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七夕
① 七夕節廣州的風俗為何是「七姐誕」求答案
因為七夕節又名「七姐誕」。
廣州舊時過七巧節常熱鬧的。宋人劉克庄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朴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
人們正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事後備好各類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類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子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使之抽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
在廣州七夕的晚上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連指甲也塗上了紅色,接著就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各式物品時果以及脂粉等擺放正在廳堂的八仙台上。
此時,有錢人家的廳堂安插得錦屏綉椅、都麗堂皇,一般人家盡量把廳堂安排井然。一切都放置伏貼當前,姑娘們便焚噴鼻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
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此時,除了邀請親戚伴侶前來作客以外,還要請鄰里中了解與不了解的姑娘們一路拜神,不雅嘗巧藝與玩具,高歡快興,熱熱鬧鬧,如巧藝與玩具遭到越多人的獎飾,主家姑娘就越歡快,越感應榮耀。
廣州的姑娘們說,像如許能正在世人面前展現手藝,終身是投有幾多回的。
在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然後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果能一次性穿過七枚針孔者被稱為巧手(得巧),否則為「輸巧」。
正如唐代詩人所描畫:「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看尋。」再後便焚燒紙制的圓盒(打扮盒),盒裡裝有紙制的衣服、鞋、脂粉、打扮鏡、梳子等,每樣一式七份。
祭拜典禮竣事後,八仙台上的安排連結不動,留待來日誥日(初七)供姑娘們互相串訪時參不雅、評斷。
據明清和期間的一些冊本所載,廣州姑娘於七夕中展現出來的巧藝,有一粒穀粒大小的綉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小巧輕飄的小羅帳,還有特製的、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要灑杯大小,盆內描有兩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難以區別。
到了初七晚,繼續如昨晚一樣祀神,稱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事後,姑娘們所製造的工藝品、玩具等互相贈送,以示友誼。
七夕節的風俗廣州--「七姐誕」。廣州風俗,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克不及加入,但新婚後的新娘正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典禮。
即正在初六晚上祀神時,除了牲醴、紅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還要加上雪梨或沙梨,暗示與姑娘節拜別之意。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沉噴鼻浦的勾當。遊艇用素馨花、茉莉花粉飾,稱為花艇。
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石門浦水質清洌,旦夕日出日落時返照兩山,有時會像海市蜃樓一樣正在天空呈現一些景幻。泛舟者坦但願能有命運看到奇最的呈現,故姑娘們七夕游石門沉噴鼻浦成為一項主要內容,很是熱鬧,也成了一個節日的習俗。
② 七夕拜七姐是哪個地方的習俗 七夕拜七姐拜的是誰
七夕是傳說中牛郎織女每年鵲橋相會的日子,現在的人們更多的把它當做是中國的情人節,所以每每這個時候都會有各種的風俗習慣等著大家,像文中說到的七夕拜七姐便是大家常說到的,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七夕拜七姐是哪個地方的習俗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
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女孩們的盛大節日。舊時代女孩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天河乞巧習俗節日活動含「擺七娘」、拜仙、乞巧、吃七娘飯、看七娘戲等諸多內容;節日以「擺巧」為具體內容,並形成獨具特色的傳統七夕工藝系列作品,如齋塔、芝麻香、鵲橋景觀、七娘盤、七夕公仔等;拜仙對象不僅有牛郎,織女二星,還擴展到織女的6個姐妹,體現了嶺南地區自古以來濃厚的神靈崇拜風氣
七夕拜七姐怎麼拜
在農歷七月初六交子時辰於貢案前舉行拜祭七姐儀式,雖也源自古代中原,卻區別於許多地區;二是以製作「七夕貢案」為習俗活動的主要載體,其主要特徵是民間女子以鄉土材料、農作物等為原材料手工製作各類巧物,在八仙台上鋪上一張大紅布,掛上神圍裙,擺上各種手工飾物和人物公仔等。
七夕拜七姐拜的是誰
七夕拜七姐拜的是誰是很多人都有的疑問,就了解七夕節拜七姐拜的是織女,傳說侄女是王母娘娘第七個女兒,故而七夕成為七姐誕。織女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其誕辰。在福建閩南、浙江溫嶺和台北等地即稱為拜「七娘媽」,七娘媽又稱七星媽、七星娘娘、七星夫人、七娘夫人等,為織女星化身。七夕是「七娘媽」的誕辰日,民間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媽這一被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每年這天,人們三五成群到七娘媽廟供奉花果、脂粉、牲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