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七非七夕

七七非七夕

發布時間: 2024-08-18 15:44:58

㈠ 商女不知亡國恨, 不知羞辱約情人. 英雄捐軀無人泣, 錯把七七當七夕! 出自哪裡

原文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就是妓女,用在這里的意思是七七事變後國家被侵略,有些妓院的生意反而好了,妓女很高興,當是過節與情郎相會一樣。

原文是《泊秦淮》,作者杜牧,原文是「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
[注釋] (1) 商女:歌女 (2) 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陳後主與其幸臣詞曲。 [說明]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游秦淮,在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後庭花》,綺艷輕盪,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當年陳後主長期沉迷於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於丟了江山。陳朝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詩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群臣們又沉湎於酒色,快步陳後主的後塵了。秦淮一隅,寄託如此深沉的興亡感,足見金陵在當時全國政治中心已經移向長安的情況下,影響仍然很大。

㈡ 是七七還是七夕,七夕的來歷

七夕七七都可以,因為七夕在農歷七月七

農歷七月七日舊稱七夕,也叫乞巧節。相傳是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日子,關於乞巧指的是向織女乞取智巧。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已是家喻戶曉,由來已久。《詩·小雅·大東》說:「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膠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這是牛郎、織女神話傳說的雛型,這時,織女、牽牛還只是天河二星,並無神的色彩,雖然詩中提到了織女「報章」、牽牛「服箱」,但這也只是就這兩顆星的名稱生發的聯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聯想正是後來牛郎織女傳說的催發劑。到了漢代,牽牛、織女便由星變成了神,有了鵲橋相會的說法。唐韓鄂《歲華紀麗》引《風俗通》說:「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淮南子》說:「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再看漢末的《古詩十九鐵:「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文。纖纖摸索手,札札弄機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詩中不僅說出了牛郎與織女相思相戀的夫妻關系,而且織女的神的形象已隱現其中。大概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在漢代就已經基本定型了。南朝梁殷芸的〈小說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抒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後遂廢織經。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這個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梗概,雖然在文獻的記載中出於南北朝時代,但人們有理由認為它是對漢代牛郎織女傳說的追述,不然,七夕相會之說就無從說起。後來,牛郎織女的傳說在民間又被不斷地豐富情節、注人民情,於是,這一傳說更為故事化了。在民間傳說中,織女為天帝之孫、王母娘娘之外孫,織布之暇,常浴於銀河。牛郎則為人間一孤兒,備受兄嫂虐待,分家時僅分予一老牛。時天地相去不遠,銀河與凡間通連。牛郎遵老牛之囑,去銀河竊得織女天衣,織女不能去,遂結為夫妻。經數年,得一兒一女,男耕女織,幸福和美。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怒遣天神捉逮,王母恐天神疏虞,亦親往。織女被捉,號哭與夫及子女痛別。時老牛垂死,囑牛郎剖其皮,衣之登天。牛郎如其言,擔子女追去,且及,王母拔簪劃空,頓成滾滾天河。牛郎織女隔河相望,只有悲泣。後終感動天帝,許其每年七夕鵲橋相會。七夕這一民間節日就源起於這個神話傳說,七夕的節日風俗也與這一神話傳說有著淵源關系。

㈢ 七夕用數字怎麼表示

七夕用數字表示是:七七或者77。個人圖書館

熱點內容
玫瑰花速到 發布:2025-01-13 03:01:08 瀏覽:114
桂林蘭花店 發布:2025-01-13 03:01:02 瀏覽:827
許渭花卉圖 發布:2025-01-13 02:57:58 瀏覽:56
鵝不食盆栽 發布:2025-01-13 02:46:58 瀏覽:163
花卉店亮點 發布:2025-01-13 02:46:49 瀏覽:81
手摺玫瑰花教程圖解 發布:2025-01-13 02:40:16 瀏覽:403
紅楓花盆栽 發布:2025-01-13 02:38:10 瀏覽:385
牡丹江向陽街 發布:2025-01-13 02:26:18 瀏覽:809
原生鬱金香不起球 發布:2025-01-13 02:11:33 瀏覽:632
金絲蝶蘭花 發布:2025-01-13 01:55:26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