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面果子
⑴ 七夕怎樣做巧果好吃
導語: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七夕節吃巧果的說法,巧果即七夕果,乞巧果子,又稱巧食或巧舌,是上海地區特色傳統糕點,七夕的應節食品。那七夕怎樣坐巧果好吃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食材:
主料:麵粉105克、玉米油5克、雞蛋1個
輔料:乾酵母1.5克
做法:
1.用料:麵粉105g,雞蛋1個,玉米油5g,乾酵母1.5g
2.將所有材料混合,揉成均勻面團,放入碗中,發酵至面團漲發
3.重新揉勻,分割成4等分。在模具中撒粉,放入面團,按實,扣出。晾5分鍾,或醒發20分鍾左右,再晾5分鍾
4.放入平底鍋中,小火煎烙,直至兩面煎出黃殼, 出鍋
⑵ 巧果的寓意
巧果的寓意是祈盼自己或友人靈巧。
巧果應該是七夕最應景的美食了,畢竟它別名就是七夕果,又叫乞巧果子。名為巧果但並不是水果,而是一種用麵粉、油、糖等經過加工製作而成的麵食,形式和款式極多。在古代女子希望自己心靈手巧,所以在七夕這一天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來「乞巧」,祈禱自己能擁有一雙巧手,而且「巧」與橋同音,老百姓認為吃巧果不僅有幫助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的意思,還能讓自己的心願實現。
浙江杭州、溫州、寧波一帶,在七夕節這一天,人們用麵粉製作成各種小型物品,放到油鍋里烹炸後稱為「巧果」。到了晚上,大家在院子里擺上桌子,擺上巧果、水果等食品,親友們圍坐在一起,一邊欣賞著美麗的夜色,一邊吃著巧果等食品,期盼自己或者親友都能夠變得靈巧起來。
關於七夕吃巧果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織女的凄美愛情,於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會做一種精緻的小點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織女能在天上相見。當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誠心所感動,將此事匯報到了天庭。
由於玉帝礙於天規,無法赦免牛郎織女,但是又很感謝小巧的心意,因此就讓月老牽線讓小巧的婚姻能夠更美滿一些。小巧在日後的生活中確實與自己的意中人失守,一生不離不棄,後來在七夕節,人們為了紀念這件事情就在七夕節製作性狀各異的小點心,祈求姻緣美滿,幸福一生,這種點心也被稱為「巧果」,流傳至今。
⑶ 七夕巧果的做法
七夕巧果怎麼做?巧果即七夕果,乞巧果子、是上海地區漢族傳統糕點,七夕的應節食品。它很有特色的,以芝麻為製作主料,烹飪技巧以為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七夕巧果的做法。
七夕巧果的做法
原料:麵粉500克、溫水220克、奶粉15克、糖50克、酵母1小勺
做法:
1、溫水溶解酵母,將酵母水分多次倒入摻有奶粉和白糖的麵粉中,揉成均勻的面團;
2、揉好的面蓋上保鮮膜室溫醒發一小時,醒發好的面團拿出來用手揉勻,面揉得時間越長,做出的成品越好吃,顏色越白;
3、揉好的面團切下一塊,搓成長條,按照模型的大小揪成小劑子,將小面塊放進卡子里,用手指按壓蠢賀,並用剪刀剪去多餘的面;
4、最後使勁磕出來,一排小巧餅就做好了,蓋上干布醒發一刻鍾,烤箱185度預熱,十分鍾就好;
5、然後用模具磕出其他形狀的巧餅,也放進烤箱里烤熟後拿出,晾涼後即可食用。
塵虛 做巧餅的幾個關鍵點:
1、首先發面一定要硬一點,不硬的話,卡模子不好弄,太軟的面粘上去了,磕不出來,發面的時候加入奶粉和糖,做出的`巧餅更好吃,喜歡的還可以打個雞蛋,不過夏天的話,打了雞蛋的不太好保存。
2、傳統的巧餅是放在特製的大鍋里烙出來的,不過咱家裡的鍋做巧餅一不小心就糊了,所以我用了取巧的方法,烤箱做容易掌握溫度和時間,不用來回不停翻轉,省時省力。
3、做好的巧餅一定要自然晾乾,完全涼透了才能密封保存,如果只是為了觀賞看,可以塗上顏色,串成一串的,掛起來自然風干,我家前一次做的,風干後,在那裡放了一年都派檔燃沒有壞。
⑷ 七夕的應節食品巧果的製作中含有哪些材料
七夕巧果包括抄麵粉,雞蛋,芝襲麻,嫩豆腐,植物油,食鹽,綿白糖。巧果形態:呈棱形小塊,厚薄均勻。色澤:表面呈金黃色,油潤,無生粉。口味:入口鬆脆,具有芝麻香味。
(4)七夕面果子擴展閱讀:
巧果即七夕果,乞巧果子,又稱巧食或巧舌,是上海地區特色傳統糕點,七夕的應節食品。民間常以「七曲八彎」來形容「七巧」的形狀。
上海郊縣農村有這樣的習俗,即新婚婦女在農歷七月初七(俗稱巧日)走娘家時,都從娘家帶些巧果回來送給丈夫。因此,每年農歷七月初七前後乃是巧果的生產旺季。
亦是紹興地區七夕必備食品。也是溫州地區在七月初七時娘家親戚送給外孫輩的一種禮品。 同時亦有極具膠東特色的山東巧果,製作時有專門的巧果卡子,即模子,卡巧果的卡子大多用棗木、梨木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