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梅如是七夕

梅如是七夕

發布時間: 2024-09-04 04:15:41

七夕又叫乞巧節

因為織女心靈手巧,人們想向織女乞一些智巧。

Ⅱ 唐彥謙原文_翻譯及賞析

唐彥謙(?~893)字茂業,號鹿門先生,並州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試,結果十餘年不中,一說咸通二年(861)中進士。乾符末年,兵亂,避地漢南。中和中期,王重榮鎮守河中,聘為從事,累遷節度副使,晉、絳二州刺史。光啟三年(887),王重榮因兵變遇害,他被責貶漢中掾曹。楊守亮鎮守興元(今陝西省漢中市)時,擔任判官。官至興元(今陝西省漢中市)節度副使、閬州(今四川省閬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縣)刺史。晚年隱居鹿門山,專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於漢中。 唐彥謙

個人榮譽

彥謙博學多藝,文詞壯麗,至於書、畫、音樂、博飲之技,無不出於輩流。《舊唐書·唐彥謙傳》說他「尤能七言詩粗仔,少時師溫庭筠,故文格類之」。宋人賀春楊億稱其「為詩纂慕岩拍汪玉溪,得其清峭感愴」。但他的詩作中接近溫庭筠、李商隱的主要是一部分近體詩。而其古詩如《感物二首》、《和陶淵明貧士詩七首》、《早行遇雪》、《舟中望紫岩》等,抒情寫景,峻切明暢,有魏晉遺風。就是那些師法溫、李的近體律絕,如《七夕》、《八月十六日夜月》、《無題十首》、《垂柳》,也比較清淺流轉,不同於溫詩的繁縟和李詩的深曲。其詩「用事精巧,對偶親切」(《石林詩話》述楊億、劉筠語),象「煙橫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蒲津河亭》)。這樣的對仗,對北宋西昆體詩人頗有影響。集中多為羈旅、贈別、懷古之作,亦有少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詩篇,如《採桑女》、《宿田家》。中和四年(884年)歸仁澤撰唐王重榮德政碑,為其所書。

人物評價

鹿門先生唐彥謙,為詩纂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愴,蓋其一體也,然警絕之句亦多有。(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五三)

山谷言,唐彥謙詩最善用事,其《過長陵詩》雲: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千古腐儒騎瘦馬,灞陵斜日重回頭。又《題溝津河亭》雲:「煙橫博望乘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皆佳句。(宋·洪芻《洪駒父詩話》

博學足藝,尤長於詩,亦其道古心雄,發言不苟,極能用事,如自己出。初師溫庭筠,調度逼似,故多纖麗之詞,後變淳雅,尊崇工部。唐人效甫者,惟彥謙一人而已。(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九)

唐彥謙絕句,用事隱僻,而諷諭悠遠似李義山。如《奏捷西蜀題沱江驛》雲「野客乘軺非所宜,況將儒服報戎機。錦江不識臨邛酒,倖免相如渴病歸。」即李義山「相如未是真消渴,猶放沱江過錦城」之意也。余如《登興元城觀烽火》雲:「漢川城上角三呼,護蹕防邊列萬夫。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顏無。」《鄧艾廟》雲:「昭烈遺黎死尚羞,揮刀斫石恨譙周。如何千載留遺廟,血食巴山伴武侯。」此即唐人《題吳中范蠡廟》雲「千年宗國無窮恨,只合江邊祀子胥」之句也。《漢殿》雲:「鳥去雲飛意不通,夜壇斜月轉桐風。君王寂慮無訊息,卻就真人覓鉅公。」首首有醞藉,堪吟詠,比之貫休、胡曾輩天壤矣。考其世,蓋僖宗時人也。 (明楊慎·《升庵詩話》)

此君全法飛卿,時有玉溪之集,皆西昆所祖也。(清·殷元勛、宋邦綏《才調集補注》)

唐彥謙的詩文天北天南繞路邊,托根無處不延綿。萋萋總是無情物,吹綠東風又一年。——唐代·唐彥謙《春草》

春草

天北天南繞路邊,托根無處不延綿。
萋萋總是無情物,吹綠東風又一年。 春天 , 寫草思歸玉人下瑤台,香風動輕素。畫角弄江城,鳴璫月中墮。——唐代·唐彥謙《梅》

玉人下瑤台,香風動輕素。畫角弄江城,鳴璫月中墮。托根蟠泰華,倚干蝕莓苔。誰雲山澤間,而無梁棟材。——唐代·唐彥謙《松》

托根蟠泰華,倚干蝕莓苔。誰雲山澤間,而無梁棟材。查看更多唐彥謙的詩文>>

Ⅲ 七夕古詩詞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麼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夕古詩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夕古詩詞1

1、《七夕》

(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2、《七夕》

(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為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

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3、《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4、《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5、《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6、《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7、《沉醉東風·七夕》

(元)盧摯

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

蛛絲度綉針,龍麝焚金鼎。

慶人間七夕佳令。

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8、《蝶戀花·喜鵲橋成催鳳駕》

(宋)晏幾道

喜鵲橋成催鳳駕。天為歡遲,乞與初涼夜。

乞巧雙蛾加意畫。玉鉤斜傍西南掛。

分鈿擘釵涼葉下。香袖憑肩,誰記當時話。

路隔銀河猶可借。世間離恨何年罷。

9、《小重山·七夕病中》

(宋)呂渭老

半夜燈殘鼠上檠。上窗風動竹,月微明。

夢魂偏記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千里暮雲平,南樓催上燭,晚來晴。

酒闌人散斗西傾。天如水,團扇撲流螢。

10、《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古詩詞2

一、

一葉幽蟬落夢尖,驚飄殘夢里青衫。重樓燈火,夢跡繞來甜。

那段紅塵封不住,此時彩筆暗相探。天涯深處,證我月光藍。

二、

秋近天遙欲寄函,柔情夕夕為君添。鵲兒可否,替我過山南。

前世擦肩人海漫,今生如約仄平拈。深屏舊事,星暗句何堪。

三、

擬就詞牌滿意忺,人前題句奈平凡。飛觴待月,清寂影成三。

不復當時煙柳岸,牽強此際水雲箋。琉璃深處,枯筆可紅藍。

四、

未盡傾聲古調咸,催箏窗外月來探。梅花落指,一味冷香潛。

近我曲魂仙隱隱,鋪橋雲夢鵲纖纖。也隨風去,咫尺掛星簾。

五、

去路徐升一葉帆,浮波星海鵲兒甘。依前時節,傷聚瘦銀蟾。

彼岸誰曾衣勝雪,今宵夢漲水拖藍。殷勤魚信,幾度弄潮尖。

六、

累日調弦不負梅,幽香一曲白雲隈。清粼如我,天意系阿誰?

多少春時深淺夢,潛為遠古往來灰。忽然七夕,試與鵲輪回。

七、

夢正肥時月似鉤,星波欲辨是誰眸。探支月筆,消息渺難收。

我落秦弦芳草闕,君洄楚水芷蘭洲。臨秋一段,底事學風流?

八、

妒月遙天對影君,一弦細細絕紅塵。傳花舊句,沒萬里泥雲。

九曲星眸秋水遠,無題蟬語綠窗昏。南樓凝佇,夜色已無痕。

九、

一入新秋月半痴,再三疊夢已貧辭。深勻故事,催促鵲偷期。

懷古願身能溯水,消塵借酒遣相思。鷗盟若在,倚竹白雲陂。

十、

在水千年只是初,波聲入耳碧相濡。流雲對著,為我一牽椐。

誰畫今秋弦上月,我將來世網中魚。載浮光景,天凈映飛烏。

七夕古詩詞3

1、《迢迢牽牛星》

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他鄉七夕》

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3、《七夕》

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4、《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5、《七夕》

楊朴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古詩詞4

1、古詩十九首之一漢·無名氏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抒。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2、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

南北朝·謝惠連

落日隱櫩楹,升月照簾櫳。

團團滿葉露,析析振條風。

蹀足循廣除,瞬目矖曾穹。

雲漢有靈匹,彌年闕相從。

遐川阻昵愛,修渚曠清容。

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

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傾河易回斡,欵情難久悰。

沃若靈駕旋,寂寥雲幄空。

留情顧華寢,遙心逐奔龍。

沉吟為爾感,情深意彌重。

3、燕歌行

三國·魏·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雁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4、七夕夜女歌

晉·佚名

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

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

5、七夕

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天高鵲夜飛。妝成應懶織,今夕渡河歸。

月皎宜穿線,風輕得曝衣。來時不可覺,神驗有光輝。

6、七夕賦詠成篇

唐·沈叔安

皎皎宵月麗秋光,耿耿天津橫復長。

停梭且復留殘緯,拂鏡及早更新妝。

彩鳳齊駕初成輦,雕鵲填河已作梁。

雖喜得同今夜枕,還愁重空明日床。

7、七夕詩

唐·趙璜

烏鵲橋頭雙扇開,年年一度過河來。

莫嫌天上稀相見,猶勝人間去不回。

欲減煙花饒俗世,暫煩雲月掩樓台。

別時舊路長清淺,豈肯離情似死灰。

8、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9、七夕

唐·權德輿

佳期人不見,天上喜新秋。玉佩沾清露,香車渡淺流。

東西一水隔,迢遞兩年愁。別有穿針處,微明月映樓。

10、和長孫秘監七夕

唐·任希古二秋葉神媛,七夕望仙妃。影照河陽妓,色麗平津闈。

鵲橋波里出,龍車霄外飛。露泫低珠佩,雲移薦錦衣。

更深黃月落,夜久靨星稀。空接靈台下,方恧辨支機。

11、和東觀群賢七夕臨泛昆明池

唐·任希古

秋風始搖落,秋水正澄鮮。飛眺牽牛渚,激賞鏤鯨川。

岸珠淪曉魄,池灰斂曙煙。泛查分寫漢,儀星別構天。

雲光波處動,日影浪中懸。驚鴻絓蒲弋,游鯉入庄筌。

萍葉疑江上,菱花似鏡前。長林代輕幄,細草即芳筵。

文峰開翠瀲,筆海控清漣。不挹蘭樽聖,空仰桂舟仙。

12、和李公七夕

唐·任希古

落日照高牖,涼風起庭樹。悠悠天宇平,昭昭月華度。

開軒卷綃幕,延首晞雲路。層漢有靈妃,仙居無與晤。

履化悲流易,臨川怨遲暮。昔從九春徂,方此三秋遇。

瑤駕越星河,羽蓋凝珠露。便妍耀井色,窈窕凌波步。

始閱故人新,俄見新人故。掩淚收機石,銜啼襞紈素。

惆悵何傷已,裴回勞永慕。無由西北歸,空自東南顧。

13、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14、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15、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Ⅳ 古代是如何紀念七夕的我記得20年前沒人會把這天當做節日吧

七夕節的形成
七夕節的形成與民間流傳的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有關,它最早可以淵源可能在春秋戰國時期,如《詩經·大東》:「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還有明代羅頎《物源》曰:「楚懷王初置七夕。」不過那時候的七夕,是祭祀牽牛星、織女星,並無後面的故事。直到漢代,其細節才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系起來,並且正式成為屬於婦女的節日。如東漢應劭撰的《風俗通》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僑。」又如《西京雜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船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

節日習俗
由於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結綵樓,預備黃銅製成的細針(七孔針),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不過,古人乞巧不獨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後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時期,七夕乞巧節變得很隆重,有專門賣乞巧飾品的市場,稱作乞巧市。

《荊楚歲時記》記載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閨中秘戲」,「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采縷,穿七孔針,或陳幾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喜子是指一種小型蜘蛛。《東京夢華錄》則說:「婦女望月穿針,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杜甫在《牽牛織女》詩中曾提及這種風俗:「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劉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到了現代,七夕節又被人們正式地稱為「愛情節」[1]。許多商家和民眾稱之為「中國情人節」,但由於「情人」一詞可能產生的歧義,以及七夕傳統習俗中並沒有情侶約會的內容,因此民俗專家認為稱為「情人節」不適當,而應稱「愛情節」[2]。七夕節被商家作為商業促銷的一大良機,而傳統習俗則呈現失落[3]。

大中華地區
江南
江南的刺綉女孩會在夜晚月光下,將一根綉花針輕輕放到一碗水面上,藉助水的表面張力將針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針周圍會出現水波紋,哪一個波紋最復雜,就會綉出最好的作品,有時針上穿有紅絲,也是向七仙女「乞巧」。唐代詩人林傑的詩《乞巧》說:「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西南
染指甲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年輕姑娘們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這樣可以年輕美麗,對未婚女子而言還意味著找到如意郎君。

膠東
膠東地區則多在七夕拜七神姐。婦女們船上新裝,歡聚一堂、盟結七姐妹;少女們則製作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品,稱巧果,用來祭祀織女。

廣東
在廣東,人們六月便開始准備,把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里等待發芽。臨近七夕便扎糊起一座鵲橋,還會製作各種精美的手工藝品。七夕之夜,人們在廳堂中擺放八仙桌,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和女紅巧物。現時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過往的傳統習俗,於七姐誕當日到紙扎店購買「七姐衣」,於當晚用來拜祭七姐。而過往日子的婦女,亦有在拜祭之時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綠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傳得手藝。

閩南
在閩南,當地人把織女稱為「七娘媽」,是保護孩子平安的神。閩南的習俗在七夕這天吃石榴和使君子煮蛋、肉,以及紅糖糯米飯以驅蟲防瘟疫。

台灣
七月七也是「七娘媽」的誕辰,台灣有拜「床母」的習俗,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有兒童的家庭便在這晚祭拜床母,還會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七夕大多反被商人炒作,變成商業化的七夕情人節;除了在台南[4]、鹿港[5]還保有做十六歲[6]成年禮,傳統七夕民俗活動在台灣已日漸式微。

日本
主條目:日本七夕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便把農歷七月初七改為公歷七月七日慶祝。陰歷的七月七日被稱為「舊七夕」。

朝鮮時代的風俗
孩子們以牛郎和織女為素材作詩。
向北斗七星祈求長壽與幸福。

Ⅳ 關於七夕的傳說

牛郎織女最早見於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舊時在民間七月七日是一個很熱鬧的節日,當時對這一天興趣最大的,還是年輕女子。她們穿新衣,拜雙星,並乞巧。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Ⅵ 七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七夕節簡介
七夕別稱「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編輯本段]七夕節別稱
牛郎織女(刻紙)一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編輯本段]七夕節習俗
《月曼清游圖》冊·桐蔭乞巧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於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緙絲七夕乞巧圖軸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鑒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郁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干什麼,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 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葯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葯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葯。比較實用的葯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七夕這一天,人們還會用麵粉製作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里煎炸後稱「巧果」。晚上還會在打掃干凈的庭院里,擺上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家中親友圍坐在一起。

[編輯本段]各地異俗
拜七姐廣東——七娘會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據參加過民國年間的「拜七姐」活動的老人回憶,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拜七姐」。活動一般是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並行禮祭拜而已),預先由要好的十數名姐妹組織起來准備「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將一些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里,讓它們發芽。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湊起一些錢,請家裡人幫忙,用竹篾紙扎糊起一座鵲橋並且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繫上刺綉台圍(桌裙),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及女紅巧物,大顯女兒們的巧藝。有用剪紙紅花帶圍著的谷秧、豆芽盤,盤中點著油燈,燈光透出彩畫薄紙燈罩,艷彩奪目;有精心布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蘭、茉莉、素馨及其他鮮花插在銅瓷花瓶里;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真假難辯;還有把蘋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疊成各種鳥獸等形狀的果盤;寸許長的綉花衣裙鞋襪及花木屐;用金銀綵線織綉的小羅帳、被單、簾幔、桌裙;指甲大小的扇子、手帕;用小木板敷土種豆粟苗配細木砌的亭台樓閣,總之是越細致越顯得巧。又用米粒、芝麻、燈草芯、彩紙製成各種形式的塔樓、桌椅、瓶爐、花果、文房四寶及各種花紋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還掛一盞盞的玻璃或彩紙的花燈、宮燈及柚皮、蛋殼燈(上雕山水花鳥圖案),動物形燈。最惹人愛的,是女兒們用綵綢扎制的精美的雛偶,即布娃娃。雛偶有牛郎、織女及一對小兒女的形象,一般放於上層,下邊是吹蕭彈琴舞蹈的小兒形象,慶賀雙星相會之意。還有「西廂」、「紅樓」、「楊門女將」等成套的戲劇人物形象(也與瓷塑雛偶,是家長買給小兒女作節日禮物的)。另外,當然也少不了陳列化妝用品,如小胭脂盒、鏡、彩梳、絨花、脂粉等,既供織 女使用,也供女兒們自用。還有蠟制瓜果、小動物等。此外就是甜咸點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必不可少的是燭台、香爐、插上香燭,並用最好的檀香點燃。 女兒們在七夕夜要盡情梳妝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頭發,然後換上錦綢裙襖、旗袍,頭上梳發髻,戴上白蘭、素馨等花飾;再畫眉、抹脂粉、點絳唇、額上印花;用鳳仙花汁染指甲。經過這番打扮,女兒們一個個如同仙子下凡,圍坐於八仙桌旁,鵲橋邊上,進行各 種游戲:或自娛自樂,吟詩作對,行令猜謎,並穿針祭拜乞巧;並指點天上北斗七星(相傳織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員)及雙星,講述牛女故事、詩文典故;或請來歌姬,演唱粵曲,奏八音樂等,女兒們也自奏琴蕭等樂器。這時人們可往各處人家參觀乞巧桌陳設,到的人雖多,主人也仍高興招待。歡慶至半夜十二點鍾,為織女下凡之吉時,此時所有的燈彩、香燭都點燃,五光十色,一片輝煌;姑娘們興高采烈,穿針引線,喜迎七姐,到處歡聲鼎 沸。最後歡宴一番,這才散去。誠如清詩人汪侖(傳說中的魚名)《羊城七夕竹枝詞》聽說:「綉闥瑤扉取次開,花為屏障玉為台。青溪小女藍橋妹,有約會宵乞巧來。」 廣州--「七姐誕」。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宋人劉克庄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朴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人們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廣州人多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連指甲也塗上了紅色,然後把早已准備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鮮花、時果以及脂粉等擺放在廳堂的八仙台上,還要有一盞油燈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間。此時,有錢人家的廳堂布置得錦屏綉椅、富麗堂皇,一般人家盡量把廳堂擺設井然。一切都安排停當以後,姑娘們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此時,除了邀請親戚朋友前來作客以外,還要請鄰里中相識與不相識的姑娘們一起拜神,觀嘗巧藝與玩具,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如巧藝與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稱贊,主家姑娘就越高興,越感到榮耀。廣州的姑娘們說,像這樣能在眾人面前展示手藝,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古稱金針度人),如一口氣能穿過七枚針孔者被稱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針者則「輸巧」。正如唐代詩人所描繪:「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看尋。」再後便焚燒紙制的圓盒(梳妝盒),盒裡裝有紙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妝鏡、梳子等,每樣一式七份。祭拜儀式結束後,八仙台上的擺設保持不動,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們互相串訪時參觀、評議。據明清和民國時期的一些書籍所載,廣州姑娘於七夕中展示出來的巧藝,有一粒穀粒大小的綉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瓏輕飄的小羅帳,還有特製的蓮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灑杯大小,盆內描有兩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難以區別。到了初七晚,繼續如昨晚一樣祀神,稱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過後,姑娘們所製作的工藝品、玩具等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新婚後的新娘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儀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時,除了牲醴、紅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還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與姑娘節離別之意。 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沉香浦的活動。遊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裝飾,稱為花艇。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石門浦水質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時返照兩山,有時會像海市蜃樓一樣在天空出現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運氣看到奇最的出現,故姑娘們七夕游石門沉香浦成為一項重要內容,很是熱鬧,也成了一個節日的習俗。
嘉興——七夕香橋會
在浙江嘉興塘匯鄉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 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
湖南、浙江——婦女洗發、接露水
婦女七夕洗發,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志》:「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凈發,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牛郎織女 濰坊年畫膠東——拜七姐神
在膠東地區,多於七夕拜七姐神。年輕婦女穿上新裝,歡聚一堂,於庭中盟結七姐妹,口 唱歌謠:「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針,不圖你線,光學你七十二樣好 手段。」不少地方還製作「巧花」,少女們用麵粉制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 品(或稱巧果),還有巧菜,即於酒盅中培育麥芽(此即宋代的「種生」),用巧果、巧菜來 祭祀織女。
中國西南——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廣州——迎仙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陝西——結扎巧姑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廣西——七夕儲水
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山東——種巧菜作巧花
山東榮城有兩種活動,一種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一種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麵粉塑制各種帶花的食品。
紹興——南瓜棚下聽悄悄話
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福建仙游——白糖炒黃豆花生
在仙游,這天每家每戶都會去做炒豆,材料是白糖,黃豆,還有生花生。黃豆要提前一天浸泡,然後第二天在鍋里炒半熟拿起來備用,花生也是要在鍋里炒熱拿起,接著把白糖倒進鍋里煮,等糖化了,再把黃豆和花生倒進鍋里一起煮。 這習俗非常久了。dbaa。135.s7n7.com。DBAA鍾離亦13

Ⅶ 七夕情詩

1、夢中的你

銀色的月光與銀色的霜花

已經分不清楚

在銀色的夜空下

人生寂靜的時候

葉落紛紛的時候

我只有快快入睡

才能夠見到

我苦苦想念著的

夢中的你

2、七夕

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3、斷章

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4、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5、心呼喚心

在茫茫的人海里

命運在等待著命運

在茫茫的人海里

心,在呼喚著心

心,在呼喚著心

要通過怎樣的路徑

要通過怎樣的考驗

才能找到意中人

找到她,因為你的幸福

就在她的心兒里貯存

找到她,因為她的幸福

將由你的雙肩承擔

找到她,只有找到她

你的幸福才算找定

在茫茫的人海里

心,在呼喚著心

6、一簾幽夢

瓊瑤

我有一簾幽夢,不知與誰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訴無人能懂。

7、愛不成

看不到你的容顏

我以為

你貌若天仙

讓我神往

讓我茶飯不思

看著你敲下的字句

我以為

你溫柔賢淑

讓我渴望

讓我寢食難安

你說你要來看我

我以為

你不過騙我

讓我傷心

讓我把紅塵看破

你說你打我電話

我以為

你真的會打

不過讓我

空歡喜一場

昨夜我夢見了你

原來你

其丑無比

讓我心碎

昨夜我夢見了你

原來你

剽捍無比

讓我後退

昨夜我夢見了你

原來你

真真正正

是我愛的

8、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9、七夕現代情詩:七夕

從心上舀一盆水

到院子里端坐

看眾星緩緩沉浮

月影漸漸澄澈

清水和夜色合為一體

一年的相思有了著落

牛郎和織女今夜要渡過銀河

對面的人,別這么急迫

萬里之約還剩下幾層水波

終年跋涉只能換來一夕歡會

明天又將是長長的阻隔

當柔情的羽衣一點點地接近

才是最美麗的時刻

牛郎和織女今夜要渡過銀河

讓這根絲線穿過針孔

綉出細密的雲朵

用牛背馱著燈盞下水

任流光四射

你知道地上有人生

人生共此時有兩心相望

牛郎和織女今夜要渡過銀河

10、鵲橋仙

盧炳

餘霞散綺,明河翻雪。隱隱鵲橋初結。

牛郎織女兩逢迎,勝卻、人間歡悅。

一宵相會,經年離別。此語真成浪說。

細思怎得似嫦娥,解獨宿、廣寒宮闕。

11、辛未七夕

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12、紅豆的相思

采一束紅豆

將自己的相思

用這素雅的物什

寄給自己的一生所愛

也許

她還未接受

你的美意

但她分明可以感受到

你的愛意

13、七夕現代情詩:七夕寄語

時間的腳步聲仍響在耳邊

相互祝福的話語還沒說完

驀然回首

即將步入花甲之年

回想30載歷程

經歷了n多的不平凡

似彌漫天際的朝霞

如起伏跌宕的波瀾

縱有千曲百折

輕舟已過萬重山

篤信海納百川

生活就是一個圓

就這樣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悄悄地,悄悄地

扯滿人生疾進的風帆

14、塵緣

微風輕撫而過

搖響了那昏睡中的風鈴

在記憶的天空中

還有你殘留下的笑臉

想起年少的誓言

多想在告訴你

我對你的愛依然不變

風雨中你的笑容依舊清晰

而我的愛卻如沉大海

少年的夢已卓然破碎

曾經的諾言也隨風而飛

一廂情願的付出

一如既往的愛

換來的卻是累累的傷痛

數著遍體的傷痕

那滴血的心

卻還依然深愛你

15、真愛在心間

很多人把真愛

掛在嘴邊

其實

真愛之應該放在心間

很多人把真愛

看成脫口而出的言語

其實

真愛只是一句

無言又含蓄的心語

16、相信你就要歸來

你曾在風雪中送我一條圍巾

那風雪便如同芬芳的犁花飄落

你曾在暴雨中送我一柄小傘

那暴雨便如同叮咚的山泉之歌

在明媚春光里我們卻突然放手

隔開了一道沒有鵲橋的銀河

我有歡樂與痛苦,追求與思索

卻不讓懦弱的抱怨把生命消磨

天有陰晴,月有圓缺,人有坎坷

心頭的信念卻是一盞不滅的燈火

雖然你的友情和愛情姍姍來遲

我卻等待著每一趟誤點的列車

17、化蝶

只願在你墳前圍繞盤旋

愛抵不過一世纏綿

我願用最悠長的瞬間

終此一生與你相伴長眠

穿越世俗的愛戀

化為蝴蝶雙雙迴旋

18、初相遇

美麗的夢和美麗的詩一樣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沒能料到的時刻里出現

我喜歡那樣的夢

在夢里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

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釋

心裡甚至還能感覺到所有被浪費的時光

竟然都能重回時的狂喜和感激

胸懷中滿溢著幸福

只因為你就在我眼前

對我微笑一如當年

我真喜歡那樣的夢

明明知道你已為我跋涉千里

卻又覺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好像你我才初初相遇

19、相約在雨季

五點鍾過後

我在雨中站成雕像

水洗的目光

鋪向你註定出現的地方

你那不很甜但很純的鈴聲

已在我耳窩做巢

你那不很美但很真的微笑

已定格我的心上

想你今天不該忘記

忘記是我的悲傷

既然相約在雨季

深信你不會彷徨

翔雨的小燕子

怎怕打濕翅膀

遠處的藍花傘

正走在小路上

20、一寸相思

當夜幕降臨

一場晚秋的冷雨開始傾瀉而來

清風拂面雨中那一陣桂花香

水中千萬點隨波盪漾的金光

在晚秋季節為大地撒滿了無盡的繁華

站在結交轉彎處才發現

暗沉的霓虹燈下早已是曲終人散

只有我孤獨的身影這般形單影只

甚至找不到一個和我一樣孤單的身影

迴廊中憂傷的樂聲帶走的是我那僅存的一寸相思

七夕抒情詩句


1、憑新涼半枕,又依稀、行雲消息。

2、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3、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4、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5、心如七夕女,生死難再匹。

6、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7、梁清謫去誰相伴,子晉歸來合公游。

8、天為歡遲,乞與初涼夜。

9、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10、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

11、婉孌不終夕,一別周年期。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

12、婺星為情慵懶,佇立明河側。

13、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殊。

14、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

15、一年抱怨嗟長別,七夕含態始言歸。

16、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17、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

18、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

19、影照河陽妓,色麗平津闈。

20、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21、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22、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23、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

24、聽露井梧桐,楚騷成韻。

25、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26、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27、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

28、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29、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30、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31、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32、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33、那知天上計拙,乞巧樓南北。

34、誰念文園病客?夜色沉沉,獨抱一天岑寂。

35、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36、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37、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

38、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39、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40、天公定亦憐嬌俊,念兒女,經年愁損。

41、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42、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43、每恨蟪蛄憐婺女,幾回嬌妒下鴛機,今宵嘉會兩依依。

44、忍記穿針亭榭,金鴨香寒,玉徽塵積。

45、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46、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

47、向日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48、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49、未能免俗消光景,醉卧西風夢亦清。

50、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51、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52、非是人間世,還悲後會遙。

53、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54、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55、玉纖暗數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

56、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57、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58、幸回郎意且斯須,一年中別今始初。

59、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60、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61、桑蠶不作繭,盡夜長懸絲。

62、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63、黃四娘沽酒當壚,一片青旗,一曲驪珠。

64、當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作斷腸仙。

65、年年渡河漢,秋至次舍移。

66、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戶。

七夕愛情詩句大全


1、七夕(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2、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杜甫《閣夜》

3、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作者:白居易

4、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5、《落梅》 作者: 劉克庄

6、《田家》【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7、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8、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秋宵月下有懷》作者:孟浩然

9、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畫閣也知寬。大須穩擇安巢處,莫道巢成卻不安。《春來燕》作者: 杜荀鶴

10、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11、清代施閏章 碧海煙歸盡,晴峰雪半殘。冰泉懸眾壑,雲路郁千盤。 ——《雪中望岱宗》

12、早已被人忘卻

13、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二

14、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15、長門柳絲千萬結,風起花如雪。離別復離別,攀折更攀折,苦無多舊時枝葉也。《清江引》作者:曹德

16、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17、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韋庄《思帝鄉》

18、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南亭懷辛大》

1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館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宋·蘇軾《春宵》

20、星樓望蜀道,月峽指吳門。萬行流別淚,九折切驚魂。雪影含花落,雲陰帶葉昏。

21、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岳飛

22、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尤能化碧濤。——秋瑾

23、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唐 黃 巢

24、膩如玉指塗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從此時時春夢里,應添一樹女郎花。《題令狐家木蘭花》 作者: 白居易

25、人讀等身書,如將兵十萬。兵多行慮嘩,書多語愁蔓。何以節宣之?一心制眾亂。不見陸士衡,才富轉為患。亦有淮陰侯,多多乃益辦。要以我用書,勿為書所絆。(清 彭兆蓀《讀書》)

26、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梅花》王安石

27、雪消冰又釋,景和風復暄。滿庭田地濕,薺葉生牆根。——《早春》作者:白居易

28、 春雪空濛簾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29、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30、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的《無題》

31、作者: 陸龜蒙

32、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 王冕

33、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杜牧 《留誨曹師等詩》

34、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35、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36、水上摘蓮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纖纖。卻笑同根不同味,蓮心清苦藕芽甜。——《竹枝詞》 元·丁鶴年

37、 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鄭板橋

38、 夏日艷陽去麗江,高原景色不尋常。白雲朵朵樹上掛,溪流汩汩山澗淌。梯田層疊似明鏡,林間時隱現牛羊。又是一年農忙時,彷彿已聞稻花香。——《去麗江》作者:藍色港灣

39、 榆莢奔風健,蘭芽負土肥。——薛能

40、 常思峰頂叟,石窟土為床。——貫休

41、 驀然一陣狂風至。——宋·釋智愚·《頌古一百首》

42、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

43、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武元衡《春興》

44、(作者簡介:張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45、朝陽媚嫵襯嬌花,幾抹清輝挽面紗。

46、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47、 溪頭一徑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更見峰西幽客說,雲中猶有兩三家。——張籍 《尋仙》

48、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鶴

49、《月》【唐】薛濤#;#;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50、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唐 孟浩然《早寒有懷》

51、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樹頭結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時?——梁啟超的《台灣竹枝詞》

52、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53、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思念故鄉,鬱郁累累。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悲歌行》

54、胸懷萬里世界,放眼無限未來。揮灑曠世奇才,重上瑤台,天地為之驚駭。

55、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的《江南春》

56、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岩間。

57、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范曄《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58、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唐 崔護《題都城南庄》

59、才離海島宿江濱,應夢笙歌作近鄰。減省雕梁並頭語,畫堂中有未歸人。《新燕》作者: 成彥雄

60、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61、如果你很有天賦,勤勉會使天賦更加完善;如果你的才能平平,勤勉會補足缺陷。#;

62、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

63、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陰一千三百里。《隋堤柳-憫亡國也》作者:白居易

64、 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戰國.楚.屈原《涉江》

65、《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66、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國逢秋此恨稀。目極暫登台上望,心遙長向夢中歸。《九日雨中》

67、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永遇樂》辛棄疾

68、物是心非事事非,抬眼低眉。抬眼低眉,指上無聲淚先垂。

69、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70、《離岐下題西湖》 吳融

71、 步黏苔蘚龍橋滑,日閉煙羅鳥徑迷。——徐氏 《玄都觀》

72、寒爐局促坐成勞,暗淡燈光照二毛。水寺閑來僧寂寂,雪風吹去雁嗷嗷。——作者:齊己 《楚寺寒夜作》

7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

74、【禱青城山回】徐太妃 翠驛紅亭近玉京,夢魂猶是在青城。比來出看江山景,卻被江山看出行。

75、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76、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77、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金縷衣》

78、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79、京兆小齋寬,公庭半葯闌。甌香茶色嫩,窗冷竹聲干。《暮秋會嚴京兆後廳竹齋》

80、竹根珠勝竹皮冠,欲著先須短發干。

81、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唐】 【陳子昂】

82、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83、謝枋得《慶全庵桃花》

84、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望江南》

85、步入招提路,因之訪道林。石龕苔蘚積,香徑白雲深。——戴叔倫《游少林寺》

86、律到御溝春,溝邊柳色新。細籠穿禁水,輕拂入朝人。《御溝柳》作者: 杜荀鶴

87、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漢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徐錫麟 《出塞》

88、 古城夜空茶酒香,遊人如織賽馬幫。小橋流水垂柳倒。今日已非古時廊。 ——《夜遊麗江古城》作者:藍色港灣

89、一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柳永《晝夜樂》

90、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91、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

92、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於謙《無題》

七夕愛情詩句個性簽名


1、聽露井梧桐,楚騷成韻。

2、露蛩初響,機杼還催織。

3、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

4、牽牛織女,莫是離中。

5、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

6、滴露和雲,添花補柳,梳洗工夫。

7、涼月橫舟,銀河浸練,萬里秋容如拭。

8、幸回郎意且斯須,一年中別今始初。

9、夢入藍橋,幾點疏星映朱戶。

10、忍記穿針亭榭,金鴨香寒,玉徽塵積。

11、上窗風動竹,月微明。

12、恨無端、添葉與青梧,倒減卻、黃楊一寸。

13、扁舟夜宿吳江,正水佩霓裳無數。

14、聽窗前、淚雨浪浪,夢里檐前猶滴。

15、黃四娘沽酒當壚,一片青旗,一曲驪珠。

16、輕帳偷歡,銀燭羅屏怨。

17、香袖憑肩,誰記當時話。

18、恨人間、會少離多,萬古千秋今夕。

19、那知天上計拙,乞巧樓南北。

20、瓜果幾度凄涼,寂寞羅池客。

21、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

22、誰念文園病客?夜色沉沉,獨抱一天岑寂。

23、花庭開粉席,雲岫敞針樓。

24、人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25、彩雲斷、翠羽散,此情難問。

26、干鵲收聲,濕螢度影,庭院深香。

27、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

28、織女牽牛送夕陽,臨看不覺鵲橋長。

29、天公定亦憐嬌俊,念兒女,經年愁損。

30、空接靈台下,方恧辨支機。

31、箸點歌唇,蔥枝纖手,好個卿卿。

32、遙愁今夜河水隔,龍駕車轅鵲填石。

33、塵緣一點,回首西風又陳跡。

34、新月西樓,相約同針線。

35、步月移陰,梳雲約翠,人在迴廊。

36、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37、緱山仙子,高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

38、拋梭振鑷動明璫,為有秋期眠不足。

39、問別來、解相思否。

40、待付與、溫柔醉鄉。

41、問歡情幾許?早收拾、新愁重織。

42、流陰稍已多,餘光亦難取。

43、河邊獨自看星宿,夜織天絲難接續。

44、卻扇藏嬌,牽衣索笑,今夜差涼。

45、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

46、天上、未比人間更情苦。

47、尋思不似鵲橋人,猶自得、一年一度。

48、匆匆便倒離尊,悵遇合、雲銷萍聚。

49、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

50、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

51、宮漏未央,當時鈿釵遺恨。

52、人間夢隔西風,算天上、年華一瞬。

53、度金針、漫牽方寸。

54、憑新涼半枕,又依稀、行雲消息。

熱點內容
茶花文青 發布:2025-01-12 17:15:31 瀏覽:53
百合種球吧 發布:2025-01-12 17:12:03 瀏覽:23
插花學生做的 發布:2025-01-12 16:59:13 瀏覽:82
送茶葉花語 發布:2025-01-12 16:53:30 瀏覽:913
天然盆景路 發布:2025-01-12 16:40:02 瀏覽:676
墮天使櫻花 發布:2025-01-12 16:35:03 瀏覽:233
個人花店網頁 發布:2025-01-12 16:35:01 瀏覽:252
盆景干前枝 發布:2025-01-12 16:34:24 瀏覽:785
回憶紫羅蘭 發布:2025-01-12 16:33:27 瀏覽:793
盆景為風景 發布:2025-01-12 16:26:10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