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剪紅線
㈠ 乞巧這首古詩裡面的乞巧的意思是什麼
乞巧
[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節,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織女在喜鵲橋向會。
家家戶戶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盡了幾千條紅絲線啊。
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望採納!
㈡ 七夕節的民俗。
七夕節的民俗在我們這里是到葡萄架下面去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
㈢ 古氣候乞巧最初是什麼意思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是七姐誕(七月七)的一項習俗。農歷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這首詩的譯文,
這首詩是唐代林傑的《乞巧》,全詩的譯文如下: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全詩原文如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注釋:乞巧,古代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幾萬條。比喻多。
(4)七夕剪紅線擴展閱讀
作者簡介:林傑(831—847年)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
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願望和豐富的想像。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後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並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願,而是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愈加體現了人們過節時的喜悅之情。
《乞巧》這首詩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將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充分感受古人豐富的想像。
㈤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的意思
意思是:七夕佳節,人們紛紛抬頭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見牛郎織女渡過銀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婦女望著秋月穿針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出處】《乞巧》——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5)七夕剪紅線擴展閱讀
1、《乞巧》創作背景
幼年時的林傑,對乞巧這樣的美妙傳說也很感興趣,也和母親或者其他女性們一樣。仰頭觀看那天河兩旁耀眼的兩顆星,期盼著能夠相聚,於是寫下了《乞巧》這首詩。
2、《乞巧》鑒賞
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是一首想像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句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