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與清明節
1. 清明節和情人節的區別是什麼
時間不同:情人節是2月14日;清明節是4月4日。
習俗不同: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情人節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
清明節來歷:
1、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2、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也是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正好是在公歷的 4月 4日或 5日。《歷書》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歲時百問》中也寫到: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習俗:
1、掃墓:掃墓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風俗傳統。就是知局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2、踏青:踏青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穗猛姿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傳說,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這一活動了。清明踏青的內在意義在於順應時令節氣,陽春三月,生氣始盛,萬物萌生,人們走出屋門,來到野外,積極主動地迎合時氣,以促進自身體內的陽氣流轉,這對身體的健康大有好處。
3、蹴鞠:蹴鞠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猜絕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相傳蹴鞠早於商代已有,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並列於兵書。蹴鞠在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圖》描繪的就是當時情景。杜甫的《清明》詩中寫到,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也說明了當時蹴鞠活動的普及。
2. 清明節情人節有什麼區別
清明節是祭奠死人的節日!
情人節是活人的節日!
3. 清明節,情人節有什麼區別
清明節是我國法定節假日,國家會按照相關規定給予假期支持,情人節是一種民間節日,沒有固定的來歷和說法,一會二月十四,一會七月七,太亂,
4. 情人節和清明節有什麼區別
情人節是給情侶過的節日,一般就是情侶一起遊玩吃飯,送玫瑰花等,而清明節是祭奠死去的親朋好友的,一般是帶上菊花去墓地祭拜。
5. 清明節與七夕節的異同
不同點: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的掃墓祭祀、緬懷祖先的春祭節日。而七夕節又稱七巧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和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最具浪漫愛情色彩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主要以掃墓祭祖、踏青為主,而七夕節的傳統習俗主要以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為主。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際,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後。而七夕節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
相同點:兩者都是中國傳統節日,都需要送花送吃的,還都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 情人節和清明節有什麼共同點
情人節和清明節是一樣的,都是送花,送吃的,
區別在於:情人節燒真錢,說一堆鬼話給人聽;清明節燒假錢,說一堆人話給鬼聽。
這句話,在我看來說的挺對的。人們無論以前如何撒謊,如何講假話,到了清明這一天,面對著曾經的先輩,總是能吐露出自己真正的內心。
眾所周知,男女授受不親一直是古人的禮教大防。尚未婚嫁的男女,私自見面已經是有違禮數了,若是還發生點什麼親密的關系,那就算是不知廉恥了。
唯獨在清明期間,男女之間的條條框框會暫時被打破。在這一天,未婚男女會踏青來到河邊,祭祀高_女神。他們一邊洗除冬日的污垢,一邊談情說愛,互贈情物,私定終身。此日,即使野合,也不違禮。
《周禮·媒氏》曰:「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不用令者,罰之。可男女之無家者而會之。」意思是說:陽春三月上巳之日(即清明),禮數規定未婚男女都要到郊外河邊去相會,公開地談情說愛、自定終身,沒有什麼禁忌;因故缺席還要受到處罰。喪偶的孤男寡女也要去相會,以求得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