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晉南七夕節

晉南七夕節

發布時間: 2024-09-11 05:33:17

❶ 山西民風民俗

山西從北往南,地傑人靈,民風古樸,民俗各異,那可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怎可一語而概之?只是擇段講來,大家開心一笑吧。

講故事一:

洪洞民俗:三月三接姑姑

一個神話能流傳下來,是因為它有一個好的故事內核;一個美好的故事,能演繹出一曲千古神話,比如農歷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動就是這樣……

一條彎彎曲曲的汾河,順著山勢穿過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東、河西兩塊高地。河東頭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住著娥皇、女英兩位少女。兩位少女的父親叫堯,當時已八十多歲,白鬍子老長,是當時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這就是自己六十多歲才生出的兩個寶貝女兒漸漸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堯經過仔細甄別「檔案」,決定對一個叫做舜的青年進行考察。

舜在河西頭住著。河西山丘相連、地脊民窮,舜自然是個窮後生。因為生母早逝,家裡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歡他,特別是他的後母和弟弟象,總想謀害他、獨吞家產。他卻毫無怨言,以仁愛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堯了解了這些情況後,不由對身邊的人感嘆道:以仁報毒,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於是決定把兩個女兒都嫁給舜。

在歷山上種地的舜,聽到這個消息後,當然高興的不得了。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堯這個老頭太古板,信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道理,雖然讓他白撿了兩個美女,卻不給女兒一點陪嫁,就打發女兒去了他家,更不用說給他個一官半職了;而是讓他繼續在歷山上面朝黃土背朝天。舜心裡並沒有什麼不樂意,還是帶著兩個漂亮的妻子在歷山繼續過種地的苦日子。但讓他更沒想到的是,娥皇、女英兩位妻子,雖然出生於皇家,高貴無比,卻並不高傲,除了在妻子名分上也不免俗的爭過大、小外,還是賢慧的很,兩人一過門,就脫掉皇家冠服、換上農家布衣,二話沒說,就和他一道下地幹活、操持家務了,更了不起的是,她們還關心民間疾苦,平時平易近人,急時扶危濟困,幾年過去後,兩人臉曬黑了、手變粗了,和一般農家婦女沒什麼兩樣了,此時的舜,在兩位妻子的幫助下,把他「承包」的歷山治理的井井有條,已成了河西當地冒尖的富裕戶、模範戶。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舜和兩位妻子致富後不忘鄉親,經常幫助周圍百姓,就連當時死活看不上舜的家裡人也和他們搞好了關系,使舜的聲望直線上升,河東的人都願意遷移到河西居住,這時候堯看時機到了,於是就名正言順地提拔舜為接班人,還把他扶上馬,又送了一程……

而河東、河西的百姓,不僅為他們當地出了兩個天子而自豪,更為娥皇、女英兩女下嫁的賢慧所感動,故以其後輩自豪,爭相敬奉。鑒於堯籍羊獬,舜籍歷山,自堯女嫁舜以後,兩地便結成了聯姻親眷。歷山人稱舜為爺爺,稱娥皇、女英為娘娘。羊獬人稱舜為姑父,稱娥皇、女英為姑母。河東、河西兩邊以親戚形式走動,於是洪洞後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傳至今……

講故事二:山西婚姻禁忌趣談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兩姓之好,人生歷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壞,對於當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頗多。比如中國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別是亂倫禁忌在世界各國都非常嚴格。在中國人眼裡,亂倫不僅傷天害理,且為禽獸不如的行為。再婚禁忌也很嚴格。這里我們只談常見的有關婚禮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親時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認為是十分不吉利的,說明二人無緣頗為忌諱。打碎器皿有分、碎、爛、折的表述,而這些語言對於婚姻,對於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莊重正式的場合,人們都有此忌。

晉南聞喜在結婚的當日,男女雙方在飲食中忌帶葷、不準吃豬肉,據說如果吃葷兩人便不能白頭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帶卻與此恰恰相反,結婚當天必須殺豬並以豬頭祭祖宗,供奉於祖宗牌位前。同時,還要用掃帚蘸著豬的熱血在洞房的牆上劃幾個「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晉中一帶,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時,一定要「偷」一個茶杯,所謂偷,就是女方看見也不能說,茶杯是一定要讓新郎帶上的,且必須完整帶回,不得破損。否則,對於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種不祥的預兆。這里似乎是說日後待新娘要象對待這個杯子一樣,小心愛護,好好照顧,珍惜珍愛。

在汾陽,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輸兩個水碗,當地俗語叫做zhunzhun,因為有「偷兩 zhun zhun,快抱孫孫」之說,所以偷碗被賦予了抱孫子的含義。

新娘離開娘家時,過去要坐轎子,在雁北和呂梁的山區中人們常常乘一種頗有特色的「騾馱轎」,坐轎子是一定要掛上弓、箭和鏡子的,現在這些習俗都已逐漸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親還是要給女兒一面銅鏡或現在樣式新穎的鏡子帶上。它的用途並非用來梳妝打扮,是為了在路上避邪驅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時,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鏡給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紅布蓋頭。而新人來回最忌走自己已走過的路,以避走回頭路之嫌,當然也不能走辦喪事人走過的路。

蓋頭與墨鏡的作用都是避免與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禮隊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瘋人病人等,怕沖了「花套」與喜慶,是不吉利的徵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後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災多難。這是任何一個結婚人家所不願意看到的。結婚這一天也忌諱談論什麼與死、病有關的事情,也忌天氣時陰時晴,人們總是把這些事情聯想到婚姻的命運。

在一個村子裡如果有兩家辦喜事,人們都忌落在後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稱後婚,所以不願意落個「後」字。而且也忌兩結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則要交換所戴的鮮花或者手絹,這樣才算吉利。

晉南一帶,對於相同時間里村裡同時舉行婚事和喪事是極力迴避的,辦喜事者尤為不悅。迎親的隊伍也忌途中遇上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頭等物,如果避猶不及,則須用紅布蓋住,或用白石灰劃線圈住。

而在呂梁、汾陽一帶,迎親隊伍如果在半路與送葬隊伍相遇,對於結婚者來說還是個好兆頭,是吉利祥和的。也許是紅白喜事都是喜吧,人們並無此忌,雙方互扔鋼嘣兒以示招呼。

新娘下轎後,有屬相相剋的人都要迴避,以免對人對已之不吉。在五台縣,廚師們還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邊,鎖起廚房,全部迴避。據說,廚師是新娘下車時相犯的主要對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於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後,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換所有的衣服,換下來的衣服一般不再穿著回娘家,特別是鞋子是絕對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則對於娘家兄弟極為不利。這似乎可以作為「嫁出去的女兒,撥出去的水」的注腳。

更多詳情:http://www.chinaqing.org/bbs/dispbbs.asp?boardid=82&Id=15543

五台山【填倉節】 民俗節日。分小填倉與大填倉兩個節日。小填倉在正月二十日,大填倉在正月二十五日。不少村莊,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並過填倉節。民謠有「過了年,二十三,填倉米面作燈盞。拿箕帚,掃院牆,拾到蟲蟲驗豐年」。填倉節,民俗要在院內或場面打灰窯。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勻敲打,在地上撒畫出三環套或五環套圓圈,意為糧倉或者糧囤。講究的人家還要在灰窯旁邊撤畫出耙子、掃帚,甚至扇車等圖案。小填倉日的灰窯,象徵夏糧豐收,要在圓圈中心放置少許小麥。大填倉日的灰窯,象徵秋糧豐收。圓圈內則放玉米、穀子、高梁、豆類等。然後用磚石將糧食蓋住,稱為壓倉。再將鞭炮點燃,在圈內爆響,取意糧食爆滿糧倉。填倉節。民間習慣蒸莜麵窩吃,取其形如糧囤。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婦,新媳婦要親手將一些莜麵窩放置糧倉。填倉節,民俗講究喜進厭出,囤里要添糧,缸里要添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舊俗農民賣糧,忌在此 日。糧店收購糧食卻喜在此日,事 情往往就是這樣矛盾。至今,一些 上年紀的城市居民,仍習慣在填倉 日購買米面。填倉節,晚問習俗點 燈以祀倉神。凡是與飲食有關的地 方均要置燈。俗稱「點遍燈,燒遍 香,年年糧食填滿倉」。夜深人靜 時,大人小孩均要端著燈籠,在院 內各處牆上尋找各種復甦的小蟲 蟻,俗稱為「填倉蟲」。發現的越 多,兆頭越好。

五台山六月騾馬大會農歷六月
六月大會由來以久,是當地最有名的古廟會,早在隋唐時期就已初具規模,清代達到高峰。舉辦地就在五台山所在的台懷鎮,歷時1個月到40天,會上的主要交易品是大牲畜。
農歷六月,原本是五台山大法會的時節,後來周邊的農民紛紛趁此時機,到這里來進行牲畜交易,以後漸成規模。屆時,交易牲畜的農民、朝山拜佛的香客居士、旅遊觀光的中外遊客、做買賣的四方客商都雲集於此,最熱鬧的時候台懷地區聚集有十四、五萬人,當中還穿插有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
【中元節】 民俗節日。農歷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祀有關。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七月十五日,民間除上墳外,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後,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後土廟祭祀。定襄一帶,習慣將麻、谷懸掛門首。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對民俗活動影響更盛。詳見盂蘭盆節、麵塑節、放河燈條目。

跳布扎農歷六月十五前後
起源於西藏,是五台山黃教每年舉行的重大佛事活動。在活動前一天,寺內喇嘛就開始念護法經,跳金剛舞,在菩薩頂「鎮鬼」;十五日,百餘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薩頂,穿街繞巷,最前邊架著彌勒菩薩像,其後大喇嘛坐轎,二喇嘛騎馬,其餘僧眾吹奏廟堂音樂,浩浩盪盪的往羅目侯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薩頂「斬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賜服飾,外列僧人頭戴面具裝扮28宿,就地畫圓,按圓行步,並輔以身形手勢。通過此活動以驅除邪惡,迎來吉祥安泰。

代縣城關秋季物資交流大會農歷七月
代縣趙杲觀古廟會農歷七月初一
鹿蹄澗村古會農歷三月初九
陽明堡古會農歷三月十七

❷ 山西特色人文風俗

1、山西鑼鼓。山西的鼓品種達數十種,其中代表為山西威風鑼鼓。威風鑼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臨汾一帶的民間廣場藝術,特色是「威風」:從鑼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隊的組織、表演、著裝,都在展示威風。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戰劉武周部,擊鼓迎戰,鳴鑼收兵,取得勝利,於是流傳下威風鑼鼓。

2、剪紙。「廣靈窗花」以造型寫實、刻制精巧著稱。原料是一種單一的雪白宣紙,工具是幾把刀刃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先用刀刻出剪紙成品,再點染著色。民間巧匠非常講究刀工刻法和著色技藝,採取陰刻為主,陽刻為輔的辦法制出成品。著色時用上好白酒調色,調配較深的顏色可加少量白礬。

3、麵塑。山西民間麵塑主要是對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禱,是生活理想的體現。麵塑在造型意識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棗山,祭供灶神的叫飯山、花糕,形制都較大,謂之米面成山。

4、旺火。生旺火是山西北部地區的一種風俗習慣。每逢除夕和元宵節,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裡面放柴,外面貼上大紅字條,上寫「旺氣沖天」等字。單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

5、炕圍畫。炕圍畫的形式構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以上下兩組邊道,按照一定的規格布置而形成其主體框架,中間等距離安排以各種畫空。既具完整對稱的裝飾形式,又具簡繁對比的表現內涵。炕上部分是其主體,鍋台畫、灶頭畫、看牆畫是其外延部分。

(2)晉南七夕節擴展閱讀:

山西又稱「三晉」,古稱河東,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❸ 七夕浪漫旅遊景點

山西普救寺:尋訪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故事

愛之說:普救寺是《西廂記》中崔鶯鶯與張生愛情故事的發生地,這里記載著崔鶯鶯與張生相識、相愛百轉周折的愛情足跡。

寺廟歷來都是清靜之地,與風月愛情扯不上關系,唯獨這里,被貼上了愛情的標簽。普救寺位於山西晉南永濟市(古稱蒲州)西北的蒲州古鎮里的西廂村,該寺距市區12公里,始建於隋朝初年。普救寺西側有一座13層、高40米的古塔,叫鶯鶯塔。鶯鶯塔具有奇特的回聲效應,在塔附近以石相擊,人們在一定位置便可聽到「咯哇、咯哇」的回聲,類似青蛙鳴叫。鶯鶯塔與北京天壇迴音壁、四川潼南石琴和河南三門峽市的蛤蟆塔並稱中國古代四大迴音建築。此外,還有鶯鶯墳、鶯鶯橋、白馬將軍廟等景點都值得一去。

在七夕這個中國傳統節日里,與心愛的人攜手一起去領略「待月西廂」及「白馬解圍」等難於言表的不盡情愫,為古人唏噓之時,更能讓你們珍惜眼前的幸福。

旅遊貼士:可從北京自駕前往,京石高速轉石太高速,太舊高速-環城高速-太原/羅城出口出,上大運高速-從大運高速出口向右轉,下祁縣/運城出口,走大運高速,運風高速,下永濟,前往238省道,在238省道向右轉,到達永濟市,西廂村。也可從北京乘到運城的火車,再轉大巴前往。

安徽天柱山:天柱山下再憶《天仙配》

愛之說:安慶是天然的情緣福地,不少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與傳說發生在這里,如《天仙配》、《孔雀東南飛》等,這里是年輕情侶們尋愛的不錯之地。

8月的天柱山,清幽涼爽,潭水與山林相映成趣,散布在山間各處的人文景觀博大精深。神話傳說中的七仙女與董永曾經快樂地生活在這片山林中,攜手步行在天柱山中,與愛人攜手走過這里的每一個地方,追憶七仙女與董永的愛情故事,讓你們的愛情在此刻升華。山腳下的湖泊傳說是七仙女下凡洗浴的地方,七夕期間天柱山還將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體驗纖夫情懷的漂流活動,而放飛心靈的熱氣球飛翔活動,野外騎術活動等都是增進彼此感情的好方式。

旅遊貼士:天柱山距安慶57公里,緊靠105、318國道和合九鐵路、高界高速公路,毗鄰合肥、安慶空港和長江水運碼頭,從高速公路可直達天柱山,交通便捷。

汝南梁祝故里:千古絕唱 唯美愛情

愛之說:《梁祝》的愛情故事被千古傳唱,成為各時代青年男女追求愛情最高境界的標准。趁七夕這個表達愛意的節日,跟TA一起去梁祝故里尋愛吧。

汝南縣是梁祝故事的發源地,在民間流傳已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二人的墓地均在汝南縣馬鄉鎮古京漢宮道兩旁,至今尚存遺跡。走進汝南,仍能依稀從那些久遠的歷史遺跡中感受那段佳話。梁祝樹是棵銀杏樹,傳說是梁祝二人在上學期間共同栽下的。如今,這棵碩大無比的銀杏樹只剩下一個「樹心」。梁山伯與祝英台曾就讀的紅羅山書院,在汝南西南約70華里處(現屬王莊鄉),書院建築在高7米的土台上,四周綠樹環合,鬱郁蔥蔥,風景十分優美。相傳這所書院始建於東晉,西晉時已初具規模。幾千年過去了,雖歷經滄桑,但書院昔日的風韻猶存。

旅遊貼士:汝南位於河南駐馬店市,自駕車的線路可從京珠高速公路駐馬店下,沿駐新公路向東28公里;或是107國道駐馬店沿駐新公路向東28公里。

雲南瀘沽湖:女兒國演繹最浪漫的事

愛之說:相傳很久以前,瀘沽湖邊有一對情侶得道成仙,但他們只能騎一匹神馬才能上天。後來因為一些誤會,情郎獨自騎馬飛上了天空,神馬升空時,馬蹄把高原踏出一個大坑。少女因為沒有神馬無法上天,於是悲痛欲絕,淚水長流,流滿了馬蹄坑,便形成了今天的瀘沽湖。

在瀘沽湖,跟心愛的人泛舟是件愜意的事。住宿建議選擇湖邊客棧,浪漫自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這里可以最真切感受瀘沽湖的美。清晨可以與愛人沿著瀘沽湖騎馬遊玩,沒有喧鬧的人群,只需靜靜地領略雲霧繚繞的仙女峰風光及湖面美景,或是劃著豬槽船在湖面上輕輕游弋,兩顆心會靠得更近。

去摩梭人家裡做客是必須的,感受這里的民風習俗,品嘗摩梭人的特色食物,聽他們講講祖祖輩輩延續下來的走婚傳統,以及發生在瀘沽湖的愛情故事。晚上在酒吧里與來自五湖四海的背包客暢飲,在湖邊圍著篝火與摩梭人一起狂歡,這個七夕會是你與TA之間最浪漫的事。

旅遊貼士:瀘沽湖全年平均溫度在17度左右, 8月份是瀘沽湖的'雨季,高原的天氣變化多端,由於陽光直射紫外線較強,請配備墨鏡、防曬霜及雨傘。前往瀘沽湖,可從北京飛往麗江,之後從麗江乘坐巴士前往瀘沽湖,車行約6個小時;路線為麗江客運站-瀘沽湖客運站(大落水村)。另外,麗江古城停車場每天8:30有旅遊專線車去瀘沽湖,先到落水,後到里格。

桂林:田園風光中定格幸福瞬間

愛之說:劉三姐的故事家喻戶曉,被世代相傳。她勇敢、善良,對愛情忠貞不渝,不為權勢折腰,最後被逼無奈跳崖騎鯉魚升天而去。雖然故事久遠,但目前這里正在上演的《印象劉三姐》相信會把你們拉回劉三姐的那個年代。

有道是,山水催情。在桂林這種有絕世美景的地方,最好的方案是騎自行車與TA一起沿著灕江邊的鄉村公路騎行,沿途極具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盡收眼底,為任何一個景緻或是感動而隨意地停下來,沒准還能聽到美妙的對歌聲呢。或是乘坐竹排在遇龍河漂流,感受人在畫中游的境界也不錯。晚上的西街是一定要去的,如詩如畫的灕江似少女揮舞著的青羅玉帶,從西街的東面飄飄而過,東嶺朝霞、書童獨秀、龍頭山、西郎山、馬鞍山、碧蓮峰似萬朵蓮花簇擁著這條古香古色的街道,就在這如仙似畫的美景中定格你們的幸福瞬間吧。

廬山:重溫原版《廬山戀》

愛之說:以一對青年男女曲折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拍攝的電影《廬山戀》在當時曾感動過不少年輕人,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那個時代的愛情故事未免有些青澀,但這又何嘗不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記憶呢?

二十多年前的電影讓廬山名動天下,這部電影鏡頭中全面呈現了廬山的美景。遊玩之前可以去山上的電影院一起觀賞原版的《廬山戀》,感受那個純真年代的唯美愛情。此季前往廬山,正是清幽涼爽之時,與心愛的人一起在廬山游覽,尋找電影中出現的景點,演繹一場屬於你們的廬山之戀吧。在廬山可看的自然景觀很多,如花徑、錦綉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涯與三疊泉等,人文景觀有美廬別墅、廬山會議會址等,都值得一看。

旅遊貼士:去廬山的航運交通便利,南昌機場有飛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航班。廬山處於京九線中段,周圍有九江站、廬山站、南昌站等,一天之內均可到達廬山。

黃山情人谷:不同尋常的愛情路

愛之說:黃山情人谷的得名,有一段不同尋常的愛情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有36位青年男女到黃山遊玩,邂逅於這條峽谷中。當時,此景區尚未開發,道路坎坷,甚至無路可走。因為迷了路,被困於峽谷3天。這3天里,他們相互鼓勵,互相幫助,克服了許多困難,最後終於走出困境。因在靜謐而美妙的峽谷中度過了人生難以忘懷的日子,他們回到上海後,有10對結成了終身伴侶,其中有不少人還是翡翠谷內初次相識的。如今情人谷沒有了以前的坎坷,置身其中但卻有了更深的意義。

黃山原本是值得一游的地方,黃山情人谷更是黃山風景區的主要景點之一,也是黃山東海最長的大峽谷,素有人間瑤池仙境、天下第一麗水、美好情愛聖地、黃山第五絕之稱。就因為有了上述故事,七夕去黃山情人谷過,理由更加充足。

旅遊貼士:黃山機場位於屯溪區隆阜,又稱屯溪機場,距市中心僅7公里。機場現開通有至北京、廣州、上海、合肥等城市的航班,從機場直接到黃山風景區(湯口)需要先坐公交或打車到屯溪汽車站,然後坐開往黃山景區的汽車。

❹ 今天節日的來源

今天是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人的情人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夕或女兒節,這一天是女兒家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稱為乞巧,是因為民間俗信這天牛郎織女會天河,女兒家們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希望能求得。
乞巧,她們除了乞求針織女紅的技巧,同時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在閩省,廣東省及東南亞一帶,最時興於七夕拜七姐。這的確是舊日女兒家的大節日。大部份的省都有慶祝七夕的七巧節,唯大都當作一般慶典慶祝。閩,廣省則相當的重視,尤其是廣東省,大夥兒擺七湊熱鬧,十分隆重。
談到七巧節,不得不提華人民間流傳的愛情故事-牛郎織女。他們一年一度相會的七夕,被多情兒女視為愛情的象徵。他們的愛情悲劇,在每個華人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 ,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會對著暗夜的星空祈禱愛情永恆不渝 。
牛郎織女有許多的故事版本,最為人知的是: 牛郎本來是民間的一名孤兒。一天,天上的織女和緒仙女下凡游戲,在銀河洗澡。為牛郎耕田的老牛勸牛郎奪取織女的衣裳,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結婚後男耕女織,他們生了一男一女,生活幸福美滿。可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的便讓天帝給知道,使了王母娘娘下凡來,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就此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後來還是老牛獻出它的皮讓牛郎上天去。牛郎上了天,眼見就要追到織女, 豈知王母娘娘金簪一揮, 天空出現一道天河,他們倆隔兩岸,只能哭泣。後來,他們的愛情讓天帝給感動,答應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由鳥鵲架橋在天河相會。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乞巧的儀式源自古代織女桑神的原始信仰這種信仰結合了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的說法 ,成為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間信仰

今年陰歷七月初七是陽歷的7月31日星期一。不能算閏月的,你也可以都當是七夕啊,這樣就能多過一次啊!
今年有兩個七夕,一個是七月三十一號,另一個是八月三十號, 都是月底哦,大家可別忘記了,可別說沒有人提醒你們哦
今年是潤7月,第一個七夕是陽歷2006年7月31日.第二個七夕是陽歷2006年8月30日.第一個七夕才是真正的七夕情人節,也就是2006年7月31日
七夕風俗
七月初七日為七夕節,亦稱「乞巧節」、「少女節」、「情人節」。
七夕節,主要是慶賀天上牛郎與織女的一年一會。來源於神話故事,民間習慣稱為天河配。
依照七夕節天上牛郎、織女相會的情節,山西民間有扎像慶賀之俗,就是在街頭巷口用樹枝等物紮成一對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織女相會。在像前敬獻瓜果桃李以示祝賀。星漢燦爛之際,如果看到天河中有奕奕正白氣,閃耀著五色的光芒,就被認為是牛郎織女相見的徵兆。舊時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織女恩賜。據說牛郎織女是勤勞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農求織求婚均可。求金求銀求暴利則要適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則不靈。在吉祥徵兆面前,連續三年誠心誠意乞求一事,則必然應驗。山西氣候,七夕前後多降雨,能夠連續三年乞求一事當屬不易。民間傳說,七夕節如果天上降雨,就是牛郎織女哭訴衷腸,預兆著夫妻和睦,家庭興旺。
七夕節里,姑娘媳婦還有許多向織女討教手藝的活動,稱為乞巧。
晉南地區習慣用當年產的新麥秸編成一座橋,配以牛郎、織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鵲等編織物,置放案頭。或是用彩色紙,剪成上述景物,貼在牆上。祈禱後,拿七根綉花針,用彩色線來穿針孔,能夠一次順利穿過七個針孔者就被認為乞得了巧。
曲沃縣盛行男、女孩童以星星草、香節投水乞巧。
晉北地區習慣白天在院里曬一盆水,因微塵飄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層薄薄的膜。將綉花針塗油以後,輕輕放置水面,能夠飄浮者則被認為是乞得了巧。
晉西北地區是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將節前生好的豆芽,放置水面。在陽光照耀下,經過盆水的折射,水底倒影會顯示出各種動態,或蜈蚣、或水蛇、或水狗、小雞。倒影顯得越復雜越逼真,意喻藝巧越多。
晉東南地區女孩子,七夕節要逮一隻吐絲的蜘蛛,圈在匣子里。第二天觀察蜘蛛的結網疏密狀況,越密乞巧越多。
與少女一樣,少男在七夕節也要向牛郎討教耕耘本領。
晉南地區,習慣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土上製作茅屋小景,屋旁作成田園。田地中種粟生苗,稱之為「谷板」。
晉北地區習慣將小麥及各種豆類用水浸泡,促其生芽。七夕節,用綵線纏芽,稱之為「種生」。
晉西北牧童要為耕牛編戴花環,稱為「老牛過生日」。
晉東南流傳有夜深人靜,躺在葡萄架下偷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的說法。
七夕節,民間喜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種糖果,稱為巧食。山西境內,家家要吃西瓜,喜歡在西瓜上刻畫花紋圖案,稱為「花瓜」。

❺ 七夕的意義

七夕節有乞巧、嚮往愛情、祈願的寓意。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女兒節,是中國的傳統並物節日,飢頃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
在古代女子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婦女亦會以五色細線對月迎風穿針,穿進了為之得久。
久而久之,七夕也成為了「女兒節」。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絕肢液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對愛的承諾。

❻ 忻州七夕廟會由來是什麼 忻州七夕有什麼習俗活動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古代七夕都是在晚上過得,因為七夕節主要就是拜月娘,這也表達了古人對月亮的崇拜之情,而且七夕節有很多的燈會、廟會也都適合晚上進行。比如像忻州七夕廟會由來是什麼?忻州七夕有什麼習俗活動?
忻州七夕廟會由來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神山村都要舉辦古廟會。四周的各村莊的群眾都會來趕廟會,看戲,看熱鬧。
神山,也叫遺山,傳說,二郎神用玉米桿子的皮擔著兩座山,走到村口,遇見拾糞老漢,老漢看見二郎神覺得奇怪,便說 ,玉茭子皮皮咋能擔山呢?
一語道破天機,二郎神擔的山轟然掉下,一座落在村外,就是現在的遺山,也叫神山,還有一座落在附近的村了。故此,神山上供奉著二郎神。村莊也被稱為:神山村 。
說是山,就是一座小小的石頭山。以前,山上除了二郎殿和魁星塔,其餘都損毀,最近幾年陸續修復,逐漸恢復了以前的建築群規格,有奶母廟,遺山書院,千佛殿,二郎殿,魁星閣,魁星塔,遺山大牌坊。
忻州七夕有什麼習俗活動
新麥編橋
習慣用當年的新麥秸編成一座橋,配飾以牛郎、織女、老牛、男孩與女孩、喜鵲等形象置放案頭;
或用彩色紙剪成上述景物貼在牆上,向織女祈禱後,拿七根綉花針並列手中,用一根彩色線穿針孔,一次順利穿過七個針孔者就被認為乞得了巧。
豆芽乞巧
人們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在陽光下經過水的折射,水底倒影會顯示各種形狀,或蜈蚣或水蛇,或豬狗或雞鴨,倒影愈豐富逼真就意味乞巧愈多。
向牛郎討教耕耘本領
晉南一些地方,青年男子七夕節在木板或石板上覆土,上作茅屋小景,屋旁田地中種粟生苗,稱為谷板。
穿針乞巧
習慣白天在院里曬一盆水,任灰塵飄落,晚上盆水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姑娘媳婦把綉花針塗油之後輕輕放置水面,能使針浮水面者便認為乞得了巧。
重陽節的起源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
重陽節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古時南北各地風俗各異,先秦時期,各地習俗尚未融合流傳,重陽節習俗活動鮮見於文字記載。
現存有關重陽節俗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豐收祭饗天帝、祭祖的活動。據考證,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禮俗活動。

❼ 春節、端午、寒食節、七夕節、重陽節各吃什麼

一、春節:

1、年糕。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灣有紅龜糕。漢代楊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2、餃子。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 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3、元宵。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5、春餅。春卷也叫春餅,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並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吃春餅的食俗也影響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隨成吉思汗征西域時就曾命廚師作春盤,並作詩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梁」。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

二、端午節:

1、粽子:粽子古稱「角黍」,真正有文字記載的粽子見於晉周處的《風土記》;而流傳有序,歷史最悠久的粽子則是西安的蜂蜜涼粽子,載於唐韋巨源《食譜》。

2、雄黃酒: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3、五黃: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高郵的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有吃豆腐的習俗。

4、打糕: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5、煎堆: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三、寒食節:

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麵、寒食漿、青精飯及餳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盤兔、棗餅、細稞、神餤等;飲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數十種之多。其中多數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盤兔,俗有「蛇盤兔,必定富」之說,意為企盼民富國強;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風亮節……。

晉南地區民間習慣吃涼粉、涼面、涼糕等等。晉北地區習慣以炒奇(即將糕面或白面蒸熟後切成骰子般大小的方塊,曬干後用土炒黃)作為寒食日的食品。一些山區這一天全家吃炒麵(即將五穀雜糧炒熟,拌以各類乾果脯,磨成面)。

寒食節,民俗要蒸寒燕慶祝,用麵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飛燕、鳴禽及走獸、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後著色,插在酸棗樹的針刺上面,裝點室內,也作為禮品送人。

四、七夕節: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五、重陽節:

1、花糕:重陽吃花糕始於西漢,當時稱為蓬餌,亦即黍糕。到宋代,重陽節吃花糕之風大盛,一直流傳至今。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 「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秋高氣爽,登高辭青,品嘗花糕,賞菊吟陶淵明詩句,舉辦各種尊老敬老活動,充滿了人間親情。我國南方普遍有重陽節插茱萸驅邪的習俗,而北京則以敬老為主要內容,所以賞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2、螃蟹:吃蟹方法有講究,如何做到健康吃蟹呢?吃蟹不能沒有新鮮薑末和食醋。因為螃蟹氣味咸、寒,而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除了調味外,還可以殺菌,破壞蟹中的組胺。而且生薑和食醋是調味品,吃蟹時蘸上薑末醋汁,才能使蟹味更鮮美。

3、菊花酒:九九與「久久」 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將九月稱「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稱「九花」,北京將菊花當成市花之一。由於菊花斗寒的獨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為生命力的象徵。在古人那裡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認為它是「延壽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彌堅。

4、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❽ 七夕到來,哪些地方有燒紙祭祖,放河燈的習俗

夏歷七抄月初七,襲是民間鵲橋會節日,又叫情人節、女兒節,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

放河燈(也常寫為放「荷燈」),是華夏民族傳統習俗,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它流行於漢、蒙古、達斡爾、彝、白、納西、苗、侗、布依、壯、土家族地區,各地在三月三、七巧節、中秋節晚上水邊,常放河燈。
在江南,病癒的人及親屬製作河燈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災禍,時間自然不限於七月半。「紙船明燭照天燒」,就是對這一習俗的生動描述。江河湖海上船隻,見到漂來的燈船主動避讓,以示吉祥。

熱點內容
綠植對讀者 發布:2025-01-12 10:46:46 瀏覽:58
綠植菜單 發布:2025-01-12 10:33:05 瀏覽:97
枯的盆景 發布:2025-01-12 10:30:12 瀏覽:603
鬱金香事件紀錄片 發布:2025-01-12 10:24:27 瀏覽:176
荷花雙中支圖片 發布:2025-01-12 10:23:46 瀏覽:84
放眼望去滿山的杜鵑花 發布:2025-01-12 10:22:16 瀏覽:85
白邊梅花盞 發布:2025-01-12 10:22:16 瀏覽:716
公司綠植管理 發布:2025-01-12 10:17:23 瀏覽:901
獨愛梅花 發布:2025-01-12 10:14:52 瀏覽:198
可食用的百合 發布:2025-01-12 10:14:04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