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七夕節
1. 纖雲弄巧 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是什麼季節
這句詩出自《鵲橋仙·纖雲弄巧》,寫於七夕時節,屬於夏季。
原詩: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譯文: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繾綣的柔情像流水般綿綿不斷,重逢的約會如夢影般縹緲虛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作者:宋·秦觀
詞作賞析
這首詞在立意上獨出心裁。牛郎織女的神話本是表現封建勢力對幸福的愛情所施加的迫害及同情受迫害者反抗封建勢力的斗爭。而秦觀卻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發出令人振作鼓舞的強音。
寫法上,這首詞將事、情、理三者融為一體,既有形象的描寫,又有動人的情感表現,同時更有深刻的哲理闡發。所以這首詞的內容和藝術手法都稱得上是推陳出新,既感人,又服人。
2. 銀河悵望兩相憐——詠七夕節古詩詞賞析(六)
銀河悵望兩相憐
——詠七夕節古詩詞賞析(六)
王傳學
宋代以後,七夕節仍為歷朝所重視。表現七夕風俗的作品形式多樣,詩、詞、曲、戲劇、小說等,都有不少佳作。
元代詩人盧摯的散曲《沉醉東風·七夕》,描繪了七夕風俗:
銀燭冷秋光畫屏,碧天晴夜靜閑亭。蛛絲度綉針,龍麝焚金鼎。慶人間七夕佳令。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
盧摯(公元1242—1314年)字處道,號疏齋,又號蒿翁。元代詩人、散曲家。官至廉訪使、翰林學士。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世稱「劉盧」、「姚盧」。與白樸、馬致遠、珠簾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僅存小令。著有《疏齋集》(已佚)《文心選訣》《文章宗旨》,傳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寫山林逸趣,有的寫詩酒生活,而較多的是「懷古」,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今人有《盧書齋集輯存》,《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
此曲首二句寫七夕時的環境氣氛:白銀燭台放射出的光線照亮了畫屏,在晴朗的夜晚人們靜靜地坐在亭子里。接著寫人們的七夕活動:婦女們用蛛絲穿過綉針在乞巧,金鼎中焚燒著龍麝香,人們都在慶祝人間七夕這個佳節。最後融情於景,寫自己的怡悅心情:躺下來看牽牛織女星的鵲橋相會,月亮飄過梧桐樹投下了倒影。
在這支小令中,詩人化用唐杜牧《秋夕》詩句,繪製成一幅靜夜仰望天河圖,並賦予新的內容、新的意境。七夕之夜,月明風清,人們焚起香來慶賀節日。渴望著心靈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針錢在月下乞巧,看牛郎織女相會。因此此曲具有一定的民俗學價值。
再看元代散曲家喬吉的【雙調】《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崔徽休寫丹青,雨弱雲嬌,水秀山明。箸點歌唇,蔥枝纖手,好個卿卿。水灑不著春妝整整,風吹的倒玉立亭亭,淺醉微醒,誰伴雲屏?今夜新涼,卧看雙星。
黃四娘沽酒當壚,一片青旗,一曲驪珠。滴露和雲,添花補柳,梳洗工夫。無半點閑愁去處,問三生醉夢何如。笑倩誰扶,又被春纖,攪住吟須。
上曲寫歌女的美貌。崔徽:唐代歌妓,很美麗,善畫自己的肖像送給戀人。曲子寫道:無須用崔徽的畫圖去增添美色,你的美貌像春雨般柔弱彩雲般嬌媚,像碧水般秀美像青山般明麗。筷子頭一樣小的歌唇,蔥枝一樣的纖纖細手,好一個嬌艷的美人。春妝整整齊齊水灑不著,身 材修長亭亭玉立,風兒一吹就會東歪西傾。她從淺醉中剛剛醒來,孤單單沒有人相伴,深夜裡涼意襲來,躺著仰望天上牛郎織女雙星。
下曲寫歌女的歌聲。黃四娘:美女的泛稱。歌女像黃四娘在壚邊賣酒,一片青旗迎風飄展,一曲清歌玉潤珠圓。滴滴清露和著烏雲般的黑發,加上鮮花細柳映襯,再細細地梳洗打扮。看著歌女沒有半點苦悶愁煩,我忍不住問她作了怎樣的醉夢,醉笑中請誰相扶?她伸出纖纖玉手,攪著我嘴上的胡須索要贈詩。
七夕之夜,作者與美麗的歌女在一起,欣賞她的美貌,傾聽她的歌聲,為她作詩填曲,表現了一位戲劇家的情趣。
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的《七夕醉答君東》,寫出指導排練《牡丹亭》的感受:
玉名堂開春翠屏,
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
自掐檀痕教小伶。
湯顯祖的這首寫給友人君東的詩,講的是一個教人排練戲劇《牡丹亭》的故事。
作者辭官回到家鄉,在自己的家居玉茗堂,有戲台春翠屏。快到七夕,在這里,正在排練作者寫的劇作《牡丹亭》。看了台上的表演,湯顯祖大失所望,為演員們不懂劇中深意而欄干拍遍,懊惱不已,只好自己上台,親自操檀板,敎小伶(演員)演出。(檀板,打擊樂器,用於打拍子)《牡丹亭》是描寫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愛情、反對封建禮教的傑作,明朝人呂天成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出,無境不新,真堪千古矣」。看來,要演好這出劇,必須深刻理解劇中的內容,方能掌握精髓。
在古代,封建禮教「吃人」,演《牡丹亭》不易,湯顯祖盡管「親操檀板」,但深刻領會的,能有幾人?
明代戲劇家謝儻的《四喜記·巧夕宮筵》中寫道:
時當七夕,天上人間。
鵲渡銀河,良宵第一。
謝讜(公元1512—1569年)字獻忠,號海門,明嘉靖甲辰科(公元1544年)進士,授太興縣令。他才華俊逸,工詩、古文詞,善作曲,著有《四喜記傳奇》等。
這四句稱贊七夕為「第一良宵」的詩句,是劇中女主人公在七夕乞巧時發出的感嘆,不僅是千百年來對此佳節的公正評價,更是對美好情感的熱切呼喚。
晚明女詩人葉小鶯的《七夕後夜坐,紅於促睡漫成》,道出有情人經常分離的悲傷:
池畔芙蓉映碧蘿,
歲星今又隔銀河。
侍兒未解悲秋意,
明月高懸怯素羅。
葉小鶯,字瓊章,晚明女詩人,曲學名家沈憬的外孫女,父葉紹袁,天啟進士,官工部主事;母沈宜修,字宛君,均工詩詞,偕隱分湖。年僅17歲病故。清代學者陳廷焯稱其「詞筆哀艷,不減朱素真,求諸明代作者,尤不易靚也」。沈宜修《季女瓊章傳》雲:「性高曠,厭繁華,愛煙霞,通禪理,自恃穎姿,嘗言欲博盡古今。作詩不喜作艷語,集中或有艷句,是詠物之興,填詞之體。」 有《返生香》一卷。
紅於是葉小鶯的侍女。七夕過後,女詩人夜坐庭中,侍女紅於催促她睡覺,於是寫下這首詩。
詩寫七夕前後的景色:池塘里的芙蓉盛開,紅花映著綠葉,一片美景,可是天上的牛郎織女星又被銀河隔開了。他們昨夜相會,今又分開,該是多麼悲傷的事啊。侍女不懂得這悲傷的情感,只擔心夜已深我的素衣禁不住寒意,催促我進屋睡覺。詩人抓住這一個細節,寫出了自己對於有情人經常分離的悲傷心情。
晚明女詩人黃淑德的《七夕》,感嘆人間長別多:
鵲駕成橋事有無,
年年今夕會星娥。
時人莫訝經年隔,
猶勝人間長別多。
黃淑德為晚明嘉興名士黃洪憲子媳沈紉蘭的從妹,字柔卿,通文史、音律,早寡,禮佛隱居。
詩人針對牛郎織女相會這一傳說,將天上與人間進行對比。牛郎織女雖然一年才能一會,但這是定期的、延續的,因而充滿期待與希望;而人間除了相見永無期的死別,還有一去經年杳無音信的生離,令人絕望。「猶勝人間長別多」,表達了詩人對人間夫妻長期別離的社會現實的不滿。
清代詠七夕的詩詞比較多,特別詩眾多女詩人的詠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清代詞人朱彝尊的《怨王孫·七夕》,回憶了刻骨銘心的愛情:
一水填卻雙星如約。乞巧誰憑。訴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憐不。
悠悠歲月辭家者,孤眠且。此夕何夕也。碧梧小院風細,露檻同憑,昔年曾。
朱彝尊(公元1629—1709年)字錫鬯,號竹垞等。清代詩人、詞人、學者、藏書家。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召入南書房供奉。曾參加纂修《明史》。博通經史,詩與王士禎稱南北兩大宗。作詞風格清麗,為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並稱朱陳。精於金石文史,購藏古籍圖書不遺餘力,為清初著名藏書家之一。
詞中寫道:天河架橋,織女牛郎七夕如約相會。誰又能憑此乞巧?七夕夜相會的牛郎織女啊,不要訴說你倆的離愁別恨,我與妻妹的分離不更為可憐嗎!那離家很久的遊子啊,孤零零的難於入眠。今天夜晚怎能忘記那個夜晚呢?記得當年七夕,曾與你一起憑欄遠眺,那一夜晚,小院里微風習習,如碧的梧桐葉沙沙作響……
七夕本應是戀人相聚的日子,可詞人與他相戀的女子天隔一方,難於相會,只得借牛郎織女相會的故事,回憶自己七夕相聚的往事,寄託自己的思念之情。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鵲橋仙·乞巧樓空》,表達了對亡妻的深切懷念:
乞巧樓空,影娥池冷,佳節只供愁嘆。丁寧休曝舊羅衣,憶素手、為予縫綻。
蓮粉飄紅,菱絲翳碧,仰見明星空爛。親持鈿合夢中來,信天上、人間非幻。
這首《鵲橋仙》就與牛郎織女無關了,這是寫於愛妻亡故之後,詞中表達了樓空人去,物是人非的傷感,又進而生發出夢幻般的奇想,亦實亦虛、饒有浪慢特色。
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也有一首《七夕》絕句:
一穗孤檠對酒消,
旅懷偏是可憐宵。
人間多少銀河隔,
烏鵲能填第幾橋。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為國為民奔波,身處異鄉而不得與親人團聚的處境。「人間多少銀河隔,烏鵲能填第幾橋」,詩人感嘆人間有多少「銀河」把人們隔離,對人間的悲慘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從而反映出他的思想境界。
晚清詩人姚燮的《韓庄閘舟中七夕》,描繪了七夕的優美景色:
木蘭槳子藕花鄉,
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黃。
姚燮(公元1805—1864年)字梅伯,號復庄,又號大梅山民等。晚清文學家、畫家。以著作教授終身。治學廣涉經史、地理、釋道、戲曲、小說。工詩畫,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樂考證》、《大梅山館集》、《疏影樓詞》。
七夕節晚上,詩人乘坐的小船在荷花中穿行,節日的歌聲隨著晚風傳來,吹來陣陣涼意。輕煙籠罩著湖邊的楊柳,倒映在靜靜的水面,青綠色的遠山像水波起伏,酷似眉毛;淡黃色的月亮也彎彎高掛,亦似美眉。詩人把韓庄閘船中所見的湖光山色之美與七夕節的美好節日氣氛結合起來,既描寫了微山湖之美,又融入了節日氛圍,使詩味更濃。
清代女詩人眾多,她們從女性的角度看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其詠七夕詩中有著獨特的感受。
江蘇鎮江有個王氏女,14歲那年的七夕,她作了一首詩:「四海煙沉望下方,笑他痴女忒荒唐。小仙果有無窮巧,如何一歲一見郎。」從詩中可以看出,這個少女並不相信「乞巧」,而是借用織女之口寫詩,意境清新而又不落前人窠臼。
清代女詞人顧太清的《鵲橋仙·雲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感嘆人間願望難於如願:
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欄干斜轉玉繩低,問乞得、天機多少?
閨中女伴、天邊佳會,多事紛紛祈禱。神仙之說本虛無,便是有、也應年老。
此詞作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太清三十九歲。
這是一首題畫詞,畫為雲林所繪《閏七夕聯吟圖》的仕女圖。
七夕聯吟是畫的主題,所以詞人從七夕寫起。七月七日是牛郎織女相會的佳期,銀河的鵲橋架起來了。因為作畫之時時逢閏七月,有了兩個佳期,橋也再次「重駕」,而人間也有了兩次乞巧活動,女子們希望乞得終生幸福,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的機會也有兩次。詞人問,她們在斗轉星移,星光也在移動的夜晚,不知乞得了多少天機,詞人對此提出了疑問。因為年年有七巧節,也年年有乞巧活動,但婦女們也未必總是幸福,原因是世間總是「多事紛紛」。神話故事本來「虛無」,「便是有」,牛郎織女「也應年老」了。詞人對於男女婚姻愛情幸福的追求寄予同情,但又做出疑惑的結論,這是現實生活的反映。
這幅仕女圖,主在表現女性美,其中也包括了畫中她們所表現出來的內心美。詞人舍棄了歷來對於這種美的歌頌,而別出機杼地引導出了一個富有哲理性的命題,即美麗的願望,在人間常常是難以如願的。它啟發人思考,同時也深化了詞的思想主題。
清代女僧德容的《七夕》,留心是牛女團聚之後的斷腸離別:
玉露金風報素秋,
穿針樓上獨含愁。
雙星何事今宵會,
遺我庭前月一鉤。
德容,明末清初江南女僧。俗姓朱,名又貞。家世書香仕宦,事親盡孝。年十五,適同縣張我朴,唱酬甚洽。張為科場所累,全家發遣。德容寫四言長詩,記敘冤情,吁請捐軀代姑舅,未允。遂於遠地邊塞流放之地出家。工詩能文,尤長七言,詩風委婉含蓄,深沉悲涼。著有《璇閨詩》、《猗蘭幽恨》、《歸雲》等集。
《七夕》是由兩首七言絕句組成的組詩,此詩為第一首。
「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七夕佳節,詩人獨自一人在樓台,不免感到憂傷和哀愁。在此純粹的婦女風俗節日來臨之際,牽牛織女的團聚,別人感到歡喜,而詩人卻想到短暫相聚之後的別離,她疑惑牽牛織女為什麼要此夕相會。她留心的不是牛女的團聚,而是團聚之後的斷腸離別。這自然與她的家破國亡,流落異鄉的特殊遭遇有關。
同樣寫天上人間對比,清代女詩人歸懋儀的《七夕和韻》其二則別出手眼:
銀河悵望兩相憐,
只隔形骸不隔緣。
對面恍同千里遠,
人間卻又羨天仙。
歸懋儀,字佩珊,號虞山女史,是清代中期性靈派重要女詩人,袁枚的女弟子。她一生筆耕不輟,留下大量的詩篇,有《綉余小草》、《綉余續草》等詩集傳世。是清代閨閣詩人的典型代表。其詩藝術特點鮮明,才情縱橫,為人稱道,著名詩人趙翼以「女中青蓮」譽之。
在這位著名的隨園女弟子看來,牛郎織女之間雖然隔著銀河,但心靈是相通的,而人世間的夫妻,有多少是朝夕廝守卻咫尺千里!相較之下,天仙之間的情緣真實令人羨慕。「對面恍同千里遠」,道得此語,詩人也許是傷心人別有懷抱吧!
清代浙江秀水縣的才女黃箴,著有《文韻閣詩集》,她也寫過一首《七夕》:
造化玄機卻總才,
名花終古少常開。
阿依不乞天孫巧,
但願年年送拙來。
詩人說,因為上天都忌妒有才的女子,因而自古以來才女大多薄命。詩人別出心裁地寫出了自己偏不向天孫(織女)乞巧,而要求乞拙的想法,這實際是對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控訴和鞭撻。
清代女詩人姚淑的《七夕》詩,隱含著對女性命運的感喟:
徘徊雲漢間,終古織機杼。
一年不得息,此夕渡河去。
姚淑,字仲淑,別號鍾山秀才。她性頗明慧,善丹青,工蘭竹,得北宋人筆意,每當提筆作畫,有婢侍墨於旁,用墨之濃淡,恰到好處。其夫李長祥有詩贊雲:「別有香在口,莫謂胭脂墨,數筆成嬌姿,艷麗不可得。」著有《鍾山秀才海棠居集》。
一句「一年不得息」,表面上是同情織女,實則是借織女來自嘆,訴說的是絕大多數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操勞不已的辛酸。而「終古」二字,則隱隱指向數千年女性不變的命運。無盡感喟,盡在言中。
清代女詩人吳綃的《七夕》,抒發了對丈夫回歸的期望:
星光歷歷漢悠悠,
悵望雙星獨倚樓。
莫謂人間多別恨,
便疑天上有離愁。
梁清謫去誰相伴,
子晉歸來合公游。
惟有月娥應最妒,
一輪風露不勝秋。
吳綃,明末清初女詩人,字素公,號水仙,常熟進士巡道許瑤之妻。著有《嘯雪庵詩鈔》及《嘯雪庵詩余》。其詩詞風格多清麗,部分詩文頗有陽剛之氣。
吳綃因丈夫許瑤「多內寵」,心境有異,遇七夕節,故偏多感觸。首聯即寫自己七夕獨倚閣樓遙望雙星相會,而內心無比惆悵。頷聯乃流水對,下句承接上句意。因為人間多別恨,於是懷疑天上神仙亦有離愁,顯然詩人是有所感觸的。頸聯的「梁清」即梁玉清,織女的侍女,這里指其夫許瑤所寵的歌姬,詩人認為這些被逐的歌姬也值得同情。子晉,即王子晉,又稱王子喬,善吹簫,能引鳳,另一人蕭史亦能以簫聲引鳳,其後與春秋秦穆公之女弄玉各自乘赤龍與紫鳳飛升而去。吳綃亦期望丈夫回心轉意,方能「合共游」,詩意明顯。尾聯寫嫦娥嫉妒牛郎織女的七夕相會,故遍灑風露寒氣襲人。實則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3.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什麼節日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是七夕節。
七夕來歷和意義:
在中國古代,農歷七月初七日夜晚,氣候溫暖,草木留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也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團乎信」,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最唯美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看重的日子。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每逢此節,女子們穿針乞巧,好不熱鬧。《風俗記》中載有:「七夕,牛郎織女當渡河,使鵲為橋。」的浪漫故事。
4. 這三首詩是寫給誰的
《七夕》賞析
我們先看第一首詩:寫於七夕情人節。
「萬里碧空凈,仙橋鵲駕成。」這兩句是交代成詩的時間和天氣。「萬里碧空凈」指這天白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仙橋鵲駕成」,點明這天是架鵲橋的日子,即七夕節。可以看出是描寫這年的七夕情人節的白天萬里晴空的景象。
「天孫猶有約,人世那無情?」雍正在前面寫了這天應該是「仙橋鵲駕成」的好日子。然後接下來羨慕「天孫猶有約」,這里的「天孫」指織女星(牽牛星可稱為"河鼓二")。我分析,雍正羨慕這一天連織女和牛郎都能相會。然而自己呢,「人世那無情?」,一定是撈不著和親愛的在一起,隱隱發泄對老天的不滿意。可以看出這個佳人好像和雍正有緣無份,
「弦月穿針節,花陰滴漏聲。」這兩句話,把時間從白天移到了晚上。「弦月」指不圓的月亮,因為七夕節是農歷七月初七,因而晚上的月亮是弦月。我認為「弦月」這個詞在這里運用得很巧妙,有2個作用,一個作用是將時間移到了晚上,另一個用這個不圓的月亮來暗示自己和愛人不能團聚。「穿針節」是「七夕」的別稱,因為這一天有穿針的習俗。七夕節本應該是愛侶相聚你儂我儂的度過,然而這天晚上作者卻只能看著不圓的月亮高掛空中。「花陰」指花叢。(我不確定,作者是否也暗借李清照的《醉花陰》來表達佳節和愛侶分隔兩地的郁悶心情)「滴漏」:古代的計時器,和我們今天的沙漏一樣,只不過裡面裝的是水。要知道滴漏的水滴聲是很小的,作者能聽到「滴漏聲」,更加襯托七夕夜晚的寂靜。七夕夜晚,本應該和情人在花叢間漫步談笑,然而,作者卻只能聽到嘀嗒嘀嗒的滴漏聲度過漫漫長夜。的確夠郁悶的。
且看後面一句「夜涼徒倚處」,看看這用詞:「夜涼」有一種孤寂的感覺,如果情人在身邊,一定如沐春風,哪裡會感到涼。再說七夕節是農歷七月七日,本應該是炎熱的晚上,怎會感到涼呢?因而,我認為這個詞的運用,充分體現了作者此時的清冷孤寂的心情。接下來「徒」字的運用得很妙(鼓掌!),更能表達這種感情。我特意查了字典,徒果然有「獨、僅僅「的意思。「徒」字還有「徒然,枉然」的意思。既描寫了身的孤獨,又描寫了心的孤獨,妙哉!妙哉!那麼整句「夜涼徒倚處」,應該描寫雍正這天在清冷的晚上獨自倚在什麼地方思念有緣無份的佳人的孤獨無奈傷感的情形。而最後的那句「河漢正盈盈」寫得更妙。這句話里的「河漢」和「盈盈」二詞,語出於東漢末期的詩《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批文人詩作的選輯,最早見於南朝梁代蕭統《文選》。),這里的「河漢」指的是織女,而「盈盈」是指織女亭亭玉立的綽綽風姿。前後兩句運用對比的手法,前句的「冷」「徒」和後句的「盈盈」對比出作者心情冷熱兩重天。那麼「夜涼徒倚處,河漢正盈盈。」描寫的情況是,恍惚看見寒冷孤寂的夜晚獨自惆悵的倚著的地方,織女(引申指雍正思念不得團聚的佳人)正婷婷玉立的站在那裡。
這首詩感情細膩,遣詞優雅,意境非常優美。巧妙利用七夕節這一特殊日子,運用牛郎織女的詩詞及傳說,引申表達自己的情感故事。短短幾個字,將自己與情人悲歡離合的故事,有緣無份的遺憾,綿綿不絕的思念,清冷孤寂的心情,描寫得惟妙惟肖,讓人不忍釋卷。乃情詩中難得一見的佳品。
《寒夜有懷》賞析
我們再來看第二首詩:寫於寒冷的夜晚.
「夜寒漏永千門靜,破夢鍾聲度花影。」「夜寒」指寒冷的夜晚,這個「寒」字既是溫度的寫照,也是作者心情的寫照。「漏永」指深夜,「漏」是滴漏的意思,是古代的計時器。我認為這里「漏永」這個詞用得很妙,它有3個作用,一個作用是交代成詩的時間是深夜,另一個作用是用滴漏的聲音來襯托深夜的寂靜,還有一個作用是表達作者孤寂惆悵的心情。「千門靜」,這里的「千門」是泛指,意思是家家戶戶,「千門靜」描寫深夜家家戶戶寂靜無聲。「夜寒漏永千門靜」整句描寫的景象是:在寒冷的深夜,家家戶戶悄無聲息,懷著孤寂的心情,聽著滴漏的小水滴嘀噠嘀噠的落下。短短的幾個字,烘托出一個非常安靜非常冷清的夜晚環境。「破夢」的「破「字是一個瞬間性動詞,形象的描寫了夢被驚醒的一剎那。「破夢鍾聲度花影」整句描寫的景象是:當當當的鍾聲把作者從夢中驚醒,眼前浮現花影。(這里的「花影」到底是指作者睡得迷糊突然被驚醒眼睛有些花?還是迷糊依稀看到佳人的身影?還是二者兼而有之?本人拿不準,請各位大人們賜教)前面兩句話,一靜一動,一靜一吵,襯托寂靜的滴漏聲與突然響起的鍾聲,運用對比的手法,把這夜的成詩環境,維妙維肖的展現了出來。
「夢想回思憶最真,那堪夢短難常親。」這兩句很好理解,平鋪直敘交代了做了什麼夢和做夢以後的心情。作者想起剛才夢境中往事歷歷在目,可惜美夢太短暫而且不容易常常做。
「兀坐誰教夢更添,起步修廊風動簾。」這兩句話也很好理解,也是平鋪直敘的交代了做夢驚醒後的行為。「兀」是「茫然無知、痴痴獃獃的樣子」。(夢驚醒後)迷迷糊糊的坐著,半夢半醒,誰知道夢一個接一個。於是起來到廊上溜達溜達清醒清醒,風吹動廊上的簾子。
「可憐兩地隔吳越,此情惟付天邊月。」這兩句話可給咱們點八卦線索了,嘿嘿。「可憐兩地隔吳越」這句點出了佳人的居處。「吳」指江蘇。「越」指浙江。「可憐」體現了有情人相隔千里的慘狀。我認為,佳人有可能在福建或廣東。「此情惟付天邊月」,看來兩個人團聚是沒有機會了,只能將感情交給晚上唯一兩個人都能看見的東西(月亮)這一辦法來寄託綿綿的思念了。頗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味。同時,這天邊的月亮的明,象徵著作者可以以此來交付感情的喜悅夢想,而月亮的明益發襯托夜晚的暗,也暗示作者與佳人無法相守的無奈現實。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夜晚夢見美好的愛情往事被驚醒後對無法相守的愛情的無限惆悵之情。入夢,聽漏,鍾鳴,驚醒,兀坐,起步,風起,簾動,慨嘆,望月,一個個動作描寫細膩而生動。在寂靜黑暗的夜晚之景中見孤寂無奈之情,是所謂觸景生情。此詩亦是情詩中的佳作。
=============================
《仲秋有懷》賞析
我們再看最後一首詩:寫於仲秋佳節。本應該是夫妻團圓之日。我發現,一到這種情人相聚之時,老四就開始思念佳人長吁短嘆了。(定時抽風,呵呵)
「翻飛挺落葉初開,悵怏難禁獨倚欄。」 「翻飛挺落葉初開」描寫葉子的情形,點明成詩的時間。「悵怏難禁獨倚欄」這里「悵」指「惆悵」,「怏」指「悶悶不樂、郁悶」。整句話的意思是,獨自倚靠在憑欄上,郁悶惆悵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想停都停不下來。(這個老四,一到情人節、仲秋節,就傷感得靠著欄桿獨來獨往,讓他的老婆們多沒趣,該打,嘿嘿)
「兩地西風人夢隔,一天涼雨雁聲寒。」這里的「兩地」指的是作者和他思念的對象分居兩地。「西風」乾燥寒冷,襯托作者的心情。「人夢隔」兩地遠到做夢都沒辦法相會。(老四心裡貓抓般的難受吧)「涼雨」的「涼」和「雁聲寒」的「寒」絕對是作者心情的寫照。以前是觸景生情,這里是以情感景。客觀的來說,那天的雨可能是溫的,大雁的叫聲也可能是令人愉快的。然而,作者的主觀情緒影響了他對周圍環境的感覺,因而他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是傷感的。
「驚秋剪燭吟新句」從字面意思看是驚覺秋天的到來剪燭花寫了新詩。但是這里需要注意是「剪燭」和「新」這兩個字,好像透漏著玄機。「剪燭」出自「剪燭西窗」的典故,(源自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剪燭西窗」和「巴山夜雨」都是描寫夫妻閨房中溫馨浪漫的的詞語。那麼我就有些疑惑了,作者是一個人剪燭?還是和另一個人剪燭?還是驚聞愛人和別人剪燭?需要注意的是,吟了「新」句。
「把酒論文憶舊歡」喝著酒談論著詩文(或可能是獨自,或可能是和新婦),回憶起了和老情人把酒論詩的溫馨畫面。(這個老四,我真服了他了)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舊」字,是不是指老情人這么簡單?因為前面出現了「新」字,是不是指前面那個「新」字有「新人」的含義?或者是不是指二人的感情由於某種原因沒有結果,因而只能成為了「舊人「?
「辜負此時曾有約,桂花香好不同看。」注意,這句話也給我們提供了些八卦素材。「曾有約」說明二人有過約定,可能是婚約,可能是私奔(不大可能,老四還惦記著江山呢),也可能是相聚賞桂花。「辜負」說明好事沒成,誰辜負誰?如果是婚約,看老四那郁悶的樣子,八成是琵琶別人抱,或者也可能老四因為政治需要犧牲了愛情當了負心漢也沒准。如果是相約賞花,老四現在眼前的就是桂花,那一定是老四被放了鴿子。「桂花香好不同看」的意思是,桂花還是和從前一樣的香一樣的美,只是因為陪同欣賞的人不見了,而索然無味了。體現了一種物事人非的凄涼感。(估計作者想表達,就算新人一樣會吟詩品酒,也無法和作者心中的故人相比)
這首詩,採用白描的手法,描述昔日情侶今日相隔千里無法結合的無奈事實。表達了作者對於這段感情的追憶珍惜和對於有緣無份結局的傷感幽怨之情。
回答者:zhangdzl146 - 試用期 一級 7-20 17:10
出自雍邸集吧
謹案《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凡文二十卷、詩十卷。文分十三體。詩則前七卷曰《雍邸集》,皆康熙壬寅以前作,後三卷曰《四宜堂集》,則御極以後作也。
這是雍正做皇子時所作。至於寫給誰的,那就真無從考證了,有人說是年妃(年庚堯的妹妹叫年永月,有傳年永月被雍正看中,冊封為妃)。孰真孰假,無從考證,無從考證啊。
回答者:wxhning - 試用期 一級 7-20 17:14
這個是出自四庫全書的雍邸集
至於具體寫給誰的
無從而知
不過留給後人很多的猜想
至於樓上這位說的 回答者:wxhning - 試用期 一級 7
什麼年永月,是二月河杜撰的
年妃確實是雍正比較寵愛的一位妃子
這個你只要看過一些史集
不可能說是很直白的告訴你
但是都能從中看出來
5. 秦觀最著名的一首詩
秦觀最著名的一首詩是《鵲橋仙》,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原文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作者介紹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
6. 2024抖音七夕情人節撩人文案(抖音時代的七夕情話)
一、在七夕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日子裡,抖音上的情話如同星河般璀璨,成為了我們數字化時代情感表達的新方式。
二、與你漫步人海,我只願陪你度過每一個光陰。
三、你是我此生最美麗的風景,駐足在我心底的最深處。
四、今夜,我陪你數盡每一個心願,願意與你一同仰望星空,讓它告訴你我的心跳。
五、將這份愛意寫於紙條,讓你感受到我滿滿的愛。
六、給予你所有的溫暖,只願這份情感永遠屬於你一人。
七、我的心中只有你,即使歲月流轉,你也讓我的生命更加完美。
八、我從不後悔與你相識,讓我們一同在愛的海洋里漫步。
九、把我的生命留給你,不離不棄。
十、我會用我的一生去珍惜你的愛,守護我們的幸福。
十一、你就是我心中永遠的那個小幸福,我只想和你一同仰望星空。
十二、七夕之夜,讓我告訴你我的真愛。
十三、想把我所有的浪漫都獻給你。
十四、你就是我無法割捨的那份情感,我會一直陪在你身邊。
十五、如果我有一萬年的時間,我都願意與你一同度過。
十六、我希望每一個七夕,都能與你相遇。
十七、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與你相遇。
十八、有你的地方,才是我的家。
十九、愛上你,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決定。
二十、我想和你一同迎接每一個日出。
二十一、在這個浪漫的七夕之夜,我擁有了全部的幸福。
二十二、與你在一起,我的心靈和靈魂都得到了滿足。
二十三、把我的全部都給你,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牽著你的手。
二十四、無論走到哪裡,我們共賞月色,共度美好時光。
二十五、七夕之夜,共話真心話,傳遞生命的價值,表達愛情的美好。
這些抖音上流行的七夕情話,不僅詮釋了愛情的美麗,也提醒我們珍惜當下,的經營,共度幸福人生。