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駐馬店

七夕駐馬店

發布時間: 2024-03-24 12:29:05

❶ 民間四大傳說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和《牛郎織女》。

中國古代民間傳說是口頭敘事文學,由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地方風物有關的故事組成,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本土民間文化的精華。

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不僅極具藝術魅力,而且具有獨特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意義,很多民間傳說流傳至今,並為現代人廣為流傳,其中《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傳說

七夕浪漫旅遊景點

山西普救寺:尋訪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

愛之說:普救寺是《西廂記》中崔鶯鶯與張生愛情故事的發生地,這里記載著崔鶯鶯與張生相識、相愛百轉周折的愛情足跡。

寺廟歷來都是清靜之地,與風月愛情扯不上關系,唯獨這里,被貼上了愛情的標簽。普救寺位於山西晉南永濟市(古稱蒲州)西北的蒲州古鎮里的西廂村,該寺距市區12公里,始建於隋朝初年。普救寺西側有一座13層、高40米的古塔,叫鶯鶯塔。鶯鶯塔具有奇特的回聲效應,在塔附近以石相擊,人們在一定位置便可聽到「咯哇、咯哇」的回聲,類似青蛙鳴叫。鶯鶯塔與北京天壇迴音壁、四川潼南石琴和河南三門峽市的蛤蟆塔並稱中國古代四大迴音建築。此外,還有鶯鶯墳、鶯鶯橋、白馬將軍廟等景點都值得一去。

在七夕這個中國傳統節日里,與心愛的人攜手一起去領略「待月西廂」及「白馬解圍」等難於言表的不盡情愫,為古人唏噓之時,更能讓你們珍惜眼前的幸福。

旅遊貼士:可從北京自駕前往,京石高速轉石太高速,太舊高速-環城高速-太原/羅城出口出,上大運高速-從大運高速出口向右轉,下祁縣/運城出口,走大運高速,運風高速,下永濟,前往238省道,在238省道向右轉,到達永濟市,西廂村。也可從北京乘到運城的火車,再轉大巴前往。

安徽天柱山:天柱山下再憶《天仙配》

愛之說:安慶是天然的情緣福地,不少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與傳說發生在這里,如《天仙配》、《孔雀東南飛》等,這里是年輕情侶們尋愛的不錯之地。

8月的天柱山,清幽涼爽,潭水與山林相映成趣,散布在山間各處的人文景觀博大精深。神話傳說中的七仙女與董永曾經快樂地生活在這片山林中,攜手步行在天柱山中,與愛人攜手走過這里的每一個地方,追憶七仙女與董永的愛情故事,讓你們的愛情在此刻升華。山腳下的湖泊傳說是七仙女下凡洗浴的地方,七夕期間天柱山還將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體驗纖夫情懷的漂流活動,而放飛心靈的熱氣球飛翔活動,野外騎術活動等都是增進彼此感情的好方式。

旅遊貼士:天柱山距安慶57公里,緊靠105、318國道和合九鐵路、高界高速公路,毗鄰合肥、安慶空港和長江水運碼頭,從高速公路可直達天柱山,交通便捷。

汝南梁祝故里:千古絕唱 唯美愛情

愛之說:《梁祝》的愛情故事被千古傳唱,成為各時代青年男女追求愛情最高境界的標准。趁七夕這個表達愛意的節日,跟TA一起去梁祝故里尋愛吧。

汝南縣是梁祝故事的發源地,在民間流傳已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二人的墓地均在汝南縣馬鄉鎮古京漢宮道兩旁,至今尚存遺跡。走進汝南,仍能依稀從那些久遠的歷史遺跡中感受那段佳話。梁祝樹是棵銀杏樹,傳說是梁祝二人在上學期間共同栽下的。如今,這棵碩大無比的銀杏樹只剩下一個「樹心」。梁山伯與祝英台曾就讀的紅羅山書院,在汝南西南約70華里處(現屬王莊鄉),書院建築在高7米的土台上,四周綠樹環合,鬱郁蔥蔥,風景十分優美。相傳這所書院始建於東晉,西晉時已初具規模。幾千年過去了,雖歷經滄桑,但書院昔日的風韻猶存。

旅遊貼士:汝南位於河南駐馬店市,自駕車的線路可從京珠高速公路駐馬店下,沿駐新公路向東28公里;或是107國道駐馬店沿駐新公路向東28公里。

雲南瀘沽湖:女兒國演繹最浪漫的事

愛之說:相傳很久以前,瀘沽湖邊有一對情侶得道成仙,但他們只能騎一匹神馬才能上天。後來因為一些誤會,情郎獨自騎馬飛上了天空,神馬升空時,馬蹄把高原踏出一個大坑。少女因為沒有神馬無法上天,於是悲痛欲絕,淚水長流,流滿了馬蹄坑,便形成了今天的瀘沽湖。

在瀘沽湖,跟心愛的人泛舟是件愜意的事。住宿建議選擇湖邊客棧,浪漫自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這里可以最真切感受瀘沽湖的美。清晨可以與愛人沿著瀘沽湖騎馬遊玩,沒有喧鬧的人群,只需靜靜地領略雲霧繚繞的仙女峰風光及湖面美景,或是劃著豬槽船在湖面上輕輕游弋,兩顆心會靠得更近。

去摩梭人家裡做客是必須的,感受這里的民風習俗,品嘗摩梭人的特色食物,聽他們講講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走婚傳統,以及發生在瀘沽湖的愛情故事。晚上在酒吧里與來自五湖四海的背包客暢飲,在湖邊圍著篝火與摩梭人一起狂歡,這個七夕會是你與TA之間最浪漫的事。

旅遊貼士:瀘沽湖全年平均溫度在17度左右, 8月份是瀘沽湖的'雨季,高原的天氣變化多端,由於陽光直射紫外線較強,請配備墨鏡、防曬霜及雨傘。前往瀘沽湖,可從北京飛往麗江,之後從麗江乘坐巴士前往瀘沽湖,車行約6個小時;路線為麗江客運站-瀘沽湖客運站(大落水村)。另外,麗江古城停車場每天8:30有旅遊專線車去瀘沽湖,先到落水,後到里格。

桂林:田園風光中定格幸福瞬間

愛之說:劉三姐的故事家喻戶曉,被世代相傳。她勇敢、善良,對愛情忠貞不渝,不為權勢折腰,最後被逼無奈跳崖騎鯉魚升天而去。雖然故事久遠,但目前這里正在上演的《印象劉三姐》相信會把你們拉回劉三姐的那個年代。

有道是,山水催情。在桂林這種有絕世美景的地方,最好的方案是騎自行車與TA一起沿著灕江邊的鄉村公路騎行,沿途極具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為任何一個景緻或是感動而隨意地停下來,沒准還能聽到美妙的對歌聲呢。或是乘坐竹排在遇龍河漂流,感受人在畫中游的境界也不錯。晚上的西街是一定要去的,如詩如畫的灕江似少女揮舞著的青羅玉帶,從西街的東面飄飄而過,東嶺朝霞、書童獨秀、龍頭山、西郎山、馬鞍山、碧蓮峰似萬朵蓮花簇擁著這條古香古色的街道,就在這如仙似畫的美景中定格你們的幸福瞬間吧。

廬山:重溫原版《廬山戀》

愛之說:以一對青年男女曲折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拍攝的電影《廬山戀》在當時曾感動過不少年輕人,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那個時代的愛情故事未免有些青澀,但這又何嘗不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記憶呢?

二十多年前的電影讓廬山名動天下,這部電影鏡頭中全面呈現了廬山的美景。遊玩之前可以去山上的電影院一起觀賞原版的《廬山戀》,感受那個純真年代的唯美愛情。此季前往廬山,正是清幽涼爽之時,與心愛的人一起在廬山游覽,尋找電影中出現的景點,演繹一場屬於你們的廬山之戀吧。在廬山可看的自然景觀很多,如花徑、錦綉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涯與三疊泉等,人文景觀有美廬別墅、廬山會議會址等,都值得一看。

旅遊貼士:去廬山的航運交通便利,南昌機場有飛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航班。廬山處於京九線中段,周圍有九江站、廬山站、南昌站等,一天之內均可到達廬山。

黃山情人谷:不同尋常的愛情路

愛之說:黃山情人谷的得名,有一段不同尋常的愛情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有36位青年男女到黃山遊玩,邂逅於這條峽谷中。當時,此景區尚未開發,道路坎坷,甚至無路可走。因為迷了路,被困於峽谷3天。這3天里,他們相互鼓勵,互相幫助,克服了許多困難,最後終於走出困境。因在靜謐而美妙的峽谷中度過了人生難以忘懷的日子,他們回到上海後,有10對結成了終身伴侶,其中有不少人還是翡翠谷內初次相識的。如今情人谷沒有了以前的坎坷,置身其中但卻有了更深的意義。

黃山原本是值得一游的地方,黃山情人谷更是黃山風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也是黃山東海最長的大峽谷,素有人間瑤池仙境、天下第一麗水、美好情愛聖地、黃山第五絕之稱。就因為有了上述故事,七夕去黃山情人谷過,理由更加充足。

旅遊貼士:黃山機場位於屯溪區隆阜,又稱屯溪機場,距市中心僅7公里。機場現開通有至北京、廣州、上海、合肥等城市的航班,從機場直接到黃山風景區(湯口)需要先坐公交或打車到屯溪汽車站,然後坐開往黃山景區的汽車。

❸ 梁祝的問題

檢舉http://www.yinyue123.com/musiclib.php?sorttype=uploadtime&pagenum=237&page=1

%MUSE2
T: 梁祝
T:
T: 本曲只作演奏用
C: _____________
C: |佚名 |曲 |
C: |———-——|
C: |楊柳 |錄入 |
C: |————-—|
M: 4/4
L: 2/4
Q: 1/4=45
K: G
V:1 style=jianpu play=1 instrument=0 volumn=127
V:2 style=jianpu play=1 instrument=0 volumn=127
[V: 1]
E/ G3///A///|c3///d/// A///c///G//|g3///c'/// a///g///e///g///|d4//|
d//d///e/// B//A//|G3///A/// c//d//|E//c// A///G///A///c///|G4//|
e3///g/// B//d//|A///c///(G// G/)|E///G///E// G3////A////B///d///|A3// G///A///|
c3///d/// g//e//|d//e///d/// c//A///G///|E/c/|A3////c////A///G/// E///G///A///c///|
(G2/|G2/)|
E/ G3///A///|c3///d/// A///c///G//|g3///c'/// a///g///e///g///|d4//|
d//d///e/// B//A//|G3///A/// c//d//|E//c// A///G///A///c///|G4//|
e3///g/// B//d//|A///c///(G// G/)|E///G///E// G3////A////B///d///|A3// G///A///|
c3///d/// g//e//|d//e///d/// c//A///G///|E/c/|A3////c////A///G/// E///G///A///c///|
(G2/|G2/)||
[V:2]

C,,///G,,///C,///E,/// G,///C///G,///E,///|A,,///E,,///A,,///C,/// E,///A,///E,///C,///|C,,///G,,///C,///E,/// G,///C///G,///E,///|G,,///D,,///G,,///B,,/// D,///G,///D,///B,,///|
C,,///G,,///C,///E,/// G,///C///G,///E,///|G,,///D,,///G,,///B,,/// D,///G,///D,///B,,///|A,,///E,,///A,,///C,/// E,///A,///E,///C,///|G,,///D,,///G,,///B,,/// D,///G,///D,///B,,///|
E,,///G,,///B,,///E,/// G,,///B,,///D,///E,///|A,,///C,///E,///G,/// A,///C///G,//|C,,///G,,///C,///E,/// G,///C///G,///E,///|A,,///E,,///A,,///C,/// E,///A,///E,///C,///|
A,,///E,,///A,,///C,/// C,///E,///G,///A,///|F,,///A,,///D,///F,/// A,,///C,///E,///G,///|C,,///G,,///C,///E,/// G,///C///G,///E,///|A,,///E,,///A,,///C,/// E,///A,///E,///C,///|
G,,///C,///E,///G,/// C,///E,///G,///C///|E,////G,////C////E////G,////C////E////G//// C////E////G////c////E////G////c////e////|

C,,///G,,///C,///E,/// G,///C///G,///E,///|A,,///E,,///A,,///C,/// E,///A,///E,///C,///|C,,///G,,///C,///E,/// G,///C///G,///E,///|G,,///D,,///G,,///B,,/// D,///G,///D,///B,,///|
C,,///G,,///C,///E,/// G,///C///G,///E,///|G,,///D,,///G,,///B,,/// D,///G,///D,///B,,///|A,,///E,,///A,,///C,/// E,///A,///E,///C,///|G,,///D,,///G,,///B,,/// D,///G,///D,///B,,///|
E,,///G,,///B,,///E,/// G,,///B,,///D,///E,///|A,,///C,///E,///G,/// A,///C///G,//|C,,///G,,///C,///E,/// G,///C///G,///E,///|A,,///E,,///A,,///C,/// E,///A,///E,///C,///|
A,,///E,,///A,,///C,/// C,///E,///G,///A,///|F,,///A,,///D,///F,/// A,,///C,///E,///G,///|C,,///G,,///C,///E,/// G,///C///G,///E,///|A,,///E,,///A,,///C,/// E,///A,///E,///C,///|
G,,///C,///E,///G,/// C,///E,///G,///C///|E,////G,////C////E////G,////C////E////G//// C////E////G////c////E////G////c////e////|
c////e////g////c'//// c///e///g///c'///||

--------------------------
:化 蝶
T:《梁山伯與祝英台》主題曲
T: 手風琴演奏曲
C: 何占豪 陳 剛
C: 姜 傑移植
C: 輸入:易 喆
I:委婉 深情地
M: 4/4
L: 1/4
Q:1/4=60
K: G
V:1 style=staff play=1 instrument=21 volumn=64
[V: 1](B,D3/4E// G3/4A// E//G//D/ )|(d3/4g// e//d//B//d// A2)|(A3/4B// F/E/ D3/4E// G/A/ )|(B,/G/ E//D//E//G// D2)|(B3/4d// F/A/ E//G//(D/ D))|(B,//D//B,/ D//E//F//A// E3/2)(D//E// |G3/4A// d/B/ A/B//A// G/E//D// )|B,G(E3/8G1/8E//D// B,//D//E//G// )|dz/ b//d'// a//b//a//g// f/e/ |d2z2|z2d3/4g// e//d//B//d// |A2z2|z2z/ (G/ E//D//E//G// |D2)z2|z2z/ (B,/D/E/ |G)zzz|z4|zz/ ([g//b//][a//d'//] [e//a//][g//b//][e//a//][d//g//] [d/f/][B/e/] |!$f'MAESTRO'$s'40'$in$bn$un\185![A2d2])z2|]
[V: 2]
[K:bass]z4|z2(d3/4g// e//d//B//d// |A2)z2|z2z/ (G/ E//D//E//G// |D2)z2|z2z/ (B/ d/e/ |G2A2|(B2)c^c|d3/2)z/ zz|(B,D3/4E// G3/4A// E//G//D/ )|(d3/4g// e//d//B//d// A2)|(A3/4B// F/E/ D3/4E// G/A/ )|(B,/G/ E//D//E//G// D2)|(B3/4d// F/A/ E//G//(D/ D))|(B,//D//B,/ D//E//F//A// E3/2)(D//E// |G3/4A// d/B/ A/B//A// G/E//D// )|B,GE3/8G1/8E//(D// B,//D//E//G// |D2)"漸慢 rit."z2|!$f'MAESTRO'$s'40'$in$bn$un\185!!$f'MAESTRO'$s'40'$in$bn$un\185!z4|]

-----------------------

T: 《梁祝》主題
M: 4/4
L: 1/8
K: C
I:(2 6弦)
C:王志偉改騙
V: 1 style=jianpu
[V: 1]

|:E2G>-A c>-d (A/c/G)|g>-c' (a/g/e/g/)d4|dd/-e/ {d}B-A G>-A c-d|E-c (A/G/A/c/)G4|
W:柔和而富於表情地
e>-g B-d A/-c/G-G2-|E/>(G/E G/)>(A/B/d/) (A3G/A/)|c-d g-e (de/d/) (cA/G/)|
E2c2 (A/>c/A/G/) (E/G/A/c/)|G3 (E/G/ D/E/D/C/ B,A,):|
M:2/4
E2G-A|{A}c>-d {c}A-G|{e}g4|a2c'-e|(de/g/) (cB/A/)|{c}d4|d(d2e/g/)|G2{B}d-B|A2zB/-d/|
W:慢板 惋惜地
AA ZE/-G/|AA Zc|A>c d-g|(ed/e/) B-A|G{e}g2a/-c'/|g4|(ga/c'/) (a/g/e)|d3-e|d>-g (e/g/e/d/)|c>(e/ d/e/d/B/|
A){B}(d BA)|G3(A/c/|G/A/F/E/ D/C/D/E/|G3)(A,/C/|G,/A,/F,/E,/ D,/C,/D,/E,/|G,4)|
(g2ac')|(c3{d}B)|A-a g-e|d4|d2e-g|G3-A|G>-A B-d|A4|A-a g-e|d4|A-a (g/a/g/e/)|d4|
d(d eg)|c>-d A-G|(E/>G/E/G/) (A/G/A/c/)|G,4|
M: 4/4
E2G>-A/ c-d (A/c/G)|g>-c' (a/g/e/g/ )d4|dd/-e/ {d}B-A G>-A c-d|E-c (A/G/A/c/)G4|
W:充滿幻想的
e>-g B-d A/-c/G-G2-|E/>(G/E G/)>(A/B/d/) (A3G/A/)|c-d g-e (de/d/) (cA/G/)|
E2c2 (A/>c/A/G/) (E/G/A/c/)|G4G(G/E/ D/E/G/D/|E3G) (Ad BA|G3)(A cA ge|
de/g/ dc) (A/c/G/A/ d/c/B/A/|G4)G-E G-d|c3-E {E}G3A|G>-A d-B A-{B}d B-A|G8|g4z4|

--------------------------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筆者曾看到過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久,事見《梁山伯寶卷》、《華山畿》樂府及《訪友記》、《同窗記》傳奇,又名《雙蝴蝶》,諸多的戲曲劇種都搬演過這一經典的愛情名劇,其中以越劇的《梁祝》和川劇的《柳蔭記》最為知名,京劇也有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時期推出:如建國初期沈陽京劇院秦友梅等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京劇大師程硯秋整理的《英台抗婚》、葉少蘭和杜近芳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以及近年來遲小秋和朱強創排的新版《梁祝》等。
該劇的大意是:東晉時,祝英台女扮男裝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台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許。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因電影版的廣泛傳播而成為這一題材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名劇。
袁雪芬與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時間是1945年,1951年,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重排該劇,增尾「化蝶」,劇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進等執筆,黃沙導演,陳捷、薛岩音樂整理,幸熙、蘇石風布景設計。范瑞娟飾梁山伯、傅全香飾祝英台、張桂鳳飾祝公遠、呂瑞英飾銀心、魏小雲飾四九、金艷芳飾師母。該劇於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音樂作曲獎、舞美設計獎,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獲演員一等獎、張桂鳳獲演員二等獎、呂瑞英獲演員三等獎。1953年,該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劇《柳蔭記》也1952年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演出,榮獲劇本獎,陳書舫獲演員一等獎,袁玉昆和劉成基獲演員二等獎。
京劇關於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馬彥祥根據川劇移植的《柳蔭記》和程硯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傳最廣。
《柳蔭記》由王瑤卿設計唱腔,杜近芳、葉盛蘭在1953年首演。全劇分10場,重要場次有「英台別家」、「柳蔭結拜」、「書館談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訪友」、「祭墳化蝶」。此劇最大的特色在唱詞方面,典雅華麗,優美雋永,許多語句打破京劇傳統的七字、十字句,給人以清新脫俗的藝術美感,同時在唱腔設計上很是精緻,無論是曲調的選擇,還是板式的變換,即保持了傳統韻味,又出新求變。被公認為是建國初期戲曲推陳出新的代表作。
1954年,京劇大師程硯秋參考其它劇種的相關劇目編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劇《英台抗婚》,此劇是程硯秋解放後編演的唯一一部大戲,也是他一生中最後的作品。此劇劇情無變,包括「別家」、「結拜」、「書館」、「相送」、「驚聘」、「拒婚」、「祭墳」、「化蝶」等場次,後來,因覺前部結構較散,便從「驚聘」開始了。這出戲的唱詞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創造。以唱詞看:「望爹爹退婚禮隨我願,使我嫁梁君,你是我親愛的老嚴親」,「卻為何你執意要把女兒我嫁與一個陌生生不識之人」……這樣幾乎等同於散文詩的句子竟然被大師「裝」進唱腔,且嚴絲合縫,感人至深,不能不讓人嘆服大師的功力。李世濟曾在建國10周年獻禮演出時上演此劇。
薌劇傳統劇目《山伯英台》由邵江海編劇,源出「錦歌」唱本。劇本保留了「錦歌」唱多白少、通俗易念的特色,幾乎每一場都有大段獨唱或對唱。其中「英台哭靈二十四拜」最為突出,一百多句唱詞纏綿悱惻,曲牌使用了薌劇的所有哭調,一拜一調,連接緊密和諧,組成了類似曲牌聯綴體的成套唱腔。在「安童買菜宴山伯」、「樓台宴請十二盤」等出中,從菜名、菜譜到俗例、俗語都來自閩南特有的民情風俗。「討葯」一出,山伯相思病重,英台剪青絲、割褲帶寄贈,也屬閩南風俗。全劇情節不同於其他劇種。如英台無父而有母張氏,馬俊也同在杭城求學,無「十八相送』,而有游春見景暗喻。「英台祭墓」一出著重表現英台奔喪哭靈。幕表戲尚有「山伯英台游地獄見證前身」、「還魂生子征番」等情節,較有特色的是「山伯相思哭更」,盡情傾吐了梁山伯愛、恨、戀、怨的復雜心情。1978年歲陳德根根據邵江海本、台灣歌仔戲和越劇演出本綜合整理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由漳州市薌劇團演出,在一個劇場曾連續上演三百場。1979年,錢天真、洪彩蓮分別扮演祝英台、梁山伯,獲得福建省優秀青年演員的稱號。
另外,豫劇、評劇等幾乎所有的大小劇種都有該劇的整本或摺子戲傳世。
近年來有兩台重新敷衍的梁祝故事劇目引起爭議。一台由沈陽京劇院遲小秋和朱強主演,一台是杭州越劇團排演。這兩台新戲無論是情節設置還是主題開掘,特別在舞台的呈現方式上都有大幅度的反傳統般的「跳躍」,由於演出場次不多,范圍也不廣,筆者無緣窺其全貌也就不好妄加評論,只就所見到過的遲小秋的「哭墳」一折說幾句當時的觀感。這一折戲給我的整體感覺尚好,尤其是水袖功的重新編排,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回憶部分的唱腔設計也很感人,只是在唱段的開始幾句有些「繞」,聽起來不順。
近年,浙江越劇團的傅派傳人陳藝主演了新版《梁祝》的「祭墳」和「化蝶」兩場。
總之,經典就是經典,彷彿有演不完的故事,說不完的意韻,道不完的感嘆。
還有: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足可與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莉葉故事媲美。有人聲稱,它是中國古典悲劇的顛峰,最完美地表達了東方男女的純潔忠貞的情感。這個立場就是數百年以來梁祝故事闡釋的主流。

梁祝傳奇始見於唐代的《十道志》和《宣室志》等,盡管文字比較簡略,但五官眉目都已成型。而更為詳盡地敘述其細枝末節的,當推清代俞樾《茶香室四鈔》援引的《祝英台小傳》,它這樣告訴我們說,東晉時代有個女子祝英台,小名九娘,出身於浙江上虞富家,「生無兄弟,才貌雙絕」,父母想要為她擇偶,她卻推辭說,女兒應當出外游學,去尋找真正的賢士。於是就改扮男妝,自稱「九官」,雲游江湖,路上遇到會稽(今紹興)人氏梁山伯,惺惺相惜,於是一同到江蘇宜興善權山的碧蘚岩下搭建書房,刻苦讀書,同居同睡長達三年之久,而梁竟不知道祝是個女子。分手時,祝英台囑咐梁山伯,要他務必在指定日子裡來家裡赴約,他會告知父母,把自己的妹妹「九娘」嫁他,這其實就是以身相許的秘密承諾。

但梁山伯卻因家貧自卑,不敢前往,拖過了約定的日期。於是祝英台父母就跟富豪馬家訂下女兒的婚事。後來梁山伯當了鄞縣的縣長,赴任時途經祝家,查詢「九官」這個人,家僮回答說,家裡只有「九娘」,並沒有「九官」這個人。梁山伯這才驚悟,便以同學友情為由,懇求相見。英台以羅扇遮面,出來作了一揖,僅此而已。梁山伯追悔莫及,思念成疾,竟然不久就病死在任上。

《小傳》進而描述說,第二年英台出嫁馬家,下令水手繞道前往梁山伯的墓地憑吊。抵達時風濤大作。英台在山伯墓前失聲痛哭,大地忽然裂開,英台墜入墓穴,外面僅留下她的衣裙,卻也化作蝴蝶飛散而去。宰相謝安聽說了這個故事,上奏朝廷,皇帝感念英台的忠貞情愛,封她為「義婦」。如今山上杜鵑花盛開的時候,常有大碟雙飛不去,相傳是兩人的靈魂所化,所以世人稱這種大蝶為祝英台。明代陳仁錫的《潛確類書》稱,南齊建元二年,當地人在當年讀書的老宅上建了「碧蘚庵」,刻有「祝英台讀書處」字樣,來紀念這個不同凡響的女性。至此,梁祝悲劇變得情節曲折,委婉動人,已大致完成了其敘事結構的發育過程。

同性戀語法下的梁祝傳奇

然而,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情感悲劇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它並不是尋常的 「男歡女愛」。盡管祝英台愛上樑山伯,確乎是女人對男人的傳統愛慕,無須大驚小怪,但梁山伯對祝英台的感情,卻是大有蹊蹺,很值得我們細加玩味。十五年前我就曾撰文,指認它是經過偽飾的同性戀範例,顯示了中國同性戀文化和美學的基本特徵,但這一長期流傳於吳越乃至長江流域的悲劇,同時也是話語誤讀(或掩蔽)的一個範例。從被言說和傳播起,直到在越劇中擴充與定型,「梁祝」一直遭到異性戀話語的闡釋,以致它的真實語義被長期歪曲,並且以後還將被繼續歪曲下去。

梁祝故事之所以遭到誤讀,乃是由於其主要角色是一對男女。消除這一語誤的方式,就是運用同性戀語法對文本展開重讀。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見,在「梁祝」文本的入口,佇立著梁山伯的英俊身影,他正形單影只地行走於訪學的道路,這時,另一個出門訪學的婀娜「男子」(由祝英台假扮)出現在他孤寂的視界里。這個陌路相逢的「男子」用「他」的秀麗、嬌羞和溫柔,點燃了梁山伯的情火,促使他以「友誼」的名義與之同行乃至結廬共居。他們同宿一室,朝夕相處,感情日益深厚,而梁則在等待一個感情出擊的適當時機。

祝英台化妝成男子後究竟是怎樣的形象,這點可以從越劇《梁祝》中獲得啟示。由女演員扮演的祝英台,盡管一身文士裝束,卻依舊是眉黛含春,從骨頭里散發出女人的嫵媚。但不同尋常跡象在於,這種「娘娘腔」不但沒有觸發梁山伯的反感,反而令他對前者產生了一段非凡的「友情」。

祝英台並未意識到梁的「友情」中所隱含的特殊意味。她私下愛慕著梁,以為只要她還原為女妝,梁一定會加倍欣喜和娶她為妻。在分別之際,她含蓄地向梁山伯發出了隆重邀請,希望他能准時到家裡迎聘她的妹妹(她本人的一個代碼) 「九娘」。這是一個舊時代女子向男人所發出的曖昧而動人的呼籲。

然而,梁山伯並並未如期赴約。他事後對人辯解說,因為家境貧寒,無錢置辦聘禮和婚儀。這顯然是一種推脫之辭。而更符合邏輯的推斷是:他對娶一個女人沒有任何興趣。他僅僅喜愛哥哥「九官」而已。為避免「娶親」造成的「麻煩」,他壓抑下了與祝英台重逢的強烈渴望。他的計劃是先拖過下聘禮的約期,使婚姻成為不可能,然後再登門造訪,以了卻對祝英台的無限思念。但這一舉動嚴重打擊了祝英台。她的父母不容許女兒繼續為一個貧窮弟子耗費青春,決定將其許配給富豪馬家。祝英台找不到任何理由推諉,只能應允這種父母之命。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雙雙「覺醒」

此後的事件發展變得越來越富於戲劇性。當梁山伯在赴寧波當官途中專門前往探視祝英台時,家童聲稱府上只有「九娘」而沒有「九官」,這使梁猛然意識到他犯了一生中最嚴重的錯誤——愛上了一個真正的女子。震驚之餘,他要求親眼見一下祝,以證實家僮的說法。祝英台用羅扇遮著臉腮,出來向他裊裊作了一揖。梁又驚又怒,以為受了莫大的欺騙——這個女人,竟然偽裝成男子欺騙他,把他置為感情的掌上玩物!這再度證實了世上女人的險惡。然而,祝的嫵媚形象卻繼續糾纏和折磨著梁,使之無法從往事的甜蜜追憶和殘酷現實中擺脫出來。盡管擔任縣令符合他大濟蒼生的理想,但致命的精神楚痛,最終竟把他推向了病魔、傷痛和死亡。

驚悉梁山伯病逝的噩耗,祝英台最初的反應是難以言喻的悲傷和悔恨。她把梁見到她「真身」時又驚又怒的情形,當作梁熱戀和追悔的證據。她後悔當初未能及時揭破自己的性別,以致對他心靈造成了無可挽救的致命打擊。但這時一些有關梁山伯同性戀的風聞可能已經斷續傳來。她半信半疑,亦悲亦惱,心情復雜地踏上了出嫁的道路。

為證實民間的傳言,她下令船夫專門繞道清道山,並以風浪太大為由停船靠岸,然後隻身前去祭掃梁墓。從這時到她「自殺」為止,其間一定發生了一些難以啟齒的事情,使她最終了解到梁山伯對她的感情的真正實質。她意識到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欺騙和羞辱:她對梁山泊的愛情,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游戲而已。

在梁祝事件的結尾,祝英台肯定是以「失蹤」方式離開我們的。她絕望地留下自己的「綉裙」,並再度改換男裝,向一個我們無法知曉的地點逃亡,從此隱名埋姓,下落不明。
為了對祝英台的失蹤找到一種合理解釋,作為地方富豪的馬家可謂費盡了心思。他們編造大地(墓室)裂開,祝台跌入殉葬的情節,以瞞天過海,欺騙世人。就連國家官員和皇帝都對此深信不疑。在真假奇跡相混的東晉時代,人們可以輕信一切奇怪的事情。我不想對此有所物議。我所驚訝只是,盡管這宗案件破綻百出,但經過近千年的探詢和闡釋,卻至今都沒有人對此提出必要的異議。

「蝶戀花」還是「蝶戀蝶」

在梁祝悲劇的結尾,出現了雙飛不散的大蝶。據馮夢龍《情史》記載,祝英台死後,她的家人在墓前焚毀她遺留的衣物,那些衣服竟在火焰里化成了蝴蝶。當地人稱黃蝶為梁山伯,黑蝶為祝英台。這再度向我們顯示了「梁祝」故事的同性戀語義。

《嶺南異物志》記載說,南海有一種巨型蝴蝶,形狀大如船帆,除去翅膀和腳足,還有八十斤重,味道極其鮮美。這種超級肉蝶如今早已銷聲匿跡,而人們所看見的蝴蝶,只是纖弱而美麗的鱗翅目昆蟲而已,它象徵著人類的自由與歡樂,以及對美麗事物的貪戀。它同時也是男性愛情的奇異代碼。此外,蝴蝶和花(「蝶戀花」)還是男女愛情的對偶象徵。

對於蝴蝶的哲思,最早出現在莊周的寓言里。正是道家大師第一次揭示了這種昆蟲與人類的密切關系。他們可以在夢的無意識狀態中互相轉化。莊周的蝴蝶夢表達了物體間界限的消解。《搜神記》(《太平寰宇記》所引之版本)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宗化蝶奇案,發生在戰國時代的齊國。當時的昏君宋康王,霸佔了手下官員韓憑的妻子何氏,韓憑含憤自殺,而他的妻子也從青陵台(今山東鄆城)上躍下自盡,宋康王的侍衛急忙去拉她的衣裙,不料那些碎片隨之化成了美麗的蝴蝶。

梁祝故事似乎是何氏悲劇的某種延展,但其語義卻大相徑庭。我們發現,蝴蝶的蛹變過程是意味深長的,它從圓筒形或紡錘形的蛹里羽化而出,暗示著「女人」(幼蟲期的毛蟲)蛻變成了「男人」。祝英台的蝶化(男化),無疑就是針對梁山伯的情感承諾,即在經過性取向的轉變之後,祝最終實現了他對於梁的非凡愛情。這是男同性戀者所期待的偉大時刻。蝴蝶在那個短瞬的時刻里脫穎而出,身上布滿彩虹般的圖案,在花叢里翩然起舞,變得儀態萬方,光華照人。在生命形態的最終階段,它向我們展示了其最燦爛的容貌。

蝴蝶與花的關系,暗喻著男人對女人的愛情,但一對蝴蝶間的關系卻是截然不同的,它要演繹的只能是兩個男子間的愛情。這種情感無疑是難以啟齒的。盡管東晉的宮廷和士大夫社群中流行「男同志」之風,但在一個儒學日益昌盛的時代,要完成對它的敘事,仍然必須藉助轉喻、雙關和借代等修辭技巧。它的語義被含蓄地書寫在比翼雙飛的蝴蝶里,變成一個秘不可宣的啞謎,留待聰明的世人以解讀。

這就是「化蝶」在整個梁祝敘事中的核心價值。我不知道這個完美的結局究竟是什麼人的傑作,但它無疑是整個傳說的畫龍點睛之筆,它躲藏在故事尾部,向我們揭示了整個悲劇的真正本質。

越劇的「女同志美學」

在結構和元素沒有受到任何毀壞的前提下,僅僅變換了一種密碼,我們就獲得了有關梁祝故事的全新版本。這與其說是一次標新立異的闡釋行為,不如說是對梁祝故事的語義還原。正是這樣的民間話語為近代戲曲提供了不朽的源泉,使它充滿著某種迷離的異常情調,並且讓那些尋常的情感文本黯然失色。

盡管有過京劇(《英台抗婚》)、川劇(《柳蔭記》)等各種梨園樣式,但置身於江南民間同性戀的家園,越劇才是講述梁祝悲劇的最佳曲種。1945年,袁雪芬與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以後又重新整理上演,在1952年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獲劇本獎、演出一等獎、演員一等獎等,倍得殊榮。1953年,該劇又被拍成首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由此完全確立了越劇闡釋梁祝的威權地位。

梁祝故事與越劇與的這種親緣,還因為其演員都由女性擔綱。從「草橋結拜」、「十八相送」、「樓台相會」到「化蝶雙飛」,一群美麗女子演出著男女眾生的痴情故事,圓潤婉轉的舞蹈、軟儂香甜的唱白、低回悠揚的絲竹,把被水鄉環繞的戲台轉換成了純粹的女兒國度。「文革」企圖改造越劇,強迫其納入男性演員,但其結果竟然完全一樣――所有男角都散發出女性的嫵媚光輝。甚至連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都不可阻擋地洋溢著女性般纖細柔軟的情調。

越劇的「功績」就是從一個隱秘的角度改造了梁祝故事,把這一「男同志」的哀歌,悄然置換成「女同志」的情感聖劇。梁山伯看起來不是一個男性,而更像是「女同志」中扮演主動角色的T角,「他」逾越了男權文化的界限,書寫著民族同性戀美學的瑰麗篇章。在前總理周恩來的全力支持下,經過《紅樓夢》、《西廂記》、《白蛇傳》、《情探》、《追魚》和《碧玉簪》的不倦打造,越劇已經逼近這種美學的核心。

然而,真正重要的事物也許並不在戲台之上,而是在戲台的四周。一方面是戲曲演員的言說影響了觀眾的言說(傾聽)方式,一方面是觀眾對戲曲話語的強有力的設定,這場圍繞舞台所展開的對話是沒有邊界和終結的,但支配戲曲語法的終級之手肯定不是表演者,而是那些臉龐隱沒在黑暗中的民眾,他們的趣味支配了戲曲。在民眾的指引下,越劇沿著同性戀的方向勝利前進,達到了它們在上世紀中葉的高潮。(作者:朱大可,原載《南方都市報》)

參考資料:網路上查的,建議你以後都到網路查,那兒都有

❹ 請問河南省都有什麼風俗習慣,地理特徵,歷史文化傳統

河南人極為重視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夜明月當空,清輝灑地,秋高氣爽,是一年中月亮最為皎潔的夜晚。這一天,新禾入廩,遊子當歸,都要在這天力爭趕回,合家團聚。如有家人身居異鄉,必在賞月時念念有辭,致以懷念。書香門第之家,老人們向兒孫講述「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故事,共享天倫之樂。

鐵塔燃燈是開封地區中秋的一項重要活動。鐵塔所在地的開寶寺(明代以後人們稱為鐵塔寺),景色佳麗,是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們的游樂苑圃。燃燈是開封人民自漢代沿襲下來的習俗,每年的元宵節和中秋節其事最盛。

南陽地區,舊時中秋節夜設茶果、月餅於庭院,焚香祭月,稱為「圓月」,以示秋季豐收,合家團圓之意。現「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餅,走親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節倍思親」之語,說明了人們對這一節日的重視。

湯陰過去家家都要蒸月餅(白面裡面放糖,蒸成圓餅狀,再用木梳、頂針一類的工具按上幾個圖案),中秋夜月上樹梢時,開始用月餅、水果之類供奉月亮。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百姓經濟寬裕,市場上月餅品種繁多,多數人家已不再蒸月餅,上供時用買的月餅和水果。供過後,要把月餅分給家人吃,以圖吉祥團圓。

在鞏義,節前人們向親友饋送月餅,全家團圓:殺雞為餚。有「男不願月」之俗。晚上在院內設案,擺月餅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許願,這叫「願月」。

此外,在駐馬店地區,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餅的風俗。

1 愛情方面:提到它-得有媒人,也就是拉紅線的人,他(她)先和你們雙方說哈~接著就是見面
小見面--大見面
小見面:就是讓你倆獨處一室,親人在外面等著。讓你倆談談心,感覺一哈,怎麼樣。
大見面:也就是小見面成功的基礎上才有大見面,當雙方感覺可以,就有了大見面。也就是成了。男方要給女方一些錢當定禮。也就是這事定了。

http://ke..com/view/2874.html?wtp=tt

熱點內容
梅花三位俠 發布:2024-10-10 00:13:40 瀏覽:451
吉林全城熱戀七夕節目 發布:2024-10-10 00:07:08 瀏覽:932
製作康乃馨的視頻 發布:2024-10-09 23:51:08 瀏覽:356
辦公室綠植擺放圖片 發布:2024-10-09 23:51:00 瀏覽:238
情人節活動簡訊 發布:2024-10-09 23:25:57 瀏覽:412
情人節520紅包圖片 發布:2024-10-09 23:15:18 瀏覽:762
北京絲襪荷花 發布:2024-10-09 23:14:45 瀏覽:853
紅牡丹油畫 發布:2024-10-09 23:06:00 瀏覽:170
紫羅蘭中文歌詞 發布:2024-10-09 22:58:12 瀏覽:182
武俠百合小說 發布:2024-10-09 22:53:46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