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指甲花

七夕指甲花

發布時間: 2023-10-11 14:53:32

七夕原本是"女兒節" 為什麼會變成"情人節"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馬上就快到了,受到牛郎織女傳說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這一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情人節」,會選擇與愛人一同度過,互贈禮物表明心跡。但實際上,了解相關的習俗之後就會發現,七夕節其實與情人節頂多隻有半毛錢的關系,在古人的眼中,真正的情人節應該是元宵節,而七夕,是專屬於女孩子們的盛會。那麼又是從何時開始,七夕節在人們眼中就成為了情人節呢?

古人崇拜天象,這我們都知道,即便是在現在,仍舊有很多人對於天象有著莫名的興趣和熱情,七夕節的來歷,就與天象有關。隨著人們對於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在三四千年以前,就有了關羽牽牛星和織女星的記載。不過,那個時候人們並不是單單崇拜這兩顆星,他們列出了二十八星宿,牽牛與織女就是其中的兩顆。

七夕,七月初七,不僅是這一天,還有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九月九這些日子,一共七天為「七重」,都是吉慶日。「七」這個數字對於女子來說又有非凡的意義,《黃帝內經》中將女子的生命周期劃分為七個七,每隔七年都會有新的變化,再加上女媧在第七日造出了人,初七便成為「人日」,兩個七相疊,七夕祈福便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

戰國時期,民間逐漸形成了關於牛郎織牛的愛情故事,然而最開始只是一個悲劇,畢竟牛郎織女在一起的時間也就只有三年,所以在這個時候結婚,婚姻必定會不長久,三年之內丈夫就會拋棄妻子。南朝時期,這個故事又被完善,天帝之女織女嫁給河西牽牛為妻,但是婚後織女消極怠工,天帝令她回歸河東,兩個人一年只能見一次面。

這兩個版本的故事,與我們所熟悉的「織女來到人間與牛郎相戀」「王母劃下銀河」「喜鵲搭橋」不盡相同,不過畢竟這個故事本身也就是人們美好的想像和祝願,至於是什麼版本,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

傳統的七夕節,明白點說,就是一個「女兒節」,女子們向織女乞求獲得女紅(音工)方面的天賦,期盼自己心靈手巧,因而七夕也是「乞巧」。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有這一天染紅指甲的習慣,用鳳仙花,俗稱指甲花,給指甲染上紅色,這一點在《癸辛雜志》中有所記載。

總之,這一天原本應該是女孩子們的盛會,男子就在一邊欣賞,相互定情也只是這個節日的一小部分,之所以發展成為「情人節」,也正是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脫不開關系。故事總是會越發展越完善,姑娘們就此信以為真,所以,除了乞巧之外,也很希望能夠看到他們在這一天相會,除了祈求能讓自己心靈手巧之外,也希望能夠有一段美好的姻緣。

真正成為「中國情人節」,可能還是受到了西方情人節的影響,既然原本有這樣一個節日,有這樣一個故事,再加上很多商家的宣傳,「乞巧」就這樣被很多人遺忘,只記得要給心上人准備一份禮物,女兒節也就變成了情人節。

② 七夕節的習俗 浙江各地七夕節習俗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的七夕節,全國各地在七夕之際有著多姿多彩的習俗,單是浙江一省,各市縣的七夕節俗就不一樣,那麼今天的老黃歷就為你介紹浙江各地七夕習俗,一起來看看浙江各地怎麼過七夕。

杭州:七夕賽巧坎山鎮有個千年古寺地藏寺,當地百姓在七夕之夜都自發地來到地藏寺宿山祈願,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坎山百姓過七夕的另一內涵則是「七夕賽巧」文化。
家家戶戶都祭星乞巧——在庭院中放一根巧桿,上面掛著花邊,八仙桌上也放著精美的花邊,桌子中間擺放著時令水果——「藕斷絲連」的蓮藕、「甜甜蜜蜜」的方柿、「多子多福」的石榴、「巧果如心」的水菱和一碗清水。乞巧結束後便是女孩們的「賽巧」活動。穿針引線,挑織花邊,姑娘少婦現場比試,其樂融融。
金華:殺公雞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初七家家都要殺一隻公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便能永遠不分開。
七夕這天,農家少女會取黃荊柴及烏桕葉搗汁洗發,讓一頭秀發烏黑發亮,美若仙女;家中女子於七七之夜,設香案陳列瓜果糕點於庭院,遙拜七仙女,向其乞巧。女孩們會靜卧葡萄架或梧桐樹下,聽牛郎織女竊竊私語;姑娘們還會用指甲花塗染指甲,打扮窈窕,吸引眼球。
衢州:沖洗凈身每年七夕,柯城區九華鄉關溪村村民都會敲鑼打鼓、放鞭炮、抬佛,熱鬧地舉行慶祝活動。當天,村民都要用水沖洗自己身體,以求凈身,意思是:消災,老佛保佑,萬事平安。關溪村七月七民俗廟會始於明代,這一民俗一直延續了幾百年,周邊村民每逢此時,也來關溪村參加民俗活動。
紹興:南瓜棚下聽悄悄話在紹興農村,七夕這一天,到了夜深人靜之時,許多少女都會悄悄地躲在暗處,偷聽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時說的悄悄話,俗稱「聽天語」。據說,凡是聽到了他們相會時說的悄悄話的女子,日後必定能得到千年不渝的堅貞愛情。
寧波:槿葉洗頭每逢七夕,寧波民間有婦女拜織女、乞巧、對月穿針、槿葉洗頭、聽悄悄話、印巧果等習俗,寧波各地方誌均有相關記載。明嘉靖《鎮海縣志》:「七夕婦女用槿葉汁(溫水)湯梳櫛,庭院陳瓜果乞巧。」
溫州:送巧食每逢七夕,溫州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陳列各種瓜果、糕餅,面對天穹穿針引線,向織女乞求智巧,曰「乞巧」。此俗已廢。民間還有七夕吃「巧食」習俗。「巧食」系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人們是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七夕節,溫州民間有吃麻巧和紅豆餅的習俗。爺爺奶奶們會把親手做的「巧食(麻巧)」送給孫兒孫女們,並刻意把巧食做成手指狀,祝願孩子們長大都有一雙巧手。過去,溫州人凡在這一天出生的,也會給取一個帶「巧」的名字,比如男娃叫「阿巧」、「巧弟」,女娃叫「巧姐」、「巧妹」等。
嘉興:七夕香橋會在嘉興,每年七夕,人們都會趕來參加七夕香橋會,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搭成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並在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在祭祀牛郎織女後,便將香橋焚化,象徵著二人已經走過香橋,歡喜相會。
嘉善農村家家用西瓜祭牛郎織女,用臉盆接露水,謂露水為牛郎織女眼淚,抹眼和手,可使人眼目清亮,心靈手巧。桐鄉濮院七夕有請機神的習俗。民國時期,嘉興有童謠:「七七星,扁擔星,念巧七遍就聰明。」夜晚齋星,供品以西瓜、藕、菱為主。
台州:石塘小人節在溫嶺石塘鎮的石塘、箬山一帶,七夕節被稱為「石塘小人節」,長輩在七夕當日向七娘媽(織女)為未滿16歲的孩子祈願。
三百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帶的居民從福建遷入,將當時在閩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習俗也帶到了這一地區。作為「七夕節」的一個分項目,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了解更多星座網路、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③ 七夕為什麼要染指甲

七夕為什麼要染指甲

七夕為什麼要染指甲?

七夕染指甲的這個習俗,是在我國西南一帶流傳的,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這個風俗。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傳說蛇見了鳳仙花害怕,以之染指甲可辟邪。

用花草染指甲的這個傳統風俗,是這些地方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當然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民間傳聞在七夕這天染紅指甲,幹活時就會更利落,於是女人們就將鳳仙花搗成汁,染紅指甲。

七夕當日,未出嫁的女孩用鳳仙花、月季花染紅指甲,互相比美,並十分珍惜染好的指甲。有老人認為,用鳳仙花染紅指甲,可使手指不縮筋。當然,這也是為了能在做女紅時,雙手更美觀、更健康。

鳳仙花是女人花。有詩贊道:"此花已有神仙福,願在佳人指上香。""金鳳花開最鮮艷,佳人染得指頭丹。"鳳仙花是一種極易種植的花卉,有紅、白兩色。初夏至深秋,次第開放。這種不怎麼起眼的草本小花,卻受到歷朝歷代年輕女子的喜愛。因為用它來染指甲,可以使自己顯得更加嫵媚靚麗。

"七月七日為乞巧節,童稚以鳳仙花染指甲。"美好民俗至今延傳:取鳳仙花瓣和明礬放入碗中搗碎成糊狀,取少量覆於指甲蓋,先用透氣的樹葉包裹,再以棉線包紮。翌日拆開,指甲便是紅色。

鳳仙花是一種中草葯,對手足指甲有著治療和保健的奇效。花汁有殺黴菌、癬菌的功能,可治療頑固的甲癬、灰指甲等病症。

鳳仙花染指甲的'方法

材料准備:鳳仙花瓣(大紅色、紫紅的最好;粉紅、白色的顏色淺,不建議使用),茼麻葉子(也可用其它葉子,如心形的豆角葉等,寬大柔軟堅韌即可;塑料袋也行,不過不太透氣),線繩,明礬或鹽(不建議用明礬,對身體有害)。

做法:

1、在鳳仙花瓣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可以根據需要放入少量的明礬,過多明礬會讓染出來的顏色過深,不好看,把上述材料搗爛然後放置半天,蒸發掉一部分的水分。

2、使用刷子或者其他輔助工具蘸取適量步驟1的材料,把它均勻地塗抹在指甲上,把指甲蓋住就好。

3、覆蓋好"指甲油"後,用葉子把指尖包裹起來,像包粽子那樣用繩子纏好,等待五個小時就可以基本上色了。當然如果你想效果更好可以包久一點。

指甲花染指甲小tips:覺得一次效果不好的話可以重復染指甲一邊,另外搗好的花瓣是可以放到冰箱中保存的。在染指甲的過程中,難免會讓指甲的周圍也染上顏色,大家也不需要擔心,只要多系幾次手,過幾天就能夠恢復正常的顏色了。

對於女孩子,可以動手用天然的方式染指甲。鳳仙花染出的丹蔻不僅環保,也要比有機化合物的指甲油有趣味多了。

④ 東莞七夕習俗

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在東莞七夕節也叫七姐誕,莞人有拜七姐的習俗。「拜七姐」從七月初六晚開始到初七早上(天亮前)結束。在此之前,每家每戶都會用泥巴捏成各式各樣的七姐娃娃,還有其他神仙的模樣,再塗上顏色,惟妙惟肖。到了初六的傍晚,家家戶戶都把東西擺到街上去,從街頭擺到街尾,桌子上放有泥娃娃、酒、七種水果(富貴子、菱角、枯欖、奸豆、龍眼、香蕉、柚子)、七種鮮花(指甲花、壽馨花、老來嬌、雞旦花、米子蘭、姜花、雞公花)、還有一些針、紅綠線和一盒爽身粉、胭脂等祭品。紅綠線和針是讓七姐織衣刺綉用的,而爽身粉和胭脂是讓七姐沐浴後使用的。有些人早早就把家裡院子的地板洗干凈,據說如果初七早上在地板上發現白色粉未狀的東西,那就是仙姐用過的爽身粉,也叫「仙女粉」,姑娘們如果抹上這些粉,皮膚就會變得白皙透紅、柔嫩光滑。一般的拜祭活動是從初七的凌晨12點一直延續到天亮前,大家圍在一齊燒「金銀衣紙」,然後跪拜天地,燒香祁求生活幸福美滿之類的,最後在家門附近撒上一攤米,寓意去除污氣霉運。拜祭活動結束後,有些地方還會組織街坊鄰里聚在一起看大戲。

七夕節前後兩天姑娘們都會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聚在一起焚香禮拜,向七姐乞巧,希望自己也能像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能早日過上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早生貴子等。在黎明時分,人們都會到河邊去沐浴打水存放起來,數年不變質。據說用這些水當地人稱「仙女水」、「七姐水」,洗過身子後,就會「無瘡無疥」,病痛全消,身體健康,還有美容功效。

舊時莞人還有「搖仙姑」的習俗。桌上擺滿與「八仙」有關的物品,寓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仙姑」指的就是「何仙姑」,當然少不了荷花。「搖仙姑」首先要准備好「道具」:兩雙長竹筷,一個簸箕,一根銅棒,還有一個銅孫和少許麵粉。然後要用竹繩把銅棒固定在簸箕上,在銅孫里鋪上一層薄薄的麵粉,兩人分別用長竹筷夾著簸箕倒立(面朝下,底朝上)放在銅孫上,立著不動。再接著就要問問題,問的當然就是女孩子們最關心的感情姻緣了,例如:配偶什麼時候出現?相貌如何?家境是否富裕等等,不過「搖仙姑」的人一般會事先去算過命或是求過簽,到了真正「搖仙姑」的時候只是為了確定一下是否准確,以求心安罷了。據說問題問完以後,簸箕就會自然地動起來,如果是對的就會在麵粉上畫出一個圈,錯的話就畫一個叉,問完一題就把銅孫上的麵粉搖均勻接著再問,等全部問完以後再念一段話寓示送仙姑走,整個程序就完成了。

「七夕」鵲橋通性情: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民間民俗傳統節日之一。某些地方稱「七月七——天河配」,某些地方稱「乞巧節」,而莞城人則稱「七姐誕」(俗稱拜七姐)。

關於這個節令,有著天河(銀河)相會的傳說:

農歷七月七日之夜,民間稱為「七夕」,傳說每年這一天,牛郎和織女要走過鵲橋渡天河而相會。只要看到銀河白氣奕奕光焰耀目,那就是織女東渡河……

東漢應勛曾撰《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近代流傳的版本,內容則豐富和健康得多。傳說中的牛郎是一個忠誠老實、正直勤懇的青年,他父母雙亡,依兄嫂過活。嫂嫂不賢,牛郎被逼分家出來,只分得一頭老牛,一輛破車和兩畝薄地,自耕自食。那「牛大哥」(牛郎對老牛的親切稱呼)見牛郎一人孤孤單單,想給他娶個媳婦,便告拆牛郎某月某日,有七位仙女下凡游戲,在銀河洗澡,只要取得其中一位仙女的衣服,那仙女就是他的妻子。牛郎按照「牛大哥」的話,在一個月色朦朧的認晚,取得了當中一位織女的衣服,自此兩人結為夫妻,情深意長。

牛郎織女婚後三年,男耕女織,恩恩愛愛,生下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不料織女下凡的事被天帝查悉,便派王母娘娘把織女押解回天庭受審。好好端端一對恩愛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上天無路,悲痛欲絕。「牛大哥」不忍目睹他們夫妻離散,遂撞斷犄角,化作一隻牛角船。牛郎挑上兒女,登上牛角船,騰雲駕霧去追趕織女,眼看快要追上,狠心的王母娘娘撥下頭上金簪,伸手一劃,天空中立時出現一條波浪滾滾的天河。牛郎與織女皆無法渡河,只好隔水相望。然而,他們的堅貞愛情卻感動了仁慈的鳳凰,它召集天下的喜鵲,在滔滔的天河上架起一座鵲橋,終於使這一對夫妻在七月七日相會了。這一天天空中紛紛揚揚落下的細雨,其實就是喜鵲落下的無數羽毛。

這個人物化了的美麗神話故事,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男女婚姻不能自由的殘酷現實,同時也表達了人民百姓的善良願望和對美好生活的未竟夢寐……

另一個版本,稱農歷七月七日(七夕)為「乞巧節」表達了青年男女(尤其是婦女)對美好未來的一種追求。所謂「乞巧」,就是婦女們向織女乞求智巧。古代的乞巧活動大約分兩種,一種說法是「卜巧」,另一種說法是「泡巧」,還有一種傳說,於七夕之夜闌人靜之時,青年女子偷藏在古井或葡萄架下屏息靜聽,如能隱約聽到牛郎織女如泣如訴的竊竊私語,就是得巧。

農歷七月初七,東莞人稱之為「七姐誕」,又俗稱「拜七姐」。其意之一是思念敬仰牛郎(董永)、織女(七姐)之堅貞愛情;之二是青年男女拜董永和七姐,企望通過虔誠祭拜,感動牛郎和織女為自己牽來稱心如意的心上人;之三是那些正在讀書的少年兒童,拜祭董永和七姐後,其父母則敬請董永和七姐給自己的兒女聰明智慧,心有靈犀,勤奮讀書,考取功名。解放前,此民間民俗傳統節日,在莞城是七月初六夜舉行的,甚是流行且隆重熱鬧。初六晚,各家須將已備好的祭品、紅絲線、七姐粉(形狀、大小與薺相似的白色扁圓的粉餅,稱「田臍粉」)等擺上神桌對著銀河方向,等到天上牛郎織女雙星開始出現在銀河鵲橋兩頭之時,即開始夢香點燭燒元寶酹灑虔誠拜之。拜時,常以四十九拜為真誠之心。看著天上董永與七姐漸漸靠近相會了,才算拜七姐儀式完畢。到初七大清早,人們都可在自家屋牆邊腳地上,見到有白色的微粒粉末。青年男女及小孩若拾之往臉上抹,據說會使皮膚嫩滑。還有一件令人難的解釋得清楚的事,初六夜五更時分,到河裡汲水貯藏之,數年不變質。若浸冬瓜或雪梨於一年之後,其水給「大熱症」(發高燒數日不退)者飲服,常會有效退燒。解放後,此日俗漸淡,如今卻沒流行了。

七夕這一民間民俗傳統習俗,雖帶著某些封建迷信色彩,但卻是一個美麗動人的神話。這個神話也拴住了數代人的精神,並帶入追求美好的意境,讓人們努力去實現。鵲橋通性情已成為往事矣。

⑤ 古代女子塗在指甲蓋上的叫什麼

古代女子把染指叫做「蔻丹」,一般是用顏色比較鮮艷的紅色花朵(鳳仙花,千層紅)。

現在我們做美甲,會把染指甲的東西叫指甲油,古代女子也會染指甲,但所用材料卻是純天然的花瓣,她們管這種天然「指甲油」叫做蔻丹。

最常見的染指甲用的花朵,就是鳳仙花,也叫指甲花。把新鮮的鳳仙花用工具搗碎,直至看到花汁充分搗出,加少許的明礬,然後敷在指甲上,用布包好,等待一段時間,拆開後就會看到指甲呈現自然鮮艷的紅色了,非常美麗。

還有一種染指甲的花,叫做千層紅,染法和鳳仙花一樣。古人用最天然的東西,來美化自己的手指,可見染指甲從古代開始就已經很流行了。

(5)七夕指甲花擴展閱讀

美甲

美甲,古埃及人就率先用臆羚的毛皮摩擦使指甲發亮,並塗以散沫花汁使其呈現迷人的艷紅。在一次考古中有人曾在埃及艷後的墓中發現了一個化妝盒,裡面記載著:塗上「處女指甲油」為通向西方極樂世界之用。

在我國唐朝時期,就已經出現染甲的風尚。所用的材料是鳳仙花做法是取腐蝕性較強的鳳仙花的花和葉放在小缽中搗碎,加少量明礬,便可以用來浸染指甲。也可將絲棉捏成與指甲一樣的薄片,放入花汁,等到吸入水分後取出,放在指甲表面,經過連續浸染三到五次,數月都不會褪色。

美甲不僅是美麗的標志,還是地位的象徵,中國古代官員還用裝飾性的金屬假指甲增加指甲長度,顯示尊貴地位。

參考資料

網路-美甲

熱點內容
情人節發拜年紅包666咋個意思 發布:2024-10-13 02:18:27 瀏覽:653
永生玫瑰花多少錢一朵 發布:2024-10-13 02:13:19 瀏覽:745
假麻花店 發布:2024-10-13 01:45:30 瀏覽:656
山地玫瑰休眠如何喚醒 發布:2024-10-13 01:45:29 瀏覽:332
盆栽開白花的 發布:2024-10-13 01:44:51 瀏覽:306
硅藻泥蘭花圖 發布:2024-10-13 01:44:41 瀏覽:834
丁香茶微苦 發布:2024-10-13 01:38:12 瀏覽:777
付近的花店 發布:2024-10-13 01:35:04 瀏覽:800
綠植葯水 發布:2024-10-13 01:34:51 瀏覽:795
江夏鮮花 發布:2024-10-13 01:27:03 瀏覽: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