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延續七夕

延續七夕

發布時間: 2024-08-04 02:41:04

A. 關於七夕節的歷史

每年的七月初七是七夕節,你知道關於七夕節的歷史嗎?下面我就告訴你關於七夕節的歷史,一起看看吧!

關於七夕節的歷史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七夕”最早也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時至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故有人稱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情人節食俗
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五子的葯用價值很高。桂圓有開胃益氣、養血健脾、補心安神、補虛長智之功效;紅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榛子有”堅果之王“的美稱,《開寶本草》說它”主益氣力,寬腸胃,令人不飢,健行“;花生滋養補益,有助於延年益壽,所以民間又稱之為”長生果“;瓜子據《本草綱目》及各大中葯辭典記載,具有清肺化痰、潤腸通便等功效。

吃面條

另外這一天有吃面的習俗,這一天往往跟中國的24節氣以外的三個雜節氣,一個雜節氣就是三伏,還有一個是暑九,還有一個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頭伏餃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著挑壽,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長壽。還有為織女擺貢。

面條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徵著巧,而且象徵你以後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別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給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韌性,說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韌性,你的事業才能夠成功。丈夫的夫本來就是天字出頭叫夫,丈夫為天,妻子為地,面抻出頭上,天就為夫,就可以闖出一番事業。另外闖盪出來,還要祝福婆婆公公健康長壽。



《太平御覽》卷31引《日緯書》:“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主關梁;織女星主瓜果。與此同時,蜜在我國象徵著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邊形蜂窩屬於巧奪天工的設計。此外,還可以用松針象徵綉花針,煮松針湯喝;松針可入葯,具有預防流腦,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夜盲症、神經衰弱、營養不良性水腫等葯效。或者用五彩面象徵綉花線,用藕象徵情意綿綿(藕與偶同音),用石榴象徵團結,用紅高粱與黃小米雙色飯象徵炎帝族與黃帝族的融合,等等。有鑒於此,筆者建議我國商家開發七夕特色食品,開拓新的商機。同時也建議我國外交、文化和新聞媒體等部門,向世界輸出七夕文化,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七夕時常見的傳統習俗
祭月之儀

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遺傳的祭祀月神,多在朔日,即一七、二七,有認為盛於漢代的十五祭月,也是對二七日的小小修正。古時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習俗,在傳統文化里,月亮始終是女子的祥瑞。她們常常對月祈願或傾訴心事。古來自有女子拜月的傳統,尤其是七夕、中秋。貂蟬祭月的傳說大約是最動人的畫面了。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於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猜你喜歡:

1.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

2. 關於描寫七夕的優美句子

3. 關於七夕節的故事

4. 關於七夕的傳說和習俗

5. 七夕節的故事

B. 七夕節的由來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由來及傳說

七夕,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七夕的記載。

宋元之際,七夕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七夕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C. 七夕節起源於哪個朝代

七夕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七夕的眾多民俗當中,有些逐漸消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被人們延續了下來。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1][2][3][4]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D. 關於七夕現今情況或發展趨勢(延續、繁榮、衰弱、消亡)

對七夕節發展現狀的研究

研究目的:

由於對中國歷史知識和中國
「節」
文化的學術方面的知識我們了解得還很少,
還沒有能
力從學術角度來研究七夕節的發展現狀。
因此,
我們把研究定在民眾對七夕節的看法的調查
上。這樣,我們就可以綜合社會多數人對七夕節的不同意見,通過總結、整理,向研究七夕
節節文化的工作者提供。
同時,
我們也可就針對這些百姓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宣傳,
以達到弘
揚中國傳統節文化的目的。

研究的實施過程

一、子項目的確定:

我們將這個項目分成二個子項目進行階段研究。

1

資料研究階段:
對各種書籍所記錄
的有關七夕節的資料和其他同類型研究的小組在網上發布的數據進行匯總和整理,
總結出七
夕節在古今的重要性。

2
)社會人群研究階段:對社會中的人進行調查和采訪,主要研究現
代青年對七夕節的看法。

二、各子項目的研究實施狀況

1.
資料調查階段

我們選擇了以在互聯網上的資料為主要資料來源,圖書館資料為輔的資料收集方法。

為了更好的對七夕節的資料進行分析和得出更直觀的分析結果,
我們選擇了西方的情人
節來作為輔助的參照系。

我們分別找來了七夕節起源的資料和情人節起源的資料。
由於七夕節的起源時間遠早於
情人節,
所以在歷史的舞台上,
七夕節獲得了更多發展的時間,
也發展成為了一項有著深厚
文化內涵的節日。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七夕節起源於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各民族由於文化相差異的不同,
在故事的細節上有少許不同。
總體來看,
七夕節在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
尤其是對未
婚女子而言。
古代的七夕節並沒有直接與愛情接軌
(我們認為這是古代封建社會不允許戀愛
自由和婚姻自由所導致的)
,但是其所強調的女子應有的紡織、刺綉技巧卻從很大程度上影
響了女子婚姻對象的選擇和婚後質量。
所以,
其細節在古代尤其是古代女子心中有著不可磨
滅的地位。

作為後來者居上的情人節雖沒有較長的發展歷程,
但其開放自由的中心使其在近現代和
現代的青年中迅速傳播並獲得認可,這正是情人節所缺少的東西。

現如今,
七夕節在青年人中的認知度越來越低,
過七夕節的人群也越來越小。
相對於情
人節時商場餐廳等營業場所得海量廣告和海量收益而言,
七夕節幾乎沒有什麼經濟規模可以
言。情人節,人們會送玫瑰花和巧克力給自己心愛的人。
然而七夕節到來之際,卻並沒有多
少人送禮給心愛的人。
即使送,
送的也並非是七夕傳統的禮品,
而更多的是情人節該送的玫
瑰花和巧克力。
總的來說,
七夕節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商業體系,
七夕節的潛在商業價值還
有待開發,
人們對七夕這個中國傳統的節日的重視程度不夠,
政府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時也
沒有給七夕節一個合理的位置。

2
社會人群調查階段

活動一:調查問卷

2012浪漫七夕,與愛相約
七夕由來節俗大觀七夕詩詞七夕祝福七夕活動策劃

調查問卷內容:

調查問卷

性別:





您好:

我們是北京市育英中學的學生。
我們在做一個關於情人節與七夕節的研究性學習,
希望您能
積極配合。謝謝!

1
、你過七夕節嗎?

A
、每次都過

B
、經常過

C
、偶爾過

D
、從不過

2
、你過情人節嗎?

A
、每次都過

B
、經常過

C
、偶爾過

D
、從不過

3
、如果今天是七夕節,你會買:

A
、玫瑰花

B
、巧克力

C
、電子產品

D
、什麼都不買

E
、其他

4
、如果今天是情人節,你會買:

A
、玫瑰花

B
、巧克力

C
、電子產品

D
、什麼都不買

E
、其他

5
、你在七夕節時的平均消費為:

A
、大於
1000


B

1000

~500


C

500

~100


D
小於
100


6
、你在情人節時的平均消費為:

A
、大於
1000


B

1000

~500


C

500

~100


D
小於
100


7
、你認為二者的關系是:

A
、一樣,都是一個節日

B
、一樣,都是關於愛情的

C
、不一樣,日期不同

D
、不一樣,蘊含的文化不同

8
、你對於二者的態度是

A
、都很重要,一定要過

B
、情人節重要,七夕節無所謂

C
、七夕節重要,情人節無所謂

D
、都不重要,過不過無所謂

9
、您對於情人節和七夕節未來的觀點是:

A
、都很好,會有好的發展前景

B
、情人節的前景較好

C
、七夕節的前景較好

D
、都不會太好

E
、變數太大,不確定

我們此行的目的是:
1

了解目前現代青年對七夕節的看法。
2
、向現代青年宣傳我國歷
史悠久的七夕文化,為弘揚民族文化作貢獻。

我們下午
2

00~~4

30
在北京西單文化廣場調查了
50
個青年,大多數是在校或剛畢
業的大學生。

調查結果如下:有效問卷
38

/
共發放
50


題號
\
選項

A
B
C
D
E
1
5

/13.15%

2

/5.26%

11

/30.51%

20

/52.61%

2
6

/15.79%

2

/5.26%

8

/21.05%

22

/57.89%

3
4

/10.53%

16

/42.11%

4

/10.53%

14

/36.84%

4
6

/15.79%

14

/36.84%

3

/7.89%

15

/39.48%

5
6

/15.79%

0

/0%

2

/5.26%

30

/78.94%

6
4

/10.53%

1

/2.63%

5

/13.16%

28

/73.68%

7
4

/10.53%

9

/23.68%

2

/5.26%

23

/60.53%

8
10

/26.32%

5

/13.15%

5

/13.15%

18

/47.36%

9
10

/26.32%

12

/31.57%

4

/10.53%

3

/7.68%

9

/23.68%

我們的調查者中,
有一些表示由於身邊的人都不過七夕節,
且沒有一個過七夕節的好計
劃,所以放棄了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有人表示,現在過節早已沒有了「節味兒」
,尤其
是傳統節日,所以索性不過了。

研究結論

1
、七夕節自身的發展

第一:
內涵上的缺憾。七夕節,
是在一個封建的社會中發展開來的,由於涉及愛情和婚
姻等受封建思想約束的事物,
使得其在男女間自由表達感情方面沒有發展。
這不符合當下
「戀
愛自由,婚姻自由」和思想理念,使得其在節日內涵上不受重視。

第二:
環境上的缺憾。受外國文化的沖擊,七夕節對中國人的影響力在日益降低。
在當
代在各種迎接新思想、反封建的潮流中,七夕節作為一個非主流節日(主流節日:如春節、
端午節)在人們的腦海中已被沖淡。

2
、對七夕節前景的預測

七夕節在我國古代是一個舉足輕重的節日,
但在近現代的發展中,
七夕節已失去了原有
的地位。
這是一個文化全球化的時代,
但我們並沒有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走向世界,
而是
有些崇洋媚外地大力宣傳發展西方的節日。
這其中有商家為了利益的炒作,
有部分人為了追
新潮求另類的跟風而至,
也有政府對此的宣傳力度不夠。
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
提高,
娛樂類的信息越來越多地充斥著人們的生活。
但有些媒體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
一味
的追求更大的利益,
不負責任地將傳統娛樂化,
這也直接或間接導致了部分人對傳統節日的
無所謂的態度。

我認為,七夕節的前景還是很樂觀的。首先,隨著胡錦濤主席的「發展民族傳統,弘揚
民族精神」
的理念漸漸深入人心,
國家對於民族傳統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
屬於傳統節日中
的一員的七夕節將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目前情人節的市場已經很大,
但七夕節的這塊
蛋糕卻幾乎無人涉足。因此,商家為了開拓市場,
獲得更大利益,
應該會對七夕節的產業投
資開發,
隨著市場的完善,
想過節卻買不到傳統禮物的現象將會得到解決。
由於西方傳統節
日在中國的盛行,
力圖標新立異的人們已將目光漸漸轉向傳統節日,
這意味著時尚潮流中傳
統元素的增加,
也會帶來包括七夕節在內的傳統節日的興起。
國家目前正在不斷規范娛樂產
業,
不負責任的媒體將會得到懲罰。
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
隨著民眾維護傳統文化的意識的
不斷提高七夕節勢必會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

E. 七夕節來歷是什麼

七夕節在傳統意義上就被稱為七姐誕,在七夕節這個民間傳說的靚女節日,慶祝七夕可是一件十分令人開心的事情,七夕節的主要由來,就是流傳在民間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但是關於七夕的來歷還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的,那麼七夕的來歷到底有哪些因素呢?一起來看看吧。

1、七夕名字由來

在古代的時候7月7日被稱為七姐誕,而這一天的主要活動就是祭祀,由於祭祀多在傍晚,古時候晚上被稱為夕,因此被稱為七夕節,其他的雙七,星期,女節,乞巧節,等等稱謂都是根據民間傳說中的一些習俗而起的名字,但是最具中國發展特色的名字就是中國情人節,七夕節也就成為了我國一個象徵愛情的美好節日,十分具有浪漫特色。

2、來源一:生命周期崇拜

在古代的時候,七七其實是一個生命周期,《黃帝內經》這本書說到,女人一般都活不過49歲,每七歲為一個周期,也就是最多活11個周期。這本書中還強調14歲來月經就可以結婚生子,活到49歲就已經馬上就要結束生命周期了。其實對古代的生命周期比較短是可以理解的,七這個數字在西方指的是相遇,所以雙七所代表的節日是十分具有意義的。

3、來源二:七姐誕崇拜

這里所說的七姐,其實就是織女星所代表的織女形象,在民間一般信奉為情侶,兒童以及婦女的保護神,一般古時候7月7日晚上不僅會設香案,還會備宴祭祀七姐,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求七姐保佑自己今後的健健康康,還未成婚的女子,希望自己可以有一段好的姻緣,如果已經結婚生子了,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因此不僅是未婚女子可以過七夕節,所有的女性都是可以在這天得到尊重的。

4、來源三:牽牛織女星象崇拜

現在在一些污染比較少的地方,大家抬頭就可以看到兩顆最亮的星星,牽牛星和織女星中間相隔了天琴座,狐狸座,天箭座,等三大星團,而中間就是一道長長的銀河,再加上民間神話故事的渲染,在古代的牛宿星宿體系中,怡河東岸就好像有兩個倒置的三角形,看起來就好像牛角,這顆星星就被稱為牽牛,織女星是天琴座西北側一個全天象中第五亮的星星,比牽牛星還要亮,古代民間關於這種自然天象的崇拜,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一般認為信奉這兩個星象可以保佑來年的耕種以及產量。

F. 七夕節至今有多少年了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熱點內容
康乃馨觀察記錄表 發布:2024-11-25 17:16:56 瀏覽:83
鮮花噴水器 發布:2024-11-25 17:14:50 瀏覽:496
丁香茶苦丁茶 發布:2024-11-25 17:14:49 瀏覽:847
太陽花開一朵朵那是太陽的火歌詞 發布:2024-11-25 16:54:27 瀏覽:786
52隻康乃馨花語是什麼 發布:2024-11-25 16:44:17 瀏覽:602
月丁香 發布:2024-11-25 16:44:15 瀏覽:572
玫瑰小鎮紫羅蘭 發布:2024-11-25 16:44:11 瀏覽:313
蘭七夕 發布:2024-11-25 16:08:20 瀏覽:192
好多康乃馨 發布:2024-11-25 16:07:06 瀏覽:513
傳統情人節到了 發布:2024-11-25 16:07:05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