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打開七夕節

打開七夕節

發布時間: 2024-01-12 07:21:11

七夕的來歷和習俗

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是一首想像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句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乞巧
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收藏下載復制完善
古詩文網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注釋
乞巧節:古代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舊時風俗,婦女們於這一天牛郎織女相會之夜穿針,向

② 七夕是什麼時候

七夕的時間為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搭扮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晚上舉行,故名「七夕」。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

「七月初七」也與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有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

七夕的節日習俗

1、鬥巧

七夕鬥巧,判定鬥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團櫻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輸巧」「蘭夜鬥巧」和「投針驗巧」等幾種形式。

2、種生求子

漢族節日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芽,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瓷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3、拜神

粵西部分鄉村有在七月七日做籺拜神的習俗。根據傳統習俗,人們先拜廟塌枝叢里的「老爺」(菩薩),再拜土地公。拜神的貢品一般有籺、三茶五酒、水果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夕節

③ 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七夕情人節,是我國的傳統情人節。它源於漢代,並於東晉的《西京雜記》有著詳盡內的漢代七夕記載。起初七容夕節又被稱為乞巧節,是年輕的女子通過一系列的女工活動,向織女星祭拜,乞求智巧與美好姻緣的節日。七夕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文化節日,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到來,也就是2018年8月17日,七夕節是象徵愛情的節日,是紀念「牛郎與織女鵲橋會」的日子!也被稱為「東方的情人節」!在農村,七夕節的別稱有很多,最常聽到的是「乞巧節」,還有「女兒節」,「穿針節」等說法,其實是,過去農民對自然崇拜的一種表現!

④ 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就是七夕節。

在中國,牛郎織女的故事,大概是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民間傳說。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是這么寫的:

「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放牛娃戀上了女神,很勵志,但並非一片坦途。雖被拆散,又終獲一年一度相會,故事算是有了一個「光明的結局」,但終究還是一個傳說。而這個傳說究竟是悲劇還是喜劇,見仁見智。

其實這個故事還有一段,描述的是鵲橋:「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kūn),相傳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河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七夕晚上,如果你能看到喜鵲,不妨留意一下,看看它們頭頂是否突然變禿。因為七夕這晚,喜鵲們會搭成橋梁,牛郎織女在銀河東岸相會時,從它們頭頂走過去,一夜之間,喜鵲頭上的毛都被踩禿了。

現在很多人將七夕節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如果從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角度來看,這個說法並不無道理。節日,從來都滿載著人們的情感寄託。在這一天,熱戀的人看到的是「柔情似水」「佳期如夢」;苦戀的人看到的是「飛星傳恨」「迢迢暗度」;被異地戀虐得不要不要的人看到的是「兩情久長」「朝朝暮暮」。

⑤ 七夕情人節是指

七夕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又稱乞巧節、女兒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我國古代,關於七夕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這一天是牛郎織女一年一次相會的日子。七夕節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被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

什麼是七夕情人節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主要習俗有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七夕節是女子們的專屬節日。

關於七夕有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但是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了牛郎。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逗戚頌天宮,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喜鵲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山鄭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流傳至部分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仔做等,他們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⑥ 七夕節的習俗。這天我們該干什麼

七夕節的習俗:

1、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

2、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3、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

這天可以乾的事:

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⑦ 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七夕情人節是很多年輕人十分喜歡的節日,那麼2017年的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17年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2017年七夕情人節是:2017年8月28日 農歷七月初七 星期一 七夕情人節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

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的'確是很熱鬧的。

牛郎和織女的傳說

現在很多人希望把「七夕」定為「中國的情人節」。而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這個故事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大東》:「?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說織女三星像分開兩腳,一天七次行進,雖然如此,也不能織布成紋;那明亮的牽牛星,也不能用來駕車。《史記天官書》描述天體運行,有「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右將」、「其北織女,織女,天孫女也」句。河鼓,就是牽牛星,中間大星,左右兩小星。這就是牛郎和一對兒女的原型。織女星,又名天孫,這也是神話中織女是天帝第七孫女說的來源。

到漢代末年,《古詩十九首》中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又比如曹丕《燕歌行》中說「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都已經把織女和牽牛看成一對情人了。所以秦漢時代應該是牛郎織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階段。湖北雲夢睡虎地區出土的「秦簡」中就有了「牽牛以取(娶)織女而不果」的記錄。

「牛郎織女」的故事情節在南朝梁時殷芸的《小說》中已有粗略的梗概。當時還有很多類似的記載,比如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周處的《風土記》,都有牽牛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而20世紀初在敦煌石窟發現的《搜神記》中「田昆侖」和宋初《太平廣記》中「郭翰」這兩則故事,對明清時代牛郎織女故事的完成有更大的影響。

「田昆侖」的故事說田昆侖是窮漢,一天看到三個仙女在河中洗澡,於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結果兩個年長的仙女各自抱衣乘風而去,只有最小的仙女不敢出水,後來嫁給了田昆侖。他們生了個兒子田章。後來天女返回天庭,又出現了兒子田章尋母的故事。

「郭翰」的故事內容也大同小異。只是這郭翰是個「姿度美秀,善談論,工草隸」的文人,說他有天在庭院中觀月,忽見織女下凡,結果情投意合,私訂終身。此後,織女夜夜來往於天上人間。有一天織女忽然對郭翰說:天帝知道此事後,命我不許再來,我們永別了。這郭翰悲傷成疾,織女在天上知道後,派了個使女下凡,贈詩兩首,其中一首說:「情人終已矣,良會更何時。」這則記述可以說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文人化。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那麼牛郎織女故事的發生地究竟在哪裡?說法也很多。河北鹿泉、江蘇太倉、山東沂源、黃河河套,以及日本福岡,都被稱為「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其實這些說法大多數代表了人們的美好願望,比如日本福岡說只是當地人的一種美好願望。


熱點內容
風雨百合 發布:2024-10-11 01:49:51 瀏覽:89
qq炫舞2情人節 發布:2024-10-11 01:49:50 瀏覽:72
茉莉花促開花 發布:2024-10-11 01:39:48 瀏覽:59
中式綠植店 發布:2024-10-11 00:55:51 瀏覽:866
2017vn情人節皮膚 發布:2024-10-11 00:50:41 瀏覽:992
盆栽富貴竹圖片欣賞 發布:2024-10-11 00:36:33 瀏覽:209
河北區訂鮮花 發布:2024-10-10 23:32:12 瀏覽:4
靈石公園鬱金香 發布:2024-10-10 23:23:10 瀏覽:405
櫻花酥保存 發布:2024-10-10 23:03:17 瀏覽:113
橋斷七夕 發布:2024-10-10 22:55:23 瀏覽: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