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中國人吃什麼
Ⅰ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什麼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的東西如下:
1、餃子。吃餃子是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並畝橡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3、巧酥。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耐銷,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七夕節由來: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女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絕旁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在古代女子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
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對愛的承諾。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Ⅱ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什麼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與瓜果等為此節日的食物。
1、餃子
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3、雲面
膠東人七夕吃巧果子,臨沂人七夕則吃雲面。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吃它能獲得巧意。
4、五子
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後,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5、巧酥
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2)七夕節中國人吃什麼擴展閱讀:
節日起源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
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
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
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Ⅲ 七夕節中國人通常吃什麼
七夕節,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人們會食用多種特色食物來慶祝。1、巧果 "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代表性食品,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製作方法,形態各異,色彩豐富,既是節日美食,也是乞巧習俗的一部分。在浙江紹興,巧果的製作與北方的排叉相似,而在浙江杭州和寧波,人們則習慣用麵粉製作成各種小巧的油炸食品。2、豆芽 在南方部分地區,七夕前夕會有泡豆芽的習俗,這被稱為"泡巧",而長出的豆芽則被稱作"巧芽"。七夕當天,少女們會以巧芽代替針線,拋擲於水面,以此乞求巧藝。有些地方還會用巧芽來做巧芽面,以此慶祝七夕。3、巧巧飯 在山東部分地區,七夕傳統食物是巧巧飯,實際上就是餃子。在這一天,鄰里間的姑娘們會聚在一起,共同和面、制餡、包餃子。在包餃子過程中,會分別包入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顆紅棗,寓意著吃到銅錢的有福、吃到針的靈巧、吃到紅棗的早婚。4、江米條 南京的傳統習俗是在七夕食用江米條,這是一種由糯米面和豆粉炸制而成的點心,食用時可蘸上梅花、松花、芝麻或豆沙等調料。如今,江米條已不再僅限於七夕,成為了日常小吃。5、雞 在浙江金華一帶,七夕有殺雞食雞的習俗。這種做法據說是為了讓雞不再報曉,從而讓牛郎織女能夠永遠團聚,體現了人們對這一傳說美好的嚮往。6、瓜果和五子 在福建部分地區,七夕時少女們會品嘗瓜果,希望來年能夠豐收。同時,吃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也流行於某些地區,象徵著多子多福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