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名場面

七夕名場面

發布時間: 2024-08-28 01:26:03

Ⅰ 蘇軾 鵲橋仙·七夕

《鵲橋仙七夕》

作者:蘇軾

原文:

緱山仙子,高情雲渺,
不學痴牛女。
風簫聲斷月明中,
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
尚帶天風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緣,
風雨散、飄然何處。

注釋:

1、緱山:即緱氏山,在今河南偃師縣南四十里,《列仙傳》王子晉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巔,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而去。
2、痴牛女:指牛郎織女,呆的異體字。
3、客槎:槎,同楂,竹木編成的筏。用晉張華《博物志》故事,有人曾乘浮槎從海至天河,見牛郎織女。後至蜀問嚴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客槎即指此。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雲渺,如侯家人於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痴心於兒女之情。

下片想像友人乘坐的船隻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後,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像,遨遊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范成大 鵲橋仙·七夕


《鵲橋仙七夕》

作者:范成大

原文: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
應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滿眉顰,
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
重攪別離心緒。
新歡不抵舊愁多,
倒添了、新愁歸去。

注釋:

1、傳說牛郎耕田,織女紡織。今以七夕良會,故工作都懶了。盧仝《月蝕》:痴牛與騃女,不肯勤農桑,徒勞含淫思,旦夕遙相望。
2、月姊:古代帝王有兄日姊月之說。李商隱《楚宮》二首之二:月姊曾逢下彩蟾。
3、風姨:《酉陽雜俎續集》卷三《支諾泉下》:封十八姨乃風神也。封與風諧音。這里將自然界的風月都擬人化,故用月姊風姨字面。月姊含顰,風姨吹雨,是相妒情態。
4、上片言以佳期被群仙妒忌,下片言相見怎如不見,新歡不敵舊愁,況又添了新愁。疑亦有寓意,不止泛詠七夕。

賞析:

兩千多年來,牛郎織女的故事,不知感動過多少中國人的心靈。在吟詠牛郎織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這首《鵲橋仙》別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義的佳作。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起筆三句點明七夕,並以側筆渲染。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歲華紀麗》卷三七夕引《風俗通》),與牛郎相會,故又稱雙星節。此時銀河兩岸,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亦無心紡績,就連天上的眾仙女也忌妒了。起筆透過對主角與配角心情之描寫,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圍,扣人心弦。下韻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寫出,筆墨從牛女宕開,筆意雋永。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緊了蛾眉,風姨竟然興風吹雨騷騷然(風姨為青年女性風神,見《博異》)。這些仙女,都妒忌著織女呢。織女一年才得一會,有何可妒?則嫦娥悔恨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風姨之風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難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織女愛情之難能可貴更可知。不僅如此。有眾仙女之妒這一喜劇式情節,雖然引出他們悲劇性愛情。詞情營造,匠心獨運。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下片,將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相會情景一筆帶過,更不寫忍顧鵲橋歸路的淚別場面,而是一步到位著力刻畫牛郎織女的心態。七夕相會,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錯見!見了又只是重新撩亂萬千離愁別緒罷了。詞人運筆處處不凡,但其所寫,是將神話性質進一步人間化。顯然,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人,才能對牛郎織女心態,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結筆三句緊承上句意脈,再進一層刻畫。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之別離,相逢僅只七夕之一刻,舊愁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深重,新歡又何其有限。不僅如此。舊愁未銷,反載了難以負荷的新恨歸去。年年歲歲,七夕似乎相同。可誰知道,歲歲年年,其情其實不同。在人們心目中,牛郎織女似乎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而已。

然而從詞人心靈之體會,則牛郎織女的悲憤,乃是無限生長的,牛郎織女之悲劇,乃是一部生生不滅的悲劇,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劇。牛郎織女悲劇的這一深刻層面,這一可怕性質,終於在詞中告訴人們。顯然,詞中牛郎織女之悲劇,有其真實的人間生活依據,即恩愛夫妻被迫長期分居。此可斷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竇娥冤》曲詞)

此詞在藝術造詣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郎織女愛情悲劇之生生不已,實為匪夷所思。以嫦娥風姨之相妒情節,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之愛情悲劇,則是獨具匠心的。(現代黑色幽默庶幾近之)全詞辭無麗藻,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於歸平淡。范成大之詩,如其著名的田園詩,頗具泥土氣息,從這里可以印證之。最後,應略說此詞在同一題材的宋詞發展中之特殊意義。宋詞描寫牛郎織女故事。多用《鵲橋仙》之詞牌,不失唐詞多緣題(《花庵詞選》)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歐陽修,中有秦少游,後有范成大。歐詞主旨在多應天意不教長,秦詞主旨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詞則旨在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可見,歐詞所寫,本是人之常情。秦詞所寫,乃破格之談(《草堂詩餘雋》),是對歐詞的翻新、異化,亦可說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詞則是對歐詞的復歸、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縱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總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無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來得更為廣大。故成大此詞,也是對秦詞的補充與發展。從揭櫫悲劇深層的美學意義上說,還是是對秦詞之一計算。歐、秦、范三家《鵲橋仙》詞,呈現一否定之否定路向,顯示了宋代詞人對傳統對人生之深切體味,亦體現出宋代詞人藝術創造上不甘逐隨他人獨創精神,當稱作宋代詞史上富於啟示性之一佳話。

秦觀 鵲橋仙


《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賞析: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主旨為贊美傳說中牛郎與織女的真純愛情。漢魏以來,詠牛郎織女故事的詩詞很多,要數秦觀此作最見性靈、最為膾炙人口。起首三句,由雲、星、銀漢等物景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凄美。迢迢暗度,寫牛郎織女渡過銀河相會的情節,字字傳神。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描述與議論結合,十分藝術地評價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會,勝過千百萬人間夫妻的終日廝守。一相逢與無數的比,造成無窮大的反差,是對牛郎織女愛情價值的高度肯定,語言既生動形象、富有色彩,思想亦明晰透闢、高屋建瓴。換頭三句,寫牛郎織女相逢時的纏綿柔情,以及如膠似漆彷彿夢境的陶醉;佳期則逆回尚未相逢時二人的相依相戀及美好期待;語少情多,今昔交織,韻味無窮。尤其忍顧的細節,將二人相聚而害怕立即要分別的復雜心緒刻畫入微。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結得最有境界。這兩句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既指出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同時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典範性的愛情價值標准。這首詞的意義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永恆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七夕的詩|七夕的詩詞|七夕詩詞


七夕的詩|七夕的詩詞|七夕詩詞

1、《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3、《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4、《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5、《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6、《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7、《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8、《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9、《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10、《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11、《七夕》

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12、《七夕》

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13、《七夕》

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14、《七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15、《七夕》

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16、《七夕》

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
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17、《七夕賦詠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18、《七夕》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19、《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唐李嶠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
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
帝縷升銀閣,天機罷玉梭。
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

20、《同賦山居七夕》

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
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21、《七夕歌》

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
雲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碧空露重彩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22、《七夕》

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23、《七夕偶題》

唐李商隱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
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
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24、《壬申七夕》

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25、《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26、《七夕寄張氏兄弟》

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27、《七夕》

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綵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28、《七夕》

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雲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29、《七夕二首》

唐劉禹錫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
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
誰知觀津女,竟夕望雲涯。
天衢啟雲帳,神馭上星橋。
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餘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
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

30、《七夕詩》

唐盧綸

涼風吹玉露,河漢有幽期。
星彩光仍隱,雲容掩復離。
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
何事金閨子,空傳得網絲。

31、《七夕詩》

唐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
月露浩方下,河雲凝不流。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
回想斂餘眷,人天俱是愁。

32、《七夕》

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
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
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
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

33、《七夕》

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34、《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35、《七夕》

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
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36、《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37、《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38、《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
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
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Ⅱ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 七夕節節日傳說有哪些

導讀:七夕由來已久,在現今更是情人節的節日,所以慶祝場面肯定熱鬧,其實關於七夕,最有名的還是關於七夕節的傳說,很少人沒有聽說過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吧。以下是我對七夕的由來與傳說介紹,還不知道七夕節節日傳說有哪些的朋友,趕緊來瞧瞧吧。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於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節節日傳說有哪些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年幼時又得不到哥嫂的待見,整個人只有和那頭老牛是最親的,某一天牛郎遇到了一位堪稱仙女的女性,即織女,所謂一見鍾情莫過如此,牛郎他陷入了單相思中,而老牛看見牛郎好像有煩惱,於是就顯靈給他出了一個計謀,讓他怎麼去俘虜織女的心。

在某一天時,仙女在河流中沐浴,牛郎見此果斷拿走了織女的衣裳,而她自然就是驚慌失措,苦苦哀求牛郎把衣服還給她,但是牛郎當然不肯那麼簡單就把衣服給她了,於是便說「如果你願意當我的妻子,那麼這衣服就給你」,織女便應了下來,因為當初她就是奔著牛郎來的,如今兩人情投意合,那麼乾脆在一起也算合適。婚後的日子很幸福美滿,甚至還生下了一兒一女,直到後來老牛年齡太大了就去世了,夫婦二人倍感傷心,但是老牛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但好日子不久噩夢就來臨了,織女和牛郎成親的時被玉帝和王母娘娘得知,便差人下界捉拿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便猜到了是天庭來人,於是想起了老牛的叮囑,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便飛了上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Ⅲ 七夕節的古代文化內涵

導語:七夕節相當於古代的相親大會了,閨閣女兒門展示自己精緻的女紅作品,以此展現自我,這也是七夕節最有文化韻味的地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七夕最早的記載見於《詩經·小雅·大東》的詩句:“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蹊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得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

穿針乞巧,對月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此俗是七夕節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行於後世。《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至南北朝時期已較為盛行,劉宋孝武帝劉駿曾作《七夕詩》:“秋風發離願,明月照雙心。……沿風披弱縷,迎輝貫玄針”。梁簡文帝亦有《七夕穿針詩》:“憐從帳里出,想見夜窗開。針欹疑月暗,縷散恨風來”。當時的乞巧習俗不僅在民間流行,在皇宮也很盛行。還有喜蛛應巧的乞巧方式,南朝的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有載:“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人們在七夕這天將蜘蛛置於盒中,視次日結網情況來判斷是否應巧。在今日浙江等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

七夕乞巧風俗,至唐宋趨於最盛。唐詩中有許多七夕乞巧的描寫。崔顥的《七夕詞》“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王建的宮廷詩“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展現了當時都城長安七夕的繁盛景象;“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傑的這首《乞巧》是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

宋元時期,京城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宋代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載:“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人們忙碌購買置辦乞巧物品歡度乞巧節的繁華熱鬧場面,簡直不亞於春節。讀王禹偁寫的《七夕應制》,可見一斑:“斜漢橫空瑞氣浮,橋邊烏鵲侍牽牛。長生殿冷時無事,乞巧樓邊歲有秋。菡萏晚花清露濕,嬋娟新月暮煙收。華對禱祝華胥夢,誰道神仙不可求。”

明清時乞巧形式又有擴展,開始盛行投針驗巧。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載:“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古代七夕節的習俗眾多,除乞巧之外,還有守夜祈福、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曬書曬衣等二十餘項。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饃饃、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亦是乞巧風俗的延伸。

又見七夕,親人團聚,祭牛郎織女,拜巧神,行乞巧,祈求愛情,使這個充滿靈氣的節日,到處飛揚著幸福的味道。

Ⅳ 七夕的傳說

關於七夕的傳說

七夕由來已久,在現今更是情人節的節日,所以慶祝場面肯定熱鬧,其實關於七夕,最有名的還是關於七夕節的傳說,很少人沒有聽說過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七夕的傳說,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夕的傳說1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教他怎樣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的傳說2

很久以前,有一個跟著哥嫂過活的孤兒,既聰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棄他,天沒亮就趕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向年後,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狼心的嫂嫂只給他一間破劃房,一頭老牛。從此,牛郎白天放牛,砍柴,晚上就和老牛同睡在那間破劃房內。

一天,牛郎趕牛走進了一片陌生的樹林,這里山青水秀、鳥語花香。牛郎見到九個仙女駕著祥雲落在河邊的草地上,然後脫去五彩霓裳,跳進清澈見底的河水裡,牛郎盯著一個最年輕是美麗的仙女。看的入了神,這時老牛突然說話了:「她是天上的織女,只要拿走五彩霓裳,她就會做你的妻子。」牛郎悄悄地沿著樹從,悄悄拿走了織女的五彩霓裳。天近午時,其它仙女紛紛穿起五彩霓裳,駕著祥雲而去。唯獨找不到五彩霓裳的織女留下了。這時,牛郎從樹後走出,請求織女做他的妻子,織女見牛郎忠厚老實,勤勞健壯脈脈含羞的點了點頭。

牛郎織女喜結良緣後,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兩年後,織女生下一男一女。然而天帝聽聞織女下嫁人間,勃然大怒。在七月初七時,王母奉旨帶著天兵天將,捉了織女,悲痛欲絕的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蘿筐挑著兒女追上天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撥下金簪一劃,牛郎腳下立刻出現一條波濤洶涌的天河。

悲傷的肝腸寸斷的織女和挑著兒女的牛郎,一個在河東一個在河西,遙望對泣,他們哭聲感動了喜鵲,霎時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王母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的七月初七在橋上相會一次。

七夕的傳說3

七夕的傳說的'由來

七夕的傳說的由來由語文我整理並分享,歡迎老師同學們閱讀。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持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我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文章!

牛郎織女傳說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也是在我國民間流傳時間最早、流傳地域最廣的傳說,在我國民間文學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七夕鵲橋會壁紙

追溯由牛郎織女傳說形成七夕節的過程,時間當在戰國,地點則在楚國。查經問典,《詩經·小雅·大東》中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葙的詩句,這是有關牛郎織女傳說最早的文字記錄,是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還有一首與織女有關的《周南·漢廣》中所述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據史料記載,詩中的漢即指漢水,又指天漢(銀河),游女是指漢水女神或織女星神。楚人雄距江漢地區,甚重祠祀漢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民間,常將牽牛星與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注文雲: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而在南陽漢畫像石牛郎織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為牽牛。居漢水之北的南陽,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漢,襟三山而帶群湖之稱。戰國時,南陽屬楚,楚始都於淅川丹陽,是楚文化的發源地,文化積淀深厚。如此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底蘊,是形成牛郎織女傳說的重要條件之一。

南陽漢畫像石與星宿

牛郎織女傳說最早源於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們把天上的星宿神化與人格化的結果。牛郎星位於銀河東,織女星在銀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們產生無盡的遐想。牛郎織女的傳說源於楚,到了漢代,伴隨著天文學的發展,其傳說更為廣泛、具體、生動、形象,是成為繪畫與雕刻的重要素材。漢代是我國天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而漢代的南陽是全國有名的都市之一,並成為南北文化、科技發展的交匯地,多種文化因子的碰撞,產生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在這里還誕生了一代天文學宗師張衡。在這樣的背景下,南陽又出現了大量表現幽遠深邃太空的漢畫像石,其中的牛郎織女星座,形象生動地把星宿與傳說結合在一起,更是一種歷史的必然,也是牛郎織女傳說起源於南陽的有力證據之一。

南陽絲綢與織女

據文獻記載,南陽周代已有養蠶業和絲綢業。西漢年間,南陽郡為全國八大蠶絲產地之一。東漢時,張衡《南都賦》中記載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陽,名揚天下。牛郎織女傳說的諸多版本中,都離不開織女的紡織技術。盤古開天發源地的民間傳說中,描述了織女如何傳授養蠶、繅絲、織綢技術。這與很有名望的南陽絲綢有著淵源的關系。由七夕節衍生出的乞巧風俗活動,主要因為織女是天帝之女,心靈手巧,為人間少女所崇拜。今人談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時南陽人宗懍《荊夢歲時記》的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據河南大學出版社《楚國史》記載荊楚北從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陽,東至九江一帶。而西周之前文獻所指的荊楚當在今河南南陽盆地至江漢平原一帶。據此可知,南陽位於荊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風俗,此盛況有民歌一首為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以上見證了奇巧中的織女與南陽絲綢的淵源關系。

民間傳說中的南陽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在全國各地的民間流傳相當廣泛,版本較多,但核心內容是基本一致的。神話傳說自產生到流傳過程中形成定型故事。一般與產生地區的地名風物相粘連,這是神話傳說地方化的一種表現形式,由此致使人們從感情上或從直觀的感受上認為這個故事更具可信的色彩而廣為傳播。根據現代諸多的民俗之類的出版物,大都記載牛郎織女傳說起源於南陽,如海燕出版社的1997年版程健君的《民間神話》中有牛郎是南陽縣桑林人之說,宗教文化出版社的《節俗》和三峽出版社的《中華民俗藝術大全》中均記載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在南陽桐柏縣盤古開天發源地還流傳著另一版本的牛郎織女傳說:黃牛是在盤古開天闢地時,因為當時地上沒有五穀,它將天倉中的五穀偷來撒向人間,因而被玉帝賜下天庭,摔斷了腿。孫如意用百花露給黃牛治好了傷,黃牛幫助牛郎和織女成了家。後來,黃牛又不顧受罰,幫助織女和牛郎從天宮偷來蠶藍、蠶種、織布機、織布梭等。自此,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生活幸福。故事中還描述了織女如何傳授養蠶、繅絲、織綢緞技術。不同版本傳說中的人物、地點都指向了南陽,完全符合神話傳說地方化的特徵。

七夕的傳說4

牛郎織女的傳說最早起源於《詩經小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意思是說織女三星像分開兩腳,一天七次行進,雖然如此,也不能織布成紋;那明亮的牽牛星,也不能用來駕車。

《史記天官書》描述天體運行,有「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右將」、「其北織女,織女,天孫女也」句。河鼓,就是牽牛星,中間大星,左右兩小星,這就是牛郎織女和他們的一對兒女的神話原型。織女星,又名天孫,這也是神話中織女是天帝第七孫女說的來源。

到漢代末年,《古詩十九首》中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又比如曹丕《燕歌行》中說「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都已經把織女和牽牛看成一對情人了。可見,秦漢時代應該是牛郎織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階段。湖北雲夢睡虎地區出土的「秦簡」中就有了「牽牛以取(娶)織女而不果」的記錄。

而「牛郎織女」的故事情節,在南朝梁時殷芸的《小說》中已有粗略的梗概。當時還有很多類似的記載,比如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周處的《風土記》,都有牽牛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而20世紀初在敦煌石窟發現的《搜神記》中「田昆侖」和宋初《太平廣記》中「郭翰」這兩則故事,對明清時代牛郎織女故事的完成有更大的影響。

Ⅳ 七夕大家怎麼過的

1、一起去看電影

在七夕晚上和他(她)一起去電影院看一場愛情電影,吃著爆米花喝著冷飲,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看電影一定要之前預約,因為到了七夕看電影的人一定很多,別到時候買不下票就吹了。

2、參加七夕活動

很多地方在七夕都會舉辦一些活動,如接吻大賽,如相親大會等等,不管是單身的你還是苦苦追尋的你,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記得一定要打扮的漂亮些!

3、觀看夜景

七夕相傳是牛郎織女每年相見的日期,在夜晚,靜坐在葡萄架下可以聽到琴音奏樂的聲音,當然這只是個傳說。要是在七夕夜晚一起在碗面觀星賞月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男士記得多帶件衣服,起風的時候可以給女的披上,女士記得帶花露水,以防蚊蟲叮咬。

4、吃頓燭光晚餐

坐在窗邊,關燈點蠟,看著窗外的美景,一起說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哦

5、送他(她)禮物

七夕一直都是個浪漫的節日,在這個浪漫的日子裡送他(她)一個浪漫的禮物,是不是很合適呢?挑選禮物的時候一定要他(她)喜歡的,並且是一直想要而沒有買下的最好!一束玫瑰花也是很好的

6、送他一個手工製品

自己動手摺個川崎玫瑰,或者是心形物品,也顯得很浪漫溫馨。

Ⅵ 文化歷史:古代人怎麼過七夕

「七夕」,即農歷七月初七,民間相傳是牛郎織女從鵲橋渡過天河相會的日子,七夕節也稱「乞巧節」,在百姓心中織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初七當晚,女子,特別是未出閣的女子要向織女「乞巧」,以求也能擁有一顆聰慧的心,擁有一雙靈巧的手。因此,七夕這一天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被賦予了「愛情美滿」和「心靈手巧」的兩種內涵,近年,這一天又有了「中國情人節」的說法。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正式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們紀念七夕這一天、在七夕這一天祈願,往往也都圍繞著「心靈」、「手巧」這兩個主題,並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紀念形式和民俗活動。特別是古代,這些風俗是異常豐富而多彩的。

蜘蛛乞巧

《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采縷,穿七孔針,或陳幾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喜子即指一種小蜘蛛。唐劉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杜甫在《牽牛織女》詩中也寫過這種風俗:「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宋代《東京夢華錄》:「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喜蛛應巧」或曰「蛛絲乞巧」,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乞巧方式,女人們在七夕之夜捕捉蜘蛛(也稱喜子)放在事先准備妥當的小盒子中,翌日清晨打開盒子,根據事先設定好的標准評價蜘蛛一夜所織,來研判得巧豐寡。這個習俗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後來歷代驗巧之法也稍有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Ⅶ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5篇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

原文:

七夕

宋代: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譯文: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不明白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是怎麼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綉雲霞。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綉、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很多了。

注釋: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yāo)織女弄金梭(suō)。

牽牛:星名,在銀河之西,俗稱牛郎,一名河鼓,又名黃姑。大概以李牛三星像牛頭角、感之形,名之牽牛。若何:怎麼樣。織女,在銀河東,織女四星像梭形,名之織女。織女傳說為天帝之女,又叫她天孫,會紡織,韓愈待「天孫為織雲錦裳」。金梭:梭子的美稱。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年年」句:因織女會紡織,古代女子便於七夕焚香陳瓜果,祝賀她夫婦聚合,又向她乞求智慧,民間有穿七孔針之戲。乞與,賜給。不道:沒有科到。

賞析:

唐詩主情,宋詩主理。宋的這種主理的詩,對那些喜好唐詩的人來說,常有味同嚼蠟之感。但詩如能用簡捷的句子,深刻地表達一種哲理,也不能不說有其特殊的妙趣。楊朴的這首《七夕》,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

詩的作者從牛郎、織女七夕踏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發端,別出新裁,表達了作者獨到而又深刻的見解。「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前兩句設問: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麼主意,是怎麼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綉雲霞。這里的「須」字,是一種懷疑和否定,從正面來解釋,就是沒有必要來邀請織女作這一切。這兩句來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為很多人把把牛郎織女的神話作為美妙的故事來接受,對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從未提出過質疑。以為神勝過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間的一切都要聰明許多。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前兩句的這種懷疑只涉及到神話故事本身,但這已足以造成懸念。這兩句為詩的末聯所發的奇論,做了有力的鋪墊。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己多」。這兩句是說: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綉、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是很多了,多得有點可怕。詩人在這里並非是在贊揚人間的機巧,而是來了一個大轉彎,詩人此時想起的不僅僅是人間創造幸福的巧智,還有行惡的智巧:有巧取牽奪,互相傾軋,以及繁復、雜多而又絞盡腦汁的勾心鬥角。詩人賦予末一行詩中的「巧」的含義已經不同於第三行詩中「巧」的含義。恰是這種新的含義,不無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寬了詩思的領域,這就便詩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處開掘,一使詩具有了橫空出世、奇崛詭辯之美。當人間充分運用他的機巧來進行勾心鬥角的時候,要邀織女來已無意義。從四句詩的整體和詩情的深入來看,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得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楊朴在那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種思想和見識是很深刻的,加之詩語簡練、曉白、朴實,就使詩思凝重、洗練,富有趣味。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2

原文:

他鄉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譯文: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身在他鄉恰逢乞巧,看著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羈旅愁緒更甚。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遠離故土,不見妻子月下穿針,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懷念家鄉。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微風拂過帶走盛夏的炎熱,新月當空,初秋已快來臨。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是誰在忍著心中愁痛偷偷的看著銀河?就是那遙遠天際的牽牛星。

注釋: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jī)愁。

七夕:為七月初七,民間的乞巧節。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xù)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緒風:微小的風。

誰忍窺(kuī)河漢,迢迢問鬥牛。

河漢:為天上的銀河。迢迢:形容遙遠的意思。鬥牛:星名。牽牛星。

賞析:

在異地他鄉適逢七夕佳節,更增加旅人的思鄉思親的情懷。可是遠離家鄉,看不見妻子在月下穿針乞巧,對月懷人,詩人生起無限羈旅窮愁、去國懷鄉之感。孟浩然詩歌大膽抒發個人的理想願望,給開元詩風注入了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3

原文: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五代: 毛文錫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譯文: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注釋: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chán)光鵲影伯勞飛。

七夕句:用牛郎織女的故事。光鵲影:月亮之光,鵲橋之影。伯勞:鳥名,又名鵙。

每恨蟪(huì)蛄(gū)憐婺(wù)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蟪蛄:蟬的一種,吻長,黃綠色,夏秋能鳴。婺女:又稱「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鴛機:織錦機。

賞析:

這首詞用牛郎與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含蓄地寫了一對年輕男女的幽會,時機難得,兩情依依。並對「蟪蛄」、「婺女」這類的自然現象加以人格化,表現了女子妒人多歡而己少歡的幽恨。全詞流暢深沉,含蓄耐思。《栩庄漫記》評此詞「意淺辭庸,味如嚼蠟」,似不允當。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4

原文:

菩薩蠻·七夕

宋代: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譯文: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七夕佳節烏鵲、飛燕紛紛前來架橋,被銀河阻隔的牛郎織女一年才能再相見。急雨沖刷著織女所乘之車,天旋銀河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雖然相隔遙遠仍能遙遙相望。不似人世間,回頭望去只有巍巍群山。

注釋: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yíng)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烏鵲:喜鵲。盈盈:形容清澈。天回:天旋,天轉。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這里指織女所乘之車。

賞析: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神話,《詩經·大東》就有了織女與牽牛兩星分居銀河兩旁的敘述。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輪廓。以後在《歲華紀麗》、《爾雅翼》及六朝梁殷芸《小說》(《月令廣義》引)等書中,關於這個神話的記載漸趨完整。到近代,流傳於民間的,更是豐富充實,積極健康,成為膾炙人口的一則古代神話。由於這個神話在諸書中一般是以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鵲橋相會,終究被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因此歷代文人經常借這個神話故事來抒發離愁,陳師道的這首《菩薩蠻·七夕》也並不例外。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起句:「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是說平日牛郎織女在天河兩側,不得相見,「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只有到了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由烏鵲架橋,在天河相會。「東飛烏鵲西飛燕」,狀烏鵲和燕紛紛前來架橋的忙碌場景,這也是讓牛郎織女克服「盈盈一水」的阻隔而相會聚首的唯一條件。經年不見,只能隔河對泣;此時相逢,相見自然恨晚。

「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襯託了兩人盼望見面的急切心情,也隱含了歷經劫難的艱苦歷程。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梁孝元帝《車名詩》:「佳人坐椒屋,按膝對蘭薰,繞砌縈流水,邊梁圖畫雲,錦色懸殊眾,衣香遙出群。」這里指織女所乘之車。河漢,即天河,《廣志》:「天河曰銀漢,又曰銀河,亦曰天漢、天津、絳河、明河。」

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牛郎織女的悲劇,其核心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遠隔天一方,「相遠長相望」,這是何等的憾事。但是,「相遠」猶能「長相望」,「人間」卻「回頭萬里山」,連「長相望」亦不得,這種「終不似」就顯得越加沉痛了。得到這個結論以後,「回頭萬里山」,對坎坷不平的人間,一種夾雜著欽羨和惆悵的復雜心情不免油然而生。據《宋史》載,陳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平時常「終日不炊」,死後由友人「買棺斂之」。這首詞作,作者恐怕也有借天上的牛郎織女的悲劇來襯寫人間無數悲劇的意思。

七夕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5

原文:

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宋代:趙以夫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譯文: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佳人的心事有誰能夠知曉呢!與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紅樓一次宴會,那是個天涼暑退、夜色沉沉的難忘之夜。竹韻荷風,多麼美麗,幽僻的場所,二人初通情愛之後的再度相逢。短暫相會很快過去了,就像空中飄浮的雲彩,霎那間消逝得無影無蹤,一去而不復返了。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淚珠滴落,濕潤了精美的信箋;小樓中仍然彌漫著珠飾的香氣。然住事如過眼煙雲,舊情終難以續,苦苦思戀的結果呢,卻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牛郎織女銀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鵲橋相會,可是自己卻與情人永無相見之日。

注釋:

翠綃(xiāo)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鵲橋仙:詞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甌縣城,為詞人任職所在之地。翠綃: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

錦箋(jiān)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歇:消散。

賞析:

這首詞是為友人寫的傷離之作,抒寫作者對歌伶樂伎及其所代表的那個社會階層不幸女性們的深切同情。全詞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是說在初秋日,天涼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樓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贈給他一條碧色的絲巾,表述她內心的情意。依內容次序,三句應當逆讀,詞中這樣安排,即使句子頓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綃」一語。翠綃是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翠綃傳情,故夜宴亦倍添歡樂,天氣也彷彿格外清爽。總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歡樂與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歡宴」二字,寫場面、氣氛,烘托出戀人,當時的歡樂與幸福。「歡宴」與「翠綃」句對照,說明:她在「歡宴」的大庭廣眾之中偷偷贈物傳情,她愛得是那樣深,那樣急切,簡直有點忘乎所以。這一句寥寥數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節日、時間、地點、天氣到人物,無不美好,讓人難以忘懷。

「竹邊荷外再相逢」句則是說這是暗通情愫之後的一次幽會,地點在荷塘附近的叢竹旁邊。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傳情,這回則可以盡情地互訴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筆峰一轉,傳達的情意變了。如果說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這一句則是美好的惆悵,因為在苦苦盼望之後的相會是那麼匆匆逝去,就像「碧雲飛去」一樣,不能不令人無奈、愁苦。這兩句對往昔的回憶,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縷閑愁,萬種情思。

「錦箋」二句,睹物懷人,嘆惋無盡。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是她捎來的信箋。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二句寫歡聚已逝只能面對她情意綿綿的信和尚帶余香的贈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寫記憶猶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啟愁懷。錦箋墨跡未乾,珠飾還散發著她的香氣,而往事浮雲,舊情難續。萬種愁懷,由「空惹」一句道出。說「空惹」,或許是由於信物尚存,難成眷屬;或許是由於舊情未泯,人已杳然。總之,這在封建社會是常見的愛情的悲劇。悲劇已成,「錦箋」「珠香」,於事無補:「閑愁千縷」,也是自尋煩惱罷了。但是,惹出「閑愁千縷」的,不僅是她的所贈,還有七夕這個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關的神話傳說。

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古人七夕詞,無不提到牛郎織女,感慨他們一年才一見的刻骨相思,但秦觀卻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有新意也有深意。趙以夫此詞也是更進一步地寫,認為自已和情人還不如牛郎織女,他們尚能一年一見,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見卻杳杳無期。

總之,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上下互相映襯,中心十分突出。全詞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Ⅷ 七夕原文、注釋、賞析

七夕原文、注釋、賞析(6篇)

七夕原文、注釋、賞析1

原文: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違

五代: 毛文錫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譯文: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光鵲影伯勞飛。

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注釋:

七夕年年信不違,銀河清淺白雲微,蟾(chán)光鵲影伯勞飛。

七夕句:用牛郎織女的故事。光鵲影:月亮之光,鵲橋之影。伯勞:鳥名,又名鵙。

每恨蟪(huì)蛄(gū)憐婺(wù)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蟪蛄:蟬的一種,吻長,黃綠色,夏秋能鳴。婺女:又稱「女宿」,星名,二十八宿之一。鴛機:織錦機。

賞析:

這首詞用牛郎與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含蓄地寫了一對年輕男女的幽會,時機難得,兩情依依。並對「蟪蛄」、「婺女」這類的自然現象加以人格化,表現了女子妒人多歡而己少歡的幽恨。全詞流暢深沉,含蓄耐思。《栩庄漫記》評此詞「意淺辭庸,味如嚼蠟」,似不允當。

七夕原文、注釋、賞析2

原文:

他鄉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譯文: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身在他鄉恰逢乞巧,看著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羈旅愁緒更甚。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遠離故土,不見妻子月下穿針,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懷念家鄉。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微風拂過帶走盛夏的炎熱,新月當空,初秋已快來臨。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是誰在忍著心中愁痛偷偷的看著銀河?就是那遙遠天際的牽牛星。

注釋: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jī)愁。

七夕:為七月初七,民間的乞巧節。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xù)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緒風:微小的風。

誰忍窺(kuī)河漢,迢迢問鬥牛。

河漢:為天上的銀河。迢迢:形容遙遠的意思。鬥牛:星名。牽牛星。

賞析:

在異地他鄉適逢七夕佳節,更增加旅人的思鄉思親的情懷。可是遠離家鄉,看不見妻子在月下穿針乞巧,對月懷人,詩人生起無限羈旅窮愁、去國懷鄉之感。孟浩然詩歌大膽抒發個人的理想願望,給開元詩風注入了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

七夕原文、注釋、賞析3

原文: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注釋:

①歡情與離恨:神話故事,織女為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來到人間,自嫁與河西牛郎後,織造乃斷。天帝大怒,責令她與牛郎分離,只准每年七夕(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②此宵:七月七日。

賞析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了鍾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煙霄微月澹長空」由寫景人手。一彎殘月掛在高高的夜空,顯得孤寂凄涼。這為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的相會提供了背景,同時渲染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與人物的心境相合。從首句對環境的描寫,使讀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感悟到《七夕》令人感傷的基調。

「銀漢秋期萬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題面,「萬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現了自然界銀河天象的永恆狀態。意思是說,「秋期」的銀河總是「微月澹長空」,從而進一步渲染了凄涼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說,分居銀河東、西兩邊的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只能懷著深長的情思隔銀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會」。這是多麼可悲、可嘆的故事!於是,詩人以詠嘆的抒情筆調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終於相聚在一起,說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他們會珍惜分分秒秒難得的時光,溫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遺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暫的歡聚後,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後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題面「七夕」。

七夕原文、注釋、賞析4

睡輕時聞,晚鵲噪庭樹。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蛛絲暗鎖紅樓,燕子穿簾處。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

秋鬢改,妒月姊、長眉嫵。過雨西風,數葉井梧愁舞。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戶。淚濕沙邊凝佇。

注釋

⑴荔枝香近:詞牌名。《詞譜》:「《唐史·樂志》:『帝幸驪山,貴妃生日,命小部張樂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方進荔枝,因名《荔枝香》』。《碧雞漫志》:『今歇指調、大石調,皆有近拍,不知何者為本曲?』按《荔枝香》有兩體,七十六字者始自柳永《樂章集》注「歇指調」;七十三字者始自周邦彥,一名《荔枝香近》。」此詞雙調,七十六字。前後片各七句四仄韻。[2]

⑵愁:一本作「秋」。

賞析/鑒賞

「睡輕」四句,引神話傳說點題。言詞人在七夕晚上正恍恍惚惚地小睡著,恍忽中只聽見庭院中的樹上不斷地傳來喜鵲們的聒雜訊。它們似乎在說:今天晚上我們又要飛上天去搭起鵲橋,使牛郎織女能夠重聚在天河西畔,度過一夕的幸福時刻。「天津」,即指天河渡口。「蛛絲」兩句,敘說自身的孤苦。此言詞人所居的小樓角落掛滿了蛛網,這說明那裡已經很久無人前來打掃住處了。詞人生活在這種與愛妾生離死別的孤獨境況中,所以惟見燕子飛來,穿堂入室與他作伴,卻難見伊人來此與他相伴。「天上」一句,兩相對比。詞人說:天上的牛郎織女尚有一年一夕的鵲橋會,而地上的我卻永遠不能再見愛人一面,所以哀嘆「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啊。上片從題旨生發,重在悲嘆自己與兩妾生離死別的不幸遭遇。

「秋鬢改」兩句是說:我已經老矣,能不鬢發轉白?因為自己的日漸衰老,所以更引起了我對傳說中吃過不死葯而永葆青春美色的嫦娥自然而然地生出來一種嫉妒心。這是一般老年人常有的牢騷話。「過雨」兩句是說:眼前又到了秋風秋雨的煩悶季節,再加上室外的梧桐葉隨風颯颯地飛舞,能不使人見秋景而起愁?所以後來的鑒湖女俠秋瑾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嘆;而詞人也有「離人心上秋」之愁。「夢入」三句,思妾之心愈深矣。此言詞人從七夕鵲橋會的傳說,進而聯想到自己如果要想與愛人相見,那就只能在夢境之中了。所以詞人起而獨自徘徊,企圖擺脫相思之苦。只見天上幾顆星星閃爍,映襯著冷冷清清的門戶。他漫步在宅邊河畔,不由得又因思念愛妾而淚滴漣漣。下片主要是哀嘆自身的老境凄涼及懷念離逝的兩個愛妾。全詞從七夕的神話傳說,聯想到自己與兩位愛妾生離死別的愁苦,既寫時節,又寫親人,讀來感人肺腑。

七夕原文、注釋、賞析5

原文:

鵲橋仙·富沙七夕為友人賦

宋代:趙以夫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譯文: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佳人的心事有誰能夠知曉呢!與他相逢的初次是在自己的小紅樓一次宴會,那是個天涼暑退、夜色沉沉的難忘之夜。竹韻荷風,多麼美麗,幽僻的場所,二人初通情愛之後的再度相逢。短暫相會很快過去了,就像空中飄浮的雲彩,霎那間消逝得無影無蹤,一去而不復返了。

錦箋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淚珠滴落,濕潤了精美的信箋;小樓中仍然彌漫著珠飾的香氣。然住事如過眼煙雲,舊情終難以續,苦苦思戀的結果呢,卻不過是徒增煩惱而已。牛郎織女銀河相阻,尚有每年七夕鵲橋相會,可是自己卻與情人永無相見之日。

注釋:

翠綃(xiāo)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竹邊荷外再相逢,又還是、浮雲飛去。

鵲橋仙:詞牌名。富沙:地名,即古建甌縣城,為詞人任職所在之地。翠綃: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

錦箋(jiān)尚濕,珠香未歇,空惹閑愁千縷。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歇:消散。

賞析:

這首詞是為友人寫的傷離之作,抒寫作者對歌伶樂伎及其所代表的那個社會階層不幸女性們的深切同情。全詞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翠綃心事,紅樓歡宴,深夜沉沉無暑」是說在初秋日,天涼暑退,夜色沉沉。在她的小樓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贈給他一條碧色的絲巾,表述她內心的情意。依內容次序,三句應當逆讀,詞中這樣安排,即使句子頓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綃」一語。翠綃是疏而輕軟的碧綠色的絲巾,古代女子多以饋贈情人。翠綃傳情,故夜宴亦倍添歡樂,天氣也彷彿格外清爽。總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歡樂與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歡宴」二字,寫場面、氣氛,烘托出戀人,當時的歡樂與幸福。「歡宴」與「翠綃」句對照,說明:她在「歡宴」的大庭廣眾之中偷偷贈物傳情,她愛得是那樣深,那樣急切,簡直有點忘乎所以。這一句寥寥數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節日、時間、地點、天氣到人物,無不美好,讓人難以忘懷。

「竹邊荷外再相逢」句則是說這是暗通情愫之後的一次幽會,地點在荷塘附近的叢竹旁邊。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傳情,這回則可以盡情地互訴衷曲了。但是,作者的筆峰一轉,傳達的情意變了。如果說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這一句則是美好的惆悵,因為在苦苦盼望之後的相會是那麼匆匆逝去,就像「碧雲飛去」一樣,不能不令人無奈、愁苦。這兩句對往昔的回憶,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縷閑愁,萬種情思。

「錦箋」二句,睹物懷人,嘆惋無盡。錦箋,精緻華美的信紙,是她捎來的信箋。珠,珍珠鑲嵌的首飾,是「再相逢」時的贈物。二句寫歡聚已逝只能面對她情意綿綿的信和尚帶余香的贈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一「尚」、一「未」,寫記憶猶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啟愁懷。錦箋墨跡未乾,珠飾還散發著她的香氣,而往事浮雲,舊情難續。萬種愁懷,由「空惹」一句道出。說「空惹」,或許是由於信物尚存,難成眷屬;或許是由於舊情未泯,人已杳然。總之,這在封建社會是常見的愛情的悲劇。悲劇已成,「錦箋」「珠香」,於事無補:「閑愁千縷」,也是自尋煩惱罷了。但是,惹出「閑愁千縷」的,不僅是她的所贈,還有七夕這個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關的神話傳說。

韓鄂《歲華記麗》卷三引《風俗通》:「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古人七夕詞,無不提到牛郎織女,感慨他們一年才一見的刻骨相思,但秦觀卻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有新意也有深意。趙以夫此詞也是更進一步地寫,認為自已和情人還不如牛郎織女,他們尚能一年一見,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見卻杳杳無期。

總之,上片寫歡情,下片寫離恨,中間用「又還」句過渡,鋪排得體,結構緊密。上下互相映襯,中心十分突出。全詞筆淡而情濃,是篇較有特色的作品。

七夕原文、注釋、賞析6

原文:

菩薩蠻·七夕

宋代:陳師道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譯文: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七夕佳節烏鵲、飛燕紛紛前來架橋,被銀河阻隔的牛郎織女一年才能再相見。急雨沖刷著織女所乘之車,天旋銀河斜。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雖然相隔遙遠仍能遙遙相望。不似人世間,回頭望去只有巍巍群山。

注釋:

東飛烏鵲西飛燕,盈(yíng)盈一水經年見。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

烏鵲:喜鵲。盈盈:形容清澈。天回:天旋,天轉。

離愁千載上,相遠長相望。終不似人間,回頭萬里山。

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這里指織女所乘之車。

賞析: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中國一個古老的神話,《詩經·大東》就有了織女與牽牛兩星分居銀河兩旁的敘述。到《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輪廓。以後在《歲華紀麗》、《爾雅翼》及六朝梁殷芸《小說》(《月令廣義》引)等書中,關於這個神話的記載漸趨完整。到近代,流傳於民間的,更是豐富充實,積極健康,成為膾炙人口的一則古代神話。由於這個神話在諸書中一般是以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只能在一年一度的七夕靠鵲橋相會,終究被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因此歷代文人經常借這個神話故事來抒發離愁,陳師道的這首《菩薩蠻·七夕》也並不例外。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

詞的上片寫七夕牛郎織女相會的情景。起句:「東飛烏鵲西飛燕,盈盈一水經年見。」是說平日牛郎織女在天河兩側,不得相見,「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只有到了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由烏鵲架橋,在天河相會。「東飛烏鵲西飛燕」,狀烏鵲和燕紛紛前來架橋的忙碌場景,這也是讓牛郎織女克服「盈盈一水」的阻隔而相會聚首的唯一條件。經年不見,只能隔河對泣;此時相逢,相見自然恨晚。

「急雨洗香車,天回河漢斜」,襯託了兩人盼望見面的急切心情,也隱含了歷經劫難的艱苦歷程。香車,泛指古代貴族婦女的專車,梁孝元帝《車名詩》:「佳人坐椒屋,按膝對蘭薰,繞砌縈流水,邊梁圖畫雲,錦色懸殊眾,衣香遙出群。」這里指織女所乘之車。河漢,即天河,《廣志》:「天河曰銀漢,又曰銀河,亦曰天漢、天津、絳河、明河。」

下片以「離愁千載上」換頭,抒發天上「不似人間」的感喟。牛郎織女的悲劇,其核心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屬,千載悠悠,離愁綿綿。遠隔天一方,「相遠長相望」,這是何等的憾事。但是,「相遠」猶能「長相望」,「人間」卻「回頭萬里山」,連「長相望」亦不得,這種「終不似」就顯得越加沉痛了。得到這個結論以後,「回頭萬里山」,對坎坷不平的人間,一種夾雜著欽羨和惆悵的復雜心情不免油然而生。據《宋史》載,陳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平時常「終日不炊」,死後由友人「買棺斂之」。這首詞作,作者恐怕也有借天上的牛郎織女的悲劇來襯寫人間無數悲劇的意思。

熱點內容
紅車綠植溫度 發布:2024-10-06 20:14:48 瀏覽:244
女生叫百合男生叫什麼 發布:2024-10-06 19:26:06 瀏覽:736
純水盆景 發布:2024-10-06 19:22:09 瀏覽:155
蘭花帶尾 發布:2024-10-06 19:16:47 瀏覽:434
花卉怎樣修根 發布:2024-10-06 19:02:45 瀏覽:81
願意你情人節 發布:2024-10-06 18:44:00 瀏覽:611
雨中荷花開 發布:2024-10-06 18:38:32 瀏覽:809
白色系茶花 發布:2024-10-06 18:30:30 瀏覽:62
櫻花夢唱的歌 發布:2024-10-06 18:29:53 瀏覽:815
蘭花炒料 發布:2024-10-06 18:13:12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