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吃蛙鍋

七夕吃蛙鍋

發布時間: 2024-12-10 08:54:27

七夕詩歌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詩歌吧,不同的詩歌,其語言藝術所表現的語言風格、特點、技巧各不相同。那些被廣泛運用的詩歌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關於七夕詩歌,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七夕詩歌1

寫進詩詞里的七夕

每當我翻看那些秋天的詩句

便有一縷濕淋淋的微笑

在夜色里燃起紅紅的燭火

為我照看柴米油鹽里

溢出的平和寧靜

蔬菜瓜果潔凈的米飯

那些倒伏在炊煙里的綠色和營養

我知道

在鍋里烹炒的是沸騰的生活

吃進胃裡是鹹鹹甜甜的日子

一樣的鍋碗瓢盆

不一樣的苦辣滋味

或許愛

就是一縷普通的綠色

在妻的打理下成為紅光滿面的溫飽

喂養不被七夕的雨淋濕的家

關於七夕詩歌2

七月,尚未容我揣摩她的玲瓏

醉了我心的女子

就在最初的葡萄架下,輕易泄露

思緒的私密——題記

■紅塵

孤舟一葉,煙雨茫茫

稍縱即逝的年華水中盪漾

我佇立岸邊,不忍打撈

往昔的

歡聲笑語。惟可讓這些快樂

隨波逐流

漸次進入透明的沉寂

紅塵。我的紅塵除了世俗

就是平庸

碌碌的軟語,間或潸然不眠的清夜

那一聲聲長嘆

不經意測量出的距離

只有我知道

我們之間

究竟相隔多遠

■夜色

夜色清冷。卻剎那失去了

所有詩意。背景沉寂

黯然的夜遼遠、冷漠

苦丁和菊的味道

輕易誘惑了我的安然

冷雨。滴水的葡萄架下

我一直就在你的河流里獨自跋涉

一步一步拖泥帶水

沒有時間的印記

沒有開始,沒有終止

誰看見一網累累的傷痕

在雨中的風波里苦苦掙扎

而你的掙扎是一把苦等消息的花傘

遮擋了我的尋望

■七夕之痛

又是七夕。黃昏時分

斑斕的懷念

掛滿葡萄的孤綠

泛著清冷的光

胸腔里流著的血疼了

一滴一滴侵蝕昨日的黑白

泛黃的記憶隱藏著蝴蝶的翅膀

隱藏著花香鳥語

隱藏著無奈的分離

我的女人老了

細碎的紋漫延在眼角

柔弱的肩膀扛起江湖的風

顫抖多個長夜的不眠

飄搖許多日子的艱辛

陰雨綿綿,長夜漫漫

縱然可以執子之手

又怎麼借來天光

讓我看清一路滴落的離愁

那滴是你

那滴是我

關於七夕詩歌3

今夕何夕

不敢問,不敢想,不敢看淡淡月色

清麗的光

最好把一切趨於安靜或冷寂

無聲,無淚,無痕亦無詩

除了風的刻意

心,早已被掏空,擄走

尚存的皮囊,枯如殘荷

微波不興

注滿,唯有今生的悲凄

一層一層,結痂

堅硬的思

總有鵲橋,總有佳期

而我只有反反復復的回憶,綿綿無期

你隨琴聲,翩然邂逅

一見鍾情的領地

擅用二胡的音律

把心與心的距離,演奏成一曲一曲相思

後來,又以你的品行你的才藝

潑墨揮毫愛的大寫意,相約

相廝相守,白頭

可如今,怎忍心,讓我獨倚西窗

幽幽太息,物是人非的滄桑

殤語人間天堂,生死茫茫

尋尋覓覓。憔悴七夕

葡萄架下曾經的歡愉

那時,葡萄正熟,你正氣宇軒昂

綽約我的花季,長發飛舞

我們僅有的最後的相偎

環繞的纏綿

也被魔鬼忌恨撕成,哀傷的碎片

十多年了

日夜折磨我的孤苦,以及

微微帶紫的夢鄉

有你的竊笑,我和喜鵲的呢喃……

你真的狠毒

從此,令我的愛情空前絕後

銀河滔滔漫天際

世代隔斷牛郎女

今夜鵲橋又築起

牛郎織女有盼期

你我相見遙無日

嘆罷秋風惜秋雨

暑往寒來多少日

花前月下聽囈語

夢中蝴蝶長相依

留下倩影舞新姿

孤芳自賞影單只

時光匆匆付水去

綿綿相思燃蠟炬

夢中相見也慰藉

只盼吾君會佳期

一筆相思年復年

成了佳話別了人間

一步千千喜

幾多辛苦

空杯少酒靜飄香

一點不樂

滿是愁滋味

清淡獨一人

更易醉

雲雨更催情

道破天機卻成語

恨不能只把鬼神驚

字字寫真情

更敢醉

輕輕點點

不似人間玉露

對岸瘦了花朵累了影子

睜著的眼睛常使月光熬干

她數過的星星一定和我一樣多

放出的風也像我一樣杳無音訊

一條河許是俗海決堤

許是一階階落差的催促

世間常有砂礫隨波逐流

也有漫水而倒的草

我無畏洶涌的波浪

小心地攥緊春天那瓣花香

風來了,一定讓它經過我的手

那是我撫過的長發

我必須急切地趕路

七月不是恩賜

不斷纏繞的線拴牢我們

她有過來的湖水我有過去的泉

我們心裡有著相同的灌區

我必須讓腳步更為急切

生發一雙翅膀

讓那條河順著我們流

關於七夕詩歌4

雨後

漫步在

鄉間小路

此起彼伏的蛙鳴

似城市變幻的霓虹

讓人心旌搖曳

沐浴清新涼風

倦意如發梢的雨滴

瞬間蒸發

淺藏在思緒的牽念

如初放的花兒

一瓣一瓣

綻開在心間

雨水是躍動的音符

為我

送來慰籍

嘉禾似溫婉的伊人

羞怯

低垂瓊首

惹人愛憐

自然的美

是鄉村自性的天籟

晚霞

逐漸褪去

我心化一尾魚

躍起

游向炊煙漾起的波心

那裡有溪聲山色

有七夕的虹

七月初雨後張立成口占

七夕整理於東封斯家中陋漏寮

關於七夕詩歌5

1、《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2、《鵲橋仙·纖雲弄巧》

宋代: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3、《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那遙遠而亮潔的牽牛星,那皎潔而遙遠的織女星。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不停地響個不停。因為相思而整天也織不出什麼花樣,她哭泣的淚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淺淺的銀河,他倆相界離也沒有多遠。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脈脈相視無言地痴痴凝望。

4、《乞巧》

唐代: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譯文: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5、《七夕》

唐代: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譯文:一道仙鵲架起的小橋橫卧在那茫茫的銀河上。聽著織女的配環叮咚,看她款款地過橋而來。我和伊人的離別是不會停息地一年復一年。悵然間抬頭望去只見到牛郎星依舊閃爍,亘古光華不變;我的哀愁啊,就漸漸的不那麼明顯。

關於七夕詩歌6

寫在詩前——關於知己,我想鄧麗君的這首《我只在乎你》已經演繹得淋漓盡致了,但在為你送上這首歌的同時,我還是寫下這些來自內心的文字,或許對你來說,這些都顯得微不足道,但請允許我用自己的方式愛著你,真誠地祝福你七夕快樂!

我喜歡你

我惦記你

我擔心你

怎能忘記這些直白中的感動

怎能忘記那些愛的細節

怎能忘記你為我做的一切

所以

我會是你青絲中縷縷芳香

一路為你飄灑清新

我會是你眼中的淚滴

為你拂去容顏的滄桑

我會是你酒窩中紅暈

把你的微笑傳遞

所以

我會是圍繞在你身邊的風

守護你的美麗

我會是那飄飛的雨滴

帶走你眉間的憂郁

我會是你手中的傘

為你擋風遮雨

我會是你足下的鞋

陪你千山萬水

所以請別擔心

照顧好自己就是對我的報答

所以請別再問

若你離去,我會哭嗎

所以請別再說

如果愛可以重來……

我會感恩

這等待了千年的緣分

我會收藏

一路走來的同甘共苦

我會珍惜

我們在一起的時時刻刻

我的知己

你一直在我心中

我只在乎你

關於七夕詩歌7

記憶的碎片,

如同天邊的雲朵,

不去想也自己飄來,

親吻靈魂深處那份惆悵。

去年七夕,

你獨守屏前,

魂系千里之外,

指尖彈出:

沒有你的日子,象一杯苦澀的咖啡。

今又七夕,

你象斷線的風箏,

游離了我的視線,

我痛苦、彷徨、憔悴、失眠,

想把破碎的柔情拼起、縫粘,

可是,

愛,已走遠。

曾經纏綿於耳際的喃喃私語,

被女巫撕成了碎末,

拋向風中,

再也抓不到痕跡半點。

曾經伴我入眠的你那美妙的歌聲,

一觸及耳膜,

心就抽搐打顫,

心碎的眼淚,

注滿心田。

想那一針一線精心鉤織的禮物,

更是觸目揪心。

織進去的濃濃的愛,

卻變成了冰刀霜劍,

將痴痴的心,

刺得血淚噴涌,

疼痛不堪。

愛,

嫣紅了一季,

潮濕了我整片天,

轉而,

悄無聲息

走得毅然決然。

關於七夕詩歌8

七夕

我與你不相約

七月那天我愛的他

狠狠地將我的夢揉碎了

散落到了海角天涯

七夕

我與你不相約

軍營里我戀的他

告訴了我一切都是假

是嗎是嗎

七夕

我與你不相約

在你到來之前

可曾預見這樣的結局

無聲無尾

七夕

我與你不相約

苦苦的相思

我只能埋藏在心底

疼痛哭泣

七夕

我與你不相約

我許下的願望

你不曾幫我實現

你證明給我看

一切都是謊言

七夕

我與你不相約

只因在此之前

你告訴我許久以來我只是單戀

自己為自己編織了一個很美的夢

夢醒

你告訴我沉溺太久

付出太多傷害太深

還不停為我愛的他找尋各種借口

各種理由

七夕

我與你不相約

我不再繼續自己欺騙自己

你若安好

請告訴我什麼是真愛

關於七夕詩歌9

沒有月的夜

星光璀璨一座橋

河的`這邊

是我望眼欲穿

河的那邊

是你思念成殤

思念是那滿溢的湖水

唯有你的愛

讓這銀白的湖面波光粼粼

思盼是一座山

唯有你的美

讓我的心翼長出飛翔的翅膀

盼過三百六十五個日日夜夜

熬過千千萬萬個分分秒秒

那天上的牛郎織女

在這七夕的約定里

都踩著鵲橋相會了

地上淅瀝的雨是天上晶瑩的淚

我伸開雙臂,嘴中含香一個七夕美好的名字

如同把一顆星星

攬在我月亮的彎里

七夕的晚上,我定會有一個精彩的夢

那夢里,有你,有你閃光的淚

有我們七夕愛情的約定

關於七夕詩歌10

那是一個美麗的國度

住著幸福和痛苦

起初

在那裡

我是多麼的無助

多麼的痛苦

後來

我得到了幸福

我開始對生活滿足

因為

因為離我不遠的地方

矗立了你的新房屋

你不顧家人的反對

千里迢迢與我相會

我很感動

感動到流淚

你說

你知道我現在一無所有

知道我並不完美

但有愛你的心已足夠

你還說

有了我

至少你可以

可以在溫暖的懷里依偎

會有一雙手

在你勞累的時候

給你捶捶背

那時

我很幸福

因為有你

有你就是我

最大的滿足

可惜

今年的七夕

結束了我的幸福

七夕

你認識了他

你說

我們的相遇

原本就是一個錯誤

已是時候結束

你走了

竟然走的那麼乾脆

連頭也不回

你和他

去了屬於你們

屬於你們的國度

看著你們牽著手

離開的背影

我好感動

我感動到哭

我感動到認輸

原來

你當初的誓言

是那麼的絕對

原來

愛我只是你

只是你的賭注

盡我所能的付出

卻換來你的不在乎

曾經那麼相愛

現已形如陌路

七夕

結束了我的幸福

結束了我生命的全部

七夕

卻開始了你們

你們蜜月的旅途

曾經

我是那麼的糊塗

竟然輕易喝下

喝下你下的毒

讓我全心全意

讓我死心塌地

為你服務

可是現在

你們愛的又那麼幸苦

這該是

多麼痛的領悟

七夕

竟然結束了我的幸福

結束了我生命的全部

我終於看出

是我太無能

不能把你的心

牢牢吸引住

七夕

結束了我的幸福

七夕

多麼痛的領悟

再也不會真心付出

再也不會在乎

寧可高傲的孤獨

也不會再

不會再奢求

被你愛的幸福

七夕

結束了我的幸福

結束了我生命的全部

但願天下有情人

終成眷屬

關於七夕詩歌11

1、七夕

(唐)徐 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2、七夕詞

(唐)崔 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3、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4、七夕

(唐)曹 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5、七夕

(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6、七夕

(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7、七夕

(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天高鵲夜飛。妝成應懶織,今夕渡河歸。

月皎宜穿線,風輕得曝衣。來時不可覺,神驗有光輝。

8、七夕曝衣篇

(唐)沈佺期

君不見昔日宜春太液邊,披香畫閣與天連。燈火灼爍九微映,香氣氛氳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傳織女牽牛客。宮中擾擾曝衣樓,天上娥娥紅粉席。

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彩女提玉箱。珠履奔騰上蘭砌,金梯宛轉出梅梁。

絳河裡,碧煙上,雙花伏兔畫屏風,四子盤龍擎斗帳。舒羅散縠雲霧開,綴玉垂珠星漢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鏡台。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綉。

玳瑁簾中別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晝。椒房金屋寵新流,意氣驕奢不自由。

漢文宜惜露台費,晉武須焚前殿裘。

9、七夕詩

(唐)趙璜

烏鵲橋頭雙扇開,年年一度過河來。莫嫌天上稀相見,猶勝人間去不回。

欲減煙花饒俗世,暫煩雲月掩樓台。別時舊路長清淺,豈肯離情似死灰。

10、七夕

(唐)祖詠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關於七夕詩歌12

你指著滿天繁星

噓,安靜

靜待喜鵲來臨

我們彎下脊背細軟的骨頭

傾聽七夕

傾聽銀河柔得不能再柔的濤聲

把露水上的青澀,草尖上的純情

咯吱吱握緊,握緊

而今

絲瓜藤尚在

絲瓜藤下的交頭接耳不存

所有轉身走遠的,落地成灰

鵲橋坍塌

只一枚空落落的葉子

躺在掌心

恰似抽去了靈魂的,一段情

在七夕要來的某個瞬間

被時光輕輕擦去

就這樣,就這樣

一個人被慢慢忘記

關於七夕詩歌13

靜謐而墨綠的湖水

緩緩泛起層層漣漪

燦爛而炫麗的光芒

輕輕解凍絲絲祈願

星光燦爛的雙眼

擁有海枯石爛的執念

溫柔嫵媚的笑靨

映射蒼茫而深邃的愛

年輕而瘋狂的人們

以青春來點燃生命的篝火

執著而永恆的信念

不曾背棄尋找幸福的信仰

多少年的等待與尋找

只為此刻牽動的心跳

多少次的渴望與回首

只在剎那間留駐永恆

這是一個亘古不變的主題

真誠而至純的愛情的追逐

這副無與倫比的絕美姿態

啟動幸福的車輪完美航行

願緣圓!

關於七夕詩歌14

繁華落幕

留下一道長長的牽掛

光陰以外的故事

如煙如霧

戀上你就註定義無反顧

搖搖擺擺在紅塵深處

纏纏綿綿原來牽掛你早已經銘心刻骨

不要擔心我想你會孤獨

只要今生你開心我就幸福

前世,我是一朵

因為你的一眼回眸我貪戀上凡間三千煙火

放棄蓮花的修煉

隨你的愛跌落在人間

飄落進那一池的藕花深處

只為你經過的時候把我尋見

我在池心將痴情流轉

一世一世

枯萎,盛開,枯萎

始終不見你的影子來到我的眼前

就這樣守著寂寞的蓮池生生世世

世世生生,讓眼淚斷了線

夢回千年,假如我們註定紅塵錯過

在我枯萎的時候

永遠不想讓你看到我憔悴的雙眼

只願在你心裡永遠是春天般的燦爛

心裡有你,煙雨紅塵

牽絆,思念

都是一種靈魂深處的安暖

流年煙火里的斑斕

只願下一世

我不再沉迷,貪戀人間煙火

不再做這株清寡的青蓮

關於七夕詩歌15

七夕我丟了魂魄

本來就人生失敗

輸了愛情

與孤獨相伴

沒有你我沒有了語言

苦苦尋覓三十餘載

終於感動上蒼

與你在網路相會

淚水噙濕了撥動的鍵盤

我的心飛向你身邊

失去的也許永遠找不回

只怪我年少無知沒有勇氣表白

到如今你有了一個他

所有的孤單我一人承擔

所有的落寞我一人感受

你有你的生活

我怎忍心打擾你平靜的心

所有的回憶我一人品嘗

不是我不小心觸動你的心靈

只是真情無法難以抗拒

我沒有李白那才華

也沒有瓊瑤細膩的感情

更沒有三毛那憂傷與浪漫

只是用真情想看看三十多年前

丟在你那裡的魂

提起筆有些文字都不曾記得

我不會用華麗的辭藻討悅你的歡喜

更不會用甜言蜜語迷惑你那純凈的心

也許今生無緣相聚

下輩子一定補償

此從網路相遇我久久不能釋懷

因為等待

已積累了太多太多......

為一個人真愛一生

勝卻人間無數風景

任誰將這淚珠

盛滿寂寞的心

都是一場宿命

相思依然如故

我要去你那裡看看我丟掉的魂

⑵ 七夕節,這些美食說了哪些浪漫情話

浪漫的七夕節來了,在這個工作日的晚上,怎麼過七夕最浪漫?猜想美食肯定是不可缺少的一環,良辰、美景、佳人、美食。去吃個西餐就叫浪漫了?浪漫的氛圍,還需要浪漫的人去營造。傳情,不僅僅只有獻花可以,美食也有它的語言,七夕之際,和親愛的TA一起去品嘗這些美食,除了美味,更有甜蜜。
古人七夕——「巧果+花瓜」最浪漫
「七夕」夜晚,年輕的婦女、姑娘要擺上事先准備好的時令水果,對著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們還要舉行各種乞巧儀式,祈求自己能夠得到美滿愛情的姻緣巧配。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靨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雲南過橋米線想必大家都吃過,它的來歷和一個愛情故事有關。雲南過橋米線源於滇南蒙自。傳說那裡有位楊秀才經常去湖心亭內攻讀,其妻每次都將飯菜送往該處。秀才讀書刻苦,往往學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飯冷盤。

雖然飯菜涼了,他的妻子發現砂鍋還燙乎乎的,揭開蓋子,原來湯表面覆蓋著一層雞油、加之陶土器皿傳熱不良,因此把熱量封存在了湯內。因此,以後其妻就用此法保溫,另將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熱雞湯中燙熟,趁熱給丈夫食用。
後來不少人都仿效她的這種創新烹制,烹調出來的米線確實鮮美可口,由於楊秀才從家到湖心亭要經過一座小橋,大家就把這種吃法稱之「過橋米線」。
愛情不就是這樣嗎?全心為自己的心上人著想,給對方獨立的空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我願意一直守護你。
鯽魚白玉湯:感情純潔無暇,相濡以沫
用這款湯來說男女之間純真的感情,再恰當不過。鯽魚煮出來的乳白色的湯搭配上嫩嫩的豆腐,不夾雜一絲雜質。魚說:「你看不見我眼中的淚,因為我在水裡。」水說:「我能感覺得到你的淚,因為你在我心裡。」魚與水,難分難舍,魚在水中,暢游且情趣盎然,情侶之間水乳交融的感情,不過如此。

貴州戀愛豆腐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貴州的街頭常看到有人用油鍋炸著一種象臭豆腐一樣的小吃,他們說這叫戀愛豆腐果,一片黑和一片白的豆腐乾,用小竹簽一串,很普通,很平常,但據說情侶們都愛吃。這其貌不揚的東西細細嚼去,竟別有一翻風味,韌而不堅,香而不濃,難怪這么受歡迎。

⑶ 七夕節吃啥 七夕節人們通常吃的是什麼

導讀:七夕節,又稱為牛郎織女節、乞巧節或女兒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通常在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起源於一種古老的傳說,講述了織女與牛郎之間的愛情故事。七夕節的故事知道了,那麼你知道七夕節吃啥嗎?想知道七夕節人們通常吃的是什麼,就來瞧瞧小編的介紹吧。
七夕節吃啥
七夕節吃巧果
傳說是因為過去女孩子在未嫁之前都想自己能心靈手巧,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祈求織女來送巧,希望織女也能賜自己一雙巧手,於是巧果也就誕生了。北宋時期的巧果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將發面團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蘋果、小雞、小豬、小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種花形圖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將成形後的小餅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為七色,有的以紅色點染,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掛於壁間,以為裝飾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環掛在小兒項間取樂的。相傳七夕節晚上,婦女兒童將巧果拋擲屋背,喜鵲銜去搭橋,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
七夕吃餃子(巧巧飯)
俗話說得好,「別問過節吃什麼,問就吃餃子!」開個玩笑。吃餃子是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七夕吃豆芽
在南方一些地區,人們在七夕前夕會專門泡豆芽,也稱「泡巧」,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在七夕這天,女孩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有些地區還會用長出的豆芽做巧芽面慶祝七夕。
七夕吃公雞
浙江金華一帶流行七夕殺雞吃雞,在農歷的七夕這一天,牛郎織女開啟他們浪漫的七夕鵲橋約會。但是這個約會時間可是有限制的,只能在天亮之前結束。咱們古代沒有鍾表,判斷天亮的標准就是以公雞打鳴為准。大家都感覺這樣太殘忍了,一年才見一面,時間還這么短,所以大家就會選擇在這一天吃雞,尤其是公雞,希望把雞吃了之後,就沒有了雞鳴,那麼牛郎織女就可以在一塊,不用分開了。看看咱們的人民多麼善良,所以這樣的傳統也一直流傳了下來。如此再無雞鳴報曉,牛郎織女相會便能永遠不分開,這也寄託了人們對牛郎織女故事的美好願望。
七夕吃五子
在福建一些地區,七夕女孩要品嘗瓜果祈求來年瓜果豐收。當地還流行人們吃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寓意多子多福。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有乞盼兒子、乞盼長壽、乞盼美麗和乞盼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占卜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者稱「輸巧」,「輸巧」者要將自己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七夕節人們通常吃的是什麼
1、吃巧果
巧果是七夕節的應節食品之一,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它並不是一種水果,而是用麵粉、油、糖、蜜製作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再用油煎炸而成的糕點。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望自己心靈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織女能賜自己一雙巧手。
又因為「巧」與「橋」諧音,人們認為在七夕這天吃巧果,不僅能幫助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而且自己的心願也能通過「巧(橋)」實現。
2、吃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夕這天吃巧芽面。巧芽面里的「芽」是指綠豆芽,這綠豆芽一定要提前七天生,待豆芽長到3厘米就可以吃了。將綠豆芽和肉絲一起炒,再加水煮沸,放入調味料做成豆芽湯。面條煮好抓到碗里,將豆芽湯澆上即為「巧芽面」了。
3、吃花瓜
七夕節當然少不了瓜果。手巧的女子會將瓜果雕刻成奇鳥異狀,或者在瓜果表面浮雕圖案,用來拜織女、待客等,稱為「花瓜」。
4、吃江米條
七夕節吃江米條是老南京人特有的習俗。江米條是將糯米粉與豆粉加清酒和成面團,放入鍋里蒸熟;再將蒸好的面團放入石臼捶打,待捶打好的面團稍微變干,用刀切成面條,放入油鍋炸熟,炸好的江米條瀝干油後抹上糖漿即可。
5、食五子
七夕節「拜織女」的祭拜供品中,五子是必不可少的。五子是指瓜子、花生、紅棗、桂圓、榛子,焚香拜祭後,這些貢品也就成為宵夜食物。
6、吃巧酥
七夕期間,民間一些糕點鋪會製作一些牛郎織女模樣的酥糖,俗稱「巧人」或「巧酥」,銷售時會說「送巧」或「送巧人」,十分討巧,很適合七夕節食用。
7、吃雞
傳說牛郎織女每年只有在七夕這天才能「鵲橋相會」,而當雄雞報曉時,他們就得分開。人們很同情牛郎織女,流行在七夕這天宰雞,意為沒有公雞報曉,牛郎織女就不會分開。七夕節吃雞也就成為很多地方的一種傳統習俗。
還有一些地方一到七夕節,就把大公雞從雞窩里抓出來,放到屋裡用框子扣起來。他們認為公雞換了地方怕生,就不會打鳴,這樣牛郎織女在一起的時間就會長一些。
8、吃蠶豆
「分豆結緣」是福州地區七夕節特有的習俗。每年七月初七,親朋好友和鄰里之間都要相互贈送、分食蠶豆,「蠶」與福州方言里的「纏」諧音,意為把好事緊緊纏住。
9、吃菱角
七月初七品菱角是江門台山的傳統習俗。農歷七月初六晚上(初七凌晨),當地家家戶戶都要拜,稱為「幕仙」,菱角、涼粉、水果是必不可少的拜祭貢品。
10、麻老
麻老,正確名應該叫麻糯,是福建龍岩特有的一種糕點,是專為紀念牛郎織女而生的七夕節食品。在龍岩地區,做父母的在每年七月初七前幾天就要購買麻老贈送女兒,尤其是出嫁後的第一年,要用小籮筐整擔送。
結語:以上是小編整理的「七夕節吃啥,七夕節人們通常吃的是什麼」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⑷ 七夕巧果什麼時候 七夕巧果的食用時間

1、七夕巧果是農歷七月初七吃的食物。

2、北宋時期的巧果品種極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將發面團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蘋果、小雞、小豬、小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種花形圖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將成形後的小餅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為七色,有的以紅色點染,用長線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掛於壁間,以為裝飾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環掛在小兒項間取樂的。相傳七夕節晚上,婦女兒童將巧果拋擲屋背,喜鵲銜去搭橋,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相會。

3、巧果製作起來非常簡單。先將麵皮切成一兩寸長的條形,然後放入滾燙的油鍋里,炸至金黃色。再把炸好的麵皮撈起來,立即撒上芝麻、白糖,酥脆香甜。

⑸ 七夕怎樣慶祝(有關七娘、魁星)各位大大幫幫忙啊!

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廣東——七娘會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據參加過民國年間的「拜七姐」活動的老人回憶,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拜七姐」。活動一般是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並行禮祭拜而已),預先由要好的十數名姐妹組織起來准備「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將一些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里,讓它們發芽。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湊起一些錢,請家裡人幫忙,用竹篾紙扎糊起一座鵲橋並且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繫上刺綉台圍(桌裙),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及女紅巧物,大顯女兒們的巧藝。有用剪紙紅花帶圍著的谷秧、豆芽盤,盤中點著油燈,燈光透出彩畫薄紙燈罩,艷彩奪目;有精心布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蘭、茉莉、素馨及其他鮮花插在銅瓷花瓶里;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真假難辯;還有把蘋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疊成各種鳥獸等形狀的果盤;寸許長的綉花衣裙鞋襪及花木屐;用金銀綵線織綉的小羅帳、被單、簾幔、桌裙;指甲大小的扇子、手帕;用小木板敷土種豆粟苗配細木砌的亭台樓閣,總之是越細致越顯得巧。又用米粒、芝麻、燈草芯、彩紙製成各種形式的塔樓、桌椅、瓶爐、花果、文房四寶及各種花紋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還掛一盞盞的玻璃或彩紙的花燈、宮燈及柚皮、蛋殼燈(上雕山水花鳥圖案),動物形燈。最惹人愛的,是女兒們用綵綢扎制的精美的雛偶,即布娃娃。雛偶有牛郎、織女及一對小兒女的形象,一般放於上層,下邊是吹蕭彈琴舞蹈的小兒形象,慶賀雙星相會之意。還有「西廂」、「紅樓」、「楊門女將」等成套的戲劇人物形象(也與瓷塑雛偶,是家長買給小兒女作節日禮物的)。另外,當然也少不了陳列化妝用品,如小胭脂盒、鏡、彩梳、絨花、脂粉等,既供織 女使用,也供女兒們自用。還有蠟制瓜果、小動物等。此外就是甜咸點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必不可少的是燭台、香爐、插上香燭,並用最好的檀香點燃。

女兒們在七夕夜要盡情梳妝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頭發,然後換上錦綢裙襖、旗袍,頭上梳發髻,戴上白蘭、素馨等花飾;再畫眉、抹脂粉、點絳唇、額上印花;用鳳仙花汁染指甲。經過這番打扮,女兒們一個個如同仙子下凡,圍坐於八仙桌旁,鵲橋邊上,進行各 種游戲:或自娛自樂,吟詩作對,行令猜謎,並穿針祭拜乞巧;並指點天上北斗七星(相傳織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員)及雙星,講述牛女故事、詩文典故;或請來歌姬,演唱粵曲,奏八音樂等,女兒們也自奏琴蕭等樂器。這時人們可往各處人家參觀乞巧桌陳設,到的人雖多,主人也仍高興招待。歡慶至半夜十二點鍾,為織女下凡之吉時,此時所有的燈彩、香燭都點燃,五光十色,一片輝煌;姑娘們興高采烈,穿針引線,喜迎七姐,到處歡聲鼎 沸。最後歡宴一番,這才散去。誠如清詩人汪侖(傳說中的魚名)《羊城七夕竹枝詞》聽說:「綉闥瑤扉取次開,花為屏障玉為台。青溪小女藍橋妹,有約會宵乞巧來。」

⑹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是吃巧果。

巧果一般指麻巧。麻巧,原名巧食,是傳統小吃,溫州特產,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七夕也有應節食品,其中最出名的一種叫作巧果。浙江的杭州、寧波、溫州等地的人們會在這一天做巧果。

巧果主要用油麵糖蜜等做成,把白糖糖漿和麵粉、芝麻一起和好,拌勻後攤在案板上捍薄,再經過油炸等一系列工序。巧果種類極多,可以做成剪刀、梨、茄、瓜、小雞、小豬、獅子、金魚、蛙、蟹、蝦等各種模樣。

在上海,崇明人以麵粉加糖水揉成粉團,然後擀成薄皮,切片後放入油鍋煎炸,成為香脆食品,俗稱「吃烤」。

民間習俗: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

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接露水,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⑺ 七夕的來源

http://www.china.org.cn/ch-jieri/qixi/1.htm

七夕節的簡介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乞巧七夕的習俗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七夕節的詩詞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庄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熱點內容
蘭花參根 發布:2025-02-02 07:05:15 瀏覽:178
花卉育苗穴盤 發布:2025-02-02 06:58:44 瀏覽:662
花店開業用 發布:2025-02-02 06:47:29 瀏覽:247
陳道復牡丹 發布:2025-02-02 06:43:51 瀏覽:400
喜事送鮮花 發布:2025-02-02 06:43:44 瀏覽:543
二次元百合福利圖 發布:2025-02-02 06:33:58 瀏覽:679
青實櫻花君 發布:2025-02-02 06:25:43 瀏覽:744
清明鮮花寓意 發布:2025-02-02 06:22:05 瀏覽:148
聽花鮮花網 發布:2025-02-02 06:22:02 瀏覽:712
紅楓苗盆栽 發布:2025-02-02 06:22:01 瀏覽: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