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是一朵雲挑動你的波心
① 我願做一片雲散文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無需訝異
更無需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遇在黑暗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匯時互放的光亮。
(1)我願是一朵雲挑動你的波心擴展閱讀:
詩的第一句用「我是天空的一片雲」作比,傳達詩人高潔不俗的天性,顯示飄忽動盪的心緒。這是「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的徐志摩的寫照,同時也為下文抒情作了堅實的鋪墊。「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是由詩人對自己的直寫轉而寫這一直覺形象對他人的影響。
「偶爾」說明這種影響的產生是不期而然的,但又不感到突兀,因為「我是天空的一片雲」這種美好事物存在本身,就為人們發現它提供了可能。由於熱愛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因此「投影在你的波心」也就成為人們期待與追求的實現了。其中「波心」指追求者心理的波動、振盪與興奮。
「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天上漂浮著美麗的白雲,給地上的知己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和熱切的情感依託,她心波盪漾,激動不已。
詩人的高妙處是極力抑制興奮的勢頭,勸諭知己:你不要為期待的突然實現而驚訝、詫異,更不必為它歡呼、為它欣喜,因為它「轉瞬間消失了蹤影」,後一句與前一句互為因果,全因著「我是天空的一片雲」飄搖不定。這一句又是上兩句的原因,為什麼「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
因為這知己的相遇並不永久,這種美並不永恆,所以也就不必太傾注自己的情感。表面上看,這節詩叫人們淡化情感,漠視際遇,而實際上包含更深的意義:任何美的事物都是相對於特定時間、特定環境而言,都要受客觀因素制約。
永恆的美是不存在的,我們要加倍珍惜「偶爾」的美,方能把片刻的體驗化為終古的記憶。
在第二節里,詩人首先設置了相逢在「黑夜」這樣一個特殊背景:「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大海之中的夜航,寂寞、孤獨而又悲涼。
正需要朋友和夥伴,友情和歡樂,在這特殊境遇中,「你」突然出現,驅散沉沉的寂寞,點亮濃重的夜幕,我們相逢、相知,輝映「交會時互放的光亮」,雖然註定不能停留,擦肩而過,「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但殊途同歸,都承受著海上航行的寂寞,又都獲得了友情的寄託,這是多麼難以忘懷的相逢!
這種相逢既屬偶然也屬必然,假如不是同樣承受寂寞的折磨,它不過是過眼雲煙,在詩人人生旅途中難留下些許痕跡,而正因為「你我」有同樣的期待,同樣的熱情,才有同樣激動人心的「偶然」。
這里,兩個背道而馳的意向蘊涵在同一個句子里,歸結到同一個詞——「方向」上。與之同時,詩人對愛情的渴望,對有緣無份的無可奈何的感慨,與內心的痛苦一齊火山般爆發出來,在情感上達到了高潮。
而恰在此時,一種不堪重負之感油然而生,於是詩人不得不勸解自己「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顯然,這句語氣上以退為進,似輕實重,以顯示這豁達的詩文強調的不是「忘掉」,而是「記得」,自己對偶然邂逅的一段美好時光魂牽夢繞,自然也希望對方銘記心懷,長存腦海。
② 「我是天邊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到你的波心」是誰寫的,寫給誰的
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全詩如下:我是天邊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到你回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答歡喜,在轉瞬間消失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刻互放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