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霞浦過七夕

霞浦過七夕

發布時間: 2023-09-12 01:45:10

❶ 福州風俗習慣近代有哪些改變

【?民生活習俗】?民,相傳是2000多年前福州地區土著居民,多為無諸國的勞動人民。唐朝遣兵佔領福州,將男子或殺或趕,而把大部分女子占為妻妾,或為婢女。岸上男人全是唐朝的人,故當時男性有"唐部人"之稱,而女子則被稱為"諸娘仔。"相傳,被趕到閩江船上為生的人,當時統治階級有"三不準"規定:不準登岸居住,不準登岸聯姻,不準登岸讀書取仕。只准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七上岸賀年,探視自己原來的兒女妻伴。這樣,閩江水上生活的船民(即?民)上岸沿街沿巷賀年討?,成為一種民間的節俗延續下來。1949年後,長期在閩江水上生活的?民逐步遷到岸上居住,賀年討齋等習俗也隨之消失。� 福州方言 【福州方言】閩方言之一。是閩方言中閩東話的代表,流行於福州市區和所轄的6縣2市以及古田、屏南、南平、福安、寧德、周寧、壽寧、柘榮、霞浦、福鼎等縣(市),覆蓋面占福建省1/5強。中原文化數度入閩,上古漢語與當時方言融為一體,福州方言既保留著上古漢語許多痕跡,又保留有中古漢語的一些特色。按《戚林八音合訂》共有36個韻母,15個聲母,8個聲調,並完整地保留著中古漢語的入聲。如"獨"、"泊"、"六"、"熱"、"越"、"葯"、"入"等。近現代以來,華僑把福州方言帶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閩菜 【閩菜】全國八大菜系之一。福州菜是閩菜的主體,色、香、味、形俱佳。以烹制海味山珍為主,微甜、偏酸,突出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美食風味。烹調擅炒、熘、蒸、炸、燉、燜、氽、煨,並以湯菜見長,而且"一湯一變"。傳統菜譜是:兩真果、四冷碟、一大拼、六炒盤、八大件、兩點心、一甜湯。其中八大件是主菜,都以湯菜形式出現。在作料方面,多用糖、醋,甜而不膩,酸而不酷,淡而不薄,恰到好處。菜譜多到1000多種,最具代表性的有"佛跳牆"、"雞湯氽海蚌"、"八塊雞"、"白炒鮮竹蟶"、"全折瓜"等。"佛跳牆"是國宴上的珍品,迄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為聚春園菜館老闆鄭春發研創。據傳當年幾位秀才來到聚春園吟詩作賦,鄭春發送上一壇菜。壇蓋揭開滿堂葷香,秀才們無不拍手稱奇,吟詩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此菜因此得名。它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用魚翅、海參、鮑魚、雞、蹄筋、干貝、香菇、筍尖、鮮鴿蛋等20多種原料和配料煨制而成。烹製程序嚴格,醇香濃郁,葷而不膩,營養價值高。1986年4月福建省名優菜餚評定會上"佛跳牆"奪得魁首,1990年又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雞湯氽海蚌採用福州長樂漳港所產的海蚌,切成薄片,在開水鍋中氽至六成熟後,用紹興酒等調料腌漬。吃時淋以燒沸的雞湯,現淋現吃。此菜雞湯清澈見底,蚌肉如水中鞭蓉,脆嫩鮮美,味道極佳,餘味悠長,營養豐富。1983年全國烹飪技術鑒定會上,此菜在福州八大名菜中獲最高評價。福州的風俗還有:閩劇、曲唱、評話、折枝詩。木雕、壽山石雕、軟木畫、脫胎漆器、紙傘、角梳福州三寶、茉莉花茶、白鷺牌桐口粉干、福州龍須線面、民天魚露、燕皮 鼎日有油酥肉鬆等美食。

❷ 在我們家鄉寧德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如春節這些

一、祭灶神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寧德農村如赤溪、霍童都是二十三祭灶神而寧德市區大部分是二十四祭灶神少部分是二十三祭灶神。祭灶神的供品有水果、糖等。糖俗稱「灶神糖」現在有包裝的也有小作坊自己做的。買糖是為了粘住灶神的唇讓他上天時說好話因為民間傳說農歷二十四一過完灶神就要上天向玉帝匯報這家一年的行為來判斷給予懲罰和獎賞。祭灶神是在吃完晚飯後一般是18點半開始,現在大都是買一張印刷有灶神的畫像粘在灶台上把去年的那張撕下連同元寶一起燒了。先把擺供品的地方擦拭乾凈後擺上供品、倒滿酒。家中婦女點上香燭先祭拜天地,如果家中供有其他神再祭拜其他神最後祭拜灶神。婦女會手拿著香對灶神說上幾句好話比如灶神您多吃多喝到天上去時幫我家說好話。後插上香、點上蠟燭然後放鞭炮祭灶神開始。過大概二十分鍾後燒元寶再說上幾句好話,等元寶燒完後再放一次鞭炮送灶神上天說明祭灶神結束。家中婦女會把供品分給小孩吃,有些家庭會把糖留到過年。
祭灶神後到除夕前是過年前最繁忙的要蒸年糕、做芋泥、打掃房子、准備年貨等等,現在簡便多了去街上或超市購買就行了。
二、除夕
早上購物那是一年中最熱鬧的可以說是人山人海。商家從凌晨4、5點開始准備到早上7點至8點鍾是最多人的。以前沒有專門的市場就在街上售賣現在大多到超市、市場購買但不變的都要買豆腐因為豆腐(寧德話發音)與寧德話「都有」諧音預示一年什麼都有討個好兆頭。在寧德每逢傳統節日都要祭神和祭祖先以預示與天地同慶與祖先同慶。春節更不例外,到了早上10點鍾左右開始擺上供品祭神。這時供品就豐富了有水果、年糕、魚丸、蝦等。下午沒事看電視准備過年東西,把上午的供品撤回換供品再擺上桌子這時供品就簡單了有水果、燭台、香爐、干貨如木耳、咸面、腐竹。水果、干貨各五份、酒杯十三個、茶杯泡好茶三杯、酒壺兩個、燭台兩個、香爐一個。晚上洗澡洗衣服然後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吃完年夜飯現在大多看電視如看春晚、看電影之類的。到了臨近0點時點上香燭放鞭炮、煙火,0點過後回去睡覺但不關廚房的燈。除夕至大年初七晚上一直不關燈。
大年初一 早上婦女6點多起來先准備早大都吃素可以是面、黃果。在吃早飯前再點上香燭放上鞭炮,一家人吃完早飯就要外出了。在出去前放上鞭炮,寧德就那麼大整個逛一圈剛好回來吃午飯。一家人在逛街時會去宮廟點上香燭放上鞭炮。
四、大年初二至初四 走親訪友 在此期間家中不用點香燭。在大年初五前不能向外倒垃圾因為會丟失財運。
五、大年初五商家開始營業在開門營業前放上鞭炮。然後生活逐漸恢復正常。以前有抓游神允許除夕至初七之間游神,寧德地方不大可宮廟甚多在八天內游完那可不容易而且要選日子、看天氣。游神大多在晚上開始,現在政策還好沒那麼緊湊了。
六、元宵節 這天吃湯圓可在寧德不怎麼流行吃湯圓流行吃水粉、米粉。這天同時是奶娘陳靖姑的誕辰,在寧德只要是供奉有奶娘的宮廟都會請吹班來助興。同時這天年滿16虛歲的會舉行過關儀式現在大多數奶娘宮正月十四舉行過關儀式及慶祝奶娘誕辰正月十五奶娘巡遊。過關儀式供品有黃果、壽桃、紅曲酒、蠟燭等,在祭拜完奶娘後年滿16虛歲的人雙手各拿一個蠟燭從奶娘宮大門一直拿到自家大門。到自家大門後放鞭炮,蠟燭拿到年滿16虛歲的人房間中直至蠟燭熄滅。親戚朋友會送給年滿16虛歲的錢、衣服、黃果等。現在我所知道在寧德只有南門橋頭下登龍境奶娘宮比較傳統,正月十二到十三舉行請香火儀還會派人去古田臨水宮祖廟參加請香火儀式於正月十四早上回來。正月十四舉行過關儀式及慶祝奶娘誕辰,正月十五中午奶娘巡遊。另外元宵節的活動還猜燈迷。
七、清明節 這節日是祭拜打掃祖先墳墓的。一般是早上吃完早飯後就開始拿鋤頭、掃把等工具及供品有蠟燭、香、元寶、紙錢、水果、水粉等。祭奠人員先把墳墓周圍雜草等清除打掃干凈,後擺上供品放上鞭炮過大概半小時後燒紙錢和元寶再放上鞭炮掃墓結束收拾供品下山。有句古詩是這樣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八、 端午節這節日是紀念屈原的可在寧德沒見到紀念屈原的活動,更多的是驅毒防疫的活動。端午節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早上購買供品有魚丸、魚、蝦等和艾草、硫磺香。先祭拜祖先後,中午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必須吃「紅頭菜」。吃完飯後在門兩邊插艾草等艾草被風干後艾草葉子熬湯可治肚子疼。在水溝、每個房間插硫磺香。以前每家每戶包粽子現在已經很少有自己包粽子大都去市場、超市購買。漢族的粽子是三角形的而畲族的是長方形的。粽子的餡依據個人口味不同而不一樣,主要有花生、豆沙、瘦肉、蜜棗等餡。經過高溫悶煮的粽子放在通風陰涼處二十天內不會壞。端午節這天漳灣、八都等臨近江河的鄉鎮會舉辦劃龍舟比賽而在寧德市區沒有劃龍舟不知以前有沒有。
九、 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據說這天地府會把鬼放出供人間子孫祭拜。在鬼節到來之前家中會買好冥幣並且折成金元寶形狀在放開弄一張張的冥幣,把粗紙撕成條狀一起燒供祖先享用,這天家中會擺席供品有蠟燭、元寶、水果、酒、飯、蝦螃蟹等。擺好給祖先享用大概一個小時後開始燒紙錢,紙錢不僅要給祖先享用還要給替你祖先抬錢的「漁夫」錢俗稱小費。供品擺好後放一次鞭炮燒完紙錢再放一次鞭炮以恭迎祖先的到來和歡送祖先離開。晚上家中會擺酒席請親戚朋友來家中享用。農歷七月十六日會在路邊用竹圓匾擺上飯、蠟燭、香供孤魂野鬼享用過大概半小時後燒元寶並且會說上幾句好話如:你好好享用到地府後再轉世投胎做人,不要嚇唬人。當燒完紙錢後放鞭炮恭送孤魂野鬼回地府,然後把供品扔了。
十、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擺上水果、月餅等供祖先享用。晚上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但不能少水粉或米線,吃完團圓飯一家人逛街猜燈迷。因為中秋節是戚繼光收復寧德縣城的日子從前作為迷惑倭寇的曳石(一人坐在木板上幾個人拉人走因為以前路大都用石頭鋪成所以稱曳石)流傳了下來成了慶祝中秋佳節和慶祝戚繼光收復寧德縣城的娛樂活動。現在寧德市區沒有舉辦曳石活動,在漳灣和霞浦有曳石活動。
十一、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要登高爬山而且要在山上擺供品。燒完元寶之後在山上過夜據說天上神仙會下來托夢給你會有好運。
十二、冬至 公歷十二月二十三左右,這天因為是一年中黑夜最長白晝最短所以要補充營養。這天在寧德要吃糍粑或湯圓。先把糯米、大米按照一定比例加上水浸上半天時間撈出後放到碾米機上碾成水狀,裝入布袋中用石頭等重物壓擠出水直至成塊狀。把塊狀物拿出搓成你所要的形狀放入熱水煮沸後撈出添加你所喜歡的配料即可。

❸ 中國有哪些風俗習慣,在每個節日里都要干什麼

中國傳統節日有八個,按照日期次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農歷和公歷日期、風俗習慣、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歷三月十四。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8.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9.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10.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歷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准備工作的開始。

熱點內容
澳洲王茶花 發布:2024-10-13 19:50:12 瀏覽:53
蘭花彩雲 發布:2024-10-13 19:36:52 瀏覽:536
七夕戒指附魔 發布:2024-10-13 18:43:03 瀏覽:682
盆栽狗牙瓣 發布:2024-10-13 18:28:10 瀏覽:174
你不是鮮花 發布:2024-10-13 17:57:34 瀏覽:647
我喜歡的花是康乃馨600字 發布:2024-10-13 17:48:02 瀏覽:924
盆景土的專利 發布:2024-10-13 17:35:55 瀏覽:984
節氣主題插花 發布:2024-10-13 17:34:19 瀏覽:435
小葉梔子花圖片 發布:2024-10-13 17:20:11 瀏覽:474
鮮花美女古裝 發布:2024-10-13 17:02:10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