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走橋

七夕走橋

發布時間: 2024-03-29 21:21:55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1

【七夕由來】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

魏晉南北朝時,隨著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日趨完善,七夕已成為普遍的節日,節俗活動日臻豐富多彩,而「乞巧」之舉則成為最為普遍的節俗活動。《荊楚歲時記》一書中描述此俗雲:「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婦人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等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更為有趣的是,由於魏晉文化的繁榮,此時的登樓曬衣改為了登樓曬書。

隋唐是七夕節大發展的時期,雖然其習俗基本上和魏晉相同,但其規模和盛況遠遠超過了前朝。比如七夕期間以錦彩結成樓殿,「嬪妃穿針,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的場景,在《隋唐演義》等文學作品中可以窺見一斑。特別是吟詠七夕的詩篇更比比皆是,僅全唐詩中就有僅千首。比如崔顥詩雲:「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執針線。仙裙玉佩空自如,天上人間不相見。」祖詠同題詩亦雲:「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

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明清時期,七夕做為最重要的民間年節之一,可謂精彩紛呈。據記載,明代七夕時,民家「女子以碗水暴月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月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如椎,因此卜女之巧」。清代,七夕的主要活動則是家家陳瓜果等食品和焚香於庭,用以祭祀牽牛郎、織女二星乞巧。

時至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故有人稱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別稱匯總】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牛郎織女(刻紙)一

牛郎織女(刻紙)一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2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農歷七月七日夜晚,俗稱「七夕」,相傳是天上的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天河相會的日子。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開始於漢代。因此,七夕節的形成也在漢代,當時就有「穿七孔針」、「以瓜果祭牽牛織女」、「登樓曝衣」的習俗。到了魏晉南北朝以後,牛郎織女的故事已經從戀愛進而結婚、分離,到每年只能相會一天。傳說逐漸完整,由於情節感人,因此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只是每個地方流傳的情節略有不同。

以下是在台灣流傳的故事: 古時候,天上的主宰玉皇大帝的第七位公主叫做織女,花容月貌,手藝高明,天天為天宮織錦。有一美男神叫做牛郎,由於勤於牧牛耕種,因此玉帝就把織女許配給他。但是沒想到兩人卻因為愛情繾綣而漸漸廢馳了工作,玉帝非常擔憂,就命令喜鵲(現為吉祥的象徵)轉告二人,每隔七天才允許二人相聚一次,其餘日子都要工作。但是這只喜鵲粗心大意,竟把命令傳錯了,說是每天都可以相聚一次,因此二人還是過著恩愛的生活,終於把每天的工作廢馳了。玉帝聽到這個消息,十分生氣,就下令二人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聚一次,並用發簪在空中劃了一道境界,把二人隔離。這道境界就是天上的銀河。同時,為處罰喜鵲的失職,命令喜鵲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晚上,要集合同類,在銀河上搭起一座長橋,好讓牛郎與織女過橋相聚。每當二人相聚之時,互相傾訴一年來的思慕之情,不斷地淌著傷心的眼淚。因此,每年七月七日的晚上,空中常常會下著毛毛細雨。

另外七夕也是「註生娘娘」及「七娘媽」的誕辰。「註生娘娘」陳靖姑,又稱「臨水夫人」,是福建蒲田縣臨水人。她之所以被人們奉祀為生育之神,是因為相傳她曾救了很多的產婦。據說:宋代蒲城有個叫徐清叟的人,他的媳婦懷胎十七個月,還沒有生產,有一天,一個婦人自稱姓陳專醫生產專程來拜訪他,吩咐他准備一間房間,房內的地板挖一個洞,把孕婦移到樓上,並且命令僕人拿著棍子在樓下看守。不久孕婦就生下一條大蛇,僕人看見立刻就把它打死,孕婦才得以平安。徐清叟很高興要送珠寶表示感謝,但是陳姓婦人卻不接受,只要求一條手帕就離開了。多年以後,徐清叟調任福州,在一座陳夫人廟裡面,發現了這條手帕,於是他就奏請朝廷,封贈神號。據說,福州的註生娘娘廟,有配祀三十六婆姐,也就是璘王所賜的三十六個宮女,本省祀奉註生娘娘,只配祀十二婆姐,是略數的。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3

關於牛郎織女傳說的典籍記載,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其二為《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神女,不可求死。」這些記錄只是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這幾句話描述了織女沒有織布,牽牛不拉車,顯然,此時描繪的織女星和牽牛星主要還是作為帶有農耕文明和家庭手工業文明的象徵的兩個星宿出現,並沒有出現傳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相互關系和相關情節,這時的織女與牽牛並沒有產生男女關系。後來的《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牛郎織女才開始有了隔河相望的相思形象。到了東漢時期,演繹成織女七夕渡鵲橋的傳說。東漢應劭的《風俗通》記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橋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淮南子》「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史記》里也有記載:「四星在危面,匏瓜。牽牛為犧牲。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天官星占日: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牽牛一名天鼓,不與織女值者,陰陽不和。」到曹植的《洛神賦》里,才確定了牛郎織女的夫妻關系。而作為夫婦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大致形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的《荊楚歲時記》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遷。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

由此可見,對牛郎織女二星的歌詠,從周末經春秋戰國,再由漢初至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流傳數百年間,才提到七月七日相會。而那時候的七月七日已經是規模不小的歲時節日了。

七夕起源很早,剛開始時只是作為一個節令。從歷史文獻來看,七夕節起源時間至少在三四千年以前,其起源與星象、物候密切相關。

據說七夕的節日在戰國時期可能就已經有了。據明代羅頎《物源》記載:「楚懷王初置七夕。」但因作者與所載時間相隔太遠,恐不足信。關於七夕乞巧風俗最早的記載當數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文中記載:「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後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中時,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於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之『相愛連』。」 又載:「漢絲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開於襟褸。」這兩條記載都可以說明,西漢初宮中過七月七日的盛況,而漢代這些風俗活動中都不見有關牛郎織女故事的記載。由此可見,七夕並非是牛郎織女傳說所衍生出來的歲時節日。

關於七夕節的起源,我們可以從七夕風俗中去探尋。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星神,也就是對自然的崇拜。《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東晉周處《風士記》:「七月初七日,其夜灑掃於庭,露施幾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祈河鼓織女,言此二星神當會。」此處的河鼓和織女,指的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牽牛星是視為穀物神,織女則傳說是天帝之女桑蠶神,穀物神和桑蠶神都是我們這個農耕民族的先民極為重視的神袛。那時的人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星宿。至於在七夕拜牽牛和織女二星,是因為兩星的運行七月顯得最為突出。

「七夕」也來源於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據《太平御覽》記載:「七月黍熟,七日為陽數,故以麋為珍。」「七月七日為良日」,所以把它作為慶賀秋收的吉慶日子。漢魏時把這一天作為集會游樂的日子。這一天還是天宮神仙們聚會的日子。《續齊諧記》記載:「織女渡河,諸仙悉還宮。」七數在民間表現為時間上的階段性,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完滿。因此,在七夕風俗里,有乞巧乞福乞情等風俗,都是源於七月七日是良日,以此祈求豐收美滿之意。對時間的崇拜,也延伸到對生命的崇拜上。在七夕風俗中,就有乞子和祭祖的風俗。楊琳在研究七夕節的起源時,結合民俗學相關原理、結合類書、文人筆記、地方誌等相關記載資料,對七夕節的起源問題作了詳細的辨析:七夕節的成因在於「七在古代文化中是個具有生殖魔力的數目,古人將七月七日作為節日是崇拜七這個神秘之數的結果,其實質是對生殖的期盼和膜拜。」因而,在古代,很多女性為了提高自己在社會生活中地位,在七夕節這天往往會進行乞子的活動。

七夕節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與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結合的。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大動亂時期,百姓長期處於戰亂之中,追求幸福安定的生活願望在現實中很難實現,於是便向傳說中的人物去乞求。此時牛郎織女的故事進一步完善,並與七夕節相互融合,七夕節成為普遍的節日。除了乞巧的習俗外,七夕節在此期間還多了乞求富貴、長壽、生子的習俗,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也成了人們的情感寄託。由於女性所處的社會地位較低,在封建社會又通常被視為繁衍後代的工具,生下男嬰因而成為女性為提高社會地位的方式之一,求子也因此而成為七夕節民俗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通過分別對牛郎織女神話傳說和七夕節的探源可見,七夕節的起源主要來自古代人民對星辰、對自然以以及時間的崇拜,其起源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毫無關系的。但隨著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發展演變及其故事中傳達的人類情感,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逐漸融合交匯的。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4

解惑七夕

七夕應叫中國女兒節

相傳農歷七月初七這天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七夕節成了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很多人已經把七夕當成了「中國情人節」。2016年8月22日,知名民俗學家、專家齊守成在接受遼寧晚報記者吳雙采訪時表示,將七夕節當成「中國情人節」是對七夕節的一種誤讀。

齊守成介紹,「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最早起源於漢代。節俗是曬經書及衣裳,向雙星乞願和穿針乞巧。如果真要將七夕節賦予一種通俗的叫法兒,應該是「中國女兒節」。齊守成解釋,在歷史上「七夕」節這一天,未出門的姑娘們一定要手綁綵線,乞求未來像天上的織女一樣心靈手巧,因此,「七夕節」是古代女孩最重視的節日。七夕節的傳統活動就是女孩子們用綵線穿上綉針,比比誰的針線活做得好,同時擺上瓜果貢品,乞求心靈手巧。

七夕節被誤為情人節

之所以當今社會將七夕節誤讀為「情人節」,可能是源於牛郎織女的浪漫凄美的愛情故事。

事實上,「中國情人節」確實有,但不是七夕,而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即「上元節」。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要點起彩燈、出門賞月、燃放焰火。「在古代,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婦女往往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拋頭露面是不守禮節的做法,只有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才能出門逛燈會,少男少女這一天才能互相會面,傾訴愛慕之情。所以,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的中國情人節。」

很多商家將七夕節當成情人節進行商業炒作,很多青年人把七夕節當成情人節來過,這種做法不僅不利於傳統節日的保護,而且將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扭曲了。「包括媒體都應該多宣傳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對如何過傳統節日有個正確的引導。七夕節之所以能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就是因為它是有中國特色的.節日。我們應該珍惜,千萬不能把自己的東西丟了。」

七夕情人節的由來典故5

超越時空的美麗傳說「牛郎織女」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經過兩千多年的流傳、發展、演變,有各種不同的版本,主要情節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孫女織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織雲彩,也稱雲錦天衣;牛郎是人間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頭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過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訴他,天上織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銀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織女的羽衣,這樣沒有了羽衣,織女就不能飛回天上了,就會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

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就會得到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後來有一天,王母娘娘聽說織女「不守天規」,「私奔」凡間,大為惱怒,就派天兵天將捉拿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

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想起老牛告訴他急難時披上牛皮會得到幫助的話,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飛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織女的關鍵時刻,王母娘娘拔下頭簪,在織女身後一劃,那劃痕就成了波濤洶涌的天河。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兩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現在牛郎星旁的兩顆小星,稱扁擔星,人們說那是牛郎織女的一對兒女。最後,牛郎織女的真情感動了天上的喜鵲,它們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麗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橋,讓這對相思一年的夫婦在這一夜相會。

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節——單身女性節

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也是一個提倡男女相親的節日。

民俗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七夕節首先是單身女子的節日。

西北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趙魁夫認為,中國古代,七夕節應該是單身女子最快樂的一天,即使是春節,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著新衣服去串門,家中一般使喚男子走親訪友,只有在七夕節,古代的單身女子可以著盛裝,大大方方地走出去與姐妹們聚會、玩耍。

「七夕節最早是在西漢的宮廷里執行的,後來流散到民間。」趙魁夫說,在西漢宮廷,宮女們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戀愛,所以七夕節最早的內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們在這一天展示刺綉、針線等手藝絕活。

趙魁夫告訴記者,七夕節流傳到民間以後,被加入了諸如愛情、家庭美滿等願望,甚至還加上了提倡讀書、寫文章的內涵,比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曬書的片段。盡管七夕節各地風俗不同,從古至今一直沒有變的就是以「乞求女子巧慧」為主。

從這個角度出發,趙魁夫認為,七夕節與西方的情人節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古代絕對不允許婦女和丈夫之外的情人有曖昧之情,這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不可能放到檯面上來講。」趙魁夫說,因此有一種說法是,七夕節只應該是未婚女子的節日,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意思。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博士儲冬愛也認為,七夕節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未婚女性的節日」。在近代,珠三角地區確實存在著一批「單身女性」,而她們也確實是乞巧節的主體。但是,這批單身女性的性質有兩種,一種是結婚之後不滿安排的婚姻而回到娘家居住,並終生「不落夫家」;另一種則是所謂的「自梳女」,這類女性一般是在十五六歲適婚時卻不滿封建包辦婚姻,而對外宣告終生不嫁,並從此搬入「姑婆屋」居住。這些女性是近代珠三角獨有的一個群體,她們反抗封建婚姻,用自身的行動來追求獨立自主的婚姻。

;

❷ 七夕為什麼是喜鵲搭橋而不是鴛鴦

原因:民間將喜鵲作為「吉祥」的象徵,且鴛鴦為游禽,無法飛到空中搭橋。關版於它有權很多好聽的神話傳說。

有故事印證,畫鵲兆喜的風俗大為流行,品種也有多樣:如兩只鵲兒面對面叫「喜相逢」;雙鵲中加一枚古錢叫「喜在眼前」;一隻獾和一隻鵲在樹上樹下對望叫「歡天喜地」。流傳最廣的,則是鵲登梅枝報喜圖,又叫「喜上眉梢」。

(2)七夕走橋擴展閱讀

鴛鴦的動物文化

主要棲息於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蘆葦沼澤和稻田地中。雜食性。鴛鴦為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之所以被看成愛情的象徵,因為人們見到的鴛鴦都是出雙入對的。是經常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說中的鳥類。人們常用鴛鴦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

喜歡成群活動,一般有二十多隻,有時也同其它野鴨混在一起。每天在晨霧尚未散盡的時候,就從夜晚棲息的叢林中飛出來,聚集在水塘邊,在有樹蔭或蘆葦叢的水面上漂浮、取食,然後再飛到樹林中去覓食,大約一、二個小時後,又先後回到河灘或水塘附近的樹枝或岩石上休息。

❸ 提燈走橋是哪裡的民俗

烏鎮的傳統。
傳說在七夕那天,提燈走過三途橋的情侶會收到來自天界的祝福,一輩子都不會分開。

❹ 民間傳說中織女與牛郞在七夕渡銀河相會時的"橋梁"

鵲橋
鵲橋是古代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中喜鵲搭成的橋。相傳牛郎和織女被銀回河隔開,只允許每年答的農歷七月七日相見。為了讓牛郎和織女能順利相會。各地的喜鵲就會飛過來用大家的身體緊貼著搭成一座橋,此橋就叫做鵲橋。牛郎和織女便在這鵲橋上相會。
1.在漢族傳說中每年農歷七月七日,即七夕時,會有飛鵲在銀河上架起橋梁,讓牛郎和織女得以相見,稱作鵲橋,後來此一名詞便引申為能夠連結男女之間良緣的各種事物。 2.氣功內丹術術語。多意詞。指舌,又有上鵲橋和下鵲橋之說。上鵲橋在印堂、鼻竅處,一虛一實;下鵲橋在尾閭、穀道處,亦一虛一實。或謂上鵲橋指舌,下鵲橋指陰蹻穴。河車轉運時,要防止鵲橋走漏,引精炁順利循行。

❺ 七夕鵲橋唯美句子(精選41句)

1、情人節,一個人過的節日總是那麼微小。

2、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林傑《乞巧》

3、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4、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5、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6、一個人習慣了,一個人孤單了,一個人寂寞了,該一個人過七夕了。

7、原來一個人的孤單不算孤單,想念一個早已離去的人,才是真的孤單。

8、我抬頭向星空望去,滿天星星都在不停地閃爍著,彷彿在流著傷心的淚

9、織女不用斂蛾眉,前度牛郎今又回。鵲橋執手望淚眼,良晨美景不思歸。

10、七夕之夜,面對皎潔的明月,讓我鄭重許下我的心願:我要愛你,直到永遠!

11、假如真的有鵲橋。我要跟你走到橋的盡頭,然後把橋拆了,毫不讓你走。願意嗎?

12、有一天,牛郎告訴織女,我們不能見面了,因為喜鵲都去戀愛了,織女說沒關系,那我們就發簡訊息吧!

13、我的相思織成網,我的真情搭成橋,我的承諾化做風無論銀河是多麼寬闊,都不能阻止我們的心靈的交融!

14、我們不做牛郎織女,因為他們相距太遠而相見又太短;我們要做我們自己,因為有你在我身邊把我的心牢牢拽住!

15、七夕的星空,無限的感動,美麗的神話,亮梁漏傳承不變的愛情。亘古不變的星空,許下堅貞的誓言:親愛的,我要愛你天長地久,銀河為證。

16、七夕,幾許相思淚;七夕,佳人心相隨;七夕,天地唱團圓,七夕,愛情是最美,祝天下有情之人把手牽,無情之人早墜情網!七夕節快樂!

17、七是一個奇數,需要一個你湊成偶數;夕是一天的末尾,需要一個你,與我相約黃昏後。七夕節這一天,我在鵲橋的另一邊等你,不見不敬爛散!

18、鵲橋是銀河的傳奇,你是我心中的傳奇。浪漫緣分是上天的安排,愛情神話是永恆的未來。許多的奇跡只有相信才會存在。親愛的,七夕愉快!

19、七夕夜空繁星閃,未見橋梁架天邊。年年相思天天盼,一夜相逢不算短。天長地久總有盡,珍惜快樂每一天。情真如歌莫獨唱,共享人生愁和歡。

20、你迷人的微笑,是我快樂的味道;你細膩的溫柔,是我心動的徵兆;你無限的幸福,是我沒完沒了的祈禱。水晶之戀,愛你一生不變!七夕節快樂!

21、親愛的,七夕情人節到了,我發條簡訊把愛意化作玫瑰花,溫馨快樂你的心情;把我的情意化作巧克力,香甜美好你的生活,祝情人節快樂,天天快樂!

22、喜鵲見證了我們的愛情趕來搭橋;葡萄見證了我們的愛情忙來傳言,銀河見證了我們的愛情化做流星帶去織女的心願:牛郎,今日鵲橋見面要准時哦!

23、緊急通知:因今年雨水過多,銀河暴漲,鵲橋被淹,原定於七月初七的牛郎織女會暫時取消,請各位觀眾有老婆的回家抱老婆,沒老婆的回家洗洗睡。

24、點點飛星傳情,片片纖雲弄巧,脈脈月華如練,悠悠又見鵲橋。天淡銀河垂地,相思無計迴避。縱然千山萬里,寄我心中情語:愛你永不變,七夕愉快!

25、七夕送七喜;生活有喜好事連,事業有喜賀升遷,愛情有喜添浪漫,財運有喜賺大錢,旅程有喜報平安,健康有喜福壽添,心情有喜樂無邊!七「喜」快樂!

26、親愛的,七夕情人節到了,我發條簡訊把愛意化作玫瑰花,溫馨快樂你的心情;把我的情意化作巧克力,香甜美好你的生活,祝情人節快樂,天天快樂!

27、夏風將思念慢慢吹起,飄雨打落在相似的心坎,我想把問候用夏風吹去,我想把祝福用雨滴來傳達。在七夕,將思念交託給牛郎織女,把祝願灑向給你。

28、鵲橋流淌著牛郎的深情,帶著夢想帶著期望,今夜在天宇間飛行,簡訊傳遞著愛你的真情,帶著心跳帶著渴望,此刻在時空里穿行,寶貝,祝你七夕快樂!

29、靚影盪舟蘆葦中,情人相伴青沙叢。太陽看見雲中藏,月亮聽見半遮面。愛你到天荒地老,想你到天涯盡頭。七夕節:愛你百年不後悔,銀河繁星來見證。

30、七夕情人節,把真情化作浪漫的花瓣,芬芳人生;把真愛化作甜蜜的港灣,醞釀幸福;把真心化作 愛情的鵲橋,串聯你我。親愛的,愛你在心,永不分離!

31、一場相思一場雨,一份痴心一份情,一紙誓言一紙誠,一段浪漫一段夢,一絲甜蜜一絲醉,一抹柔情一抹重,一朝牽手一朝定。七夕情人節,一生愛戀一生濃!

32、一場相思一場雨,一份痴心一份情,一紙誓言一紙誠,一段浪漫一段夢,一絲甜蜜渣洞一絲醉,一抹柔情一抹重,一朝牽手一朝定。七夕情人節,一生愛戀一生濃!

33、七夕,淚珠一行行,那是相思的淚水;七夕,星空一閃閃,那是牽掛的眼眸;看著周圍景與物,想著七夕能共度;遙望佳人在遠方,簡訊祝福來送上。七夕快樂!

34、天邊漂浮的是白雲,人間普撒的是關愛;鵲橋相約的是情侶,樹下共度的是戀人;有你,有我,就有真愛,美麗的日子,襯托咱們真情的美滿,七夕,你快樂,我就快樂!

35、天邊漂浮的是白雲,人間普撒的是關愛;鵲橋相約的是情侶,樹下共度的是戀人;有你,有我,就有真愛,美麗的日子,襯托咱們真情的美滿,七夕,你快樂,我就快樂!

36、我不喜歡七夕,因為在七夕,銀河上依然沒有鵲橋;我不喜歡七夕,因為在七夕,葡萄架下依然聽不見悄悄話;我不喜歡七夕,因為在七夕,多少痴情女子依然沒有乞得情郎歸。

37、我不喜歡七夕,因為在七夕,銀河上依然沒有鵲橋;我不喜歡七夕,因為在七夕,葡萄架下依然聽不見悄悄話;我不喜歡七夕,因為在七夕,多少痴情女子依然沒有乞得情郎歸。

38、我也想流淚,可是流淚又有什麼用呢——銀河是永恆的,此岸彼岸是永遠不可跨越的。我只有低下頭——拜倒在那虛無縹緲的星空之下,我不想為自己乞什麼巧,只想對著我的那顆星星說出心裡的思念和哀怨。

39、一個人總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風景,聽陌生的歌,然後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你會發現,原本費盡心機想要忘記的事情真的就這么忘記了。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獲,但是,每一次收獲都必須努力,這是

40、中國四大愛情神話梁山伯與祝英台雙雙化蝶,不成人形。牛郎跟織女天隔一方,一年才能相聚一日。白素貞跟許仙一個壓塔下,一個孤獨終老。孟姜女為夫淚灑長城,無力回天。你看,歷史無數次證明,真愛是沒有好結果的。

41、千萬千萬不要讓七夕成為中國的情人節,我不想聽那些什麼海誓山盟堅貞不逾永恆不變等等,更不想聽那所謂的流芳百世的美麗傳說,我只希望有一葉輕舟能夠橫渡銀河,將牛郎送到織女身旁,只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夠朝朝暮暮。

❻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5篇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七夕

宋代: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譯文: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不明白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是怎麼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綉雲霞。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綉、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很多了。

注釋: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yāo)織女弄金梭(suō)。

牽牛:星名,在銀河之西,俗稱牛郎,一名河鼓,又名黃姑。大概以李牛三星像牛頭角、感之形,名之牽牛。若何:怎麼樣。織女,在銀河東,織女四星像梭形,名之織女。織女傳說為天帝之女,又叫她天孫,會紡織,韓愈待「天孫為織雲錦裳」。金梭:梭子的美稱。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年年」句:因織女會紡織,古代女子便於七夕焚香陳瓜果,祝賀她夫婦聚合,又向她乞求智慧,民間有穿七孔針之戲。乞與,賜給。不道:沒有科到。

賞析:

唐詩主情,宋詩主理。宋的這種主理的詩,對那些喜好唐詩的人來說,常有味同嚼蠟之感。但詩如能用簡捷的句子,深刻地表達一種哲理,也不能不說有其特殊的妙趣。楊朴的這首《七夕》,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

詩的作者從牛郎、織女七夕踏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發端,別出新裁,表達了作者獨到而又深刻的見解。「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前兩句設問: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是怎麼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綉雲霞。這里的「須」字,是一種懷疑和否定,從正面來解釋,就是沒有必要來邀請織女作這一切。這兩句來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為很多人把把牛郎織女的神話作為美妙的故事來接受,對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從未提出過質疑。以為神勝過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間的一切都要聰明許多。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前兩句的這種懷疑只涉及到神話故事本身,但這已足以造成懸念。這兩句為詩的末聯所發的奇論,做了有力的鋪墊。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己多」。這兩句是說: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綉、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是很多了,多得有點可怕。詩人在這里並非是在贊揚人間的機巧,而是來了一個大轉彎,詩人此時想起的不僅僅是人間創造幸福的巧智,還有行惡的智巧:有巧取牽奪,互相傾軋,以及繁復、雜多而又絞盡腦汁的勾心鬥角。詩人賦予末一行詩中的「巧」的含義已經不同於第三行詩中「巧」的含義。恰是這種新的含義,不無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寬了詩思的領域,這就便詩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處開掘,一使詩具有了橫空出世、奇崛詭辯之美。當人間充分運用他的機巧來進行勾心鬥角的時候,要邀織女來已無意義。從四句詩的整體和詩情的深入來看,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得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楊朴在那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種思想和見識是很深刻的,加之詩語簡練、曉白、朴實,就使詩思凝重、洗練,富有趣味。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原文:

他鄉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譯文: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身在他鄉恰逢乞巧,看著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羈旅愁緒更甚。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遠離故土,不見妻子月下穿針,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懷念家鄉。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微風拂過帶走盛夏的炎熱,新月當空,初秋已快來臨。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是誰在忍著心中愁痛偷偷的看著銀河?就是那遙遠天際的牽牛星。

注釋: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jī)愁。

七夕:為七月初七,民間的乞巧節。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xù)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緒風:微小的風。

誰忍窺(kuī)河漢,迢迢問鬥牛。

河漢:為天上的銀河。迢迢:形容遙遠的意思。鬥牛:星名。牽牛星。

賞析:

在異地他鄉適逢七夕佳節,更增加旅人的思鄉思親的情懷。可是遠離家鄉,看不見妻子在月下穿針乞巧,對月懷人,詩人生起無限羈旅窮愁、去國懷鄉之感。孟浩然詩歌大膽抒發個人的理想願望,給開元詩風注入了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3

原文: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五代: 毛文錫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譯文: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注釋: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chán)光鵲影伯勞飛。

七夕句:用牛郎織女的故事。光鵲影:月亮之光,鵲橋之影。伯勞:鳥名,又名鵙。

每恨蟪(huì)蛄(gū)憐婺(wù)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蟪蛄:蟬的一種,吻長,黃綠色,夏秋能鳴。婺女:又稱「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鴛機:織錦機。

賞析:

這首詞用牛郎與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含蓄地寫了一對年輕男女的幽會,時機難得,兩情依依。並對「蟪蛄」、「婺女」這類的自然現象加以人格化,表現了女子妒人多歡而己少歡的幽恨。全詞流暢深沉,含蓄耐思。《栩庄漫記》評此詞「意淺辭庸,味如嚼蠟」,似不允當。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4

原文:

菩薩蠻·七夕

宋代: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譯文: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七夕佳節烏鵲、飛燕紛紛前來架橋,被銀河阻隔的牛郎織女一年才能再相見。急雨沖刷著織女所乘之車,天旋銀河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雖然相隔遙遠仍能遙遙相望。不似人世間,回頭望去只有巍巍群山。

注釋: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yíng)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烏鵲:喜鵲。盈盈:形容清澈。天回:天旋,天轉。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這里指織女所乘之車。

賞析: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神話,《詩經·大東》就有了織女與牽牛兩星分居銀河兩旁的敘述。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輪廓。以後在《歲華紀麗》、《爾雅翼》及六朝梁殷芸《小說》(《月令廣義》引)等書中,關於這個神話的記載漸趨完整。到近代,流傳於民間的,更是豐富充實,積極健康,成為膾炙人口的一則古代神話。由於這個神話在諸書中一般是以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鵲橋相會,終究被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因此歷代文人經常借這個神話故事來抒發離愁,陳師道的這首《菩薩蠻·七夕》也並不例外。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起句:「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是說平日牛郎織女在天河兩側,不得相見,「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只有到了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由烏鵲架橋,在天河相會。「東飛烏鵲西飛燕」,狀烏鵲和燕紛紛前來架橋的忙碌場景,這也是讓牛郎織女克服「盈盈一水」的阻隔而相會聚首的唯一條件。經年不見,只能隔河對泣;此時相逢,相見自然恨晚。

「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襯託了兩人盼望見面的急切心情,也隱含了歷經劫難的艱苦歷程。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梁孝元帝《車名詩》:「佳人坐椒屋,按膝對蘭薰,繞砌縈流水,邊梁圖畫雲,錦色懸殊眾,衣香遙出群。」這里指織女所乘之車。河漢,即天河,《廣志》:「天河曰銀漢,又曰銀河,亦曰天漢、天津、絳河、明河。」

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牛郎織女的悲劇,其核心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遠隔天一方,「相遠長相望」,這是何等的憾事。但是,「相遠」猶能「長相望」,「人間」卻「回頭萬里山」,連「長相望」亦不得,這種「終不似」就顯得越加沉痛了。得到這個結論以後,「回頭萬里山」,對坎坷不平的人間,一種夾雜著欽羨和惆悵的復雜心情不免油然而生。據《宋史》載,陳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平時常「終日不炊」,死後由友人「買棺斂之」。這首詞作,作者恐怕也有借天上的牛郎織女的悲劇來襯寫人間無數悲劇的意思。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5

原文:

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宋代:趙以夫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譯文: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佳人的心事有誰能夠知曉呢!與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紅樓一次宴會,那是個天涼暑退、夜色沉沉的難忘之夜。竹韻荷風,多麼美麗,幽僻的場所,二人初通情愛之後的再度相逢。短暫相會很快過去了,就像空中飄浮的雲彩,霎那間消逝得無影無蹤,一去而不復返了。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淚珠滴落,濕潤了精美的信箋;小樓中仍然彌漫著珠飾的香氣。然住事如過眼煙雲,舊情終難以續,苦苦思戀的結果呢,卻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牛郎織女銀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鵲橋相會,可是自己卻與情人永無相見之日。

注釋:

翠綃(xiāo)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鵲橋仙:詞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甌縣城,為詞人任職所在之地。翠綃: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

錦箋(jiān)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歇:消散。

賞析:

這首詞是為友人寫的傷離之作,抒寫作者對歌伶樂伎及其所代表的那個社會階層不幸女性們的深切同情。全詞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是說在初秋日,天涼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樓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贈給他一條碧色的絲巾,表述她內心的情意。依內容次序,三句應當逆讀,詞中這樣安排,即使句子頓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綃」一語。翠綃是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翠綃傳情,故夜宴亦倍添歡樂,天氣也彷彿格外清爽。總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歡樂與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歡宴」二字,寫場面、氣氛,烘托出戀人,當時的歡樂與幸福。「歡宴」與「翠綃」句對照,說明:她在「歡宴」的大庭廣眾之中偷偷贈物傳情,她愛得是那樣深,那樣急切,簡直有點忘乎所以。這一句寥寥數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節日、時間、地點、天氣到人物,無不美好,讓人難以忘懷。

「竹邊荷外再相逢」句則是說這是暗通情愫之後的一次幽會,地點在荷塘附近的叢竹旁邊。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傳情,這回則可以盡情地互訴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筆峰一轉,傳達的情意變了。如果說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這一句則是美好的惆悵,因為在苦苦盼望之後的相會是那麼匆匆逝去,就像「碧雲飛去」一樣,不能不令人無奈、愁苦。這兩句對往昔的回憶,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縷閑愁,萬種情思。

「錦箋」二句,睹物懷人,嘆惋無盡。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是她捎來的信箋。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二句寫歡聚已逝只能面對她情意綿綿的信和尚帶余香的贈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寫記憶猶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啟愁懷。錦箋墨跡未乾,珠飾還散發著她的香氣,而往事浮雲,舊情難續。萬種愁懷,由「空惹」一句道出。說「空惹」,或許是由於信物尚存,難成眷屬;或許是由於舊情未泯,人已杳然。總之,這在封建社會是常見的愛情的悲劇。悲劇已成,「錦箋」「珠香」,於事無補:「閑愁千縷」,也是自尋煩惱罷了。但是,惹出「閑愁千縷」的,不僅是她的所贈,還有七夕這個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關的神話傳說。

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古人七夕詞,無不提到牛郎織女,感慨他們一年才一見的刻骨相思,但秦觀卻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有新意也有深意。趙以夫此詞也是更進一步地寫,認為自已和情人還不如牛郎織女,他們尚能一年一見,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見卻杳杳無期。

總之,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上下互相映襯,中心十分突出。全詞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❼ 傳說中的七夕會橋是怎樣的典故

、由來: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2、典故:
第一則:
《織女》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第二則:
很早以前,山裡住著戶人家,老人們都死了,家裡剩下了兄弟倆。老大娶了媳婦,這媳婦心眼不好,老想獨霸老人留下的家業。 有一天,二小領著狗去放牛,到了地里,他拍打著牛背說:「牛哇,牛哇,我想睡會覺,你可千萬不要亂跑。」老黃牛像聽懂了人話,低著腦袋「哞、哞」地叫了幾聲,甩打著尾巴在他身邊吃起草來。二小躺在草地上睡著了。 錯過中午,嫂嫂提著罐子來給小叔子送飯,見二小正在睡大覺,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腳。二小醒了見是嫂嫂,慌忙爬起來,站在地上像個愣雞。 嫂嫂把飯罐子往地上一擱,氣呼呼地說:「你倒自在,撒著牛睡大覺,牛丟了我才和你算賬哩!」說完,她一扭屁股走了。 二小的肚子早就餓了,捧起罐子剛要吃,身邊的大黃牛一頭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個稀巴爛。大黑狗見了地上的飯,張口就吃,不一會,就把地上的飯舔了個一干二凈。 二小瞅著碎罐碴子害怕了,覺得回家也沒好兒。他長嘆一聲;「唉,怎麼我就這樣命苦啊!」 二小的唉聲剛落,大黑狗撲通一聲倒在地上,鼻子口裡流血,一會兒就斷了氣。他這才明白,嫂嫂在飯里下了毒葯。 二小心想:看來不能和這個害人精在一塊過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裡。日頭兒快落西山時,他趕著牛回了家。一進院子,扭頭見哥哥打外邊回來,二小心裡一酸,兩眼止不住地流淚。哥哥見弟弟這樣傷心,不知家裡出了什麼事,忙問:「你為嘛這樣難過?」「我把嫂嫂送的飯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飯就死了。」哥哥聽了,心裡明白了八九,斗又斗不過家裡的女人,為了難。 二小哭著說:「哥,咱們分開過吧。」哥哥見弟弟說要分家,更做難了,一來弟弟還小,二來他外出做買賣;家裡沒有幫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塊湊合著過吧,又怕弟弟有個三長兩短。 二小見哥哥發愁,就說:「哥,家裡什麼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頭牛。」弟兄倆在院里說分家的話,媳婦聽見了,打心眼裡高興。她手扒著門框沖著丈夫說:「往後各過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哥哥眼裡噙著淚花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第二天,二小趕著牛車走了。走來走去,越走越遠。二小心想:老是這么走,走到多時是個頭?乾脆就住在這吧!他把牛車停下,砍了好多樹枝子,就著山坡兒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黃牛在這兒落了戶。 那頭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經跟著二小過了一年多,這一天夜裡死了。老黃牛死後,一連給二小託了三個夢,夢里對二小說:「到明天午時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後,你把我的皮子剝下來,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個閨女,那天她們到天河裡去洗澡。記住,那個穿綠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婦。你千萬別讓她們看見你,等她們都到了水裡,你抱了衣裳就往回跑,她准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會走了。」 第二天,二小見老黃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著它光啼哭。後來就把牛皮剝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墳上跪著大哭了一場。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時兩腳離了地,飄飄悠悠來到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樹林里等著。一會兒,王母娘娘的七個仙女來了,她們一個個脫了衣裳,撲通撲通跳到了水裡。 二小瞅准了那身綠衣裳,竄過去抓起來就跑。三仙女見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裡出來就追。緊追慢追,追到二小家裡。三仙女問二小為什麼拿她的衣裳,二小說想讓她做自己的媳婦。三仙女再三說天規不容,二小一再說人間比天上好。三仙女見二小長得好看,也動了心,就應了他。打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間,她天天在家彈花織布,人們就叫她織女。二小天天外出賣布掙錢。小倆口過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過了三五年,給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里去幹活,天上響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把織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見兩個孩子啼哭,不知媳婦上了哪兒,急得團團轉。一問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一指劃,二小才想到織女走了。他急忙擔起兩個孩子,披上牛皮去趕織女。 二小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織女時,惹惱了王母娘娘:「好你二小,莫非你要追到靈霄殿上去嗎?」她打頭上拔下銀管,在二小和織女中間一劃,立刻劃成了一道天河。二小沒有辦法過河,急得直跺腳,筐里的兩個孩子直喊娘。織女和二小都哭了,啼哭也沒用。二小想給織女留個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織女,織女接在了手裡。織女想了想,沒嘛可送,掏出織布梭照著二小扔來,織女手勁小,把織布梭扔歪了。 直到現在,天河一邊的織女星懷里有扣套星,另一邊的牛郎星旁有個梭子星。
第三則: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有個牛家莊,莊裡有個聰明、忠厚、勤勞的小孩叫靈兒。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隨哥哥過日子,嫂子馬氏為人狠毒,常常虐待靈兒。一年秋天,剛收割完畢,馬氏就逼著靈兒去山上放牛,並對他說:「給你這九條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頭牛你才能回來!」靈兒聽後;無可奈何,只好趕著牛離開牛家莊。 村裡人聞訊趕來,對靈兒深表同情。有的送來吃的,有的送來穿的,靈兒一一致謝,然後獨自一人趕著牛向山裡走去。 當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嶺就停下來歇腳,坐在樹下傷心地流淚。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會有十頭牛呢?正在這個時候,有位須發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現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親切地問:「孩子,你怎麼一個人跑到這個偏僻的地方來放牛?為什麼事你這樣傷心?」靈兒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講了。老人笑著說:「原來是這么回事!別難過,那伏牛山裡有頭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養它,等牛病好後你就可以趕著牛回家了。」說完那老人就不見了。靈兒好象做夢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靈兒走呀走呀,翻過一道道的山,涉過一條條的澗,終於找到了那頭病牛,它正在一塊大平石上卧著。靈兒立即趴下去,連連磕了三次頭,喊了聲「牛大伯」。老牛睜開疲憊不堪的眼睛,一會兒又閉上了。靈兒看著老牛那沒精打採的樣子,心裡想,可能是餓了,於是就急忙去給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餵了三天三夜,老牛終於吃飽了。突然抬起頭跟他講起話來:「好孩子,我本來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穀種子撤於人間而觸犯了天規,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壞了,動彈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給我洗擦一個月我就會好的。」小靈兒聽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來,餓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裡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給老牛洗傷。整整一個月,老牛的傷真的好了,它跟著靈兒一道回家。 靈兒回到家裡,嫂嫂見他真的趕了十頭牛回來,硬說有一頭是偷了別人的,還把他痛打了一頓,經鄉親們解勸才算作罷。此後,靈兒白天放牛,夜裡就睡在牛的身邊,莊上的人都稱他是「牛郎」。那隻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親。有一次,嫂子把毒葯放到菜里,老牛告訴牛郎不要吃。嫂子氣起來鬧著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頭老牛、兩輛破車和一隻爛皮箱,就離開了家,在一棵桑樹下搭了個草棚住了下來。老牛從嘴裡吐出個茶豆,牛郎將茶豆種在草棚門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長出了葉子,牛郎就忙搭架,過幾天豆子藤都爬滿了架子。老牛就說:「孩子,你夜裡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誰要是連續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時我就用車拉著你上天去,把她接下凡來,與你結成婚配。」 聽了老牛的囑咐,牛郎夜裡就鑽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見一群仙女在玉池裡洗澡,臨走時,有一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裡,只見那仙女獨自來到玉池邊,大著膽子看牛郎。第三天夜裡,望著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裡便向牛郎點點頭,第五天夜裡端出一籃蠶,第六天夜裡偷出一架織布機,第七天夜裡拿著織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織女,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眉來眼去,牛郎盼著織女下凡,織女盼著牛郎快去團聚。七月七這一天,從天空飛來喜鵲,落在老牛頭上,喳喳喳地叫:「織女差我來,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老牛笑著點點頭,牛郎套上車,坐上去。 老牛四蹄騰空,一會兒來到了玉池,牛郎下車,和織女把織布機抬放到車上,織女挎著蠶籃上了車,牛郎也跳上車同織女坐在一起。老牛騰雲駕霧,一會兒即到家。 鄉親們獲悉牛郎成了家,都趕來賀喜。織女就把她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眾姐妹,教大家養蠶、執絲、織綢緞。 於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賢妻,能養蠶,會抽絲,還能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都說織女的織布機是從天上帶來的,織出來的綢緞做成衣,冬暖夏涼。這消息傳了出去,引來了山南海北的絲綢商人,都爭著前來爭購南陽綢。這事轟動了白河兩岸,伏牛山區的千家萬戶,都送自家的姑娘來學織。織女心地善良,樂於教人,不到兩年,家家戶戶都學會了養蠶抽絲織綢緞。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織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玉妹。牛郎耕田,織女織布,日子過得很和睦。 幾年後,牛郎正在犁地,晴空突然響了一陣雷,老牛望著牛郎直流淚,並對牛郎說:「孩子,我把織女拉下天,觸犯了天條,看來活不成了。我死後,王母娘娘肯定不放過你們,到那時,你吃我的肉可以脫俗成仙,用我的皮做成鞋穿能騰雲登上天去。」說完老牛應聲倒下;牛郎哭了一陣之後,就依著老牛的吩咐做了。 正好七月七那一天,牛郎正在鋤地,金哥玉妹兩人哭喪著臉跑了過來,告訴牛郎說,來了個老婆子,把媽媽從織布機上拉走了。牛郎急忙回家穿著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著金哥、一手拉住玉妹,騰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替照腳下一畫,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出現了,牛郎拉著金哥玉妹站在河邊直哭,哭聲震驚了玉帝,玉帝一看是一對孩子,怪可憐的,於是,就決定讓他們一家人每逢七月七相會—次。 人們突然發現牛郎一家人不見了,感到蹊蹺,夜間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看見一條波濤洶涌的大河,河那邊的織女在哭,河這邊的牛郎拉著金哥和玉妹也在哭。人們發現群星閃爍的天空多出一條銀帶,就叫它為天河。天河的一邊多了一顆星,這顆星就叫織女星。一邊多了三顆星,叫做牛郎星。人們想念牛郎織女,每晚總是鑽到茶豆架下仰望天空。到了七月七那天晚上,突然看見滿天喜鵲向著天河撲去,互相咬著尾巴,搭成一座鵲橋。牛郎一手拉著金哥,另一手拉著玉妹上了橋,織女也從橋那邊過來了,走到鵲橋中間一家人相會了。
第四則:
這只是一個現在的傳說…… 在七夕的午夜十二點,如果有人穿著白色的衣服走在街上,並且倒著走,走了七步,還撞到了一個人,如果是同性,那他(她)就是你的前世,如果是異性,那他(她)就是你的命定戀人哦~

熱點內容
劍雨江湖鮮花 發布:2025-01-19 10:54:38 瀏覽:717
青島櫻花國際 發布:2025-01-19 10:43:53 瀏覽:885
庭院玫瑰花語 發布:2025-01-19 10:43:47 瀏覽:836
麻城看鬱金香地址 發布:2025-01-19 10:33:08 瀏覽:577
開元康乃馨 發布:2025-01-19 10:23:06 瀏覽:419
牡丹江人民公園公交 發布:2025-01-19 10:14:46 瀏覽:57
玫瑰金色的車 發布:2025-01-19 10:05:10 瀏覽:906
獅子女鮮花 發布:2025-01-19 10:02:12 瀏覽:528
杭州花卉擺放 發布:2025-01-19 10:02:10 瀏覽:206
鮮花置物架 發布:2025-01-19 10:01:26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