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火箭
❶ 七夕有沒有什麼野史秘聞
-牛女神話為什麼能流傳下來
由於牛女神話和天上的兩個著名星宿有關,再加上故事本身的生動性、可愛性,所以一直在群眾中較為廣泛地流傳著。《詩·小雅·大東》曰:「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正是抓住了牛女故事的主要人物及故事發生的主要場所(天河),抓住了牛女二人的主要「職業特點」 (女織布,男以牛運載),可以從中看到牛女故事的蛛絲馬跡。今天所能見到的有關天河牛女的文字記述,以此為最早。
漢代以後的有關記載就更多了。《淮南子》 曰:「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風俗通》 曰:「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這些「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的情節產生的時代,要比見於文字記述的時代早得多,我認為可能會在商周時期。古人觀察天象,在七月初頭的子夜時分,牛女二星都出現在子午線上,由於天穹效應,二星之間看似距離相近多了,所以人們把七月七日當成牛女相會的日子。這時候,又恰是烏鵲脫毛的季節,古人仰看天河牛女,就很自然地聯想到可藉助於烏鵲為橋使牛女相會。宋羅願《爾雅翼·釋鳥》:「涉秋七日,(烏鵲)首無故皆髡。相傳以為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漢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從自然現象上解釋了「役烏鵲為橋」的起因,是很有道理的。人們遂把七月七日當成牛女相會的日子。實際上,牛郎星體積只有織女星的1/3,質量也只有織女星的一半,「十八的大姐九歲的郎」,這真是一對名副其實的「姐弟戀」。二星相距有16光年之遙,乘坐每秒11公里的火箭,還要飛40萬年,通一次電話,對方要16年後才能聽到。天空中的二星永遠也不會相會。但因為七夕的故事,後來又把這天當做婦女的節日。
我認為原始的牛女神話中的主角是兩個「女織男牧(或耕)」的勞動者的「平民形象」,因而雖在群眾中廣為流傳但長久卻未被記入文籍之中。至秦漢時代國家出現了大一統的局面,君主制政體確立,反映在天文學上則是把滿天似乎雜亂無章的星宿,說成是一個等級森嚴的「星國」,有天帝、帝車,還有三公、九卿、將相、後妃、太子,織女星也被說成天帝的女兒或孫女(見《史記·天官書》)。織女由於和天帝攀上了血統關系,而身價倍增。這或者也是「七夕」這個節日,不但民間,而且連宮廷之內、官宦之家都十分重視,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的原因吧。
山東省沂源縣燕崖鄉,是神話故事牛郎織女的故鄉,是中國愛情文化的發源地。關於牛郎織女的傳說,其實最初源於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與人格化。
牛女故事,有人認為「產生可能在西漢,但完成卻是在漢末魏晉之間」;不少人認為,牛女故事最早也就是上溯至《詩經》時代。但我覺得,牛郎織女的神話起源很古很古,是一則原始神話。其創始年代應在公元前2400年以前,那時正是中國原始氏族社會的母權制時期。
牛郎織女星到底在哪裡
這里從杜甫的一首詩說起。 其詩曰:「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清代學者浦起龍說:「『牽牛織女』四字宜倒轉。牽牛三星如荷擔,在河東;織女三星如鼎足,在河西。公涉筆偶誤耳。」今人在中國天文學史的書中也說:「這里東西方向是顛倒的。」從今天的星象看,他們講得很有道理,因為織女星在天河西,而牽牛星在天河東。 杜甫詩題目即為《牽牛織女》,全詩又不長,豈能起首二句就把牛、女二星宿的方位弄顛倒了?原來杜詩是在用典:晉陸機《擬迢迢牽牛星》詩:「牽牛西北回,織女東南顧。」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曰:「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逸,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使一年一度相會。」這段話又見於南朝梁殷芸的《小說》。杜甫之後南宋詩人張耒《七夕詩》曰「河東美人天帝子」 ,「河西嫁與牽牛夫」。可見杜詩「牽牛河西」、「織女河東」決非「涉筆偶誤」,在他之前之後都有這種用法,起碼也應看著杜甫是在用典。但實際天象為何與陸機詩、與《荊楚歲時記》、與殷芸《小說》、與杜詩、與張耒詩所寫之牛女二星神的方位不合呢?鄭文光在《中國天文學源流》 中說:「據計算,公元前2400年,河鼓(牛郎星)在織女西。」這是為什麼呢?
先談一個天象問題。牛郎織女星雖然是恆星,但它們的相對位置也不是永遠恆定不變的,實際上,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也在變化,不過較短的歷史時期內,我們覺察不到罷了。如北斗七星,10萬年前,10萬年後,和現在差別就很大;再如,被稱為星宿王國中心的「北極星」,指最接近北天極的那顆星,它在人們的視覺中好像是靜止不動的,其實由於地球自轉軸的進動,北天極也在緩慢地悄悄移動著它在恆星間的位置。對於我們地處北半球的人來說,不同歷史時期所看到的北極星是不相同的。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公元前2400年前,牛、女二星方位與杜甫當時以及今天的天象不合了。
當時的星象圖後人何以得知?已經隔了幾千年如何傳到六朝、如何傳到唐代甚或今天?傳到六朝、傳到唐代,我認為是口耳相傳的緣故,可見牛郎織女神話的魅力所在。至於4000多年前的星象圖後人何以得知,早在西漢末年的劉歆,就曾經回推歷史上的天象,並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限於當時的觀測精度和對天體運行規律的掌握,這些推測還不夠精確;但現在,比如我們用美國的天象演示軟體《天圖》,它就立即能演示出我們需要的彼時彼地的實際星空,包括恆星、太陽、月亮、各行星、彗星乃至河外星雲等幾乎所有天體的精確位置。所以我們今天推知公元前2400年牛郎織女星的位置,也是比較容易的事情。
我認為,杜甫等人詩文中所寫牛女二星方位與當時和今天不合但卻與公元前2400年相合,就無意中透露了一個秘密:牛郎織女神話的創始年代是與牛、女二星方位相合的公元前2400年以前的那個時代。中國神話研究著名專家袁珂、程薔都有牛女神話起源很古的推測。但「古」到何時,為何起源很古,又都語焉不詳。學者們認為:黃河流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搖籃,早在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就出現了農業、手工業和畜牧業,就對天文知識有所了解。進入仰韶文化時期(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農業生產有了進一步發展,農作物除粟外,還種植了麻、蔬菜和藕。那時先民們為了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已注意觀察認識天象及尋求其變化規律。中國的歷史紀年,現在多數人相信古本《竹書紀年》的說法,認為夏王朝約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而公元前2400年,相當於母權制氏族時期。馬克思曾說:「古代各族是在幻想、神話中經歷了自己的史前時期。」又說,在人類社會「野蠻時期的低級階段」,就「已經開始創造了還不是用文字來記載的神話、傳奇和傳說的文學,而且給予人類以強大的影響」。「野蠻時期的低級階段」,正是中國原始氏族社會的母權制時期。我認為牛郎織女的神話,即起源於這個時期。
織女星是華夏先民最早認識的恆星之一
那時的先民們已注意觀察天象,除日、月之外,最早認識的恆星可能就是北斗、北極、心宿、織女等。夏代曾用織女所向以定四時,足見織女在遠古人心目中是很重要的星。由於織女星是北天空很亮的一顆星,除大角星外,就數它了。織女星的體積是太陽的33倍,溫度比太陽高5000度,而光度則是太陽的50倍。而織女星又在天河旁,較大角星更容易辨認,於是先民們就把北天空這顆很亮的星取名為和「女性」有關的星——這應當是母權制氏族社會繁榮時期尊重女性的跡象和印記。而在仰韶文化時期,先民們已有了麻的種植,說明母系氏族的社會已能用麻類織作衣物,並且這一工作全由婦女操作。
再從傳說來看,相傳黃帝娶西陵氏女,名嫘祖,她是我國傳說中最早的養蠶人,後代尊之為「先蠶」祭祀。可見植桑養蠶業在我國歷史之悠久。這就是先民們把天河旁這顆亮星尊之為「織女」的社會背景和條件。而早在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就已出現了畜牧業,先民們已開始對豬、牛等進行馴化養殖。而在母系氏族時期,「牽牛以馴」 ,「馴牛以用」這項工作基本上由男子操作。隨著人們精勤觀測星象的進展,先民們除較易認識的北斗、織女等星外,又陸續認識了其他一些星宿。於是又在天河的另一旁選取了三顆星(中之「河鼓二」也較亮),名之為「牽牛」。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民們對牲畜的馴養。那時社會的發展已從群婚制過渡到對偶婚,人們把天上的兩個星宿說成是一對夫妻,就是對偶婚在神話中的反映。牽牛在天河西,織女在天河東,東升西落,男跑女追,緊緊相隨,這大概也和母系氏族社會中女子地位較高,在情愛方面也更主動、更大膽有關吧。這兩顆星相比,織女星比牽牛星亮多了,可見牛女神話傳說,還殘留著以女性為中心的對偶婚的痕跡,那時候的牛女神話,肯定簡略得很,可能只是說這兩個星宿一為織女,一為牽牛,是對恩愛夫妻,女織男牧(或耕),共同創造著美滿的生活。這神話是當時先民們生活的曲折反映,寄託著他們的美好願望。
❷ 先進文化的例子
一、中國航天工業:工廠始終附屬於研發和設計
先看看航天工業。與航空工業相比,同屬軍工的航天工業具有兩個基本不同點。第一,中國航天工業的發展起點是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建立。也就是說,航天工業是先有設計然後才有工廠,工廠始終附屬於研發和設計。
第二,航天工業不可能從國外購買現成的技術和產品,也就絕了依賴外國技術的念頭。正是由於任何產品都要靠自己干,所以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反而發展出來不比國外差的技術能力。幾十年下來,中國航天工業在導彈、衛星、運載火箭、載人航天等領域碩果累累,成為中國的驕傲。
1992年,航空工業系統和航天工業系統分別獲得100億元的國家撥款。對比之下,航空工業因AE100項目的失敗而讓國家把錢收了回去,但航天工業卻用這100億元和後來追加的80億元,於2003年10月把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送上天,使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自主開展載人航天工程的國家。
二、中國電信設備工業:從自主開發「04機」到華為的崛起
80年代初,中國電信技術處於非常落後的狀態,而國際主流技術已經進入數字程式控制交換的時代。為了發展通信事業,中國不得不依賴進口,一時間中國電話網所使用的程式控制交換機曾全部被號稱「七國八制」(七個國家的八個企業,制式都不一樣)的進口產品所主宰。
為了替代進口,郵電部也計劃開發程式控制交換機,由當時郵電部第一研究所和第十研究所擔綱。但即使是仿製也如此之難,以至於有些專家得出結論:中國人做不出程式控制交換機——其邏輯與今天航空工業的一些專家稱中國做不出大飛機如出一轍。
但此話說出不久,業外的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位於鄭州)便開發出中國第一套萬門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即著名的「04機」。
三、中國轎車工業:自主開發企業與合資企業的差別
中國轎車工業的主要企業從80年代中期開始相繼走上合資道路。當時的想法是通過合資引進外國的先進產品技術,然後通過零部件國產化,最後實現自主開發。然而,20來年下來,盡管政府的行政部門為了保護這些企業而長期嚴格限制其他企業進入轎車工業領域,但這些企業仍然只會組裝外國品牌的產品,沒有自主開發的能力。
原因在於,合資企業只能生產外國設計的轎車,卻不進行產品開發,而沒有產品開發的實踐,當然也就無法發展出產品開發能力。如此,盡管這些大企業都建有技術研發機構,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卻並不是以產品開發為中心的,其技術工作也只能是主要為生產現成的產品服務。
四、技術進步是一個組織性和體制性的問題
中國電信設備工業和中國轎車工業中的技術進步案例說明,傳統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是創新的最大敵人。這兩個競爭性工業和航天工業的經驗還同樣說明,自主開發和創新型企業所需要的組織原則和結構非常不同於只能加工製造外國設計產品的企業。這幾個航空工業之外的例子進一步說明一個普遍的道理:技術進步不是一個純技術的問題,而是一個組織性和體制性的問題。
於是,我們可以回到航空工業的一個重要問題上:既然中國民用航空工業近20年的技術發展幾乎是停滯的,那麼為什麼在那之前的運-10能在技術上獲得成功?其實就是因為一個簡單的事實:運-10是在中國航空工業50多年的歷史中,唯一在航空工業行政主管部門直接管轄之外予以執行的項目。
❸ 七夕夜如何在夜空中尋找牛郎星和織女星
怎麼在天空中找到牛郎織女星
今日農歷七月初七,是傳統的中國情人節——七夕。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在《詩經》中就出現過,傳說這一天牛郎和織女可以通過鵲橋,完成他們一年一次的相會。
但事實上,七夕節原來不叫七夕節,而是叫【乞巧節】,漢代開始就有這個節日了,這一天是美女們向老天祈求心靈手巧、幸福美滿的節日。
人們到了七夕或中秋這一天,都會紛紛祭拜月亮,祈求愛情美滿,夫妻和睦。
在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清晰的銀河和滿天的星斗,沒事兒就對照著星圖,一個一個星座找過來,牛郎織女星算是非常好找的兩顆星。下面就說說怎麼找吧。
銀河在天空中會橫跨整個天際,但還是能看出分段的。銀河有一段是曲曲折折的,像錢塘江一樣,會拐好幾個彎,有一段則是平滑的弧線,南十字星在曲折的那一段,而牛郎織女星就在平滑的這一段。
七夕節這一天,月亮一般都是上弦月,所以星空能看的清楚。晚上抬頭望去,在銀河平滑的一段,能看到明顯比其他星更明亮的三顆星,組成一個大大的三角形,那分別就是【牛郎星】【織女星】和【天津四】。天鷹座的【牛郎星】和天琴座的【織女星】隔河相望,而大家比較陌生的【天津四】,跟周圍的9顆星組成天鵝座,就像一隻朝著牛郎織女飛去的大鳥,估計中國古人就因此把它看作是喜鵲了吧。
當我自己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還真是會心一笑,古人雖然沒什麼夜生活,卻真是很有雅興。如今我們有了夜生活,卻難得看到星空了,
最後必須澄清一件事:天上的遙遠的恆星之間,相對位置變化實在太小太小,基本上是看不出來的,所以,牛郎星和織女星並不會真的走到一起,天鵝座也不可能飛到中間在銀河上架起鵲橋,那隻是一廂情願的美好願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