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門七夕
『壹』 浙江台州的民俗是什麼
1、台州亂彈
原本叫做黃岩亂彈,它形成於明末清初,是浙江著名的四大亂彈之一,被文化部列為中國318個地方劇種之一。台州亂彈唱腔十分豐富,以亂彈為主,兼唱崑曲、高腔、徽調、詞調、灘簧等,是全國少有的多聲腔亂彈劇種之一。2006年,台州亂彈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黃沙獅子
黃沙獅子以舞、武結合和高超演技名揚四方,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域民俗特色,是漢族民間精湛武藝和傳統舞獅表演的完美結合,黃沙獅子的表演由舞獅、武藝、鑼鼓三個部分綜合穿插組成。舞獅表演分上半坦、下半坦二套30多個動作。
3、坎門花龍
源於玉環坎門漁村。是一個具有500多年傳承歷史的民間舞蹈,舞蹈熱烈而奔放。每逢節慶活動,漁民們都會自發地組織花龍滾舞活動,表達祈求幸福平安的美好願景。
4、小人節
是溫嶺市民間信仰的典型代表,被譽為我國民間乞巧文化的「活化石」,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時期,當時福建移民相繼遷徙至溫嶺石塘、箬山一帶,將在閩南盛行的「七夕」習俗也帶來並傳承至今。
5、三門祭冬
是傳承於三門縣各鄉鎮聚族而居村落之中、在冬至舉行的隆重而庄嚴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動。由取長流水、禱告祈天、祭祖、演祝壽戲、行敬老禮、設老人宴及與之伴生的相關民俗文化組成,具有鮮明的地方和區域文化特色,是保存至今的冬至節氣民俗活動的代表。
2014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6年11月30日,包括三門祭冬等在內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貳』 台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台州亂彈
台州亂彈,起源於明末清初。1955年被國家文化部列為全國318個地方劇種之一。台州亂彈的唱腔以亂彈為主,兼唱崑曲、高腔、徽調、詞調、灘簧等。僅亂彈唱腔就有慢亂彈、緊亂彈、緊中慢、二煥、上字、和原、玉麒和三吊環等曲調。其舞台語言以中原語音結合「台州官話」,充滿民語鄉韻,通俗易懂,獨具特色。
2、黃沙獅子
這項傳統表演藝術的最大特點是把民間精湛武藝與傳統舞獅表演巧妙地結合起來,舞武一體。它不但能在地上翻滾嬉戲,又能在高台上表演各種風趣的動作。表演時,演員在八仙桌上翻飛的同時,還兼耍「過堂」、「桌上筋斗」、「下爬點」、「疊羅漢」「懸桌腳」、等等翻桌動作。
3、濟公傳說
濟公傳說,是以南宋禪宗高僧道濟的故事發展演變而來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學。主要分布於浙江省以天台為中心的區域,並由此輻射全國,影響世界。濟公傳說內容涉及降龍羅漢投胎的濟公出世傳說、神童李修元的濟公傳說和諸多濟公癲狂濟世、懲惡揚善、扶危濟困、戲謔降魔的傳說。
4、仙居無骨花燈
仙居無骨花燈,具有近1300年的歷史,它的技藝十分獨特,燈面圖案均由刀鑿針刺成孔,經過透光留影而成,特別是造型方法在中國花燈中獨樹一幟,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紙質燈片折拼粘接而成;造型千變萬化,圖案豐富多姿。
5、天台山乾漆夾薴技藝
天台山乾漆夾薴技藝,「乾漆夾薴」工藝是天台民間傳統的手工技藝。它是為各種製品外表裝飾和保護的一種獨特的技術。「乾漆夾薴」工藝是用原始生漆、薴麻等材料,通過層層包粘,進行反復打磨,塗商硃砂等各種輔助材料,再貼上金箔等,再經工藝處理後完成作品。
『叄』 玉環特有的習俗有哪些啊注意!是特有的!快一點,我有急用!求求各位了!
1、祝壽
男壽逢九,女壽逢十。舊時有從30歲做起,40歲不做,以後10年一次。60花甲,稱「大壽」,親友晚輩備福果牲禮、壽糕壽酒,以示祝賀。平民不講場面,稍事送禮。建國後,祝壽風大減,值時給老人添衣送補,合家聚宴,恭祝老人健康長壽。
2、做滿月及其他
產婦坐月,親友送索麵、蛋、酒及小兒衣物布料,稱「送月里」。滿月宴請來賀親友,稱「滿月酒」。是日為小兒剃乳發,分「剃頭卵」。滿百廿日、一周歲,親友分別送衣料、銀鐲、銀環,尤以外祖家為重,稱「做百廿日」和「做對周」。舊時重男輕女,往往生女從簡。
3、分家
民間視兄弟分家、另起鍋灶自立門戶為喜事。舊俗以媳婦娘家出送砌灶資,送桌、椅、鍋婉盆盞以及瓢勺、火鉗等一應炊、食用具,視貧富不等。男家父輩供數日至數月糧米。新灶起火,夫妻內外親均送「發飯」、發糕、連頭蔥等來賀,也稱「踏福」。
4、巧人酥、拜七仙女
在玉環,每年七夕前,都有長輩送晚輩巧人酥的習俗,寓意「乞巧」。在坎門一帶,還有女孩拜七仙女的習俗。除了送巧人酥,玉環坎門一帶,還有女孩七夕拜七仙女的習俗。拜七仙女,在七夕早上。要准備七樣水果,水果沒有特定的,葡萄、桃子、蘋果……只要湊齊七樣就可以了。
除了七樣水果,還要放上巧人酥、七色繩,七仙女經和金元寶,還要准備七杯酒。
5、喪葬習俗:報喪
家人按死者生辰八字擇大、小殮及發葬日,以黃榜寫明,附屬肖避忌,貼於門口或顯目牆角,並奔告戚友。近年漸改用「訃告」。眷屬在外,不論遠近,即趕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