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開一朵花
❶ 一朵菊花開出兩種顏色
有種雙色花,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土壤,一根枝上卻開出兩種不同顏色的花。
秋天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市區顧庄社區梅方正家種植的一株菊花,一花朵上竟有白、紫色兩種顏色。據專家介紹,雙色菊花品種是有的,但一朵花雙色實屬罕見,這是植物體內酸鹼度生化現象的一種表現。
❷ 菊花描寫
描寫菊花的句子如下:
【摘抄類】
1、我贊美菊花,因為秋天的菊花著色豐富,顏色絢麗多彩,十分美麗。有似火的紅色,如火如荼;有賽金的黃色,金光閃閃;有勝雪的白色,純潔無比;有嬌嫩的粉色,清淡高雅;有淡雅的紫色,還有珍貴的綠色,桔黃的、半紫半黃的、白里摻黃的、紅中帶白的……,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更加嬌媚,色彩多得似天池的五彩繽紛,使人百看不厭。
2、經過了春天的孕育,夏天的醞釀,菊花百花凋謝的秋天怒放了,似乎是填補這時的空缺,讓這蕭條的秋不顯得凄涼!
3、菊花的顏色五彩繽紛,有大紅的、粉紅的、深紅的、嫩黃的、鵝黃的、金黃的、潔白的、淡綠的、淡青的……
4、菊花的顏色也有,紅得像火,黃得似金,白得若雪,綠得如玉,粉的好似一片雲霞,還有那白中帶綠的,更是清幽淡雅。五顏六色,美不勝收。
5、這菊花從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噴涌而出,閃著一片輝煌奪目的亮點點兒,一直瀉到地上。活像一支艷麗動人的鳳尾,一條給舞台的燈光照得爍爍發光的長裙,一道瀑布--一道靜止、無聲、散著濃香的瀑布,而且無拘無束,彷彿女孩子們洗過的頭發,隨隨便便披散下來。那些綴滿花朵的修長的枝條、紛亂地穿插垂落,帶著一種山林氣息和野味兒;在花的世界裡,惟有鳳尾菊才有這樣奇特的境界。
6、菊花原產於我國,後來傳至國外,成為世界聞名的花卉之一。菊花一般用扦插法繁殖。菊花的'品種繁,按開花時間,可大略分為早菊、秋菊、晚菊;按花朵半徑大小,可分為大菊、中菊和滿天星小菊;按花型,可分為單瓣型、復瓣型、扁球型、正型……
7、那些神韻清奇的菊花,經過精心培養和擺布,顯得更加豐富多彩,意境深遠,她們有的神行一體,風流瀟灑,有的群芳簇擁,體態婆娑;有的玲瓏俊秀,生動傳神,人們常將它們直於廳堂庭院陽台走廊之中,或栽於屋後籬前路旁,與岩石樹木芳草小閣配置,更有古雅清奇的景色,發帶頃人遐想。
8、菊花有深紅的也有金黃的,花瓣兒圍著那粉黃粉黃的花蕊,十分迷人。中間那些紅菊挨挨擠擠,造型獨特,別具一格,相互簇擁,好象是擁在一蠢扒陸起說悄悄話呢!周圍的那些黃菊,彷彿為整壇菊花穿上了黃裙。遠遠看去,像眾星拱月,像孔雀開屏,又像紅色的瑪瑙灑在碧玉盤中,還像一個紅色的大圓盤邊上鑲著一條美麗的金黃色的花邊,可真好看。
9、菊花,形態可謂千姿百態,有的秀麗淡雅,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昂首挺胸;有的似高山流水,一瀉而下,有的如妙齡女子,嫵媚動人。個個如盛裝的花仙子,在綠葉叢中翩翩起舞。帶給人們的是幽雅的環境。微風吹來,菊花擺動婀娜的身姿,散發著陣陣幽香,雖比不上茉莉那麼濃郁,也足以沁人肺腑。
10、菊花適應力強,不畏寒冬。她秀麗多姿,賞心悅目,自古被看作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她與梅蘭竹並稱為「四君子」。
11、菊花的特點是耐寒。在百花幾乎全都凋零了的深秋,它卻傲然開放了。
12、菊花的花瓣是一條條的,中間的花瓣向里卷著就像鷹爪一樣,四周的花瓣向外舒展,略微彎曲,又有些下垂,好似金黃色的瀑布傾瀉而下。
13、看那一朵菊花,遠離那菊花群,彷彿不願與它們為伍,確實它是鶴立雞群,雖一枝獨秀,但讓人感到了個體所獨風姿,墨綠色的葉子層層疊疊,如眾星捧月般襯托著潔白的花,更顯得寧靜高遠,神聖脫俗。
7、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菊花》(李商隱)
8、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葯,百草摧時始起花。
——《趙昌寒菊》(蘇軾)
9、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重陽後菊花》(范成大)
10、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九月十二日折菊》(陸游)
11、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和郭主簿》(陶淵明)
12、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賦得殘菊》(唐太宗)
13、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雲安九日》(杜甫)
14、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詠菊》(白居易)
15、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元稹)
16、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菊花》(唐·吳履壘)
17、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殘菊》(宋·梅堯臣)
18、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菊花》(宋·朱淑貞)
19、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賦十月菊》(金·元好問)
20、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菊》(明·沈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