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如何製做一朵雲

如何製做一朵雲

發布時間: 2024-06-24 20:17:42

㈠ 急求!用什麼視頻軟體能讓雲彩變成自己想要的圖形以及詳細製作過程,如一朵雲慢慢變成照相機的動態視頻。

使用Flash軟體製作,設置關鍵幀。在第一幀先畫一朵雲,根據需要的長度設置最後一幀的位置,在最後一幀設置關鍵幀,然後在最後一幀畫出照相機。在圖層的時間軸上(第一幀和最後一幀的中間任意位置)右鍵單擊設置形狀補間,軟體會自動生成兩者之間的形變。但是由於是計算機演算法控制,可能中間的變形不是很理想,這時候可以在中間加入關鍵幀,自己繪制其中的部分形變,成品會更加符合本身自己的預想效果。

㈡ 一朵好雲是怎樣煉成的

一朵好雲是怎樣煉成的

雲計算市場在這幾年可以說是井噴式增長,各種圍繞雲的新技術、新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頭,市場不斷出現各種不同的聲音和探討,每周都有各種新聞層出不窮,有新產品發布,有公司拿到投資,當然也有系統大規模宕機等秒刪新聞出現。

客戶呢也開始逐步從被動走向了前台,若干年前客戶在說做一個項目要有雲的標題那會只是追求時髦,現在更多的客戶從不同的角度已經開始了踐行和嘗試,有業務驅動的,有公司轉型的,有實驗測試的,有大規模推廣的。眾多的機會和想法出現是一個好的事情,給不同層級的公司都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和發出聲音的舞台,這種芸芸眾生已經徹底改變了過去IOE等大型企業級外企市場所形成的穩定的平衡。但是打破這種平衡新的平衡出現了嗎?其實並沒有因為大家都在不斷摸索和嘗試。本人也在這個浪潮中觀察、支持到親自參與。我更想分享一下在這波雲的大潮來臨之時,或者說變革的機遇到來之時。什麼樣的趨勢和潮流是適應客戶的,是可以真正和他們的業務融合在一起再次形成穩定的。傳統企業型客戶的IT 畢竟不是實驗室,他們不可能擁有互聯網行業的人力資源和不斷變化的業務前端,也不可能擁有運營商運行的廣大基礎設施,對於他們來講構造一朵雲的核心在於和業務整合,可以從創新,交付體驗,成本,穩定,支持未來轉型等方面提供支持。這個過程不僅僅對於客戶是一種歷練對於提供服務的服務商更是一種考驗,就像煉鋼一樣,經過了一步步的過程和工藝才能成為合格的產品。當然我本人的職位和工作范圍更多的讓我的視角關注客戶私有雲和行業雲的建設與運維即:如何幫助客戶煉成一朵好雲。

你的組織和業務ready 要去雲了嗎?

我們從私有雲建設說起,在幾年前如果我們和客戶交流雲計算,客戶更多的關注是虛擬化,當時的主要工作就讓客戶接受虛擬化,所以只要能夠虛擬化所有項目都可以冠以一個雲的頭銜。隨著這幾年大型公有雲的成熟落地體驗和雲技術的普及,客戶已經慢慢的接受了雲不僅僅是虛擬化,雲是面向服務和交付的一個體系,這里既包含了最終用戶也就是業務部門的自助服務獲取,也包括從網路連接到服務質量保證的一體化運維,甚至在某些轉型客戶要求的行業雲中還包括運營到銷售管理的業務模式。這種真正的雲對於客戶來講投資相當巨大,所以首先要判斷是否需要做一個真正的私有雲(行業雲),還是直接購買公有雲或者別人的行業雲服務。判斷的標准一方面從定製性考慮,一方面從安全性角度考慮,公有雲服務就像在食堂吃飯,飯的種類雖然很多但是不見得可口和適合自己,自己某些企業特性的需求對基礎架構或者中間層有很多要求,那隻能自己搭建雲的服務。當然追求極致數據安全的公司更為需要。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客戶的應用是否需要上雲,從邏輯的角度講,客戶的應用一般會分為不可雲化應用、可雲化應用、適合雲化應用和原生雲應用。這幾種類別的判斷標准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虛擬化、分布式存儲、融合計算。還包括了應用的彈性需求,業務交付需求,變化需求,以及對外圍API 和其他應用的交互需求等。對於構建私有雲的客戶而言,彈性的資源池也就是底層平台不可能是隨意部署和載入的,資源池是經過設計采購、租賃等一定周期才可以部署到位的,所以構建私有雲的重要目的是保證自己建設的池子的最佳投入產出比,也就是運行的應用和負載可以最大化合理的利用現有資源池資源,保證一定的冗餘,在大量業務下線後,能夠對資源池做適度的下電關機實現適度的縮減。從應用的角度需要看不同類別應用完全可以採用不同的手段來實現,當然成本和技術可能都會大大的不同。原生雲應用一般都是企業目前正在嘗試的新業務產品和方向,這種類型應用如果在數據信息安全允許的范圍內,最適合放到公有雲或者通過混合雲來實現。當然更為廣泛的適合雲化應用和可雲化應用才是目前企業的主流,針對這種應用類型,在考慮構建雲的時候就需要應用開發部門和團隊的介入,僅僅提供虛擬機、存儲伺服器的純粹的IAAS或者虛擬化雲平台並不能改善業務的交付模式,所以從交付模式入手,能否將應用的載入完全交給業務部門來選擇,讓他們根據業務的變換來選擇啟動或者關閉從應用到底層基礎設施的服務,這是向雲化部門邁向的重大一步。這個過程需要應用部門和基礎架構部門配合在一起,共同制定彈性方案,能夠確保彈的出去收的回來。這個過程就叫做服務的編排。

從我們的經驗來看要想應用平穩的實現雲化,有兩大工作要做,第一步叫做搭架子,第二部叫做上雲。當然我們要放到一個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構造,只有不忘初心我們才知道我們無論走多遠做多少嘗試都可以走到終點。下面的圖主要向大家展示了雲平台建設的過程以及所需要的服務。

雲管理平台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 實際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平台,這個不光在Gartner上面有單獨的魔力象限,在我們建設全生命期上也可以看到這是實際是整個雲建設的一個重要的落腳點。當然多說一句Gartner的魔力象限,其實在國內目前雲管理平台,客戶更傾向於本地化與定製化,這是因為雲管理平台是客戶管理靈魂的體現,如何和自身管理相結合,大量的客戶化不可避免,所以雲管理平台的競爭是最激烈的。

雲管理平台可以說從發展的歷史看也非常悠久了,早在前幾年,當客戶發現僅僅通過VCenter 已經無法實現面向客戶端的自動化交付和應對交付流程要求的時候雲管理平台就應用而生了。現在的雲管理平台已經是一個橫縱的匯合點一個接入的核心。向下兼容和管理基礎架構系統,包括多種資源池,VMware,KVM,Power的等等,KVM體系資源池因為有了OpenStack所以基本上是調用OpenStack實現,VMware則是VCenter,Power是PowerVC,通過和底層的管理軟體互動,雲管理平台可以看到不同的資源池,同時更重要的是在資源池之上構建服務層,也就是將不同的資源組織成服務通過編排交付給客戶。這是雲管理平台的向下維度,向上的維度則是雲管理平台和PaaS層應用層的整合,目前的可雲化應用和適合雲化應用多數使用傳統中間件和資料庫,所以雲管理平台主要將在上部分內容講的雲化的軟體中間件模板和底層的虛機模板,通過服務編排整合,最後通過服務的方式直接交付給客戶應用系統而不僅僅是底層資源,這部分是目前雲管理平台發展的熱門,特別是針對企業客戶。當然在今天對於應用的承接也還有Docker的模式,所以雲管理平台載入Docker服務就可以為客戶提供原生雲應用的部署環境和能力。雲管理平台的價值要完全實現還需要橫向左右的配合,也就是監控運維和混合雲介面。過去所建立的雲平台一般多帶有實驗性質,很多管理流程特別是ITIL 並沒有載入其中,目前建設的雲管理平台,大家一方面希望提供的監控過程是一體化的,能夠幫助自身了解基礎資源池到虛機甚至於到中間件的各種性能和狀態,也希望提供編排的規則可以實現自動的啟動和關閉從而徹底實現雲的自動化彈性價值,這就需要雲管理和監控系統進行完善的整合或者提供部分的功能。對於混合雲來說,雖然部署方式、數據傳輸、安全依然是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但是通過雲管理平台可以管理遠端公有雲自身購買的環境,實現一體化的管理已經是不少雲管理平台逐步實現的功能,下一步必然是跨雲的部署監控以及計費等。所以作為雲最重要的組件之一,雲管理平台對服務業務交互和交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這可不是僅僅一個OpenStack的漢化Horizon可以實現的。當然做雲管理平台這部分的軟體廠家也比較多,因為不會影響生產的底層,所以只是存在客戶化實施能力和好用不好用的問題。當然別小看這個客戶化和好用不好用,其中一個點叫做用戶的易用性設計,舉個例子,因為OpenStack本身的設計有一個問題就是他的用戶群是虛擬化的管理人員,而雲管理平台是面向真正用戶而設計的軟體系統。這個跟OpenStack是兩個設計思路也是兩個方向。

運維管理

運維管理在客戶進入雲的世界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換,過去客戶業務系統相對隔離,基本都保持HA 等高可用形式,穩定的主機、網路、存儲,通過API 和埠可以很好的自動發現和監控。現在的雲管理平台更多的採用的是SDE 的架構在這種架構之下,硬體相對標准化和簡化,如X86伺服器,更像硬體產品家電化,軟體在操控硬體產品的過程中變的更加重要起來,從支持虛擬機的核心到存儲到網路,都靠軟體來實現,這必然讓客戶對下要和操作系統,甚至內核參數打交道,橫向要兼顧網路、存儲、計算的整體健康狀況,比如我們碰到過得一個案例在一個項目中遇到虛擬機丟包,長連接會卡中,OPENSTACK 中網卡,追蹤到Redhat自帶的的Intel網卡驅動版本過低的問題,最後升級版本解決問題。這些還不算,還要考慮到和硬體的匹配以及兼容度的問題,我們也在項目中遇到反復宕機最後鎖定是硬體微碼等問題的案例。

當然有的人會說我們構造的雲平台就應該是HA高可用的,是的,在雲平台的架構設計以及功能的角度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要在設計時考慮各個層級的高可用,從存儲、到OPENSTACK到雲管理平台,各個級別的高可用在通過監控軟體穿連起來就實現了整個平台的穩定。而且在實際生產過程中VM支持在線遷移很重要。比如某資源池支持全部物理機微碼升級,但是已經有很多生產的關鍵業務在運行,為了達到不影響業務的物理機升級,在雲平台部分,由於支持高可用,停止掉一台物理機的服務不會影響雲平台的運行,所以可以迭代升級。在計算節點,由於支持VM在線遷移,所以也可以迭代升級。當然這些底層運維場景只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業務和中間件的整合,我們也有碰到若干虛擬機只有一台反復丟包的情況,最後排查就是應用的問題。

所以雲服務是一個大容器,這個大容器不能說是高壓鍋吧,但是壓力確實不小,應用於今天的雲運維服務,整個工具鏈系統也在不斷演進,目前我們雲運維團隊常使用的工具就有開源和商用的兩種,其中開源的有saltstack,nagios,elk,lpar2rrd。還有itm,powershellcli,最後還得自己寫腳本。如果客戶要自己運行好雲,一方面要希望雲管理平台和這些監控工具集合,另外一方面也要自己投入時間學習和研究。雲運維和傳統運維綜合相比,1.雲運維不僅僅關注硬體和物理層,而更關注整體系統和應用層,2.雲運維更需要軟體及系統的自動化部署,3 通過生命周期形式來管理應用程序,如自動軟體更新。4 負載均和和容量自動擴展保持最佳的私有雲投入產出比。5.降低運維成本。

所以如果從目前構造的項目來看,以VMware為底層打造的雲平台,客戶更多的關心應用層的問題。以OPENSTACK 開源打造的雲平台,客戶要更多的依賴服務廠家,要不就自己人和投入資源整合工具鏈逐步實現運維,目前更潮流的模式是給客戶提供管理雲服務。管理雲服務就是管家型雲服務,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情。管家雲服務通過提供專業的管理運維工具或者管理服務,幫助客戶維護和運營一個穩定OpenStack 基礎架構。這種業務可以將客戶徹底解放,而且專業的團隊有專業的知識庫和人員可以分享。當然這種業務模式所犧牲的就是完全的客戶化,因為客戶的硬體體系甚至軟體,特別是OpenStack 必須要運維廠家實施部署方能夠進行友好的管理,而且管理服務廠家必須通過遠程監控運維以實現一定的服務級別和響應。

雲安全

雲計算通過資源池的模式將數據進行集中管控,比傳統分布在大量終端上的數據更安全。由於數據的集中,使得安全審計、安全評估、安全運維等行為更加簡單易行,同時更容易實現系統容錯、高可用性和冗餘及災備恢復,但是傳統的IT安全威脅種類依然存在,因此傳統的安全防護方案依然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

雲平台的安全保障可以分為管理和技術兩個層面。首先,在技術方面,需要按照分層的思想,基於安全域的劃分,從物理基礎設施、虛擬化層、網路、系統、應用、數據等層面進行綜合防護;其次,在管理方面,應對雲平台、雲服務、雲數據的整個生命周期、安全事件、運行維護和監測、度量和評價進行管理。考慮雲計算所帶來的變化、風險,從保障系統整體安全出發,構建一朵安全的雲。除了需要考慮基礎設施安全、虛擬化層安全、虛擬網路邊界安全、主機安全、應用安全、數據保密和防泄露之外,還要關注安全運維管理、法律和合規等方面的需求。

目前我們所實施的項目多數讓客戶在傳統網路和安全防護的層面,在加入多應用和虛擬化層的安全控制,因為現在大量使用開源軟體,特別是應用軟體,漏洞掃描補丁管理一定要在業務上線之前,而且在雲計算中的物理金屬邏輯在上線加入雲平台後也需要同步安裝防護軟體,以避免其在互聯網端裸奔。總體看雲計算的安全問題是無處不在而且嚴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安全設備可以如同存儲設備一樣,形成池化的資源池,在用戶申請雲伺服器時,與計算資源、存儲資源一起按需分配給用戶。目前,在公有雲市場,已經有雲服務提供商將安全作為基本屬性交付給用戶,在用戶購買雲計算服務時,用戶得到的是安全的ECS、CDN、RDS和OSS。相信不久之後,各種池化的安全資源也會在私有雲環境中得到運用,到時候安全也將成為搭建雲服務的眾多樂高積木中的一塊,任你選擇和支配,它只局限於你的保障需求和想像力。

總結

以上聊了這么多其實就是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么多年做項目下來的一些想法。一朵好雲建設就像打造一件工程作品,一開始就要設計好圖紙,有了圖紙可以選擇自己來或者直接購買合適的雲服務,因為目前市場上競爭激烈,也沒有什麼明確的規范,所以客戶選擇是非常困難的。

我個人的建議是分類去看,雲管理和底層分開來看。雲管理可以一步一步通過客戶化和項目最終達到效果,但是底層呢一旦選擇再次更換就會變的非常消耗時間和成本。同時底層和運維的匹配度也是非常重要,一個無法管理和不便於監控管理的底層無異於是一個徹底的黑洞。所以可以提供良好管理甚至於管理工具的底層將變得很有價值。談完這些最後其實考察的就是團隊了,一個廠家的雲建設團隊其實也很難做到全能,因為技能水平,客戶現場復雜度,產品成熟度等各種差異化條件,你很難讓一個原來做木工的還要能做好瓦工,當然OpenStack 的實施服務要求,已經在往這個方向發展了,要能夠綜合解決問題,同時服務和支持的體系也很重要,其實雲化的前期發生問題和出現問題非常正常,你用一堆開放相對廉價的軟體和硬體堆出了一個商業用的高可用環境,無論從壓力和能力角度,故障和問題都是常態,所以認識到這個問題,及早構建支持服務團隊或者購買相關服務可以讓客戶的使用感受大幅度提升。個人認為SDE 所帶來的變化將是軟體更加復雜和開放,商業模式也將逐步過渡到以服務為主,通過個別版本想一統天下的時代在慢慢的消亡,所以購買一朵雲無論是公有雲還是私有雲最核心的是購買的服務,最終用戶購買使用了服務,運營方購買了廠家的服務,所以管理型私有雲在開源開放體系的架構中將會全面的發展。

熱點內容
深圳哪裡有花藝培訓學校 發布:2024-09-29 00:37:46 瀏覽:687
浪花一朵朵第四集插曲是什麼歌 發布:2024-09-29 00:34:33 瀏覽:868
小家碧玉盆栽怎麼養 發布:2024-09-29 00:24:40 瀏覽:685
七夕節源起 發布:2024-09-29 00:23:51 瀏覽:171
七夕粉絲活動 發布:2024-09-28 23:08:34 瀏覽:235
霸氣玫瑰頭像 發布:2024-09-28 22:53:04 瀏覽:906
櫻花綻放夜 發布:2024-09-28 22:40:58 瀏覽:231
鬱金香出自哪個國家 發布:2024-09-28 22:37:36 瀏覽:857
荔枝玫瑰花語是什麼 發布:2024-09-28 22:36:02 瀏覽:124
雪色櫻花小鎮 發布:2024-09-28 22:27:46 瀏覽: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