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泉州的七夕節

泉州的七夕節

發布時間: 2024-08-15 05:50:37

1. 泉州七夕節有哪些民俗及形成的原因

泉州:「七月初七七娘生」

敬祀七娘媽

燒「七娘亭」,台灣地區亦有相似的習俗。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風俗》記載:「七夕:乞巧。陳瓜豆及粿,小兒拜天孫,去續命縷。」如今,泉州民間過「七夕節」時,依然把重點放在做「七娘媽生日」。

傳說:「七娘媽」庇佑孩子健康

在中國,民間關於七夕的傳說有兩個,一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一是七仙女與董永「百日緣」的故事,而泉州人把這兩個傳說「合二為一」,共同構成泉州特色的七夕故事。

泉諺有雲:「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都說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把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演變成「七位娘媽」,是主管婦女、幼童的神,分管送子、催生、養生,乳母、痘疹、眼光、引業等事項。 「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孩子帶來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民間把這天定為七娘媽的誕辰,是日要舉行祈祥活動,稱「做七娘媽生」。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

習俗:多與「七」有關

每年七夕節各家各戶中午敬祀七娘媽時,各種程序經常與數字「七」相關:必須備辦七種水果、七種花卉(或扎花)、七小碗糖粿(或咸飯)、七色干味(香菇、松菇、木耳、金針菜、花生、豆皮、冬粉),以及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條、酒盞七個、筷子七雙、小紙轎七乘。此外,還要准備一盞「七娘媽燈」點亮後掛於檐口表示虔誠。

泉州過七夕,有以下幾種常見習俗:

■敬祀七娘媽

在閩南的七夕傳說中,天帝原旨意是允許織女七日一會牛郎,但喜鵲錯傳為一年一度即七月七日相會,這是個不能原諒的過失。因此家庭婦女們在七夕大清早,把早已准備好的胭脂、花粉、花束等物,用紅髻索捆紮起來,拋上屋檐頂,責罰喜鵲銜送到天河邊,供織女梳妝打扮,以會牛郎。

七夕中午,人們在檐口擺方桌,敬祀七娘媽。舊時人們要備瓜果菜餚七盤(如時令小芋頭,喻「芋仔芋孫」),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柱,酒盞七個,筷子七雙,小型紙轎七乘,敬祀「七娘媽」。

■掛「七娘媽燈」

清末陳德商《溫陵歲時記》載:「七夕:……家各懸一紗燈。一書七娘神燈,一畫一仙女騎鶴,一男子衣冠仰視,雲是董永遇七仙女事。泉中亦有《仙女送》傳奇,指此。」「七娘媽燈」是一種長圓形的燈籠,上面畫著七仙女的圖,一般在下面還掛上一串有各種顏色的花串。如果當年哪家有小孩出生,或者有剛結婚的新媳婦,在農歷的七月初就開始懸掛燈籠,甚至是掛在剛結婚的夫妻的新房門口,有早生貴子的願望。

■「契七娘媽」 燒「七娘亭」

這是泉州較獨特的習俗,男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七夕節,要拜七娘媽為契母,俗稱「新契」。至十六歲那年的七夕節,就要解除契母契子的關系,俗稱「洗契」。這兩次的七娘媽生日最熱鬧,除了原有禮俗以外,還要多燒金紙和內設七個座位高一米多的紙亭一個,表示大禮,又要以糖粿或碗糕贈送親友或鄰居。

「七娘轎」和「七娘亭」保留了民間紙扎藝術的精巧,尤其是「七娘亭」更是別致,比較講究的亭中還扎有彩繪的「七娘」泥偶,煞是雅觀。據說,七娘亭的流傳源於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七夕以錦綠結成樓殿,高百尺許,上可容數十人,陳設花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七娘亭也許源自於此。

■吃糖粿

宋《東京夢華錄》載:「七夕以油麵糖蜜,造為壓笑兒,謂之『果食』。」「糖粿」是七夕這一天敬祀和食用的一種麵食,它的做法和吃法是這樣的:糯米粉加涼水,調成面團,然後搓成跳棋、玻璃珠大小的丸子,放在案桌上,用手掌輕輕一按,使之成為扁圓,最後用拇指往中間一押,即成中間下凹的糖粿了。糖粿做好之後,把水燒開,放糖粿、烏糖,煮片刻即成。煮好之後,在上邊撒上一層花生仁敷,裝在白瓷碗里,像玉一樣玲瓏。

■婦女乞巧

泉州婦女乞巧的風俗,主要是在天井上搭一個彩籮,准備瓜果七盤,點七支香,用七根針、七根絲線,在月光下比賽穿線,誰穿的線越多越快,就證明那個姑娘的手越巧。目前泉州地區的這種風俗已經少見,不過,如今很多華僑歸鄉,經常會把外地的絲線作為禮物帶來送給家鄉人,禮輕意重。

民諺:口頭演繹「牛郎織女」傳說

「七月七夕暝,七呀七夕暝。牛郎織女(伊都)來相見,一年相見才一次,來呀來一次,再卜相見(伊都)著下年。」

這是泉州民諺中關於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口頭演繹。據說,到了七夕這天的晚上,如果在葡萄架下仔細聽,可以聽到架上沙沙的聲音,那是牛郎與織女在聊天;年輕女子把盛有清水的臉盆放在天井,也能從中看牛郎與織女相會情景。

「七夕多有微雨,俗謂之天孫淚。」

這是一則和氣象有關的諺語。 意思是,「七夕」的晚上會下點小雨,表示牛郎織女相會了,兩個人喜極而泣;或謂牛郎、織女於分手之際,彼此依戀不舍,揮淚告別。

2. 閩南七夕習俗

閩南七夕習俗:抄在閩南地襲區,傳說中的「七仙女」並非一個仙女,而是七個神娘,俗稱「七娘媽」,並且傳說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因而民間把這一天稱做「七娘媽生」。這也許是七夕民間流傳在宗教氛圍濃厚的閩南地區的衍化。

閩南七夕風俗:

糖粿做法

1.材料很簡單,只要適量的糯米,白糖,花生,黑芝麻。

2.糯米粉倒入一盆內,加適量的開水,用筷子攪拌均勻。

3.待不那麼燙了,用手和成糯米團。

4.抓一塊糯米團搓成長條,掰一小塊揉成圓子,用食指在小圓子的中間按一下,成一個小洞。

5.取一煮鍋燒開水,然後把糖裸胚子倒入,只要一會兒就燒開了,見糖裸胚子浮起來了,用漏勺撈起。

6.少許花生用干鍋小火炒,見顏色變黃就熟了。

7.盛入一裝有白糖的大碗中,用力晃動幾個,讓糖裸入味就可。

8.這是做好的花生碎,加入黑芝麻拌和。

9.吃時沾一下花生碎加黑芝麻。

熱點內容
無錫錫山花店 發布:2024-11-25 11:01:46 瀏覽:846
3枝康乃馨包裝小花束 發布:2024-11-25 11:01:10 瀏覽:576
玫瑰木特點 發布:2024-11-25 10:56:44 瀏覽:486
杜鵑花是幾月份種的 發布:2024-11-25 10:56:42 瀏覽:491
蘭花之洲 發布:2024-11-25 10:51:14 瀏覽:371
骨語櫻花 發布:2024-11-25 10:47:28 瀏覽:496
紫羅蘭胸蜂鳥 發布:2024-11-25 10:46:51 瀏覽:48
枸杞丁香泡 發布:2024-11-25 10:46:46 瀏覽:576
康乃馨種植到開花 發布:2024-11-25 10:43:50 瀏覽:835
七夕節精品 發布:2024-11-25 10:40:49 瀏覽: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