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調研

七夕調研

發布時間: 2024-11-22 21:55:37

1. 單身男女比例

單身男女比例3:1。記者看到,從單身性別比例、單身區域、交友關注點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跨界統計。單身的男性與單身的女性呈現出3:1的比例。在正常的自然情況下,出生性別比一般介於103和107之間,也就是說,每出生100個女嬰,相應有103至107個男嬰。

中國的出生性別比在1980年代之前基本正常,在1982年為107,但之後迅速攀升,1990年達到111.3,2000年升至116.9,到2004年更高達121.18。盡管自2008年以來出生性別比有所下降,但仍然徘徊在117左右的高位。

國家衛計委在2015年初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體系創新研討會上表示,目前中國出生性別比整體水平依然偏高,其後果已經顯現,風險進一步聚集和擴大。過去20年來,中國出生性別比一直高於115,成為世界上出生性別比失衡最嚴重的國家。



(1)七夕調研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0日訊(記者宋雅靜)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大陸總人口137462萬人,男性人口70414萬人,女性人口6704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2(以女性為100),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51。

男女人口相差3366萬,這意味著約有3000餘萬的男性人口將面臨「打光棍」的局面,我國光棍危機風險仍舊嚴重。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70414萬人,女性人口6704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2(以女性為100),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51。

從年齡構成看,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9109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48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6.3%;60周歲及以上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的16.1%;65周歲及以上人口14386萬人,占總人口的10.5%。

2. 七夕節情感大調查曝光:哪個城市的職場單身率最高

東莞、深圳、廣州職場單身率分列全國前三甲

《調查》對一線城市及15個新一線城市職場白領進行了問卷調查,全國職場單身率為53. 56%。

對此,《調查》指出,職場白領每天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分配在工作上,在工作場合中認識異性的幾率自然高於其他途徑;而親友介紹依然是交友的主要渠道之一,父母朋友對於子女/朋友的終身大事的關心,在職場白領交友的助攻方面增加了更多的機會;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網路交友也是職場白領認識異性發展戀情的一個重要手段;雖然調研問卷中90後/95後比例過半,但對於貿然的搭訕還是作為下下策。

3. 七夕情人節,年收入多少才符合職場擇偶標准

調查顯示,超7成職場男女每天加班;北京上海單身男女脫單主要靠職場社交,相親網站成事業單位單身青年首選脫單途徑;事業單位女青年和外企男青年最受異性歡迎,東北地區擇偶偏愛國企人;IT男擇偶最看臉,外企單身青年最看收入;女性擇偶設收入最低門檻,七成女性要求伴侶年收入10萬以上。
單身男女都很拼
超7成單身男女每天加班
職場單身人群中,僅3成表示從不加班,7成表示每天都要加班。就加班時長而言,單身男性比單身女性略長。在加班的單身人群中,近3成男性平均每天加班時間超過2小時,比女性多出1成。
企業不同,加班的情況會有不同嗎?調研顯示,外企單身男女加班佔比為76%,國企單身男女加班佔比72%,私企單身男女加班佔比為77%,央企單身男女加班佔比為83%,事業單位單身男女佔比僅為64%。
在廣州天河區工作的外企人士經理段女士表示:「外企競爭十分激烈,無論男女我們都需要拼盡全力,才能夠在工作中立足,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我在工作中會更加努力,加班只是其中一個方式之一。」
北京上海單身男女脫單主要靠職場社交
相親網站成事業單位單身青年首選脫單途徑
圈子小、工作忙,職場中的單身男女會選擇何種方式脫單?報告顯示,31%的單身男女找對象主要靠親戚介紹,23%的單身男女選擇通過職場社交脫單,20%的單身男女會積極尋求婚戀網站的幫助,15%的單身男女選擇通過同學聚會脫單,12%的單身男女選擇參與相親活動脫單。
在選擇婚戀網站脫單的單身男女中,事業單位的單身男女佔比最多,其次為國企、外企的單身男女;從地域上來看,北京、上海地區單身男女脫單首選職場社交,親戚朋友介紹則被深圳、廣州地區的單身男女視作第一選擇,武漢、沈陽地區的單身男女更喜歡通過婚戀網站脫單。
事業單位女青年和外企男青年最受異性歡迎
東北地區擇偶偏愛國企人
企業性質不同對婚戀有影響嗎?調查顯示,單身男性在擇偶時優先選擇事業單位、國企工作的女性;而單身女性擇偶時則優先選擇外企、事業單位工作的男性。從地域來看,東北地區單身男女擇偶時首選國企工作的異性,北京的單身男女首選事業單位工作的異性,而深圳、廣州、上海的單身男女則更偏愛外企工作的異性。
IT男擇偶最看臉
外企單身青年最看收入
職場白領擇偶時優先考慮的地方是什麼?數據顯示,職場白領在擇偶時優先考慮性格、外貌、生活習慣。從年齡差異看,70後擇偶最在意收入,80後擇偶最看臉,90後擇偶最看重生活習慣。從企業差異看,國企員工在擇偶時優先考慮外貌,外企單身男女認為收入更重要,事業單位的單身男女則優先考慮性格。從職業來看,IT男擇偶最看臉,男性創業者擇偶時最看重女生的興趣愛好,金融男則最看重學歷;公職人員女性最看臉,人事女擇偶最看重收入。
對此,在深圳創業的80後劉先生表示:「我個人在創業的過程中非常的辛苦,大量的時間都撲在工作,所以擇偶的時候我更看重女生的興趣愛好,能不能跟我產生共鳴,有共同的興趣愛好,這個真的很重要」
樂觀開朗最受異性歡迎
顧家孝順也是明顯加分項
哪種性格最受異性歡迎?據調查顯示,最受職場男性歡迎的女性性格加分榜分別是:樂觀開朗+5分,顧家孝順+4分,溫柔恬靜+3分,獨立自主+2分,細致體貼+1分;最受職場女性歡迎的男性性格加分榜分別是:樂觀開朗+5分,細致體貼+4分,獨立自主+3分,顧家孝順+2分,認真勤勉+1分。可見樂觀開朗的人最受異性喜歡。
女性擇偶設收入最低門檻

七成女性要求年收入10萬
男生掙多少才能過職場女性擇偶的最低門檻?調研顯示,年收入10萬是職場白領女性擇偶的「最低門檻」,7成職場女性要求對方的年收入不低於10萬,3成職場女性將最低標准設為30萬。在對收入有要求的一線城市職場女性中,近8成要求對方收入30萬以上。從企業差異看,要求男性收入不低於30萬的職業女性中,外企女性佔比為36%,國企女性佔比為30%,事業單位女性為27%,私企女性佔比為7%。
30歲以上單身脫單積極
男性比女性更急於尋找戀愛對象
調查顯示,39%的單身男性表示不急於改變單身狀態, 55%的男性正在積極尋找戀愛對象或急於找到合適結婚對象。54%的單身女性不急於改變單身狀態但持開放態度,只有37%的女性正在積極尋找戀愛對象或急於找到合適結婚對象。
在30歲以上的單身男女里,分別有47%的女性和70%的男性在積極尋找結婚對象。

4. 關於石塘的風俗人情

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浙江溫嶺市石塘鎮一帶的16周歲以下的男女小孩都要過傳統的「小人節」,這一溫嶺其他地區都不見僅流行於石塘鎮漁民文化圈內的獨特風俗從哪兒來?最近,華東師范大學對外漢語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陳勤建教授在《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石塘七月七小人節祭拜與台灣省台南、高雄七星娘娘神誕祭祀,殊途同歸,共同源於北宋期間京城開封流行的七夕風俗,「這一習俗是我國古代七夕祭拜七星娘娘遺風在該地特有生態環境中的濫觴和變異,其間傳承了宋代京城特有的自元以後幾乎匿跡、滲有印度異域文化因子的七夕習俗。」

這篇題為《當代七月七「小人節」的祭拜特色和源流------浙江溫嶺石塘箬山與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較》的論文,共分《石塘箬山七夕小人節的祭拜特色》、《石塘箬山七夕小人節的祭拜由來》、《北宋京城七夕風俗遺存和濫觴》三部分。陳勤建教授曾作為中日浙江沿海民俗志考察團成員,多次走進石塘箬山考察民俗文化,並在2003年七月七實地體驗考察了箬山的小人節,他通過對箬山東興村小人節祭拜彩亭製作人陳琦、駱業生、梁財慶、陳其富和祭祀人梁翠琴等人的調查,在《石塘箬山七夕小人節的祭拜特色》小節中按「節日稱謂」、「祭祀對象」、「祭祀器物」、「祭祀供品」、「祭祀程式」幾方面予以記述,指出小人節祭祀的神靈民間俗稱為「七星神」、「七姑星」,亦名「七女神」、「七娘夫人」、「七姑」、「七仙女」等,「在中國,傳統的七夕傳說和祭祀,在現代化進程中逐漸消退。可在箬山地區仍很活躍。而且,對於牛郎織女的悲歡離合,這里的民眾,衍化為關注他們自身的愛情結晶----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前程和未來。」

在《石塘箬山七夕小人節的祭拜由來》一節中,陳教授說,這一「別具一格的七夕祭拜習尚,馬上引起了在當地考察調研的中日專家學者的關注。它與我們廣泛流傳的七夕習尚似乎很不一樣。」「七夕風俗,經長期演化,形式多樣,大陸一般的地方誌,大致有乞巧、祭拜魁星棉衣、祭拜七星娘娘、祭拜床母等。似乎沒有小人節這樣獨特的祭拜場景。」他從箬山當地人傳聞說是從台灣傳過來的線索入手,查了中國地方誌民俗資料匯編和台灣史志,在溫嶺鄰縣海島縣玉環縣方誌中找到一條:「鄉間女子於前一夜采七色花散放盆上,置庭中或屋頂接『牛女淚』,是日拭目洗眼。或采籬槿漬『牛女淚』洗發濯梳具。閩籍人為子女購制『紙亭』,設饌備醴以祭祀,並請先師、義父或長輩起正名,行『及丁禮』,俗稱『拜七娘亭』。至60年代後漸不傳。」「廣大中原地區似無類似記載,而台灣說當代還有文史記錄的蹤影。」陳勤建在文中引用了連橫(連戰父親)《台灣通史?卷二十三》、《台南縣志》、《高雄縣志稿》等有關資料,證明七夕日在台灣台南、高雄地區,除流行乞巧等常見的節日習俗外,還有紙糊供奉織女「七娘媽亭」彩亭的特殊習俗。七娘媽,又稱「七星娘」,謂七星娘為幼年子女守護之神,為年達十六歲之子女祈求美好的未來。「這與海峽彼岸的石塘箬山以小人節的祭拜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石塘箬山小人節的祭拜,是小孩出生後,年年當生日過,直至16歲。而台南、高雄等地,據上述文獻記載,似乎只在16周歲才進行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論祭祀的執著、繁瑣、持久,大陸的石塘箬山顯然要比台灣一些地區豐富。」

在《北宋京城七夕風俗遺存和濫觴》 一節中,陳勤建教授引用了《夢華錄?七夕》、《夢梁錄?七夕》、《武林舊事?乞巧》、《西湖老人繁勝錄》等記載當年宋都盛況的筆記小說,指出當時「無論是北宋京城開封,還是南宋京都杭州,農歷七夕,少男少女,穿新衣,拜雙星,並乞巧,玩摩喉羅,從民間到宮廷,到處流傳,盛行不衰。」「摩喉羅成為一種時尚,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摩喉羅原是佛教的天龍八部神之一,當年曾是一個國王。有一位仙人犯了罪,被禁在後園中,國王忘記了這件事,有六日未供奉食。因此被罰墜入黑暗地獄,過了六萬年才脫身成胎,又過六年才出世。六歲出家成佛,得道後,入大乘,久住世間者乃其變化身。供奉摩喉羅偶像成了信徒的一種信仰。偶像大多是泥塑的小泥人,也可用木雕的。宋朝與異族文化交流甚深,所以容易受到影響。民間在七夕逐漸流行『摩訶樂』的娃娃,又稱摩侯羅或魔合羅,因是梵文音譯,所以不太一致,為祭祀織女、牛郎的一種供品。」「隨著時光的流逝,摩喉羅佛經的信仰光環逐步褪去,變為純粹的玩偶,中國固有的傳說戲劇人物取代了它的形象,成了今天溫嶺石塘箬山七夕小人節的獨特景觀。為什麼自從宋之後,除石塘等個別偏遠海邊小島尚存遺跡,大陸各地難見其蹤跡?這恐與宋亡有關,此遺跡地,是宋王朝最後的生存地,因為地理偏僻,後王朝勢力和風尚影響薄弱,使其如活化石般得以保存和延續。」陳勤建教授在文末總結說,「深入研究,對我們認識七夕文化生命的演變,傳統節日的傳承途徑和方法,以及今天的文化傳播和建設具有很大的意義。」

熱點內容
荷花的夏日 發布:2024-12-26 03:31:28 瀏覽:757
奧里盆栽周邊 發布:2024-12-26 03:08:00 瀏覽:902
多肉綠植店加盟 發布:2024-12-26 02:55:00 瀏覽:945
相約七夕是牛郎和織女 發布:2024-12-26 02:54:51 瀏覽:496
海棠灣好還是亞龍灣好 發布:2024-12-26 02:35:53 瀏覽:425
情人節需語言 發布:2024-12-26 02:35:53 瀏覽:41
水彩盆景 發布:2024-12-26 02:21:49 瀏覽:648
半束花藝 發布:2024-12-26 02:15:38 瀏覽:329
玫瑰花泛黃 發布:2024-12-26 02:15:36 瀏覽:697
花店門市布置 發布:2024-12-26 02:15:31 瀏覽: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