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湯

七夕節湯

發布時間: 2024-01-02 08:37:22

『壹』 七夕節該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一年一度的七夕節馬上就快到了,你知道七夕那天有哪些傳統的美食嗎?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夕節該吃什麼傳統食物呢」,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七夕節該吃什麼傳統食物呢

1、吃巧果

巧果是七夕節的應節食品之一,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它並不是一種水果,而是用麵粉、油、糖、蜜製作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再用油煎炸而成的糕點。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望自己心靈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織女能賜自己一雙巧手。又因為「巧」與「橋」諧音,人們認為在七夕這天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且自己的心願也能通過「巧(橋)」實現

2、吃餃子

在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七夕節當天七個要好的姑娘一起包餃子,把一枚沒團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餃子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喊察虧在一起吃餃子,據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3、吃雞

民間七夕節又吃雞的習俗,源於浙江金華一代,七夕這天家家都要殺一隻公雞,意為這晚牛郎織女相會若無雄雞報曉,他們就永遠不會分開,以祈禱有情人永不分離。還有一些地方七夕當天有扣公雞的習俗,就是用筐子把自家大公雞扣在屋裡以防止它叫。

4、吃江米條

老南京人過七夕要吃江米條。江米條用糯米面加豆粉、面及麥芽糖水醒發後切塊擀開,然後切條搓成圓長條,放入油鍋炸到微黃出鍋,再將白糖熬成糖漿倒入炸好的江米條攪拌均勻放涼後即可食用。

5、吃巧芽面

七夕這天有些地方要吃巧芽面,用提前七天發好的豆芽做成豆芽湯,再將煮熟的手擀麵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山東臨沂人這天則要吃用露水製作而成的雲面,吃它能獲得巧意。據說七夕面條吃七根,親人心連心。吃面條時還會扔兩根在外面犒勞搭鵲橋的喜鵲。

6、食五子

七夕節當天少女、婦女們要拜織女,默默禱告乞盼兒子、乞盼長壽、乞盼美麗或者乞盼愛情、拜祭貢品包括新鮮水果和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拜祭結束後這些貢品就成了她們的節令食物。

7、吃花瓜

七夕舊俗乞巧,將瓜雕刻成各種花樣,如奇花異鳥或浮雕圖案。另外一些手巧的女子會用發好的面團捏塑成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面點。在七夕節吃了這樣的花瓜,可能會沾染到別人的巧思,讓自己也變得靈慧起來,這也是七夕節吃花瓜的寓意之一。

8、吃巧酥

巧酥,俗稱巧人,是七夕期間民間糕點鋪做的一種女人形象的酥糖,出售時稱作「送巧人」,慶賀牛郎與織女鵲橋相會,也為自己起球幸福。

9、吃蠶豆

在福州地區七夕節有「分豆結緣」的習俗。這天鄰里、朋友之間相互贈送蠶豆並在月色下吃蠶豆聊天,以作結緣紀念。吃完蠶豆以後就不會吵架,之前的積怨也隨之煙消雲散。

10、吃炒豆茶

廈門同安地區每逢七夕都會做一道傳統美食——炒豆茶,寓意愛情與生活甜鄭神甜蜜蜜。

11、吃石榴

在福建東山島,七夕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購買中葯使君子和水果「石榴」。這天的晚餐就用使君子煮螃蟹、小魷魚,或雞蛋、瘦肉、豬小腸。晚會後,大人會叫小字輩拿石榴放門扇與門檻之間壓破,全家人分食。

12、吃菱角

七月初七品菱角是江門台山的傳統習俗。農歷七月初六晚上(初七凌晨),當地家家戶戶都要拜神,稱為「幕仙」,菱角、涼粉、水果是必不可少的拜祭貢品。

13、麻老

麻老,正確名應該叫麻糯,是福建龍岩特有的一種糕點,是專為紀念牛郎織女而生的七夕節食品。在龍岩地區,做父母的在每年七月初七前幾天就要購買麻老贈送女兒,尤其是出嫁後的第一年,要用小籮筐整擔送。

『貳』 七夕適合吃什麼

問題一:七夕節吃什麼?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乞巧七夕的習俗】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伐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

問題二:七夕,應該吃什麼食物?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吃巧食】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問題三:七夕節中國人通常的習慣是吃什麼食品 吃巧果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俯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葯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葯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葯。比較實用的葯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七夕這一天,人們還會用麵粉製作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里煎炸後稱「巧果」。晚上還會在打掃干凈的庭院里,擺上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家中親友圍坐在一起。

問題四:七夕吃什麼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等等。至於送什麼品牌鑽戒,那你就問對人了,因為我2月14日剛向女友求婚了,我就買的是樂維斯,我記得當時我是在一個林蔭道向女友求婚的,當我拿出樂維斯鑽戒,說出戒指的含義「以我之名,冠你指間,一生相伴,一世相隨」的時候,女友眼睛都紅了,你可以選擇樂維斯,很不錯的,而且每一枚樂維斯都需要男士的實名制定製,相信你女友也會非常的喜歡。

問題五:七夕節食譜大全,七夕節吃什麼,七夕節菜譜 製作時間
10-20分鍾
用餐人數
1-2人
標簽
聚會七夕節
簡介
這道蜜汁雞翅是我為七夕的燭光晚餐准備的,用這甜甜蜜蜜的味道,來感謝老公一年來對我的照顧和寵愛。感謝老公和家人在這一年裡心甘情願的充當我美食製作的小白鼠。【蜜汁雞翅】是一道無油健康菜。其奢華而不單調,細膩嫩滑,甜甜蜜蜜。祝願我們恩恩愛愛,甜甜蜜蜜,比翼雙飛。
食材
雞翅500g蜂蜜15g
鹽適量八角適量蔥適量姜適量蚝油適量生抽適量冰糖適量
步驟
1
准備好雞翅和蜂蜜。
2
准備好蔥姜和八角。
3
雞翅洗凈後用清水泡至1小時,中途換水,將血水泡出。
4
瀝干水分後用牙簽在雞翅上紮上許多小孔以便入味。
5
煎鍋燒熱,將雞翅皮朝下碼放在煎鍋中。
6
小火煎制兩面金黃。撈出。
7
用煎出的雞油爆香蔥姜和八角。
8
倒入開水,加入料酒 生抽 蚝油 冰糖 鹽再次燒開。
9
入煎好的雞翅,大火燒開。
10
轉中小火,燜至15分鍾。
11
燒至湯汁既要收干時倒入蜂蜜。
12
再燜至5分鍾,讓雞翅均勻的裹上湯汁即可。
小貼士
煎制雞翅時候,先把煎鍋燒熱,下入雞翅不要翻動,待雞翅煎黃結痂後再煎另一面,這樣雞皮完好不易粘鍋。還會把雞翅中的油烤出來。是不是很健康。蚝油顏色深還很咸,簡易用生抽,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添加鹽,簡易不要過咸。沒有蚝油可適量添加一些老抽。用牙簽在雞翅上紮上許多小孔以便入味,還可以成菜後雞翅更加美觀。冰糖會使成菜紅亮,也可用白糖代替。

問題六:七夕這個節日可以吃什麼象徵性的食物? 七夕的特色食物應該能夠體現夫妻團聚的叮福、情人相聚的喜悅,民族團結的信任與繁榮,以及在藝術、工藝上精益求精的追求。據此可知,七夕的特色食物應以瓜果和蜜為主。《太平御覽》卷31引《日緯書》:「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主關梁;織女星主瓜果。與此同時,蜜在我國象徵著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邊形蜂窩屬於巧奪天工的設計。此外,還可以用松針象徵綉花針,煮松針湯喝;松針可入葯,具有預防流腦,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夜盲症、神經衰弱、營養不良性水腫等葯效。或者用五彩面象徵綉花線,用石榴象徵團結,用紅高粱與黃小米雙色飯象徵炎帝族與黃帝族的融合,等等。

問題七:七夕燭光晚餐吃什麼 如果吃牛排習慣的話就吃牛排,中國人可能不太習慣但是這是老外的情調。牛排最好選用脂肪稍多的肉眼(rib-eye),至少要7成熟以上,血水才會少一些。女孩可能不喜歡太生的牛排。牛排的配菜一般為土豆泥或者沙拉以及酸黃瓜,這可以讓味道多樣一點而不油膩。
吃牛排一定要配紅酒,紅酒不一定要是大牌子,一般的餐酒就足以。紅酒不能像中國人喝酒一樣一干一杯,這樣是很鄉土的。一定要小口泯咽,讓紅酒的味道在整個口中擴散再吃牛排味道非同一般。
如果吃海鮮的話就要推薦干白了(白葡萄酒),俗語說紅肉配紅酒,白肉配白酒。海鮮的話主食可以選用h龍蝦(lobster,不是大龍蝦,也不是麻辣小龍蝦),配合海鮮義大利面或者海鮮湯。
如果在西餐廳吃可以按我說的點餐,如果在家裡做飯的話可以細問菜品做法。

問題八:乞巧節吃什麼食物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

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問題九:七夕女朋友來例假帶她吃什麼 不要吃辛辣的食物,還是清淡一點兒的好些;比如中餐,湯鍋,披薩,祝您幸福;

問題十: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應該吃什麼 七月七日,是七夕節,又叫乞巧節,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叄』 七夕節吃什麼食物

七夕節吃什麼食物?七夕節作為我們中國民間最傳統的節日,有很多關於七夕節日的美食。接下來,讓我們趕緊一起看看七夕節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美食吧。

吃巧果

七夕節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必備的點心。這些巧果,大概起源於宋代。還有的人用面做餅,稱之為巧餅,流行於福建邵武地區。諺語說七夕吃過巧鍋,能使人巧。

巧酥

在七夕節期間,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索餅

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後來演變成了吃掛面的習俗,可以說,掛面的祖先就是索餅。索餅是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長得很像我們中國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麥和米粉和在一起,擰成繩子一樣的細長狀,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吃雞

為了希望牛郎織女能過上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夕節當天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食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擀麵,下鍋煮熟,做成豆芽湯,最後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吃餃子

在很多地區在七夕節當天都會吃餃子,人們在包餃子的時候,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如果吃到銅錢的話就代表很有福氣;如果是吃到針的話就代表心靈手巧;如果吃到棗子就代表能夠早婚,收獲美滿的婚姻。

『肆』 2021年七夕拜織女用哪五子 通常吃什麼傳統食物

在我國的 傳統節日 當中,七夕這個節日是屬於浪漫的節日,也是一個 祭祀 的節日,那麼2021年七夕拜織女用哪五子呢?七夕通常吃什麼傳統食物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吧!

3、巧酥
七夕節當日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4、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擀麵,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後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5、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伍』 七夕節傳統美食介紹

導語:大家都已習慣在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那七夕節會吃什麼特色美食呢?色澤金黃、香脆甜蜜的巧果便是七夕的應節食品。在中國情人節當天,來點巧果、巧芽面,還能給愛情添點特別調味。吃罷,若感口乾舌燥,不妨能喝幾口王老吉,有助於預防上火。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夕節傳統美食介紹,歡迎大家參考!

精美巧果動手做

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傳說每年這一天牛郎和織女會在鵲橋相會,因此,當天又被視作中國的情人節。我國地大物博,各地飲食習慣不同,七夕節的飲食風俗也不盡相同,但都在節日當天吃巧果。巧果主要材料為油、面、糖、蜜,早在宋朝時便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其種類繁多,樣式各異,但大致做法萬變不離其宗:將白糖熔成的糖漿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用刀切為長方塊,折出梭形巧果胚,再入油炸至金黃即成。

考究者還會使用「巧果卡子」的木製模具做出來各式各樣的巧果,如魚、花生、桃子、籃子、蓮蓬、老虎、獅子等等。製作時只需將調好的面拽成小塊塞進印模里,小號的用手指肚、大號的用手掌根壓實與卡子一般平,然後小卡子抓住一端、大卡子握住把兒,用力將另一端磕向案板便可做出各種形狀和印著吉祥圖案花紋的「巧果」面團,接著經過烙烤或油炸後便可食用。吃時,若嫌乾燥膩味,不妨喝幾口王老吉,有助於預防上火。

有些地方還時興串巧果、曬巧果,將巧果串起拴在小木棍或秸草上,再綴些彩色穗子,掛在牆壁間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為裝飾品或是零食。當裝飾品的,有的家能掛一年,到來年新巧果烙好了,再吃舊的'。

提前七天做巧芽面

七夕又被稱為乞巧。傳說織女心靈手巧,在天上專門給王母娘娘織七色彩雲,眾仙女中只有她能擔此重任,所以犯了仙界戒律的織女才得以被王母娘娘饒命,還獲得了每年跟牛郎相會一天的時間。因而有人說,織女是天上最巧的仙女,吃了巧果的人,都能變得心靈手巧,聰明伶俐。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巧節時間跨度為兩天七月初六烙巧果,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選沒有蟲蛀的綠豆一小碗,洗凈,平鋪到一個盤子里,用濕紗布蓋好遮住陽光,放到炕頭上,每天噴幾次水使之保持濕潤。七天後,待豆芽長至兩三厘米長,便可做手擀麵,下鍋煮熟,過涼水拔透;然後熱鍋坐油,加肉丁炒熟,蔥、姜爆鍋,醬油、醋熗鍋,放綠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鹽、味精,做成豆芽湯;把面條抓到碗里,澆上豆芽湯即可食之。

此外,七夕時吃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有些人喜歡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等繪成「花瓜」。

美食「巧」手做

DIY七夕巧果

原料:特製小麥粉25千克、綿白糖5千克、飴糖3千克、芝麻仁4千克、嫩豆腐2千克、食鹽0.3千克、植物油12千克。

做法:

1、水調面團調制:在綿白糖、飴糖、豆腐、精鹽中加適量水充分攪拌,然後加入小麥粉、芝麻仁繼續攪拌成水調面團,靜置片刻,使面團處於鬆弛狀態。面團調制時加水量要恰當,面團宜編硬一些,以便壓制皮面。

2、成型:將面團等分若干塊,靜置片刻(5分鍾左右)。可手工成型,也可機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撲粉,用擀麵杖(專用木棍)先將面團壓扁。然後擀薄(約厚1毫米左右),橫向整齊摺疊;摺疊寬度8厘米以內,約在4厘米處的中間從左到右直線開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寬3厘米以內。在每段摺疊連接處打刀眼(即面片中間切兩條縫隙),篩去撲粉待油炸。

3、油炸:油鍋油溫加熱到175℃左右,先將生坯篩凈撲粉,預防粉受高油溫焦化而污染油質,影響製品色澤。再將生坯倒在笊籬中慢慢放入油鍋;待浮上油麵時,迅速用笊籬撥動生坯,並且不斷翻身,待呈金黃色時,立即撈出油鍋。

4、冷卻、裝箱:撈出油鍋後,迅速瀝去多餘的油,攤開冷卻,趁微熱裝入箱內密封。

日式七夕料理

日本人也有過七夕節的習俗,他們喜歡在節日那天吃掛面以及宛如花瓣在天空中翩翩起舞的果凍等。

掛面

平安時代的書籍中記載「七夕吃掛面大病不生」,從很久以前開始,皇宮里就有七夕吃掛面的風俗。之後這個風俗在老百姓中流傳開來,直至今日。就算是炎熱的夏天,掛面也是爽口的美味,對預防食慾不振和夏日厭倦症很有功效。把煮熟的掛面擺放得像流動的河川一樣,再點綴上夏季蔬菜和魚貝類小菜,就成為了一道與七夕晚會絕配的美味佳餚。

果凍

在日本,七夕還含有「耕種的收獲節」的意味,據說那天會舉辦一些慶祝黃瓜、茄子、茗荷等農作物平安結果、感謝上蒼恩賜順利收獲的活動。因此,把富含能量的夏季蔬菜與果凍搭配在一起食用,一邊感謝豐收一邊享用夏季蔬菜再好不過。

索餅

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後來演變成了吃掛面的習俗,可以說,掛面的祖先就是索餅。索餅是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長得很像我們中國的麻花。日本人把小麥和米粉和在一起,擰成繩子一樣的細長狀,再油炸或烘烤至熟。

熱點內容
廣州市康乃馨生物有限公司 發布:2024-10-11 08:29:02 瀏覽:182
梅花格子圖 發布:2024-10-11 08:24:24 瀏覽:955
一首茉莉花歌詞的歌曲 發布:2024-10-11 08:24:12 瀏覽:211
老門東鮮花餅 發布:2024-10-11 08:19:17 瀏覽:52
百合網評價 發布:2024-10-11 07:57:07 瀏覽:196
跟櫻花有關的詩句 發布:2024-10-11 07:53:06 瀏覽:69
牡丹有葯用 發布:2024-10-11 07:52:20 瀏覽:611
牡丹江收費站圖片 發布:2024-10-11 07:38:43 瀏覽:683
荷花擬人畫 發布:2024-10-11 07:35:29 瀏覽:858
木那紫羅蘭翡翠手鐲 發布:2024-10-11 07:03:16 瀏覽: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