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孤影

七夕孤影

發布時間: 2021-02-02 06:57:17

Ⅰ 有關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的詩句各五句

1、關於春節

彈唱迎春節,東風天地新。(老舍《一九六五年春節與北京曲藝團諸友歡聚得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葉顒《已酉新正》)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孟浩然《田家元日》)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文徵明《拜年》)

2、關於元宵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李商隱《觀燈樂行》)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詞》)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3、關於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王禹偁《清明》)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4、關於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文秀《端午》)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李隆基《端午》)

今日青山端午節,不勞拈出再施呈。(釋宗演《頌古二十四首》)

摩挲兩眼摺紙衾,人道今辰正端午。(白玉蟾《端午述懷》)

5、關於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林傑《乞巧》)

年年七夕晴光里,宮女穿針盡上樓。(王涯《宮詞三十首》)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東西一水隔,迢遞兩年愁。(權德輿《七夕》)

彎橋銷盡愁奈何,天氣駘盪雲陂阤。(溫庭筠《七夕》)

6、關於中秋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軒。(白居易《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中秋八月祥風遍,慢上東輪雲游轉。(宋太宗《緣識》)

枉值中秋半,長乖宿洞庭。(無可《中秋月》)

玉露中秋夜,金波碧落開。(徐放《奉和武相公中秋錦樓玩月得來字》)

中秋朗月靜天河,烏鵲南飛客恨多。(劉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7、關於重陽

重陽佳節菊花貴,婀娜如金葉青翠。(宋太宗《緣識》)

重陽卧看登高侶,滿把茱萸只自愁。(陸游《秋夜》)

白玉階前菊蕊香,金杯仙醞賞重陽。(和凝《宮詞百首》)

高秋風日過重陽,佳節坤成啟未央。(王國維《頤和園詞》)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王昌齡《九日登高》)

8、關於冬至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杜甫《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小臣曾讀三王紀,冬至由來始祭天。(邊貢《迎鑾曲(十首)》)

春來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楊凝式《雪晴》)

9、關於除夕

除夕陰寒怕卷簾,雨聲斷續下疏檐。(劉克庄《除夕》)

除夕春朝共此辰,強憑迎送說新陳。(周永年《歲除立春》)

除夕愁難破,還家夢愈頻。(鄭作《除夕》)

除夕無詩侶,燈窗酒獨斟。(黃庚《除夜即事》)

除夕風霜節,家人錦綺筵。(曾豐《除日送龍涎香與宋評事二首》)

Ⅱ 求 對下聯

小妹不抄才,思得以下幾句:

又是一年七月七
形單影只誰憐惜

又是一年七月七
鳳求凰音寄哀思

又是一年七月七
佳人難覓獨悲戚

又是一年七月七
舉杯邀月作良妻

又是一年七月七
紅豆擷盡猶人一

又是一年七月七
欲作連理知何期

Ⅲ 描寫「孤獨七夕」的詩有哪些

1.《燕歌行》(三國)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2.《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 (南北朝) 謝惠連

落日隱櫩楹,升月照簾櫳。團團滿葉露,析析振條風。蹀足循廣除,瞬目矖曾穹。雲漢有靈匹,彌年闕相從。遐川阻昵愛,修渚曠清容。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傾河易回斡,欵情難久悰。沃若靈駕旋,寂寥雲幄空。留情顧華寢,遙心逐奔龍。沉吟為爾感,情深意彌重。

3.《迢迢牽牛星》(南北朝) 蕭統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4.《七夕穿針》(南北朝) 柳惲

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

清露下羅衣,秋風吹玉柱。流陰稍已多,餘光亦難取。

5.《七夕》(唐) 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Ⅳ 有關七夕的詩

七夕節的詩句

年代:【唐】 作者:【杜牧】 體裁:【七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回螢。
天街夜色涼答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年代:【唐】 作者:【宋之問】 體裁:【五律】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雲請,歸輪佇日輸。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Ⅳ 七夕望鵲橋,輕倚闌珊,薄雲彼端,迢迢孤影徹難眠,斯人何夕見,不盼長久,卻盼長眠

小說:畫皮人偶師獨家首發/第五話 如煙(下)/小說_起點中文小說網_...
搖了搖頭,然後眼神空版冥的看權著窗外的月光,用輕柔若蘭的聲音緩緩的說道:「七夕望鵲橋,輕倚闌珊,薄雲彼端,迢迢孤影徹難眠,斯人何夕見,不盼長久,卻盼長眠...
是問句子的意思還是出處?

Ⅵ 王者榮耀孤影在哪裡直播,還有房間號

斗魚TV,房間號https://www.douyu.com/2056450,望採納。

Ⅶ 誰能幫我寫個7夕詩句,最好用上,我愛韓軍,。

我正風前弄秋思,愛意濃濃恨見晚。韓公堆北澗西頭,軍師西門佇獻捷。這是一首藏版頭詩。藏權頭詩是詩歌中一種特殊形式的詩體,它以每句詩的頭一個字嵌入你要表達的內容中的一個字,全詩每句中的頭一個字又組成一個完整的人名、地名、企業名或一句祝福。
藏頭詩涵義深、品位高、價值重,可謂一字千金,千古年來不僅被文人騷客所鍾愛,也同樣因為兼具娛樂而深受平民喜歡。但要想寫出藏頭詩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才可以。

Ⅷ 銷聲匿跡影如風 笑看人間幾多愁 七夕將至形蹤現 月下孤影憶相逢

淡定。淡定者得天下。

Ⅸ 《七夕》還是《秋夕》

秋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注釋:

秋夕:秋天的夜晚。
銀燭:白色而精美的蠟燭。
輕羅小扇:輕巧的絲質團扇。
天街:天庭,即天上。一作「天階」。
[今譯]
秋夜,白色的燭光映著冷清的畫屏;我手執綾羅小扇,輕輕地撲打螢火蟲。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涼;卧榻仰望星空,牽牛星正對織女星。
[解說]
這是寫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寫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心的孤凄。二句寫借撲螢以打發時光,排遣愁緒。三句寫夜深仍不能眠,以待臨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羨慕牽牛織女,抒發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評曰:「層層布景,是一幅著色人物畫。只『卧看』兩字,逗出情思,便通身靈動。」
[編輯本段]詩詞賞析
詩詞賞析一:此詩寫失意宮女孤獨的生活和凄涼的心境。"冷"和"涼"既是深秋的季節感覺,又是人物的生活感受。她生活在一個非人的環境里,沒有人氣,沒有朋友和親人,當然也沒有愛的溫暖生活的樂趣。但他似乎滿有興致,在凄涼的秋夜裡,時而獨自撲打流螢,時而痴痴地凝望著夜空中的牽牛和織女星。詩中的三個意象值得注意。小扇,因其秋來而不用,所以常被古代詩人用來象徵被冷落遺棄的女子。流螢,古人認為腐草化螢,螢總是生於荒涼之地。而宮女居住的地方竟有流螢,可見她被冷落很久了。牽牛織女星:象徵愛情也象徵離別。但那是有團聚期望的離別。這位宮女被冷落已久,或許她早已沒有得到恩寵的希望了,但她卻仍然苦苦地期待著。因為這期待是她生命的唯一意義。詩人不動聲色地寫出了深宮怨女寂寞歲月中無限凄涼的生命況味。
詩詞賞析二:這是寫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寫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心的孤凄。二句寫借撲螢以打發時光,排遣愁緒。三句寫夜深仍不能眠,以待臨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羨慕牽牛織女,抒發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評曰:「層層布景,是一幅著色人物畫。只『卧看』兩字,逗出情思,便通身靈動。」
詩詞賞析三:後兩句中的一個「卧」字,表現了宮女無限惆悵復雜的心情。
此詩一作王建詩。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有《樊川集》。公元宰相杜佑之孫。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人謂之小杜,以別於少陵。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人號「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宣和書譜》雲:「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裡。」董其昌《容台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此時年32歲。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朴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於《宣和書譜》《容台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於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採的一面。這種重辭採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
杜牧生平
據《唐才子傳》載,「後人評牧詩,如銅丸走坂,駿馬注坡,謂圓快奮爭也」。劉熙載在《藝概》中也稱其詩「雄姿英發」。細讀杜牧,人如其詩,個性張揚,如鶴舞長空,俊朗飄逸。
杜牧出生於詩書之家,雖不是鍾鳴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過半點窮。祖父杜佑不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學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這給了自幼好學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學功底,早在他參加科舉考試之際,就曾以一篇《阿房宮賦》傳誦於文士之間。太學博士吳武陵擊掌稱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門直薦。
杜牧確實有才華,而且政治才華出眾。他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三篇《孫子》註解,也寫過許多策論咨文。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大獲成功。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無相器,又生不逢時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氣息已一去不返,諸帝才庸,邊事不斷,宦官專權,黨爭延續,一系列的內憂外患如蟻穴潰堤,大唐之舟外滲內漏。杜牧死後不過數年,農民起義便如風起雲涌,再過五十年,江山易幟。「請數擊虜事,誰其為我聽」,杜牧的才能,湮沒於茫茫人海之中。
熟讀史書,看透時局,杜牧無法力挽狂瀾,只得無奈將一腔悲憤交於酒肆。對於杜牧而言,飲酒,成了療傷祛痛的樂事。
「高人以飲為忙事」,「但將酩酊酬佳節」,「半醉半醒游三日」……杜牧喜歡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著絲絲細雨,也不忘向牧童尋問酒家。杜牧詩中,飲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願「一世一萬朝,朝朝醉中去」。剛剛「乞酒緩愁腸」,卻不料又是「得醉愁蘇醒」。酒浸肝腸,愁縈心間,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發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聖天子壽無疆」的夢話來。那麼,就將這副身子,這腔醉意,連同滿腹的經綸,交付青樓佳人,交付紅顏知己,及時行樂,來個春滿人間。
杜牧風流得別具一格,風流得聲名遠播,在繁華的揚州,杜牧的足跡踏遍青樓,宿醉不歸。乃至淮南節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護。有一日,杜牧調任回京,牛僧孺勸他切莫「風情不節」,並且拿出兵卒們發回的滿滿一篋平安帖,杜牧見此,又愧又羞。正是「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字詞之間,滿是艷情。杜牧的風流軼事,與他的才華一樣,傳之於世。
杜牧最為膾炙人口的詩作,是詠史與七絕。杜牧的詠史,充滿著幽默與調侃,飽含借古鑒今之意。游經赤壁,他說,假如周瑜借不到東風,則將是「銅雀春深鎖二喬」,一反常人思維,給人以全新的視角。過華清宮,想起當年楊貴妃喜啖荔枝的情景,杜牧感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小中見大,雖未出現唐明皇半個字,卻點出當年安史之亂的個中原委。夜泊秦淮,歌舞昇平,可是,杜牧聽出來了,那是什麼樣的歌曲啊,分明是亡國之音,若照這樣下去,大唐亡國也指日可待了。杜牧詠史是表,諷今才為其里。
杜牧臨死之時,心知大限將至,自撰墓誌銘,但這篇短文寫得卻是平實無奇,絲毫不顯文豪手筆。據《新唐書》載,墓誌銘寫就,杜牧閉門在家,搜羅生前文章,對火焚之,僅吩咐留下十之二三。或許,在外人看來,杜牧一生,俊朗豪健,而他在強作笑顏、把酒盡興的背後,卻是不欲示人的悲涼吧?
杜牧小傳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他是宰相杜佑之孫。二十六歲舉進士,因為秉性剛直,被人排擠,在江西、宣歙、淮南諸使幕作了十年幕僚,「促束於簿書宴遊間」,生活很不得意。三十六歲內遷為京官,後受宰相李德裕排擠,出為黃州、池州等地刺史。李德裕失勢,內調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
杜牧看到唐帝國的種種內憂外患,政治上想有一番作為。他讀書注意「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地形之險易遠近,古人之長短得失」(《上李中丞書》)。善於論兵,作《願十六衛》《罪言》《戰論》《守論》,又注《孫子》。任地方官時也給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的某些作品表現了一定的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文宗太和元年朝廷派兵鎮壓滄州抗命的藩鎮,他寫了《感懷詩》,慨嘆安史之亂以來藩鎮割據、急征厚斂造成的民生憔悴,很想為國家作一點事。《郡齋獨酌》一詩更直接表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豈為妻子計,未去山林藏?平生五色線,願補舜衣裳。弦歌教燕趙,蘭芷浴河湟。腥膻一掃灑,兇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壽域富農桑。」又如《河湟》一詩:
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牧羊驅馬雖戎服,自發丹心盡漢臣。惟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閑人。
詩人通過河湟無力收復的事件,對朝政的昏亂和國勢的衰微,表示無限的憂憤。這個時候,朝廷里連元載這樣曾經想到收復河湟的人也沒有了。盡管河湟的人民還在戎服下面懷著繫念祖國的丹心,但是,舉國上下卻以麻木不仁、醉生夢死的態度來聽取從河湟涼州傳來的歌舞。他的《華清宮詩》:「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鄉」,也和這詩後兩句具有同樣沉痛的心情。《早雁》一詩則用比興的手法,以雁象徵邊地人民: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驚飛四散的哀鴻,象徵在回紇侵略蹂躪下逃回祖國的邊地人民。詩中既表現了對難民的體貼同情,也暗示統治者對他們的漠不關心,「仙掌」、「長門」,並非泛泛的修詞設色,「豈逐春風」也不僅僅是寫鴻雁秋來春返的自然現象。這兩首詩的思想內容和現實背景,和白居易《縛戎人》、《西涼伎》是相近的,但他用的是近體,寫得更簡練渾括。
他的詠史詩也很著名。有的詩是借歷史題材諷刺統治者的驕奢荒淫。如《過華清宮三絕句》中的兩首: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詩里通過人們所熟知的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含蓄而有力地諷刺了晚唐帝王們的荒淫享樂。其創作意圖和他不滿「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而作《阿房宮賦》是完全一致的。他另一些詠史作品,則帶有較為明顯的史論特色。如《赤壁》詩:「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烏江亭》詩:「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都是對歷史上興亡成敗的關鍵問題發表獨創的議論。他這種論史絕句的形式,後來頗為許多文人所仿效。
杜牧的抒情寫景的七言絕句,藝術上有很高的成就。例如: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江南春》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泊秦淮》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山行》
這些詩詞采清麗,畫面鮮明,風調悠揚,可以看出他才氣的俊爽與思致的活潑。前兩首在寫景中還流露出對時事的憂傷。但他的詩中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作品,有的詩帶有濃厚的個人潦倒失意的感傷情調,缺乏理想的光彩。而《遣懷》《贈別》《嘆花》等詩,更是專寫征歌狎妓的頹放糜爛生活。飲酒狎妓是唐代文人中流行的風氣,杜牧的這類詩更為後代無行的文人們所稱道。這些作品無疑是他詩中的糟粕。
杜牧作詩是比較重視思想內容的。他認為文章應「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兵衛」(《答庄充書》)。他很推崇李杜,說「李杜泛浩浩」,「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他的《李賀歌詩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賀歌詩是「騷之苗裔」,同時也指出他缺乏《離騷》那種「言及君臣理亂」,「有以激發人意」的思理。他說自己的創作是 「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於中間」(《獻詩啟》)。這些話,可以看出他在詩歌理論上的主張和創作上的積極追求。但在創作實踐上,他那些以華麗詞藻寫頹放享樂生活的詩,顯然和「不務奇麗,不涉習俗」的主張是自相矛盾的

Ⅹ 七夕來了.別人都成雙成對.而我卻孤影.為什麼

能錢
是可⒉能朋你你你..

丑種能⒈.的.多原友.長因可⒊
沒女.沒.有
可,

熱點內容
花語黑暗系 發布:2025-04-16 16:26:10 瀏覽:77
綬溪荷花池 發布:2025-04-16 16:21:03 瀏覽:253
紫羅蘭木手串辨別 發布:2025-04-16 16:19:38 瀏覽:850
七夕李廌 發布:2025-04-16 16:14:18 瀏覽:796
康乃馨鮮花可以放卧室嗎 發布:2025-04-16 16:10:21 瀏覽:286
模擬布百荷花 發布:2025-04-16 16:10:16 瀏覽:951
新冠病毒丁香 發布:2025-04-16 16:07:48 瀏覽:957
鮮花醞釀蜜糖 發布:2025-04-16 15:58:21 瀏覽:345
好一朵迎 發布:2025-04-16 15:53:16 瀏覽:64
看紫羅蘭永恆花園的感受 發布:2025-04-16 15:53:10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