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節的習俗與來歷

七夕節的習俗與來歷

發布時間: 2024-07-21 22:00:04

『壹』 七夕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是怎樣的

謝謝,同樂。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一、風俗習慣

七夕節的乞巧習俗,始於漢代。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傳統習俗。

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女孩們在這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

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二、傳承發展

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的稱謂。

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盛會中的副產品。有現存文字記述的七夕風俗最早見於《書經》時代(春秋中期)。

七夕風俗中流傳時間最久、流傳范圍最廣的當屬「乞巧」。古人對一年一度的乞巧習俗十分重視。在七夕夜晚,年輕的姑娘、婦女們要擺上事先准備好的時令水果。

對著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虔誠地乞求織女神賦予她們聰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貳』 七夕節的由來以及習俗有哪些

七夕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有「漢彩女常以七月專七日穿七孔針於屬開襟樓,人俱習之。」這便是我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唐朝王建有詩雲:「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

在福建,七夕節時,姑娘們還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在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女人們有乞盼兒子、乞盼長壽、乞盼美麗和乞盼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占卜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者稱「輸巧」,「輸巧」者要將自己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叄』 七夕節的來歷和習俗

七夕節,又名乞丐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1]。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侄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現在的習俗就是情侶出去吃飯,相互送禮物,送花,酒吧坐坐,然後開房,酒店做做。第二天各回各家。就這么簡單!

熱點內容
m4紫羅蘭圖片 發布:2025-01-14 04:02:19 瀏覽:563
情人節蜜詞 發布:2025-01-14 04:01:46 瀏覽:329
山茶花長裙 發布:2025-01-14 03:35:07 瀏覽:136
情人節女朋友的禮物 發布:2025-01-14 03:32:02 瀏覽:213
西洋杜鵑花吧2015 發布:2025-01-14 03:26:01 瀏覽:17
拿100塊錢買玫瑰花和康乃馨 發布:2025-01-14 03:20:00 瀏覽:213
情人節夜男友破我處過程 發布:2025-01-14 03:11:19 瀏覽:455
棕櫚樹綠植 發布:2025-01-14 03:10:45 瀏覽:643
玫瑰色的雲 發布:2025-01-14 03:04:12 瀏覽:193
大會議桌盆栽 發布:2025-01-14 03:03:15 瀏覽: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