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俗

七夕節俗

發布時間: 2024-03-27 13:05:05

七夕節的習俗有哪些請列舉2—3件。

1、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節(乞巧節),是中國古代年輕女性最為重視的節日。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即每到「七夕節」晚上,女子都要穿針引線(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擺下瓜果貢品,乞求自己能像天上的仙女一樣心靈手巧,做一手好的針線活兒。
2、喜蛛應巧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所謂"喜蛛應巧",就是把一些瓜果食品(以香瓜、黃金瓜、巧果、花生、紅棗等為主)放在果盆上,這通常是在穿針乞巧前已由大人們作了准備。
"穿針乞巧"以後,大家都睜大眼睛看果盆上有否"喜蛛"在結網,誰先發現,誰就大吉大利。但果盆上要有這種喜蛛的蹤跡,卻也不容易,有時為了早點分到瓜果,孩子們中總有一人會偷偷捉一隻放在果盆上。
大人們其實也知道,睜一眼閉一眼的,在孩子"發現"喜蛛的歡呼聲中,邊把瓜果分到各人手中,邊說道:"吃吧,吃吧,年年有巧,年年有巧。"
3、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
"投針驗巧"就是先准備一隻面盆,放在天井裡,倒入"鴛鴦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間取的水混合在一起。但常常把河水、井水混在一起倒入面盆就算成了,面盆和水要露天過夜,再經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陽一曬,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驗巧"了。
原來面盆里的水,經過半天太陽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於是取引線,輕輕平放在水面上,針不會下沉,水底下,就出現針影,這針影若是筆直的一條,即是"乞巧"失敗,若是針影形成各種形狀,或彎曲,或一頭粗,一頭細,或是其他圖形,便是"得巧"。

㈡ 七夕通常都是怎麼過的(傳統習俗)

古代七夕節習俗:

1、穿針乞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在七夕時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的人為得巧,遲完的人稱之為輸巧。

2、喜蛛應巧: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

3、投針驗巧: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

4、種生求子: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

5、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㈢ 七夕節日的風俗有哪些 七夕節日的風俗介紹

1、拜織女。「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2、蘭夜鬥巧。該習俗起源於漢朝宮廷的游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於闐樂之後,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

3、七姐誕。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新婚後的新娘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儀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時,除了牲醴、紅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還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與姑娘節離別之意。

熱點內容
搞百合的動漫 發布:2025-01-19 14:24:06 瀏覽:907
口紅蘭花語 發布:2025-01-19 14:24:04 瀏覽:276
柳梅花 發布:2025-01-19 14:22:36 瀏覽:43
梔子花怎麼養才茂盛 發布:2025-01-19 14:17:57 瀏覽:617
我眼中的茉莉花 發布:2025-01-19 14:16:30 瀏覽:446
花店高考 發布:2025-01-19 13:58:12 瀏覽:631
翠花的花語 發布:2025-01-19 13:58:09 瀏覽:942
廣州情緣花店 發布:2025-01-19 13:57:35 瀏覽:94
檸檬色百合 發布:2025-01-19 13:53:19 瀏覽:564
夏日裡的最後一朵玫瑰小說 發布:2025-01-19 13:35:31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