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長河

七夕長河

發布時間: 2024-02-28 18:25:43

① 關於七夕的詩句對聯

1.有關七夕的律詩或對聯

【古詩十九首 迢迢牽牛星(漢)】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樂府詩集 卷四十五清商曲辭二 七日夜女歌九首】 三春怨離泣,九秋欣期歌。駕鸞行日時,月明濟長河。

長河起秋雲,漢渚風涼發。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金風起漢曲,素月明河邊。七章未成匹,飛燕起長川。

春離隔寒暑,明秋暫一會。兩嘆別日長,雙情若飢渴。

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桑蠶不作繭,畫夜長懸絲。

靈匹怨離處,索居隔長河。玄雲不應雷,是儂啼嘆歌。

振玉下金階,拭眼矚星蘭。惆悵登雲軺,悲恨兩情殫。

風驂不駕纓,翼人立中庭。簫管且停吹,展我敘離情。

紫霞煙翠蓋,斜月照綺窗。銜悲握離袂,易爾還年容。

【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 南北朝 謝惠連】 落日隱櫩楹,升月照簾櫳。團團滿葉露,析析振條風。

蹀足循廣除,瞬目矖曾穹。雲漢有靈匹,彌年闕相從。

遐川阻昵愛,修渚曠清容。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

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傾河易回斡,欵情難久?洝? 沃若靈駕旋,寂寥雲幄空。

留情顧華寢,遙心逐奔龍。 沉吟為爾感,情深意彌重。

【七夕 唐 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白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 長恨歌(唐)白居易 】 七月七日長生殿, 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做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 七夕 (唐)白居易 】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 七夕 (唐)羅隱 】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 七夕(唐)宋之問 】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雲請,歸輪佇日輸。

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 他鄉七夕 (唐)孟浩然 】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 七夕 (唐)曹松 】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 秋夕 (唐)杜牧 】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 七夕二首 (唐)劉禹錫 】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

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

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 天衢啟雲帳,神馭上星橋。

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餘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

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 【 七夕 (唐)沈?縉?】 秋近雁行稀,天高鵲夜飛。

妝成應懶織,今夕渡河歸。 月皎宜穿線,風輕得曝衣。

來時不可覺,神驗有光輝。 【 七夕詩 (唐)趙璜 】 烏鵲橋頭雙扇開,年年一度過河來。

莫嫌天上稀相見,猶勝人間去不回。 欲減煙花饒俗世,暫煩雲月掩樓台。

別時舊路長清淺,豈肯離情似死灰。 【 七夕 (唐)祖詠 】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 七夕 (唐)楊朴 】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 七夕 (唐)徐凝 】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 菩薩蠻 (宋)蘇軾 】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聞月墮星河轉。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 鵲橋仙 (宋)秦觀 】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鷓鴣天 (宋)晏幾道 】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 二郎神 (宋)柳永 】 炎光初謝,過暮雨芳塵輕灑。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

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閑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運巧思穿針樓上女,抬粉面雲鬢相亞。

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 【 古別離(宋)庚肩吾】 古人謾歌西飛燕,十年不見狂夫面。

三更風作切夢刀,萬轉愁成系腸線。 所嗟不及牛女星,一年一度得相見 【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醍兒雨,醍兒風。

2.七夕節相關詩句、對聯

1、詩句 (1)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佚名《迢迢牽牛星》 (2)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3)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4)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乞巧》 (5)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

——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6)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張埜《奪錦標·七夕》 (7)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

——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2、對聯 (1)上聯:雲漢秋高,涼生七夕;下聯:天街夜永,光耀雙星 (2)上聯:銀河橫阻相思路;下聯:喜鵲頻添重聚橋 (3)上聯:織女三更傳愛語;下聯:牛郎七夕渡銀河 (4)上聯:銀漢迢迢,一夕歡娛,雙星難止千行淚;下聯:紅塵滾滾,百年好合,佳侶欣傾萬縷情 (5)上聯:雲漢秋高,織女停梭槎泛海;下聯:天街夜永,牽牛迎輦鵲填河 。

3.七夕節相關詩句、對聯

1、詩句

(1)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佚名《迢迢牽牛星》

(2)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3)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4)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乞巧》

(5)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吳文英《惜秋華·七夕》

(6)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張埜《奪錦標·七夕》

(7)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2、對聯

(1)上聯:雲漢秋高,涼生七夕;下聯:天街夜永,光耀雙星

(2)上聯:銀河橫阻相思路;下聯:喜鵲頻添重聚橋

(3)上聯:織女三更傳愛語;下聯:牛郎七夕渡銀河

(4)上聯:銀漢迢迢,一夕歡娛,雙星難止千行淚;下聯:紅塵滾滾,百年好合,佳侶欣傾萬縷情

(5)上聯:雲漢秋高,織女停梭槎泛海;下聯:天街夜永,牽牛迎輦鵲填河

4.有關七夕的對聯或律詩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白居易 《七夕》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恨河梁。 ——魏曹丕《燕歌行》詩經·小雅·大東》有: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岐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睕彼牽牛,不以報箱。」 大意是說:銀河兩岸的牽牛星、織女星,徒有其名,卻不會織布,不能拉車。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問,脈脈不得語。」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王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盆。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 祖詠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 樂府詩集 卷四十五清商曲辭二 七日夜女歌九首】 三春怨離泣,九秋欣期歌。

駕鸞行日時,月明濟長河。 長河起秋雲,漢渚風涼發。

含欣出霄路,可笑向明月。 金風起漢曲,素月明河邊。

七章未成匹,飛燕起長川。 春離隔寒暑,明秋暫一會。

兩嘆別日長,雙情若飢渴。 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

桑蠶不作繭,畫夜長懸絲。 靈匹怨離處,索居隔長河。

玄雲不應雷,是儂啼嘆歌。 振玉下金階,拭眼矚星蘭。

惆悵登雲軺,悲恨兩情殫。 風驂不駕纓,翼人立中庭。

簫管且停吹,展我敘離情。 紫霞煙翠蓋,斜月照綺窗。

銜悲握離袂,易爾還年容。 【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 南北朝 謝惠連】 落日隱櫩楹,升月照簾櫳。

團團滿葉露,析析振條風。 蹀足循廣除,瞬目矖曾穹。

雲漢有靈匹,彌年闕相從。 遐川阻昵愛,修渚曠清容。

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 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傾河易回斡,欵情難久?洝?沃若靈駕旋,寂寥雲幄空。留情顧華寢,遙心逐奔龍。

沉吟為爾感,情深意彌重。 【七夕 唐 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白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 長恨歌(唐)白居易 】 七月七日長生殿, 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做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 七夕 (唐)羅隱 】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 七夕(唐)宋之問 】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雲請,歸輪佇日輸。 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 他鄉七夕 (唐)孟浩然 】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 七夕 (唐)曹松 】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 秋夕 (唐)杜牧 】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 七夕二首 (唐)劉禹錫 】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

天衢啟雲帳,神馭上星橋。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餘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

【 七夕 (唐)沈?縉?】 秋近雁行稀,天高鵲夜飛。妝成應懶織,今夕渡河歸。

月皎宜穿線,風輕得曝衣。來時不可覺,神驗有光輝。

【 七夕詩 (唐)趙璜 】 烏鵲橋頭雙扇開,年年一度過河來。 莫嫌天上稀相見,猶勝人間去不回。

欲減煙花饒俗世,暫煩雲月掩樓台。 別時舊路長清淺,豈肯離情似死灰。

【 七夕 (唐)祖詠 】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 七夕 (唐)楊朴 】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 七夕 (唐)徐凝 】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 菩薩蠻 (宋)蘇軾 】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聞月墮星河轉。

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

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 鵲橋仙 (宋)秦觀 】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鷓鴣天 (宋)晏幾道 】 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橋成漢渚星波外,人在鸞歌鳳舞前。 歡盡夜,別經年,別多歡少奈何天。

情知此會無長計,咫尺涼蟾亦未圓。 【 二郎神 (宋)柳永 】 炎光初謝,過暮雨芳塵輕灑。

乍露冷風清庭戶爽,天如水,玉鉤遙掛。應是星娥嗟久阻,敘舊約飆輪欲駕。

極目處微雲暗度,耿耿銀河高瀉。 閑雅!須知此景,古今無價。

運巧思穿針樓上女,。

5.臘八、七夕節詩句,對聯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秋夕

(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迢迢牽牛星 (梁)蕭統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道光皇帝

《臘八粥》

一陽初復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

應節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

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賞佳品達妙門,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昇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001 殷曰清祀;

夏號嘉平。

002 葭灰吹陸北;

梅萼破枝南。

003 戊社酬神喧臘鼓;

丁農分肉試鸞刀。

004 侵凌雪色還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條。

005 洛下僧分臘八粥;

吳中市有上元燈。

006 祭虎迎貓循舊例;

廋羊伏臘縱新談。

007 三代之英,有志未逮;

一年得順,既臘而歸。

6.七夕節對聯大全

上聯:乞巧;下聯:化生。

上聯:雙星節;下聯:九華燈。上聯:槎泛海;下聯:鵲填河。

上聯:翠梭停織;下聯:銀漢橫秋。上聯:五夜照天漢;下聯:雙星會女牛。

上聯:橋填聞噪鵲;下聯:河渡眷牽牛。上聯:郭公果膺壽考;下聯:楊妃私語長生。

上聯:天街夜永雙星會;下聯:雲漢秋高半月明。上聯:晨起曝衣憑小閣;下聯:宵來設果拜中庭。

上聯:雲漢秋高,涼生七夕;下聯:天街夜永,光耀雙星。上聯:好語到來,雲軿星駕;下聯:巧思乞到,瓜果幾筵。

上聯:帝女合歡,水仙含笑;下聯:牽牛迎輦,翠雀凌霄。上聯:香滿春台,乘逢七夕求相娶;下聯:聲和鳳侶,羞道今朝是嫁時。

上聯:天上幽期,人間乞巧,光轉銀繩垂玉露;下聯:夢中歡會,河畔凝眸,淚垂彩錦擲金梭。上聯:疏星殘夢,梭影瑤池,縷縷相思天河畔;下聯:澹月長空,秋期銀漢,年年聚散此宵中。

上聯:帝女合歡,盈盈淚水天橋濺;下聯:牽牛含笑,脈脈情思喜鵲傳。上聯:兩地相隔,往日牛郎常拭淚;下聯:七夕已至,今宵織女要停工。

上聯:織女牛郎,閱盡此間春色去;下聯:卧龍鳳雛,借得銀河鵲橋來。上聯:一水相隔,往日牛郎常拭淚;下聯:七夕已至,今宵織女欲過橋。

上聯:明月皎皎,白露團團,牽牛渡水,帝女停梭,朗朗星橋翩翩鵲;下聯:素心幽幽,銀河澹澹,鴻雁傳書,魚箋寄恨,盈盈珠淚剪剪風。

7.誰知道關於七夕節的對聯

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8.關於七夕的經典對聯精選

上聯:五夜照天漢 下聯:雙星會女牛 上聯:橋填聞噪鵲 下聯:河渡眷牽牛上聯:郭公果膺壽考 下聯:楊妃私語長生 上聯:天街夜永雙星會 下聯:雲漢秋高半月明 上聯:晨起曝衣憑小閣 下聯:宵來設果拜中庭 上聯:雲漢秋高,涼生七夕 下聯:天街夜永,光耀雙星 上聯:好語到來,雲軿星駕 下聯:巧思乞到,瓜果幾筵 上聯:帝女合歡,水仙含笑 下聯:牽牛迎輦,翠雀凌霄 上聯:香滿春台,乘逢七夕求相娶 下聯:聲和鳳侶,羞道今朝是嫁時 上聯:天上幽期,人間乞巧,光轉銀繩垂玉露 下聯:夢中歡會,河畔凝眸,淚垂彩錦擲金梭 上聯:疏星殘夢,梭影瑤池,縷縷相思天河畔 下聯:澹月長空,秋期銀漢,年年聚散此宵中 上聯:帝女合歡,盈盈淚水天橋濺 下聯:牽牛含笑,脈脈情思喜鵲傳 上聯:兩地相隔,往日牛郎常拭淚 下聯:七夕已至,今宵織女要停工 上聯:織女牛郎,閱盡此間春色去 下聯:卧龍鳳雛,借得銀河鵲橋來 上聯:一水相隔,往日牛郎常拭淚 下聯:七夕已至,今宵織女欲過橋 上聯:明月皎皎,白露團團,牽牛渡水,帝女停梭,朗朗星橋翩翩鵲 下聯:素心幽幽,銀河澹澹,鴻雁傳書,魚箋寄恨,盈盈珠淚剪剪風 上聯:織女牛郎,閱盡此間春色去; 下聯:卧龍鳳雛,借得銀河鵲橋來。

上聯:雲漢秋高,涼生七夕; 下聯:天街夜永,光耀雙星。 上聯:一水相隔,往日牛郎常拭淚; 下聯:七夕已至,今宵織女欲過橋。

上聯:一雙木偶,左男右女心相印; 下聯:兩個戀人,你意我情愛永恆。 上聯:香滿春台,乘逢七夕求相娶; 下聯:聲和鳳侶,羞道今朝是嫁時。

② 七夕的歷史(起源和發展)

七夕」是我國有悠久傳統的民族節日,又稱乞巧節、女兒節、少女節、七娘會、雙七節、香橋會、巧節會。農歷的七月七日這一天還有魁星節、曬書節、神仙節、七夕水、盤古王節(七月節)以及耕牛生日等節日名稱。名稱不同,其過節的民俗內容也不同。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名稱,這么多的不同過節方式,就是因為這個日子積淀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和人們對生活詮釋,所以難以放棄。縱觀「七夕」在我國的發展史,凡是動亂時期它是最容易被人們淡化的,凡是安定時期又是最讓人掛牽的。現在又到了一個重新掛牽「七夕」的時期 了。

一、「七夕」的由來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七夕」即陰歷七月初七夜,如今被稱作「中國情人節」的傳統節日,為什麼定在七月七日夜呢?說起來,與湖南郴州還有些關系,郴州在漢初設為桂陽郡,在漢、魏、晉、南北朝及隋唐一些階段就叫桂陽。桂陽是個出仙人與神話的地方,西漢即有《桂陽列仙傳》,其中有個叫「成武丁」的成仙,很出名。《神仙傳》、《列仙傳》、《太平廣記》、《中國神話人物辭典》都有其傳,牛郎織女的相會日期,就是他透露出來的。南朝志怪小說集《續齊偕記》中記:「桂陽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間,忽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諸仙悉還宮;吾向已被召,不得停,與爾別矣。』弟當問:『織女何事渡河?兄當何還?』答曰:『織女暫詣牽牛,吾去後三十年當還耳。』明旦,成武丁所在。世人至今猶雲七月七日織女嫁牽牛。」茅盾先生在《中國神話研究》一書中,就引用了這個故事。

公元前208年。戰國時項梁擁楚懷王羋槐之孫牧羊人熊心為懷王。公元前206年,項羽佯尊熊心為義帝,從彭城(今江蘇徐州)遷都郴縣。同年秋,楚懷王熊心在郴縣過了異鄉的第一個七夕節不久,就被項羽暗地派九江王英布追到郴州,將義帝殺害。現在郴州仍存義帝陵. 據《中華長江文化大系》 第二章 所載:現代學者研究,由牛郎織女神話形成的民俗節日,時間當在戰國,地點則在楚國,湖南桂東隸屬於楚國,.楚懷王就曾置七夕,後來才流傳為全國性的節日。「「七夕節」又叫「七巧節」,如今被稱作「中國情人節」的傳統節日。是我國的一種民族文化精品,據說湖南郴州桂東仙緣橋是牛郎織女在凡間相會的地方 「七夕節」的習俗和「牛郎織女」在桂東仙緣橋上相會的故事,在當地流傳的十分歷史悠久。

二、「七夕」的發展
節日是一種文化現象,不管它的產生有多少個理由,如果不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就會被無情地淘汰。「七夕」能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存在並發展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上層統治者的參與和提倡。七夕正式定為國家節日是在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朝廷宣布在全國實行夏歷,並將二十四節氣訂入歷法,並明確: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重陽及春秋社日、冬祭臘日等為節日,形成定製。七夕在漢代是個重要的慶祝日,因為漢武帝的生日是乙酉年(公元前156年)七月七日誕生與漪蘭殿。又傳說元封五年(公元前110年)時,王母娘娘曾到皇宮會見過漢武帝,更給七夕加上一層神聖的光環。(2)神話故事的嵌入。牛郎織女故事起源何時,口頭傳說時期的事目前不好確定,就是古代所指的牛郎星、織女星究竟是哪顆星星,爭議也是比較多的。從現在據有的文獻資料看,把牛郎和織女說成相互愛戀、結婚、生子、被銀河分離、七夕相會形成完整故事是在南北朝時期。當時社會震盪,傳統的儒學受到沖擊,學術思想比較自由,民間文學非常發達。國家分成南北,戰爭使人民妻離子散,人們渴望統一安定的生活,於是牛郎織女一對恩愛夫妻被人為分割大河兩岸的悲劇引起同情,越傳越廣,越傳內容越豐富,以至進入許多文人的作品中,使七夕從漢代以宮廷為主的歡慶節日,演變成以民間為主的情感節日。

七月七日的民俗活動更加生動具體,傳說也越來越貼近平民百姓,如織女可以使婦女手巧,黃牛可以使人致富,神仙可以下凡接人上天離開人間苦難……為了延長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時間,有的地方甚至出現這樣的習俗:七月七日白天殺公雞,以免打鳴驚醒正在相會的牛郎織女。有人說西方節日以宗教為主,中國節日以親情為主,是有道理的。
(3)祭祀和宗教內容的滲入推動節日民俗發展。南北朝以後,唐朝統一了全國,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繁榮。在唐宋時期,牛郎和織女進一步神化,由被人同情的拆散夫妻而變成能主宰天下耕作和織綉的神仙,成為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共同祭祀的神靈。唐朝皇宮內白天用陽起石染輕彩,作連理花千餘朵,當午散於庭中,隨風而上為「渡河吉慶花」;晚上以錦彩結成樓閣,列花果酒炙,設坐以祀二星。宋代時又把牛郎、織女這一對神仙和佛經天龍八部中的『摩 羅』聯系起來,每到七夕把牛郎、織女製成土偶泥人形象,擺在桌上供奉。供奉摩 羅代表牛郎、織女到明代仍很盛行,不過除了泥制的還有木雕,甚或還有金銀製品。到了清代,七夕的民俗活動更加成熟,豐富,除了沿襲歷代流傳下來的供「五子」、賀雙星、求靈巧、水浮針、看巧雲、拜魁星……以外,還增加上演《天河配》、《長生殿》節令戲,使七夕成為娛樂性很強的傳統節日。
三、「七夕」的文化特徵
節慶是一種民俗文化現象、研究節慶文化應從這個節慶的文化精神、節慶用具、節慶用語、節慶飲食、節慶禁忌、節慶日期等方面內容入手。每個節慶均有自己的文化特徵,我覺得七夕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情」字,表達了中國人對夫妻情的態度和理想。老百姓說:「久別賽新婚」,宋朝秦觀在《鵲橋仙》中說「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反映了家庭與社會關系,道出了「千秋不仗片時爭」的處世哲學。牛郎織女相會,滿天的喜鵲都向天河撲去,互相咬著尾巴為他們搭橋,這是一幅壯麗的天人和諧的圖畫,善良和博愛的凱歌。中國人追求的是愛情的永久,而不是一時的歡娛;是情感的相互交流夫妻恩愛,而不是一時的男女相互吸引。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說「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追求永恆,是七夕節慶文化的特徵,我相信七夕這個傳統節日也確實有它的永恆性,這是因為:(1)只要能看到銀河,人們就會聯想到牛郎織女這個美麗的傳說故事。七夕正值夏末秋初之時,白天巧雲布天,夜晚星光燦爛,是人們在戶外觀天的好季節。近年來,由於城市化加速,街區照明亮度大,影響了觀天的效果,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終究要追求「回歸自然」。七夕到戶外觀天,會成為節日「時尚」的,七夕由於和天象聯系在一起,使其具有長期的生命力。(2)七夕歌頌的是夫妻恩愛,和諧穩定。只要有家庭存在,夫妻白頭到老就是人生幸福的一大追求。社會競爭越激烈,夫妻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越重要,現在講銀婚、金婚、鑽石婚……都是對夫妻生活的贊美。七夕的文化內涵與社會生活聯系如此緊密,人們需要有一個展示夫妻情感和周邊為其進行祝福的機會。所以七夕在當代更具時尚性。(3)傳統節日是中華文化的有效載體,中華的振興必然要表現在文化的繁榮。七夕這個節日的綜合性和獨特性,是中華節慶文化的重要代表又是每年節慶周期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有了它才使得節慶文化豐富多彩,失去它就失去了節慶文化的完整性,所以它不會被人們忘記。 七夕這個節日從先秦到現代,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在這幾千年中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社會的原因這個節日有興有衰,歷經風雨洗禮,不斷變化發展,形成了能夠滿足民眾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傳統節日,調節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萬物間的種種關系,是不可替代的寶貴精神財富。現在我們應該是一要尊重,二要研究,三要發展,使傳統節日在凝聚中華民族凝聚力方面,發揮應有作用。

③ 我知道「乞巧」又名( )。這個古代的節日是每年的( )月( )日。「長河」又叫

「乞巧」又復名(七夕 )。:俗稱制「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
」這個古代的節日是每年的( )月( )日。」: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
「長河」又叫 :天河

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中國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
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④ 白居易關於七夕的詩詞《七夕》鑒賞

《七夕》


唐代: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譯文


抬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銷旦一樣的。


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著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注釋


煙霄:雲霄。


歡情與離恨:神話故事,織女為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來到人間,自嫁與河西牛郎後,織造乃斷。天帝大怒,責令她與牛郎分離,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此宵:七月七日。


賞析


首句「煙霄微月澹長空」由寫景人手。一彎殘月掛在高高的夜空,顯得孤寂凄涼。這為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的相會提供了背景,同時渲染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與人物的心境相合。從首句對環境的描寫,使讀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感悟到《七夕》令人感傷的基調。


「銀漢秋期萬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題面,「萬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現了自然界銀河天象的永恆狀態。意思是說,「秋期」的銀河總是「微月澹長空」,從而進一步渲染了凄涼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說,分居銀河東、西兩邊的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只能懷著深長的情思隔銀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會」。這是多麼可悲、可嘆的故事!於是,詩人以詠嘆的抒情筆調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終於相聚在一起,說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他們會珍惜分分秒秒難得的時光,溫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遺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暫的歡聚後,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後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題面「七夕」。


擴展閱讀:白居易的文學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他的詩歌主張和詩歌創作,以其對通俗性、寫實性的突出強調和全力表現,在中國詩佔有重要的地位。在《與元九書》中,他明確說:「仆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閑適詩,獨善之義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諷喻、閑適、感傷、雜律四類詩中,前二類體現著他「奉而始終之」的兼濟、獨善之道,所以重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文學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而他的詩歌主張,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諷諭詩的創作而發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現出重寫實、尚通俗、強調諷喻的傾向:「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俾辭賦合炯戒諷喻者,雖質雖野,采而獎之。」(六十八《議文章》)詩的功能是懲惡勸善,補察時政,詩的手段是美刺褒貶,炯戒諷喻,所以他主張:「立采詩之官,開諷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詩》)他反對離開內容單純地追求「宮律高」、「文字奇」,更反對齊梁以來「嘲風月、弄花草」的艷麗詩風。在《新樂府序》中,他明確指出作詩的標準是:「其辭質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於樂章歌曲也。」這里的「質而旅斗蘆徑」、「直而切」、「核而實」、「順而肆」,分別強調了語言須質朴通俗,議論須直白顯露,寫事須絕假純真,形式須流利暢達,具有歌謠色彩。也就是說,詩歌必須既寫得真實可信,又淺顯易懂,還便於入樂歌唱,才算達到了極致。


白居易對詩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補察時政。所以他緊接著說:「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新樂府序》)在《與元九書》中,他回顧早年的創作情形說:「自登朝來,年齒漸長,閱事漸多,每與人言,多詢時務;每讀書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為時為事而作,首要的還是「為君」而作。他也說:「但傷民病痛,不識時忌諱」(《傷唐衢二首》其二),並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諷諭詩,但總體指向卻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寄唐生》)。因為只有將民情上拆帶達天聽,皇帝開壅蔽、達人情,政治才會趨向休明。


《琵琶行》與《長恨歌》是白居易寫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藝術表現上的突出特點是抒情因素的強化。與此前的敘事詩相比,這兩篇作品雖也用敘述、描寫來表現事件,但卻把事件簡到不能再簡,只用一個中心事件和兩三個主要人物來結構全篇,諸如頗具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作者寥寥數筆即將之帶過,而在最便於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環境氣氛渲染上,則潑墨如雨,務求盡情,即使《琵琶行》這種在樂聲摹寫和人物遭遇敘述上著墨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聲和事緊緊聯結在一起,聲隨情起,情隨事遷,使詩的進程始終伴隨著動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這兩篇作品的抒情性還表現在以精選的意象來營造恰當的氛圍、烘托詩歌的意境上。如《長恨歌》中「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琵琶行》中「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類詩句,或將凄冷的月色、淅瀝的夜雨、斷腸的鈴聲組合成令人銷魂的場景,或以瑟瑟作響的楓葉、荻花和茫茫江月構成哀涼孤寂的畫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傷、悵惘意緒為詩中人物、事件統統染色,也使讀者面對如此意境、氛圍而心靈搖盪,不能自已。


熱點內容
櫻花大戰簡體 發布:2025-01-20 07:22:51 瀏覽:127
女黑俠木蘭花全集txt 發布:2025-01-20 07:20:38 瀏覽:857
三色球盆栽 發布:2025-01-20 07:18:44 瀏覽:813
茶道七夕 發布:2025-01-20 07:02:44 瀏覽:711
描寫一束鮮花 發布:2025-01-20 07:01:50 瀏覽:973
佛是你心中的一朵蓮花 發布:2025-01-20 06:39:22 瀏覽:345
家庭菊花插花 發布:2025-01-20 06:34:23 瀏覽:262
櫻花的折紙方法 發布:2025-01-20 06:34:15 瀏覽:627
絲網花製作視頻鬱金香 發布:2025-01-20 06:32:09 瀏覽:486
盆景宜擺多高 發布:2025-01-20 06:17:14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