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七夕
①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是什麼意思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如果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美好而又淡然,沒有後來的怨恨、埋怨,那麼一切還是停留在初見時的美好為好,然後描繪變心的人往往指責滿懷痴情卻無端被棄的一方首先變心,失戀女子的愛恨情殤可見一斑.
最後引用七夕長生殿的典故,譴責薄情郎雖然當日也曾訂下海誓山盟,如今卻背情棄義 」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
驪山二句:《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後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驪山語罷清宵半
驪山語罷:用典.《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於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願世世為夫妻.
清宵:美好的夜晚.
清宵半:美好的夜晚不能長久.
淚雨霖鈴終不怨:用典.安史亂起,明皇入蜀,於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雲:「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明皇此後於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
這里的斷句應當不是「淚,雨霖鈴」,而應當是「淚雨,霖鈴」(愚以為),因為後面的「霖鈴」就可以代表「雨霖鈴」的曲牌了.
終不怨:令人感慨不解釋了.
② 奏朝都城的名稱在驪山上
驪山是來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海拔1302米,自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帶內的一個孤立的地壘式斷塊山。
驪山是華清宮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山上文物勝跡眾多、自然景觀秀麗,遍布著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上善湖、七夕橋、尚德苑、遇仙橋、三元洞等眾多著名景點。
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作為皇家園林地,離宮別墅眾多。上古時期,女媧在這里「煉石補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秦始皇將他的陵寢建在驪山腳下,留下了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盛唐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凄美的愛情故事;現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發生於驪山之上。驪山是中華民族歷史前進的見證。
③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翻譯。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內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容.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如果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美好而又淡然,沒有後來的怨恨、埋怨,那麼一切還是停留在初見時的美好為好,然後描繪變心的人往往指責滿懷痴情卻無端被棄的一方首先變心,失戀女子的愛恨情殤可見一斑.
最後引用七夕長生殿的典故,譴責薄情郎雖然當日也曾訂下海誓山盟,如今卻背情棄義 」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在詞壇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
④ 25去西安,想問問驪山和驪山索道是不是一回事。山高么 有什麼看的 有沒意思幾小時可以爬完還有華清池
1,可以
2,我去了兩次都是自己走上去不累。沒做過索道。
3,不是很高,我是春遊和內學校去的,反正時間容不長,快一點的話1到2個多小時吧。可以騎馬,不知道現在還有騎馬的項目沒有。沒做過索道,你可以坐上去,自己走下來。
4,去上面看烽火台,烽火戲諸侯好像就說這個。上面還有老母殿,說是為女媧建的等。景點好十幾個具體可以網路。
5,我們都是跟學校去的,學生證會便宜些,但是具體不知道多錢。不過不會很貴。
6,附近還有秦始皇陵,還有個博物館,不過博物館沒多大,我當時去的好像就兩層。
⑤ 驪山的介紹
驪山是秦嶺山脈的一個支脈,海拔1302米,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帶內回的一個孤立的地壘式斷塊山答。驪山是華清宮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山上文物勝跡眾多、自然景觀秀麗,遍布著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上善湖、七夕橋、尚德苑、遇仙橋、三元洞等眾多著名景點。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作為皇家園林地,離宮別墅眾多。上古時期,女媧在這里「煉石補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秦始皇將他的陵寢建在驪山腳下,留下了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盛唐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此演繹了一場凄美的愛情故事;現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發生於驪山之上。驪山是中華民族歷史前進的見證。
⑥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出自《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此詞描寫了一個為情所傷的女子和傷害她的男子堅決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棄以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的典故,通過「秋扇」、「驪山語」、「雨霖鈴」、「比翼連枝」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幽怨、凄楚、悲涼的意境,抒寫了女子被男子拋棄的幽怨之情。
原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譯文如下:
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詞句注釋
⑴木蘭花:詞牌名。柬:給……信札。
⑵「何事」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後有詩《怨歌行》,以秋扇閑置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後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唐代詩人王昌齡做《長信秋詞五首》來憐惜她。
⑶故人:指情人。
(6)驪山七夕擴展閱讀: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二句用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七夕的時候,唐楊二人在華清宮里山盟海誓。
山盟海誓言猶在,馬嵬坡事變一爆發,楊貴妃就成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據說後來唐明皇從四川回長安的路上,在棧道上聽到雨中的鈴聲,又勾起了他對楊貴妃的思戀,就寫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鈴》。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詩句,承接前二句句意,從另一面說明主人公情感之堅貞。
全詞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凄婉,屈曲纏綿。「秋風悲畫扇」即是悲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驪山」之語暗指原來濃情蜜意的時刻,「夜雨霖鈴」寫像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親密愛人也最終腸斷馬嵬坡,「比翼連枝」出自《長恨歌》詩句,寫曾經的愛情誓言已成為遙遠的過去。
而這「閨怨」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閨怨」只是一種假託。故有人認為此篇別有隱情,詞人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與朋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
⑦ 驪山在哪裡
驪山是秦抄嶺山脈的一個支脈。
驪山是華清宮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山上文物勝跡眾多、自然景觀秀麗,遍布著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諫亭、上善湖、七夕橋、尚德苑、遇仙橋、三元洞等眾多著名景點。 周、秦、漢、唐以來,這里一直作為皇家園林地,離宮別墅眾多。
上古時期,女媧在這里「煉石補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秦始皇將他的陵寢建在驪山腳下,留下了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軍陣。
(7)驪山七夕擴展閱讀
唐代鼎盛時期的華清宮在「安史之亂」(8世紀中葉)後規模大為縮小。今天的華清池是在清代建築的基礎之上經過多次修繕、擴建以及發掘復原唐代遺址後形成的。
它只相當於唐華清宮的核心部分,佔地面積85560平方米,分為東區、西區和中區。現在驪山加強了植樹造林的工作,原有的遺址也得到保護。現在山下建有華清池公園 ,溫泉療養院,山上有纜車連接老母殿和烽火台,山中景色可盡收眼底。
⑧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意中人相抄處若總像剛剛襲相識的時候,是那樣的甜蜜,那樣的溫馨,那樣的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又怎麼會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願。
⑨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變。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求解,就是這句話的意思
意思是說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現在我身邊的薄倖錦衣郎,還不如當年唐明皇許過比翼連枝願。
出自《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此詞描寫了一個為情所傷的女子和傷害她的男子堅決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棄以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的典故,通過「秋扇」、「驪山語」、「雨霖鈴」、「比翼連枝」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幽怨、凄楚、悲涼的意境,抒寫了女子被男子拋棄的幽怨之情。
全詩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一作: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一作:淚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譯文如下: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那樣就不會有現在的離別相思凄涼之苦了。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現在我身邊的薄倖錦衣郎,還不如當年唐明皇許過比翼連枝願。
(9)驪山七夕擴展閱讀: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二句用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七夕的時候,唐楊二人在華清宮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猶在,馬嵬坡事變一爆發,楊貴妃就成了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據說後來唐明皇從四川回長安的路上,在棧道上聽到雨中的鈴聲,又勾起了他對楊貴妃的思戀,就寫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鈴》。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後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詩句,承接前二句句意,從另一面說明主人公情感之堅貞。
全詞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了被丈夫拋棄的幽怨之情。詞情哀怨凄婉,屈曲纏綿。「秋風悲畫扇」即是悲嘆自己遭棄的命運,「驪山」之語暗指原來濃情蜜意的時刻,「夜雨霖鈴」寫像唐玄宗和楊貴妃那樣的親密愛人也最終腸斷馬嵬坡,「比翼連枝」出自《長恨歌》詩句,寫曾經的愛情誓言已成為遙遠的過去。
而這「閨怨」的背後,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閨怨」只是一種假託。故有人認為此篇別有隱情,詞人是用男女間的愛情為喻,說明與朋友也應該始終如一,生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