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情人節普及

情人節普及

發布時間: 2023-12-01 20:50:17

⑴ 中國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中國情人節又被叫作七夕節,時間是農歷七月初七,2022年的情人節是8月4日。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

⑵ 情人節來歷是什麼

中國的情人節就是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由上古星宿崇拜演化而來,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經歷史發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至於牛郎織女的故事是這樣的:這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講的是孤兒牛郎依靠哥嫂過活。受盡哥嫂虐待,他被迫分家出來,靠一頭老牛耕田養活自己。有一天,織女和諸仙女下凡嬉戲,在河裡洗澡,老牛忽然張口說話,勸牛郎去相見,並且告訴牛郎如果天亮之前仙女們回不去就只能留在凡間了,於是牛郎待在河邊看七個仙女,他發現其中最小的仙女很漂亮,頓生愛意,想起老牛的話,於是他悄悄拿走了小仙女的衣服,仙女們洗好澡,准備返回天庭的時候,小仙女卻發現衣服不見了只能留下來,牛郎在此時出來,和小仙女製造了邂逅。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兩個人相愛了,小仙女便嫁給了牛郎,不再想回天上去。婚後,他們男耕女織,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命令王母娘娘押解織女回天庭受審。老牛不忍他們妻離子散,於是觸斷頭上的角,變成一隻小船,讓牛郎挑著兒女乘船追趕。眼看就要追上織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無法過河,只能在河邊與織女遙望對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天帝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喜鵲也會在身邊。以後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織女都會見面了

⑶ 中國傳統情人節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又到了一年中的2月14,今天是西方的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現已成為世界各國青年人流行喜愛的節日。舶來品節日諸如萬聖節、聖誕節、情人節日漸在我國的年輕人中深受重視,有些中華傳統節日可以不知道或者忽略,而這些西方節日卻是每每一定要在朋友圈冒冒泡,給知心愛人道個節日問候。。。咱就不就這個現象吐槽什麼痛心疾首,扶華滅洋之類的話題,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中國古代三個傳統的情人節:一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二是農歷三月初三上巳節;三是七月初七七夕節(又稱乞巧節)。 古人的浪漫與多情,往往總是寄於優美動人的詩詞之中!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在月與燈之間,等眼眸明亮的伊人。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憂,有的人牽得意中人共游花燈盛會,有的人卻弄丟了最愛的人,望著街上戀人雙雙,暗自神傷。真不愧是情人節的經典場景! 辛棄疾也在《青玉案.元夕》記錄了自己元宵節撩妹的傳奇歷程:「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元宵節的晚上,好不熱鬧,車馬、鼓樂、燈月交輝,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觀賞花燈的游女們,一個個霧鬢雲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游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後,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意中之人——卻總是蹤影難覓,那個急啊,火燒火燎的,找了一遍又一遍,絕望的幾乎要上網路發尋人啟事了,突然峰迴路轉,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然後,辛老前輩去撩了還是沒撩,咱不得而知了。 在古代,一年中的平常日子,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特別的節日如元宵節,才可以出門。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結伴遊玩,為自己物色對象,於是元宵節便成為了一年中的第一個情人節。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杜甫《麗人行》)上巳節這天,長安水邊有很多漂亮的小姐姐,不僅顏值高,而且皮膚白身材好,怎麼看都是男性的夢中情人。既然美女都有了,那肯定有才子聞風而至,紛紛吟詩作對,盡顯風騷,以求佳人歡心。 上巳節:相傳,黃帝的生日就是三月初三,有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為慶賀黃帝生辰,人們會在三月三這天出門春遊,或者在水邊宴飲。漢之前更有野合的習俗,後來禮教興起,野合的習俗消失,但當時男女的交往還是比後世自由,年輕男女依然會在當天到郊外踏青遊玩。到南宋時禮教變得森嚴,上巳節就在漢民族文化中式微了。在《詩經》中,上巳節被稱作中國情人節,如果這樣算起來的話,那咱們中國的情人節可比西方的情人節整整早了1000年!時到如今,上巳節這么個古老而浪漫的節日,現代只有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才能看見這個節日。 鵲橋相會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 鵲橋仙 》) 七夕節也叫乞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其實,七夕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源自星宿(婺女星)崇拜,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又稱「七姐」、「七娘媽」等。七夕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也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織女的誕辰。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七夕節乞巧是向七姐(織女星)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古代男女過情人節,其實很含蓄,他們頂多就一起看看風景,吟詩作對,而且往往是一群人,很少有單獨相處的機會,否則會傳出閑話的。 古時的男子又是怎麼樣「撩妹」的呢?不同於現在的男子追女子,大多數是是「單刀直入」。古時男子追求女子更加講究「套路」。含情脈脈的男子可能解下隨身的玉佩贈與女子以表達自己的愛戀,而含苞待放的女子則會溫婉地留下自己精心縫制的香囊、荷包、手帕等小物件以傳達自己的心意。 現在社會再重現不了古代熱鬧集會的景象了,商場雖然更高端但卻沒有那種浪漫的感覺,並且相較現在鮮花加巧克力的傳統情人節禮物,古人互贈的貼身定情信物也要更有意義,這么看來,古人雖然含蓄,但過起情人節來要比我們更加浪漫。 中國傳統情人節日2 中國情人節的來歷和意義 七夕的由來 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時至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故有人稱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那2月14呢?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 穿針節:因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所以這么稱呼。 七夕含義: 其實,乞巧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針乞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蛛絲乞巧則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為得巧多少;明清時代流行的投針驗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得巧」。除了穿針乞巧,還有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誕、染指甲、婦女洗發、結扎巧姑、拜「七娘媽」。後來這個「乞巧節」還被傳到東南亞以及日本和韓國。 中國傳統情人節日3 真正的中國情人節是哪一天? 農歷七月七日通常被人稱作中國情人節。 中國情人節的由來: 1、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從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牛郎織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 2、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簡單來說,古人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古代分星與分野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占星理論進行天象占測。在古代星宿體系中。 3、「牛宿」由6顆星組成,位於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於黃道上,這幾顆星組成了一個頭上有兩角,卻只有三隻足的牛,因此古人稱其為「牽牛」。 4、這頭「牛」的南邊有9顆小星,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線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於灌溉農田。牛宿的東面緊挨著的是「羅堰」3星,是類似水庫的水利設施。 5、「織女」3星位於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於「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人們將「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 (3)情人節普及擴展閱讀: 中國情人節——七夕節的習俗: 1、香橋會: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 2、接露水: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台即稱為「拜七娘媽」。在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靚女們的盛大節日。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廣東舊時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

⑷ 中國的情人節是哪天

中國一般把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但是隨著國外文化的交流,每年的公歷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也會過。

七夕節,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女兒節等,在這一天女性會偕同閨中好友一起祭拜織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因為傳說里這也是牛郎織女一年中見面的日子,所以也被認為是愛情的節日。

織女是傳說中王母娘娘手下負責紡織天邊雲霞的女仙,她紡織的技術高超,可以織造出萬變的雲霞,但因為王母娘娘每天都要,所以一直十分忙碌沒有空閑的時間休息,生活的十分苦悶。後來在去凡間洗澡的時候被牛郎藏了衣衫只能嫁給了他。

織女逐漸被凡間的生活吸引不願意回到天上,但是王母娘娘發現織女下凡之後大怒,直接搶了織女回來,並且劃下了寬闊的銀河阻擋牛郎織女相見。後來經不住織女的哀求就規定兩人可以在七夕這天見一次。

所以七夕是織女和牛郎相見的節日,織女又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民間的婦女們就會在這天擺上時令的瓜果,對織女進行祭祀,希望織女可以保佑自己也擁有一雙和她一樣靈巧的雙手,可以在針織女紅上嫻熟,這就是「乞巧」。

在這天女子們還會玩「穿針乞巧」的游戲,就是比賽穿針。大家擺上自己的彩頭,結綵線,穿七孔針,穿得越快,就代表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為「輸巧」。除了穿針還可以投針,就是將綉針放入形成水膜的容器里,看針是不是能漂浮、或者在容器底部形成圖案,這個玩法在明清十分盛行。

「乞巧」是因為女子們在古代需要以女紅的高低來評價她的德行,女紅好會增加女子婚姻幸福的可能,所以古代女子十分重視乞巧節,當然除了「乞巧」,女子們一般還會在這天祈禱織女保佑自己婚姻美滿,未生育的婦女也會祈禱織女保佑自己早日生子。

⑸ 中國傳統的情人節

中國情人節,是指中國本土關於愛情的節日。對於中國情人節,大致有三種說法:一個是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農歷正月十五);二是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三是七夕節(七姐誕,農歷七月初七)。元宵節、上巳節、七夕節是古代女子最感興趣的節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和上巳節,才可以出來,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七夕更傾向於是一個女子的專屬節日,其內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在古代七夕與愛情關系不大,於近代才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節日內涵 元宵 元宵節,又稱燈節、上元節、元夜等。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正月十五這一天晚上,中國人素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上巳 上巳節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上古時代上巳節在一些地方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春和景明,人們走出家門,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魏晉以後,由於當時社會中崇尚自然、縱情山水的風尚,對人們而言,上巳節祓除的意義大大減弱,而迎春賞游之意越發濃郁。西晉《夏仲御別傳》形容上巳時的洛陽「男則朱服耀路,女則錦綺粲爛」。上巳節的節期定在了陰歷三月三日。 在古代,上巳節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男女相會,即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情人節」。《詩經·鄭風·溱洧》有雲:『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葯。周禮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閨閣之中的(也就是閨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幾天出門時間,(雖然這是禮節,不是硬性規定,但是誰會去追求不守禮教的人。)元宵看燈,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單身男女們相遇相識的日子。 七夕 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靚女們的專屬節日。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其實,七夕節並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源自星宿(婺女星)崇拜,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又稱「七姐」、「七娘媽」等。七夕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也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織女的誕辰。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七夕節乞巧是向七姐(織女星)祈求心靈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滿。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中國傳統的情人節2 對於中國情人節,目前大致有三種說法:除了七夕節,還有元宵節(也稱上元節,即正月十五)、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被稱為中國的三大傳統情人節。 1、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姐誕、乞巧節等,是女子的專有節日。「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遠古時代,人們通過星象觀測給予織女星無限想像。七姐便是以織女星為原型,相傳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古代女子便在農歷七月七日夜向七姐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故稱為「乞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兒節。 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人們把牛郎織女的艱難愛情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作為嚮往、歌頌的榜樣,並在七夕祈禱愛情美滿、家庭幸福,所以七夕節充滿了浪漫的氣息。表達了人們對愛情的「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以及夫妻雙方恪守對愛的承諾。 如今,七夕節被現代人賦予了更多內涵。商家推出的各種活動吸引了年輕人,消費成為節日主調。七夕作為傳統文化,在濃郁的商業氛圍之中,以及繁多洋節沖擊之下,頑強生存並適應時代。七夕變成了人們觀念中的「中國情人節」,玫瑰和巧克力漸漸成為七夕節的新符號。 2、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 元宵燈節期間,未婚男女可以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同時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在唐代古詩中,就有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歐陽修的這首《生查子·元夕》,幾乎成了千古絕唱。特別是那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柔情密意溢於言表。 3、上巳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詩經 鄭風 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這首經典的愛情詩說的就是上巳節時青年男女趁祓除時相愛之事,即男女表達愛慕之情,三月三比起西方的情人節還要早上一千多年。 唐代時,上巳節已成為一年中的三大節日之一,這天人們除了祓禊外,還有春遊踏青、臨水宴飲。杜甫詩句「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將上巳節的男女自由戀愛的綺麗風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宋朝以後,三月上巳風俗漸漸衰銷,最終聲匿跡微。如今三月三里浪漫的情愛、美好的願景已盪然無存。如今,上巳節在不少地區尚有餘韻可尋,2014年「壯族三月三」申遺成功,成為壯族的情人節。 中國傳統的情人節3 中國的三大傳統情人節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有一些人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或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漢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乞巧、許願的節日。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系。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在習俗上比較近似情人節,在唐代古詩中,就有描寫元宵節的詩句。在宋代,朱淑真(一說為歐陽修所作)的生查子寫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在一些少數民族依然流行的節日上巳節(又稱三月三)更符合情人節的內容。上巳節本來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結交異性的節日,漢之前更有野合的習俗,後來禮教興起,野合的習俗消失,但當時男女交往還是比後世自由,年輕男女依然會在當天到郊外踏青遊玩。到南宋時理學興起,禮教變得森嚴,上巳節就在漢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熱點內容
畫杜鵑花 發布:2024-11-30 18:55:05 瀏覽:295
花店買的小雛菊怎麼養 發布:2024-11-30 18:25:59 瀏覽:398
花藝柳條 發布:2024-11-30 18:23:59 瀏覽:207
情人節送不送老公禮物呢 發布:2024-11-30 18:11:41 瀏覽:73
武漢木蘭花鄉圖片 發布:2024-11-30 18:06:36 瀏覽:566
張藝興櫻花 發布:2024-11-30 18:04:42 瀏覽:967
七夕寶寶乳名 發布:2024-11-30 18:04:35 瀏覽:524
兩廣種盆栽 發布:2024-11-30 18:01:07 瀏覽:43
七夕的詩句是 發布:2024-11-30 17:58:49 瀏覽:126
大家園花店 發布:2024-11-30 17:52:29 瀏覽: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