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誰下凡
1. 關於七夕節有什麼故事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
七夕節的來歷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的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楚懷王初置七夕。」不過那時候的七夕,是祭祀牽牛星、織女星,並無後面的故事。
直到漢代,其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系起來,並且正式成為屬於婦女的節日。如東漢應劭撰的《風俗通》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僑。」又如《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牛郎織女的故事: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2. 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
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民間習俗
1、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是現存文獻記述中最早出現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穿針乞巧」,也叫「賽巧」,即女子比賽穿針,她們結綵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快,就意味著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
2、乞求姻緣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3、游七姐水
民間傳說七夕節天上的七位仙女會下凡到河流中洗澡,這時的河水因沾了仙氣,人們洗了不但會帶來桃花運,還可以預防疾病。在廣西百色、靖西等民間認為,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的水是非常聖潔干凈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驅邪避病,又能使其愛情美滿、生活幸福。這個習俗和當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傳說有關。
3. 七夕傳說七公主下凡
七仙抄女下凡
七仙女襲神話傳說中王母的七個女兒。名字是:紅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其中,七仙女,傳說是七位仙女中最小的一個,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仙女得知丹陽境內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只得賣身為奴。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說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姐只有百日緣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准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天,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
4. 「七夕」的故事是怎麼流傳下來的
農歷七月初七,漢族民間稱為「七夕」,也稱「乞巧節」。這天晚上,既是傳說中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時刻,也是婦女們向織女學習她那高超靈巧的紡織技藝(乞巧)的良好時機。那麼,「七夕」的由來又是怎樣的呢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可憐的放牛郎,他的父母早去世了,從小跟著哥哥過日子。牛郎的嫂嫂為人刻薄,常常虐待小叔。牛郎吃不飽睡不好,最後,哥哥嫂嫂還要同他分家。可分家時他們僅僅給了牛郎一頭老牛,就把他趕出了家門。
牛郎在山坡上搭個草棚,靠著自己雙手開墾荒地,勉強維持生活。有一天,一直在他身邊的老牛突然對牛郎說起了話來,原來這頭老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它是因為偷偷地把五穀種子撒給人間,觸犯了天規,被天帝罰到人間的。老牛告訴牛郎,過幾天,天上的仙女將到天池裡洗澡,其中一位叫織女,她是天帝的孫女,很美麗,很賢慧,也很勤勞。當她們下池洗澡的時候,如果趁機把織女的衣裳拿走,就可以娶她做妻子。牛郎聽了老牛的話,到時候悄悄藏在天池邊的蘆葦叢中,等著仙女們來洗澡。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來了。她們脫下輕羅衣裳,下到池裡。牛郎趕緊從蘆葦叢中跑出來,在一堆花花綠綠的衣裳里拿走了織女的衣服。這下把仙女們嚇壞了,她們慌慌張張地穿上自己的衣裳,一個個飛走了,只剩下織女一個,因為沒有衣服,走不掉。織女向牛郎討還衣服,可放牛郎卻向她求婚,要她答應後才肯還她衣裳。織女只好答應了,便成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織女會養蠶,會織絲,又能織出十分精美的綢緞,遠近都聞名。小兩口的日子過得非常美滿。三年後,織女生下雙胞胎,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叫玉妹,夫妻倆決心今生今世永遠相守,白頭偕老。
不久,幫助他們成家的那頭老牛不行了,臨危的時候,一再叮囑這對年輕夫妻:「我死後,把我的皮留下,遇到緊急事情,披上它,能夠騰雲登上天去。」老牛死後,牛郎和織女忍痛剝下了牛皮,細心地收藏起來。
織女下到人間,並且與牛郎成親的事情,終於被天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他們震怒異常。王母娘娘親自帶領天神將織女抓了回去。這天,牛郎從田間回家,只見織布機上空空的,兩個孩子邊哭邊說:「剛才有個老婆婆把媽媽帶走了。」牛郎決心要去搭救織女,於是他用籮筐擔著兩個孩子,披上了牛皮。頓時,他身輕如雲,直飛天上。他追呀追呀,眼看快要追上了,王母娘娘也聽到後邊孩子呼叫媽媽的喊聲了。她伸手從頭上拔下一根金簪,朝身後一劃,天空出現了一條寬闊的波濤洶涌的大河,這就是天河。牛郎挑著孩子,被隔絕在河對岸,只能在河邊啼哭哀號。悲傷的哭聲感動了天帝,於是,他允許這對硬被分離的夫妻,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由喜鵲搭橋,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大家都說,七月七日這天,很少見到喜鵲。這是因為它們都飛到天河替牛郎織女的會見搭橋去了。第二天,喜鵲頭上光禿禿的,那是它們的毛被牛郎織女踩禿了。有人還說,七夕這天,姑娘要把端午節系在孩子們脖子上手臂上的五綵線繩解下來,扔到屋頂上,因為喜鵲上天互相咬著尾巴搭橋,還需要一些繩子。扔到屋頂上的彩繩,就是替喜鵲准備的。也有人說,七夕這天夜裡,等到滿天星斗、夜深人靜的時候,躲在葡萄架或瓜棚豆架之下,如果你是幸運者,還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說的悄悄話呢!這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就這樣世世代代相傳下來了。
5. 七夕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七夕來歷和 傳說 故事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助。
目錄
七夕來歷和傳說故事
七夕節的起源
七夕的神話故事
七夕來歷和傳說故事
七夕節的由來,與牛郎織女的 愛情故事 尤其是鵲橋相會的傳說密切相關。牛郎織女的故事千古流傳,是我國古代四大民間愛情小說之一,故事有不同的版本,流傳最廣的版本如下:
牛郎是一個命運凄苦的放牛娃,因爹娘早逝而隨兄嫂生活。心狠的哥嫂不但對其百般虐待,最後還為了獨霸家產把他趕出家門,只分給他一頭老牛。然而,哥嫂沒有想到的是,這頭老牛竟然是被貶下凡間的灰牛大仙,它不僅能說人話,還知道天上仙女下凡沐浴的時間和地點。在老牛的幫助下,牛郎趁仙女沐浴時抱走了一位仙女的衣裳——這位仙女乃是天上專司織錦的織女。失去衣裳的織女無法按時回到天庭,又被牛郎的真情打動,於是留在凡間,與忠厚老實的牛郎結為佳偶。婚後,織女教會了鄉親們養蠶抽絲織綢緞,還為牛郎育下了一兒一女,小日子過得很幸福。那頭老牛在死前,叮囑牛郎剝下它的牛皮,悉心保存,以備日後之用。
織女私自下凡與牛郎結合一事,觸犯了天條。玉皇大帝派遣天兵天將下凡,將織女強行帶走。情急之中,牛郎記起老牛臨終的囑咐,急忙披上牛皮,挑上一對兒女乘風追隨。牛皮發揮著神力,眼見就要追上織女一行,王母娘娘卻拔下了頭上的玉簪當空一劃,頃刻之間,在牛郎的眼前就出現了一條波濤滾滾的天河——銀河,將他和織女分開。但痴情的牛郎不忍離去,他帶著兒女苦苦守候在河邊,而隔河相望的織女也終日哭泣,再也織不出美麗的雲錦。
時間長了,王母娘娘也被織女和牛郎的真情所動,許可他們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會。每到這天晚上,人間的喜鵲都會飛往天上,在銀河之上架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就靠這座鵲橋共赴佳期。相傳在七月初七的晚上,在人間是看不到一隻喜鵲的。而在黎明之前,喜鵲們必須飛走,牛郎織女也得趕在鵲橋消失之前匆匆話別,回到銀河的兩邊。
<<<
七夕節的起源
七夕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還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 草書 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
七夕的 神話故事
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也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地域最廣的傳說,在我國民間文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
七夕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相關 文章 :
★ 2021七夕節的由來與傳說故事
★ 七夕來歷和傳說故事
★ 七夕節的由來與傳說故事
★ 七夕節的來歷和神話傳說是什麼
★ 七夕節的故事和神話傳說唯美經典
★ 七夕節的神話故事及來歷
★ 七夕的由來與神話傳說故事經典
★ 七夕節傳統文化及故事傳說
★ 七夕節的傳說故事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6. 七夕節的節日時間和風俗是什麼
七夕節的節日時間和風俗是什麼
七夕節的節日時間和風俗是什麼?對於中國人來說,可以不記得2月14日是什麼節日,但一定不會忘記牛郎和織女相傳的節日「七夕情人節」。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七夕節的節日時間和風俗是什麼,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七夕節的節日時間和風俗是什麼1
七夕節的農歷時間是七月初七。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民間,大人和孩子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小竹子,然後把這支小竹子立在院子里,與供品一起擺上,以許願少女的手工藝技術能像織女一樣好。
之後,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神話「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當代,更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習俗
一、編橋穿針(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用當年產的新麥秸,編成一座橋,配以牛郎、織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鵲等編織物,置放案頭,或是用彩色紙,剪成上述景物,貼在牆上。祈禱後,拿七根綉花針,用彩色線來穿針孔,能夠一次順利穿過七個針孔者,就被認為乞得了巧。
二、種生求子
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瓷碗中,等它長出寸許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三、拜魁星
民間傳頌,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若想求取功名,讀書人一定要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七夕節的節日時間和風俗是什麼2
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夕習俗
一、 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二、 游七姐水
民間傳說七夕節天上的七位仙女會下凡到河流中洗澡,這時的河水因沾了仙氣,人們洗了不但會帶來桃花運,還可以預防疾病。在廣西百色、靖西等民間認為,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的水是非常聖潔干凈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驅邪避病,又能使其愛情美滿、生活幸福。這個習俗和當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傳說有關。
三、七巧貢案
惠州惠東縣平海古城過去盛行「七巧貢案」。到了七夕前後,平海城內多個家族中的小女孩、大姑娘、新媳婦和老太太們,她們通過親手製作的各式各樣「貢品」,拜祭「七姐」,相互賽巧,展示心靈手巧、蕙質蘭心,祈求家庭幸福,祝願國泰民安。平海七巧貢案的手工藝品有花燈、宮燈、花果、仕女、器物、宮廷、塔樓、插花、圖案、刺綉、糖藝、文房四寶以及成套的歷史故事人物。七巧貢案從農歷七月初六日晚擺設至初八日晚,一般都在家中的前院擺設,便於供人欣賞、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