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里見
『壹』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 君掌盛無邊, 剎那含永劫什麼意思
意思是:一朵花里廣闊的世界,一粒沙里美好的天國,手掌里裝滿無限的回憶,剎那間就是永恆。
最早是英國詩人布萊克《天真的預言》:「一粒沙里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
現代美學家宗白華將這首詩翻譯為「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
原文: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And eternity in an hour.
翻譯:一粒沙子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見天國。在你掌里盛住無限,一時間里便是永遠。
(1)一朵花里見擴展閱讀
這四行詩是長詩《Auguries of Innocence》的開頭四行。作者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還是一位水彩畫家、版畫家。有意思的是,此詩雖然前四句家喻戶曉,整首長詩卻不在布萊克的代表作之列,評論家們也很少談起。
布萊克一生都保持著宗教、政治和藝術上的激進傾向。他濃厚的宗教意識、藝術家的天分和豐富的人生閱歷,給他的詩歌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並使它的詩歌具有明顯的宗教性、預言性、哲理性和藝術性等幾大特點。
前期的詩作,語言上簡單易懂,且以短詩為主,音節也能短則短,題材內容則以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為主;而後期的詩作篇幅明顯增長,有時長達數百乃至上千行,內容也明顯地晦澀起來,以神秘、宗教,以及象徵為主要特徵。
布萊克最被人們引用和傳誦的,也是後代文學大家反復贊美的幾首詩歌如《擦煙囪的少年》、《保姆之歌》、《病玫瑰》、《老虎的贊美詩》,皆可以看作構築布萊克之「天國原形」的一部分。
這個自比為以西結的少年,四歲就看到了宗教幻象,並且可以用一種親喃的語言和「白色諸神」寂靜的交談,盡管世風低落,文途滯澀,但布萊克懷著極大的天真和壯麗的想像力與戰鬥力,投入了類似班揚和馬婁的「世俗反諷」運動中。
『貳』 一粒沙里見世界 一朵花里見天國 手掌里盛住無限 一剎那便是永劫 這句話什麼意思
1、意思:可以從一粒沙子里,看一個一個廣闊的世界;一朵花里,可以看見一個天堂的美好。手掌里抓住無限的回憶,那一刻就是永恆的瞬間。
2、出自英國作者威廉·布萊克《天真的預言》。
原文: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翻譯:
一粒沙看出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
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遠。
(2)一朵花里見擴展閱讀
詩歌鑒賞
「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一個天堂」是人類個人生命充分的自信與自由,凝結起來就是一個廣袤且博大的物種之起源的理由了。從一個卑微的個體生命中我們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整個物種的生命力,這卻正是「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把一剎那收藏」。
這樣的一首詩,看到這里,應該覺得它就是對人類生命中自信與自由的謳歌,可它的題目卻偏偏叫做「天真的預示」,作者何謂之以「天真」二字呢?這樣以來,意義豈不是大相徑庭了?是作者對生命含蓄的嘲諷,還是對仕途無奈的自慰?我恐怕是無從猜測了,因為我對布萊克的了解僅僅是停留在字面水平的階段。
我只知道布萊克非常討厭大哲學家培根,有些恨之入骨的意味,並認為大詩人華滋華斯「不是詩人,而是一個同所有真正的詩歌和靈感為敵的邪教哲學家。」他們兩邊,一邊是浪漫主義者,一邊是現實主義者,思想上的分歧可見一斑。
並且從布來克的另外一首詩《沙子》中也能得到一些眉目:「嘲笑吧,嘲笑吧,伏爾泰盧梭,嘲笑吧,嘲笑吧,但一切徒勞,你們把沙子對風扔去,風又把沙子吹回」。但是,如果要真正的更深刻的了解布萊克原本的思想,還需要更深的歷史與文學的雙重積淀。
作者簡歷
1784年,在父親過世後,布萊克開始與著名出版商約瑟夫·約翰遜合作。在約翰遜的合作者中包括當時英國許多優秀人物,如:約瑟夫·普萊斯利、瑪莉·渥斯頓克雷福特和托馬斯·佩恩等等。布萊克同瑪莉·渥斯頓克雷福特很快成為了好友,並應邀為其作品創作插圖。
1788年後,他陸續出版了四本詩集。
1825年開始,布萊克陷入疾病的折磨,之後,他決意要在死去之前完成為但丁《神曲》的插圖工作,但是直到死去,他也未能完成這一浩大的工程。直到1827年8月去世前的幾天,他仍然在工作,「叫人用最後的幾個先令去買炭筆」,畫完最後一幅畫把它放下,說道「我已經盡力而為了」。
他一生中一面與妻子相依為命靠繪畫和雕版的勞酬清貧為生,一面繼續從事12歲就開始的詩歌創作,並配上自己的插圖出版。威廉·布萊克的一生極其簡單,沒有大書特書之處,只有一些一直延續的簡單事實和緊迫的藝術創作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真的預言
『叄』 一粒沙子見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堂.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身摸意思.
就是從一粒沙可以縱觀一個世界,從一朵花里能感到天堂。不過這只屬於個人感覺,每個人看到都有不同感受,所以沒必要太去深究
『肆』 一粒沙中看世界 一朵花里見天堂 出自哪部作品
出自英國詩人布萊克,《天真的預言》 前2句: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後面多被用來形容事或物短小精悍的意思。
『伍』 」一粒殺沙里出世界,一朵花里見天國,手掌里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劫」
A Grain of Sand 一粒沙子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William Blake/威廉·布萊克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從一粒沙子看到一個世界, 從一朵野花看到一個天堂, 把握在你手心裡的就是無限, 永恆也就消融於一個時辰。 作為象徵主義的先驅,威廉·布萊克以這首詩給後來者豎起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傳統的理解認為:他表達了短暫與永恆,局限與無限的相對意義。感嘆了短暫的內在永恆性,而同樣感嘆永恆的脆弱。它使我們想起我們的生命,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愛情。使我們想起我們所遇到的一切。我們的生命使短暫的,然而我們短暫的生命卻蘊含著永恆的意義。我們想要的,或許就在哪更高的天空。那遙遠的嫵媚如同旗幟在那裡隨風飄揚。 在更深的一層意義上,詩歌還表達著有限與無限的轉換,表達了短暫與永恆的共同死亡。我們短暫的生命呵,賴以永生的是我們永恆的意義。然而無奈的是,這種意義的不斷轉換使永恆看起來是那麼的幼稚。譬如封建時代,做一個忠臣孝子是名留青史的先決條件。可是現在看來,這樣原本可以的永恆是多麼地可笑。試想一下,我們現在的為情為財而瘋狂可知有多麼傻。或許有人說意義並不在原因而在為意義上。這樣的說法其實在自欺欺人,你想你會覺得人體炸彈的恐怖分子會讓你覺得他們會永恆嗎?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