是手足,不能因為工作而怠慢了朋友。好幾次小鍾因為手頭上的項目要跟進,不能跟他去赴約,他就認為自己降不住女朋友,在哥們面前丟了面子。為類似的事還和小鍾大吵了好幾回。
好多時候他們兩人都會因為各自的看法做法不一致而不能達成統一,常常雞同鴨講,賭氣、爭吵、鬧別扭,最後受不了而分道揚鑣。男友就成了前男友。
三觀不合的婚姻幸福感低
鄰居張阿姨的兒子相親認識了一個女孩,因為女孩顏值高,兩人很快就定下了結婚的日期。
結婚本是件喜事,理應雙方高高興興才是。
張阿姨卻經常在我們面前唉聲嘆氣,不是說小兩口今天吵架了、明天鬧別扭,就是說兩個人賭氣又在鬧分手了。
原來兩人的生活、消費理念相差太大,女方主張買全城最好地段最好戶型的房子,哪怕舉債建設也要這樣。因為好地段的房子就算原始成本高,將來升值空間也大,怎樣都劃算。男孩卻認為要方便兩人的工作和出行,距離太遠就算地段再好時間成本也劃不來。
但沒辦法,要娶到美人就要讓她稱心如意啊。他們買了最好地段但也是最擁堵地方的房子,住進去後每天上班都像蝸牛一樣慢,早晨的好心情都被堵車給堵沒了。只要一堵車兩人就互相抱怨。
張阿姨的兒子是個忠厚實誠人,和朋友合夥開了家茶樓,平時主要由朋友打理,經營多年都是和氣生財。找了這個女孩後,女孩就對他的朋友表示出極大的不放心,背著他隔三差五去查賬,還買通了茶樓的小妹偷偷記錄進店的客人和流水,結果與合夥多年的朋友之間有了誤會和罅隙,好端端的生意被她給攪黃了。
張阿姨每次說起小兩口就氣的直搖頭,她說明明是新婚燕爾卻常常吵吵鬧鬧,哪裡像對新婚夫妻。聊也聊不到一塊,做又做不到一起。甚至吵架都不在一個頻道上。
三觀不合只能湊合
這樣的人其實生活中還不算少。
你說讀書明理,要多讀書好,讀好書,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從別人的故事裡看到自己的人生;他卻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沒有游戲的人生才是無聊蒼白,不打魔獸何以聊生。
你說穿衣服主要是得體、舒適,適合自己最重要,他卻說不是名牌不是專櫃貨怎麼穿的出去,那豈不是丟人。
你說女人的美由內而外、氣質和心靈都很重要,他卻說膚白貌美、腿長胸大才是美的硬道理。
你說愛一個人就要忠貞、疼惜、理解,時時處處為那個人著想,他卻說,誰規定的?為一棵樹錯過一片森林、一生只愛一個人那得多虧。
你說無論男女,事業是立足之本,拼搏過才不算辜負青春,他卻寄希望於幸運和天上掉餡餅。
作家廖一梅說:「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三觀相合不一定會有了解,但三觀不合壓根就與了解無緣。
因為,你說的他不愛聽、不贊同,你做的他不懂、也不包容。你喜歡的他覺得無聊,你感興趣的他覺得乏味。你們之間常常都會有辯論賽,而且少有平局與和解。
與這樣的人在一起,想想都很累,要是天天朝夕相處那得受多大的罪?
生命有限,眨眼的時光就是一年,一山一水、一朝一夕,得有個彼此了解、懂得的人在一起相互依偎著取暖。一生一世、一丘一壑,得有個三觀相合的人一起走完。
作者:安芮嫻,和生活對話,會講故事的白羊座女同學,姑娘們的情感知心人,寫安暖的文字給最懂的你。
我們從兩個角度分析一抄下。
首先第一,相會是不是分離
熱戀中的男女都知道,見面的日子是最甜蜜的,而見面之後的分開是不可接受的。所以每天都期待著相會,而相會就是最美好的日子,這就是情人的節日。你體會不到相會的美妙,可能還是單身。
第二從日子方面。
確實是一年見一次,而且不是你說的,十年相會一次,而是1年相會一次。
按照天上一天,地下一年。從當年的七月初七開始計算,牛郎確實要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初七,沒錯,但是織女只要等到第二天,也就是地下的第二年的那一天,就可以和牛郎相會了,所以對於織女來說是天天見。既然是天天見,又何談分手的節日呢
C. 七夕該不該收你不喜歡的人送的禮物,辯論會話題
我覺得是不應該的,不喜歡就應該拒絕別人的禮物,不然會給自己惹麻煩的,可能是殺身之禍
D. 男朋友要和我分手,我想挽回,七夕送禮物合適嗎
七夕,中國人最浪漫的一個傳統情人節。戀愛中的女人對這個節日自然是興奮中又帶著一點期望。如果在此等美好的節日里男友忽然提出分手,女人必然是心情從天堂跌入谷底,要麼大發脾氣,威脅男友;要麼悲痛欲絕,掩面痛泣。但其實,一個聰明的女人應該知道,若真的想要挽回,大可藉助這個特別的日子順理成章地讓你們的感情破鏡重圓.
首先,也是整個挽回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管理好你的情緒。無論你內心是多麼翻滾,情緒是多麼雜亂,在他提分手的時刻,一定不能表現出你劇烈的悲傷或者反抗情緒。你應該要靜下來聽聽他說的原因,並且一定要能壓住情感,去承認他說出來你的問題,不要去反駁爭吵。
著名挽回導師康納說過,「當一方封閉了心靈要分手的時候,他們對一切你說的話都加以否定。當你和他們辯論,你等於是說他們的否定是錯誤的。這只會讓他們更加鎖緊心門。 同意他們的否定,不管這些否定里都包含了什麼。」所以,在想要挽回時,同意對方是很重要的。同意了他,就等於你們兩個人站在了同一陣線,避免引起爭吵後的不良後果。
然後你可以在片刻沉默之後,說:「你說的是對的,我們的感情真的出現問題了。」
他會很驚訝於你居然沒有生氣,也沒有要挽回,甚至他會因為你的同意,對於他提的分手,開始產生一點愧疚的情緒。而在這時候,你們情緒是比較緩和的,一定要抓住機會,發揮這個七夕情人節的作用讓你們感情再重新進一步。
你可以對他說:「沒想到這么快我們就走到了這一步。今天是個美好的節日,能不能多陪我一天,一起過完這個情人節?」
這時候,只要這個男人是個正常人,沒有太嚴重的分手理由的話,他都會同意的。然後,你就要發揮你的小女人功力,在情人節中當沒事發生一樣,依舊撒嬌,在適當的時候贊揚他,讓他心裡飄飄然,覺得你可愛而且善解人意。不過注意不能太過了,畢竟你們已經算是分手了,不能讓他感覺你還是愛他愛到發狂,可以給他快樂,但是不能讓他覺得吃定你。而且在過程中,一定要讓他加大對你的投入,比如給你買東西吃啦,陪你逛很長時間的街等等都可以。沒有人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是錯的。只要他投入的足夠多了,他就會合理化為自己還愛著你,開始覺得自己的分手是個錯誤。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同意了分手之後要有分手的樣子,不要表現得太過需要對方的愛護。但過程中一定要不經意間嘗試多用一些肢體語言。一開始講話的時候,拍拍他肩膀或手臂;走路不經意碰碰他,跟他站得跟戀愛時一樣近等等。雖然分手了,但怎麼可能會說不愛就不愛了呢?自己不要太主動,讓他多接觸你,只要他忍不住主動牽起了你的手,或者抱住了你,那他又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覺得自己是因為愛你才會牽你的手或者抱你的。那麼此刻復合就成功了一半了。
「但是我看到這篇文章時已經把我們情況搞得糟糕多了。」別著急,你可以在雙方冷靜下來後,如果他願意一直和你聯系,你仍舊可以向他提出,「好吧,既然都分手了,你能不能多陪我一天,一起補過一個情人節?」然後按照上文提及的方向去做。
當然,你還是要考慮一下男友提出分手的原因,進行自身建設,按照二次吸引流程一步一步去挽回。挽回愛情是一個只能做對的事情的過程,做錯了一步,可能就會讓你離愛情更遠。如果情況已經惡化到他不願意接你電話甚至已經把你拉黑,如果你實在不知道怎樣去做,建議你立刻先停下腳步,好好理清思緒,或直接求助專業人士和一些情感挽回公司。
E. 辯論題,節日應該堅持傳統習俗,還是推陳出新
我可能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覺得應該堅持傳統習俗.
中國有著5千年的歷史文化,56個民族有著不同的傳統習俗,及是同一個民族,在不同的地域都有著不同的習俗.國內許多城市都在搞感恩節、聖誕節。。。畢竟那是人家的節日,中國要有中國自己的特色,
美國的民眾在准備過感恩節的同時,也在為歡度聖誕節做准備。不過生活在美國的大部分華裔,無論是過西洋的節日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都仍然保持著自己的過節習俗和傳統。聚餐對每個美國家庭來說,都是節日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內容。而華裔的節日聚餐,具有自己的傳統特色。家庭的節日聚餐,華裔一般不會邀請外人參加;而老美的節日餐會,喜歡邀請新認識的朋友參加,餐會就是一個社交的場合。華裔的節日聚餐一般都是在家裡,是合家團聚日子及對過去日子的懷念;而美國人的聚餐更注重強調浪漫的情調,喜歡選擇景緻優美的地方外出聚餐。很多華裔保持節日在家聚餐的習慣而不去餐館,並非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在家裡聚餐,做自己拿手的飯菜,喝點酒、聊聊天,說古論今,無拘無束,是很多華裔過節時所追求的閑情逸致。
華裔尚能如此,我們又為何不能保持自己的傳統習俗呢?
F. 淺談七夕節的當代重構及意義(2)
三、節日復興與文化 反思 : 七夕節當代重構的重要意義
七夕節的當代重構具有重要意義。大致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
1. 有效地幫助七夕節擺脫生存困境,促進了節日的重振復興
中國傳統節日 植根於農業社會,源遠流長,是傳統社會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近代以來,在全球化、現代化的過程中,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傳統節日地位明顯下降,七夕節也面臨生存的危機。如果說節日的活態存在乃在於特定時代特定區域處於不同社會地位、承擔不同社會角色的社會成員在特定情境下對節日習俗活動的全部或部分實踐,或者簡言之,在於社會中有一定數量的人把這段時間當做「節日」來度過,那麼在20 世紀末期,除了在個別地方,七夕這個曾經廣為流行的傳統節日因沒有多少過節主體已名存實亡。但十幾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從花店售賣鮮花的龐大數據中、從節日尚未到來關於七夕活動的預告宣傳就紛至沓來的現象中,看到這個節日的蓬勃生機。七夕節復興態勢明顯,其生存狀態已然今非昔比。盡管七夕節復興背後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也並非只有七夕這一個傳統節日經歷著復興的過程,但毫無疑問,文化重構對七夕節的命運逆轉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正是這一重構,使愛情成為七夕節的主題,它契合了當代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需求,並因此迅速吸引了眾多商家和都市男女的注意力,迅速發展壯大了過節的群體。不僅如此,這一重構還使七夕節重新回到公眾的視野,不僅勾起許多中老年人對七夕節的早年記憶從而使其首先在記憶中復活,而且使個別地方如甘肅西和、溫州石塘、廣州珠河等地仍然活躍的傳統七夕節俗得到更多關注,這也促進了七夕節的當代復興。
傳統節日是一套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化,包括一系列何人在何時應做何事或不應做何事以及應如何做的規則,處於時間長河中的傳統節日猶如一個生命體,有其自身生長發展演變的歷史。它可以生,也可以死。由生而死通常被視為一個傳統節日正常的生命歷程。七夕節的蛻變表明,傳統節日的命運其實更為復雜: 不僅可以生,可以由生而死,而且可以死而復生。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在傳承中斷後以一種嶄新的樣態重新回歸社會成員的日常生活,為其所遵循、操演和踐行。七夕節的蛻變同時表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對於本土 傳統文化 的傳承而言,外來文化不僅是沖突的來源、競爭的對手,它還有可能成為激活本土傳統的鑰匙,並成為傳統復興過程中可以取用的重要資源。文化重構具有起死回生、化腐朽為神奇的巨大力量。
2. 在中國節日體系中增加愛情節的設置,豐富了社會成員的生活內容
「中國人有愛情,但中國神話中沒有愛神。中國有情人,但中國節日中沒有情人節。」① 七夕節的文化重構填補了這一空白,突顯了愛情的意義和價值,為當代人坦率地表達愛情、尋求浪漫提供了時機。而圍繞愛情主題采借和發明的多種節日活動,也極大地豐富了社會成員的生活內容。從一些新聞報道中,我們能夠感知2013 年七夕節( 陽歷8 月13 日) 生活內容的豐富性。比如《七夕「浪漫經濟」提前來襲玫瑰花預定異常火爆》一文中提到: 「盡管距離七夕還有段時間,但各路商家卻已提前備戰七夕商機……除了傳統的花店、蛋糕店、電影院,各大商場、超市的七夕節氣氛也日漸濃厚,一股‘浪漫經濟’悄然來襲。」② 除巧克力、蛋糕、毛絨玩具等常規禮物外,螢火蟲、玫瑰香皂花、竹簡 情書 等許多創意類禮物也非常受年輕情侶們的歡迎。③ 又比如,北京通州區於8月9 日至8 月13 日期間舉辦首屆北京七夕節,共包括「七夕歌會」、「相愛運河」婚禮文化展、「大美運河」七夕傳統文化展等17 項活動; ④ 而七夕節當晚七點零七分,首都體育館也上演了一場盛大的「七夕中國2013 情歌演唱會」,主辦方向社會公開征選的77 對情侶參與互動,現場萬余名觀眾與眾多明星共同見證愛的表達。⑤
3. 多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了七夕節的文化重構,客觀上起到了促進全社會進行文化反思的巨大作用
七夕節的文化重構歸功於多種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其中專家主要發揮了啟動引領作用,並從學術角度承擔了正當性的論證工作。商家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於傳統節日往往是消費時間,以贏利為目的的商家總是會介入傳統節日當中,繁榮的市場往往成為節日期間的動人景緻。通常認為,商家主要是為人們按約定俗成的方式過節提供各種物品。但在七夕節的蛻變過程中,商家不僅提供了節日主體在節日中需要的物品和服務,而且提供了節日活動的空間,尤其重要的是,它們還在引導節日主體如何過節,如何消費。通過引導如何消費,它們生產了人們對特定物品和服務的認可、偏好和需求,也便生產了節日的活動內容和和文化符號,因而也就形塑了節日本身。當前七夕節在事實上成為情人節,鮮花、巧克力、紅酒、香檳、燭光晚宴、浪漫之旅等成為七夕節的文化符號,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鮮花店、巧克力經營商、紅酒經營商、餐飲店和旅行社等商家比其他行業的商家更加積極地以節日所需的名義推銷自己的商品和服務。民眾是七夕節蛻變的決定性力量,他們基於生活需要和文化自覺參與了七夕節的文化重構,不僅包括參與對正當性的討論,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選擇確證了七夕節的愛情主題,並基於追求個性、博取愛人歡心的目的而不斷推陳出新並不斷要求推陳出新,由此促進了七夕節節日活動的采借和發明。大眾媒體則關注輿論、傳遞信息、發表意見、引發思考,並為各種力量的作用發揮提供了交流碰撞的平台。總之,具有不同利益訴求和目標追求的學者、民眾、商家、媒體等多種社會力量通過共處在同一個中華文化空間里而互相影響,彼此激發,一起營造了七夕乞巧節向情人節蛻變所必需的文化氛圍和文化空間,推動了這一蛻變所必需的正當性論證和主體性選擇,為七夕節的文化重構發揮了各自獨到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七夕節的文化重構過程並非一團和氣,在應該如何給七夕節重新命名、應不應該承認七夕節是中國情人節等方面,均存在不同意見。這些爭議影響深遠,頗具意義。
在中國人的觀念中,「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關於七夕命名的爭議,前文已有敘述。命名爭議明顯地延續了「必也正名」的思維邏輯,其背後,則是公眾尤其是知識分子對一度式微的傳統節日能夠復興並長期傳承下去的殷切希望,是對這個節日以何種狀態復興的設計與理想,是企盼復興的節日能夠經世致用、傳遞文化價值、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秩序的良苦用心。在是否應該承認七夕節是中國情人節方面,爭議更多。比如2006 年有一位學者提出「把七夕當作情人節來過不合乎傳統」的觀點,① 就引起了許多民眾的強烈反對,演化成一個文化事件,掀起一場軒然大波。又比如2009 年8 月14 日騰訊QQ 論壇上開設了一個帖子,讓七夕節PK 情人節。辯論設置了正反雙方,正方的代表觀點是: 「我覺得無所謂,與時俱進嘛! 牛郎織女也是愛情的象徵,只要有需求有市場,人們又喜歡這種氛圍,就不要這么較真,畢竟傳統也是人造出來的!」反方的代表觀點是: 「我覺得應該抵制這種崇洋的情節,原本七夕的內涵就不是情人節,因為商業利益而改變傳統文化,那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要慢慢變味了!」② 無論是正方觀點還是反方觀點,都有不少跟帖。比如正方11 辯的辯詞如下:
自祖國建國以來,不斷的與外界建交,更加入WTO 後,與世界交流更加密切,隨著社會發展,非主流和西方的思想也不斷湧入進來,既然七夕節也能帶動市場消費,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而對於情人,特別是對於我國的情人而言,不是又增加了一次創造溫馨,甜蜜的機會么。我們不能拒絕西方的文化,我們需要做的是發揚自己的文化。不閉幕造車,要勇於交流。把我們的文化發揚光大。讓七夕節能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傳統愛情節日。③
反方3 辯則說:
我們應該好好保護現有傳統文化,並把「牛郎織女的愛情文化」進一步弘揚廣大。這是祖先遺留下來的。我們就應該好好的接續歷史、需要一代一代傳下去,是世世代代都要做的事。增強我們民族凝聚力、增強祖國在世界競爭中的「軟力量」,不要讓WAI GUO 人看笑話。④
這些圍繞著七夕節應不應該向情人節靠攏的跟帖,表述著普通中國人關於如何對待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這是公眾參與七夕節文化重構的過程,也是參與文化討論進行文化反省和文化批判的過程,同時是公眾文化自覺性、文化自信力、文化鑒賞力、文化反思力、生活自主性的培養過程。從不同觀點的碰撞交鋒中,我們看到這個時代的多元價值取向,納異包容與堅守民族本位的共同在場。我們也看到,碰撞交鋒激發、推動不同觀點的持有者對多元文化及其相互關系進行著更加深入的思考。而這些思考,無論對於七夕節的未來發展,還是對於所有傳統節日的傳承,乃至對於中國文化的當代建設,無疑都大有助益。可以說,七夕節的文化重構客觀上起到了促進全社會進行文化反思的作用,它所產生的實際影響已遠遠超出七夕節之外。
結語
民眾有權利過自己想要的節日生活,並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在當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愛情觀念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民族意識高漲、傳統復興已成大勢的情況下,中國人要過情人節而且要過自己的情人節的訴求理應得到充分表達,也理應受到充分尊重,七夕節向中國情人節的蛻變是這種訴求的現實化,是民眾憑借一定的民族文化自覺意識和納異包容的文化開放態度進行文化選擇的自然結果,不僅無可厚非,而且值得珍視。不過,在筆者看來,這並非七夕節文化重構的終點,而只是一個階段性成果,並且也應該只是一個階段性成果。因為盡管七夕節由乞巧節向中國情人節蛻變的文化重構具有重要意義,但也有缺陷,即一定程度形成了對傳統七夕活動的遮蔽。
有著兩千年歷史的七夕節在其不斷發展演進的過程中,早已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習俗活動,而且具有多樣的地方性表現。比如甘肅西和仍然活躍的「乞巧節」是典型的女兒節,參加者主要是未婚的少女,節日歷時七天八夜,包括迎巧、祭巧、唱巧、跳麻姐姐、拜巧、迎水、巧飯會餐、照瓣卜巧和送巧等一系列儀式,且有相應的儀式歌舞相伴。① 浙江溫嶺石塘箬山村的七夕節則是「小人節」,它的主要參加者是小於16 歲的孩童及其家人,主要活動是祭祀七女神,祈願小孩健康發展。② 七夕節的眾多習俗活動及其地方性表現以及「七夕」這個具有詩意、浪漫氣質的名字,具有重要的生活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認同價值,應該有比當下更好的生存空間。換句話說,未來的七夕節應該是既吸納外來文化的優長又有更多中國元素( 不只是節日時間,還有節日活動及其具有的文化內涵) 的有機融合,能夠同時作為情人節、乞巧節乃至小人節等在更大空間里共生共榮。
目前來看,突破情人節遮敝、實現共生共榮的重要路徑是七夕節歷史記憶的日常生活化和目前仍然活躍的地方七夕節俗活動一定程度的普遍化。前者是指有意識採取一些 措施 使曾經活態存在、目前僅僅保存於文獻和頭腦中關於傳統七夕節的歷史記憶重回日常生活,得到實踐。後者是指有意識採取一些措施使當下為個別地方民眾所傳承享用的七夕習俗在更大的空間內被更多的人所共享和傳承。這兩種路徑無疑都存在一定的障礙。前者需要克服的主要是時間變換所帶來的挑戰: 畢竟歷史記憶中的七夕節是傳統社會的七夕節,更多體現了農耕社會的理想和追求,而我們目前所面臨的是工業文明、現代社會。後者需要克服的主要是空間位移所帶來的挑戰: 地方七夕節俗活動畢竟是特定空間內生長發育出來並適合其水土的節日文化,普遍化則意味著將其置於非本土的環境之中。而這也決定了無論選擇哪一種路徑,都不可能是傳統七夕節俗和特定地方七夕節俗的全面照搬,而只能是以其為資源從中汲取若干元素、結合其他元素重新加以組織並應用實踐的文化重構過程。
未來的七夕節重構仍然需要包括學者在內的多種力量共同參與。需要說明的是,學者既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要求民眾選擇專家學者偏愛的節日生活和過節方式,但專家學者可以通過研究提出自己的觀點,從而為人們如何過節提供更多的選擇項。這是學者的社會責任,也是學者的社會貢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