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乞巧節

七夕節乞巧節

發布時間: 2023-12-22 13:37:03

❶ 乞巧節是什麼節日

七夕

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乞巧節,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中國民間傳說陰歷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

乞巧習俗

一,乞巧活動

乞巧活動是七夕節最傳統的民俗活動。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織女能夠賜給自己技巧,讓自己也變得心靈手巧。

在山東濟南一帶,人們陳列瓜果乞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意味著乞巧成功了。或者捉一隻蜘蛛,放在盒子里,第二天打開盒子,如果蜘蛛已經結網,就稱為得巧。

曹縣、平原等地區有吃乞巧飯乞巧的風俗,也非常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湊集糧食蔬菜包餃子,把一個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餃子里,然後大家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銅錢的有福,吃到針的心靈手巧,吃到紅棗的很早就能找到如意郎君。

福建一帶的姑娘還有一種活動叫「賽巧」,大家比賽看誰的針線活做得好、做得快,快的就叫得巧,慢的就叫「輸巧」,輸的一方就要把事先准備好的禮物獎勵給得巧者。

二,拜織女

七夕節的夜晚,少女、少婦們「拜織女」。少女、少婦們把自己的親朋好友聚集起來,一起祭拜織女。人們在月光下擺上桌子,擺上供品,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完畢,大家一起到案前焚香禮拜,禮拜完畢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一面吃著瓜子、花生,一面向著織女星座的方向默默祈禱自己的心願,比如長得越來越漂亮、找個如意郎君、早生貴子、丈夫將來有出息等等,一般到了半夜時分才會散場。

三,吃巧果

浙江杭州、溫州、寧波一帶,在七夕節這一天,人們用麵粉製作成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里烹炸後稱為「巧果」。到了晚上,大家在院子里擺上桌子,擺上巧果、水果等食品,親友們圍坐在一起,一邊欣賞著美麗的夜色,一邊吃著巧果等食品,期盼自己或者親友都能夠變得靈巧起來。

四,青苗會

七夕節期間,傳說烏魯木齊部分地區,每年都要舉辦為期十天的「青苗會」。「青苗會」是是淳樸善良的農民舉辦的一種祈禱活動,期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這種活動非常具有民俗文化底蘊,到了七月七這一天,四面八方、各村各庄的農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計,潮水般的湧向「青苗會」舉辦地,就跟過大年似的,各種小商小販、各種節目表演,應有盡有,熱鬧非凡。

五,七夕夜聽悄悄話

傳說每年到七月七日的夜晚,就會有很多少女偷偷躲到葡萄架下或者瓜棚下,靜靜地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如果哪位少女能夠聽到牛郎織女的悄悄話,那她將來就會贏得忠貞不渝的純真愛情。

六,送巧人

在七夕節這一天,浙江台州地區流行送「巧人」。「巧人」就是一種織女形象的酥糖,然後在頭上、腳上染上各種顏色,俗稱「巧人」、「巧酥」,商販出售時,就稱「送巧人」。在這一天,長輩們都要給孩子們購買「巧人」,希望她們能夠像織女一般心靈手巧。

七,拜魁星

七夕節這天,女的拜織女,男的則拜魁星。傳說七月七日是魁星爺的生日。魁星爺就是魁斗星,民間認為魁星爺是主管文事的,考試都貴他管,所以很多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就會在七夕節這天祭拜魁星爺,祈求他保佑自己能夠考試順利、金榜題名。有個大家都熟悉的成語叫「一舉奪魁」,也是由此而來。

❷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這其中乞巧的含義是

七夕節又稱為乞巧節這其中乞巧的含義是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的傳說:

古老傳說,牛郎是人間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天和一頭老牛一起生活,日子艱苦。織女天上王母娘娘的孫女,是有著超凡女紅技藝的神仙。原本不可能相識相愛的牛郎織女,但在老牛牽線下,成就了姻緣。婚後,倆人男耕女織,相親相愛,並育有一兒一女。故事至此,讓人們看到了古時「巧配」的愛情如純潔花朵,結出了幸福婚姻的果實。

可以說,「七夕」 故事的開頭,正是熱戀中的少男少女最為盼望的歸宿,美麗的愛情之花,結出了婚姻之果,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事?此時,相愛的人們都會誓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相伴到白頭。

❸ 七夕是什麼節日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簡介:
七夕乞巧,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因受外來文化影響,洋節逐漸流行中國,部分商家和媒體聯合炒作,宣傳為「中國情人節」。
節日起源:
婦女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數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它說男子以8歲一個周期,女子以7歲一個周期。女子7歲腎氣盛,換牙齒頭發變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天癸是腎精,任督二脈,以中醫說法,"為一身陰陽之海,五氣貞元",也就是說,二七就來月經,可以生子。三七腎氣平均,最後的牙齒長齊,發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堅,頭發長極,身體盛壯,到了頂點。五七陽明脈衰,面容開始焦黃,頭發開始掉。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是一個生命周期結束。"七"這個數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應該是結束中的誕生。《周易·復卦》:"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孔穎達疏:"天之陽氣絕滅之後,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來復"是去而復來,也就是重生,輪回循環,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盡,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豐滿。

熱點內容
鮮花折角 發布:2024-10-11 13:50:41 瀏覽:338
櫻花與焰火 發布:2024-10-11 13:46:29 瀏覽:208
木蘭花慢再賦 發布:2024-10-11 13:45:03 瀏覽:79
緬桂花盆栽 發布:2024-10-11 13:32:18 瀏覽:589
綠色健康盆栽 發布:2024-10-11 13:32:13 瀏覽:359
微涼櫻花 發布:2024-10-11 13:22:13 瀏覽:231
花藝慶元旦 發布:2024-10-11 13:16:08 瀏覽:569
一束鮮花的英文 發布:2024-10-11 13:10:06 瀏覽:813
蟲草一朵 發布:2024-10-11 13:07:34 瀏覽:248
海棠花的簡筆畫 發布:2024-10-11 12:33:28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