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宮格七夕
⑴ 七夕為什麼又叫「乞巧」 古代女子七夕節都幹些什麼
因為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
七夕節叫做乞巧節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意思是,漢代的少女們經常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拿絲線比賽穿針孔在開襟樓,當時的人們紛紛效仿,這便是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古代女子在七夕節有以下活動:
1、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也叫「賽巧」,即女子比賽穿針,她們結綵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快,就意味著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
2、蘭夜鬥巧
起源於漢朝宮廷的游戲,將五綵線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後,宮中的宮娥彩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
3、對月穿針
指七月初七這天傍晚,家家戶戶都把庭院清掃干凈,年輕婦女和姑娘們先要向織女星虔誠跪拜,乞求織女保佑自己心靈手巧。然後,她們把事先准備好的五彩絲線和七根銀針拿出來,對月穿針,誰先把七根針穿完,就預示著將來她能成為巧手女。
4、拜織女
這是少女、少婦們的事。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於案前焚香禮拜後,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
5、種生求子
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藉以求子。
⑵ 我國傳統觀的「七夕」節是為了紀念那兩位人物的愛情故事
我國傳統觀的「七夕」節是為了紀念那兩位人物的愛情故事
牛郎 織女
牛郎和織女 農歷「七夕」,俗謂「中國情人節」——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即與七夕密切相關。宋人秦觀詞雲:「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是為了紀念牛郎和織女。
農歷「七夕」,俗謂「中國情人節」——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即與七夕密切相關。宋人秦觀詞雲:「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千載以降,這凄婉的詞句與天河中的牽牛織女雙星一起在人們的心頭閃耀——
超越時空的美麗傳說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經過兩千多年的流傳、發展、演變,有各種不同的版本,主要情節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孫女織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織雲彩,也稱雲錦天衣;牛郎是人間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頭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過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訴他,天上織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銀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織女的羽衣,這樣沒有了羽衣,織女就不能飛回天上了,就會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
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
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就會得到幫肢蔽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後來有一天,王母娘娘聽說織女「不守天規」,「私奔」凡間,大為惱怒,就派天兵天將捉拿織女。
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
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想起老牛告訴他急難時披上牛皮會得到幫助的話,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飛到了天上。
就在牛郎要追上織女的關鍵時刻,王母娘娘拔下頭簪,在織女身後一劃,那劃痕就成了波濤洶涌的天河。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兩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現在牛郎星旁的兩顆小星,稱扁擔星,人們說那是牛郎織女的一對兒女。最後,牛郎織女的真情感動了天上的喜鵲,它們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麗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橋,讓這對相思一年的夫婦在這一夜相會。
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我國傳統的七夕節是為了紀念哪兩位人物的愛情故事?
七夕節是紀念牛郎和織女的節日。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始於漢朝,是流行於中國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節日產生了婦女穿歷源州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並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七夕節的發展:
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在牛郎織裂畝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節是為了紀念那位歷史人物
好像不是歷史人物。七夕節起源於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相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就是在農歷7月7日,又因為織女有一雙能織雲霞的巧手,民間的少女們希望能到織女的靈氣,所以在七夕節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我國的植樹節是為了紀念哪位人物
- 我國的植樹節是為了紀念孫中山。3月12日,農歷二月十三,是植樹節、孫中山逝世紀念日。
-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 *** 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
孫中山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新民主主義創始人,為了改造中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歷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在政治上為後繼者留下珍貴遺產。
-
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孫中山先生的家鄉。在孫中山先生的故居中,至今還生長著一棵有著上百年樹齡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17歲的孫中山從美國檀香山帶回,並親手栽種在這里的。
-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1893年,孫中山先生親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他提出,中國欲強,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進行植樹造林的計劃,規劃著農業現代化的遠景。1924年,他在廣州的一次講演中強調:「我們研究到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此後,在他的許多著作和講演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
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 *** 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的規定,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後來因清明節對我國南方來說,植樹季節太遲,同時也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國民 *** 又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
1956年, *** 發出了「綠化祖國」、「實現大地園林化」的號召。中國開始了「12年綠化運動」,目標是「在12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
-
1979年,在 *** 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
-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綠化祖國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
七夕的愛情故事
突出了《十月圍城》,看過了《精武風雲》,在《山楂樹之戀》的浪漫下,終於厭倦了《劍雨江湖》,相約在七夕,攜手來傳遞,演繹我們的《神奇俠侶》。
你是一支花,我是豆腐渣,天生一對好冤家。我穿開檔褲,你騎青竹馬,歡歡喜喜過家家。打也打不散,罵也罵不怕,乾脆咱倆結婚吧。
七夕將到,提前溫馨提醒:含蓄的送點花草,活潑的牽手就跑,實在的喝足吃飽,熱情的唱歌舞蹈,浪漫的摟摟抱抱,瘋狂的夜裡放倒,膽小的發條簡訊就好!
3、想你,是一種真實的心意,是一種甘甜的快樂,是一種浪漫的味道,是一種溫馨的記憶,是一種美麗的幸福,是我永遠不變的愛戀。以上是我在七夕的愛情表白!
4、愛是一種緣分,即使分離也會覺得心醉;愛是一種感受,即使痛苦也會覺得幸福;愛是一種體會,即使心碎也會覺得甜蜜;七夕將臨,願心愛的人快樂幸福!
5、靜謐的空間,淡淡的往事。斑駁的樹影,思念的心情。遠方的你是否會有感應?少了你的陪伴,八月的空氣里缺少了甜蜜的味道,相信七夕前我會飛到你的身邊。
6、天空雲彩能飄多久?浪漫細雨能下多久?燦爛鮮花能開多久?甜蜜笑容能掛多久?就要到七夕佳節,要問我愛你有多久,簡訊現在對你說:心跳有多久愛你到多久!
七夕節是為了紀念什麼?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稱乞巧節,這個傳說和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誰的
屈原
⑶ 七夕的古詩
七夕的古詩1
七夕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錦瑟
(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七夕的古詩21、《寒竹篇》
元傅若金
寒竹依澗阿,石生何磊磊。
滋息因厚地,生成籍元宰,
春陽散華景,枝葉被光彩。
及茲芳歲闌,使我憂心每。
遽悲凜節變,但恐驚塵免。
寒奧既宜異,遲暮復焉悔。
淇園蔭未息,解谷音憂在。
君子夙相好,深懷邈雲海。
竹性諒糜遷,人心懼中改。
願言卒封植,勿使傷樵採。
2、《新竹》
唐元稹
冉冉飄凝粉,蕭蕭漸引風。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叢。
惟有團團節,堅貞大小同。
3、《酬人雨後玩竹》
唐薛濤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
眾類亦雲茂,虛心寧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蒼蒼盡節奇。
4、《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5、《洗然弟竹亭》
唐孟浩然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
具懷鴻鵠志,苦有鳥鳥心。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
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6、《新栽竹》
唐白居易
佐邑意不適,閉門秋草生。
何以娛野性,種竹百餘莖。
見此激上色,憶得山中情。
有時公事暇,盡日繞欄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陰未成。
已覺庭宇內,梢梢有餘清。
最愛返窗卧,秋風枝有聲。
7、《竹里館》
唐裴迪
來過竹里館,日與道相親。
出入惟山鳥,幽深無世人。
8、《同郭參謀崔僕射淮南節度使廳前竹》
唐劉長卿
昔種梁王苑,今移漢將壇。
蒙籠低冕過,青翠卷簾看。
得地移根遠,經霜抱節難。
開花成鳳實,嫩筍長漁竿。
靄靄軍容靜,蕭蕭郡宇寬。
細音和角暮,疏影上門寒。
湘浦何年變,山陽幾處殘。
不知軒屏側,歲晚對袁安。
9、《嚴鄭公宅同詠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10、《巽公院五詠苦竹橋》
唐柳宗元
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
迸籜分苦節,輕籜抱虛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蕭蕭吟。
差池下煙日,嘲哲鳴山禽。
諒無要津用,棲息有餘陰。
11、《野竹》
元吳鎮
野竹野竹絕可愛,汁液扶疏有真態。
生平素守遠荊榛,走壁懸崖穿石埭。
虛心抱節山之阿,清風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將如何,渭川淇澳風煙多。
12、《徐竹隱》
元王冕
過江修竹靜郊居,門外陰陰千畝余。
直節不移高士操,息交那與俗人書?
卧聽翠雨飛瓴,笑清風過綺疏。
卻掃紅塵喧境寂,歲寒分席待樵漁。
七夕的古詩3一.玄都五府風塵絕,碧海三山波浪深;桃實千年非易待,桑田一變已難尋。
二.別有仙居對三市,金闕銀宮相向起;台前鏡影伴仙娥,樓上簫聲隨鳳史。
四.雙童綽約時游陟,三鳥聯翩報消息;盡言真侶出遨遊,傳道風光無限極。
五.宋玉愁空斷,嬌饒粉自紅;歌聲春草露,門掩杏花叢。
六.注口櫻桃小,添眉桂葉濃;曉奩妝秀靨,夜帳減香筒。
七.鈿鏡飛孤鵲,江圖畫水葒;陂陀梳碧鳳,腰裊帶金蟲。
八.杜若含清露,河蒲聚紫茸;月分蛾黛破,花合靨朱融。
九.發重疑盤霧,腰輕乍倚風;密書題豆蔻,隱語笑芙蓉。
十.莫鎖茱萸匣,休開翡翠籠;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十一.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十二.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二秋葉神媛,七夕望仙妃。
十三.影照河陽妓,色麗平津闈;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
十四.露泫低珠佩,雲移薦錦衣;更深黃月落,夜久靨星稀。
十五.空接靈台下,方恧辨支機;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
十六.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神光意難候,此事終蒙朧。
十七.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妝立,龍駕具曾空。
十八.世人亦為爾,祈請走兒童;稱家隨豐儉,白屋達公宮。
十九.膳夫翊堂殿,鳴玉凄房櫳;曝衣遍天下,曳月揚微風。
二十.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終。
二十一.又近中元,素秋時候;月皎風高,漸涼生襟袖。
二十二.灝氣澄凝,是誰清白,應此□□秀;味洗膏粱,才侔沈謝,三朝勛舊。
二十三.好是新來,日臨連帥,化格黔黎,政歸仁厚。
二十四.早禱群祠,有雨隨車驟;願與寰區,共資膏澤,歲歲稱眉壽。
二十五.孝感靈泉,涓涓不絕,斟為醇酎。
二十六.坐中客。共千里.瀟湘秋色。
二十七.漸萬寶西成農事了,稏看.黃雲阡陌。
二十八.喬□橘洲風浪穩,岳鎮聳.倚天青壁。
二十九.追前事.興亡相續,空與山川陳跡。
三十.都會繁盛,依然似昔;聚翠羽明珠三市滿,樓觀涌.參差金碧。
三十一.乞巧處.家家追樂事,爭要做.豐年七夕。願明年強健,百姓歡娛,還如今日。
三十二.秋到郊原日夜涼,黍禾高下已垂黃;荷花猶有晚來香,天上佳期稱七夕。
三十三.人間好景是秋光,竹洲有月可徜徉。
三十四.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三十五.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三十六.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三十七.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三十八.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三十九.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⑷ 七夕九宮是什麼意思啊
七夕是一個很合適表達愛意的日子,現在朋友圈示愛很多會發出九宮格的圖片,表示些許莊重的愛意。而九宮在以前的意思九宮,是古代談跡中國天文學家將天宮以井字劃分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九個等份,在晚間從地上觀天的七曜與星宿移動,可知方向及季節等資訊。 九宮是洛書與後天八卦的結合。中宮之數為五,寄於坤宮。依照次序是:一宮坎(北),二宮坤(西南),三宮震(東),四宮巽(東南),五宮中(寄於坤),六宮乾(西北),七宮兌(西),八宮艮(東北),九宮離(南)。 1977年中國考古學家在安徽阜陽市雙古堆西漢衡侍告古咐明墓中發現漢文帝七年(前173年)的太乙九宮占盤,乃是中國漢代幻方的實物。
⑸ 七夕節習俗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因為牛郎織女的緣故,七夕節成為愛情的象徵,成為現代年輕人心目中的「中國情人節」。下面就分享幾種七夕節習俗,讓我們一起感受傳統的中國式浪漫。
七夕節習俗
一、拜七姐
宋代劉克庄有詩雲:「瓜果跽拳祝,喉羅朴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在這七夕的前一天,姑娘們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又因為織女有一雙能織雲霞的巧手,而民間的少女們都希望能得到織女的靈氣,所以在七夕節那天才有了「乞巧」的習俗。
⑹ 七夕怎麼過
七夕來節最重要的是兩個人在一自起度過甜蜜、快樂的時光。兩個人如果有單獨的住處,可以考慮這套方案,遠離喧鬧的人群,度過一個浪漫溫馨的情人節。
具體方案如下:
1、上午采購原料,打掃房間;當然,鮮花是必備裝飾材料。
2、中午及下午,兩個人一起製作愛心巧克力(蛋糕)及晚餐;網上有很多蛋糕或者巧克力的製作方法,兩個人一邊對照著製作方法一邊笨拙可愛的用心製作,空氣中都會散發愛的味道。
3、晚上燭光晚餐:兩項重點內容為「水果叮當迷」和「泰山大秘密許願瓶」。必備元素還有音樂和蠟燭。
「水果叮當迷」是指,買各種可愛又美味的水果,用刀切口,使裡面可以塞下小紙條,在裡面的小紙條裡面寫下想對對方說的話,或者對方找到就必須做的事情,藏在屋子裡面,讓對方找看誰找的多。
「泰山大秘密許願瓶」為,事先准備好一個許願瓶,當天兩個人許下願望,寫在裡面,不讓對方知道,把瓶子封好。在兩個人下一次有機會到泰山旅遊的時候,埋在一個只有兩個人知道的秘密的地方,等願望實現的時候,再到泰山還願。當然,願望要有些技巧哦,要那種要好多年努力才能實現的願望。
⑺ 七夕節風俗,七夕乞巧花樣多
七月初七香橋會山東乞巧習俗拜織女拜魁星台灣拜「床母」七夕乞巧花樣多
種生求子: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投針驗巧: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於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樹液洗頭發花草染指甲: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南瓜棚下聽悄悄話: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接露水: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喜蛛應巧: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穿針乞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賀牛生日: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迎仙: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漂針試巧:七月七日,為「女節」。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針,照水中之影,以試巧,復陳瓜果,爭相「乞巧」。
月下盟結,穿針引線:膠東地區
有祭拜七姐神的習俗,年輕女子常喜歡在七夕節著新裝,聚一堂,月下盟結七姐妹。有的還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的針,不圖你的線,光學你的七十二樣好手段。」還競賽穿針引線,爭得巧手之名。
種巧菜作巧花:山東榮城有兩種活動,一種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一種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麵粉塑制各種帶花的食品。
結扎巧姑種豆苗青蔥占卜巧拙穿針走線剪窗花: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七姐會: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凈水視影定驗巧拙:江蘇一帶的乞巧活動是取凈水一碗於陽光下曝曬,並露天過夜。即撿細草棒浮於水中,視其影來定驗巧拙。也有許多年青女子採用小針看水底針影來應驗智愚的。其他地區的漢族也多採用這種方式來應驗巧拙智愚。
七夕儲水紅頭繩七個結: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關於乞巧的場所】
宮廷中多搭綵樓,漢有開襟樓,齊有穿針樓,唐更以錦結成百尺樓殿。民間「貴家多結綵樓於庭」《東京夢華錄》,普通人家因財力所限便搭大棚而代綵樓,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說;『京師人七夕以竹或麻秸編而為棚,剪五色彩為層樓,又為仙樓,刻牛女像及仙人等於上以乞巧。或只以一木剪紙為仙橋。於其中為牛女,仙人列兩傍焉。」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嘉右中,有以私忿易乞巧市乘馬行者,開封尹得其人竄之遠方。目後再就潘樓,其次麗景、保康諸門,及睦親門外亦乞巧市,然終不及潘樓之繁盛也。夫乞巧多以采帛為之,其夜婦女以七孔針於月下穿之。其實此針不可用也,針褊而孔大。其餘乞巧;南人多仿之。」在這里,我們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即便貴人,也只能步行。這情形,何其壯觀。觀其風情,似乎絕不亞於古代最大的節日春節。這說明乞巧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七夕節起源於南陽】
農歷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由此衍生為中國傳統的七夕節,名列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筆者引經據典,初步考證,這一美麗動人、千古流傳的愛情傳說起源於古老的南陽。
牛郎織女傳說與楚文化
追溯由牛郎織女傳說形成七夕節的過程,時間當在戰國,地點則在楚國。查經問典,《詩經·小雅·大東》中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葙」的詩句,這是有關牛郎織女傳說最早的文字記錄,是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還有一首與織女有關的《周南·漢廣》中所述「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據史料記載,詩中的「漢」即指漢水,又指天漢(銀河),「游女」是指漢水女神或織女星神。
楚人雄距江漢地區,甚重祠祀「漢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民間,常將牽牛星與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注文雲:「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而在南陽漢畫像石「牛郎織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為牽牛。
居「漢水之北」的南陽,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漢,襟三山而帶群湖」之稱。戰國時,南陽屬楚,楚始都於淅川丹陽,是楚文化的發源地,文化積淀深厚。如此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是形成牛郎織女傳說的重要條件之一。
南陽漢畫像石與星宿
牛郎織女傳說最早源於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們把天上的星宿神化與人格化的結果。牛郎星位於銀河東,織女星在銀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們產生無盡的遐想。
牛郎織女的傳說源於楚,到了漢代,伴隨著天文學的發展,其傳說更為廣泛、具體、生動、形象,是成為繪畫與雕刻的重要素材。
漢代是我國天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而漢代的南陽是全國有名的都市之一,並成為南北文化、科技發展的交匯地,多種文化因子的碰撞,產生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在這里還誕生了一代天文學宗師張衡……。在這樣的背景下,南陽又出現了大量表現幽遠深邃太空的漢畫像石,其中的「牛郎織女星座」,形象生動地把星宿與傳說結合在一起,更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也是牛郎織女傳說起源於南陽的有力證據之一。
南陽絲綢與織女
據文獻記載,南陽周代已有養蠶業和絲綢業。西漢年間,南陽郡為全國八大蠶絲產地之一。東漢時,張衡《南都賦》中記載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陽,名揚天下。
牛郎織女傳說的諸多版本中,都離不開織女的紡織技術。盤古開天發源地的民間傳說中,描述了織女如何傳授養蠶、繅絲、織綢技術。這與很有名望的南陽絲綢有著淵源的關系。由七夕節衍生出的乞巧風俗活動,主要因為織女是「天帝之女」,心靈手巧,為人間少女所崇拜。今人談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荊夢歲時記》的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
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據河南大學出版社《楚國史》記載「荊楚北從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陽,東至九江一帶……。而西周之前文獻所指的『荊楚』當在今河南南陽盆地至江漢平原一帶。」據此可知,南陽位於荊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風俗,此盛況有民歌一首為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以上見證了「奇巧」中的織女與南陽絲綢的淵源關系。
民間傳說中的南陽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在全國各地的民間流傳相當廣泛,版本較多,但核心內容是基本一致的。神話傳說自產生到流傳過程中形成定型故事。一般與產生地區的地名風物相粘連,這是神話傳說地方化的一種表現形式,由此致使人們從感情上或從直觀的感受上認為這個故事更具可信的色彩而廣為傳播。
根據現代諸多的民俗之類的出版物,大都記載牛郎織女傳說起源於南陽,如海燕出版社的1997年版程健君的《民間神話》中有「牛郎是南陽縣桑林人」之說,宗教文化出版社的《節俗》和三峽出版社的《中華民俗藝術大全》中均記載「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在南陽桐柏縣盤古開天發源地還流傳著另一版本的牛郎織女傳說:黃牛是在盤古開天闢地時,因為當時地上沒有五穀,它將天倉中的五穀偷來撒向人間,因而被玉帝賜下天庭,摔斷了腿。孫如意用百花露給黃牛治好了傷,黃牛幫助牛郎和織女成了家。後來,黃牛又不顧受罰,幫助織女和牛郎從天宮偷來蠶藍、蠶種、織布機、織布梭等。自此,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生活幸福。故事中還描述了織女如何傳授養蠶、繅絲、織綢緞技術。
不同版本傳說中的人物、地點都指向了南陽,完全符合神話傳說地方化的特徵。
南陽黃牛的悠久歷史
牛郎織女傳說的地方化,不僅僅與傳說中的人物、地點和地方有關,而且所反映出的農耕地區的特點非常明顯。耕牛是農耕地區不可缺少的役力,是從事農耕的主要「生產力」。同時,牛也是牛郎織女傳說中的主要角色。
南陽黃牛是我國五大良種牛之一,享譽海內外,南陽牛的歷史悠久,自然就產生了許多「牛」的故事:「伏牛山」、「嫦娥與黑牛」、「百里奚養牛」……,牛郎織女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當今的南陽是一個農業大區,漢代的農業領域亦十分輝煌。張衡贊美家鄉的《南都賦》有「百穀藩廡,翼翼與與」。
早在春秋時代,南陽黃牛已進入舍飼、圈飼階段。生於南陽長於南陽的秦國名相百里奚就善於養牛,在他的落魄生涯中,於南陽城西麒麟崗牧牛為生,他曾聞周王子頹喜歡牛,即以養牛做為晉見階梯,被傳為佳話。在漢代,鬥牛成為南陽當時盛行的一種活動,由此在舉世聞名的南陽漢畫像石中出現了大量的牛的形象。
如此淵源的「牛」文化,從而產生了南陽城西牛家莊的「牛郎」就不足為奇了。
「牛」文化遺產的傳承
時至今天,二千多年前的漢代畫像石「牛郎織女」遺存南陽、千古流傳的「南陽城西牛家莊……」盛傳不衰。南陽絲綢至今仍享譽海內外、南陽黃牛名列全國五大良種牛之一,並衍生出今天的黃牛節……。如此豐厚的文化底蘊延續至今,充分證明了「牛郎織女」的傳說起源於南陽,這是南陽人的自豪,中華民族的驕傲。
今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南陽走出盆地,名揚天下的又一契機,絕不可以忽視它、冷落它。它是南陽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是先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愛護它、繼承它。
潤七夕
2016年的中國情人節「七月七」由於恰逢閏七月,出現了38年一遇的兩個七夕節,分別是陽歷7月31日和8月30日。解釋:農歷出現閏年是因為農歷一年約為354天,而陽歷一年中有365天,兩者相差約11天,為了平衡兩者之間的差距,每19年農歷要置7個閏月。
⑻ 你收到最有儀式感的七夕禮物是什麼
一年一度的七夕即將到來,相信不少男同胞們都在為這個特殊的日子送什麼而感到苦惱。拋開常見的口紅、香水、包包、就真的沒有什麼別出心裁的禮物值得送么?對了性價比也是需要考慮的一點,太過昂貴的禮物可不興送阿!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款今年七夕值得送的禮物。
1、LOEWE事後清晨
這款香水簡約大方。而且是一對。兩款香水的香味據說可以互補。男香是有一股薰衣草的味道,女香則是比較清新的果味。在七夕送這樣一款香水給女朋友,一定能讓她念念不忘。
2.親手做愛心蛋糕
如果女朋友喜歡吃甜食,那你可以參加一些diy蛋糕的活動。味道、外觀都是其次,心意到了才是最重要的。
3. 數字油畫
數字油畫可以直接登錄某寶,發給商家你們的照片,商家根據照片定製你們的私人油畫。但是數字油畫真正的上色是需要你們自己完成。如果能在七夕節將這樣的禮物送給女朋友,一定能讓她感動萬分。
4. 保鮮花
據統計3歲到80歲的女性都愛花,可是真花放幾天就會凋謝,而保鮮花可以存放數年之久,同時能表達出你的心意。
5.自製皮具製品
你可以一針一線親手為對方縫制,也可以私人定製專屬於你們的那個禮物。既可以選擇女朋友喜歡的顏色,又可以刻上名字。讓對方每次拿起禮物,都會想到你。
6.口紅
口紅是每個女生超喜歡的化妝品了,送它絕對合意,雖說女生最不缺的就是口紅,當然她們也絕對不會嫌棄口紅多,口紅選擇也要選對色號,要想要七夕讓女朋友念念不忘,什麼姨媽色豆沙色就別送了,太大眾了。
可以選擇一些特別,比如迪奧999、TF黑管等等。
7.項鏈
項鏈諧音「相戀」,寓意還是蠻好的,代表了你和這個女生相戀一生,心心相印,守護她一輩子!說起項鏈,直腸男也不用發愁,果斷送施華洛世奇家的這兩款項鏈都可以。
施華洛世奇家主打就是黑天鵝,如果你送黑天鵝的話,真的是太俗了,黑天鵝已經爛大街了,而這款一見傾心是兩個心相扣的設計,浪代表了浪漫的漫愛情,矢志不渝,透明防水鑽亮澤耀眼,小巧的玫瑰鍍金,展現出嫵媚的美感,作為七夕禮物送女朋友再合適不過了!
其實,很多時候,女朋友對於你送的禮物的貴重與否,並不是那麼在乎,主要還是看你的心意,所以,趁著還有時間趕緊准備七夕的禮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