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一朵雲在哪可以看
⑴ 台灣電影好唯美,請各位達人推薦!!!
艋舺有點暴力粗俗耶~
根本不是唯美片......
我推薦一部"霓虹心",
簡介如下......
奇奇,一位孤獨的瑞典母親,與不常往來的兒子維特尷尬地渡過生日。她決定跟維特到台北旅行,維特驚喜答應,卻不知母親想的其實是與網路認識的台灣男朋友見面。
在這片陌生的東方領土,維特認識了弟弟,兩人在旅行中建立起一種互相依存的親密感,就當維特發現母親只是來台北找男人時,憤怒的他斷然離開,轉投向弟弟,沒想到弟弟的家庭問題卻讓兩人被黑道挾持。
不通中文的奇奇為了救出兒子,只好四處求救,她該如何將危機化成轉機,從黑道手中救出維特跟弟弟,並且重新贏回兒子的心?
本片於三芝飛碟屋拆除前拍攝,為這個充滿爭議與傳說的地點留下最後的影像,而透過瑞典人的攝影機,觀眾也將發現台北前所未見的美麗!
⑵ 非常好的朋友不還錢,我得怎麼暗示他
為了不讓這么多年的友誼付之東流,處理的方式肯定是先禮後兵為上。先看看他最近是不是真的過得很苦,其他的朋友聚會是不是也沒去了?或者是還在找其他人借錢?要是真心遇到大麻煩了,這時去要錢也很難要到,還把朋友關系搞壞了,可以通過錄音或者立字據的形式讓他日後再還,自己手中有物證,借款拖欠時間長了也說得清楚。如果朋友近期有錢了,還在曬朋友圈炫富,就在下面留言說:「自己最近飯都吃不起了!」然後過幾天給他打電話說自己的難處,讓他把之前借的錢還給你,騎牛看熊認為要是「真朋友」不會繼續拖著了。
借錢就是一顆「試煉石」,試的是你們的友情是真是假?煉的是你們的友情是否牢固?這世道上有多少朋友表面上給你講義氣,關鍵的時候卻不幫忙,開口借錢的人要麼是覺得你有錢,要麼是覺得你們關系好不會拒絕你,但這些都不是借錢不還的理由。騎牛看熊認為遇到好朋友不還錢的事情,可以詢問一下周邊的朋友是否被他借過錢,如果有就要約幾個好朋友去他家或者約出來一起談清楚,這樣做大家不會因為時間長了產生隔閡,到底能否還錢也能立馬給個准信。一群人去要錢遠比一個人單獨面對要強得多,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氣勢上都是能讓對方屈服的。
有時候借錢只有幾百元,催了5次對方還不還錢,就當是請他吃了頓飯,這是看清楚他之後的「分手飯」,以後不用再來往了,再好的朋友不還錢也沒有信譽,經過社會的打磨人也是會變得。要是借款在4位數以上,那就要摸著自己的「小心臟」問問自己:「到底痛不痛?」要是痛就不用顧忌多年感情了,與對方規定指定期限還錢,如果不還就付諸於法庭,通過法律的力量來解決,仁至義盡之後也不要談做不做朋友了,還是先把錢要到手吧!
⑶ 我想求虐心的小說!是虐心的!或者是溫柔的男主死掉的那種(例如雲中歌的李陵,綰青絲的雲崢)
夢三生的可以么。什麼笑傾三國,美人殤,春秋大夢,銀色十字夢,奇妙糖果屋,荊棘天使,白頭盟都挺虐的,你可以到網路上搜一下,實在不行我給你發幾本,你郵箱給我
⑷ 為了拍這部同性電影,他身兼導演監制膳食導游,還落下了胃病
洪榮傑導演處女作 《無聲風鈴》 (2009)
編劇:洪榮傑
導演:洪榮傑
主演:呂聿來 / Bernhard Bulling
Q:Kantorates
洪:洪榮傑
Q: 為什麼選擇這個故事作為你的導演處女作?
洪: 在過去 10 年,我都在想拍電影的事。發現自己在電影方面可能有一點兒天分。
我在香港理工大學念設計學士學位,拍了一部 35 分鍾的短片。怎料這個短片入圍了柏林的一個電影節,後來我的畢業作品是一部時長一小時的短片,在香港發行。之後拿到獎學金,去美國芝加哥的藝術學院念藝術碩士,當時我拍了一部35分鍾的短片《窗外》(Buffering),然後開始編寫《無聲風鈴》的劇本。
Q: 你想表達什麼?
洪: 這是一個跨國戀的故事。我覺得身為香港人的好處,就是從小開始已生活在華洋聚居的文化中。後到美國,也受到很大沖擊,漸漸形成現在的風格。
在香港念書時,遇到了一位從美國回來的老師,他擁有很強的文化背景,和我們分享文化理念。我把學到的文化理論、差異等放在我的電影內。所以我拍攝的電影,除展示技術外,也包含了很強烈的文化意識。
Q: 資金來自哪裡?
洪: 我在瑞士時,找到一個當地的監制,替我尋找資金。這部戲的第一組資金,來自香港藝術發展局。我拿到這筆錢後,首先拍了瑞士的戲份。
拍完瑞士的戲份後,我剪輯了一個 teaser(預告)片段,並找到了其他資金。基本上,拍完香港的戲份後,資金都用完了。我花了三個月時間剪片,完成後我拿著粗剪版到瑞士申請資金並成功獲批。所以說,這部 戲的大部分資金,都是來自瑞士,主要在瑞士做後期。另外,三藩市的 Frameline(架線)電影節機構也有一筆後期製作資金提供。算來整部戲的投資為 50 萬美元 ( 即約 400 萬港元)。
Q: 自己編劇還是找人編劇?
洪: 這部電影的劇本,是 5 年前我在芝加哥念書時開始寫的。 當時故事分為男、女兩部分,但我畢業後,一起編寫劇本的同學退出了,故事剩下了男主角的部分,由我自己繼續發展。現在回想最初的劇本,真的是非常好看,可以說是一個傑作。我希望將來累積更多經驗後,可以再拍這個劇本。不過話說回來,現在的劇本,已和當年的劇本有很大的區別。本來 這是一個香港和紐約的聯合製作,但因為我後來搬去瑞士,所以把故事的地點改變了。
Q: 執導電影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洪: 拍攝這部電影的最大困難,是開始時沒有人理會我。一部關於同性戀的電影、 新導演、沒有名氣、以往拍過的短片沒有什麼商業價值,只有一堆電影節的支持,這樣 的組合,基本上是沒有辦法拿到商業投資的。
當年我做了很多傻事,就是花很多時間去尋找商業則坦投資,詢問他們有沒有興趣。其實當年我尋找投資四處派發劇本後,已發現故事被很多人抄襲了。另外,也沒有人相信這個拍攝計劃。別人會跟我說,你是新導演,也沒幕前明星,真的不懂怎樣替你做。到了後咐盯凳來,我相信是我必須令其他人留下印象,不是靠明星。
所以說到底,你必須去接近那些有心去支持新導演的人。在香港,當年有幾位這樣的人,另外,也有一些專門支持藝術活動的基金,例如,來自瑞士的基金,大部分都是支持藝術活動的。
開拍前的最大困難是資金,正式開拍的困難,就是尋覓拍攝班底。相對於尋找資金, 組班是比較容易。因為當時我已准備所有資源,我很老實地和大家表示,我是有心沒錢。幸好我的攝影師聽到我的召喚,看過劇本後便同意合作。這個世界真的有一些人不在乎錢,但拍攝技術非常好。
在拍攝途衡旅中,最大困難就是身兼數職。我記得當時在瑞士開機的第一日,我是監制、導演、助導、膳食、導游,什麼都要幫,什麼都要做。我現在的胃病,就是當年在瑞士熬出來的。
Q: 作品的命運如何?
洪: 參加了柏林影展,我們共放映 4 場,都是全院滿座。我去過的電影節中,提問最聰明的觀眾,就是在柏林,然後是舊金山、都靈等。香港的情況則不同,發問的觀眾不多。這可能是因為故事比較個人化吧。我記得香港華納有位監制看完我的劇本後說,好像是看私人日記一樣。
現在已有多個國家發行,有些在戲院,有些推出影碟。
Q: 對你幫助最大的人是誰?
洪: 作為一個新導演,我是有點害怕和一些很有經驗的香港電影人合作,害怕他們會看輕新導演。 若他們真的看輕新導演,工作時不會和你交心,所以我特意在北京找了一位年紀和我相仿,但經驗比我豐富的攝影師。我們非常合拍,不論思想方法還是態度。當然,資金也很重要,但即使有錢,也需要一班有心人共同努力。
Q: 影響你最大的電影或電影人是誰,為什麼?
洪: 蔡明亮、阿爾莫多瓦、德里克·賈曼等,法國電影也是。蔡明亮的所有電影, 我也看了。我見過蔡明亮本人,覺得他很好。盛傳他不是一個容易打交道的人,但記得當年他在香港放映《天邊一朵雲》時,和觀眾說過,他不介意傳媒怎樣把電影包裝,甚至把它說成色情片,最重要是這種包裝能夠真的把觀眾帶入戲院。我覺得從一位這樣富有經驗的導演口中,聽到這種說話,對我的沖擊很大。將觀眾帶回戲院,是非常重要的事。
蔡明亮電影的鏡頭雖然很長,但看久了會發覺是很進取的,他的剪接也很厲害,在很多寂靜的鏡頭後突然會有人在唱歌,他很懂怎樣和觀眾玩心理,電影內的對比很好看。阿爾莫多瓦、電影內的女性角色也很好看,德里克·賈曼就更加是我的偶像。我覺得台灣導演影響我多於香港的導演。
蔡明亮 《天邊一朵雲》(2005)
Q: 對第一次拍片的青年導演,你有什麼樣的建議?
洪: 不要放棄 ! 我去過柏林影展轄下的新秀培訓計劃數次,第一次是個人身份,第二次是以《無聲風鈴》計劃的身份去,結識很多新朋友。很多時候,你也不知道認識了的人,什麼時候會真的幫到你。
另外,最重要的是要付出真心,態度誠懇。當你遇到同樣級數的有心人,大家便會組合起來。
第三,不要高攀,不要一開戲便立即想找明星。不應催逼自己,要發生的事情始終會發生的。
說到底,都是不要放棄。我在柏林藝術學院作計劃的時候,別人跟我說要非常非常努力拍戲,我之後告訴他們,我一定會非常非常努力,因為我本身就是很努力的人。不過拍完《無聲風鈴》後回想,努力的程度和我當年想像,還要艱辛很多。可能當時的想法就是,你可以花 10 個小時去做的話,那我非常非常努力,肯花 100個小時,但實情是這種努力,花費的是幾千個小時的程度。不過你不放棄的話,必然是會有回報的。
文章來自 http://www.cinespot.com 動映地帶
洪榮傑 導演簡介:
生於1977年,香港導演,早年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設計,後赴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的電影、錄像及新媒體學系進修,獲藝術碩士學位。
2000 年在校期間,他主力拍攝同性題材的短片。首部短片《有人》(Invisible People),獲香港IFVA 獨立短片比賽特別獎,並入圍柏林短片電影節。2001年作品《天使》(I am Not What you Want),獲比利時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2003年,拍攝短片《窗外》(Buffering…),獲義大利都靈同性戀電影節表彰。
洪榮傑的首部長片為《無聲風鈴》,影片為中國及瑞士聯合製作,入圍 2009 年的柏林影展,其後於香港、舊金山等地的影展放映,並在香港公映。
2016年拍攝新片《造口人》。
Kantorates 簡介:
香港綜合電影網站《動映地帶》主編兼影評人,自1997年撰寫中英文影評文章至今,已有14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