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越南有七夕嗎

越南有七夕嗎

發布時間: 2023-11-25 18:14:27

『壹』 亞洲還有哪個國家過七夕

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也過七夕節的。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學家崔南善在《朝鮮常識》中記載,七夕原來是中國的習俗,後傳到了朝鮮半島,恭愍王(高麗第31代王)跟蒙古王後一起祭拜牽牛(牛郎)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給百官們。

韓國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著靈巧的手、織布織得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

韓國七夕的另一個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為家庭祭祀和集體祭祀兩種。韓國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凈的井水,牛郎織女不再成為祭祀對象,她們主要是為了祈求親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則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

韓國的七夕飲食也有講究,傳統食品有面條、麥煎餅,還有蒸糕。

七夕節:

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

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其實,七夕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源自星宿(婺女星)崇拜,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又稱「七姐」、「七娘媽」等。七夕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也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織女的誕辰。

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七夕節乞巧是向七姐(織女星)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貳』 到底是哪個七月七(陰歷/陽歷)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一天

七月七,每年農歷七月七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民間亦稱乞巧日,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在七夕節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過的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單純地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就把七夕附會成「情人節」

嚴格意義來說,元宵節的「情人節」功能勝於七夕節,因為元宵節是為未婚男女提供了一個結識、見面的機會,而七夕的牛郎織女卻是夫妻相會。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叄』 七夕節到底是中國的節日還是外國人的節日

七夕復節是中國的節日,但制是全世界好多地方都在過。
七夕源於中國漢朝時期,後因各種原因傳入日本,朝鮮,越南等地。
七夕節原名「乞巧節」,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在中國七夕節,是情人節;而在日本等地,仍然保留原來的節日禮俗,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

『肆』 七夕節的介紹(英文)

Qixi Festival, originating in China, is the earliest love festival in the world. Among the many folk customs of Qixi Festival, some graally disappear, but a considerable part of it has been continued by people.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influenced by Chinese culture, such as Japan, Korean Peninsula, Vietnam and so on, there is also a tradition of celebrating the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On May 20, 2006, Qixi Festival was list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st by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文翻譯: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在七夕節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伍』 傳統節日七夕的簡介

七夕節,又名七巧節、乞巧節、雙七、七姐誕等,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的記載見於《漢書·地理志》:「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

經歷史發展,牛郎織女天文星象被賦予了人格化的美麗傳說,以及民間女性向織女星乞巧智慧、祈禱姻緣等豐富的人文內涵。因七夕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古時候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會在七夕夜晚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越南有七夕嗎擴展閱讀

七夕習俗

【穿針乞巧】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

趁著月光,身著新衣的妙齡女子圍坐在一起,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穿針引線。

據說,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這是我國最早關於乞巧的記載。

女子乞巧,求一顆七竅玲瓏的慧心。

【喜蛛應巧】

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對於少女來說,乞巧節亦是一個嬉戲玩耍的節日。

七月七日,女子們在小盒內放入小蜘蛛,次日再看,誰的蛛網結的最密、最圓滿,就是「得巧」。

【種生求子】

七夕前幾日,在小木板上負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待到數日,便可生出綠芽。

擺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

將綠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

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陸』 七夕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七夕節是中國的節日。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名由來

七夕:七月七,人稱「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稱「夕」),故稱為「七夕」。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乞巧節:得名於「七姐誕」的「乞巧」習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誕辰,「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故又稱「乞巧節」。民間相傳,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熱點內容
小梅花吊墜 發布:2024-10-12 04:18:44 瀏覽:23
寫一段梔子花短文 發布:2024-10-12 03:57:29 瀏覽:799
茶花葉有孔 發布:2024-10-12 03:45:12 瀏覽:391
七夕良緣節 發布:2024-10-12 03:17:58 瀏覽:238
臘梅盆景造型圖片 發布:2024-10-12 02:59:40 瀏覽:770
康乃馨14朵代表什麼意思 發布:2024-10-12 02:50:35 瀏覽:620
貴溪花語世界 發布:2024-10-12 02:31:16 瀏覽:894
七夕看球 發布:2024-10-12 02:08:23 瀏覽:409
花卉女人 發布:2024-10-12 02:08:22 瀏覽:728
鬱金香連衣裙鉤編圖解 發布:2024-10-12 02:08:15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