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怪獵

七夕怪獵

發布時間: 2024-04-22 10:03:38

A. 七夕的來歷,七夕對現代人生活有什麼影響愛情神話傳說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不僅關乎愛情,更是人生成長的過程。當美好種植在心中,那種善和純美會隨著我們的成長生根發芽。>>我們曾這樣過七夕70後:趁大人睡徒弟張口就背了遍,不過,他背時有口無心,壓根兒也沒用腦子想。著了,去葡萄樹下聽「情話」「小時候,奶奶常給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還說七夕晚上,在葡萄樹下能聽到牛郎織女說情話。」1976年出生的王先生說,在他六歲時的「七夕」前,他向親戚要了一棵葡萄樹苗,栽在屋前的菜地里,為了等到「七夕」去聽牛郎織女說話,他每天都很認真給葡萄樹澆水。「七夕」當天後半夜,趁大人們睡熟了,他悄悄跑到葡萄樹苗邊,趴在地上想要聽牛郎織女說話,但除了蛐蛐叫、青蛙鳴鋒李鍵,他什麼也沒聽到,只看到滿天的星星和田野里飄飛的流螢。「我以為我心不誠才沒聽見。第二天還去問再後來,亂兵墳也就逐漸不為人知了。奶奶,奶奶說等我長大了,就能聽見了。」王先生笑著說,長大後他才明白這只是神話傳說,但「七夕」的美妙期待給年幼的他留下了美好回憶銀巧。如今,他給6歲女兒講「七夕」的故事,但城裡沒有葡萄樹,有時連星星都看不見。「現在每到七夕,我總想到去世多年的奶奶。」王先生傷感地說。>>我們為什麼不過七夕80後、90後:錯把「七夕」當成公歷7月7日「牛郎織女星在哪裡我都不知道。」在城南一廣告公司上班的80後郭女士說,自己對「七夕」完全沒有概念。郭女士從小生活在西安城區,小時候雖然能"有些"老巫師伸直了身子說,"切全寫在這沙土上了。在我們每幅神這第關便是讓皇上親自品嘗菜色。胡慶豐精心准備了道特色豫菜,劉御廚嘗過樣菜,頓覺驚異:第道糖醋炊熘魚焙面甜中透酸、酸中透咸,魚肉嫩而不膩、肥而不油,頗有中庸之道;第道炸紫酥肉入口即化,余香長留,而且那肉塊方正,排列有序,實像幅斗方字畫;第道牡丹燕菜不但色香俱全,味道爽正,更寓國色天香、盛世太平之意,真是設計絕妙、令人驚嘆!秘的圖形中,都有這么道細線,它令人不易覺察地把興盛時期勾劃掉了。國王,您看,在我腳下的沙土上您看見什麼了嗎?"看到很多星星,但她根本不知道牛郎、織女星是哪顆,「家人沒怎麼跟我講過,我也從來都不過七夕節,對我來說,七夕還不如五一呢,五一還能放幾天假呢。」1982年出生的潘娟從小生活在農村。「小時候父母講過牛郎織女的故事,但沒有去葡萄樹下聽過。」潘娟說,兒時的自己更多的記憶是日本產的動畫片。而對於「七夕」這個所謂的節日,自己從來都不過。90後的小路,是陝師大大二學生。「小時候從故事書上看到過牛郎織女的故事,父母沒講過,對七夕也沒啥感受,」小路說,自己沒有男朋友,所以從來不過「七夕」,身邊有男朋友的同學,大部分也都過西方情人節,過「七夕」的人比較少。第規是"晝寢夜醒"。白天除了值班的鏢師以外,其餘的鏢師都進艙酣睡,直到紅日西斜才走出船艙,准備夜晚上崗。因為白天幾乎不會發生攔河搶劫的事情,只有夜晚賊人才常常會前來偷襲,或偷或搶,鏢師不得不防備。西安交大大一學生李鉞拯出生於1993年。「七夕的傳說,我都是小時候從磁帶和圖書上知道的,將信將疑吧。」李鉞拯說,他沒去聽過牛郎織女「說話」,因為「小時候可玩得太多了,游戲機,電腦,足球……」李鉞拯說,有一次,好幾個同學還把公歷的7月7日當成「七夕節」,查了日歷後,才知道「七夕」是指農歷7月7日。>>我們為什麼要過七夕美好願望寄託著人們的精神信仰七夕對百姓生活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什麼影響?在一個社會的文化系統中,節日和習俗很重要地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觀。七夕的神話傳說,為什麼能代代傳誦?因為它寄託了民眾期盼有情人終成眷屬、希望婚姻家庭幸福的美好願望,反映了人們的價值觀,寄託著人們的精神信仰,發揮著使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的功能和作用。但現在幾年後的個晚上,坐在仙人柱里的呼和莫日根心思很亂。這時,洛克磋薩滿悄悄地進來對他說:"尊敬的酋長,我剛做完祈禱與占卜,眼前突然閃道金光,射進仙人柱內。我沒遇見過這種奇異之象,感覺長生天要給你高貴的禮物了,定有神助,明天狩獵定會有非常大的收獲。"第天,天還沒亮,酋長就和次子呼爾查莫日根組織部眾進山谷圍獵。狩獵包圍圈越來越小,獐狍野鹿,狼熊虎豹,應有盡有。突然,只母狼飛樣逃出圍獵圈,擾陪邊跑邊還回頭看看。酋長驚詫之餘,感到事有蹊蹺。他帶領部下快速追趕,追過了幾座山後到個山腳下,母狼突然跑向半山腰山洞鑽了進去。不會兒,母狼從洞里出來了,身後還跟著個頭發很長,濃眉大眼,上身半曲,全身沒有任何遮攔的男孩。母狼既不害怕,也不走開,緊緊地靠在孩子身邊,不時地用舌頭舔著男孩的臉頰。這孩子反倒非常驚恐地看著這些圍攏而來的人群,緊緊地抱著母狼脖子,發出像狼樣低沉嚎叫。酋長靠得越來越近,發現這孩子的臉頰和他失散多年的長子朝魯莫日根很像,那雙眼睛又像他兒媳諾敏豁阿。酋長沒任何懷疑,走過去抱起了孩子。他突然發現孩子的後腰部有個拇指大的青痣,這是他早已熟悉而且深深地烙在心中的印記。酋長緊緊摟著孫子,淚如泉涌,失聲痛哭,在場的部眾也無不淚流滿面。旁的母狼也彷彿懂得人意,靠在酋長的身旁,低聲 *** 著。酋長不知說什麼好,他友好而感激地看著母狼,不時撫摸著母狼,立即命部下把打來的獵物堆放到洞口,感謝母狼對孫子養育之恩。隨後,他又命令把這個山洞叫作"蒙果勒阿貴"(蒙古山洞),宣布今後不許任何族人來此山谷狩獵,更不能打狼。他每次狩獵特意經過這里,把獵獲的動物放在山洞裡。因為一些傳統民間習俗和活動消失等原因,導致很多人精神上缺乏信仰和寄託。同時,因為年少時,人們與社會的接觸比較有限,留下更多的是溫馨美好的回憶,而當人們長大後,要面對很多的壓力,而當下,人與人之間存在較多的不信任,所以,對過去美好的回憶就成為生命中的一道亮光。80後、90後生活的時代,很多舊習俗基本上已經消亡,使得他們沒有更多機會去親歷和體驗傳統習俗,無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古人愛情碑林博物館鴛鴦七志:北魏夫婦的愛情見證在這個特定的節日里,碑林博物館訴說古人愛情的「鴛鴦七志」墓誌,讓不少人慕名前來尋跑著跑著,就聽到頭頂傳來陣嘰嘰喳喳的鳥叫聲,抬頭看,只見只怪鳥正用喙子、爪子拽住只鞋在樹上蹭來蹭去。秀才看正是心上人的鞋子。心想完了,心上人是不是已經被怪鳥吃了呀?找。在碑林博物館碑廊一西側牆上,鑲嵌著一組墓誌,它們被稱為鴛鴦七志,這些墓誌刻於北魏時期,是7對夫婦的墓誌,以北魏元氏宗親為主,分別是:穆亮及妻尉太妃墓誌、元遙及妻梁氏墓誌、元E及妻穆玉容墓誌、元譚及妻司馬氏墓誌、元誘及妻薛伯徽墓誌、丘哲及妻鮮於仲兒墓誌和元鑒及妻吐谷渾氏墓誌。這些墓誌均刻於公元500年左右,雖歷經1400餘年,但志文中的一言一對祖斷臂求法,古人有詩雲:字,均記載著墓主人「生死契闊」的愛情故事、舉案齊眉的甜蜜。其中元E及其妻子穆玉容志文中這樣記載,元E(493-526)是北魏景穆皇帝之孫,穆玉容(483-519)自幼聰慧機敏,元E之父非常欣賞穆氏家族的忠孝,也慕名穆玉偶遇和尚容的美名,雖然她比元E大10歲,但仍然向穆家求婚。穆玉容嫁給元E後,遵守禮德,「家富絹諧之歡,親無嫌怨之責」「奉上崇敬,接下俞溫」,二人感情甚睦。而元誘夫人馮氏的志文中記載,馮氏嫁給元誘後,孝敬公婆及姑舅等,深得元氏家族敬愛,死後「墨玄和澹臺遠平日里就互相不服氣,他們對視眼後,分別來到了兩個已經備好畫具的桌子邊。墨玄畫的是幅《春雨芭蕉圖》,而澹臺遠畫的則是幅《秋雨長河圖》。慈姑撫慟,親里沾衿」。來自山西的參觀者楊靜說,這鴛鴦墓誌向人們詮釋著愛情的本質,讓人充滿感動。>>七夕由來「七夕」:一個關乎愛情的浪漫傳說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夕或女兒節,這一天是女兒家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稱為乞巧,是因為民間傳說這天牛郎織女會天河,女兒家們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她們除了乞求針織女的技巧,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深人靜時刻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蔡意忠由於自小耳濡目染父輩的診治經驗,有了深厚的醫學功底。加上發憤博覽中醫書籍,平時跟隨父親外出診病接受臨床指導,醫術上突飛猛進,幫助父親治K了好多疑難雜症。父親見其學有所成,就央請媒妁牽線,讓他與良家姑娘結了婚。,對著說來也奇怪,路允迪禱告了陣,覺得下子船就平穩了,他睜開眼時,果然有位身著紅裙子的神女站在船檣上。海浪慢慢地減退了,天上的烏雲也散去了,輪紅日重新掛在了半空中,路允迪所乘船脫險了。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談到七夕節,不得不提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DD牛郎織女。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七夕,被多情兒女視為愛情的象徵。他們的愛情悲劇,在每個華人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會對著暗夜的星空祈禱愛情永恆不渝。牛郎織女有許多的故事版本,最為人知的是: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慌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魏鶴之對李黑說:"李寨主,箱子里也是大白菜,您要輕拿輕放啊!"獨"姑娘,你叫什麼名字?是哪裡人?怎麼會遭那惡人鞭打?"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縣官也嚇得臉成了土色,卻還硬著嘴說:"把這妖人,推出斬首。"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瞬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七日,人間的喜雀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乞巧的儀式源自古代織女桑神的原始信仰這種信仰結合了牛朗織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的說法,成為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間信仰。
影響神話傳說

B. 求陸游《跋東坡七夕詞後》全文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巨鑽,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
文學之勝。
唐詩的興盛和發展,達到了古代詩歌史上的巔峰。詞萌芽於隋唐之際,興於晚唐
五代而極盛於宋。廣義來說,詞本屬詩之一體,然逐漸與傳統詩歌分庭抗禮,經宋代
無數詞人於此傾注深情,寄託豪興,馳騁才華,精心琢磨,創作出大量晶瑩、燦爛、
溫潤、磊落,反映時代精神風貌而且具有不同於傳統詩歌藝術魅力的瑰寶,遂與唐詩
如峰並峙,各有千秋。
近代學者王國維《人間詞話》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
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方。詩之境闊,詞之言長。」這里比較詩詞體制的短長,也是對
唐宋之詩與詞進行比較,抓住關鍵,頗具特識,當然也不可能將兩者特徵全部概括。
下面擬就詞體的特殊性與審美價值、宋詞的基本風貌作浮光掠影的介紹,附述一些有
關詞的常識,以供讀者參考。
一、曲子詞與長短句
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
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
關系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徵。
我國古代詩樂一體,《詩三百篇》與漢魏六朝樂府詩大都是合於音樂而可歌唱
的。「樂府」原為漢時政府音樂機關之名。漢以後的五、七言古體詩和唐以後的近體
詩始為徒詩而不可歌。唐人的擬樂府古題與新樂府不再合樂,實為古體詩了。唐代絕
句也有可配樂歌唱的,或稱「唐人樂府」,有時與詞相混,如《陽關曲》《楊柳枝》
等,也被作為詞調名。
唐宋之詞,系配合新興樂曲而唱的歌詞,可說是前代樂府民歌的變種。當時新興
樂曲主要系民間樂曲和邊疆少數民族及域外傳入的曲調,其章節抑場抗墜、變化多
端,與以「中和」為主的傳統音樂大異其趣;歌詞的句式也隨之長短、錯落、奇偶相
間,比起大體整齊的傳統古近體詩歌來大有發展,具有特殊表現力。曲子詞、近體樂
府、詩余、長短句之名由此而得。作詞一般是按照某種樂調曲拍之譜填制歌詞。曲調
的名稱如《菩薩蠻》《蝶戀花》《念奴嬌》等叫做「詞調」或「詞牌」,按照詞調作
詞稱為「倚聲」或「填詞」。宋詞唱法雖早已失傳,但讀者當時的倚聲或後來依譜所
填的詞,仍然可以從其字里行間感受到音樂節奏之美,或纏綿宛轉,或閑雅幽遠,或
慷慨激昂,或沉鬱頓挫,令人回腸盪氣,別有一種感染力量。
前人按各詞調的字數多少分別稱之為「小令」、「中調」或「長調」。有的以58
字以內為小令,59字到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有的主張62字以內為小令,以
外稱「慢詞」,都未成定論。詞調中除少數小令不分段稱為「單調」外,大部分詞調
分成兩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別稱為「雙調」「三疊」「四疊」。段的詞學術語為
「片」或「闋」。「片」即「遍」,指樂曲奏過一遍。「闋」原是樂終的意思。一首
詞的兩段分別稱上、下片或上、下闋。詞雖分片,仍屬一首。故上、下片的關系,須
有分有合,有斷有續,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異,而於過片(或換頭)處尤見作者
的匠心和功力。我們看到宋代許多詞人於此慘淡經營,創造出離合迴旋、若往若還、
前後映照的藝術妙境,在一首詞中增添了層次、深度和盪漾波瀾。
大部分詞的句式長短不齊,押韻也變化多端。例如為唐宋詞人所常用的詞調《菩
薩蠻》,系唐代時據從東南亞傳入的樂曲所制。北宋魏夫人依此調所填的詞雲: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台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本詞調全首八句,句句押韻。上片前兩句七言押仄韻,本詞用仄聲中上聲「紙」
韻;後兩句五言押平韻,本詞押平聲中「麻」韻。下片四句均是五言,前兩句押仄
韻,本詞用仄聲中的去聲「遇」和「御」韻;後兩句押平韻,本詞押平聲中「微」
韻。通常近體詩八句的,全篇都是七言句,或都是五言句,隔句押同一個韻,首句也
有押韻的。兩者比較,詞調顯然別呈錯綜參差之美。本詞上片寫景色,下片寫女主人
公的行動與心理活動,環境與人物、人物的動作與內心,通過五、七言長短參差的句
式、「麻」「微」平韻和「上」「去」仄韻的交替迭代,臻於多角度、多層次地情景
交融的美妙境界。
平仄諸韻分別具有聲情之美。一般說來,平聲聲調長,不升不降,宜於慢聲吟
唱,表達不盡的情意、盎然的韻味。仄也稱「側」,是不平之意。詩詞中仄聲包括
上、去、入三聲,聲調都是短的。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特別短促。以欹
側短促的仄聲押韻,易於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動不已。不少詞調中平仄諸韻
遞押,也就是長短聲調遞用、平調與升、降調或促調遞用,不僅聲調抑楊頓挫,激盪
而和諧,蘊蓄的感情也顯得更加豐富曲折。這是我們誦讀宋詞時所值提注意的。
詞調有一般詩體中罕見的一字、兩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長句,交錯迭
出。例如蔡伸《蒼梧謠》(即《十六字令》):「天!休使圓蟾照客眠。人何在?桂
影自嬋娟」。開頭以一字句振起全篇,接以七字、三字、五字句,又有搖曳的余韻。
再看辛棄疾的《唐河傳》: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夢攜西子。覺來村巷夕陽斜。幾家?短牆紅杏花。
晚雲做些兒雨,折花去。岸上誰家女?太狂顛!那邊,柳棉,被風吹上天。
這里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押平韻的、仄韻中上、去聲
的,錯綜遞用,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描繪出無邊春色的生意盎然,青春少女的天真
嬌憨,全詞在寫作上對前舉魏夫人《菩薩蠻》似有所借鑒,而寫來更加清新活潑、跌
宕多姿,也與所用詞調更加靈活多變有關。相對說來,《菩薩蠻》句式保留較多五、
七言詩體痕跡。
詞中的長句也能使情意更加宛轉,氣勢更見浩瀚: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陽當樓。(柳永
《八聲甘州》)

柳詞中「漸」字下領三個四字句,實為十三字句。再如劉克庄《沁園春》中的
「嘆年光過盡,功各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也當為十七字長句。

長短句比諸齊言體提供選詞用語方面遠為靈活的條件。李清照《聲聲慢》的運用
大量疊字就是著名的例子: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前人對此評價極高:「此乃公孫大娘舞劍器手」,「出奇制勝,真匪夷所思。」
王又華《古今詞論》略雲:「晚唐詩人好用疊字語,義山(李商隱)尤甚,殊不見
佳。」「如《菊詩》:『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亦不佳。」李清照《聲聲慢》
「起法似本於此,乃有出監之奇。蓋此等語,自宜於填詞家耳」。晚唐詩人李商隱是
造語的高手,李清照卻更能「出奇制勝」、「青出於監」,除其絕世才華外,還因為
「曲子詞」、「長短句」這個在當時來說屬於現代化的有多功能設備的舞台使得她得
以充分施展其絕技。本詞開端一連十四個疊字,一波三折而一氣貫串,詩中無此句
法。「到黃昏點點滴滴」,七字句而上三下四,於詩屬拗句,而在句法參差的詞中則
讀來十分自然,斷續連綿細雨凄清入耳的聲情也充分而又有餘不盡地傳達出來了。
當然,詞調中也有全首齊言的,如《生查子》上、下片實為兩首五言絕句,《玉
樓春》上、下片實為兩首七言絕句。詞體並不完全丟掉整齊之美。
二、詞體的格律與自由
李清照《詞論》對詞的音律提出很嚴格的要求:「蓋詩文分平側(仄),而歌詞
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有些詞調既押平韻,又押仄
韻。仄聲之中,有要求專押上、去或入聲的。各個詞調的句式的長短與句中詞語的平
仄也是有規定的。傳統詩歌中,以律詩的格律最嚴,字數、平仄、對偶都按修辭、審
美、音韻學原則規定。故元代方回《瀛奎律髓》說過:「文之精者為詩,詩之精者為
律。」倚聲填詞,每個字都須按照曲拍的譜填寫,在審音協律方面有比律詩要求更加
嚴密之處,這使詞的語言音調顯得特別精美。然而詞體之所以為廣大作者所樂於運
用、成功地運用,除精審的格律外,更因其在運用時還有相當大的自由。詞律也有比
詩律遠為解放者。
首先,詞有大量不同音律句式的調和體,作者可以在極為廣泛的范圍內選擇符合
創作需要的詞調。據清康熙時編的《詞譜》所載,有 826調、2306體,還有好多尚未
收入。各種詞調的長短、句式、聲情變化繁多,適應於表達和描繪各種各樣的情感意
象,或喜或悲,或剛或柔,或哀樂交迸、剛柔兼濟,均有相應的詞調可作為宣洩的窗
口。
再者,詞調與體的變化和創造原是沒有限制的。懂得音律的作者可以自己創調與
變體。康熙《詞譜序》雲:「詞寄於調,字之多寡有定數,句之長短有定式,韻之平
仄有定聲,杪忽無差,始能諧合。」然試看《詞譜》所載同一詞調諸體的句式、平
仄、押韻、字數常頗有出入,可見古人填寫時有著相當程度的自由。詞韻常比詩韻
寬,有時平仄以至四聲可以通押或者代替,也有押方言音的。如《滿江紅》詞調,一
般押仄聲中入聲韻,以寄寓磊落不平之感,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抒發激
烈的壯懷,讀來使人慷慨悲憤,押的便是入聲韻。然而姜夔的《滿江紅》(仙姥來
時),遐想湖上女神,卻換押平韻,聲情遂變作緩和舒徐,富有瀟灑優游的情趣。姜
夔《長亭怨慢》自序雲:「予頗喜自製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後協以律,故前後闋
多不同。」該詞中有句如:「閱人多矣,誰得以長亭樹?樹若有情,不會得青青如
此!」「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寫景抒
情,卷舒自如,渾如散文。但由於作者深諳音律,故雖隨意為長短之句,而自然合乎
律度,適應歌者口吻。「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一種自由與規律高度統一的產物。
詞的格律寬嚴有一個發展過程。唐到北宋前期還比較寬松,而北宋後期至南宋則
越來越嚴密。各時期不同作家對審音協律也有不同要求。如有人認為蘇軾的詞不協音
律,有則為之辯護。陸游《老學庵筆記》雲:世言東坡不能歌,故所作樂府多不協
律。晁以道謂:「紹聖初,與 《跋東坡七夕詞後》 又雲:『歌之曲終,東坡別於汴
上,東坡酒酣自歌《陽關曲》』。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
《跋東坡七夕詞後》又雲:「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從其他記載也可看到蘇
軾的代表作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大江東去)也都被「善謳
者」歌唱或贊賞過,說明還是合樂可歌的,只是有些地方突破聲律的束縛。大凡過於
不守音律也許失卻詞的韻味,遵律過嚴也會成為枷鎖,重要的是運用音律為情意服
務。如《聲聲慢》調在李清照以前作者多押平韻,而李清照卻選押仄韻,又用了話多
齒音、舌音字,創造了情景交融的特殊藝術效果。可見她要求作詞的嚴辯音律,卻正
是自由地運用之以突破陳規進行創造,而不是作繭自縛。宋代許多絕妙好詞,雖然長
短錯落,自由卷舒,有的類同口語、散文,而吟誦起來的韻味盎然,富有節奏感。個
中奧妙是很值得我們體味的。有些例子,則未必可取。如張炎 《詞源》 記,其父張
樞「作《惜花春早起》雲:『瑣窗深』。『深』字音不協,改為『幽』字;又不協,
再改為『明』字,歌之始協。此三字皆平聲,胡為如是?蓋五音有唇、齒、喉、舌、
鼻,所以有輕清重濁之分,故平聲字可為上、入者此也。」按「深」「幽」與「明」
情景大不相同,竟如此改來改去,即使改得完全適應歌喉,遵律雖嚴,卻並是值得效
法的文學創作態度。
三、詞境的有限與無限
詞體也有其局限性。一般說來,詞的篇幅不長。《詞譜》所載,最短的單調《竹
枝》為14字,最長的《鶯啼序》為 240字,不比詩歌行數可以無限增多。王國維所謂
詞「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並雲:「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言下之意,詞的境界
比詩狹窄。詞的篇幅短小,是對詞境及其表現能力的一種嚴酷限制。
然而,有限制必有反限制。明王夫之《姜齋詩話》雲:「論畫者曰:『咫尺有萬
里之勢。』『勢』字宜若眼。若不能勢,則縮萬里於咫尺,直是《廣輿記》前一天下
圖耳。五方絕句以此為落想時第一義。」藝術作品欲於有限篇幅內涵蘊闊遠意境,關
鍵在於寫出所描繪形象的磅礴氣勢。詩中最短小的是五絕,尤宜注意於此。詞的篇幅
亦不足盈尺,但宋代許多傑出詞人揮灑其傳神妙筆,成功地在這畫框里渲染出浩瀚無
際、綿邈不盡的景象和情意,激發出讀者豐富的聯想、杳渺的遐思。這些詞的意境,
即「長」而「闊」。 孕蓄無限於有限,以有限體現無限。這是宋代詞人創造的藝
術辯證法。例如秦觀《鵲橋仙》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及「兩情若
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諸句,概括天上人間的悲喜劇,歌頌地久天長的愛情,
由一變到無數,在剎那中見永恆,歡樂中有悲哀,悲哀中也有歡樂。蘇軾《送參寥》
雲:「咸酸雜眾好,中有至味永。」王夫之《姜齋詩話》雲:「以樂境寫哀,以哀景
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鵲橋仙》個中滋味,是哀?是樂?難以分辨,讀來但覺意
味深長,咀嚼不盡,在時間、空間、情意方面都是無限的。
晚清譚獻《復堂詞話》雲:「側出其言,旁通其情,觸類以感,充類以盡,甚且
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言思擬議之窮,而喜怒哀樂之相交,向
之未有得於讀者,今遂有得於詞。」此論旨趣頗有與近代西方接受美學思想相通之
處。宋代許多作者努力加深和擴大詞境的創作,為這種理論批評的產生提供了基礎。
四、詞為「小道」與「別是一家」
詩余之名,一說是由於唐人樂府七言絕句之衍變為長短句;一說是指詩降為詞,
詞是詩之餘緒,這里反映出對詞的輕視。當初民間新曲主要是通過歌女們的曼低唱傳
到文人手中的。這些文人大都生活比較浪漫,在對酒當歌之際,為了佐歡遣興,銷愁
解悶,漫筆偶成,付諸歌喉。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歌詞,自然多屬描寫男女情愛、留
連光景之作,而詞也就被視為「小道」「艷科」,不登大雅之堂。作者們對於這具有
許多優越性的新興詩體,既非常喜愛,又當作一種游戲筆墨。正如南宋初年胡寅《酒
邊詞序》所說:「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也。……然豪放之士,鮮不寄意於此者,隨
亦自掃其跡,曰:謔浪遊戲而已。」這使當時有些流傳之詞常常作者難明,更有大量
佚失。南宋大詩人陸游也因存在輕視詞體觀念而抑制自己這方面的創作。其《長短句
自序》雲:「乃有倚聲制辭,起於唐之季世。則其變愈薄,可勝嘆哉!予少時汨於世
俗,頗有所為,晚而悔之。」並表示「今絕筆已數年」,不再犯此「過失」了。可見
這觀念給詞壇造成多大的損失。
詞之被輕視雖是其不幸,在另一種意義上卻是其大幸。因為作者們於此卸下在作
傳統詩歌時的莊重禮服,換上便裝,得以沒有顧忌地盡量抒發自己心底蘊蓄的哀感頑
艷之情,形式上也解除峨冠博帶的束縛,只求賞心悅耳,隨意採用新鮮活潑的語言、
「里巷」「胡夷」的曲調,使作品具有活躍的生命力。
在中國古代,詩受到特殊重視。《詩·大序》雲:「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
莫近乎詩。」詩的社會作用與價值被如此尊崇,詩壇上出現了大量反映現實的不朽之
作。到了宋代,在詩中說理、博學的成份越積越重,文學之士不能自己的一往深情、
萬種閑愁便習慣傾吐於「詩余」「小道」。宋詩自有巨大成就,但或謂整個南北宋可
稱道的言情之詩,只數陸游《沈園》兩首七絕,這也可說是其時詩壇的遺憾了。
北宋歐陽修是一位兼擅古文詩詞的大文學家。他論詩主張「觸事感物,文之以
言,善者美之,惡者刺之」。他在詞中則大談其兒女私情,不講什麼「美刺」。其
《玉樓春》 雲:「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大膽揭示「情」是人自身所
固有的,表示了對愛情的熱烈、執著追求。這里反映出某種新意識的萌芽,具有反封
建禮教性質。宋代詞人多倡言「多情」。豪放如蘇軾,王保珍 《東坡詞研究》 中列
舉其「重復使用『多情』一辭」達十八處之多。「痴亦絕人」「疏於顧忌」的晏幾道
《點絳唇》公然宣稱「天與多情」,謂其有情出於天所賦與,殆為人性之覺醒。此類
觀念實為明湯顯祖「世總為情,情生詩歌」等論點的先導。
正式宣布詞的獨立地位的是李清照的《詞論》。她掛出詞「別是一家」的招牌,
總結詞的特殊創作規律,把那些「學際天人」的大學問家、詩人、文章家視為門外
漢,而睥睨一切,大有惟我獨尊的豪概。李清照傾注其主要精力於詞。南宋王灼《碧
雞漫志》說她:「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
肆意落筆,自古搢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忌也。」從其論的側面可以看到李
清照詞的調度藝術成就及其詞中的反傳統精神。
從清新之筆抒寫多情善感是初期歌詞的特色,也是當時詞人的開辟與新探;對傳
統詩歌來說是一種解放;但僅以如此寫法為詞的「本色」,也會成為限止詞體發展的
框套,故北宋中期蘇軾等「以詩為詞」,賦予詞體以詩歌的多種職能,大幅度地豐富
了「小詞」的表現能力與范圍,實為詞之再解放。
五、婉約與豪放——宋詞中的兩種主要藝術風格
明張綖:「少游多婉約,子瞻多豪放,當以婉約為主。」清王士禎加以補充道:
「仆謂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見《花草蒙拾》)這些從宏觀角度概
括宋詞中兩川主要藝術風格,而以秦觀、李清照和蘇軾、辛棄疾分別為其代表作者。
這幾乎已成為宋詞研究中的通論。前代論詞者多崇尚婉約而以豪放為別調,近世論者
則有獨推豪放為積極而以婉約為低靡。那些硬把宋代詞人劃分為對立的兩派並在其間
強分優劣的,均不免有其片面性或屬機械論,有些學者完全否論兩種風格流派的存
在,也似矯枉過正。按詞中之豪放與婉約乃屬藝術風格範疇,猶南宋嚴羽論詩「大
概」有「優游不迫」與「沉著痛快」,清姚鼐論散文風格之分陽剛與陰柔,近世王國
維論美學之有宏壯與優美。兩種概念本身有著相當的模糊性,兩者相互關系也是辯證
的,並非壁壘分明。宋代詞人之分派乃後人參照其代表作品的主要特色而作大概的歸
納,不是說其作品都是清一色,不妨礙他們創作或欣賞多種藝術風格,尤其大作家往
往是多面手,更不是說婉約、豪放之外,詞壇別無其他藝術風格存在。
「婉約」一詞,早見於先秦古籍《國語·吳語》的「故婉約其辭」,晉陸機《文
賦》用以論文學修辭:「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按諸詁訓,「婉」「約」
兩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別言之:「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義為纏
束,引伸為精煉、隱約、微妙。故「婉約」與「煩濫」相對立。南北宋之際《許彥周
詩話》載女仙詩:「湖水團團夜如境,碧樹紅花相掩映。北斗闌干移曉柄,有似佳期
常不定。」並評雲:「亦婉約可愛。」此詩情調一如小詞。「婉約」之名頗能概括一
大類詞的特色。從晚唐五代到宋的溫庭筠、馮延巳、晏殊、歐陽修、秦觀、李清照等
一系列詞壇名家的詞風雖不無差別、各擅勝場,大體上都可歸諸婉約范疇。其內容主
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留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
情景交融,聲調和諧。因之,形成一種觀念,詞就應是這個樣子的。北宋中期時人曾
說:蘇軾的「以詩為詞」為「要非本色」(見陳師道《後山詩話》);秦觀「詩似小
詞」,蘇軾「小詞似詩」(見《王直方詩話》)。「本色」「小詞」之論當屬婉約派
的主張。李清照「別是一家」說中認為只有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始能知
之」(《詞論》),反映她所崇尚也是婉約一宗,雖然賀鑄以至李清照都有並不婉約
之作。宋末沈義父《樂府指迷》標舉的作詞四個標准:「音律欲其協,不協則成長短
之詩;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
發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可說是對婉約藝術手法的一個總結。
宋人也有以婉約手法抒寫愛國壯志、時代感慨的,如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
消幾番風雨)及宋未周密、張炎等一些詞章。但其表現多用「比興」象徵手段,旨意
朦朧,須讀者去體味。有些論者對原來也許並無專門寄託的委婉隱約之詞,也深求其
微言大義,如清代詞論家張惠言《詞選》評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蘇軾《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句句為之落實時事,以為諷喻政治,那就不免穿鑿
附會,反而縮小這些詞作的感慨萬端而難以名狀的典型意義。
婉約詞自有其思想藝術價值,已見上文。然而有些詞人把它作為凝固程式,不許
逾越,以至所作千篇一律,或者過於追求曲折隱微以至令人費解,這就走到創作的窮
途了。
「豪放」一詞其義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浪淘
沙》),已見豪氣。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也是「沉雄似張巡五
言」。正式高舉豪放旗幟的是蘇軾,其《答陳季常書》雲:
又惠新詞,句句警拔,詩人之雄,非小詞也。但豪放太過,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
快活。 又其《與鮮於子駿書》雲:
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永)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於郊外,
所獲頗多,作是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子,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
這了說明他有意識地在當時盛行柔婉之風的詞壇別開生面。這里談到的近作當即
其《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詞中抒寫自己「親射虎,看孫郎」的
豪概和「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壯志,與辛棄疾的「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破陣子》)及「看試手,補天裂」(《賀新郎》)等「壯詞」先後
映輝。
豪放之作在詞壇振起雄風,注入詞中強烈的愛國精神,唱出當時時代的最強音。
然而可以看到,蘇軾的審美觀念認為:「短長肥瘦各有態」,「淡妝濃抹總相宜」,
「端莊雜流麗,風健含婀娜」。他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他提倡豪放是崇尚自由
的一種表現,然也不拘泥於豪放一格。如所作《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即為
王士禛《花草蒙拾》稱為「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
東去』耶?」有些豪放詞的作者氣度才力不足而虛張聲勢,徒事叫囂,或堆砌過多典
故,也流於偏失了。
總之宋詞中婉約、豪放兩種風格流派的燦爛存在,兩者中詞人又各有不同的個性
特色,加上兼綜兩格而獨自名家如姜夔的「清空騷雅」等等,使詞壇呈現雙峰競秀、
萬木爭榮的氣象。還應看到,兩種風格既有區別的一面,也有互補的一面。上乘詞作
的風格即有偏勝,往往豪放而含蘊深婉,並非一味叫囂,力竭聲嘶;婉約而清新流
暢、隱有豪氣潛轉,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辛棄疾《沁園春》雲:「青山意氣崢
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董士錫說秦觀詞雲:「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終不能
到。」(《介存齋論詞雜著》引)馮煦《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說:秦觀、晏幾道
「談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劉過詞為辛棄疾詞「附庸」,「然得其豪放,未得其
婉轉」。可見崢嶸生嫵媚、平易清淺而深致永味,乃辛棄疾、秦觀等豪放、婉約詞的
極詣。
六、列岳崢嶸、百花競艷的宋代詞壇
公元 960年趙宋政權建立後,先後兼並了各地割據的勢力。耐人尋味的是,西
蜀、南唐政權雖為北宋所滅,可是後蜀趙崇祚所編《花間集》及南唐中主李璟、後主
李煜及大臣馮延巳的詞風卻深深影響著北宋詞壇。特別李煜入宋以後所作,正如王國
維所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王
鵬運說李煜是「詞中之帝,當之無愧色矣。」所以李煜在政治上是亡國之君,在詞壇
則無愧為開創一代風氣的魁首。
北宋前期重要詞作家如張先、晏殊、宋祁、歐旭修以至晏幾道等,都是承襲南
唐、《花間》遺韻的,晏歐之詞,甚至有與《花間》《陽春》(馮延巳詞集名)「相
雜」者。然而試讀他們的代表作,其氣象高華而感情深沉,也各具個性,「士大夫之
詞」的格調成熟了。尤其是晏殊之子晏幾道,貴介公子而沉淪下位,落拓不羈,其詞
「清壯頓挫」,更勝乃父,故論者以晏氏父子比擬南唐李璟、李煜。柳永則是其時進
一步發展詞體的重要作者。他長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詞中更能體現一部分城市市民的
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採用民俗曲和俗語入詞,善用鋪敘手法,創作大量慢詞。柳
詞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形成宋詞的新潮。
北宋中期蘇軾的登場,詞壇上聳峙起氣象萬千的巨岳。他不僅倡導豪放詞風,
「指出向上一路」,(王灼《碧雞漫志》),且「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
載《藝概》),詞的境界更大為拓展。蘇門弟子及追隨者秦觀、黃庭堅、賀鑄等都能
各自開辟蹊徑,卓然成家,在詞壇呈現萬紫千紅的繁榮景象。

C. 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及神話傳說(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

春節的來歷:
春節的來歷有很多,而最廣為流傳的是年獸。據介紹,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 「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的來歷:
午節,又稱為五五節,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歷的五月五日,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歷新年.
這個節日的由來是古代中國有一位博學多聞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愛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滿嫉妒的官吏陷害,從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無法獲得皇帝的重視,屈原在憂郁的情況下投汨羅江自盡.
由於對屈原的愛戴,汨羅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劃船在江內尋找屈原,並且將米丟入汨羅江中,以平息汨羅江中的蛟龍.即使他們當時並沒有找到屈原,但是他們的行為,直到今天在端午節的時候,仍然被人們傳頌紀念著.

七夕節的來歷:
傳說古時候有個善良的年輕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常遭兄嫂欺負,連家產都沒得分,只留給他一條老牛,但這老牛可不是一般的牛哦,它是天上的金牛星變的,因為觸犯了天條,所以被玉帝貶到凡間為牛,它看善良的牛郎受人欺負,所以決定要幫他。一天,它忽然開口告訴牛郎,東邊山下有個湖,每天都有七個仙女到湖裡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使那仙女無法返回天宮,就會留下來作他的妻子。聽了老牛的話,牛郎果然偷偷藏起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們洗完澡要回天宮時,年紀最小的織女才發現自己的衣裳不見了,急得哭了出來,這時牛郎捧著她的衣裳出現,要求織女答應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還她,織女看牛郎忠厚老實,便答應了,兩人婚後生了一雙子女,生活十分幸福美滿,但老牛卻死了,在死前它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剝下它的皮,遇到困難時就會派上用場,這是它最後能留給牛郎的唯一一件東西。而織女嫁給牛郎的消息傳回天庭後,玉帝大怒,遂派王母娘娘把織女給抓回來,牛郎為了找回織女,想起了老牛的叮嚀,就披上牛皮靠著牛皮的神奇魔力追上他們,此時王母娘娘心一急,拔下頭上的簪子往空中一劃!馬上出現了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把牛郎和織女分隔兩邊,牛郎和一雙兒女在河邊大哭,其深刻的感情也令玉帝動容,所以特赦他們全家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於是每年到了七夕,就有無數的喜鵲飛上天去,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和織女一家渡河相會,說七夕當天晚上一定會下雨,這就是牛郎織女重逢後喜極而泣的淚水...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的來歷起源於嫦娥奔月的典故,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來,後羿娶了一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字叫做嫦娥。心術不正的蓬蒙前來偷師學藝,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後羿捨不得妻子,便將其交給嫦娥珍藏。蓬蒙趁著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威脅嫦娥交出此葯,情急之下,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後羿無可奈何,但是十分思念妻子,於是派人在後花園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百姓知道嫦娥成仙的消息之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於是,中秋節吃月餅也習俗也慢慢傳開了。

重陽節的來歷:
月初九重陽節稱重九節或節重陽佳節極豐富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放風箏、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重陽節起源於戰代原歡樂古萬物歸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力奇數陽偶數陰九奇數屬陽九月初九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我民重陽佳節歷著特殊情唐詩宋詞少賀重陽、詠菊花佳作唐代詩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獨異鄉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李白《九月十即事》:昨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兩重陽

D. 七夕的典故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E. 七夕情人節快樂猜謎語大全及答案

導語:七夕情人節就要到了,我收集整理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動物謎語,希望大家喜歡。
天天躲山洞,夜晚出來唧唧叫,從不做虧心事。(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蝙蝠
小小姑娘滿身黑,秋去江南春來歸,從小立志除害蟲,身帶剪刀滿天飛。(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燕子
唱歌不用嘴,聲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錐,專吸樹枝水。(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蟬
身子像個小逗點,搖著一根小尾巴,從小就會吃孑孓,長大吃蟲叫哇哇。(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蝌蚪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桿上樹是能手,擅長模仿人動作,家裡沒有山裡有。(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猴
身體肥,頭兒大,臉兒長方寬嘴巴,名字叫馬卻沒毛,常在水中度生涯。(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河馬
嘴像小鏟子,腳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擺,水上劃船子。(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鴨
頭戴大紅花,身穿什錦衣,好象當家人,一早催人起。(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公雞
黑夜林中小哨兵,眼睛限像兩盞燈,瞧瞧西來望望東,抓住盜賊不留情。(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貓頭鷹
身穿皮袍黃又黃,呼嘯一聲百獸慌,雖然沒率兵和將,威風凜凜山大王。(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虎
說它是虎它不像,金錢印在黃襖上,站在山上吼一聲,嚇跑猴子嚇跑狼。(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金錢豹
頭像綿羊頸似鵝,不是牛馬不是騾,戈壁灘上萬里行,能耐渴來能忍餓。(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駱駝
四蹄飛奔鬃毛抖,拉車馱貨多面手,農民誇它好夥伴,騎兵愛它如戰友。(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馬
八隻腳,擡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裡常把泡沫吐。(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螃蟹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幫人把活干。(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大象
一物長來真奇怪,肚皮下面長口袋,孩子袋裡吃和睡,跑得不快跳得快。(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袋鼠
頭小頸長四腳短,硬殼殼里把身安,別看膽小又怕事,要論壽命大無邊。(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龜
身披花棉襖,唱歌呱呱叫,田裡捉害蟲,豐收立功勞(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青蛙
有頭沒有頸,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飛,無腳也能行(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魚
先修十字街,在修月花台,身子不用動,口糧自動來(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蜘蛛
頭戴紅帽子,身披五綵衣,從來不唱戲,喜歡吊嗓子(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公雞
大姐用針不用線,二姐用線不用針,三姐點燈不幹活,四姐做活不點燈。(打四種動物)
謎底/答案:蜜蜂,蜘蛛,螢火蟲,紡織娘
天生脖子長,身穿花斑衣。想吃嫩葉子,不用費力氣。(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長頸鹿
小小尾巴高高翹,不會走路只會跳。房檐樹洞是它家,愛吃穀物不吃草。(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麻雀
尖尖的長嘴,細細的小腿,拖一條大尾,疑神又疑鬼。(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狐狸
粗壯尾巴短前臂,彎曲前爪最有力。大大腦袋尖牙齒,稱霸晚期白堊紀。(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霸王龍
家住美麗大森林,擅長爬樹動作靈。行動像人最聰明,喜怒哀樂有表情。(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猩猩
身穿硬甲袍,橫行又霸道。隨身帶剪刀,不會裁衣袍。(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螃蟹
水族館,大明星,跳圈頂球樣樣行。溫順聰明又可愛,小朋友們誇它靈。(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海豚
海上有種鳥,愛跟船兒跑。尋找海中魚,從不怕風暴。(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海鷗
叫馬不是馬,地上不見它。若用它做葯,請到海里找。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海馬
叫馬不是馬,有張大嘴巴。經常在水裡,樣子挺可怕。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河馬
穿綠褂的大肚哥,蹲在籠中真快活。咕呱咕呱咕咕呱,不會跳舞愛唱歌。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蟈蟈
身穿白大褂,長著紅嘴巴。替你把信捎,准時又可靠。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信鴿
尖尖牙齒大大嘴,長長尾巴短短腿。捕捉獵物流眼淚,可惜那是假慈悲。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鱷魚
身穿花皮襖,山上到處跑。人稱百獸王,兇猛脾氣暴。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老虎
站著沒有坐著高,一年四季穿皮袍。看見生人它就叫,看見主人把尾搖。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狗
像架飛機停樹梢,專吃蚊蟲本領高。它若是在低空飛,即將下雨它報告。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蜻蜓
手似腳來腳似手,紅紅 *** 臉兒丑。生來淘氣惡作劇,動作表情很像人。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猴子
空中有一兵,嗡嗡叫不停。棍棒它不怕,專門把人叮。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蚊子
白天草叢呆,夜晚空中游。一盞小燈籠,掛在身後頭。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螢火蟲
勤勞又勇敢,飛到百花園。鮮花采個遍,釀成蜜更甜。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蜜蜂
一個莊稼漢,事事講實干。拉車又耕田,從來沒怨言。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牛
有頭沒有手,有尾沒有腿。能行千里路,不能離開水。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魚
沙漠上面一隻船,船上載著兩座山。遠看像筆架,近看一身氈。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雙峯駱駝
尾巴大得像扇子,竄來竄去采果子。夏天樹上來乘涼,到了冬天洞里藏。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松鼠
一個醫生嘴巴尖,天天出診去林間。這敲敲,那聽聽,要動手術把頭點。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啄木鳥
一物生來強,每天織網忙。織完靜靜坐,專等蚊蟲撞。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蜘蛛
會飛不是鳥,總在樹上叫。誇口全知道,其實不知道。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蟬
紅眼睛,白皮袍,短尾巴,長耳朵。愛吃青菜和蘿卜,走起路來蹦蹦跳。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兔子
年紀不算大,鬍子一大把。不管看見誰,總是叫「媽媽」。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山羊
兩角彎彎像香蕉,身上長著白捲毛。渾身是寶貢獻大,最愛吃的是青草。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綿羊
一隻小鳥真漂亮,紅色嘴巴綠衣裳。張嘴就愛學人話,你說啥來它說啥。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鸚鵡
白天待在家,夜晚當警察。就睜一隻眼,也能把鼠抓。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貓頭鷹
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擺架子,說話伸脖子。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鵝
鼻子像鉤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辮子。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大象
一朵紅花頭上戴,一件花衣身上蓋。天還沒亮就起牀,唱得太陽升起來。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公雞
我是蛙泳發明家,說起話來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腿,長大有腿沒有尾。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青蛙
鬍子不多兩邊翹,張嘴愛說妙妙妙。廚房糧庫它放哨,老鼠見了把命逃。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貓
大眼睛,黑眼圈,圓圓胖胖逗人愛。攀得高,爬得快,竹筍野果當飯菜。 (打一動物)
謎底/答案:熊貓
2017七夕情人節快樂猜謎語大全及答案相關文章:

F. 牛郎織女和關於七夕節嫦娥奔月的故事

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1、嫦娥奔月:

遠古的時候,天上曾有十個太陽,曬得大地冒煙,海水乾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個叫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用寶弓神箭,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最後那個太陽一看大勢不妙,連忙認罪求饒,羿才息怒收弓,命令這個太陽今後按時起落,好好兒為老百姓造福。

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麗賢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一個老道人十分欽佩羿的神力和為人,贈他一包長生不老葯,吃了可以升天,長生不老。羿捨不得心愛的妻子和鄉親,不願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長生不老葯交給嫦娥收藏起來。

羿有個徒弟叫蓬蒙,是個奸詐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長生不老葯,好自己升天成仙。

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帶著徒弟們出門打獵去了。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獵的蓬蒙闖進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長生不老葯。

嫦娥迫不得已,倉促間把葯全部吞下肚裡。馬上,她便身輕如燕,飄出窗口,直上雲霄。由於嫦娥深愛自己的丈夫,最後她就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來。

羿思念嫦娥,只能望著月亮出神。此時月亮也格外圓格外亮,就像心愛的妻子在望著自己。

羿和鄉親們都在月光下祭月,寄託對嫦娥的思念。從此年年如此,代代相傳。由於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為中秋節。

G. 每一年七夕節嫦娥玉兔經常探望什麼

後羿。

傳說很久以前,後羿到山中狩獵的時候,在一棵月桂樹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樹為媒,結為夫妻。

後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葯,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葯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後羿,嫦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

廣寒宮里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葯,想配成飛升之葯,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大羿團聚。

後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後,痛不欲生。月母為二人的真誠所感動,於是允許嫦娥每年在月圓之日下界與後羿在月桂樹下相會。

嫦娥是帝俊和常曦所生的女兒,嫦娥與巫族後羿結婚之後。常曦被祖巫殺死後魂魄變一兔子,嫦娥痛恨巫族,就離開了後羿,帶著兔子回到出生她的地方太陰星。

(7)七夕怪獵擴展閱讀

七夕節的飲食習俗: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一個「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獨特之處,表達出了人們追求心靈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滿的美好願望。

1、巧果: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美點。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現在這種習俗在許多地方都已經不流傳了,「乞巧果子」這種傳統食品,也演變成多種花色糕點。

2、酥糖: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糕點鋪,這一天還要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3、巧巧飯:在我國山東,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4、瓜果: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熱點內容
梨樹盆景俢剪 發布:2025-01-18 11:43:53 瀏覽:54
興平鮮花店訂花 發布:2025-01-18 11:34:54 瀏覽:458
盆栽石榴的養殖 發布:2025-01-18 11:08:52 瀏覽:695
采一朵野花能 發布:2025-01-18 11:05:39 瀏覽:333
有清清的茉莉花這個純音樂嗎 發布:2025-01-18 10:54:45 瀏覽:958
大魚海棠完整劇本 發布:2025-01-18 10:47:32 瀏覽:519
關於牡丹歌 發布:2025-01-18 10:47:24 瀏覽:676
大魚海棠鋪 發布:2025-01-18 10:46:32 瀏覽:900
梅花村社區 發布:2025-01-18 10:46:04 瀏覽:984
串串紅盆景 發布:2025-01-18 10:40:20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